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终极三国:江南文化名楼——谢朓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16:48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城谢朓楼



         1500年前,谢朓虽然才31岁,但已经厌倦了宫廷斗争。他乘着一叶扁舟,逆着江水,来到了当时的宣城,江南的风景使他开始由“敛性就幽蓬”、“聊恣山泉”的愿望了。心想着在这座南方小城担任太守也极其不错。于是在城南的山顶建了一座屋子,叫“高斋”,在这里打理政务,闲来做做诗,也颇有兴致。 



 

谢朓留下的山水诗中多半都是写宣城的,里面一片水墨山水的美景,让人心向往之。“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日出众鸟散,山螟孤猿吟”、“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夕”…… 


谢朓在唐朝很有名,就像鲁迅在现在的名气一样。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谢朓,在“高斋”的旧址上建了“北楼”。著名诗人李白也是谢朓的超级粉丝,多次来这里凭吊先生。留下了著名的《秋季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还有那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②。

  蓬莱③文章建安骨④,中间小谢⑤又清发⑥。

  俱怀逸兴⑦壮思飞,欲上青天览⑧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⑨

  人生在世不称意⑩,明朝(zhāo)散发弄扁舟?。



由于李白的这首诗千古流传,所以这座怀念谢朓的楼也被称为了“谢朓楼”或者“谢公楼”。这座楼同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来这里题诗的人络绎不绝。

后来,年轻的白居易曾随长兄白幼文寓居宣城并作有《窗中列远岫》一诗,抒发登此楼的观感。这首诗可是白居易的敲门砖,被当时的宣歙观察使所知,大为赞赏,并举荐其赴京应试,得中为第四名进士,从而步入仕途。晚年的白居易,还总是忆起年少时这段风光,旧地重游,作有《寄题郡斋》诗曰:“……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如今的谢朓楼已经成为宣城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去桃花潭听听踏歌,去敬亭山独坐一会儿,然后再来谢朓楼登临怀古,想着古人那些风流浪漫故事,旅行,要的不就是这种淡薄心境吗? 




