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西伯利亚阿菊 , 四人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59:28
19世纪末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迅速上升,对亚洲大陆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为实现其侵略计划,日本人培训了大量间谍。这些日本间谍,尤其是女间谍纷纷潜入中俄朝等国刺探情报,成为日本侵略军的帮凶。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女间谍中有相当部分出自札幌妓女间谍学校。
“西伯利亚阿菊”色诱白匪头子
甲午战争后,日本与沙俄为侵略我国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加强对俄情报工作,在日军高层的支持下,日本黑社会组织玄洋社于1896年在札幌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名为“俄语学会”。根据日本情报机构的规定,该校学员中“将校军官”和“民间志士”各占一半,所有学生均经过严格挑选。该校主要讲授俄语和俄国的风俗人情,并进行各种间谍技能培训,学员毕业前还要潜入西伯利亚进行实习。此后,该校又增设了汉语课程,校名也改为“俄华语学校”,重点培训女间谍,训练她们运用美人计获取情报的本领。由于这些女间谍很多都以妓女身份作为掩护,人们便把她们统称为“阿菊”,这所学校也获得了“妓女间谍学校”的绰号。
在大量的“阿菊”当中,最出名的要数“西伯利亚阿菊”、“满洲阿菊”和“大陆阿菊”。“西伯利亚阿菊” 原名山本菊子,她于1886年出生在日本九州,7岁时因家贫被卖入妓院。一次偶然的机会,山本菊子遇到了日本特务头子内田良平,后者很看重菊子身上的间谍潜质,于是将她送入妓女间谍学校精心培养。很快,菊子就学会了一套运用姿色搞情报的绝技。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18岁的菊子潜入西伯利亚充当妓女,获取了大量俄军重要情报,在日本情报界初露锋芒。
1918年,日本伙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出兵西伯利亚,占领了俄远东地区的一些城市,对俄国革命实施武装干涉。为消灭苏俄红军,扶持傀儡政权,日军在远东广设特务机关,由于山本菊子精通汉语、俄语和朝鲜语三门语言,于是便被派往中俄边境一带活动。她几乎走遍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地区,与白俄匪军和中国东北的马贼相互勾结,搜集到苏俄红军的许多重要情报,“西伯利亚阿菊”的大名逐渐响亮起来。
后来,白俄匪军被红军击败,25万残匪退入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看中了这股力量,于是他命令山本菊子设法拉拢白匪头子谢苗诺夫,拉几万白俄残匪到哈尔滨、大连一带,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然而,谢苗诺夫对日本人的建议并不感兴趣,因为大部分白俄残匪是俄中边境地区的地主和农民,他们只希望在家乡附近活动。遭到拒绝的山本菊子没有死心,她先是使出“美人计”,把谢苗诺夫迷得晕头转向,接着又向其提供“绝密情报”,称苏俄特工人员已潜入中国东北,伺机暗杀他,只有投靠土肥原贤二才有出路。在山本菊
子的软硬兼施下,谢苗诺夫最终带着队伍投降了。
此后,山本菊子又装扮成中国人,收买了20多股马贼,在中国东北地区到处搜集情报,并疯狂袭击反日武装。1923年,37岁的山本菊子因病死在哈尔滨,结束了她短暂而罪恶的一生。
“满洲阿菊”将“皇姑屯事件”知情人送入虎口
“满洲阿菊”原名河村菊子,父母双亡的她自幼就被送进妓女间谍学校培养。15岁时,河村菊子已出落成非常漂亮的姑娘,日本情报机关便派她潜入中国活动,在此过程中,她与一名日本间谍勾搭成奸,但没过多久她的情人便被沙俄军队处死,从此她与俄国人结下了深仇大恨。
日俄战争爆发后,河村菊子奉命来到东北,化名“小金凤”,嫁给了中国马贼杨大新,在她的蒙骗下,杨大新屡屡攻击俄军补给线,并为日本人提供了大量情报。杨大新战死后,河村菊子掌握了这股土匪武装,她带领这股马贼在中俄边境地区流窜多年,后来还配合日军刺探苏联红军和抗日游击队的情报,获得了“满洲阿菊”的绰号。
1928年,河村菊子奉命参与“皇姑屯事件”的“善后工作”。当时,张学良正在东北地区严查此案,发誓要抓到杀害父亲张作霖的仇人,查明真相。由于日本人担心参与此事的汉奸刘载明泄密,决定把刘载明弄到大连后处理掉。为了防止刘载明在路上被东北军查获,日本情报机关决定派河村菊子出马,她与刘载明扮成一对中国富商夫妇,成功地混过了东北军的检查,乘火车连夜逃到了大连。火车刚一到站,河村菊子就把刘载明交给了大连的日本宪兵,刘载明此后下落不明,河村菊子因此立了大功。
“大陆阿菊”迷倒不少中国达官贵人
在派遣间谍进入中国东北的同时,日本情报机构又在关内的天津、上海、北京和汉口等地开办大量高级妓院,把一大批女间谍派往这些妓院充当妓女,她们被统称为 “大陆阿菊”。这些“大陆阿菊”年轻貌美,引来许多中国的达官贵人、纨绔子弟、高级军官和秘密社团头目到妓院寻欢作乐,成为日本情报机构的“猎物”。“大陆阿菊”们充分施展在妓女间谍学校学到的“本领”,把“猎物”玩得神魂颠倒,并从他们口中套出了大量重要情报。哥老会的一次反清起义就是被“大陆阿菊”破坏的。当时,哥老会成员唐彩章从海外募集了一笔为起义军购买武器的经费。日本情报机构发现他的行踪后,将唐彩章骗进上海的日本妓院里,结果这笔经费很快就被“大陆阿菊”们榨干,哥老会起义因武器不足而被清政府血腥镇压。
在近50年的时间里,日本“阿菊”们成为了日本侵略计划的重要工具,她们的间谍活动虽然堪称成功,但却无法逃脱侵略者最终灭亡的命运。随着1945年日本的投降,“阿菊”们在亚洲大陆的猖獗活动最终画上了句号。
美国媒体日前报道,中国新型钻地炸弹已经研制成功,可打穿15米的加固混凝土,而美国的GBU-28钻地炸弹只能打穿6米的加固混凝土。中国新型钻地炸弹全重达 3.2吨,炸弹内装填了1吨高爆炸药,的确够恐怖。但是美国的GBU-28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已经大显身手,而中国钻地炸弹从未投入实战。
GBU-28
GBU -28属于美国“宝石路”Ⅲ激光制导炸弹系列。弹体分为3大部分——— 制导舱、战斗部舱、尾舱。其中,制导舱主要由激光导引头、探测器、计算机等组成。它和尾舱中的控制尾翼一起,共同控制炸弹命中目标。GBU-28全重达2. 3吨,最大直径约440毫米,长约5.84米,炸弹内装填了306公斤高爆炸药。
GBU-28有智能化的引信。引信的核心部件是微型固态加速计。该加速计可随时将炸弹钻地过程中的有关数值与内装程序进行比较,以确定钻地深度。当炸弹碰到地下掩体时,会自动记录穿过的掩体层数,直到到达指定掩体层后才会爆炸。GBU-28能钻入地下6米深的加固混凝土建筑物或 30米深的地下土层。
GBU-28是海湾战争的“早产儿”。海
湾战争期间,美军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的地下指挥所等坚固目标进行反复轰炸,但效果甚微。当时,美国还没有进行GBU-28的早期论证。直到“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一周后,美国空军才匆匆向国内军工企业提出了研制钻地武器的设想。为此,美国国内研究单位和企业紧急动员,匆忙设计了一种特殊炸弹,这就是GBU-28。1991年2月27日,由一架F- 111 战斗轰炸机向巴格达以北数公里的空军基地地下综合设施投掷了首批两枚GBU-2 8炸弹,其中一枚准确命中目标。从飞机拍摄的公开电视录像来看,在炸弹击中目标后大约6秒,从炸弹钻入点冒出大量浓烟。在对海湾战争10周年回顾采访中,新华社记者曾实地考察,发现GBU-28可以对地下掩体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曾使掩体内近千名平民死亡。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共生产了30枚这种炸弹。后来,美军还专门拨出1840万美元,计划对其进行改进,并制造161枚这种硬目标钻地炸弹。1995年,改进后的炸弹被正式命名为GBU-28。
字号:大 中 小
