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黄大仙讲的是什么:老好人的棱角是怎样一点点磨掉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34:18

老好人的棱角是怎样一点点磨掉的

 

 

 我们身边的“老好人”实在是太多了。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日前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1.1%的人确认自己身边的“老好人”非常多或比较多,仅7.3%人的表示自己身边少有“老好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好人”?专家说了,现行制度的考核、评议、晋升大多以定性评价为主,这样,那些只栽花、不栽刺,遇到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的“老好人”,当然就会占尽优势,获得更多选票。(《中国青年报》7月5日)

 把“老好人”多的原因归结到制度上面,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制度造就人、制度塑造性格嘛。不过,把所有的问题都让制度扛,还是有些过于简单了。现实的看,机构组织中“老好人”之所以层出不穷,一方面与单位“一把手”的偏好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个体的缺乏坚持、随波逐流是分不开的。进一步讲,二者往往又相互影响、渗透,其结果只能是让那些有棱角、有勇气的人,一点点地打磨的规矩圆润起来。

 很多人都看到了“老好人”的好人缘,认为这样的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少树敌、不树敌,让人觉得没有威胁,所以能够得到“选票”。却往往容易忽略,其实,“老好人”更善于、更乐于与单位领导搞好关系,上下通吃,游刃有余。熟悉中国单位文化的人都知道,这后一种“关系”的融洽,显然是具有决定性的。因为,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也往往能够主导一个组织内部的风气。

 按照常理,单位领导、“一把手”对组织负有更大的责任,理应鼓励员工创新、鼓励员工坚持原则,那么,何以也会喜欢“老好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从理论上讲,单位的发展、员工的创新等等是人们所乐意看到的;而从现实看,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又更喜欢下属的顺从、甚至逢迎,更喜欢单位里洋溢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一旦员工的性格与单位的这种氛围发生冲突,需要牺牲的,自然是员工身上的棱角了。

 而从单位员工的角度讲,从青涩到成熟,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从满怀创新的激情到不免犬儒乡愿,往往也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心路历程。这个历程既有外界环境、氛围的挤压因素,也有个体适应社会的主动调适因素。某种程度上讲,也不能完全把沦为“老好人”的责任归咎到外力上头,群体之间的相互传染、个体的缺乏坚持和把握,也应该负有一定责任。毕竟,一种良好抑或恶劣氛围的形成,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一个个生命个体纷纷去“趋利避害”,从热情洋溢走向圆润光滑,从勇于创新走向没有担当,既折射出鲜活生命理想泯灭的无奈,更给这个社会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正如管理学专家鞠强教授曾在一个讲座中所谈到的,企业中“老好人”的存在,犹如罂粟花一样,会散发沁人心脾的芳香,还会盛开漂亮迷人的花朵,但实质是大毒草,贻害无穷。

 一个单位要长久保持活力,一个社会要一直充满旺盛的创新冲动,不能依靠“老好人”这样的罂粟花,更不能不断制造“老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