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公府嫡女:婺源理坑 节庆民俗观风水(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0:53

婺源理坑 节庆民俗观风水(图)

 

 

    内容摘要: 小溪缓缓从理坑村前流过,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桥通向街心的一条小巷,巷口有座牌楼,从这里就可进入村子内部了。随着舞龙者的快速跑动,几百盏花灯在夜空里快速穿梭,龙头接着龙尾旋转成螺旋形,越转越快,仿佛一个灿烂的漩涡。
 


 
  小溪缓缓从理坑村前流过,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桥通向街心的一条小巷,巷口有座牌楼,从这里就可进入村子内部了。在村子进进出出转悠了半日,发现青砖高墙夹峙的巷道里还保存有不少大宅第,从房屋的架构上还依稀可以找寻到明清时鼎盛时代的影子。

 

  有趣的是,村中不少房宅的门上都贴着崭新的大红喜字。河边的一户人家门上也有鲜亮的喜字,门前一对年轻人在暖暖的阳光下亲切地相对私语,旁边河阶上晒着十来个大簸箕装的腊肠、豆腐果、鸡鸭,许多人喜气洋洋地忙碌着。那对年轻人告诉我,这家人家初六要嫁女儿,而且村里我看到的那些贴了红喜字的人家都是要嫁女儿的。

 

  婺源人生活中无论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出行、求医、动土等都要择吉日而行。今年正月初六宜嫁女,所以要嫁女儿的人家就都选在这同一天了。嫁女的庆典在这里也非常隆重,从初一到初六,整整持续六天。

 


 

  门口那个幸福的准新郎是杭州人,能做理坑的女婿他很自豪,说:这里山清水秀,又这么安宁,将来老了就回这里来养老,在城市里哪能找到这样的地方。随他走进大门,小小的玄关里有张方桌,一位老先生用毛笔在红纸上写喜帖。玄关再进去才是天井,金色的阳光照亮天井,他的岳父母和请的帮工正忙着准备酒席要用的菜肴,一片忙乱。

 

  天井里,有一方深深的鱼塘,鱼塘一面是木雕的栏杆,上方一座木楼梯通到二楼,朝向天井的美人靠就悬在鱼塘上方。鹅卵石砌的鱼塘下边,尺许深的水脉脉流过,漂亮的红鲤鱼里,还有一二十条近一人长的大草鱼黑黑的背脊。

 


 

  老岳母忙中抽空告诉我们,他们这里生了女儿的人家,都要在鱼塘里养几十条小鱼苗,一直养到女儿长大出嫁那天,她家鱼塘里的这些鱼就已经养了二十好几年了。因为她家鱼塘是跟外头小河连通着,是活水,所以鱼养得好。在门外的河堤上,果然看到两个小小的水闸,溪水从上游流进,流经鱼塘,再从下游的闸口流出来。我不禁折服于婺源人善于合理利用环境的智慧。水口的石桥是村落风景最美的地方,也是村民们聚会休息的地方,因此也成了村中发布消息最适宜的地方,刚上桥,就看到一位大叔在牌楼边的墙上贴了张大红纸,在村民们身后一看,是今晚迎板龙灯的通知,小楷工整地写着几十位村民的名字,请今晚务必按时到村中祠堂集合。没想到这次运气这么好,一来就赶上闻名已久的板龙灯。

 
 

  迎板龙灯是婺源民间流行最广的一种传统民俗,俗称“迎灯”,婺源方言中,“灯”与“丁”同音,有着祝愿人丁兴旺、庆贺吉祥如意之意,起灯的日子,婺源民间的乡村,都会抬着板龙灯出巡祈福。正月十五闹灯,晚上必是万人空巷,聚集在村子的晒场上观板龙灯的表演,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因为龙灯是由几十节或百余节活楔相连的长板凳组成,每条板凳上装两到三盏纸扎的灯笼,一节节的灯笼形成龙身,龙头龙尾皆用竹篾彩纸编饰,所以叫“板龙灯”。

 

  大叔说,村里每家每户都要出灯,基本上是一个儿子(也就是一个家庭)一条板龙灯。原来是到正月十五满灯,现在因为年轻人过了初七就都要出门打工去了,所以,今年村里的龙灯是从初二开始到初六结束,初七休息一天,初八该走的就都要走了。

 

  晚上6 点,夜幕降临,理坑小学也就是原来的祠堂里,近200 米长由145 个板凳组成的龙灯集结组装完毕。起灯前先有一个隆重的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主持,敬完天地,再拜龙头,最后用一只鸡蛋扔进龙口,这习俗叫开龙口。开完龙口,龙灯出发。曲折昏黑的小巷中,龙灯宛若一条火龙自在游走,穿街过巷,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点燃爆竹烟花,迎接龙灯的到来。

 


 

  五彩晶明的龙头在村口的牌楼里刚飞出来,守候在桥上街上的村民们就欢呼起来,一时鞭炮声响彻夜空,天上的烟火流星雨般散开,五彩缤纷地落在幽幽的河面;呛人的硝烟弥漫在龙灯前进的道路上,随着举龙珠的人的指挥,龙灯上下翻飞,通体明亮的彩龙如同腾云驾雾一样。

 

  一片焰光火海的映衬下,那龙从硝烟后冲出来,朝着河沿奔去,孩子们则拿着自制的小灯跟着龙灯队伍后面跑。看着龙身消失在远远的村尾小巷里,旁边热心的村民告诉我,龙要在村里按刚才的路线绕上三圈,然后在村口的“理源桥”、“百子桥”、“添孙桥”上再绕三圈,这才符合风水,才能求得来年村庄的人丁兴旺,富贵双全。

 

  晚上9 点半,当龙灯游走到祠堂前的空场上,高潮开始了。随着舞龙者的快速跑动,几百盏花灯在夜空里快速穿梭,龙头接着龙尾旋转成螺旋形,越转越快,仿佛一个灿烂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