这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从设计、建造直到下水,都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当1971年初核潜艇刚刚下水启动试航时,就被美国运用高科技手段捕捉到了它的踪迹。 于是,美国为了执行旨在对付中国核潜艇的“木星计划”,派了一艘名为“大白鲸”号的导弹核潜艇诡秘地闯入南中国海。 1971年5月的一天,“大白鲸”号在100米深的水下航行着。就在距离“大白鲸”号约30海里的地方,中国海军的225号常规攻击潜艇的声纳室里,声纳兵透过潜艇螺旋桨转动的声音,捕捉到了另外一种微弱的声音。声纳兵徐洋经过思索对同伴说:“我可以肯定它不是一艘一般的潜艇,那声音是反应堆发出的。” 徐洋立刻向操纵室报告说:“艇长,前方发现一艘核动力潜艇!” “你没有听错吧?”艇长杨舟严厉地问道。 “绝对不会搞错!反应堆动力装置和柴油机发出的声音根本不一样。” “你能判断出是哪一级别的核潜艇吗?” “听声音那家伙
的反应堆功率好像很大,而艇身狭长的攻击型潜艇是容不下那么大的反应堆的。” “不是攻击潜艇,那么它是导弹潜艇了?”在操纵室,艇长杨舟对正站在操舵台旁担任指挥的宁海波说:“看来我们还得再向前走一些,弄清它的身份。” 225号潜艇向基地报告了情况又向前驶出2海里后,声纳员向艇长报告,那个幽灵般的目标正处在225号艇左侧约20海里之处。 “看来那家伙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宁海波说。 杨舟目视着海图,分析道:“目标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片凶险的岛礁区。如果我们潜入那片水域,稍有不慎,便会一头撞在坚硬的岩石上……” “那咱们就藏在岛礁区边缘,给它来个守株待兔!” “可谁能保证‘兔子’就一定沿着航道一直向前跑呢?如果这家伙突然掉头朝东航行怎么办?到时我们可就再也追不上它了。” “那我们就设个圈套把它朝西南方向引嘛。”宁海波出起了主意,“我们现在就掉头高速向西北去,造成我们正在脱离这片海域的假象,然后再慢速沿航道折回,在那里等着它。等它转向西南时,咱们再突然加速切入,兜头给它一棒!” “好!”杨舟立刻拍板。 225号艇加足马力向西北方向驶去。半小时后,潜艇速度慢慢减小,几乎一点也不出声地在水中漂行。这种逐渐减弱的音响会给对方造成它正在渐渐远去的假象,随后,225号潜艇循着原路,慢慢地向预定的埋伏位置驶去…… 225号艇默默地在水下潜伏了近四个钟头,目标终于出现了!一直处在漂浮状态中的225号潜艇,在瞬间的躁动后复活了。它向右转艇首,使自己对准目标的航道右侧,突然向前冲去。 “正舵,全速行驶!”杨舟命令道,“准备发射脉冲调制信号!”徐洋立刻揿下脉冲信号发射按钮。发射出的声波信号被反射回来,显示器上清晰地显现出“大白鲸”号核潜艇的图像。 225号潜艇刚一发动,“大白鲸”号核潜艇的声纳操纵员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神色大变。“天哪,是潜艇发动机声!”对于潜艇兵来说,这种声音意味着自己已处在敌人的鱼雷弹道上,被咬住了! 当“大白鲸”号庞大的身躯完全转过身来时,与225号潜艇间的距离已不足1200米了。 “不能让它在我们的领海内横冲直撞,保持原速,照直冲上去!”杨舟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225号潜艇的果敢举动大大出乎美国人的预料。他们简直不敢想像一条千余吨的小型艇,竟敢和比它大几倍的核潜艇拼命。尽管相撞后,“大白鲸”号未必就会沉没海底,但损失也将是惨重的。而对于美国水兵,无端地葬身于别国领海的漆黑海底将意味耻辱! 此时此刻,225号艇正快速地朝“大白鲸”号猛冲过去。用不了几分钟,它将像一柄利剑刺入“大白鲸”体内…… “报告艇长,目标开始全速后退,正在躲开我们。”徐洋高兴地喊道。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司令部,司令员正神情严肃地听着作战参谋的汇报:“刚刚与210、213、214号潜艇取得联系,此时它们正全速驶往指定方位。估计一天后,即可形成对三号海域的封锁……” 225号潜艇在150米深海中,以最高的航速尾随着目标踪迹,穷追不舍地行驶了整整3个小时。尽管如此,由于它根本达不到“大白鲸”号的高航速,所以无法缩短它与目标间的距离。 “海波,如果是你在指挥那艘潜艇,一旦在三号海域遭到拦截,你会往哪个方向去?”杨舟突然问道。 宁海波寻思了一会儿回答说:“向西南去最安全。那是一条距外海最近的航道,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的,就可以迅速溜掉。” “这就对了。我看不能再这么追下去了,应该改变航向朝西南方去,在那儿会堵住它的。” “不过,这样的话,在至少12小时之内,我们是根本掌握不到目标的。”宁海波说,“万一它一直向东行驶,我们就将永远失去目标。” 杨舟沉默了。是啊,如果只是由于潜艇航速慢而失去目标,借口总还是堂而皇之的。但由于判断失误而失去了目标,责任便只能由他艇长个人来承担了。 “右舵5度,航向175,全速前进!”杨舟坚定地下达了命令。 “大白鲸”号本可以一直向东进入公海,然而,刚刚蒙受的耻辱激起了它的报复欲望,它一心要把与中国人的较量继续下去。于是,“大白鲸”在百余米深的水下划出一条弧形航迹,全速向西南方向驶去。 225号潜艇经过10余个小时艰苦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可以纵向也可横向拦截目标的最佳方位。 突然,徐洋侦听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信号。“狗东西,烧成灰我也能辨出是你的骨头!” 225号潜艇捕捉到目标后,立即加快速度迎了上去。“用主动声纳搜索,给我目标距离!”杨舟命令。 “主动声纳找到目标,距离8000米!” 杨舟抬起头来,低沉地发出了命令:“鱼雷准备!” 随着艇长命令的下达,225号攻击潜艇两个鱼雷发射管的外侧门被打开,只待发射命令一下,鱼雷便会射出。 225号潜艇发射出的高频率脉冲,一声又一声地击中目标。与此同时,主动声纳波也在寂静的海水中迅速扩散开来,很快便被正赶来接应的210、 213和214三艘攻击潜艇的被动声纳收到。三艘攻击潜艇立刻加速朝目标方位包抄过去。 “大白鲸”号得知突然出现的正是10几个小时前企图拼命的那艘攻击潜艇后,他们简直被搞糊涂了:“它到底是从哪里钻出来的?W级潜艇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 “大白鲸”号闯入过不止一个国家的领海,但从未遇到过如此危险的追猎。那些国家充其量也不过是事后向美国政府提出些无关痛痒的抗议罢了。但是几天来中国潜艇所表现出的坚韧无畏的精神,却使“大白鲸”号的美国艇长感到,中国海军并非像他所想的那样容易对付。至此,他终于明白,“大白鲸”号被中国攻击潜艇群彻底包围,已陷入无路可去的境地。它不得不轰然一声破水而出。这艘美国海军616级核动力导弹潜艇,终于把面目彻底地暴露于世了…… 很快,在离“大白鲸”号导弹核潜艇仅2000米之处,225号潜艇缓缓从水中冒出来,随即用国际明码向“大白鲸”号发出了严正警告: “最后警告!最后警告!你已侵入我国领海,望标明身份,立刻撤出。否则将会遭到痛击!” 尽管中国常规潜艇与“大白鲸”号庞大的身躯相比,显得十分瘦小,但它所显示出的威严和力量,却是任何人也不敢小觑的。 “嘭!”“嘭!”“嘭!” “大白鲸”号导弹核潜艇的艇首和右舷的水下部分,突然遭到了高频率脉冲的连续轰击,那是三艘已经向“大白鲸”号围拢过来的攻击潜艇在用主动声纳为鱼雷定位…… 一旦脸面丢尽,也就再没有什么值得顾忌的了。“大白鲸”号在威严的狩猎者的严密监视下,谨慎地选择了一条水上航道,向公海狼狈逃去……
197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发生过一次不寻常的事情--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当时,这件事情不但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多猜测。
国际局势乌云压城
从20 世纪60年代起,中国和苏联边境领土纠纷渐渐升温,并趋于白热化。从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苏联挑起边界事端4189起,军事部署上,由70万人增加到114万人,并且不断举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为侵华战争做准备。珍宝岛事件发生后,1969年3月5日,在中央的会议上,***提出"要准备打仗"。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再次提出要准备打仗的问题。
