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名门闺秀马晓样:社科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15:55
时间:2011-05-06 14:25:26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0
[提要]  今日上午9点,社科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报告厅举行《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谢寿光:《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倪鹏飞博士为首的研发团队十年一项关于中国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成果,作为蓝皮书发布已经是第九本。
牛文元: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个品牌的发布会,应当说从开始到现在,在十几年当中,大家可能在底下交换的意见比会上交流的还多得多。我讲三点体会,作为研究中国这么复杂的状况下的尝试问题,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这个蓝皮书能够坚持差不多十年,应该说很不容易,这条路走的也不是非常顺利,但走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个研究本身已经在国内的政策以及到各地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牛文元:我有三点希望,第一,城市竞争力如何应对目前中国城市化碰到的一些最基本、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我们讲五大挑战,一是城市经济增长与民生建设之间的不同论。二是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之间的不协调。三是适度规模,特别是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天津等等特大城市,适度规模还不可能无限扩大,但和人口流动之间又产生了不平衡,市场很关心这个事情。我设计的城市资源的供给、水电、公共服务大概是2000万人,但北京还不只是2500万、3000万,这是很大的矛盾了。四是发展方式和能力不匹配。五是城市管理与宜居幸福之间目前还不太适应。虽然我只提到一句,但每一个挑战都涉及到从政策到制度,一直到产业管理方式都有相当大的工作要做。我希望我们研究竞争力,如何同目前面对的重大挑战之间或者是消解这些挑战的矛盾能够提出有效的措施。
牛文元:第二,我们通常讲竞争力,包括城市的竞争力、区域的竞争力、国家的竞争力,我们要体现三大元素,第一个元素是从源头看你的动力,能够创新、能够不断提升竞争力,动力在哪里。要靠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的创新提升竞争力,同时我们还要看过程,过程要体现出质量,主要是经济质量,包括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虽然源头很充足,如果在质量不够,竞争力就会被损害。我们还要看到竞争力的结果,体现出一个元素是公平。结果是不是能够惠及全体的社会成员,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公平正义,实际上这是培育城市软实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只有达到公平了,社会和谐了,城市管理的幸福感也增强了,为下一轮的竞争就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基础。我们讲动力、质量、公平,从源头到过程,一直到成果、结果,三者之间的共同作用体现竞争力的全貌。
牛文元:第三,目前我们做的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报告,作为社科院,也是作为国家最集聚的思想库,下一步面对的不仅是中国的城市,下一步应当对亚洲城市,乃至世界城市,用我们的眼光、方法、措施来面对,会打开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再过二十年中国进入世界第一经济体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没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或者是模式来看待世界,那作为我们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决策就不充分了。现在正好是有十年的基础,应当开始逐渐面向亚洲,然后再到世界。我知道倪鹏飞以前也开始了一些准备,我想这次大家期望社科院在研究中国城市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逐渐把眼光向亚洲和全球的视野拓展,把这个作为一个起点,现在已经是十年了,所以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谢寿光:谢谢牛研究员。下面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研究员讲话。
李善同:我对倪鹏飞团队一开始就非常关注,我也参加了第一个报告的发布会。起步是没名没支持,有谢社长的支持,但非常微薄。我觉得这个蓝皮书的起步是很艰难的,这些年它稳扎稳打,有很大的成就,在学术上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刚才侯博士也介绍了数据库,这些都有很大的贡献,都是规范的研究。另外一个贡献,对整个社会的引导作用。因为中国的城市化非常快,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差不多一年一个百分点,这些年稍微慢一点儿。在这种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让城市健康发展,除了中央的政策之外,我觉得这种研究的引导性非常重要。至少对指标体系给了各个地方政府的一个轨道,从哪个方向努力才能够提高竞争力,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李善同:我看了这本书有几个特点:第一,科学性。我看到参考文献中并没有提及到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但两者的结论基本上差不多。因为在那个报告中讲的是城市世界经济地理,包括提高密度、缩短距离、减少分割,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现在的增长不平衡,从世界来看都是不平衡的。很多国家经济聚集在几个最有竞争力的地方,它讲发展比较多,我们用包容性比较多。用的副标题是让世界倾斜而平坦,实际上增长是要体现效力聚集,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基础设施,特别是均等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包容性、共享性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理念。我们现在说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识规律、遵从规律,这是科学发展的真正内涵。这本书的科学性也是它的特点。
李善同:第二,综合性。它有7个衡量性的指标,还有12个原因性指标。这全面反映了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轨道、框架。从覆盖面来讲,我们现在很多研究一般集中在内陆地区,而这个既包括了内陆地区,也包括了港澳台,和我们一般的研究相比较会更广一些。
第三,动态性,事物在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任何一项研究,像这十年来,一定要不断动态地看,要与时俱进。从内容来讲,每次专题都会对当时的情况有不断的变化,这次怎么了幸福感指数,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尝试。吴小玲似乎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幸福感指数,但那个也有问题,好象吉林的人幸福感都比较好,幸福感指数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
