金婚佟志他娘:中国新能源快讯 2011-7-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6:41
中国新能源快讯

发展循环经济可应对水资源危机 阅读原文

  进入6月中下旬以来,连续强降雨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旱情缓解,“喊渴”的大地稍稍“解渴”。但是,从长远来看,全国性的水危机警报并未解除,我国是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排名全球第109位的严峻事实并未根本改变。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看似寻常,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则承受力有限,危机四伏。早在1977年联合国水资源会议上,科学家们就曾预见:“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34年过去了,这一预言已经变成现实,而且,其严峻性正在日益加剧。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被提到关乎“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空前高度。

  而在影响水安全的各种因素中,自然灾害固然重要,但是人为浪费、消耗、破坏等更令人担忧。尤其是由于文化与制度的双重缺失,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在片面追求GDP的政绩冲动或市场利益驱动下,热衷于开发各类园区,大干快上既高耗能、高耗地又高耗水的粗放式工业项目,步步加剧中国的水危机。

  所谓水危机,即指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超过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积累了许多导致水资源供给长期不能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求或水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的致灾因子,这些因子进一步演变会引发供水严重不足,水生态系统崩溃等重大灾难,造成国家根本利益重大损失,危及水安全。

  面对写满“危机”、“赤字”的中国“水簿”,各级官员和企业、个人必须行动起来,正视基本的国情水情,提高重水、惜水、护水、管水的水生态文明意识,全民共建节水型社会。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终结拼水耗的非科学发展之路。像守住 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为我们及子孙后代守住水资源红线,守住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五大高水耗“杀手”加剧中国水危机

  ——水危机倒逼中国发展战略转型(上篇)

  半月谈记者 王勉 晏国政 沈 

  我国并不是一个水资源得天独厚的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一直是基本国情水情。一组权威数据令人无法乐观: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188立方米,排名全球第109位;全国年均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

  尤其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用水方式粗放仍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软肋。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浪潮中,普遍存在于各行业、各地区的各种高耗水“杀手”日益加剧了我国的水危机。

  “工业杀手”——掠夺性水耗

  半月谈记者从水利部最新获悉,2009年中国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高达116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出 15到20个百分点。记者对比数据注意到,在十年前,中国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更高,竟达330立方米,分别为日本的18倍和美国的22倍。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仍存在于很多人思维中。在重化工业地区,水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

  半月谈记者在湖北枝江市采访时看到:长江两岸建起了不少化工业园区,有的企业甚至建在饮用水源功能区之上;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无序堆放在长江岸边的废弃矿渣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向江中。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告诉记者,长江经济带又被称为化工带、钢铁带,沿江布局较多的是钢铁、化工、建材以及原料工业,耗能量和耗水量均普遍偏高。比如,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化工行业往往选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稀释污染。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有14套化工生产线布局在沿江,其特点可以简称为“三大”,即大耗水、大耗能、大运量。

  在淮河流域,分布着不少造纸、酿酒、制革、化肥等行业。其中,相当一部分造纸企业并未安装黑液回收装置和废水处理系统。有废水处理系统的企业也因规模小、处理费用高而无法运转。

  武汉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教授李兰认为,工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突出的GDP政绩,是一些地方政府力推沿江、沿河工业带的动因。

  山西面临采煤严重破坏水资源的危机。据测算,每开采1吨煤,要破坏2.48立方米水资源。全省按年煤开采量7亿吨计,每年就要破坏17亿立方米左右的水资源。不光是采煤耗水,在煤化工项目中耗水问题也极为严重。例如,煤直接制油,每吨成品油要耗6吨水;间接制油,每吨成品油要耗12吨水。

  太原市万柏林区王封乡前西岭村位于西山煤矿采区上方,由于多年采煤,村子的水源已经完全破坏。年轻人都已搬离,只剩下十几位老年人居住。74岁的高应中告诉记者:“现在吃水只能到15里外的王封乡拉,一次拉上十方水够三四个月吃。一方水要花30元钱。用过的水都舍不得倒,等澄清后继续用。”

  “农业杀手”——漫灌式水耗

  在我国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了大头,达到62%。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我国每生产一公斤粮食平均需要消耗1300公斤水,而发达国家则在1000公斤以下。

  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方式,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农业灌溉面积的39%。

  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省余姚市,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列,经济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该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是,当地农业用水方式较为粗放,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

  湖州市吴兴区金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星仁告诉记者:“漫灌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至少导致2/3的水被浪费掉,而国内目前使用喷滴灌的面积仅占可推广面积的7%。美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在农业生产上十分重视节水灌溉,全国一半以上的灌溉面积使用了喷滴灌技术。”

  灌溉设施老化、调蓄能力低也是造成农业高耗水的原因。记者在河南、陕西一些大型灌区走访时看到,很多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灌溉设施还在使用,已经老化失修,干支渠道破损、淤积和田间工程遭损毁现象十分普遍。

  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省,全省沿黄河粮食产区只有5座平原水库具有调蓄能力,由此出现的结果是:守着黄河缺水吃。

  “服务业杀手”——奢侈型水耗

  伴随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各种洗浴中心、水疗SPA、温泉会所无节制地扩张。有环保组织提出了奢侈型水消费的概念,对服务业造成的水浪费表示担忧。

  北京市节水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北京拥有洗浴场所约3000家,初步测算年用水500万吨。由于很多提供洗浴服务的地方由宾馆、会所兼营,实际数字不止这些。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其发布的《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中表述:“北京人口以1700万人计算,假设每人每月到洗浴中心洗澡一次,每次消耗水量400升,那么北京每年仅此一项要消耗的水资源就会达到8160万吨。”虽然这一数据引起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的质疑,并及时进行了回应,但不可小觑的是,服务业存在奢侈型水浪费。

  半月谈记者在山西省工商局信息中心了解到,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全省洗浴服务业数量在过去几年内迅猛增长。1990年底,洗浴服务业只有10 家,2000年底上升至107家,2005年底上升至560家。2006年到2009年4年间,这一数字逐渐增加至803家、1642家、1960家和 2366家。到2010年4月,这一数字已达2428家。

  记者在太原市和平路一家大型洗浴中心看到,仅浴池就有4个,周边分布有60多个淋浴头。大多数人在洗浴时水一直开着,不限制洗浴时间和次数。尽管澡堂也贴着“请节约用水”等标语,但没有人对浪费行为进行制止。

  “污染杀手”——质变性水耗

  在原本缺水的地域里,水源污染的加剧使可用的水愈加短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曾指出,自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已进入水污染事故高发期。

  这些水污染事件在国人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太湖暴发蓝藻导致无锡出现水危机;浙江新安江由于苯酚泄漏事故影响下游数百万人用水安全;福建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故造成沿江鱼类大面积死亡和水质污染……

  记者从最新的《湖北水资源公报》中看到,去年该省中小河流全年期评价河长接近6500公里,有近3成遭受污染,26个湖泊中,有15个湖泊水质在三类水质以下,南太子湖等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

  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是我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然而,生活在此地的农民如今却时时因水发愁,因为沟渠塘堰几乎变成了垃圾场,住在附近臭气难闻。严重的水污染使这些生活在水边的人改变了千百年来直接从河中取水的习惯,改为喝自来水或到集镇上买水饮用。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洪村的许明英谈起水就很气愤。她指着家门前的一条河说,过去这条河又宽又清凉,现在从上到下无数个水闸把河水隔成一段段死水,水面上漂满垃圾,水都变黑了,根本没法饮用、洗衣和灌溉。

  湖北省监利县毛市镇卸市村村民孙宏志给记者做了个试验,用买来的桶装水泡茶,是浅绿色的,加入半杯井水后,茶水立刻变成深褐色。他说:“用井水煮饭,米饭呈黄色;洗衣,衣服变暗变硬;洗澡,身上会起皮屑。”

  彭智敏感慨道,长江水质污染严重导致可用水匮乏,也就是“水质性缺水”。如不采取措施,就算满满的一江水,能用的却不多,能用的领域减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赵章元研究员指出,目前中国有3.6亿人难寻安全饮用水。

  “地下水超采杀手”——超前性水耗

  由于地表水质恶化、水源缺少,很多地方开始挖空心思,挖掘和享用子孙后代的水,形成一个个“漏斗区”。专家提醒,地下水超采严重,已越过了警戒线。

  山西省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等5大盆地地下水均严重超采,浅层地下水已基本疏干,深层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至30米不等,有的水井深度已超过1000米。全省有19个岩溶大泉,3个完全断流,2个基本断流,12个流量严重衰减。

  运城市盐湖区陶村镇陶村20多年前打了一眼深100多米的机井。村民张军革说:“刚开始的时候,水还很大,现在水很小。过去浇一亩地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要耗三四个小时。”

  属于江南水乡的浙江省海盐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地面湖水普遍被污染,地下水深井开挖达到顶峰,全县地下水深井拥有量一度增至 130余口(包括企业自备井)。由于过度开采,地面沉降严重,沉降最严重处达到1.78米。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重视和督办下,至2010年12月底,海盐县132口地下水深井全部封存。