1969年6月中旬,军委办事组多次召开战备会议,对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性做出了越来越严重的估计,认为大战在即,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的时间可能在国庆节。9月30日,疏散了北京几个机场上的飞机,在跑道上设置了障碍物,机场人员配发了武器,准备打击入侵的敌机。10月中旬,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疏散了一些中央负责同志和老同志,许多大城市也进行了防空演习和紧急疏散,全军进入紧急状态,整个国家处于临战状态,这种状况持续到80年代初期。但是,对于战争何时爆发,以什么形式爆发,战区主要在哪里,人们很难准确预测。因此,作为大军区主要领导,熟悉全国多个战区的情况是有必要的。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据中央命令所称,是"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和反侵略战争准备,使军区主要领导干部交流经验,熟悉更多地区的情况"。这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内斗争乱云
飞渡
1973 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数由上一届的5人增加到9人。"四人帮"的主要成员王洪文、张春桥进入了最高领导核心,王洪文还担任了
中共中央副主席。表面上看,"四人帮"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其实,因为叶剑英、朱德两名老帅进入了政治局常委,并且由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加上周恩来
的支持,"四人帮"的阴谋仍然不容易得逞,党内斗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在江西"改造"的邓小平回,更让"四人帮"感到不安。
1973年,***整整80岁,身体每况愈下。但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急于安排后事,为下一代领导人打好基础的想法越来越明显。
受命于危难之中开始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清醒地认识到,林彪把持军队工作12年,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干扰和破坏十分严重,许多单位的问题已经达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根据***的指示,叶剑英抓紧整顿军队,肃清林彪流毒和影响。叶剑英认为,军队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大单位的领导班子,是军队的"上层建筑",军队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
叶剑英的这些想法,得到了***的认可。
1973年12月12日,***主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在***的书房兼会客室进行。大家注意到,不是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也坐在了茶几旁。会议开始,***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改了吧,你们不改,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毫无办法,我无非是开个政治局会,跟你们吹一吹,当面讲。"
随后,***缓和了一下气氛,换了一个话题:"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说完这句话,他转向叶剑英:"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先找了总理、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
王洪文在上海造反起家,企图取代上海警备区司令部和地方上人民武装部对民兵工作的领导,建立自己的"第二武装"。但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他事事掣肘,把许世友调走,就少了一块"绊脚石"。其实,不仅是许世友对王洪文掣肘,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也是这样。所以,对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他是非常同意的,事情越乱越好,乱中才能找到机会,造反派都是在乱中起家的。
***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主持会议,在政治局委员们一致同意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提议后,***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于是,在***的指挥下,政治局委员一起唱歌。
唱完歌,***又解释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这是讲各大军区司令员。因为有的大军区司令员,在一个地方已经呆了一二十年。他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了,搞得关系盘根错节,对工作不利。
稍顷,***宣布重要决定。他指着刚刚复出的邓小平说:"现在,我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
邓小平点点头。
毛泽东忽然又换了一个话题。"现在这么多人看不起儿童团,我也是儿童团过来的,你们都是吧。"***一边说,一边环顾在座诸位:"你们哪个青年时期、十几岁二十几岁就那么高明,我就不信。"大家都明白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要大家支持王洪文的工作。就是在这次***上,确定了军队高层领导的调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邓小平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根据中央***决定,12月20日中央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高级将领。
***接见后,大家进行了分组讨论,众将领对中央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致表示赞成。
对调具有戏剧性
12月22日正式宣布对调命令,各大军区司令员、军兵种主要领导再次集中。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情况是这样的: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
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对调。
当时全国共11个大军区,就有8个军区的司令员调动。没调动的军区司令员是: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这3位司令员任职时间都很短。原任大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没有了职务,1969年10月被"疏散"到湖南省汉寿县一个农场劳动,犁地、挑粪,一直干到1972年,后来,去长沙治病,又转移到一个疗养所。1973年的一天,身边的人员忽然接到上级通知"不能喊老秦了,要叫首长",1973年 6月,军委领导通知秦基伟到成都军区任司令员。
12月22日会议是由***当面宣布对调命令。***想给王洪文一次机会,想让他在将帅面前树立点威信,委托王洪文"点名"。
军队的"点名"不只是清点人数,而成为了一种严肃的仪式,一般"点名"的人都是最高首长,被"点名"的是部属,点名后,最高首长要总结工作、部署任务。王洪文当了中央副主席,有些昏头,也就大大咧咧地拿起花名册,点起名来。
"许世友!"
没有人答应。王洪文向会场看去,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王洪文在上海造反多年,最怕这个南京军区司令。他壮着胆,又点了一次:"许世友!"
