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人生中对待“好”与“坏”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8:07:46
 心得       十三                      人生中对待“好”与“坏”之“道”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好”与“坏”的问题。下面这些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一、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说法    1、他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坏人;    2、这是个好事情,那是个坏事情;    3、那时是非常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坏时代;    4、要做一个好学生,不要做坏学生;    5、找对象要找好的,别找条件不好的;    6、人家的生活多么好哇!    7、他的工作真好哇!    8、人家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      ...   ...    二、一组电影镜头    在一部反映杨贵妃杨玉环的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杨玉环被赐死,在马巍坡的一座庙宇,又见到了当年进宫时见到的一位和尚正在念经。杨玉环凑上前去,低声问:    “师傅,你还好吗?”    “施主,这世界上本没有好坏。好与坏都是人们的妄想!”     和尚连头也没有抬,微闭双目,继续念经。     杨玉环望着和尚似有所悟,陷入沉思。继尔,手拿三尺白绫,仰天长叹... ...    三、一句俗语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四、一句道家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根据以上这些,让我们来分析人生中对待“好”与“坏”之“道”。     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是这样解释“好”与“坏”的:    “好”,形容词,形容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坏”,形容词,形容缺点多的,使人不满意的(跟“好”相对)。(摘自1978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词典〉)。  这里的“优点”和“缺点”是这样解释的:“优点”,名词,好处;长处(跟“缺点”相对);“缺点”,名词,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跟“优点”相对)。(摘自1978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词典〉)。    从汉语“好”与“坏”的词义和词性来看,这是表达一个事物的两个极端的词,并且,它们是人的两种感觉。从逻辑学角度看,这两个概念内涵是相反的,外延是独立的,没有交叉。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感觉舒适、兴奋、畅快、满足,就叫做“好”;反之,就叫做“坏”。在这个意义说,“好”与“坏”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两种感受。再进一步说,同样一件事物,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同一件事物来说,“好”与“坏”也就是不一定的了。这跟“幸福”的理解是一个道理,每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和感受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从道家理论来看,“物极必反”,“好”与“坏”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这个方面来讲,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说明了“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佛家也在这个方面说“境随心转”,所谓的“好”与“坏”都是人们的心里产生的,客观事物,佛家叫做“遍虚空九法界”,总是在那里存在的。我们古代的中庸之道说,“喜怒哀乐未发而见普通”是做人做事的最根本的道理。这里所说的“未发”并不是没有感受,而是不表现出来,从而说明这里也承认“好”与“坏”是感受的问题。    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到底还有没有“好”、“坏”的内容呢?“好”、“坏”到底有没有标准呢?    下面,我们就一个人们经常接触的“好”与“坏”的“学生”问题,来分析上面这两个内容。    我们经常评价一个学生是“好”学生,或者是“坏”学生,通常是指学生的什么东西呢?    1、注重学习成绩的,就是指他的考试分数的高低。分数高的就为“好”,分数低的就为“坏”;    2、注重品行道德的,就是指他是否尊老爱幼,是否大公无私,是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是就“好”,不是就“坏”;    3、注重身体素质的,就是指他身体是否健壮。是就“好”,不是就“坏”;    4、注重文字表达能力的,就是指他的作文水平的高低。高就是“好”,低就是“坏”;    5、注重歌唱能力的,就是指他的嗓音的优劣。优者为“好”,劣者为“坏”;    6、注重容貌的,就是指容貌的丑俊。俊者为“好”,“丑”者为“坏”;       ...  ...     ...   ...    由此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对同一个学生来说,他的好坏也绝对不能够用一个或者几个标准来衡量。所以笼统地说一个学生是好的,或者说是坏的,都是不客观的。真如我们分析现实生活当中的某个人一样,“人无完人”,我们只能就某个方面来评价好坏优劣,是绝对不能笼统地给整个人下一个“好”或“坏”的结论的。    对宇宙万物的评价也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好”与“坏”有标准,有一定的“道”,但是,这个标准,这个“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例如,就做官来说,一般人就认为当乡长不如当县长,当县长不如当市长,当市长不如当省长。这是个普遍看法,但是,具体到一个人而言,这个人就不一定符合这个规律,对他来说,可能当乡长就是最合适的,让他当市长可能就要了他的性命!因此,“好”与“坏”是不固定的,是可以变化的。在这里是“好”,在那里可能就是“坏”。在人家那里是“好”事,在你这里可能就是“坏”事。这是当代人们最不容易理解的事情,也是当代人们急需要、必须要懂得的道理!也是当代人们增强幸福感,减少烦恼和痛苦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不能盲目攀比,只能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把心胸放宽广一些,思考问题全面一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安定一些,顺利一些,快乐一些!    奉劝那些被“好”与“坏”困扰着的人们,尽快地清醒过来吧!                                            写于200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