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兄弟txt顾焉微盘:地藏菩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25:28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曾音译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目录
地藏菩萨陀罗尼地藏菩萨常用三种咒语集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简介记载道场大慈示现僧金乔觉圣号释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六地藏
塑化形象深信因果本生事迹菩萨大愿殊胜功德受佛重托慈悲度生一实境界一心二相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
地藏歌偈地藏赞地藏菩萨灵感歌
请到的地藏菩萨像平时养护方法法门修学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 方海权著金地藏与九华山的净土信仰地藏菩萨示现故事破地狱偈文早已成佛示现菩萨菩萨入地狱受天快乐
地藏菩萨陀罗尼地藏菩萨常用三种咒语集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简介
记载
道场
大慈示现
僧金乔觉
圣号释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六地藏
塑化形象
深信因果
本生事迹
菩萨大愿
殊胜功德
受佛重托
慈悲度生
一实境界
一心二相
二种观道唯心识观
真如实观
地藏歌偈地藏赞
地藏菩萨灵感歌
请到的地藏菩萨像平时养护方法
法门修学
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 方海权著
金地藏与九华山的净土信仰
地藏菩萨示现故事破地狱偈文
早已成佛示现菩萨
菩萨入地狱受天快乐
展开
编辑本段地藏菩萨陀罗尼
地藏菩萨常用三种咒语集

地藏菩薩三種常用陀羅尼01-02(2张)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编辑本段简介
  
地藏菩萨,亦地藏王菩萨,梵名 Ksitigarbha,中文译音克施地嘎诃帕,八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定佛语。
编辑本段记载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
画像(20张)
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 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遂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并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得以脱离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女便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在经中,释迦佛又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种种的不可思议行愿。地藏菩萨恒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经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六道中的众生。
编辑本段道场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
道场——九华山(12张)
据说唐代时,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他选择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真身宝殿,俗称“肉身塔 ”。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日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编辑本段大慈示现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为幽明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为坐骑的,其名号曰:“谛听”或“善听”。曾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编辑本段僧金乔觉
金乔觉(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金乔觉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稀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着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金乔觉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金乔觉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金乔觉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金乔觉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新罗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金乔觉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槁众。”但是他们在金乔觉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后新罗国王得知金乔觉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派人运粮供养。金乔觉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金乔觉生前宴坐之地。这就是九华山建寺之因缘。由斯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金乔觉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编辑本段圣号释意
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之所庄严,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此大菩萨,是诸微妙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是诸菩萨明净眼目,是趣涅盘商人导首。如如意珠,雨众财宝,随所希求,皆令满足。譬诸商人所采宝渚,是能生长善根良田,是能盛贮解脱乐器,是出妙宝功德贤瓶。照行善者,犹如朗日;照失道者,犹如明炬;除烦恼热,如月清凉;如无足者,所得车乘;如远涉者,所备资粮;如迷方者,所逢示导;如狂乱者,所服妙药;如疾病者,所遇良医;如羸老者,所凭几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果报;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师子王;降诸天魔,如大龙象;斩烦恼贼,犹如神剑;厌诸喧杂,如独觉乘;洗烦恼垢,如清净水;能除臭秽,如疾飘风;断众结缚,如利刀剑;护诸怖畏,如亲如友;防诸怨敌,如堑如城;救诸危难,犹如父母;藏诸怯劣,犹若丛林;如夏远行,所投大树;与热渴者,作清冷水;与饥乏者,作诸甘果;为露形者,作诸衣服;为热乏者,作大密云;为贫匮者,作如意宝;为恐惧者,作所归依;为诸稼穑,作甘泽雨;为诸浊水,作月爱珠;令诸有情,善根不坏;现妙境界,令众欣悦;劝发有情,增上惭愧;求福慧者,令具庄严;能除烦恼,如吐下药;能摄乱心,如等持境;辩才无滞,如水激轮;摄事系心,如观妙色;安忍坚住,如妙高山;总持深广,犹如大海;神足无碍,譬若虚空。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日销释轻冰。常游静虑无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宝洲渚,能无功用转 大 法 轮。 」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三宝感应要略录》载:如来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教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皆闷绝,不省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灵鹫山,即白佛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事已,生怜愍心,生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相谓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仙人心生欢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我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授记,名曰地藏。于五浊世中,人天地狱,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复活。地藏菩萨六地藏
指能化导六道众生之六尊地藏菩萨。六地藏之名称,各经轨 所载不一,然大体而言,皆源于大日经疏卷五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中之六上首,即:地藏、宝处、宝掌、持地、宝印手、坚固意。六地藏之信仰,于日本甚为流行。
引莲华三昧经曰:
一檀陀地藏,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