  地下水长期超采,导致一些地区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副局长郑通汉向记者透露,目前全国地下水超采区400个,超采量达 228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近19万平方米。全国地面沉降面积已达6.4万平方公里,50多个城市地面沉降严重。仅长江三角洲以南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间接损失近3500亿元。

  “软硬”兼施守住水安全红线

  ——水危机倒逼中国发展战略转型(中篇)

  半月谈记者 王永霞 沈  张道生

  直面水危机,如何扼住其“咽喉”?专家建议,亟待文化“软规则”与制度“硬规则”综合发力,软硬兼施,守住水安全三条红线。

  切中环境道德失范的文化“软肋”,让生态文明铸为全民意识

  “如果一个人拿把斧子无辜砍死人,那么,他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也会受到舆论谴责。但是,如果有人拿把斧子无辜砍倒一棵树,或者污染、浪费了一池水,情况则完全不同。多数人会视若无睹,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人类对大自然的犯罪。”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副局长郑通汉这样类比环境道德失范行为。

  在他看来,造成环境道德失范行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扭曲了人与自然界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平等关系,认为人是主宰万物的统治者,人与自然界是敌对、斗争的关系;二是在实践层面,在人与自然界相处过程中,长期、大量存在人类对自然界非人生命体的贪欲与恶行,却没有受到道德舆论谴责。早在 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说:“人类的贪婪是不能满足的。”当一种要求被满足的时候,一个新的要求又替代了它的位置。

  一些地方官员的片面政绩观,更使水危机加剧。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以市场为主导的利益机制并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不顾水资源约束和水环境容量的极限,不顾企业是否高污染高耗水,只要是投资少、见效快、获利多的项目就争相上马,短期内扩大地方GDP。

  郑通汉说,这种以环境伦理道德失范、经济主体价值观迷失、全民节水意识淡薄等为主要特征的“软规则”缺失,是造成当前中国水危机愈演愈烈的深层次原因。他呼吁,必须重塑人与水的关系,补上生态道德文化课,推进环境文化复兴,走自律式发展道路。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贵州省贵阳市狠抓生态道德文化建设,在全民中倡导生态伦理、生态良心、生态义务,努力使生态意识成为全民意识,把生态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全市生态文明志愿者达36万多人,10万公职人员承诺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48小时。

  不以GDP论英雄,贵阳市重新制定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政绩考评标准,激发了各级官员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权威人士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单位的生态环境状况,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其公民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高下。

  诊治涉水公共政策、机制的制度“硬伤”,健全水务管理和水权水价体制

  用制度学的观点来看,制度与文化,是对水危机的形成和治理最具根本影响的两大“规则”。因此,除了运用“软规则”(意识、道德、价值观)击中造成水危机的文化“软肋”以外,还需要健全“硬规则”(体制、机制、政策),疗治造成水危机的制度“硬伤”。

  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最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靠政策、靠制度、靠改革。政策和制度同属于“大制度”范畴,而改革就是制度变迁,就是治道变革。

  治理水危机的制度之变,首先要理顺水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务行政管理基本上承袭了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江河湖库等水源地、农村水利、防汛抗旱、用水规划、城市供水、排水和城市地下水管理、水污染治理、城市节水等等,都由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更未形成。

  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宪法行政法学教授周叶中认为,这种“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多龙治水”的水务管理体制破坏了水资源利用的自然循环,在水资源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出现信息不畅、协调不力、争权逐利、推责扯皮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必须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从体制机制改革上促使涉水相关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等。

  治理水危机的制度之变,还要建立水权制度体系,改革水价形成机制。郑通汉坦言,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配置水资源的核心制度,水权制度在我国许多流域并没有建成科学的体系,流域水权不明确,权属不清。不仅如此,水权交易制度的环境没有形成,水权无法顺畅流动。前些年,当浙江省的东阳与义乌转让水权交易成功以后,有很多人对交易的合法性提出强烈质疑。

  与水权密切关联的水价,长期以来处于价格扭曲状态,不能合理调整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不能正确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价值。

  山西省运城市水资办主任李强说,“好政策不如一分钱”,应当全面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价格杠杆等市场化手段,推广实施以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为重点的水价政策。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他还建议,全面开征水资源费,对超采区的用水户,要大幅度提高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守住三条水安全红线

  水安全问题已引起高层高度重视。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作为今年的“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全面系统地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它开篇就明确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这份重要文件吹响全民水文明建设的“集结号”。文件号召,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一号文件对未来十年治理水危机的目标任务设置了几道硬杠杠: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一号文件划定了“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文件还明确,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陈雷表示,2011年水利部将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在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方面提出量化指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强调:“中国耕地资源稀缺已众所周知,但实际上我国水资源与其相比更加稀缺,却少为人知。一号文件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就是要全社会像重视18亿亩耕地一样,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保水保发展的三大攻略

  ——水危机倒逼中国发展战略转型(下篇)

  ■ 半月谈记者 晏国政 王勉 张道生

  水危机咄咄逼人,正在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倒逼中国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全方位转型。因此,治理水危机,应当跳出“就水治水”的思维定式,而放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全局视野审视。不终结高水耗式的发展模式,就无法从根本上走出水危机困局,确保中国水安全与科学发展。

  应对水危机,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全球最快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投入为前提、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现阶段在我国集中显现出来。

  2009年,中国单位GDP用水量为209立方米/万元,而世界先进水平为60~70立方米/万元。换言之,一方水产生的GDP,中国为10美元,美国大约是30美元,英国大约是90美元。

  有专家指出,如果按“绿色GDP”指标进行评价,把生态和环境成本纳入GDP指标计算,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会发生逆转。

  针对此,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副局长郑通汉呼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力度,对水危机治理至关重要。”

  采访中,山西省政府参事薄生荣建议,在产业导向上,要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使之与本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尽可能地限制火电、钢铁、化工等高耗水产业,重点发展低耗水的加工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加速推进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2009年初,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涵盖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规划在“振兴”之前加上了“调整”二字,表明中央更强调的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专家认为,传统产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加技术含量,降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成本,以此提高中游产业集聚的附加值水平。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更要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移动通信、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唯有如此,才能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在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正在成为引领“后危机时代”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向支柱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巨大,既拉动经济增长,又突破资源瓶颈,走出一条高创意、高科技、高回报而又低污染、低能耗、低水耗的新型发展之路。

  应对水危机,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循环经济”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目前,国内不少地方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尝到了循环经济的甜头。广东滨海地区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 (Reuse)—再循环(Recycle),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雨水海水利用技术和污水回用技术,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纳入“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之中,实现水循环与经济循环的和谐统一。在减量化环节,该地区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输入端控制用水量,用较少的水资源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 再利用环节,尽可能多次或多种形式使用水资源;再循环环节,从输出端进行水处理和加工,使污水变成可用的水资源,实现污染零排放。

  在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一季度每吨钢耗新水降至5.21立方米,水循环利用率达95.02%,创历史最好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循环经济的运用。包钢不断细化节水项目,并组织一系列减少外排水、提高浓缩倍数的科技攻关,改善水处理工艺,促进每吨钢耗新水指标降低,而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

  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也大有可为。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村首先利用地热资源即地下水的热能发电,发电后的温水用来洗浴,然后用于特种水产养殖,最后用于灌溉。

  应对水危机,分类开发主体功能区正当其时

  2011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0年底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国划分为国家层面“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每个功能区的发展原则不一。

  此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很具战略性和约束性。其中“能源与资源”篇明确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框架,适用五大流域:松花江、辽河区;黄河、淮河、海河区;长江、西南诸河区;珠江、东南诸河区以及西北诸河区。

  半月谈记者统计发现,此规划“能源与资源”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包括:“合理开发”、“合理配置”、“重点开发”、“梯次开发”、“适度增加”、“调整经济布局”、“优化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制止盲目开发”等。这些词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层面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开发要求——

  松花江、辽河区:逐步解决辽河以及辽东半岛等地区水资源开发过度的问题,退还挤占的生态用水和超采的地下水。

  黄河、淮河、海河区:采取最严格的节水措施,加大水污染治理,强化水资源保护。调整经济布局,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推进京津冀、山东半岛形成节水型产业体系。

  长江、西南诸河区:要统筹干支流、上中下游梯级开发,加强水资源开发管理。

  珠江、东南诸河区:在严格节水减排基础上,通过加强水源调蓄能力与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水资源供给。

  西北诸河区:在逐步改善和恢复河湖生态环境与地下水系统的同时,控制高耗水产业,制止盲目开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郑通汉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许多地区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反而布置大量高耗水产业,人与自然争水问题突出。他举例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黄淮海地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火电、钢铁高耗水工业密集区,造成经济发展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

  专家普遍认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应对中国水危机意义重大,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从战略层面对产业布局、生产力布局进行了科学谋划,有利于统筹解决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12期)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天津西站顶棚: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阅读原文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已通过市发改委等多部门组织评审的天津西站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工程,目前进入调试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该系统在天津西站东西站台3.6万平方米的顶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将为西站站区及周边住户提供绿色能源。