忽听得"咚"的一声,原来是许世友把茶杯猛往茶几上一磕。王洪文抬眼一看,不光是许世友,杨得志、皮定钧这些老将军都望着他。王洪文胆虚了,转过头来求助似的望着***。***铁青着脸,一声不吭。
周恩来不得不救场。他拿过花名册,看也不看,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这些刚才还是很傲的将军们,现在一个个响亮地回答着。名点完了,周恩来宣布:"现在请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
***宣布完了对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没有一个人耽搁,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去上任。
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出奇的速度结束。
毛泽东给罗荣桓授衔授勋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54年后的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按当时中央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还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朱德、彭德怀,因战功卓著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10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二野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3年游击战、 四军、第三野战军3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则一直是“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大将的评选,也同样考虑了“山头平衡”的因素和职务因素:粟裕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长;徐海东是陕北方面的代表,是红二十五军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任军团长;黄克诚是四野代表,虽然战绩、资历并非最优,但时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是二野的代表;谭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萧劲光是四野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张云逸的大将军衔几乎完全凭资历获得,十位大将军中他年事最高,也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罗瑞卿来自华北野战军;王树声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则来自红二方面军。
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是影响因素。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来有资格入选大将,但他在长征中斗争张国焘时保持了沉默,成为毛泽东认为其“在历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上将中名列榜首,或许并没有表明其戎马生涯的真正价值。授衔前毛泽东曾亲自找他谈话,对他说,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与萧克相对照的是林彪。林彪在十大元帅中资历排在倒数第二位,却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除了基于战功,他因为在关键时刻支持毛泽东而赢得毛泽东的欣赏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高风让衔,比比皆是  对于给不给军衔、给怎样的军衔,大多数将帅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表现得十分豁达。
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元帅”的消息后,毛泽东找到彭德怀和罗荣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表态后,刘少奇、周恩来也纷纷表示,不参加评定军衔。在邓小平的坚持下,他成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12位中央军委委员中除毛泽东之外,另一个没有元帅军衔的人。
彭德怀也在闲谈中多次透露:“我并不需要这个牌牌,也够不上什么元帅,如果要评的话,也很难说评个什么‘将’是合适的。但这不是个人问题,倘不评一些元帅,就会使一些人难得依次评下去。”1959年6月,他又在同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谈话时强调:“我不喜欢人家叫我元帅,这是战争的结果,是学人家的,我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
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后,还曾主动给毛泽东等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著:湘鄂赣竖旗,南泥湾垦荒;南下北返,威震敌胆……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毛泽东拿到这封信后,激动极了。军委会议室里,他扬起信,走到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等军委领导人面前:“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彭德怀插话说,这样的报告许光达连写了三次。毛泽东听后点点头,越说越激动,起身离开座位:“不简单啊。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他随即大步走到窗下,双手用力推开窗户,用带着浓浓湖南乡音的语调低吟:“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虽然在正式授衔时,许光达仍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但中央军委在慎重考虑了他的意见后,将他的行政级别定为五级,他也因此成为当时唯一被定为行政五级的大将。
类似的让衔、请求降衔、不争衔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按条件,他理应授衔上将,但当他得知上将名额需要减少时,便立即以自己“是主抓这次授衔工作的人,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为由申请降为中将。最终,他成为当时的兵团级干部中仅有的几名中将之一。
训练总监部军外训练部副部长孙毅,历来淡泊名利,心胸豁达。他对人说:“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足矣。”但组织上考虑到孙毅资深望重,最后仍授予他中将军衔。
白志文,红军时期就是师长。被评定为少将后,有人建议他去争取一下。他却说:“有什么好争的?多少人连命都没了。我们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牺牲时不到30岁。我们命大活下来了,评一个少将就该知足了!”
段苏权,红军时期黔东独立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四野第八纵队司令员。授衔那天,他站在少将行列里。他的周围,是当年他亲自指挥的团长;前排的中将行列中,有几位当年在他手下当过师长;再前排的上将行列中,则站着曾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战友。有同事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他却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认可: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对结果并不满意。有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泪长流,两三天不吃饭;还有人跑到领导那里,说自己如何劳苦功高,点着名要高级军衔;更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后,竟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毛泽东听到这些事,很不高兴,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欧阳青在《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景式扫描》一文中描述,王必成和王近山都被评为中将。王必成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便找到老领导谭震林,希望他能帮自己向上面反映一下。谭震林还真去了,结果让上边一顿批评。王近山也喊过几嗓子,被邓小平严肃地批评了一顿,就算了。
钟伟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中又任四野的十二纵队司令、四野四十九军军长。这次授衔时,和他平级的人大多被评上了中将,这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低了”,火气上来,骂了人。这事传到林彪耳朵里,他气得将钟伟叫去狠狠批评了一番。事实上,关于钟伟的军衔评定过低,毛泽东心里十分清楚,所以评级后,钟伟的待遇一直是按中将甚至上将的标准定的,毛泽东甚至亲自点名,让他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可算是低衔高配的好例子。
将帅军衔评定从1950年开始筹划,在经历了5年的动态变化后,直到1954年9月28日,才出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名单,1955年9月27日才召开将帅授衔典礼。单从时间上,就能看出将帅人选的遴选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而1955年的将帅授衔,也因此呈现出多面、多层次
·     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认可: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对结果并不满意。有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很舒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回忆说,授衔的初步方案公布后,大着名要高级军衔;更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后,竟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毛泽东听到这些事,很不高兴,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欧阳青在《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景式扫描》一文中描述,王必成和王近山都被评为中将。王必成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便找到老领导谭震林,希望他能帮自己向上面反映一下。谭震林还真去了,结果让上边一顿批评。王近山也喊过几嗓子,被邓小平严肃地批评了一顿,就算了。
钟伟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中又任四野的十二纵队司令、四野四十九军军长。这次授衔时,和他平级的人大多被评上了中将,这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低了”,火气上来,骂了人。这事传到林彪耳朵里,他气得将钟伟叫去狠狠批评了一番。事实上,关于钟伟的军衔评定过低,毛泽东心里十分清楚,所以评级后,钟伟的待遇一直是按中将甚至上将的标准定的,毛泽东甚至亲自点名,让他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可算是低衔高配的好例子。
将帅军衔评定从1950年开始筹划,在经历了5年的动态变化后,直到1954年9月28日,才出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名单,1955年9月27日才召开将帅授衔典礼。单从时间上,就能看出将帅人选的遴选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而1955年的将帅授衔,也因此呈现出多面、多层次的立体状态,作为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重要现场”,被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该帖被浏览 100713 次
真相:狄仁杰是怎么一步步搞垮武则天的?
步步为营,踩人上位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受了污辱却能极度隐忍,从来不加以反抗。
不要以为这个词是凭空捏造、文人虚构,这个词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娄师德。
娄师德(630—699),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唐朝大臣、名将,曾任宰相。娄师德最大的特点是事事讲究忍让。据《 唐书》记载,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后,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弟弟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询问道:“我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你现在又要去当州官,我们兄弟二人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了。但是,我们荣宠过盛,必定有人暗自忌恨我们,对此你有什么对策吗?”听到哥哥这样问,弟弟马上跪在地上说:“我是这样打算的,假如现在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会自己擦干净,决不为此和人计较。请哥哥指点,这样做行不行?”听完兄弟的话,娄师德神色忧虑地说:“你的做法正是我所忧虑的!”弟弟本来想哥哥会表扬他几句,没想到哥哥竟不以为然,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那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办?我的意思是不擦!你想啊,别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脸上,你却一擦了之,别人的快感还从何而来?别人没有了快感,那他一定还会继续忌恨你的。我建议,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应该自己擦掉,而应该等待自然风干。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保持微笑!”