二宝珠地藏,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
三宝印地藏,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
四持地地藏,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
五除盖障地藏,为人道之能化,为人除八苦之盖障者。
六日光地藏,为天道之能化,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恼者。’
此莲华三昧经为日本台密一流极秘之经,不载于所传经录。
谷响集十曰:‘秘钞问答中引十卷钞云:六地藏:
第一,(地狱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手莲华其上童子头并幡右手月轮),梵号尾萨缚钵哩布罗迦。
第二,(饿鬼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莲华其上三股其上宝珠右施无畏),梵号罗怛曩迦罗。
第三,(畜生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莲华其上轮宝右手在胸),梵号罗怛曩旛尼。
第四,(修罗道)黄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莲华其上剑右施无畏),梵号驮罗抳驮罗髯。
第五,(人道)白色(或肉色),青莲华印(左莲华其上印右同上),梵号(诸本缺如)。
第六,(天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莲华其上羯么右白处三昧日轮之内有日也),梵号怛罗荼地也舍也。
今详六地藏,实以地藏菩萨、宝处菩萨、宝手菩萨、持地菩萨、宝印手菩萨、坚固意菩萨名六地藏也。
编辑本段塑化形象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西藏名犬“藏獒”,头大毛长,形似金狮)为坐骑的,其名号曰:“谛听”或“善听”。曾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编辑本段深信因果
地藏菩萨根据秽土众生恶习根深,多造罪业的特点,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着重宣传因果报应说,并从业感差别的角度,列举了二十三种因果报应,说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业感缘起、自作自受的道理。在由因感果的问题上,说得如此具体和入理,在其它经典里,尚不多见。地藏菩萨的用意,是将因果关系说清楚,使人们都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负责,由少造恶业,到不造恶业,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着积极意义。欲知二十三种因果报应的具体内容、请看《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地藏菩萨说因果报应,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由此而引发的必然后果。这二十三条的内容,包括有关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道德范畴。如果我们能仔细体味,认真寻求,必能从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十分有益于社会、人心,这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至理的深意所在。
【二十三种恶业因果】
地藏菩萨
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
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
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
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
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
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
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
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
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
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
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
编辑本段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诸多详细记载:
(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此婆罗门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其母承孝顺女所作功德,得以离地狱而生天。
(二)又于过去无量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极多杀生罪。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然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心,拔救母亲离地狱苦。
这两个事迹,说明地藏菩萨广行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当父母仍健在之时,作为子女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更重要的是劝说父母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完全吻合。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这是不无道理的。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紧密结合,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位大师和近代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超度与儒家的孝道结合起来,使佛教进一步服务于中国社会。
(三)又于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彼时有佛名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敬慕。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远济度一切苦恼众生。是长者子遂发大愿,我从今日至未来劫,悉令一切苦恼众生脱离苦海,然后我方成就佛果。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严、具足万行的体现。地藏菩萨于久远劫前行菩萨道,说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萨,为度众生,故于秽土,现声闻身。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相貌长得好坏,是其思想与行为如何的集中表现。今人不察,不在行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采取整容、打扮的办法,结果是适得其反。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答复地藏菩萨的话:“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
(四)又与于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一王发愿: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一王发愿:若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欢乐,得至菩提,绝不成佛。此即是地藏菩萨。
这个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当然是地狱。所以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医生治病,要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度众生也是如此。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但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未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阿罗汉,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三)谤正法。(四)疑三宝。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地藏菩萨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编辑本段菩萨大愿
  地藏菩萨
中国熟知的四大菩萨,于名号上皆加一赞词,如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是特别深广的。愿是十度中第八愿波罗密。《瑜伽师地论》说:“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密多与精进波罗密,而为助伴。”愿是精进的动力,精进是达到愿力的志趣。实贤大师说:“常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愿有总愿和别愿,四弘誓愿是总愿,无论发什么愿,都离不开四弘誓愿。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均称别愿,本愿。本即根本,即最初发心时所立的志愿,乃至成佛,与本无异,故称本愿。
