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玩遍娱乐圈大d:90年历史事件和历史口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18:34

  在中国共产党的90年伟大历程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曾经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每一件事就像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了回顾这些事件,我们约请专家撰写了这一专栏,选取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中的90件大事奉献给广大网友,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湖南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的陈公博和日本小组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详细]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推选为委员长。[详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1年8月,组织、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并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建立了分部。在它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前后持续时间约4个月,迫使港英当局屈服。[详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30多名,代表全国党员420人。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在讨论中出现了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观点,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另一种是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右倾观点,他们提出了“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口号。[详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主持了大会。这次大会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召开的。到会的165名代表中,有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瞿秋白、林伯渠等23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详细]五卅运动
国共合作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全国的工人和群众运动。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正式成立,共产党人林伟民、刘少奇分别当选为正、副委员长。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厂发生了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的事件。中共中央为此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发动学生、工人在5月30日到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详细]北伐战争
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他们英勇善战,获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详细]党领导的三大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在各地组织武装起义,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了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军2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占领了南昌城。[详细]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0人,候补中央委员3人,中央监委、中央军委、共青团中央、湖南、湖北的代表8人,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央秘书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瞿秋白主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运动的决议案》、《最近职工运动的决议案》及《党的组织决议案》。[详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民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代表全国13万余党员。会上,瞿秋白作了题为《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报告。[详细]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上,毛泽东、朱德作了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9月指示信的精神。会议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详细]红军反“围剿”战争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调集军队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详细]红军长征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详细]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博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陈云、洛甫,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也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军事顾问李德和翻译伍修权。[详细]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详细]“一二九”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组织成立北平学联。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和示威。[详细]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杨尚昆等10余人。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扩大红军的方针,同时提出了抗日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的重大作用。[详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瓦窑堡会议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蒋介石虽然在对日态度上发生某些变化,但并未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争取下,在西北“剿共”的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共同抗日的主张。[详细]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自“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陆续运兵入关,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详细]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详细]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日军占领大同后,企图分两路突破雁门关、平型关防线,进逼太原。这时防守平型关正面的高桂滋所部,兵力单薄,防守艰难。危急之际,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等人的率领下,到达山西灵丘县西南平型关附近,配合友军正面防御。他们决定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从侧背打击进犯之敌。[详细]《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详细]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解决党内一度出现的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会议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详细]百团大战
在连续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中,进行了大小1824次战斗,攻克日伪据点2993个,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车站、桥梁、隧洞260多处,缴获各种炮50余门,枪5800余支。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此役严重打击了日军,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详细]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详细]大生产运动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和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详细]延安整风运动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使党的思想路线开始转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但由于政治形势的迅速变化,对于“左”、右倾错误思想根源还没有彻底的清算。抗战爆发后,党内又增加了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详细]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0日,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六届七中全会期间,成立了以任弼时为召集人,有刘少奇、周恩来、博古、洛甫等7人参加的专门委员会,负责这份历史决议的起草和修改工作。专门委员会向全会提出了三次草稿,最后又经毛泽东精心修改而成。[详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题为《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向大会作了《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详细]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还没有完成进攻解放区的军事部署,立即发动内战尚有困难。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它一面积极准备内战,一面伪装和平。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国和蒋介石的阴谋,团结教育人民[详细]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对我军都十分有利,党中央、毛泽东决定从东北战场开始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实施“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共歼灭敌人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详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作了报告。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详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662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会议执行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详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中国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详细]土地改革运动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抗战胜利后,为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详细]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详细]镇压反革命运动
为了坚决打击反革命势力的破坏活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顺利进行,1950年7月23日,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公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详细]“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12月1日,由于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了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从此,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中心任务的“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详细]《毛泽东选集》出版发行
为了系统地对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共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并专门成立了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这一卷包括毛泽东在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的17篇著作。[详细]
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1949年底,中国大陆只有西藏一省区尚待解放。西藏地方当局在英美帝国主义和其他境外势力的煽动下,妄图制造“西藏独立”。为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和平解放西藏;同时,命令人民解放军做好向西藏进军的战略部署,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详细]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2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宣部拟定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总路线进行详细阐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详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详细]“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自1951年起,我国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五”计划。计划的编制,历时4年,五易其稿,到1954年9月基本确定下来,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详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左”的错误倾向。为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详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56年初,毛泽东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经政治局几次讨论,他将汇报的问题概括为十大关系。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对十大关系作了报告。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他又发表讲话,对十大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详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着全国1073万党员。“八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详细]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苏共“二十大”以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动荡局面,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在国内,一些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工作中出现了某些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缺点,一些地方发生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现象。[详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详细]“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人,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书面报告。报告对建国以来12年的工作,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详细]