  据悉,该发电系统也是本市第一个兆瓦级10千伏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省去独立运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所必须的蓄电池环节,不仅大幅度降低造价,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天津西站采用的正式这种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的方式。

  据承担该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专家介绍,项目为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池平铺于站台雨棚之上,组件与雨棚的倾角一致,总铺设面积到达3.6万平方米。项目建设规模约为1.9兆瓦,其中玻璃非晶硅组件设计装机容量约为1.3兆瓦,柔性非晶硅组件设计装机容量约为0.6兆瓦。该工程是天津市首个兆瓦级10千伏并网的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也是促进本市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标志性项目。整个项目结合天津西站建设一次建成,项目组件全部铺设在西站东西站台雨棚顶,设备房设置在铁路主站房地下一层。设备启用后,不仅可以为西站本身提供电力,甚至通过并网为其他地方提供剩余电力。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SCHURTER推出新款ASO太阳能保险丝 阅读原文

  近日,瑞士SCHURTER集团推出了面向光伏行业的新款ASO太阳能保险丝,该产品同时符合IEC60269-6和UL2579光伏标准,为光伏系统提供保护,并符合最新的gPV规定。ASO太阳能保险丝可以向光伏电站提供安全保护,防止光伏组件和导体受反向过流状况的影响。

  由于目前光伏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电压等级也在提高。增加系统电压的目的是将长距离输电所产生的电力损失减少到最小,但是标准的电路保护装置并不能为光伏组件提供完全保护。ASO太阳能保险丝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推出。该产品已经得到UL的安全认证,可以安全有效地阻断苛刻电压条件下的故障电路。

  SCHURTER的ASO保险丝系列产品可以提供13种不同安培等级并满足各种应用的特定需求,如逆变器和电池充电控制器,或者作为嵌入式保险丝或串熔丝使用,此外还可以根据要求提供PCB板和螺栓触电。SCHURTER还提供适当的触摸式安全保险丝座(FSO)和保险丝夹(231660)。

  性能上,ASO保险丝具有以下优点:具有高断流能力,20kA@1000VDC;低断流下限额定值为1.35×In;可根据要求提供PCB板和螺栓触电。

  ASO保险丝可以应用到所有光伏系统的器件中,如逆变器、电池充电控制器、嵌入型保险丝、串熔丝等。SCHURTER还向用户推荐了保险丝座和保险丝夹。FSO接触安全保险丝座,具有35mmDIN的导轨,规格为10.3×38mm,1000VDC,30A。231660保险丝夹采用了锡焊THT,规格为10.3×38mm,20A。

  SCHURTER还特别强调,这些产品还符合RoHS标准,目前正进行VDE认证。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浙江金品能源投资1.4亿开发光伏技术 阅读原文

  浙江金品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4亿人民币,开发光伏技术,目前该公司已形成晶体硅拉棒、铸锭、切片、电池片、光伏系统,是集太阳能新能源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难逃“风电第二”的命运? 光伏发电要避免“未盛而衰” 阅读原文

  中国年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00万千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日前向《第一财经日报》的表态,预示着中国光伏市场终获启动。

  但同时,尽管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已经启动,未来将有很大发展;但毕竟光伏发电市场尚处于“幼年”,在装机规模和应用市场上远不及同属新能源的核电与风电,因此未来发展壮大后,难免与今天的风电一样遭遇并网难、电价高以及核心技术受掣肘等一系列困扰。

  核心部件仍需进口

  “原材料依赖外国进口、产品依赖外国市场”,这一“两头在外”的困境令中国光伏发电行业承受了多年的煎熬。尽管有出口顺畅的得意,但也有市场冷淡的困窘,依赖国外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状况已得到根本改观。阿特斯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CSIQ. NASDAQ,下称“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认为,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多晶硅已转移至国内,预计有超过国内需求一半的原材料将由国内生产,而且大量产能会陆续释放。

  在瞿晓铧看来,中国的光伏产业链已非常完备,从多晶硅原料到光伏系统安装,以及玻璃板、封膜等配件,中国都已占据世界优势。因此,中国无疑将成为多晶硅的主要供应地。

  同时,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中国对外国市场的依赖也将逐步减弱。

  然而,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由于科技水平制约,中国至今尚无法自主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器件——高纯度多晶硅,只能依靠进口,使产业链的上游这一头也在外。面对国外传统七大厂商为首的晶体硅材料供应商,中国议价能力很低。这种现状又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即使解决了原料与市场的问题,核心技术的缺失仍使中国无法摆脱对国外的依赖。而且,随着未来国内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问题将更加凸显。

  并网、电价问题或将凸显

  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与规模的逐渐扩大,与风电相同的并网难问题也同样会显露。

  尽管政策规定,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而事实上,光伏发电也存在并网难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向本报表示,目前宁夏等地的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迅速,国家电网采取与风电相同的并网方法,即与当地火电打捆输送。但令白建华头疼的是,光伏发电的电流比风电更加不稳定,“云彩时隐时现,阳光也是时有时无,非常不稳定,存在很大的并网难度。”白建华告诉记者。

  江西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莉萍也表示,太阳能光伏发电属于调节能力差的能源,昼夜变化、气象条件变化以及季节的变化均会对发电产生影响,由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调峰和调频能力,它的接入对电网接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光伏电站的建设也与电网建设规划脱节。白建华告诉本报,前些年风电快速发展时,各地在上风电项目时只考虑当地的资源情况,而没有关注消纳市场,使得风电建设缺乏与电网建设的协调。有些地方即使接进了电网,也出现了有电送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然而,今天的光伏发电很不幸地上演了“昨日重现”。白建华表示,光伏产业发展太快,而与电网的互动和协调又很不够,使得新增负荷很不清晰,导致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光伏发电将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上网电价的问题。同样与风电惊人相似的是,光伏发电也是在众多央企争相压价、跑马圈地的喧嚣中发展起来的,每次竞标胜出者的开价之低总令同行们倒抽口凉气。

  孟宪淦告诉本报,如果上网电价能反映出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则投资者必然踊跃;但如果利润很低,愿意以赔本的代价换来入场券的央企们也无法做到持久。

  “价格太低,国有企业拥有特殊的资源可以做,但民营企业不行。”尚德电力董事长兼CEO施正荣称,虽然低价竞标280MW的光伏项目可能是表面亏,深层次获利,但“民营企业没有这样的获利能力”。

  据了解,目前随着欧洲光伏发电市场的复苏,中国光伏发电业界除机会外也感到巨大压力。意大利政府目前已经通过法案,从2017年开始将不再对光伏发电予以财政补贴,届时光伏发电将完全能够按照市场机制来平价上网,与火力发电等企业竞争。同样,德国2010年的光伏发电装机即新增1800万千瓦,而去年全球新增的光伏发电装机也仅有4000万千瓦。

  “意大利的做法也给中国提出了很紧迫的任务,因为只剩下6年了,”孟宪淦说,“作为一个光伏制造大国来说,只做不用的状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

  难逃“风电第二”的命运?

  尽管光伏发电进入发展快车道,但导致当年风电盛极而衰的一系列问题,在今天光伏发电的起步之初,就已经开始显露出了苗头。光伏发电是否会像风力发电一样,在经历一段高速发展滞后就掉头直下,迅速转衰?

  孟宪淦表示,风电去年并网的装机容量是3108万千瓦,而光伏发电并网才20多万千瓦,规模相差太远,很多问题要在上规模后才能显露出来,市场启动后这些问题都会碰到,因此要未雨绸缪。

  中国电监会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水电发电量为4013亿度,占总发电量的19.5%;核电发电量为768亿度,占总量的1.8%;风电发了481亿度电,占总量的0.99%;而太阳能发电量则只有7216万度,占总发电量的六万分之一。

  而去年水电的平均上网电价为0.247元/度,核电为0.43元/度,风电为0.46元/度,而光伏发电平均上网电价则为1.17元/度。对比之下,光伏发电价格高、规模小的劣势显而易见。

  因此,他指出,尽管目前光伏发电正在复制风电当年的种种失误,但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虽然启动,大规模应用毕竟尚未展开,因此急需提前布局,为光伏发电实现并网铺路。(李毅)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比亚迪激活新能源概念 锂电池前景看好 阅读原文

   比亚迪在A股市场上市后的疯狂上涨给新能源汽车股带来了强劲动力。尽管比亚迪并不为市场分析人士广泛认可,但自6月30日比亚迪以22.00元登陆A股后,当日即上涨41.39%,随后的两个交易日连续封于涨停,昨日股价又一度冲至涨停,后在抛压盘的回吐中稍有回落,收盘仍上涨7.31%,对比发行价比亚迪上市后的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已达83.61%。

   平安证券最新研报显示,众公司加大投入,积极备战新能源汽车时代。比亚迪A股上市,意在发展其电动汽车业务;宇通新能源客车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许继电器、天齐锂业、钱江摩托等纷纷加码投资。众公司积极投入,意图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板块跑赢大盘

