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世贸大饭店小姐:为什么说汉文帝是史上最好皇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46:09
    馆友“疯了的水妖”:
         您好!您的文章“
为什么说汉文帝是史上最好皇帝?”于2011年7月5日已被360doc选入“文教·社会”频道的“历史文化”栏目。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一直很喜欢汉文帝,怀着崇拜心情去了霸陵。霸陵有时候也叫灞陵,因为靠近灞河而得名。一个有道仁政天子,陵寝竟然称“霸”,真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从钟楼到霸陵,一路向东,会经过灞河,过去很方便,市里有直达公交车。

    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到隋唐时期,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往往折柳相赠,好多唐人诗歌里都有提到,最著名就是李白那两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说到霸陵,必须说霸陵尉。霸陵尉是何许人也,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知道李广。李广曾经叱咤风云,却被一个小人物而困,让“罢官受辱”成为一个典故,也让“霸陵醉尉”成为一个势利眼的典型,被后世多加指责。骆宾王在《帝京篇》中说“门前无复张公子,霸陵谁畏李将军”,杜甫在《南极》诗中说“乱离多醉尉,愁煞李将军”。他们都认为李广失职落势,受到霸陵尉奚落和羞辱,感慨世事变迁、世态炎凉。

    其实,李广杀霸陵尉,是因为摆谱不成,没有严守法律,错不在霸陵尉。在霸陵尉那吃了亏,而霸陵尉是无错方,他严守了法律和制度,李广完全是得势便猖狂。也有人说他不地道,是挟私报复,是一个道德污点,苏轼为此还作诗一首:“老去同君两憔悴,犯夜醉归人不避。今年定起故将军,未肯说诛霸陵尉。” 

    话题扯得有些远了,再说皇帝牛人汉文帝,这厮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个文帝,他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盛世,中国第一个兄终弟及的皇帝,中国第一个拨乱反正后拥立的皇帝,中国第一个崇尚节俭的皇帝……即便是这样,他还是不太为人熟知。汉高祖和汉武帝就不用说了,名气已经响彻寰宇。汉景帝名气也比他要大。汉元帝因为王昭君为这档子事,也作为反面教材为人所熟悉。汉成帝也要感谢赵飞燕和赵合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喜欢双飞而知名的皇帝。汉哀帝是典故“断袖之交”主人公,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知名的同性恋皇帝。

    相比较而言,汉文帝名气真得不大。在汉朝皇帝中,刘邦、刘彻、刘秀和刘备,估计大多数人都能对号入座,但是提到刘恒,估计很少人知道是汉文帝。人们知道汉文帝,很大程度是因为“文景之治”。不过据史书记载,“文景之治”这个封号,有抬高汉景帝之嫌。不说文帝有哪些亮点,很容易就能找出汉景帝有那些污点。汉景帝任内发生“七国之乱”,冤杀了老师晁错和功臣周亚夫,逼死太子刘荣等等。

    不得不说,有一种人就是幸运,汉文帝就是这种人。第一个幸运是诞生,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说,刘邦只宠幸过薄姬一次,她就怀上了龙裔,这不得不说是幸运,要么就是刘邦对女人生理周期有研究。第二个幸运是皇位继承权,因为薄姬地位低下,所以刘恒也就不太受宠。可以说刘恒是糊里糊涂成了皇帝,不过他当这个皇帝却不糊涂,刚即位就做了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连夜起草诏书,轻傜免役,大赦天下,老百姓拍手称快。第二件事是对赵佗采取了赎买政策,软硬兼施,恩威并济,亲笔给南越王写了两封信,派陆贾前往传递,这一招彻底感动了南越王赵佗。

    一下子搞定两件大事,朝野震动,大将军周勃羞答答退了休,贾谊走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年才20多岁,不过他满腹经纶,遇事敢言,给朝廷制度吹来了一缕春风。两人经常秉烛夜谈,但是这种关系直接招致了同僚嫉妒,为了保护和历练他,让他懂得更多人情世故,积累经验,以便将来能做更大事情,汉文帝只好把他下派去做长沙太傅,不过贾谊十分不理解,就写了《屈子赋》和《服鸟赋》来表达郁闷。

    ①“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_李商隐

    ②“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_李白

    显而易见,对于这件事情,李白和李商隐都表示同情。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是同道中人,同样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他们借此来讥讽当朝统治者,可惜他们借错了对象,不管是唐玄宗还是唐文宗,他们怎么能和汉文帝比,就算汉文帝问问鬼神又有什么,皇帝也是人,只知道政治是迂腐表现,政治之外还有很多学问。更何况讨论鬼神,说不定是试探下,没想到贾大才子还是不懂得韬光养晦,洋洋洒洒,咄咄逼人。人家苏轼就有不同看法,在《贾谊论》和《晁错论》里面都提到点子上了,只是后人终究难以看透其中玄机。

    当然,我们说汉文帝仁慈,最主要是他比较人性化,二十四孝中有两个典故和他有关,分别是“缇萦救父”和“亲尝汤药”。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曾经是一个清官,后来弃官从医,有一次误伤人命,当事人不依不饶,告他庸医杀人,草菅人命,官府把他判成肉刑。去长安受刑前,淳于意叹息自己没有儿子,痛骂女儿不能替他申冤。小女儿缇萦刚刚9岁,二话没说从齐国跑到长安,跪在宫门外为父鸣冤,汉文帝大受感动,当时就废除了肉刑,这就是著名典故“缇萦救父”。东汉史学家班固有诗赞道:“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如果说“缇萦救父”还不足以让汉文帝流传千古,那么“亲尝汤药”就足以让汉文帝流芳百世。记得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里面有一首诗是“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说得就是他。薄太后身体不好,重病瘫痪许多年,刘恒在母亲榻前服侍,据说衣不解体、目不交睫。老娘每服用一剂药,他都要先尝尝苦不苦烫不烫,是否够火候,最后才亲自喂给母亲吃。还有汉文帝推行了古代中国最早关于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制度,体现了仁政爱民,安抚了黎民百姓。

    除此之外,汉文帝还是一位节约型皇帝,不仅大力提倡节俭,而且还以身作则,饮食是萝卜青菜,经常穿着草鞋上殿办公,龙袍还打着补丁,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过车辆仪仗,连狗马都夜没有增添一只。皇后和妃嫔也是粗布服饰,上面连花绣都没有,为了节省布料还不允许穿拖地装。要知道国库不是没钱,而是多得数不清。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似乎真是亏死了,可老百姓喜欢,千秋万世都想着你。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许多皇帝陵墓被挖了,唯独没动霸陵,因为他们知道里面没啥贵重东西。对于这件事情,徐寅有诗为证:“旧历关中忆废兴,僭奢须戒俭须凭。火光只是烧秦冢,贼眼何曾视霸陵。”

    汉文帝壮年而逝,四十六岁驾崩在未央宫。从《史记》中“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吸吮之”来看,汉文帝很可能是死于癌症。“痈”是一种恶性毒瘤,从字里行间推断,文帝患癌时间不短了,已是癌症晚期癌瘤,已经溃烂化脓了。不过从邓通吸吮脓血动作来看,汉文帝患得不是内脏癌症,很可能是一种外在皮肤癌。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励精图治,厚积薄发,为汉朝积蓄了很大。说得大一些,如果汉文帝没有韬光养晦,汉景帝时期就不会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也就无法“封狼居胥”,汉元帝时期更无法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所以后世对汉文帝评价极高。司马迁一向惜言如金,也在《史记》中写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而唐朝诗人许浑在《途经秦始皇墓》中也想到了汉文帝,更是加以赞叹:“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如入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