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凯瑞:创新“跨省调运动物”管理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27:54
 曹利,杨怀伟. 创新“跨省调运动物”管理制度[N].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1-07-03(05).
    当前,社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社会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既是条块化的行业性社会管理,也是具有包容性的动态化社会管理,还是专业性极强的法制化社会管理。因此,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加强和创新也应加以重视。

    社会管理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大类管理。在市场经济里,动物及其产品是流动的,所以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对动物及其产品流动性的动态管理至关重要。据有关统计分析,我国发生的动物重大疫情案例中,有近50%为异地引进动物及其产品带入。从一个较长时间段看,过去仅限于个别地方性流行的疫病,而近些年新发疫病如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就是病原潜伏在患病动物及其产品中,随动物活体或产品的流通而发生疫情。

    动物流通管理是预防动物疫情发生的必要手段,而跨省流通管理至关重要。动物区域流动分为跨国流通、国内跨省流通、省内流通等三类。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文简称为省)为单位开展检疫等动物卫生监督是非常适宜的,在这个范围内开展工作,有很多优势,如独立、自主、经济、管理成本低,符合历史传统惯例,符合国际惯例等。

    “跨省调运动物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跨省引进动物管理,调运分为调进和调出。对于自身防疫来讲,调入更加重要,难点和重点也在于此。市场是自由的,而管理是条块固定的。由于动物饲养、经营、运输者追逐利益,争夺市场,有的不遵循异地引种审批程序,随意违规非法引种,有的不遵循引入后的隔离观察制度违规投放混养,有的不遵循运输环节的有关规定乱停乱放,有的随意穿越疫区感染疫病等等,而至输入地后,不主动报告,造成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知情,缺乏独立的监督,致使疫情发生。因此,建立“跨省引进动物报告制度”十分必要。

    要加强与创新“跨省调运动物管理”,应该以省内自身管理为重中之重,以“跨省引进动物报告”平台为基础,上通下达,丰富发展。平台之上,条目清晰,抓住重点;平台以下,细化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可以优先细化跨省引进动物到达输入地之后的报告报验、登记制度、隔离观察、免疫接种和跟踪督查,建立连续和严密的制度,具体规定隔离观察检查的项目、名录、程序、法定记录等。

    思路上打破种用和非种用的界限,不再重“种用”而轻“用种”,对于防疫,种与非种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追溯非种用的疫情,强化源头逆向管控。种用、乳用动物引入和隔离管理建设多年,有了一定经验,法规上有章可循,对此,非乳用、非种用动物可以借鉴。

    创新“跨省调运动物隔离制度”。对于“隔离场所”,加快动物隔离场建设,也可以指定、划定临时场所实施隔离观察。进入经审核合格固定或者临时的隔离饲养场所进行隔离饲养,规定隔离期限到时,向所在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申请,观察合格的,更换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方可混群饲养、使用;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隔离期”,按照用途进行区分,延续拓展细化“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天”的规定。细致确定食用的、短期育肥的、屠宰的、长期饲养的、种用的、乳用的、宠物用的等等的隔离期限。规范隔离观察合格后是否需要证明等等。

    创新主动型的“跨省调运动物追溯制度”,加强日常执法来源追溯检查。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动物调运信息库,但是可以主动地追溯跨省调运动物的来龙去脉。必须加强日常执法来源追溯检查。把检查动物来源、来源证明、检疫证明等列入日常执法必查项目,一旦监督检查时发现没有检查或者出现问题,必须逐级追究责任。

    加强和创新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打破条块化、行业性,实现社会化综合管理;第二,强化包容性、动态化的社会管理;第三,强化专业性、法制化的社会管理。同时,出台全国性的“动物跨省调运管理办法”,完善“跨省引进动物报告制度”的后续管理,加强监管,唯有如此,才能在饲养环节做好管控,从源头上切断病原污染和传播,标本兼治,做好动物疫病区域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