娄师德到底做没做到唾面自干,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他贵为一朝宰相,敢往他脸上吐唾沫的人估计不会太多。但是娄师德的谦让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为了引出狄仁杰来。
那么娄师德和狄仁杰有什么关系呢?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娄师德和狄仁杰是同事——两个人一同做相国。
尽管同为相国,但两个人的能力却有差别。狄仁杰出类拔萃,而娄师德却显得有些平庸。尽管娄师德是个谦谦君子,从来不会和任何人发生矛盾,但盛气凌人的狄仁杰就是看不惯娄师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时挤兑起娄师德来,狄仁杰都是不遗余力。
但是,娄师德是个信奉唾面自干的人,任凭狄仁杰怎么欺负,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似乎也没什么怨言。这样一来,反而让外人都看不过去了,他们认为狄仁杰连老娄都不放过是不是有些太过火了。但大家都知道狄仁杰向来自高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调解此事。最后,连武则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亲自出面做狄仁杰的工作。
有一天,散朝的时候,武则天留下狄仁杰,聊了几句,武则天单刀直入地问狄仁杰:“我这么重用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狄仁杰答得也很干脆:“我是一个从来不知道依靠别人的人,而皇上您最后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为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尽管这样的回答在武则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杰的口气还是令她有些小小的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又咽了一口唾沫,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狄先生啊,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当年,我对你其实一点了解也没有,为什么想起来提拔你啊,全仗有人在我面前推荐你。”这次轮到狄仁杰吃惊了:“真的啊?我怎么想不起来会是谁推荐了我呢?”“给你三次机会,你猜一下吧?但我想,就是给你十次机会你也猜不出来!”狄仁杰是个聪明人,见皇上这么说,就顺口答道:“那就请皇上您直接告诉我好了。”“告诉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别人,而是娄师德,就是他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荐你!”武则天似乎看出来了狄仁杰的惊诧和难以置信,她随即让侍从取来档案柜,笑着对狄仁杰说:“你自己去打开看一下里面的东西吧。”档案柜打开了,十几封写给皇上的推荐信一一呈现在狄仁杰面前,这些推荐信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推荐狄仁杰担任重要职务。十几封推荐信的作者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娄师德。这一下轮到了狄仁杰无地自容了,原来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娄师德当年的大力推荐。自己不领情也就罢了,谁知自己还时时打击娄师德。而更令他惭愧的是,娄师德居然从来不居功自傲,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热讽而不作任何解释!
这件事对狄仁杰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让他不由得反思自己走过来的岁月。
侦破才能首屈一指,能谋善断获得信任
狄仁杰虽然时下升到了高位,但他的家世却一点也不显赫,狄仁杰的父亲也只是做过夔州(今重庆奉节)长史而已。狄仁杰本人早年似乎也没什么出众之处,因为他仅仅是以明经出道。在唐朝以明经出道的人往往会很受人歧视,明经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似乎很近于今天的自考文凭。家庭背景一般,加上明经出身,似乎注定了狄仁杰很难出人头地。
但狄仁杰却是一个有真功夫的人,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在任期间,他曾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记录: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到17000人,但是却没有一人喊冤。一时间,狄仁杰成为世人推崇的神探。
在唐高宗的时候,狄仁杰就是著名的“反对派”,他敢于反对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事,对抗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
譬如,唐高宗要到汾阳宫去视察,当地的长官为了讨好皇上,决定 开一条御道,但在狄仁杰的坚决反对之下,御道修建计划被迫中止。
譬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杰却不以为然,经常抓住机会弹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杰也不为所动。最后,他还真把王本立给扳了下来,一时朝廷肃然。
打击武家亲要,为李唐复辟扫清道路
武则天当政时,久经江湖的狄仁杰慢慢变得老辣起来,即使心狠手毒的来俊臣也不是他的对手。
狄仁杰官居宰相,在朝廷慢慢走红之时,也正是阴谋家武承嗣踌躇满志之日。满朝之中,武承嗣谁也没放在眼内,他唯一顾忌的就是狄仁杰。他认为狄仁杰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被立为皇嗣的最大障碍。因此,他就指示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随即将狄仁杰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意即如果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有谋反罪可以减轻罪行,其意思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随即予以完全承认:“谋反是事实!”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满心欢 ,也就放松了对狄仁杰的警惕。
谁知,老辣的狄仁杰只是用这招儿来麻痹来俊臣的。其后,狄仁杰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并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最后,狄仁杰的儿子将上诉材料转到了武则天的手中。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并当面询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主动承认谋反?”狄仁杰平静地回答:“假如我不承认谋反,估计我早就死在来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么能再见到皇上呢?”狄仁杰以自己的机智逃过了一劫,但从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对头。
为了和武承嗣斗争,狄仁杰利用武则天对自己的信任,在立储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决定性的作用。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令其他人望尘莫及。譬如,武则天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对于老年的狄仁杰,武则天更是显示出了温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则天特许狄仁杰不用跪拜;武则天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指狄仁杰)。”对狄仁杰可谓优渥有加。在武则天的朝堂里,狄仁杰地位之崇高,无人可出其右。这让狄仁杰有机会对武则天之后的继任者作出从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为太子,而武则天则犹豫不决。狄仁杰抓住机会,以亲情打动武则天。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有很多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但第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无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们才需要选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选得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被执行,自己的灵位也能被后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选得不好,那么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将来的灵位也会被人抛弃。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接班人首先应该选择在血缘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缘最可靠。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您应该立您的亲生儿子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那么将来您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让侄子为姑母立庙,这事似乎有些悬!很显然,狄仁杰的话对于武承嗣很有杀伤力,但最终也打动了武则天。她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承嗣最终失去了继承武则天皇位的可能。
这就从体制上保证了狄仁杰不会被武承嗣清算,作为副产品,李唐王朝也借此完成了复辟。
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武承嗣不会死灰复燃,狄仁杰生前还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张柬之。
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毫不犹豫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是个难得的人选,这个人虽然老了些,但却是真正的宰相之才。这个人一辈子没被人发现,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会为国家鞠躬尽瘁。
”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的官职由长史升为司马。过了一段,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宰相人选,狄仁杰笑了一下,说道:“我以前曾经推荐过张柬之,到现在也没见您用这个人啊。”武则天说道:“怎么没用啊?我早就把他升为司马了。”狄仁杰不慌不忙地说:“我给你推荐的是宰相人选,您却让他去做司马,当然算没有任用。”后来,张柬之果然被任命为宰相。
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则天已经是风烛残年,她已很难有效地控制局势,客观上看,李唐复辟的时机已经成熟。狄仁杰大力推荐的宰相张柬之果然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张柬之毅然决定起事,仅仅用了半个时辰,政变就宣告胜利。取得胜利后的张柬之,手里提着武则天所宠爱的两个面首——张昌宗、张易之的人头来见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无力回天了。
不知当时的武则天,在盯着张柬之发呆的时侯,有没有想起来张柬之的推荐人狄仁杰来。
