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符气冲天gl改文:拼车拼房后 80后为人父母流行拼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7:12

 

  当“80后”成为父母,新鲜的育儿方式令人眼花缭乱……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吴 敏 实习生 蔡依纹 周素琼

  “80后”曾经是话题一代,他们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独生子女,是第一代赶上网络风潮的弄潮儿,因此与他们的父辈相比,“80后”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有人说他们自私自负,有人说他们自由奔放……或好或坏,不一而足。

  如今,曾经代表着年轻和叛逆的“80后”逐渐步入而立之年,开始为人父母。面对“独二代”的教育,“80后”们会有怎样新鲜的教育理念?崇尚个性的教育方式又会存在怎样的误区?记者采访了“80后”的年轻父母以及教育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80后”的教育之道。

  “这是豆豆,这是萱萱……”在小区花园里,7岁的骆飞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他的新朋友,这些孩子都是小区住户的孩子,最小的6岁,最大的10岁,而骆飞的妈妈则带着孩子们看书、做游戏。“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拼养,周末把孩子集中在一户人家家中,轮流带。”骆飞的妈妈罗女士说,以前每天带孩子周末都没有时间享受“二人世界”,自从加入了小区这个“拼养”的联盟后,不仅省了买书买玩具的钱,还解放了自己的时间。“目前我们这里有4个家长拼,这样我一个月可以有3个周末休息。”

  不仅如此,罗女士认为,这种“拼养”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给孩子多找些玩伴。“我们小时候已经够惨了,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一起玩,我不想让飞飞也这样,他应该跟同龄的小朋友多在一起玩。”她说,“拼养”2个月,飞飞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了,连挑食的毛病都好了。

  记者发现,像罗女士这样“拼养”的坚决拥护者不在少数,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0%的人支持拼养,其中绝大部分都是“80后”的年轻父母。有些社区网站上甚至开辟了“拼养”专区,供年轻的父母们交流经验,寻找年龄相仿的孩子“拼养”。

  对于这种新时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冯夏婷认为“拼养”一方面将“孩奴”解放出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打拼事业或者休息,另一方面,大多数“00后”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玩伴,拼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同龄人玩耍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但同时她也指出,“拼养”其实暗藏雷区。“拼养的孩子一般都很小,安全环境是第一要素,如果双方家庭不够了解、信任,孩子之间的争执、吵架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出现安全问题时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界定责任。”冯夏婷提醒热衷拼养的家长们,一旦出了事,家长之间很容易引起纷争,而且责任很难界定。

  “拼养最好选择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人合作,比如亲戚、老同学等,也可以定个‘拼养协议’。此外,父母必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不要让孩子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小伙伴。”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林红建议。

  “求救:孩子5岁,不愿意和我说话怎么办?”“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在百度上,这种“求救帖”比比皆是,很多父母甚至把网络当成了“救命稻草”,在教育孩子上遇到问题,都习惯先在网络上查一查。我们小时候的环境跟现在千差万别,父母的那套都过时了。”问到为什么不请教父母而求助于网络时,顾女士说用老一辈的教育方法只能适得其反,而在网上很多人可以一起交流,讨论出比较适合的解决方案。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郑淮看来,“80后”父母很多可以说是“自学成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相信父辈的教育理念。他们自学的这一套,一个是从他们自身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吸取经验,另一个是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和他们在网络、书籍中看到的教育孩子的所谓‘科学方法’。他们常常是根据这些网络和书籍上的方法现学现卖的。”郑淮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书本和网络上的所谓科学方法,育儿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因此还是要在实践当中总结最适合的方法。

  “现在最普遍的情况是,“80后”的父母们希望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但又把孩子丢给老人照顾,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冯夏婷认为,很多年轻人接触自己孩子的时间太少,对教育孩子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但却没有去实践,而是一味地去指责老一辈传统的教育方式。“年轻父母一有空就应陪伴自己的孩子,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久而久之,这自然会影响到老一辈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不能一味作为旁观者去挑刺”。同时冯教授也认为,“80后”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学历较高的一个群体,应该坚持自己的选择,用自己信赖的教育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前提是必须杜绝父母干活自己不插手的情况。

  如今,去境外念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仅深圳有浩浩荡荡每天去香港上小学的儿童大军,甚至有些“80后”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开始计划未来的“出国路线”。“国外的教育方式比较灵活,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有经济基础了当然要尽量送孩子去国外念书。”李女士打算等高中时送孩子去美国,而现在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好英语。虽然孩子才5岁,但李女士已每周送孩子去英语培训机构练习口语。“上小学才学英语太晚了,孩子越早学,英语发音越纯正。”

  李女士算了一笔账:由于是小班教学,孩子的学习费用每小时100元,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一个月下来就是1200元,这对夫妻双方都是公务员的李女士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觉得这钱还是必须花的,就当是教育投资,英语打好基础以后路会好走许多。”如今,抱着李女士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每逢周末,各大英语培训机构中就挤满了来学英语的孩子,而且多数是以口语练习为主。