   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及wind资讯最新统计,新能源汽车板块中有31只股票,自6月21日反弹以来市场表示极为活跃,区间该板块加权平均上涨16.67%,跑赢上证指数9.23个百分点。该板块的迅速反弹在比亚迪上市后更为明显,自6月30日至7月5日,四个交易日该指数累计上涨幅度达7.28%。

   从个股涨幅的角度来看,6月21日以来,新能源汽车股全面上涨,涨幅最低的森源电气的涨幅也达到8.73%,跑赢同期上证指数1.29个百分点,可见该板块个股反弹力度之强。具体来看,反弹以来新能源汽车涨幅最高的前十只个股分别为:比亚迪(29.86%)、万向钱潮(25.34%)、福田汽车(22.62%)、航天机电(21.03%)、机器人(20.84%)、宁波韵升(20.38%)、曙光股份(19.37%)、江特电机(18.33%)、一汽轿车(18.21%)、长安汽车(17.58%)。

   主力资金监控显示,6月21日以来,31只新能源汽车股整体呈主力资金净流入态势,合计净流入99067.53万元,有25只为主力资金净流入股,占比80.65%,合计净流入109523.989万元,其中,主力资金流向量最大的10只个股分别为:比亚迪(21148.21万元)、上海汽车(20372.39万元)、航天机电(10011.67万元)、长安汽车(8941.87万元)、一汽轿车(8743.80万元)、宁波韵升(4861.31万元)、福田汽车(4622.51万元)、许继电气(4045.06万元)、国电南瑞(3710.71万元)、万向钱潮(3581.54万元)。

   新能源汽车基本面也相当不错,今年一季度末股本摊薄平均每股收益0.2528元,平均每股净资产(整体法)5.3315元,每股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003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53%,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8469.90万元,同比略降2.95%。目前行业估值适中,动态市盈率仅为19.50倍,值得关注。

  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各类型产品。

   目前,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扩展到25城,并有5个城市进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按照各个城市的推广计划测算,2012年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2.5辆,2015年前有望达到近20万辆。

   国家和地方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据报道,北京汽车行业协会提出的《北京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北京汽车行业协会提出,目前已经通过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审查。根据规划,2015年,北京的纯电动汽车在用车将达到10万辆的规模,并将以乘用车为主。其规划4月已通过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审核。该议案一旦执行,或将掀起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热潮。同时,北京新能源汽车有望享受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的特殊优惠。

   丰田普锐斯增产,国际新能源车市蒸蒸日上。据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衍生车型“普锐斯α”上市后一个月来已获得约5.2万辆的订单,销售势头良好。自1999年本田混合动力轿车insiht首度在美上市后11年,混合动力轿车在美国市场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继2008年美国混合动力轿车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后,仅仅三年时间又突破200万辆的累计销量大关,其中丰田普锐斯占据过半市场。

   油价与技术决定新能源汽车推广速度。德勤的最新全球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在价格、行驶里程、电池充电时间方面的预期远远高于现有电动车水平,并且未来只有在油价“疯涨”的情况下,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态度才会发生普遍转变。

   众公司加大投入,积极备战新能源汽车时代。平安证券认为,比亚迪A股的上市,意在发展其电动汽车业务;宇通新能源客车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许继电器、天齐锂业、钱江摩托等纷纷加码投资。众公司积极投入,意图新能源汽车市场。

  锂电池需求前景仍然看好

   锂电池性能优越,用途广泛,前景最为广阔。相对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锂电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便携式电子产品、新能源交通工具等领域。

   全球锂电行业现状来看,中国落后日本大约2-3年时间,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电芯和材料市场是日、韩、中占据绝对份额,日、韩企业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全球锂电池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随着中国、韩国锂电池制造技术的开发和提升,日本锂电池出货量的比例在逐渐降低。中国锂电池材料企业发展迅速,但从综合技术实力来看,日、韩企业仍处于领先地位。

   据统计,2011年前五个月,国内锂离子电池的累计产量达到10.54亿只,同比增长21.36%;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的累计产量为2.81 亿只,同比增长19.73%,铅酸蓄电池累计产量为5908.28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8.62%。从单月的情况来看,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从高位逐步回落;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月产量增速触底反弹。铅酸电池的月产增速呈下降态势。

   由于铅酸电池污染引发多地血铅超标事件,目前国家环保部门正对全国的铅酸电池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没有达到500米防护距离的铅酸电池企业一律关停。该项措施的实施首先会带来铅酸电池行业整合,利好原本规模大、高环保标准企业;其次将触发锂电池在各个领域对铅酸电池的替代,拓展锂电增长空间。

   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已基本完成。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已提出了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即将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十二五”期间将快速发展,届时将带动锂电池材料快速增长。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受益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高速增长,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仍然可以偏乐观。铅酸电池行业短期仍将受制于“环保风暴”,增长前景不乐观。但是如果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真能够被大量淘汰,则铅酸电池行业将迎来机会。

  锂电池下半年好于上半年

   全球锂资源巨头FMC宣布,自2011年7月1日起,上调公司碳酸锂售价20%,下游产品包括氢氧化锂、氯化锂、锂盐、锂电池材料提价15%-25%。此次提价的动因部分是由于成本推动型,包括原材料、运输和能源价格上涨。由此,华泰联合证券认为此次碳酸锂提价有望向下游电池材料领域传导,目前国内磷酸铁锂每吨售价在12-18万元之间,一吨磷酸铁锂大约需要0.25-0.3吨的电池级碳酸锂,碳酸锂占磷酸铁锂生产成本的10%-15%左右。除磷酸铁锂外锰酸锂、三元材料、钴酸锂和电解液都有提价可能。建议关注碳酸锂生产企业西藏矿业、西藏城投、天齐锂业、赣峰锂业,以及碳酸锂下游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当升科技、中信国安、江苏国泰。

   东北证券认为,下半年,电池板块的投资机会要明显好于上半年。原因有二:1.板块在上半年的大幅调整已经释放了一部分估值和业绩风险。虽然板块的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偏高,但是部分重点个股的投资机会已经初步显现;2.“节能与新能源汽产业规划”极有可能在下半年推出,其它相关配套政策也可能出台。电池板块的几次大幅上涨都和政策的超预期有关。

   因此下半年,要重点关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其它相关政策的推出时点和可能给行业带来的波段机会。因此,下半年对待电池股的策略是:1.仍要防范业绩风险带来的板块估值中枢进一步下移风险;2.重点关注在电池领域内有野心,也有核心竞争力的材料类公司,江苏国泰、佛塑科技、杉杉股份、多氟多和新宙邦等公司最值得关注。(本报记者 赵子强 孙华)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北京:14号线将建成最“绿色”地铁站 阅读原文

张郭庄地铁站效果图。

  计划2013年4月园博会之前投入运营的地铁14号线西段,将诞生本市最“绿色”的地铁站。记者昨天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和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获悉,14号线起点站张郭庄站,将最大限度采用自然光及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雨水回收等多种节能环保技术,使车站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清水混凝土结构减少装修

  地处永定河西岸的张郭庄站,是目前河西地区规划的惟一地铁站,周边有不少大型居住区,未来高峰小时客流预计会超过6000人次,成为区域内重要的交通节点。

  “高架车站目前在北京接受程度不高,主要是站内乘车舒适度不如地下站,但实际上高架站比地下站更加节能。这次张郭庄站的绿色建筑试点,是希望让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的节能技术移植到地铁站上,并最终形成模板加以推广。”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市政院副总工程师张晓林表示。

  与北京其他地铁站不同,张郭庄站将首次尝试清水混凝土结构,车站结构直接是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免去立柱等承重结构的装修量,天花板吊顶也很简单。清水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施工难度很高。在地铁车站中,清水混凝土结构还不多见。

  站内75%区域靠自然采光

  T3航站楼虽然体量巨大,但白天启用的灯光照明并不多,因为屋顶一个个面朝东南的龙鳞窗,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

  即将开工的张郭庄地铁站,屋顶也有类似的设计,只是外观形式有明显差异。这座高架站的效果图显示,车站顶部覆盖着一片片斜条状的屋面板,如同巨大的瓦片,两块屋面板之间有一定的高度落差,中间用垂直镶嵌的采光玻璃衔接。

  “这些采光玻璃条的角度经过电脑严格计算,几乎都是35度倾斜,这样春夏秋冬四季站内获得的光照有所不同,但恰好最符合舒适度需要。”张晓林说,阳光四季的照射角度会有差异,冬天斜射多,夏天直射多,通过采光玻璃的调节,使得冬天需要阳光温暖的时候,车站候车区域能有很长时间的大面积光照;而夏天需要凉爽的时候,候车区域则光照面积小而且时间短。

  据透露,总面积4800平方米的车站屋顶,有2500平方米是采光玻璃和太阳能集热板,整个车站75%以上区域能自然采光。屋顶的太阳能集热板将用于光伏发电,补充车站内的供电需求,集热板透光率达到40%,不影响采光,而且主要安装在不影响旅客舒适度的顶棚靠外侧部位。