其实,武则天想起想不起狄仁杰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不久之后,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宝座,李氏将重掌乾坤。等这一切尘埃落定之时,狄仁杰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郑重表彰。狄仁杰先是被追封为司空,后又被追封为梁国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倾城点评:
据《新唐书》记载,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驾鹤西游,朝野一片悲声。伴着这一片悲声,武则天对狄仁杰去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印象主义的概括:“朝堂空也!”这四个字可谓字字千金,准确地表达了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和狄仁杰相比,武则天是单纯的,单纯到信任狄仁杰的一切。民间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的单纯:“别人卖了你,你还帮别人数钱呢!”其实这句话用到晚年的武则天身上也无大错。为了确保自己死后不被武氏清算,狄仁杰巧妙地利用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力荐张柬之,并借张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复辟的大业,从而确立了自己死后的政治地位。但不论史书如何高度赞扬狄仁杰的大智大勇,却还是无法掩盖狄仁杰对武则天的不厚道。
在狄仁杰身上,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他自相矛盾的病症:一方面他忠心耿耿,一方面他又心怀鬼胎;一方面他可以为了暂时的利益牺牲原则,一方面他为了原则又可以牺牲暂时的利益。他灵活机动,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典型的利己主义。因此,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度审视狄仁杰以往对武则天所表现出来的忠心耿耿,会充满滑稽的感觉。倒是武则天在狄仁杰死后所发出的“朝堂空也”,很令人百感交集。孔夫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惟女子和小人难养也!”武则天和狄仁杰,一为皇上,一为重臣;一为女子,一为“小人”,因此武周之衰亡也就在所难免。
狄仁杰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也是中国传统官僚最有代表性的人生。早年,狄仁杰势单力薄,斗争的结果难免有胜有负。等到后来,狄仁杰几乎是所向披靡。斗争是容易上瘾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是其乐无穷,所以我们才会见到狄仁杰连自己的恩人都不放过的场景。和狄仁杰相比,娄师德善良得如同绵羊,而雄才大略的武则天单纯得则如同一泓清水。因此,那样一个时代是属于狄仁杰的,是属于这根善于权谋的官场老油条的。
(作者不详)
转发此文至微博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燕子姐姐妹妹
元老会员
帖子
10164
精华
370
积分
18075
注册时间
2009-5-19
最后登录
2009-12-31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在线
沙发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15 10:25 只看该作者
古往今来,有关大唐一代名相狄仁杰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如清代时候就有《狄公案》,这可能是最早描写狄仁杰神手破案的文学作品;再如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汉学大师高罗佩也编写了一部《大唐狄公案》,还列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现代的文学作品就更多了,如电影《血溅画屏》、电视剧《盛世仁杰》、《武朝迷案》、《护国良相狄仁杰》,而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竟有三部一百一十八集之多。可见人们对于狄仁杰的喜爱之情。但通观这些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到大都描述的是狄仁杰的推理破案的才能,很少触及他的政治斗争的才能,殊不知狄仁杰更是政治斗争的高手。与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表现不同,狄仁杰依靠一代女皇武则天对自己的提携和信任,一步一步搞垮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女强人。那么,狄仁杰为什么非要搞垮武则天不可?他又有哪些搞垮自己这位恩人的惊人手段呢?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经历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个时代。而他政治生涯的颠峰是在武则天时期。历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身为李唐臣子的狄仁杰潜伏在武则天身边年深日久,培植和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将武朝还于李唐。心计之深沉,谋略之高超,手段之惊人,无不今后人叹为观止。
潜伏在武则天身边的李唐卧底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惩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即公元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唐高宗令即诛之,狄仁杰又奏罪不当死,这使唐高宗十分不快,下旨说非诛杀不可。狄仁杰劝阻说,今皇上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后人认为皇上是明主还是昏君呢?微臣之所以不敢奉诛杀善才,就是因为怕陷皇上于不仁不义!”唐高宗听后恍然大悟,便免去权善才的死罪。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做了皇上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即公元697年。这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也成为了潜伏在武则天身边的李唐王朝的级别最高的卧底。
点击下面↓精彩更多!
日本史上的八位女天皇 第一任嫁给亲哥哥
扭曲变态的人性 日本女兵是这样杀中国人的
温柔乡里有陷阱 日本妓女间谍祸害中国50年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燕子姐姐妹妹
元老会员
帖子
10164
精华
370
积分
18075
注册时间
2009-5-19
最后登录
2009-12-31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在线
板凳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15 10:25 只看该作者
踩着同僚肩膀上位的一代名相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受了污辱却能极度隐忍,从来不加以反抗。不要以为这个词是凭空捏造、文人虚构,这个词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娄师德。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曾和狄仁杰同朝为相。娄师德最大的特点是事事讲究忍让。在他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这对兄弟就曾进行过“唾面自干”的讨论。最后,娄师德教育弟弟说:“别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脸上,你却一擦了之,别人的快感还从何而来?别人没有了快感,那他一定还会继续忌恨你的。我建议,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应该自己擦掉,而应该等待自然风干。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保持微笑!”
娄师德到底做没做到唾面自干,人们不得而知,因为他贵为一朝宰相,敢往他脸上吐唾沫的人估计不会太多。但是娄师德的谦让随和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娄师德和狄仁杰虽然同朝为相,但两个人的能力却有差别。狄仁杰出类拔萃,而娄师德却显得有些平庸。尽管娄师德是个谦谦君子,从来不会和任何人发生矛盾,但盛气凌人的狄仁杰就是看不惯娄师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时挤兑起娄师德来,狄仁杰都是不遗余力。
但是,娄师德是个信奉唾面自干的人,任凭狄仁杰怎么欺负,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似乎也没什么怨言。这样一来,反而让外人都看不过去了,他们认为狄仁杰连老娄都不放过是不是有些太过火了。但大家都知道狄仁杰向来自高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调解此事。最后,连武则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亲自出面做狄仁杰的工作。
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天,散朝的时候,武则天留下狄仁杰,聊了几句,武则天单刀直入地问狄仁杰:“我这么重用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狄仁杰答得也很干脆:“我是一个从来不知道依靠别人的人,而皇上您最后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为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尽管这样的回答在武则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杰的口气还是令她有些小有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又咽了一口唾沫,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狄先生啊,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当年,我对你其实一点了解也没有,为什么想起来提拔你啊,全仗有人在我面前推荐你。”这次轮到狄仁杰吃惊了:“真的啊?我怎么想不起来会是谁推荐了我呢?”武则天又说:“给你三次机会,你猜一下吧?但我想,就是给你十次机会你也猜不出来!”
狄仁杰是个聪明人,见武则天这么说,就顺口答道:“那就请皇上您直接告诉我好了。”而武则天却说:“告诉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别人,而是娄师德,就是他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荐你”!武则天似乎看出来了狄仁杰的惊诧和难以置信,她随即让侍从取来档案柜,笑着对狄仁杰说:“你自己去打开看一下里面的东西吧!”
档案柜打开后,狄仁杰看到里面有十多封写给皇上的推荐信。这些推荐信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推荐狄仁杰担任重要职务。十几封推荐信的作者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娄师德。这一下轮到了狄仁杰无地自容了,原来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娄师德当年的大力推荐。自己不领情也就罢了,谁知自己还时时打击娄师德。而更令他惭愧的是,娄师德居然从来不居功自傲,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热讽而不作任何解释!
这件事对狄仁杰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让他不由得反思自己走过来的岁月。
点击下面↓精彩更多!