  花这么多钱只为了让孩子出国念书,这种“投资”是否值得?郑淮认为,虽然追求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是没错的,但是把孩子送到外国去是不是就是最好,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很多小孩被送到外国去学习,他们却没有办法在一个不一样的文化环境里去生活、发展,回来之后又要在国内的环境中重新进行社会化,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都不是他们想象的这么简单的。我们看到的很多案例中优秀的孩子在国外学了几年回来却一事无成。”郑淮说,家长在为孩子做规划时,需要客观地分析中西方的教育方式,看哪种教育方式适合自己的孩子。“中国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优厚的教育传统。这些传统包括对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的重视、对家庭的重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孩子读死书,不懂得思考,殊不知在中国的读书传统中学与思是密不可分的。”

  【误区一】对孩子凡事讲民主

  在教育孩子时,老一辈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不给孩子任何提意见的空间。如今,崇尚自由的“80后”父母们则更多地认为凡事讲民主是给予孩子基本的尊重。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对于这种做法,郑淮认为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本身没有错,但父母有时候忽略的是他们的心智本身没有达到成人的时候,让他们自己选择,这无疑是赶鸭子上架了。所以父母注重让孩子自己选择的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孩子心智发展的阶段进行教育和引导。

  另外,专家还提醒,没有原则的“民主”是对孩子一味的纵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看似‘民主’的教育环境却是让孩子陷入欲望滋生的‘黑洞’,使得孩子反而失去了民主带来的快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换位思考,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误区二】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我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一出生就要给他最好的。”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从小就享受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如今为人父母,自然也不惜为孩子一掷千金,特别是早期教育的观念开始在中国流行后,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尽早接受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少年宫、各种培训班……有些“80后”父母甚至将早教提前到了0岁。

  早教无疑是正确的,但早教是不是越早越好呢?郑淮认为,觉得早教越早越好,或是认为别人有的我们也该有,这些观念是不值得提倡的。“不同的素质有不同的关键期,这在心理学里都是有研究的。没有到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或者过了关键期才去做,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跟风,别人的小孩去学钢琴、学画画,我们的孩子也要去学。现在还有读经运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背经典,这些本身就是误区。”郑淮认为,最好的早教理念是根据儿童自身的发展和接受能力规划他的学习。

  【误区三】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初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作自己的翻版培养,为此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用成人定势思维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每当看到孩子做大人事、说大人话,都觉得沾沾自喜。激烈的社会竞争甚至催生了很多“80后”家长奉行“狼性教育”,片面强调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竞争力,而将爱心等道德教育置诸脑后。

  专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二字是双边活动,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子女,孩子们的行为也是教育父母的过程,年轻的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视子女为伙伴,放低自己的年龄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宝贝共同思考、游戏,摆正家庭教育的天平。至于“狼性教育”更是不可取,“狼性教育”的本质是个体意识的强化,忽略了社会责任感,这种不负责任的社会观会助长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倾向。

  【背景】

  2011年1月,美籍华裔“虎妈”蔡美儿同时震动了美国和中国,这位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用近乎魔鬼式的教育方式,训练出两个音乐神童女儿。1月8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W hy ChineseMothers Are Superior)的文章,引起极大反响。1月11日,她的回忆录《虎妈的战歌》上市,当天就跃升“亚马逊书籍销售网站”排行第六名,在这本书里,蔡美儿阐述了“中国妈妈”的教子方法和哲学。

  在书中,蔡美儿提出“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等观点。中国父母可以命令孩子功课全部拿A、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女儿每天练琴6小时等“弹眼落睛”的观点,让蔡美儿的文章和新书在美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引起热烈讨论,“虎妈”甚至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分析】

  让孩子学会爱最重要

  我的宝贝,我从来没有想过未来你会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会在什么方面获得什么建树,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甚至啊,我都不曾奢望你会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因为快乐这东西是一瞬间的,是太过虚幻的。

  而作为妈妈,我只希望你的未来:健康、平安。还有,做一个善良的人。仅此而已。

  ———选自《等你长大就知道:一个“80后”妈妈的育儿心事》(惠子著,南方日报出版社)

  对于虎妈的魔鬼式教育方法,冯夏婷认为中国式教育确实有值得西方学习的地方,但她并不赞成“虎妈”的这个观点,她认为,“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评判一个人成不成功主要看是否幸福,尊重是幸福的来源之一,而且幸福与否也不能只看成就。虽然她的两个女儿现在在音乐界很优秀,但并不意味着将来的婚姻或是事业也同样很成功”。

  对于此类严苛的教育方式,冯夏婷劝诫“80后”父母,“切不可要求孩子一定要变得有多优秀,让孩子学会爱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冯教授提出三点能让孩子学会去爱的方式。第一,不能把孩子让老一辈父母代管之后就完全撒手不管,这会让孩子觉得爷爷奶奶只是一种带孩子工具。第二,花尽可能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让他们从小习惯要关爱下一代。第三,夫妻间的相爱互助,才是以身作则向子女传授该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