 1.景区简介   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陵阳山颠,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谢脁楼历来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南齐建武二年(495)夏,有个出身显族、年届30的诗人,逆水乘舟,缓缓抵宣。他是已经给萧姓的王侯们当了十余年幕僚的谢脁。谢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诗风,直接影响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谢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特殊的贡献与地位。南齐建武年间(494年—496年)谢脁出任宣城太守时建,取名曰“高斋”。谢脁曾在此理事、生活,并作有《高斋视事》、《高斋闲望》、《后斋回望》等诗。楼后废。   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脁,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脁楼”。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故题名“叠嶂楼”,并作记以志。(《江南通志》:叠嶂楼,在宁国府郡治后,即谢朓为宣城太守时之高斋地。一名北楼,亦称谢公楼。唐咸通间,刺史独孤霖改建,易今名。)  明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复名“高斋”,也作题记。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许廷式重新修葺,并说:“叠嶂之名以地命也,谢公之称以人传也。北楼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并在其中矣。”遂题名曰:“古北楼”。清光绪初(1875),知府鲁一贞, 再次重修。修整后的北楼分上下两层,上圆下方,全木结构,顶盖琉璃瓦,四边飞檐翘角。上层题额曰“叠嶂楼”,围以木栏杆,下层题为“谢脁楼”,四方置屏风门。楼基周围有历代诗文碑刻和修楼碑记。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该楼被日机炸毁。   1987年在宣州市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上,18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重建谢朓楼;1990年市长常务会上正式通过;1997年8月8日破土动工,翌年竣工。1998年5月,谢脁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座高6米、面积1500平方米的高台。为保护谢脁楼遗址,划定的保护范围是遗址基座四周各50米;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是保护范围之外向南100米,向西80米,向东、北各50米。 现已建立谢脁公园,并成立了谢脁楼管理处。  自唐以后,宣州城区以纪念谢脁命名的建筑还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云齐(以谢脁《游敬亭山》“合沓与云齐”诗句命名)、绮霞(以谢诗“余霞散成绮”句命名)、 澄江(宋时建,以谢诗“澄江静如练”句命名。《澄江夜月》诗云:“澄江潋滟开天镜,辉映更觉月明多。愿得幽期常不负,与君同听濯缨歌”。)等亭阁。         敬亭山历代修建的先贤祠,谢脁均被列在首位。因此,曾有人将宣城呼之为“小谢城”(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欧阳修《闻梅二授德兴 (令)戏书》:“君家小谢城,为客洛阳里。”张耒《效白体赠晁无咎》:“关河战国东秦地,风月南朝小谢城。”)、“谢公城”(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梅询《叠嶂楼》:“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阑干挂斗牛。”)、“谢脁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许棠《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重引池塘思,还登谢脁城。”)。 http://wiki.zhulong.com/baike/detail.asp?id=256511 2.景色特点   登斯楼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尽人心目,但见山川交错、阡陌纵横、烟霞变幻、云树生辉,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东送两水婉转于白云之间。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然慕名而来,并且赋诗无数。录于志书上的北楼诗文有130多篇,这其中包括李白、白居易、杜牧、梅尧臣、文天祥、贡师泰、施闰章、梅文鼎等著名诗人的上品佳作。1998年5月,谢脁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座高6米、面积1500平方米的高台。 3.咏楼诗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作倍侍御叔华登楼歌 《李太白全集》卷十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一作复愁)。   人生(一作男儿)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作举悼)还沧州。   ○ 寄崔侍御(《李太白全集》卷十三)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难一作还)登谢脁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太白全集》卷二十)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谢公亭(《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一 《全唐诗》卷181)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月,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 窗中列远岫(白居易 《全唐诗》卷461)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空。   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白居易《全唐诗》卷458)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   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 游谢公亭 (姚合 《全唐诗》卷500)   行行方避梦,又到谢亭来。举世皆如此,伊余何处回。   竹鲜多透石,泉洁亦无苔。坐与僧同语,谁能顾酒杯。   ○ 陪范宣城北楼夜宴 (张祜 《全唐诗》卷510)   华轩敞碧流,官妓拥诸侯。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   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球。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   ○ 梦谢亭(朱庆馀 《全唐诗》卷515。存疑,按灵隐山有梦谢亭。)   梦后何人见,孤亭似旧时。褰开诚得地,冥感竟因诗。   不往过应少,悲来下独迟。顾惭非谢客,灵贶杳难追。   ○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杜牧 杜牧全集卷五 《全唐诗》卷524)   兵符严重辞金马,星剑光芒射斗牛。笔落青山飘古韵, 帐开红旆照高秋。   香连日彩浮绡幕,溪逐歌声绕画楼。可惜登临佳丽地,羽仪须去凤池游。   ○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许浑 《全唐诗》卷535)   陪泛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膺舟。亭台阴合树初昼,弦管韵高山欲秋。   皆贺虢岩终选傅,自伤燕谷未逢邹。昔时恩遇今能否,一尉沧洲已白头。   江上西来共鸟飞,剪荷浮泛似轻肥。王珣作簿公曾喜,刘表为邦客尽依。   云外轩窗通早景,风前箫鼓送残晖。宛陵行乐金陵住,遥对家山未忆归。   ○ 谢亭送别(许浑 《全唐诗》卷538)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宣城北楼,昔从顺阳公会于此 (鲍溶 《全唐诗》卷485)   诗楼郡城北,窗牖敬亭山。几步尘埃隔,终朝世界闲。凭师看粉壁,名姓在其间。   ○ 怀宛陵旧游 (陆龟蒙 《全唐诗》卷629)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 (罗隐 《全唐诗》卷662 沧海按:《淮南子》卷四《坠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   乱罹时节懒登临,试借条风半日吟。只有远山含暖律,不知高阁动归心。   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自笑疏慵似麋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 题宛陵北楼 (郑准 《全唐诗》卷694)   雨来风静绿芜藓,凭著朱阑思浩然。人语独耕烧后岭,鸟飞斜没望中烟。   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若遣谢宣城不死,必应吟尽夕阳川。   ○ 御筵送邓王 (南唐 徐铉 《全唐诗》卷756)   禁里秋光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暂移黄阁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   满座清风天子送,随车甘雨郡人迎。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   ○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 (宋 王禹偁)   平生闻说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槛外澄江练不收,窗中远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遥相望。谢公向此凭熊轼,白傅曾为鹿鸣客。   江楼山寺多赋诗,往往题名在僧壁。皇家早岁平吴后,翰林贾公为太守。   至今清话玉堂中,夸诧江山不离口。吾君御极初选艺,东枢贰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首得宣城为历试。紫微田郎次登科,东枢受代传厅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迩来通倅少名流,云泉竹树应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学术纵横才磊落。当年雄揖第三名,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岁献文重召试,新恩始上芸香阁。未教修史未演纶,宣城奉使聊亲民。   且忻彩服得就养,莫叹朱衣未即真。旧游应有交朋在,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车布政民休休,高吟浅酌谁献酬。夜深红烛在何处,绮霞阁通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未免山僧乞撰碑。撰碑书碑即三载,眼看徵诏在丹墀。   却愁未尽江南兴,闲坐蓬瀛挥玉柄。黄枢侍臣两制官,待君同说宣城景。   ○ 叠嶂楼 (宋 梅询)   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阑干挂斗牛。碧瓦万家烟树密,苍崖一槛瀑泉流。   波光滟滟前溪满,刹影亭亭古寺幽。此地近除新太守,绿窗明月为君留。   ○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宋 梅尧臣)   高陵自可眺,况复更层楼。