日本史上的八位女天皇 第一任嫁给亲哥哥
扭曲变态的人性 日本女兵是这样杀中国人的
温柔乡里有陷阱 日本妓女间谍祸害中国50年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燕子姐姐妹妹
元老会员
帖子
10164
精华
370
积分
18075
注册时间
2009-5-19
最后登录
2009-12-31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在线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15 10:26 只看该作者
强烈推动政治上的反潮流思潮
狄仁杰出道之后,就是一位破案高手,很受朝野上下推重。但是他还是一位政治上反对派。他敢于反对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事,对抗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
如一次唐高宗要到汾阳宫去视察,当地的长官为了讨好皇上,决定新开一条御道,但在狄仁杰的坚决反对之下,御道修建计划被迫中止。
再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杰却不以为然,经常抓住机会弹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杰也不为所动。最后,他还真把王本立给扳了下来,一时朝廷肃然。
就这样,狄仁杰的反潮流思潮,为他长期的宰相生涯积累了不少人气,也使这时还没有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对他刮目相看。
武则天做了女皇后,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便日渐取得她的赞赏和信任。久视元年,即公元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即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也就是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却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狄仁杰还说,“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在狄仁杰的再三反对之下,武则天便取消了这次的旨意。
在狄仁杰为相的数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和推重是群臣难以望其项背的。狄仁杰便利用武则天的推重和信任,经常在朝廷上抗争,而武则天却“每屈意从之”。
老谋深算后发制人的政治高手
武则天当政时期,久居庙堂的狄仁杰慢慢变得老辣起来,即使心狠手毒的来俊臣也不是他的对手。
狄仁杰官居宰相,在朝廷慢慢走红之时,也正是阴谋家武承嗣踌躇满志之日。满朝之中,武承嗣谁也没放在眼内,他唯一顾忌的就是狄仁杰。他认为狄仁杰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被立为皇嗣的最大障碍。因此,他就指示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随即将狄仁杰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有谋反罪可以减轻罪行,其意思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随即予以完全承认:“谋反是事实!”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满心欢喜,也就放松了对狄仁杰的警惕。
谁知,老辣的狄仁杰只是用这招儿来麻痹来俊臣的。其后,狄仁杰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并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最后,狄仁杰的儿子将上诉材料转到了武则天的手中。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并当面询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主动承认谋反?”狄仁杰平静地回答:“假如我不承认谋反,估计我早就死在来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么能再见到皇上呢?”狄仁杰以自己的机智逃过了一劫,但从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对头。
为了和武承嗣斗争,狄仁杰利用武则天对自己的信任,在立储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决定性的作用。
点击下面↓精彩更多!
日本史上的八位女天皇 第一任嫁给亲哥哥
扭曲变态的人性 日本女兵是这样杀中国人的
温柔乡里有陷阱 日本妓女间谍祸害中国50年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燕子姐姐妹妹
元老会员
帖子
10164
精华
370
积分
18075
注册时间
2009-5-19
最后登录
2009-12-31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在线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15 10:26 只看该作者
大打亲情牌感动女皇的谋国老臣
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推重和信任,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对于老年的狄仁杰,武则天更是显示出了温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则天特许狄仁杰不用跪拜。她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对狄仁杰可谓优渥有加。在武则天的朝堂里,狄仁杰地位之崇高,无人可出其右。这让狄仁杰有机会对武则天之后的继任者作出从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为太子,而武则天则犹豫不决。狄仁杰抓住机会,以亲情打动武则天。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有很多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但第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无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们才需要选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选得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被执行,自己的灵位也能被后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选得不好,那么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将来的灵位也会被人抛弃。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接班人首先应该选择在血缘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缘最可靠。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您应该立您的亲生儿子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那么将来您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让侄子为姑母立庙,这事似乎有些悬!很显然,狄仁杰的话对于武承嗣很有杀伤力,但最终也打动了武则天。她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承嗣最终失去了继承武则天皇位的可能。
这就从体制上保证了狄仁杰不会被武承嗣清算,作为副产品,李唐王朝也借此完成了复辟。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武承嗣不会死灰复燃,狄仁杰生前还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张柬之。
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毫不犹豫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是个难得的人选,这个人虽然老了些,但却是真正的宰相之才。这个人一辈子没被人发现,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会为国家鞠躬尽瘁。”
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的官职由长史升为司马。过了一段,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宰相人选,狄仁杰笑了一下,说道:“我以前曾经推荐过张柬之,到现在也没见您用这个人啊。”武则天说道:“怎么没用啊?我早就把他升为司马了。”狄仁杰不慌不忙地说:“我给你推荐的是宰相人选,您却让他去做司马,当然算没有任用。” 后来,张柬之果然被任命为宰相。
久视元年,即公元700年,狄仁杰突然病故,撒手人寰,朝野一片悲声。此时的武则天并没有觉察狄仁杰搞垮自己的用心,反而大哭说“朝堂空也!”这四个字可谓字字千金,准确地表达了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则天已经是风烛残年,她已很难有效地控制局势,客观上看,李唐复辟的时机已经成熟。狄仁杰大力推荐的宰相张柬之果然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张柬之毅然决定起事,仅仅用了半个时辰,政变就宣告胜利。取得胜利后的张柬之,手里提着武则天所宠爱的张昌宗、张易之两个面首的人头来见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无力回天了。
不知当时的武则天,在盯着张柬之发呆的时侯,有没有想起来张柬之的推荐人狄仁杰来。其实,武则天想起想不起狄仁杰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不久之后,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宝座,李氏将重掌乾坤。等这一切尘埃落定之时,狄仁杰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郑重表彰。狄仁杰先是被追封为司空,后又被追封为梁国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后来有人点评狄仁杰搞垮武则天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说,与狄仁杰相比,武则天是单纯的,单纯到信任狄仁杰的一切。民间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的单纯:“别人卖了你,你还帮别人数钱呢!”其实这句话用到晚年的武则天身上也无大错。为了确保自己死后不被武氏清算,狄仁杰巧妙地利用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力荐张柬之,并借张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复辟的大业,从而确立了自己死后的政治地位。但不论史书如何高度赞扬狄仁杰的大智大勇,却还是无法掩盖狄仁杰对武则天的不厚道。当然,人们也不难看到,狄仁杰谈笑之间、便能轻而易举地搞垮一代王朝的惊人手段。
点击下面↓精彩更多!
日本史上的八位女天皇 第一任嫁给亲哥哥
扭曲变态的人性 日本女兵是这样杀中国人的
温柔乡里有陷阱 日本妓女间谍祸害中国50年  
太平天国洪秀全究竟是怎么死的?
