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再相遇txt: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陈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3:50

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陈云

已有 85 次阅读 2011-6-29 17: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陈云

——献给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殚精竭虑的人们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

                                                         

 

摘要:本文通过纵观陈云同志的生平以及主要政绩,运用领导学相关原理分析陈云同志的性格、思想、行为准则以及他面对成败时的人生态度。以期找到陈云这位开国时期重要领导人在领导学领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陈云同志一生的光辉历程,最终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要博览群书,深刻理解哲学,并践行哲学的基本理论。

关键词:陈云  领导学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党和国家具有丰富斗争经验和很高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政治远见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的人生的格言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1]他用他伟大的政治生命和一生的丰功伟绩诠释了这句格言。他不屈不挠,不卑不亢面对人生的坎坷和颠簸,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与成败。他不教条,不谄媚,是唯物辩证法的伟大践行者,他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和民生事业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计划,为人民谋得了福利,所以,得出这样一句俗语,国有难事念陈云。陈云是我的政治偶像,以下对他的领导艺术进行剖析。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的人生经历的影响,所以,我们先从陈云同志的生平开始看起。

一、陈云同志的生平简介

陈云同志生于1905年6月13日,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他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四岁亡母,后由其舅舅抚养。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和1931年先后在中共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31年5月担任保卫中共中央机关安全的中央特科书记;9月任临时中央领导成员。1932年担任临时中央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并任白区工作部部长。随后参加长征,在担负全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任中央代表,后任军委纵队政委。1935年6月奉命从四川省天全县灵关殿秘密离开长征队伍,经成都、重庆,只身到达上海,从事恢复共产党的秘密工作,随后又由上海抵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1937年4月回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5月赴新疆、甘肃交界的星星峡地区。[2]11月回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44年3月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3]

抗战胜利以后,参加领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北解放战争。转战北满和南满,历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兼北满军区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等职。1948年 10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1950年10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先后兼任过商业部部长、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5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组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被人认为“右倾”,而受到毛泽东的冷遇。“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被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1972年4月回到北京,按照周恩来的意见,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1975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接着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要的成员,党和国家的主要决策人之一。中共十三大以后,他退出中央领导工作,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十四大以后,他过着离休生活。1995年4月10日陈云同志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0岁。

观其一生,不幸与挫折伴随着他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特别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的人生历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可以见得,陈云是很有能力的,凭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共产党的重要领导干部。出类拔萃的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对于他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要的成员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冤屈与折磨再次降临到人至中年的陈云身上,但是他没有被困难打倒,依然用他伟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与困难做斗争,直到平反昭雪。

在这样坎坷曲折的一生中,陈云同志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他的主要政绩在于以下几点。

二、陈云同志的主要政绩

陈云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政绩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第一,在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8月,参加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取得胜利。随后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地下活动。1934年参加长征,在担负全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任中央代表,后任军委纵队政委。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撰写了《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5]1937年4月回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5月赴新疆、甘肃交界的星星峡地区,援助接应红军西路军余部400多人进入迪化。同年11月回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干部工作有重要建树。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提出领导者指导工作应该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1944年3月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有效地执行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

第二,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领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北解放战争。转战北满和南满,为东北全境的解放和东北经济的恢复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期间,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在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结束国民党政权留下的长达10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调整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等重大决策和活动中,在有步骤地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开创性工作中,他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谨慎而又现实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做出了被公认为卓越的贡献。他坚决反对高岗、饶漱石在1953年进行的阴谋分裂党的活动。[6]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作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体制构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领域,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掌握的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第四,在大跃进时期,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不顾现实条件的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主张建设规模一定要和国力相适应,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主张国民经济计划必须坚持综合平衡,实行按比例地发展。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时,他受毛泽东委托调整关系经济全局的过高的钢铁生产指标,并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一道,果断地采取了动员城镇2000万人下乡、通过几种高价商品回笼货币等一系列正确的措施,恢复了国民经济。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他到上海青浦等地调查,建议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代表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先驱思想。[7]

第五,在十年文革时期,他切合实际的经济主张,被人认为“右倾”,而受到毛泽东的冷遇。“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被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8]1972年4月回到北京,按照周恩来的意见,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他提出要很好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以便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中国应有的地位。1975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6年参加粉碎“四人帮”的决策过程,曾对叶剑英讲:这场斗争不可避免。 

第六,粉碎“四人帮”以后,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应该让邓小平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随后,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率先提出平反冤假错案。

第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要的成员,党和国家的主要决策人之一,与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同志一道,为带领全党进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制定和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正确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成功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和重大决策。例如,对比例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即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改革的步子要稳,要“摸着石头过河”,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强调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指出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可以引起政冶形势的不稳定,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大量提拔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等等。