  另外,车站广场的照明灯柱,将同时采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方式。车站顶棚瓦片般的屋面板,还非常有利于雨水收集,回收的雨水将存放在蓄水池中用于车站周围的绿化灌溉。车站还将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中水冲厕。

  候车区增设空调休息室

  大面积玻璃幕墙是高架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大的幕墙夏天闷热难耐,低矮的幕墙冬天冷风入骨。而张郭庄站的玻璃幕墙设计,则采用了3.5米高的半封闭结构。

  这一高度是希望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让乘客冬天不至于太冷夏天又不至于太热。半封闭的玻璃幕墙还与宽达4米的屋顶挑檐相结合,避免雨雪侵入车站。同时玻璃幕墙上增设了可开合窗户,更利于调节通风。不过,鉴于北京冬夏季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张郭庄站双向站台都设计了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空调休息室,优先满足老弱病残旅客在特殊天气时候车。

  “尽量采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是这座车站的最大特点,也充分体现了被动式节能的生态理念,避免采用大量节能设备的高成本。”张晓林强调。

  张郭庄车站北侧设有站前广场,将就近设计自行车存放区域、公交车换乘区域,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先导作用。同时站外也会配套设置私家车存放区域,鼓励市民驻车换乘。(本报记者 涂露芳)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纯电”还是“混动”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抉择 阅读原文

  近日,关于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侧重“纯电”还是“混动”的争论再起波澜。

  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对于“把握一次重振中国汽车工业的机会”和“发展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而言却绝不简单。

  虽然在这场争论开始后不久,工信部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表态“新能源技术路线之争根本不存在。”但在业内,《经济参考报》报道中曾指出“管理层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基于产业化基础’和‘基于能源安全’的思路不同”早已不胫而走。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认为,“业内对此理解的背后不但与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有关,更与汽车企业自身的利益有关。”

  业内发展思路迥异

  暂且抛开“纯电”和“混动”的争议,看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

  比起近两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启动、央企大联盟的成立等等,进入2011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看似有些“不温不火”。以至于在二级市场中,新能源汽车板块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出现一位“有锂走遍天下”行情的火炬接力者。

  二级市场的表现较为客观的反应了产业的现状,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就称,针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一年来,财政部50亿元的补贴预算,并未启动新能源汽车私人购车市场,仅发出约1亿元补贴,只用到预算2%。”

  此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万辆左右,但其中乘用车保有量仅为800辆左右,其余绝大部分为公共领域用车。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是技术层面,公共领域用车(公共交通客车、市政车辆、特殊车辆等)几乎不存在‘能源供给体系’的问题(公共交通车辆可以选择在集中换乘点或停车张进行充换电程序),但在乘用车,甚至出租车领域,主要由于能源供给体系的不配套,产业化自然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技术层面以外,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路也各有不同,甚至存在明明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积极性不高,却因汽车市场萎缩,不得不趋炎附势的情况。”相关券商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对此,一位接近央企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一方面反应了产业瓶颈,这其中包括电池、能源供给体系等人们熟知的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另一方面,这一局面也可以理解为各个利益集团间博弈的结果,其中包括燃油车大户、能源大户和新能源汽车新军等。”

  “总而言之,业内对产业发展的思路迥异,各有各的初衷。而着眼于‘把握一次重振中国汽车工业的机会’和‘发展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的全局,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亟待宏观政策的引导和利益平衡,而究竟选择‘纯电’还是‘混动’的侧重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接近央企的业内人士认为。

  发展“混动”存乱象

  “纯电”与“混动”仅一词之差,其又何以左右整个产业的发展呢?

  上述接近央企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顾名思义,纯电动汽车其能源供给完全来自于电池,而混动则包含微混、中混、重混,其中微混是燃油发动机为主,电池为辅;中混是各占50%;而重混则是以电池为主燃油发动机为辅。按照常理,发展‘混动’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公认为:以纯电动汽车为终极目标的产业过渡阶段,但在落实过程中,一些现实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目前生产微混、中混车辆的企业中,大量存在利用混合动力概念谋取财政补贴,但实际运营中却将电力驱动变成‘摆设’的现象。而有足够技术实力生产重混车辆的企业在能源存储贸易体系的换电方案(弥补电池续航能力、使用寿命缺陷的方案)提出后,完全可以生产纯电动汽车。更为关键的是,截止目前,尚没有针对衡量微混、中混、重混分类的标准。”该人士介绍。

  “在如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一个规律可循,那就是,真正潜心于纯电动汽车研发的恰恰都是那些在传统汽车工业领域较为落后的企业,例如比亚迪、奇瑞、江淮等。而致力于混合动力的,或干脆抛开电力能源另辟蹊径的则多为原有大型车企龙头。”该人士补充道。

  据接近东风的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东风就正在积极开展开燃气汽车的研发工作,目前已在河南某地开办一家一万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产生的沼气(天然气)经过纯化技术,集中供给天燃气汽车。”

  传统车企在市场滑坡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但大量的科研投入、长久的等待显然与以往火爆的车市间有着巨大悬殊,那么,企业选择转型容易、又能得到补贴的“混动”也是在情理之中。然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时不我待,如果“混动”,特别是微混、中混带来的是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科研力量不集中,甚至出现“骗补”的现象,那么,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指导产业侧重的政策显然有必要再三推敲。(本报记者 于南)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后《京都议定书》之问:难道要等到2015 阅读原文

  在暴雨狂泻的这个夏天,我们所面临的气候极端现象与科学家们曾经的警告是何其相似。

  面对着明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答案是:“德国和欧盟需要一个单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后继者。”

  “我们决心大胆地往前走,”默克尔7月3~4日在德国举行的环境部长级气候谈判中致辞,“目前的二氧化碳自愿减排远不充分,排放令人担忧,谈判速度迄今却仍以蜗牛的速度前进。”

  由于上述会议是闭门会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各方渠道获悉,尽管主办方以德国式的认真严肃来组织会议,然而刚刚结束的这场部长级气候谈判会议还是失败了。

  默克尔所指的单一的《京都议定书》后继者直接触碰到了一个问题,即发展中国家坚持的“双轨制”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否会被抹杀,这触碰到了发展中国家谈判的底线。

  在本报拿到的会后《联席主席摘要》上,有这么一段话耐人寻味:“多边系统的价值在此次谈判中被重点提及;然而该多边系统的未来,在有些谈判方看来,是基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下的双轨制成果;在另一些谈判方看来,是指在《公约》下的一个单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在此方面,德班会议需要给予这个未来的全球系统一个政治方向,指明其形式以及时间轴,确保全球变暖维持着1.5或2摄氏度范围之内,”上述《联席主席摘要》表明,“在这方面2015年的复审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这意味着“德班会议还是应该在未来的系统上指点政治方向,哪怕没有一个清晰的决定,但是需要有个方向,例如是否还坚持双轨制,是否遵从共同愿景。”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李雁对本报表示。

  同时,对于这个“2015年”的时间点,李雁表示,这应该是与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的第五次报告以及届时出炉的更严格的科学证据相挂钩。

  谁是继任者

  来自35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谈判代表在德国彼得堡为将于今年11月28日开始的南非德班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作准备,会议由德国和南非联席主办。

  默克尔在其间表示,所有国家都必须承诺具有约束力和可核查的目标,以减少他们的碳排放量,并在《京都议定书》到期后达成一个新的国际气候协议。

  “我们需要在每个国家的具体措施。”默克尔表示,在德国和欧盟所推动的“一个单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中,工业化国家需要领头,然新兴经济体也要采取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

  默克尔并强调:“新兴经济体必须分担一部分,因为工业化国家不能单独达到目标。”

  此外,默克尔还表示,她“非常详细地”同到访德国的中国总理温家宝讨论了气候变化,并在彼时强调“根本的重要性也是为了中国”。

  “总的来说,此次部长级别会议在推动气候谈判进程方面,不尽如人意。”李雁表示,“其中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方面,并没有清楚的进展,反而有一些传言是,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在闭门会谈中对这个问题态度非常强硬。”

  “欧洲方面,在会谈中,即便是德方也没有在《京都议定书》问题上过多坚持。”李雁表示,在两轨制等众多方面,也并没有清楚地讲述对于德班的期望值,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德国还是做了很大的努力,李雁表示,默克尔也表示要将此议题带到安理会里面去。

  而且如果真的要满足加拿大等国的要求,将所有排放大国都放在一个协议下,甚至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形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样无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样恐怕并不会把排放目标提高,恐怕最终都会做得很低,李雁表示。

  另一种提法是将《京都议定书》扩大,把一些可以做减排的发展中国家拉进来,但是这个政治上可行性更渺茫,李雁对本报表示。

  在英国外交大臣、气候变化特命大使艾士诚(John Ashton)看来,需要多少时间来推动这一转变最终是一个政治问题。

  重新平衡的竞赛

  “在任何谈判中都会有一种认为全世界处于零和博弈的倾向。这种情况可能不可避免,但这既无裨益,也不是对现实的全面反映。” 艾士诚表示,“我们当然需要以一种尊重合理合法的平等关切的方式推进谈判。可以理解的是,一些人把这项谈判看作是瓜分有限的碳空间的一种实践。但碳空间在一个食品、水和能源的安全都受到严重挑战的世界中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相信不仅且必须把气候变化维持在2摄氏度以内,并且我们能够在不给任何经济体增加不公平的负担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艾士诚表示,“但是,我们必须向那些可以做出决定成败的投资决策的投资者们提供充分的保障。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框架,这一框架是基于观察整个经济体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总量目标,并且随着更多的国家加入而呈现周期性的扩展。”

  针对中国的一个问题是:在既定的保质保量的增长前提之下,中国能否期望在下一个周期——《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第三个承诺期用《京都议定书》语言制定这样一个总量目标?艾士诚指出,与此相关的是,中国将在何种程度上允许政策受制于美国国会当前面临的限制?