李善同: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有一个前瞻性的特点。我们在城市中感到了“城市病”,提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困失业、住房紧张、健康危害、城市灾害等,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在未来经济发展中间必须要关注的,所以这些年我也很高兴的看到这个报告在不断的完善,因为不断的有新的高度,希望明年的报告比今年的报告更好,因为在“十二五”开局之后,新开局这一年如何看新的“十二五”对城市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希望你们能够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寿光:谢谢李研究员。下面有请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闽榕主任发言,李博士也是我们另外一本蓝皮书,每年在两会期间发布一级的蓝皮书的主编,是城市竞争力方面很影响力的官员型学者。有请李主任,大家欢迎。
李闽榕:能够作为地方的学者参加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我感到很荣幸。这本书我昨天晚上拿到手上看,我也看了很长时间,我谈点自己的感受,一个是感到这个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有几个突出特点,前面有几位专家学者都做了高度的评价,我也深有同感。可以概括为“四个新”,新的提升,水平、层次新,倪博士对我们有所启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个报告达到了新高度。还有新的深化,提出了理论探讨、实践探索,很有新意。有新的创新,有新的理论观点、新的视角、新的结论。还有新的启示。对我来说,看后在有的问题上、有的看法上给了我新的启示。
李闽榕:倪博士是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开拓者,连续发布9本,这种精神确实令人敬佩,对我们综合竞争力的研究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视野开阔,不仅仅是就中国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站在世界的角度,从广阔的视野研究中国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对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对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闽榕:研究方式不断创新,一些理论前沿的数据模型、一些高难的问题,包括对幸福指数问题进行大胆探索,这些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倪博士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尝试,这点也值得我们学习。
李闽榕:对于这本城市发展报告新的启示,特别是这个书的主题“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我认为这个主题非常深刻。倪博士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了深刻的理念。平坦也体现平等发展。全球化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平面,用现在的科技手段、网络手段,让世界变成了平面,使大家看得非常清楚。
竞争引起了世界发展差距,也引起了城乡发展的差距,这不是平衡的。这给竞争力研究带来了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些理念问题。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如何携手、协调提升竞争力,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
李闽榕:就这一主题来讲,倪博士对倾斜与平坦阐述了辩证的关系。我感觉竞争让世界倾斜,我们的协调发展让这种倾斜趋于平坦。这是给我的深刻启示,这与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是相一致的。
城市竞争力研究这本书引发我们的新的思考,竞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城市化竞争中产生一系列的“城市病”,城市化和“城市病”也体现了倾斜与平坦的关系,如果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一些“城市病”,不光是城市竞争力,还有区域竞争力、省域竞争力、国家竞争力都有这一系列的问题。“城市病”是对竞争力的提升还是负面影响?对区域竞争力的发展也是如此。对于城市区域和国家之间的协调发展,对竞争的定义我非常赞同。从市场经济的竞争角度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对于资源的占有和争夺集聚,这会产生发展的差距。但如果我们辐射带动,又是我们竞争力的正面作用和积极意义。这是在竞争力的研究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李闽榕:幸福感与提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这提出了新概念“幸福竞争力”,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问题。主观因素比较多的指标,过去我们研究过绿色GDP,现在从去年底到现在,幸福感引起了高度关注。这两个体系的研究,我自己感觉有一个问题,我们在研究当中容易把客观性的指标过于绝对化,容易把主观性的指标“一刀切”。因为幸福感是有不同层次的,也是一种心里感受。最早在世界上的研究,不丹的幸福感在全世界最高。我们的幸福感不够高,呈现一个“倒U”型,这不是一个层次的幸福感,我们不能用一种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衡量,我们要通过不同的层次来评价和排列,这样更加科学一些。刚才讲到绿色GDP的评价,也是过于绝对化,把客观要素过于绝对化之后,发展就体现不出来,增长就体现不出来。要共同发展来确定发展的指标体系,这些缩小我们的评价,这是以客观为依据的,更加科学,我们在省域竞争力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李闽榕:城市化未来的发展方式是什么,要提出新的概念,包括低碳、生态、智慧、创新等等这一些概念,代表未来现代化城市发展方向的模式是什么,我们在这方面也需要深入探讨。城市化通常都以人口转化、城市人口有多少作为依据,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病”的提升,大量居民进入城市,生活的怎么样,是不是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这些都是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社会发展相关联的问题,也应该是城市化发展的内容,也是一个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这些都是相通的。
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包括区域竞争力的研究也要更加的关注,惊蜇里的提升要有利于缩短差距,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竞争力的理论如何进一步创新。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竞争力理论在不断的探索,每一本都在不断创新,但是中国特色的竞争力理论是不是完全以西方的理论为主体,现在大家所学习的都是“钻石”模型,是以企业模型、企业发展搭建的评价模型、评价体系,我对此就不展开了。
李闽榕:现在还有整体的城乡居民的素质提高,城市主体不仅仅是素质,还有社会的单元是家庭,这些因素在区域、在省域发展中如何体现,现在目前体现的我们在目前的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如何提高竞争力,这都是需要理论工作者、社会实践者不断努力和不断研究、不断发展创新的。以上是我提出的几点,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寿光:谢谢李主任提出的几点思考。下面有请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发言。大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