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寿子电击事件:吴敬琏:中国市场经济出现倒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44:29


国有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仍处于主导地位;政府资源配置权力加强、对经济活动干预增多,也在加速腐败和贫富两极分化

  【财新网】(记者 于海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7月4日表示,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市场经济远不完美,反映在国有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上。

  吴敬琏在当日举行的国际经济学会(IEA)第16届全球大会开幕式作主题发言时指出,这一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尽管国有经济不再是GDP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仍控制着经济的关键性领域,国有企业继续在石油、电信、铁路、金融等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其次,各级政府在配置包括土地和资本在内的重要经济资源上,具有巨大的权力;

  第三,现代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政府官员拥有自行裁量权,可以通过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商品价格自由化,以及世纪之交数百万计的乡镇企业私有化,市场的力量一度得到很大的强化。但是,本世纪初,“由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受阻,经济领域出现国进民退,政府以宏观调控的名义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市场力量出现了倒退。”吴敬琏称。

  目前,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将其归功于以国有经济主导以及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为特征的中国模式,另一种则认为,高速增长源于市场化改革,解放了人民的创业精神,但是,依靠行政强力控制和大规模投资的增长不能长时间持续,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会影响未来中国发展模式的选择。吴敬琏认为,目前的增长模式依赖大量消耗资源的投资,不能支持长久的发展,资源、环境损害以及生存标准的不断下降,近年来愈发严重。另外,各级政府资源配置权力的加强、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增多,也在加速腐败和贫富两极分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再次成为焦点。2013年10月19日,吴敬琏、高尚全、张卓元、马立诚、周为民等专家学者,在由中国民生研究院、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主办的内地经济学家“于光远追思会暨于光远经济理论研讨会”上,对中国改革与发展发表了看法。

吴敬琏认为,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坎坷历程,有些人被改造了,被扭曲了,丢掉了为建设独立、自由、民主中国的追求。但也有一批同志,被人们称作“两头针”或者“老派共产党”,仍然坚持当年的追求,站在新时期,反思过去的历程。

比起吴敬琏的叙述,凤凰评论员,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马立诚则颇显犀利。他认为,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在于国企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马立诚说,“前国资委主任曾发表言论称国企是共和国的长子。这种言论与市场经济理念原则完全不相符,南辕北辙。市场经济要求参与者地位平等,而这种“长子论”本质上是一种等级观念,特权观念,血统观念,极端落后的观念。以这种观念作为基础与指引,我们的国企改革进展甚慢,问题非常多,这些从近期的中石油事件都可以看出来。对国企的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国企垄断,采用这种手段来赚钱。不仅如此,国企亏损时还给予财政补贴。财政的钱来自纳税人的钱,凭什么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就给国企作为亏损补贴。”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是无法获得平等的地位。

“国企是‘大阿哥’,民企是‘后娘养的’。以民办高校为例,这些高校在生源、土地使用、教师评职称等方面面临着融资困难。这就像李娜对阵莎拉波娃打网球,一上场裁判宣布从0:40开始,李娜为0分,莎拉波娃是40,然后谁先得50分谁胜利。这个比赛怎么打,没法打。” 马立诚解释道。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国企太多,太垄断,太压迫人,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2003年,中国约有14万家国企,现在还是14万家,并且大部分是中小型国企。在竞争性领域里,与民争利,比如,很多国企从事房地产开发。十五届四中全会时,就提出国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不要在竞争性领域与民争利。然而,到目前为止,进展不大。国企太多,太垄断,太压迫人,制约着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转型与发展。”

马立诚进一步分析说,前国资委主任之所以会发出这番言论,也是能够理解的。“在中国,如果你不向左的东西致敬、恭维、捧场甚至下跪,你就立不住,当不了官,你的利益就难以获得保证。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此情况下,中国的改革又该如何进行,改革该走向何处。对此,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为民指出,未来中国的改革一定要坚持市场经济的逻辑,坚持富民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真正切实的推进。这就需要解决四个问题:

首先,要对基本的理论问题拨乱反正、正本溯源。为推进改革,仍然需要像邓小平提出来那样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把苏联模式那样一种高度简单化、教条化了的意识形态的体系,与本来的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我们现在种种意识形态理论上需要清除的东西,主要来自苏联的传承,即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和附加在马克思主义下的错误观点。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澄清。


其次,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理念的理解。周为民解释说,“以社会冠名的主义叫社会主义。然而,由于长期受苏联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国家主义层面上理解社会主义,以为国家将尽可能多的权力、资源控制在手里叫社会主义。相反,把社会自主的发展,自我的协调,自由地增进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这是在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上,把事情弄颠倒了。”

再次,中国的改革一定要非常鲜明地坚持富民的目标。如果改革脱离了富民的目标,或者仅仅是为了政府的财政目的而改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样的改革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最后,进一步深化改革,一定要坚持市场经济的逻辑,这一点和坚持富民目标完全一致。实践证明,改革脱离富民目标,也一定会脱离市场的逻辑。

总而言之,周为民说,中国的改革需要从思想、理论以及具体措施等多方面综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