峨峨众山翠,活活寒溪流。新篁未扫箨,缘险已修修。  曲道出林杪,飞宇跨城头。春余众芳歇,子结累蔓抽。庭空野鼠窜,日暝啼禽留。  谁知郡府趣,适有林壑幽。主人易吾土,惟袭是瀛洲。伊我去闾井,尔来三十秋。  昔望白云下,今从轻轩游。   ○ 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叠嶂楼 (宋 梅尧臣)   谁言天去远,山上有楼台。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   行当登泰山,云扫日月开。柏乌与城乌,两处休鸣哀。   ○ 病愈登叠嶂楼(张耒《柯山集》)   沉疴幸萧散,登览慰无聊。江南春尚早,余雪冒山椒。野梅临风谢,溪澌映日消。   晴林鸟声乐,幽墅水文摇。新年人意乐,初霁物华饶。共理惭良牧,无政载风谣。  ○ 病起登叠嶂楼(张耒《柯山集》)   病来久不上层台,窗有蜘蛛径有苔。多少山茶梅子树,未开齐待主人来。  ○ 叠嶂楼 (宋 宋祁)   霍射盘西北,高楼胜览并。景闲思谢守,名重拟宣城。   天阙云来缓,风微鸟去轻。客忧销更有,须到此中倾。   ○ 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宋 苏辙《栾城集》卷十三)   作官如负担,一负当且驰。不知息肩处,妄问道远迩。我乘章江流,却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旬已。名都便欲过,佳处赖公指。仰攀叠嶂高,俯阅双溪美。  不悟身乘空,但觉风吹耳。云烟变遥壑,歌吹闻近市。倦游得清旷,行役有新喜。  公言顷榛秽,斩伐従我始。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拥本待成阴,养花要食子。   遗风揖桓谢,父老邀黄绮。邦人鱼依蒲,食客莪在芷。春阴迫寒食,谓我姑且止。  嗟余去乡国,屡把刀环视。感公鹄鹭修,怜我凫鸭庳。异邦逢故人,宁复固辞理。  高谈云汉上,烂醉笙歌里。落日尽公欢,推挽未应起。  ○ 次韵侯宣城题叠嶂楼 (宋 苏辙《栾城集》卷十四)   小邑来时路,宣城最近邻。楼台百年旧,花竹一番新。   登览春深日,凝思病后身。何时对樽酒,重为洗埃尘。  ○ 宣城书怀 (宋 朱翌 《潜山集》)   高爽清凉郡,登临佳丽都。上连三蜀重,旁挟两淮趋。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舻。  新林天际浦,青草柳边湖。丁令鹤归晚,琴高鲤疾驱。高城布渠答,近市表浮屠。  龙具深耕雨,牛车富入租。钟鱼广教饭,箫鼓敬亭巫。祷请俱先诣,斋修必尽愚。  虔恭问杯珓,畴昔梦摴蒱。桃李万家邑,鱼盐百贾区。棋争三品胜,钱为七郎输。   湖上同皇甫,楼中记独孤。五云裘可作,天马锦应无。射的穿云白,莲房照水乌。  山精今及采,鹰爪得同拘。右史隶题榜,太和存漏壶。劘牙虞吏像,衣褐卯神图。  蝎走收宵螫,蜂讙保穴雏。泉甘黄薜旧,茶隽白云腴。幽寂谷留马,凌歊舟若凫。  山登天柱石,水暖句溪蒲。洞启三天秘,滩愁六刺迂。轻烟藏石女,微雨浴花姑。   半夜笛声起,临轩桂影敷。谢公亭别范,孔子井犹洙。舟起鹭前导,桥横龙未雩。  子安飞远近,杜宇诉朝晡。示爽归田约,怀冰洒篆娱。白公谢霞绮,荀媪进雕胡。  神王能旁达,心闲免外虞。白龟飞入楚,赤马棹通吴。孤枕喧鼯鼠,南亭听蟪蛄。  贡先红毯贵,俗尚褐袍粗。蝉蜕裴丞相,聪明陆大夫。刘诗送拄杖,班传出葫芦。   露柱从师指,金杯受赐殊。汉书国史法,心要藏经郛。鲋活有奇术,归还真梦驱。  苦心思懿老,一钵走元孚。潜隐大中主,躬行外域膜。储神天北极,系念水西隅。  内屏如来地,当阳造化炉。千年犹可想,一绝定非谀。昔在中书省,亲闻大禹谟。  土阶临黼座,文石上丝絇。红绕当阶药,阴留一院梧。不才持史笔,有愧但书厨。   卜筑随鲲徙,囚山与鹏俱。忘怀从北院,归命只南庐。作赋先招隐,移文卒谢逋。  晚归真发覆,岂意辱嘘枯。黄屋南巡岳,侯圭毕会涂。时持莘野鼎,来采会稽菰。  圣主新更化,羁臣首辨诬。书修天禄阁,游并道山儒。汩没颜容改,因循岁月徂。  此生甘泛梗,余论许分符。节近书云日,轮驱画鹿朱。川华冰片合,山曲卧屏纡。   入腊占三白,登堂展七扶。人家多露积,村鼓不鸣桴。身奉三年最,魂收一纪逾。  可无人叹息,粗免鬼揶揄。夜引星朝斗,晨瞻日出嵎。两旗叹潦倒,五马忘崎岖。  严濑犹如睦,昆山恐是苏。深怜百口逐,只办四方糊。旋磨鱼千里,弥缝金十奴。  何如今守馥,犹愧旧官呼。笏有看山拄,歌无击缶呜。江山真肺腑,鱼鸟自葭莩。   正赖管城子,能抬墨客徒。李梅诗格律,斑竹政规模。事省囚宽系,年丰酒易沽。  近分驷监,遣牧决波騟。苗狝申军法,蕃宣奉帝俞。校旗推妙手,啮镞视张弧。  杼轧丝双茧,篁包米一桴。遇风专戒火,听雨甚忧圩。酒盏经旬把,歌茵特地铺。  赐金夸魏绛,雇曲少周瑜。硕果园林密,春山雨露濡。木瓜红镂体,银杏绿匀肤。   栗发风前罅,柑垂霜后株。蚁侵梨酿蜜,盘走芡圆珠。野蔌多将藒[去曷补旱],春盘细剪蒌。   谁同九日菊,难得一枝萸。水阅寻鱼鶒,沙连合阵鸬。爱闲多闭阁,因事或操觚。  每捷惭铜钵,工夫体辘轳。僧谈曾接会,老境合师瞿。窗月重重镜,松风一一竽。  饫餐佳境蔗,旋鱠早秋鲈。本是烟霞痼,何疑山泽癯。计难出柏马,收必在桑榆。  旧事论新事,今吾非故吾。意中不足致,身外复何须。朝市安能隐,田园久已芜。  斯言诚有味,端不减醍醐。   ○ 谒金门 送林子长同年起官宣城(宋 丘崈)   风又雨。吹面落花红舞。把酒不禁春思苦。别离闻杜宇。   叠嶂楼头佳处。犹想襞笺容与。思人云山便好语。莫辞频寄取。   ○ 题宣州叠嶂楼 (宋 文天祥《文天祥诗集卷六》)   初日照高楼,轻烟在疏树。峨峨远岫出,泯泯清江去。檐隙委残籀,屋隅连宿莽。   荟蔚互低昂,熹微分散聚。城郭谅非昔,山川俨如故。童鬓已零落,姝颜慰迟莫。  沈沈澹忘归,欲归重回顾。   ○ 宴北楼次韵(林宗放,据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四)   浮空紫翠扑层台,谢守吟容一夜开。云影四垂高卷幔,溪痕浑落浅胶杯。   红莲绿水嘉簪盍,白鸟孤云八句来。缓放笙歌下楼去,凉州重听彻崔嵬。   ○ 和府判给事登叠嶂楼喜雨韵(林宗放)   风流不独占才名,水镜冰壶表里清。千里溪山娱暇日,一天风雨送秋声。   饱聆玉屑霏谈尘,灿睹骊珠出管城。卧辙遮留能几日,卷帘烟景若为情。  ○ 题叠嶂楼(宋 程昭。据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四)   万里天光入茗瓯,半窗云气扑帘钩。奚奴解指唐朝寺,归燕犹知谢氏楼。   村市酒旗摇竹径,野川渔艇逆溪流。读书人已成陈迹,有客重登未白头。  ○ 寄题叠嶂楼(明 胡缵宗)   ○ 疏影 出宣州北门,水石萧瑟,问梅尧臣故墅,无知者。