地藏的本愿是什么呢?昔婆罗门女于觉华定自在王佛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令得解脱。”光目女于清净莲华目佛前,发誓愿言:“若我母永离三毒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地藏菩萨的大愿,可以概括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由于大愿具足,度众生速度(精进)是惊人的。如《大方广十轮经》说: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功德成就众生。于过去无量恒河沙诸佛所,久发大悲坚固誓愿,皆悉成就一切众生,庄严势力,犹如雷震。于一食顷,而能成就无量亿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地藏十轮经》亦说:“此善男子,具足成就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常勤精进,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曾于过去无量无数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就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于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日夜,或一食顷,能使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数诸有情类,皆得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为法所求意愿满足”。  
地藏菩萨的大愿,即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萨。地藏菩萨屡发大愿,广设方便,宁可自己不成佛道,而专心普度众生,尽令解脱的伟大精神,可以说是真正作到先人后己,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
编辑本段殊胜功德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悉得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经上又说:若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求己所愿,如求健康,求财富,求断烦恼等。于一百劫中,求诸大菩萨,还不如有人,于一顿饭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称名念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功德大,若有所求,皆得圆满达到愿望。释迦佛也曾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说:“如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见《本愿经》上)。超越三十劫罪,生天不堕恶道,不受女身,受身尊贵端严,鬼神护卫。若人“临命终时,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见《本愿经》)。
地藏菩萨为什么能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占察经》说:“地藏菩萨发心以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萨婆若,即一切智,佛的智慧。萨婆若海,形容佛的大觉悟大智慧,如海洋一样的深广。此说地藏菩萨于无量无边劫修行。早已达到了佛的智慧海。功德圆满具足,早应成佛了。但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故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普度众生。《楞伽经》也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是说菩萨以大悲愿力,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虽然功德智慧与佛齐等,而不现佛身,始终现菩萨身,于十方世界,修行度脱众生。
编辑本段受佛重托
《地藏经》中
分身集会品第二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只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百千万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别度脱。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利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可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编辑本段慈悲度生
  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极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十轮经》卷一说:“地藏菩萨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世,无佛世界,成熟有情。说明地藏菩萨于无佛出世的过渡时期,教化众生,非始于今日,无量无数大劫以来,一贯如此。
地藏菩萨每天怎样工作呢?《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每日清晨,入恒河沙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菩萨每日清晨还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地藏菩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常居秽土。“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见《十轮经》卷一)。地藏菩萨精神的伟大在于,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释迦佛是在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发愿学习释迦佛在秽土成佛的高风,可见他是释迦精神的真正继承者。因此释迦佛将灭度后在秽土教化众生的艰巨任务,交给地藏菩萨,自然是十分放心的。(二)现出家相: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与众不同的是现出家相。不像其他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相的。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天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现在家相。所以现在一般寺庙菩萨的塑像或画像,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菩萨,都现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现比丘像,据《地藏菩萨仪轨》,画地藏像,须作声闻形,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幡,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宝珠。地藏菩萨为什么要现声闻形?这是由于他在秽土工作的条件决定的。秽土的众生,无明痴暗、多诸邪见。地藏菩萨为了令众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故现出家相。《十轮经》说:出家的僧相,是秽土世界的清净幢相,可使大家见闻熏习,达到身心清净。为人们提出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1 佛对一切众生之爱护,是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真正的慈悲。
2 这个慈悲心,是从本性里面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没有说对这个我特别喜欢,那个讨厌,没有。
3 他是清净平等的,对佛菩萨、对畜生、对饿鬼地狱,乃至于对一切植物、矿物,一律平等,无二无别,真正的慈悲。
4 诸佛菩萨平等地爱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得乐受,他自己很快乐;一切众生有苦,他也很苦,这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了不起!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因为是一体。
5 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他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他真明白了,这个时候起的作用才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是清净平等博爱一切众生。
6 你要是不悟,这个大用决定不能现前,你要是迷惑,在里面分界限,就有分别执着,就有无量无边的妄想,换句话说,你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迷失了。
7 心离开了分别执着妄想,你的真心显露出来了。真心是什么样子?第一是广大相,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广大,清净相、平等相、慈悲相,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现前了。
8 所以学佛的人先要把心量拓开,把界线排除,为什么?这是本性,这是真心,心量本来如是!