第八,他还为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

第九,中共十三大以后,他退出中央领导工作,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证党和国家稳定的重大决策中,他发挥了决定性的十分重要作用。

历史不能重演,但是我们从后人的角度看他的功绩,从十年内战到遵义会议,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设,从粉碎四人帮到改革开放,无处没有他的影子,他思想的光芒。令我惊讶的是,无论是在什么时期,他总是能提出富有远见,切实可行的建议。更难能可贵的是,即是这些建议违背某些领导人的意愿,他也会从其他方法给予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来分析一下陈云同志的性格、思想和行为。

                    三、领导人物的领导学分析

    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想要分析一个人,尤其是一位领导人,我们必须从这个人的本体出发,分析他的性格,他的思想,他的行为准则,以及他面对成败时的人生态度,以期找到陈云这位开国重要领导人在领导学领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1、性格分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人物中,陈云是最富有特色的人物之一。陈云的童年颇为辛酸,幼年丧父亡母,自小帮舅父张罗小生意维持生计。由于有着这样的特殊人生经历,儿时的陈云性格非常内向。成年后,人们也很少看到他开怀大笑的情形。由此也养成了他冷静观察社会、沉默思考人生的坚毅品格以及不事张扬、办事沉稳、顾全大局、尽量委曲求全的处事风格。

陈云的自律与节制堪称典范,有的方面接近于“偏执”,形成了“怪癖”。比如吃菜,他以青菜豆付为主,每餐几块豆付就是几块,任何情况下也不少吃或多吃一块,几十年如一日。会客最有讲究,除谈工作,一般的礼节性拜访尽量拒绝,若见,最多三分钟。

“送礼是有求于我,收下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 陈云一生清正廉洁,对自己要求很严。早在延安时期,他就提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大力倡导言行一致的作风。他不喜欢客套,讲究实在。平时去外地,陈云向来不准当地领导人迎送,也不让老朋友老部下到他家中做礼节性的拜访。用他的话说,叫做“不接不送”,“不请不到”。[9]

1949年4月16日,张闻天在东北局高干会议上提出要学习陈云“谨慎小心、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1956年9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公开评价陈云“公道、能干,比较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实事求是、谨慎、稳当是陈云一贯的行事作风和品格,“稳当胜于冒失”,他才能“少犯错误”和“不犯大错误”。[10]新中国建国初期,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少人往往因头脑过热而作出一些有违客观实际的决策或举动,陈云却能够保持清醒和冷静,并在关键时刻为中央提供决策和参考。

    陈云的性格决定了其在共和国经济建设中的各项政策,采取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他指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为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必须作好财政、信贷和物资供需的平衡。

2、思想分析——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陈云注重哲学,用哲学观点践行革命与经济工作。曾用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高度概括了实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解释为“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陈云“十五字诀”。由于从小家庭困难,加上长期艰苦的革命工作,陈云身体一直不太好。他说自己是“木炭汽车”, 但他很好处理了多做和少做、工作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升华为“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能多做”富有哲理的12个字。

延安时期,陈云坚持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不因王明地位高而退让,义正言辞规劝王明的教条主义。积极响应并在工作中主动运用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主张,与实际相联系,获得毛泽东认同。抗战时期担任中央组织部长,坚持“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和“党外大、党内小”的方针,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干部。50年代后期,陈云主张钢铁生产要重质量,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批评周恩来、陈云“反冒进”已经距离右派不远——“只有50米”,但陈云对钢铁指标调查仍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意见,只唯实。事实证明,这个意见是对的,避免了钢铁工业更大的失误。陈云认为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深化才能完成。“要少犯错误,就要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其方法,我概括为三条:一、交换,二、比较,三、反复。”这一辩证法观点在陈云同志的实践中,体现得十分具体、自觉,十分鲜明。陈云认为“交换是带头的”,是为了全面认识事物的性质;“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是为了深刻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是为了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3、 行为准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陈云多年的戎马和政治生涯让他在自己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套自己的行为规则。陈云说:“政府的事情很多,如果抓不住重点,那就如同在大海航行中把握不住方向。”纵观陈云同志的行为准则,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首先,善于总结经验、崇尚真抓实干。“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陈云善于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工作,反对虚夸浮躁、急功近利。总是强调:“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反复权衡利弊,慎重决策,力求稳妥。

第二,谦虚谨慎、始终淡泊名利。陈云同志有博大的胸襟和气度,善于同别人共事,从不计较个人恩怨,沉着冷静,稳定自若。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临危不惧,遇事不怒,含怒不激,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克制力,意志顽强,坚韧不拔。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不居功,不自恃,始终能够摆正个人和党的位置。