晚归,登谢元晖北楼,倚槛乘兴。发此清响(清 王诒寿 转引自清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六)   林回径复。趁碧天雨霁,野色新沐。梗稻香中,吠蛤声声,笋奚踏遍烟绿。水西何处诗人宅,但满目、疏花凉槲。更斜阳、雁背驮来,红写几家秋屋。独自行吟归也,孤云带粉堞,斜倚山曲。却被天风,吹上危楼,调彻腰间横玉。馀霞如绮红如练,怅五字、新诗谁续。渐暮笳、飞满江天,灯火依微林麓。 4.题 楼 文   □ 书宣州叠嶂楼(独孤霖 《全唐文》卷八百二)   郡地四出皆卑,即阜以垣,故于楼为易,而赋名必著。其当正据扉,亦雄户竞侈。由是缭步逾千,方目相瞪,则壮邦丽廨之勋,慊在第一。繁丝机罗,错卉障锦,春以融。独峰揉云,双波屹风,夏以澄。晓黛频入,夕蟾娟来,秋以扬。云并半空,冰偏一岸,冬以明。此概举尔,缕不尽也。然而月话方狎,竹醉始酣,则防城健卒筹三而还警绪至。越筵走榻,汇呼族噪,虽黄度展和,不能不怃而攵。响之历举四美,悉估而倍之,不足赎矣。予春至逮秋,偶步池北,得小亭之直上,居然最胜。因命植栋鲑梁,出城屋之脊。周方数间,小亭如初,而中与诸楼相差者,自为一地。其上则朗出高际,平与空等。响所谓越噪者,不复游虑。则其四美不俟说而闻,不假到而见。非闻非见,其然也。始闻始见,其向之未必然也。且闻且见,而今之所以然也。向既举,今不可默。夫北望条风清暑之流,皆偏擅攸戡,莫全厥美。或能伸左臂,或睇右目,或独全正面。总而有诸,则我无许。斯又不闻不见,而以其然为然矣。郡以溪山著名,而蹊小负,则叠嶂之命为宜。至於兰干榻道,沙子门户等,咸有曲旨,成於新致,举之则缕,将烦於,故抑之,而中地亦晦而不彰。咸通十二年十二月辛亥,宣州刺史独孤霖书。   □ 叠嶂楼赋(《全宋文》卷一)   □ 叠嶂楼记(《全宋文》卷一七○六) 5.解说词   中国名楼系列电视片“谢朓楼”解说词  宣州作为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几千年来,一大批文人骚客在此吟诗作词。这其中,谢朓无疑是骄骄者之一。为缅怀谢朓,唐初宣州人建立一座北楼,后来又称谢公楼、谢朓楼。诗因景生、楼以诗传,谢朓北楼从此扬名天下。   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他出身贵族,最初做过南齐诸王幕下的参军、功曹、文学等官职,得到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的赏识。公元495年,31岁的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后来回朝任吏部郎,因事受到牵连,下狱而死。   谢朓现存的诗歌,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作品是在任宣城太守的两年中写成的。他的名作《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就写于赴任途中。其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两句,写天边疏淡的归帆远树,表现了诗人平静和谐的心境。   谢朓任太守时候的宣城是江南大郡,经济发达,又有敬亭、双溪等名胜。因此,他在宣城所写的山水诗,脍炙人口的佳句也特别多。如“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这些诗句,很象一幅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平淡而又富有思致。   谢朓任宣城太守期间,醉心宛陵山水,筑室陵阳,称作高斋。而且吟啸自若,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当时,人们称他为谢宣城。唐初宣州人为缅怀谢朓,在高斋旧址新建此楼,这就是今天的谢朓楼。   北楼建好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咏之作数不胜数。这其中,尤其以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最为著名。   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了安徽宣城。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他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在宣城期间,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他写了大量这类诗歌。更重要的是李白特别推崇谢朓清新秀逸的文风,将谢朓引为千古知己。清人王渔洋曾说,李白一生只佩服谢朓。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在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李白借送别以赞对方,叹惜自己一生不称世。开首两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风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接下来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朓清发自喻,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描写感慨,理想和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散发弄扁舟”中去寻求依托。此诗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雨水夹有镜,双桥墩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描写风光大气而又清新,也表达了李白对谢朓深深地敬仰和怀念之情。   谢朓楼建好后,几经修葺重建。1937年,此楼惨遭日本飞机炸毁,千年古迹夷为瓦砾。1997年,宣州市人民政府重建谢朓楼,再现古楼风采。   登上雄踞陵阳山巅的谢朓楼,凭栏远眺,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古诗意境,历历在目。把酒临风,敬亭烟云心头起,谢李诗魂入梦来。览如画江山,抒怀古幽情,闲愁似水,壮思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