  “在英国我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艾士诚表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碳预算,保证我们 2027 年的碳排放实现比 1990 年少一半;我们已经开始了最激进的电力市场的重组调整,这将持续一代人的时间,这样的投资鼓励措施在保证我们的电灯不灭的同时在 20 年左右的时间里为我们提供一个碳中和的电力系统,其中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在发电中的比重将在 10 年内从现在的 4%左右上升到30%以上。”

  “我们将建立 4 个具有商业规模的发电站,作为未来几年内碳捕获和贮存的示范工程,同时还将开发北海沉淀池作为整个北部欧洲的二氧化碳储存基地。” 艾士诚表示, 正在组建一座绿色投资银行,减少私营领域投资低碳基础设施的资本成本,同时在自己的经济体内为碳制订了一个底限价格,该价格将在 2020 年上升到 30 英镑/吨。

  此外,将通过“绿色新政”(Green Deal)在无须使业主付出前期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这一目标。艾士诚表示:“在英国,我们相信这一转变所带来的机会将超过所面临的风险。我们并没有等待气候谈判中的更多进展——尽管我们也希望我们不等就行动的意愿能够对谈判起到推动作用。”

  但我们最终把这看作一场竞赛,跑在前面的将获得最高奖励,而低碳基础设施和低碳制造业能够支持我们实现我们希望在自己的经济体达到的重新平衡。”艾士诚表示,“与此同时,如果我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么我们可以跑得更快。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气候谈判如此重要的原因。”

  德班或设置“转型期”

  以目前情势看来,一个“转型期”的设置已经被纳入了讨论之中。

  在此次会议上,各国部长都同意关于“转型期间”应该继续予以深入讨论,《联席主席摘要》表明:“在减排问题上,各国部长都意识到了双轨制之间成果的联系,以及这同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会议也讨论了2015年的复审问题。

  到了IPCC的第五次报告时,最新的科学证据将比第四次更严格,且将把减排雄心继续往上推,李雁表示,考虑到当下减排数字与2摄氏度的标准相差很远,在政治状况并不给力的情况下,从2010年开始,就一直在把2015年这个概念加强。

  这是小岛国和欧洲都同意的,没有人会特别反对2015年的复审,李雁表示,不过这很难说是一个正式的程序,还是一个参考文献。

  继续届时提到非常严格的减排目标,当然也不排除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强烈的目标,借以能增加政治说服力,李雁表示。

  此外,此次在德国彼得堡上唯一取得进展的领域即在资金方面。

  在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提供300亿美元的应对气候变化快速启动资金,承诺到2020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相关援助资金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

  此次,各国再次警告,不要在2012年之后形成“资金空缺”,并强调了2020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相关援助资金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重要性,并提出将需要在德班使“绿色气候基金”开始运行,并同时避免其空壳化。

  就目前现状看,2013年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资金还是零,德班会议应该在2013年至2020年的资金落实方面找到解决办法。

  同时,去年年底坎昆会议在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等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机制上的安排,例如设立绿色气候基金,成立过渡委员会讨论研究绿色气候基金的设计和管理、运行模式,任务是向德班会议提交具体的设计方案。(冯迪凡)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家新政助推:内蒙古大能源战略起步 阅读原文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为内蒙古重新定位: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的大能源基地梦想,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开始起步。2010年内蒙古GDP破万亿大关,煤、电等能源资源贡献过半。

   目前,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达7414亿吨左右,居全国第一。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鄂尔多斯等重点煤电基地便集中在此。2010年的煤炭产量首次突破7亿吨,达到7.82亿吨,居全国首位,同比产量增加1.8亿吨左右。

   在煤炭资源开发上,《意见》主张推进资源整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设一批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建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生产矿区。

   国家支持内蒙古煤炭、电力运输通道建设,内蒙古“窝电”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按照国务院安排,“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将推进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至河北、辽宁沿海港口煤运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内蒙古西部煤炭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运新通道,提升大秦、朔黄等既有煤运铁路集运能力。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内蒙古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煤炭通道包括:鄂尔多斯~曹妃甸、鄂尔多斯~湖北、锡林郭勒~曹妃甸等。

   与此同时,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将加速。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已纳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建设。加快蒙西、呼伦贝尔等煤电基地至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输电通道前期工作,研究论证锡林郭勒至南京等长距离大容量高电压等级输电通道建设。

   《意见》还指出,根据国家产业布局和专项规划,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优先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项目,在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如《意见》称:“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依据国家规划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优先布局升级示范项目,适时推进产业化。”

   目前,内蒙古正在建设一批通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煤化工产品输送管道。其中包括,呼伦贝尔~哈尔滨、赤峰~北京、鄂尔多斯~武汉等煤制天然气管道建设。

   除差别产业政策之外,国务院赋予内蒙古先行先试政策,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改革重点领域包括: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完善内蒙古煤炭等矿产资源领域收费基金政策;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资源矿业权及产权交易。

   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机制,大力推进电力多边交易。制定促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行业发展的上网电价。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机制,加快水权转换和交易制度建设,在内蒙古开展跨行政区域水权交易试点。

   国务院提出,推进内蒙古整体列为国家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探索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分析人士称,“继山西综改试点之后,内蒙古有望成为另一个全省域的改革试验区”。(王秀强)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日利达王惠余:太阳能恰逢结构转型 企业上市不进则退 阅读原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用来形容王惠余,是恰当的。

  1947年出生的王惠余,50岁创业进入太阳能行业,从一个仅有十几万资产的袖珍厂起步,发展成为坐拥近亿净资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扬州日利达有限公司。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副会长、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这些都是对他做出的成绩给予的肯定。

  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代表参加深圳高交会共话十国部长推荐中国节能减排模式;在中美就“新能源产业领域广泛合作”进行会晤之际,作为中国光热产业企业家代表会见原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向美方介绍中国热产业发展历程;业内称他是新能源行业新领军人物……这些都代表了对他的信任。

  究其本人,他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有把目光仅局限于自己以及自家的企业,而是不断地对企业未来和行业前景进行着深刻思考和身体力行的推动。

  企业发展 靠职业经理人

  独生女儿和女婿在北京事业单位都有很好的发展,所以如何解决好接班人的问题,是王惠余所面临的课题。王惠余说,自己创立日利达15年以来,从没有怠慢过,目前日利达的发展规模他已经竭尽所能。但在他之外,日利达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大的,因为日利达有幸选中新能源行业,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重新洗牌,但新能源行业永远不会衰败。

  他说,日利达的未来不应该寄托在他身上,自己已经年近70,把公司压在他身上,公司的未来不会好。日利达的未来在职业经理人身上,他愿意为年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借此丰富自己的人生。

  下放权力的工作已经在展开。“今年开始,我身上只有董事长的头衔了,总经理的权力已经下放,包括经营权和分配权,另外一支笔的签票权我也交下去了,也很少出面,总是挡在前面,孩子们会有依赖思想,会被耽误的,现在我就是逼着他们上去。只有企业是自己的才会投入干,才能办好,才能在其位谋其政。”

  太阳能产业 恰逢结构转型

  太阳能产业20多年的发展中,2009年当之无愧是最辉煌的一年。在这一年,太阳能热水器被选中了家电下乡。王惠余也是参与促成此事的重要人物。

  借着家电下乡,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迅速走进公众视野,用王惠余的话说:“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一下子让一个草根行业登入了大雅之堂,对行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我们这些草根出身的企业家顿时倍感荣幸。”当年市场产值直逼630亿元,而2008年全行业的产值是400亿元。

  时至今日,王惠余说,回头看来,家电下乡成就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辉煌,同时也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厂家的违规操作导致行业进一步混乱。王惠余说,在他接触的所有太阳能企业中,目前没有哪家还是非常乐观的状态,都保持了谨慎的调子,但决不是穷途末路,而是太阳能行业的结构转型期,从2009年以前的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

  太阳能企业上市 不进则退

  对于太阳能行业企业的上市,王惠余谈了自己的思考。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资本运作20年,上市企业几千家。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被国家领导人宣称世界第一,却没有一家上市企业,上市企业几千家却又没有一家做到世界第一,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就目前的情况,有上市打算的太阳能企业上市成功还好,一旦上市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王惠余谈了他的担心,国家证监会考察的是整个行业可持续盈利、可持续增长的潜力,如果2009年企业抓住机遇上市,成功率非常高,但目前全行业都处在谨慎的时期。