编辑本段一实境界
《占察经》中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言:云何开示求大乘者?地藏菩萨答说:应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地藏菩萨对一实境界的开示,有以下三方面:
(一)生佛无别,同一真如。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不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一真如故。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地藏菩萨的一实境界,即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说的真如缘起。
(二)妄心无体,妄境不实。在地藏菩萨看来,天下本无事,只因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若无知觉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
(三)心境互依,似有实无。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与诸妄境,相依而有。所谓心生故,则种种法生,法生故,则种种心生。诸法从心所起,与心相应,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一切境界,随心所缘,念念相续,生灭不停。一切诸法,这一互相依赖的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如镜中像,无去无来,本性空寂。
编辑本段一心二相
地藏菩萨依一实相境界为体,认为心有二相。一者心内相:有真心和妄心的区分。真心: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遍一切处,常恒不坏,是一切法建立和生长的依据。这个真心,湛然圆满,无分别相,亦名自性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功德,清净之业,亦名如来藏。遍一切处,圆满不动,亦名诸佛法身。妄心: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为因为体。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然内虚伪,无有真实。
二者心外相: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
编辑本段二种观道
唯心识观
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随心有所缘念。令心知己内心,自在念想,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自见有差别相。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是名修学唯心识观。修学唯心识观的步骤有以下三点:
(1)修色寂三昧:守记内心,则知贪嗔痴想,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阳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2)修奢摩他观:得色昧三昧已,进一步当修奢摩他观,思维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去无来。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3)修毗婆舍那观:想见内外色,随心生灭。乃至见佛色身,也随心生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非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离一切执,去一切见。
地藏菩萨认为能如是修习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真如实观
修此观者,当知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妄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此三昧时,受、想、行、识,粗分别相,不现在前,辗转得入心寂三昧。
上述二种观道的修学,利根者已知一切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犹如梦幻。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当修真如实观。钝根不知一切境界,悉是唯心,染著情深,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令先修唯心识观。
至于那些善根微薄的人,诸恶烦恼,不得调伏。畏堕恶道,畏不常值佛、菩萨,不得听闻正法。可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念地藏菩萨名号。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菩萨法身及诸佛法身,与己身体性平等,无二差别,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此人舍身,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又地藏菩萨教导,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希望教友们,常念恭敬“南无地藏王菩萨”,和《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对于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虔诚的佛教信徒,来报答四种恩,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大事。