个人关系对于获得事业的成功及其他方面的进展极端重要。陈云尽可能不在公开场合露面,在幕后施加影响。不在公开场合发表关键性评论,而是在小型的、秘密的会议上作这样的评论,避免与对手直接正面交锋。在幕后静悄悄地、卓有成效地活动,设法将个人的能力变成一种与自己具有相同技能的人认可的共识以及接受他所偏好的政策。“文革”期间红卫兵曾用 “陈云……很少暴露自己。他总是在幕后进行操纵,将自己的活动隐匿起来。正因此,一个时期以来,有许多人无法清楚地了解他” 来攻击陈云,引出了陈云作为政治家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作用。实质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在幕后活动政治家,陈云强有力地推行了自己的思想。假若他的观点不占主导地位,陈云不会动员力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者重新考虑决策。正因如此,陈云被看作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模范执行者——在行动上谨慎,在不公开的会议上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即使不同意也会坚决遵守党的决定,从不搞试图改变党的决定的非法活动。

换句话讲,运用专门知识和能力在经济问题上开辟出一块独立的根据地或者扩大对经济问题的影响。由于政治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所以要运用逻辑的证明来劝说人们支持自己的政策。陈云是道德典范且为人正直。

综观陈云政治生涯,可以看到他遇事不强求,总是耐心,虽然有时候显得软弱,然而耐心地推进自己的主张。当然,陈云政治斗争的大前提是不牺牲自己,保存自身,然后相机而动,不冒进,多谋而不争一时之高下,以不争为争,以无为而有为,放眼长远。

四、领导人物对我们的启示

从普通学徒到共和国元勋,在战争废墟撑起民族灵魂,陈云付出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从五卅运动到改革开放,在不断探索中掌舵经济命脉,陈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有着70多年的革命与领导生涯,可以说是中国政坛的一棵常青树。他认为党的领导要注意领导方式、讲究领导艺术,在我党的建设史上第一次提出要重视群众心理研究,注重领导艺术问题。陈云是一个外柔内刚的政治家,其领导特质的要素在于:知人善任、远见卓识、多谋善断、气量恢宏、人格魅力五个方面,这也是陈云独特的领导艺术。

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后,坚持“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和“党外大、党内小”的方针,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干部。陈云提出:使用干部“按照才干,按照需要,同时兼顾。量才为主,应急也不可免。量才的原则是用其长,不是用其短,发挥长处是克服短处的最好方法”。其知人善用,在党内形成了自己特殊的凝聚力和领导机制。

陈云的领导艺术中,“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作为一个领导者,最先应处理好的是主客体关系。其哲学修养高,坚持唯物辩证的理念,“必须作出几个比较方案,择优选用”,践行现代决策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政策决策上具有远见卓识。

作为一个在幕后活动政治家,陈云强有力地推行了自己的思想。假若他的观点不占主导地位,陈云不会动员力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者重新考虑决策。他遇事不强求,总是耐心地推进自己的主张。领导者应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陈云有博大的胸襟和气度,善于同别人共事,从不计较个人恩怨,沉着冷静,稳定自若。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临危不惧,遇事不怒,含怒不激,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克制力,意志顽强,坚韧不拔,不居功,不自恃,始终能够摆正个人和党的位置。

陈云的哲学修养和光辉的革命政治生涯提醒我们,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要博览群书,深刻理解哲学,并践行哲学的基本理论。性格因人而异,但要学会扬长避短,认清自身在团队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团队和自身的利益关系,形成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加强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遇事又有原则,但又不能蛮干,要充分根据事态和最终目标采取合适的方法。陈云的领导艺术、哲学修养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发扬光大。

陈云的一生可以用下面这首词来形容:

忆昔艰辛治国,重整破碎河山。几经劫难过,板荡识英贤。百姓柴米心叩,万家忧乐怀牵。有道是,知难行更难,远足赖前瞻。唯实不唯上,警世留真言。净宇若胸襟,双袖清风展。后世论楷模,念及几潸然。

最后用十六个字来总结这位伟大的领导人:

人格:虚怀若谷 实事求是

方略:谦虚谨慎 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费侃如.陈云与遵义会议.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2.第一版.第1-5页

[2]迟爱萍.陈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0.第1版.第155-183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7

[4]余建亭.陈云与东北的解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6第1版.第1-2页

[5]费侃如. 陈云与遵义会议.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2.第1版.第138页

[6]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编辑组.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5.第1版.第13-19页

[7]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编辑组.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5.第1版.第195-202页

[8]于若木.亲情话陈云.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4.第1版.第23-33页

[9]于若木.亲情话陈云.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4.第1版.第158-163页

[10]王香平.陈云对“少犯错误”和“不犯大错误”的思考.党的文献.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