  另外,风投与银行相比,回报率要求高,一旦企业无法盈利,风投马上会把企业的股权全部收走,等于公司就没有了。也正因为如此,目前有上市打算的企业对上市事宜还都是在打问号。

  日利达曾经也有过上市的打算。2008年日利达被媒体评为中国最具创业板上市的150家中小科技型企业之一,整个太阳能企业有两家入围,扬州只有日利达一家进入排名,当时券商、投行、政府纷纷前来,扬州、江苏先后多次组织资本运作的培训。

  “了解资本运作的相关知识后,很受触动,确实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上市,也做了很多上市必须的积累工作。但根据目前行业发展情况,决定暂缓上市操作。”

  “日利达的信誉是十几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靠十几年不欠供应商的货款积累起来的声誉,靠十几年科技创新标准过硬积累起来的声誉,靠十几年品质过硬积累起来的金不换的信誉,不符合上市的条件,绝不会盲目上市,目前就是冷静地把企业做好。”节能减排新商机 太阳能热水工程

  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做出节能减排的承诺;“十二五”规划中对节能减排高度重视……这让业界看到了太阳能产业再一次扬帆远航的起点。

  “新起点之一就是太阳能热水工程,一个是新建的小区统一安装,未来没有一个小区不装太阳能可以验收;另一个是集中供热水,辅助常规能源,涵盖生活和工农业领域。”

  日利达太阳能光热产业部,年生产能力40万台套,提供给一家一户太阳热水的同时,在全国各地广泛安装大型中央热水工程,为部队、机关、学校、宾馆、医院、居民小区等提供大量不消耗常规能源的热水。

  王惠余透露,去年太阳能热水工程销售额占到公司总额的30%,今年还会进一步扩大,太阳能热水工程将是太阳能企业长期的盈利点,会随着城市的扩大而扩大,他们的营销队伍以及营销策略已经开始调整。

  技术创新仍然是太阳能企业未来竞争的杀手锏。日利达在业界受到尊敬正是靠技术创新赢得的,1998年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在国家专利博览会上获得两项发明金奖;2008年首家提出并建立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能效标准;2010年进一步提升为“1:1:1高能效太阳能标准”,“吸热强、导热好、保热久,三项均衡,热水更有保证”……在促进行业产业升级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日利达未来占领市场靠的还是技术创新。如何储能,是未来要解决的新课题,也是太阳能产业新的技术挑战。”王惠余说,谁能够解决储能问题,谁就将占领市场。(李仁平)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万利国际:全球最大陶瓷太阳能工业园投产 阅读原文

  近日,刚刚在韩国挂牌上市,成为陶板、陶瓷太阳能行业首家上市企业的万利国际,投入巨资打造的陶板和陶瓷太阳能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成为全球最大陶板和陶瓷太阳能生产基地。

  据悉,万利(中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福建漳州市拥有1500亩的工业园区,采用德国、意大利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陶板和陶瓷太阳能等节能环保新型材料。该工业园年产量将达20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陶板和陶瓷太阳能生产基地。

  万利董事长吴瑞彪表示,新工业园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陶板、陶瓷太阳能板生产基地,也是一个标杆性的高科技生态工业园。万利将斥巨资用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建成后的工业园,将拥有职工公寓、科技楼、展示馆、远程会议室、电影院、休闲会所、企业森林公园等国际一流基础设施,使“低碳+节能+生态”运营战略灌输在每一个环节中。

  据悉,万利作为低碳、节能生活的倡导者,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研发者和制造者,旗下拥有福建省晋江万利瓷业有限公司和万利(中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大企业。万利始终坚持“低碳+节能+生态”发展之路,其生产的陶板和陶瓷太阳能板,是一种低碳、节能、生态的新型建筑材料。万利陶板拥有节能、环保、保温、降噪等多种优势,相比传统的幕墙材料,优势十分明显;万利陶瓷太阳能板由最便宜的陶瓷原料与工业废料有机结合后的节能产品,消耗能量约为普通太阳能板的一半,低碳、节能,与建筑一体化,与建筑同寿命;同时对太阳能的吸收率比常规太阳能产品高出20%。【记者 童芬芬 北京报道】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光伏行业:价格底部抬升 机遇大于风险 阅读原文

  由于多晶硅供过于求的情况不算严重,对于需求的敏感度也较高,目前在需求回暖的情况下,前期深跌的多晶硅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回升。从相关数据来看,在上周上涨0.46%之后,多晶硅本周价格继续上涨1.77%,同时维持了比较好的出货量,在三季度价格有望反弹10%左右。另一方面,最下游组件价格已经基本保持稳定,如果需求进一步回暖刺激的话,组件价格也有望出现反弹。

  三季度是光伏行业的传统开工旺季,虽然目前由于政策不明朗,开工量没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在今年二季度需求完全停滞的情况下,部分电站的开工将放在三季度。而且由于前期价格的下跌,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加上德国取消7月1日的补贴下调,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回升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中期业绩修正在预期内

  虽然二季度全球库存仍处于高位,但是随着这几个月的去库存,库存已经逐步回落,逐渐向合理水平趋近。二季度虽然行业景气下滑,但是大部分国内企业依靠低价的策略仍然保持了比较好的出货量,我们从上市公司和经销商得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企业库存维持在1~3个月的正常水平,并不存在很严重的滞销情况。

  虽然三季度需求情况仍不算明朗,但是应该显著好于二季度,需求的持续复苏基本确定。目前一些组件品质较好的企业已经在补库存,以应对未来的需求旺季。整体来看,组件企业开工率逐渐恢复正常,大的组件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产能紧张。

  由于前期价格大幅下跌,非全产业链组件企业毛利率从去年的20%的水平,逐渐回落到15%以下,中报业绩需要进一步修正,但是此轮的中报业绩下调已经在前期板块下跌中有所体现,我们认为是预期之内的,并不存在很大的中报风险。而随着二季度多晶硅价格的下跌,组件企业三季度毛利率将小幅回升,预期进一步向好。

  行业存在反转可能

  我们在5月份的策略报告中,已经预判到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初,将会有一波价格的反弹,而从目前的价格数据来看,我们认为价格反弹趋势已经基本确定,虽然反弹高度很难把握,但是行业基本面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而在三季度行业旺季开始之后,需求如果超过预期,价格有望出现反转,目前投资基本已不存在大的利空,而存在着行业反转获得更高超额收益的可能,同时,根据多晶硅和行业走势的相关性,如果价格进一步上行,板块也存在着上行的空间,行业投资机遇大于风险。

  投资建议

  光伏行业反弹已经基本确定,未来伴随着需求复苏存在整体反转的可能,机遇大于风险,因此维持行业“推荐”评级。由于前期板块杀跌中,组件企业下跌幅度最深,同时,从本轮基本面恢复情况来看,组件企业也比预期的要好,给予海通集团“推荐”评级,需要注意其资产置换的风险。给予东方日升、向日葵、超日太阳“谨慎推荐”评级。而由于多晶硅价格也开始回升,多晶硅标的也存在机会,给予乐山电力“推荐”评级。 (作者系国信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中国核电政策选择:不宜轻言放弃 高度重视核安全 阅读原文

  日本核事故后,世界各主要核国家对核电发展态度各异。我国应在高度重视核安全的基础上,从自身发展出发审慎考虑核电发展,不轻言放弃。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辐射泄漏事故,最终定位7级最高级别核事故。几个月过去,这一事件给世界主要持核国家所带来的不同程度影响正在显现。

  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采访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能源业务部专家王泽平告诉记者,面对日本的核电危机,包括美、法、英、德及印度、韩国等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核国家对于核电发展方向的态度迥然有异,已经派生出不同的阵营。在王泽平看来,目前各国发展核电态度迥异,主要是从自身政治、经济、能源战略出发,各方利益纠葛的结果。

  德瑞意宣布永久弃核 每一次核电事故都伴随着核电发展的“低谷期”

  回顾历史,自1954年人类建造第一座核电站以来,核危机事件时有出现,1957年发生温德斯凯尔核电站事件后,核电在数十年时间里成为英国的“政治雷区”;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件,美国在之后的30多年里再没有建新核电站;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大灾难,让人们“谈核色变”。每一次核电事故都伴随着核电发展的“低谷期”。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重新审视了核电发展的必要性,世界核能利用已经从滞缓走向复兴。然而此次与日本核电站事故一起被引爆的,还有全球各界人士对于核电发展的担心和争论。

  德国政府执政三党5月29日夜经过长时间讨论,决定德国所有核电站在2022年前全部关闭。这使德国成为首个宣布彻底放弃核电的主要经济大国。由于德国民众担忧核威胁,默克尔在3月下令暂停核能发展,并关闭了5座运转时间最长的核电站。