编辑本段地藏歌偈
地藏赞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南无九华山幽冥世界地藏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灵感歌
南无地藏王菩萨,昔为慈孝心,弘愿渡母娘。
诸佛前弘愿广,分身化十方。
如意宝命珠,降魔金锡杖。
圣号若称扬,消灾除罪障。
大慈大愿,十轮拔苦,本尊地藏王。
慈悲不可量,悲愿如海洋。
忉利天礼法王,世尊嘱地藏。
弥勒未生前,娑婆作慈航。
愿佛莫忧伤,愿佛莫忧伤。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犹示声闻相。
南无地藏王菩萨,降迹新罗乡。
渡海入大唐,九华山建道场。
闵公修供养,化一袈裟地,遍覆九子峰。
大愿地藏王,大愿地藏王。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愿地藏王。
编辑本段请到的地藏菩萨像平时养护方法
地藏菩萨像在养护时,需要用东密的御守盐净化,每3各月净化一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御守盐调和水后擦洗佛像,另一种是用御守盐把佛像埋起来24小时,埋起来净化的效果最佳。每此净化后用在“御守宣”上写祝福、愿望、和之前修行的功绩,在佛像前放置24小时候。焚烧“御守宣”
编辑本段法门修学
第一、修唯心识观: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随心有所缘念。令心知己内心,自在念想,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自见有差别相。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是名修学唯心识观。修学唯心识观的步骤有以下三点:
(1)修色寂三昧:守记内心,则知贪嗔痴想,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阳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2)修奢摩他观:得色昧三昧已,进一步当修奢摩他观,思维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去无来。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3)修毗婆舍那观:想见内外色,随心生灭。乃至见佛色身,也随心生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非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离一切执,去一切见。
地藏菩萨认为能如是修习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
第二、修真如实观:修此观者,当知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妄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此三昧时,受、想、行、识,粗分别相,不现在前,辗转得入心寂三昧。
上述二种观道的修学,利根者已知一切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犹如梦幻。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当修真如实观。钝根不知一切境界,悉是唯心,染著情深,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令先修唯心识观。
至于那些善根微薄的人,诸恶烦恼,不得调伏。畏堕恶道,畏不常值佛、菩萨,不得听闻正法。可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念地藏菩萨名号。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菩萨法身及诸佛法身,与己身体性平等,无二差别,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此人舍身,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又地藏菩萨教导,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希望教友们,常念恭敬“南无地藏王菩萨”,和《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对于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虔诚的佛教信徒,来报答四种恩,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大事。
编辑本段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 方海权著