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政治运动。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并成立以陈伯达任组长,江青、张春桥等任副组长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此后,“文化大革命”迅猛发动起来。[详细] “两弹一星”的研制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是上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详细]邓小平主持的全国整顿
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以后,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邓小平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意见,在叶剑英、李先念等人的积极配合下,坚决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有力的措施,对工业、农业、文教、科技、军队等各条战线进行了整顿。[详细]粉碎“四人帮”
1976年3月下旬起,全国许多城市的群众利用清明节祭祖习俗,冲破“四人帮”的阻力,举行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北京群众自发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集会,纪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详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0日,由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随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详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详细]拨乱反正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一是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进行认真清理。二是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详细]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于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详细]实行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详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详细]
起草、修改、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为了从根本上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三中全会的路线上来,中共中央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建国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党中央开始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多党员。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详细]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自1980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拓宽了人们的眼界,使经济体制的改革显得更为迫切。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详细]“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祖国统一大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香港、澳门等领土问题,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详细]提出我国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探索。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国在20世纪后20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详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936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党员。赵紫阳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详细]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对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做过若干设想划分。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三大”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大会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详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1989年6月23日-24日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决定撤销他党内一切领导职务。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19日至21日举行扩大会议,批评了赵紫阳的错误,为这次全会的召开作了准备。[详细]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详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到会代表1989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党的“十四大”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详细]
“三讲”教育
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2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评论员文章[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2048人,代表全国5800万党员。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说,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详细]香港、澳门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在北京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国。[详细]“九八”抗洪
1998年夏季入汛后,中国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致使一些地方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长江发生1954年以来的第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详细]“三个代表”思想
“三个代表”思想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思想一经提出,得到了全党的拥护,并在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精神的热潮。[详细]“以德治国”理念提出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详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为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面对新形势,1994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了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详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114人,代表全党66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详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并将其列为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详细]抗击“非典”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2002年11月,中国首例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在广东省佛山市。2003年2月中下旬,疫情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4月中下旬,波及到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详细]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004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护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11月,中央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详细]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许多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在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表述。[详细]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战略决策。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2008年3月开始试点,2008年9月正式启动,自上而下分三批进行,到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共37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详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2217人,代表全国7300万党员。胡锦涛在会上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详细]四川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涉及中国10个省区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共造成6.9万多人遇难,37.4万多人受伤,1.8万多人失踪,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达8450多亿元。[详细]北京奥运会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决定: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同时,第13届残奥会在北京举行。[详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纺织行业、汽车行业、船舶行业表现低迷,尤其是进出口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对此,从2008年6月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并形成比较完整的应对方案,称之为“一揽子计划”。[详细]“神舟7号”发射成功
自1992年中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1999年“神舟1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2003年杨利伟乘“神舟5号”首飞太空,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6号”携手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短短几年间连续取得重大突破。[详细]上海世博会
2002年12月4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中国政府和人民经过几年的充分准备,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吸引了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加,为历届世博会之最。[详细]“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详细]

 

 

口号选编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 “八荣八耻”
  • “统筹兼顾”
  • “以人为本”
  • “创先争优”
  • “与时俱进”
  • “科学发展观”
  • “学习型政党”
  • “人才强国”
  • “服务型政府”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三个有利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
  • “可持续发展”
  •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 “三个代表”
  •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 “一国两制”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和平发展”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改革开放”
  •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愚公移山”
  •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
  • “自力更生”
  • “和平”、“民主”、“团结”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为人民服务”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资料推荐

    党史人物纪念馆
    穿越90年图说党史
    缅怀革命先辈系列访谈
    党史知识竞赛
    领袖人物——电视文献记录片
    专题: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伟大历程专题
    伟大历程专题

作者介绍

刘建美  女,1972年11月生,原籍山东。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研究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著述有《从小脚女人到社会半边天》、《洋人在中国——红色使者》、《衣食住行和风俗》、《共和国历程:巨龙腾飞(1992—2009)》、《中共党史简明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