  核泄漏事故后,瑞士政府立即宣布中止对现有5座核电站的更新改造计划,对运行的核电站进行了安全检查,而5月25日瑞士政府发布公报称,瑞士现有5座核电站将于2019年至2034年陆续达到最高使用年限。之后,瑞士将不再重建或更新核电站。这意味着2034年之前,瑞士最后一座核电站将关闭。

  在德国、瑞士之后,意大利也将走上弃核之路——意大利人民通过公投对核电给予了彻底否定。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后,意大利将成为第三个宣布中止核能发电的欧洲国家。

  英美法继续发展核电 奥巴马政府称,仍会把核能作为其发展美国新能源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对核能是否安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除上述几国外,英、美、法等大部分国家在进一步强调安全性的前提下依然对核电发展保持了积极态度。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能生产国,但最近30年里没有新建核电站,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之前发生的重大核事故引发了公众对于民用核能的质疑,美国各主要电力公司考虑到对自身企业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哪家企业主动提出新建核电项目。但可以看到,美国对核能技术的研发一直并未止步”。王泽平告诉记者,日本核事故后,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要求对美国现有的104座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其中部分核电站位于地震活跃区域。奥巴马政府称,仍会把核能作为其发展美国新能源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对核能是否安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为此,他们已提议通过贷款担保刺激新核电站建设,扩大核能力。

  法国75%的电能来自核能,比例占世界各国之首;政府已承诺对目前的58个核反应堆进行安全审查,但明确表示:核能将继续是法国有40年历史的能源独立政策的基石,并拒绝对核能进行公民投票的要求。

  英国政府要求其首席核检查官提交一份有关日本福岛事故对英国目前和未来核电站影响的报告。英国能源大臣表示,英国原计划在未来10年建造5座新核电站,受到日本核灾难的影响,英国政府可能会相应缩减该计划,但不会终止。

  俄罗斯目前有32座运营核电站、11个在建核电站。总理普京目前下令对俄罗斯核电厂进行安全检查、重新评估国家的核能计划。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下令对印度20个正在运营的核反应堆进行安全评估。印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说,印度目前没有关闭核电站的计划。印度目前有5个在建核电站,目标是让核能在2050年前占整个电力供应的25%。

  韩国目前有21个运营核电厂,5个在建核电厂,未来的核能发展计划还在制定之中;总统李明博已下令对全国核反应堆进行安全评审,并制定应急方案;但知识经济部长官表示,韩国发展核能的计划不会因日本核事故而改变,从长远眼光看,韩国除了发展核能别无选择,政府仍将会把核电作为一项主力出口产业加以推进。

  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部长表示,联邦政府将重新审查位于安格拉的两个核反应堆的安全,停止了第三个在建的核反应堆,直至安全评估结束。

  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核专家格里姆斯顿在公开场合表示:“大多数国家都说‘让我们暂缓一下,从福岛的教训中学习’,而不是‘让我们关闭核电站’。”

  态度背后暗藏玄机 美国意欲通过舆论夸大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直接打击日本电力寡头(东京电力公司)和打击日本能源经济

  在王泽平看来,美国通过对核能政策的舆论导向,必然会造成世界各主要核国家对本国能源战略的思考和再定位。尤其是对欧盟来讲,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内部供应的逐渐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核电在其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期欧元区正面临通胀率迅速攀升的局面,其中重要原因在于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若成熟的工业化核能技术应用在欧盟受阻,必然会加剧其能源平均价格上涨的趋势,进而对欧元区经济复苏造成一定阻力。

  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全球出击和四处扩张,刺激并威胁到其他国家,成为继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最大威胁和主要敌人,遭到美欧的联手打压。在1991年房地产经济泡沫崩溃后,经历了近20年的经济低迷和衰退,近年来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势头,虽然被中国超越,但仍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应该看到,日本通过资本操作,基本控制了世界核电产业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等关键领域,不仅拥有先进沸水堆技术(ABWR),目前业内较为看好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实际也是日本拥有,除欧洲压水堆EPR和俄罗斯压水堆之外,日本已成为国际上核电产业的实际寡头”。王泽平告诉记者,日本政府也通过外交渠道大力“推销”其核电技术,并取得一定成绩,日本正在变成一个21世纪的“能源出口”大国。

  因此,当在日本宣布核电站20km半径内人员撤离时,实际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表示福岛的形势不容乐观,日本地震事故后第5天(3月16日),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主席在众院听证会上表示,美日双方对事故评估的差异很大。美国官方呼吁半径80km内的美国人撤离,把日本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置于了难堪位置。王泽平认为,参考美国通过打击丰田公司重创日本汽车工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美国意欲通过舆论宣传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直接打击日本电力寡头(东京电力公司)和打击日本能源经济,给能源资源短缺的日本在能源发展战略上制造障碍,以进一步延缓日本经济的复苏进程。

  王泽平进一步表示,美国正在通过核能事故的舆论导向,借阻止核能应用之机,抬高国际能源平均价格,如2010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16478万吨,比上年增长30.9%,到岸价普遍低于国产煤价格,原预计可继续增加进口量,但是日本地震后进口煤价格已高于国产煤价格。

  对我国来说,制约了核电的发展,必然会对我国作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15%目标承诺的实现造成影响,为保证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必然将不得不更多转向其他成本相对较高且使用不便的新能源,增加能源成本支出,造成我国经济实际增加值的减少,延缓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日本震灾导致核泄漏事故后,各主要核大国均公开表态愿意为日本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如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一方面可从福岛核电站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提高本国核电站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对日援助来消除核泄漏事故在国内造成的负面影响,消除本国国民对核安全阴影的不安情绪;第三方面,还可以此扩展其核电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宜轻言放弃 目前国内核电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

  王泽平告诉记者,我国目前运营的核电机组基本都源于引进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技术,当时针对设计基准事故的安全措施同样无法抵抗与此次日本同等级别的地震及海啸的复合灾害。

  “因此,目前国内核电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做好安全检查,在选址、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落实现行的核安全法规要求;切实加强我国核事故应急体系及能力的规划和建设,并纳入核安全规划或进行专项规划;今后在后续核电项目设计中要考虑设计基准事故的叠加”。王泽平强调 “但福岛核事故提供的应该是教训,而不是告诉世界要与核电说再见”。严格意义上讲,核电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综合考虑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国际减排发展态势,慎重研究后再决定核电的发展规划,均衡发展,不宜轻言放弃。

  在他看来,美国由于自身的能源储备和结构原因,相对而言对核能的依赖性不大,现在通过舆论导向等手段提高能源平均价格,借机向欧盟、中国、印度等国家输入通胀压力,对此应予以警惕。建议通过多种手段逐步加强对国际资源的控制,把握人民币升值节奏,应对输入性通胀压力。

  而美国借助其主导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扩大和增加日本核事故应急和善后处理难度,打击日本能源行业领头羊东京电力公司(资产规模10倍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像此前通过打击丰田公司重创日本汽车工业一样,创伤日本能源工业。因此,日本能源工业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对此,我国在经济和外交上应有所准备。(《中国投资》 赵沛楠)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台湾鸿海进军锂电池市场 与比亚迪控股正式“宣战” 阅读原文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台湾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日前宣布,将跨入电池市场,继转投资电池模块新普科技之后,昨日敲定成立原瑞电池,并主攻锂电池芯及电池模块与劲敌比亚迪控股正式宣战。

  鸿海董事会也同时决定于7月29日除权息,其中现金股利及股票股利各1元(新台币,下同),预估现金股利将释出96.61亿元资金,对当天加权股价指数的影响约在3.6点。鸿海表示,本次因小股东于股东会中要求提早发放股利,因此快马加鞭于7月底前先行配发股利。

  鸿海董事会,大举宣布海外布局,合计投资近1.5亿美元,涵盖生产光学镜片的全亿大科技、生产个人计算机的富鼎电子、生产插头及插座的富鸿扬、生产模具的东莞乙宏、生产手机的富泰华及生产电池芯、电池模块的原瑞电池。

  其中,最受市场注目的是投资原瑞电池1800万美元,这是鸿海集团继转投资新普跨入电池模块后,首度跨入锂电池生产领域。

  另一个受关注的投资案,是鸿海集团计划增资三营精密,虽然此次增资金额仅2600万美元,但市场传言三营精密已打入苹果供应炼,有机会成为新版iPhone5及iPad3的供货商,也使得母公司鸿海对于三营精密的投资动作倍显敏感。

  法人指出,三营精密主力客户包括宏达电、苹果、索尼、摩托罗拉、微软,另应用的产品也十分多元,包括智能型手机、游戏机、笔记本电脑等,主要生产镜片及镜头模块等半成品。目前技术能力除低阶130万像素、中阶的300万像素、500万像素外,就连高阶的800万像素、1300万像素都没有问题,凭借着高超的技术能力,近日市场盛传三营精密已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

  三营精密虽然股本不大,但由于其经营的领域主要系数码相机镜头模块,外传鸿海内部计划将三营精密以事业部门的形式分割上市,上市时点推估应会落在2-3年间,至于分拆模式则比照当年富士康国际控股(FIH)在香港上市模式。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