地藏菩萨于十方世界救度无量众生,在我们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令众生不堕落黑暗的恶道,得福无穷,故称之为幽冥教主。
而地藏菩萨对我们实施的教育有三种:一为断恶。二为修福。三为修三昧。断恶是不堕恶道的保证。修福是福报的源泉。修三昧是超凡入圣的因。
“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是地藏菩萨的大慈悲拔苦精神。菩萨教导我们行菩萨道要不怕艰难,心不退转。己身要勤修戒定慧,远离贪嗔痴。把佛法教与众生,把财物施与贫苦大众,深入服务于弱势人群之中。不管身在任何职业任何身份,要尽职尽份帮助大家。这就是地藏分身无数去度众生的菩萨精神。
由于地藏菩萨救度三恶道苦,以及妙法门使大众不堕落三恶道去受苦,故人们尊敬称为:南无幽冥教主本尊大愿地藏王菩萨。
编辑本段金地藏与九华山的净土信仰
摘要:中国北方净土信仰传播到新罗后,在圣德王时代的朝鲜半岛流行开来。青年金地藏受到弥陀信仰和弥勒信仰的熏陶,入唐求法至九华山所开创的早期九华山佛教是净土宗。净土信仰流传至今。金地藏是东亚佛教文化互动传播的重要人物,在中韩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佛教最早传入朝鲜大约在高句丽时期小林兽王2年(372年)。前秦王符坚遣使者及僧人送去佛经及佛像。新罗佛教一般认为是衲祗王时期(417-418年)从高句丽传入的。新罗时代到中国来的著名高僧有玄光、明观、无相、圆光、智明、慈藏等。对于其中慈藏在中韩佛教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中韩佛教史研究论者大都比较关注其对于新罗佛教改革、律学的传播和“新罗佛教根本本土论”的提出上,实际上慈藏对于新罗传统佛教衰落后时代的净土信仰流行也做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准备。他对于净土经典的注疏《阿弥陀经疏》和《阿弥陀经义记》具有开创意义。其后大批的学僧们也参与了注疏工作。较有代表性的有:
圆测:《无量寿经疏》《阿弥陀经疏》
元晓:《两卷无量寿经宗要》《无量寿经宗要》《阿弥陀经义疏》《游心安乐道》《般舟三味经疏》《般舟三昧经略记》《弥勒上生经宗要》
法位:《无量寿经疏》《无量寿经义疏》《观无量寿经疏》
义湘:《阿弥陀经义记》
憬兴:《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阿弥陀经略记》《观无量寿经疏》《三弥勒经述赞》《弥勒经逐义述文》《弥勒上生经疏》《弥勒经述赞》《三弥勒经疏》
遁伦:《阿弥陀经疏》
义寂:《无量寿经疏》《无量寿经述义记》《观无量寿经纲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疏》《弥勒上生经料简》。
玄一:《无量寿经记》《观无量寿经记》《阿弥陀经疏》《随愿往生记》
大贤:《无量寿经古迹记》《观无量寿经古迹记》《阿弥陀经古迹记》《称赞净土经古迹记》《弥勒上生经古迹记》《弥勒成佛经古迹记》《弥勒下生经古迹记》。
从以上著作来看,新罗的净土信仰包括弥勒信仰和弥陀信
仰。①文献资料又表明,新罗佛教中的弥陀净土信仰流行开来是在善德王(632-646年)圣德王(702-737年)、孝成王(737-742年)、景德王(742-765年)、慧恭王(765-780年)时期。善德王时,宰相金良图信仰佛教后,曾在兴轮寺塑阿弥陀相。景德王时,布川山有五比丘尼念阿弥陀佛名号长达数十年而成正果。几乎在同时,南山东麓避里村有异僧人,常念弥陀名号,全城360坊17万户皆闻其声,莫不敬之。②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名为《白月山两圣成道记》重要文献,它表明圣德王时代是新罗净土信仰最为流行的时期。新罗白月山南仙川村的努月兮夫得与怛怛、朴朴二人在无等谷分别结庵修道,努月兮夫得勤修弥勒,怛怛、朴朴礼念弥陀。到圣德王八年(709年),努月兮夫经受了观音菩萨的种种考验,最先得道。怛怛、朴朴虽有曲折,但在努月兮夫得的帮助下,也继而成圣。景德王即位之第二年(756年)为之建白月山南寺,次年塑弥勒、弥陀二尊像分别奉供,赐额“现身成道弥勒之殿”和“现身成道无量寿殿”。这一记载在新罗流传甚广。③一直到元圣王(785-799年)之后,弥勒信仰和弥陀信仰仍然很流行,这从《三国遗事》等文献中也可窥见。
依据《九华山大辞典》(黄山书社,2001年)和谢澍田先生的《地藏菩萨九华垂迹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对于金地藏生平和家世可以有三点结论。其一,金地藏是新罗王室金氏近属或支属;其二,金地藏生卒年为约696-794年;其三,金地藏涉海入唐求法的时间是约720年,时年26岁。以上观点为绝大多数九华山佛教史论者所接受,笔者也认为这一考证是合理正确的。综此,金地藏在新罗大体所处的时间是696—720年,是其青少年时期。这正是新罗净土信仰最为鼎盛的时期,新罗王室也信仰和支持净土教。可以判断,与王室关系密切青年金地藏初涉佛教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净土信仰的影响。
唐费冠卿在元和8年(813年)所撰的《九华山化城寺记》是研究九华山佛教最可靠的文献之一。其中最早记载了金地藏卓锡九华山的经过。其中有“素愿写四部经,遂下山至南陵,有喻荡等写献焉。自此归山,迹绝人里。”,被称为“喻荡献经”。对于“四部经”未有详尽说明,于是有两种意见。其一是四部经为窥基所定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鼓音声陀罗尼经》等四部净土宗所持的经典。由此知其所弘之法与净土教有关。④其二认为,四部经当为禅林四大部经,即《华严经》、《宝积经》、《涅?经》、《般若经》,原因是僧地藏在成都大圣慈寺被称为禅师,其所弘之法为禅宗一系。⑤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较有说服力,金地藏“素愿写四部经”,与其在新罗的青年时期受流行的净土信仰熏陶相呼应。净土信仰发端于古印度,东汉末开始传入中国,东晋以后日见盛行。净土宗又名莲宗。初祖为东晋名僧慧远(334-416年),他于庐山与“十八贤”、“掘池植白莲”而成立白莲社。到唐初善导(613-681年)时这一教义体系已经完成,正式成立了中国的净土宗。其突出的特色是“口称念佛”。中国的净土宗与其他佛教宗派相比,在理论上没有深奥的哲理,修行方法很简易,中唐以后民间净土信仰广泛流行,后与禅宗相融合。⑥金地藏在九华山诸葛节等人的帮助下创建化城寺时,曾开凿放生池,栽培很多莲花,另在“池边建台,厝四部经,终日焚香,独味深旨”。因此,后来陈岩的《九华诗集》中有诗称:“簇簇青莲开潭间,老僧夸说旧栽培。不染花心性净安,净安原从净土来。”莲与净土信仰有密切的关联。随后梁武帝对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的昙鸾很崇信,赐名为“肉身菩萨”。唐宋以后,人们把埋入金地藏遗体的塔院称为“肉身宝殿”,特别是明神宗也在万历中期,赐给金地藏塔“护国肉身宝塔”之名。清刘柏又有《登望华亭次韵王文成公》,其中也记载了“深山如太古,净土生瑶草”的诗句,这是九华山当时佛教净土信仰依然很流行的写照。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自唐以来九华山净土信仰的流行。
九华山佛教文化是儒道释文化的杂糅。今日九华山肉身宝殿前的灵官殿是便是道教神转化为佛教护法神的。而在灵官殿之上大肚弥勒殿则是九华山净土信仰的文化表征。金地藏之后的九华山受南禅在这一地域的兴盛影响,净土宗与禅宗逐渐合流而融为一体,禅净兼修才成为僧修的主要方式。
可以认为,入唐前的青年金地藏生活在净土流行的新罗,归依佛门而入唐求法卓锡九华,其所开创的九华山早期佛教是净土宗。九华山早期僧人多为新罗学僧,所持经典为净土四部。而且早期九华山道场与外界又相对闭锁与隔绝的。学术界对于金地藏所学所持佛教宗派一直有争议,笔者认为从金地藏早年在新罗的生活学习的文化宗教背景可以找到答案,即金地藏所学所持为净土宗,九华山早期佛教也是净土宗。
净土信仰是东亚文化圈国家普遍的文化民俗现象。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观察,中国北方净土信仰传入新罗半岛后流行开来,而后由金地藏及新罗学僧输入到九华山而流传自今,成为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色。金地藏是中韩净土信仰互动传播链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言及金地藏在中韩佛教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时,论者一般都提到金地藏是九华山佛教的开创者,是儒教文化圈国家的佛教信众中有崇高的威望的地藏菩萨。中韩佛教文化史论者也较多注意到中国佛教对韩国佛教的巨大影响,而金地藏的功绩还在于其传播净土信仰的过程典型体现了中韩文化交流的双向性特征,在中韩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应该有着突出的地位。
编辑本段地藏菩萨示现故事
破地狱偈文
(术语)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为二人引至地狱,于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其人诵已,遂入见王。王问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受得一四句偈。具说如上。王遂放逸,诵此偈时,当声至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
又谓无量寿经之“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文。汉朝玄通律师,破戒到阎魔厅。诵此文,阎魔礼拜。又法华经譬喻品之“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又寿量品之“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为破地狱之文。又密咒圆因往生集有智炬如来心破地狱咒。陀罗尼也。早已成佛示现菩萨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阐释地藏菩萨是早已成佛示现菩萨形
时有十佛刹极微等诸佛。各各从本国土。来至于此。为欲庄严鞞卢遮那。为众会故。示菩萨形。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曼殊室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无垢称菩萨。善成(二本威)德菩萨。能弃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摩诃萨等。而为上首。如是等众。皆来集会。菩萨入地狱受天快乐
三昧名:摩诃钵头摩
出象腋经阐释: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何修行菩萨生于地狱而得受天快乐。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修行菩萨有三昧。名摩诃钵头摩。得此三昧已。为诸众生入于地狱受天快乐。是诸狱人。见其菩萨受地狱苦。菩萨以福力故。与诸罪人普为说法度脱无量百千众生。文殊师利当知。修行菩萨生于地狱而受诸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