在曾国藩把目光死死盯着金陵的时候,他的敌人,一个昔日的教书先生同样眼光空蒙地看着远方。这个高个子的广东汉子一直殃殃地拖着病体,在很多时间里,他轻手轻脚,神情恍惚, 怒无常,感觉好似天外来客。进入金陵之后,洪秀全变得更奇怪了,他仿佛整日坠入一场大梦,一直自说自话,自我封闭。给人的感觉是,当这个幻想家在极短的时间里一步登天走上天皇宝座时,他的内心似乎承受不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让他无所适从……尽管金陵外围一直战事激烈,但洪秀全从没正视过前方的对手,他只是在密室里不断向他的天父祷告,在他看来,祷告的力量要比那些南征北讨有效得多,眼前这些敌人,就如妖魔鬼怪一样,有朝一日他会借助天父的力量,轻而易举地将他们扫除。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个世界,只是他的一个临时客栈,他只想借助于这个客栈升天,或者,充分地及时行乐。让他困惑的唯一问题是,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残留多长时间,天父何时将召唤自己。
从洪秀全的思想发展中可以看出,教书先生出身的洪秀全对于宗教的认识,一直是生硬的,是生吞活剥的,是自欺欺人的。这个在科举上屡屡落第的落魄书生,对于僵化的科举取仕方式由怨生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洪秀全接触到了基督教义,那种彼岸的希望燃起了他内心中的干柴,让他变成了一个狂热的宗教徒。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教义中掺入过多的酵母,从而促使教义胀大炸开。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他是崇尚基督教,还不如说他是对基督教的某种神秘感兴趣,肆意扩大其中的奇迹、幽灵和显圣。实际上真正贯穿于洪秀全内心的,还是成仙得道的中国民间传统,还是做皇帝的愿望。进入金陵之后,洪秀全头脑中潜伏了很久的欲望得到了释放,对于王权的渴求取代了宗教的幻想。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金陵这个城市,洪秀全 欢异常。在他看来,来到金陵,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必然。当年,在金田起义之后,一路北上,所向披靡,不知不觉中,就将目标锁定在金陵了。到了这个虎踞龙盘的古城之后,洪秀全就不想走了,他迷恋上了这个地方,迷恋得死去活来。洪秀全到金陵是来当皇帝的,在他看来,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当一天的皇帝。他 欢这样的感觉,喜欢人们匍匐在自己脚下的感觉,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精神上。
洪秀全先是派人拆掉了明朝的故宫。原先矗立在紫金山附近的一座座巨殿宫寝,被一群群来自广西湖南的农民闹哄哄地肢解,然后,洪秀全命令将那些巨大的宏柱和石料运到玄武湖边上,去构造一个新的宫殿。宫殿建成之后,洪秀全整天把自己锁在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中,谁也不见。他一方面杂乱无章地思考着一些哲学和神学问题,幻想着如何把王权跟宗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臣民同时成为自己的教民,从而无私地贡献所有的一切;另一方面,他像历史上所有的帝王一样,苦练房中术,想在谜团一般的两性交媾中,得到极度快乐,也摸索一种解脱之道。当然,他的所有努力都失败了,无论是在头脑里还是身体上,他都没有找到一条通天之途。到了后来,高高在上让他心灰意懒,及时行乐成了唯一的安慰。当形势急转直下,李秀成等人一再提醒金陵形势危急,劝他离开金陵另觅京都时,一直沉湎于苦苦思索中的洪秀全就是不听。在洪秀全看来,世界如此虚幻,危险同样虚幻。只有当上皇帝的感觉,才稍稍让人觉得有点真实。与其蝇营狗苟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何不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像火柴一样划过黑夜,度过闪亮的人生——洪秀全所做的一切,就是那样匪夷所思,从某种程度上,与其说他是一个宗教的实践者和鼓动者,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怯懦无力的哲学家,或者一个杂乱无章的幻想家。
时间进入到1864年,在苏南,太平军苏州城守将郜永宽等人杀死主将谭绍光后投降了淮军,苏州陷落;在浙江,左宗棠率军攻克了杭州;在金陵城下,曾国荃亲自指挥,组织敢死队攀岩直上紫金山,攻陷了天堡城,占据了控制金陵的制高点。随后,湘军又进驻太平门、神策门外,金陵自此完全合围。眼看最后的决战就要结束,曾国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形势发展到这一步,那种残酷和冷血变本加厉,人性的忍耐力也到达极限。尤其前线的官兵,那种极度的屠杀几乎让人性和理智崩溃。在金陵城下潜伏了两年之久的曾国荃更是如此,他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焦躁,身心已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苏州,一向理智坚定的李鸿章也疑神疑鬼,情急之下,竟然先下手为强,杀了投降献城的太平军“八大王”郜永宽等人,然后,又大开杀戒,将上万太平军降将杀得干干净净。消息传到曾国藩这里,曾国藩尽管颇为震惊,但还是写信谆谆地安慰李鸿章。这一切,有什么办法呢?咫尺之间,往往就是你死我活……曾国藩不断写信安慰前线的将士,跟他们说,战争中过度的杀戮,有时候的确也是迫不得已,要注意对自己身心的调节……每当写这样的书信时,曾国藩总是唉声叹气,战争到了如此地步,哪里是短兵相接的决一雌雄,简直就是血淋淋的屠羊了!
朝廷显然是想加大这样的屠杀力度,那些一直躲在京城的权贵们似乎等不及了,他们一再批评曾国藩行动迟缓,对曾国藩迟迟不发布总攻命令感到不满。朝廷一再敦促李鸿章的淮军前来协攻金陵。戈登的洋枪队也想来分一杯羹,他们不断给朝廷施压,也想来增援金陵。曾国藩最不愿意的,就是洋人插手了,他拒绝了戈登的要求。就在节骨眼的关头,金陵城外的湘军主将曾国荃病倒了,一连很多天高烧不止,卧床不起。在安庆的曾国藩得知后,大惊失色,食不下咽。曾国藩最挂念的,就是曾国荃的病情了。金陵攻城在即,从情感上说,曾国藩当然也不想让攻克金陵的头功落入他人手中,而且,曾国藩清楚地知道九弟攻克金陵的渴望。毕竟,曾国荃在金陵城下像一根长钉一样扎就是近两年。曾国藩急忙给弟弟写了一封信:
你信中讲到的“肝病已深、痼疾已成、逢人辄怒、遇事辄忧”这几句话,我读着非常焦虑。今年以来,江苏、浙江等省攻克的城池很多,惟独金陵城,迟至今日也没有把握,加之军费奇缺,不如意的事情、不顺耳的言语纷至迭起。我都忧郁成疾,何况你的劳苦甚过我百倍,你的心血久亏重过我数倍呢?从春天以来,我一直害怕你肝病发作,但在信中你每次都含糊其辞,这四句话实情全露。
这种病不是药物所能奏效的,必须把万事万物看开一些,不恼不怒,才可使病情逐渐减轻。毒蛇蜇手,壮士自断手臂,以保全性命。我兄弟若要保得性命,也应当视恼怒如毒蛇,花极大勇气去除它。
肝子发作,大发雷霆时,不只是心中不平静,也不害怕,确实有这种情况。不只是你年方盛年是这样,就是我这种已渐衰老之人,也常有怒不可遏的时候。必须强迫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降伏这种恶劣心情,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降龙伏虎”。龙是相火(欲望),虎是肝气(怒火)。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过不了这两关,也不仅仅是你我两兄弟如此。关键是要抑制住这两种情感,不能使它燃得太旺。降龙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人所说的熄灭欲望,就是降龙;所说的制怒,就是伏虎。儒学与佛教虽然主要的道理并不同,但他们在节制血气这一点上,却没有什么不同,总是不要使我们过分的欲望伤害我们的身体。
让曾国藩感到欣慰的是李鸿章的态度,毕竟,李鸿章是自己的弟子,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在关键问题上,李鸿章表现得极其仗义,在给曾家兄弟的信中,李鸿章一再表示自己不想抢头功。他不断拖延朝廷的敦促,一会声称部队需要休整,一会又向朝廷进言,准备将自己的军队调至湖州,从南面对金陵实施包围。没想到的是,李鸿章兵马的调动激怒了由浙江对金陵进行包围的左宗棠。左宗棠火速向朝廷报告,说李鸿章想“越境掠功”,弄得李鸿章十分尴尬。李鸿章所做的这一切,很明显,就是要拖延时间,把最后攻克金陵的头功让给曾国荃。一个人,在如此巨大的诱惑中,能守得住,看得出来,李鸿章还是懂得知恩图报的。曾国藩无奈何,只好派人敦促曾国荃,让他全力攻城。毕竟,时间不等人了,再拖下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1864年7月19日,从病榻上挣扎起来的曾国荃号令攻城了,通向金陵城的地道已挖通。曾国荃几乎是用嘶哑的嗓子下令点火,几分钟后,数万斤炸药爆发出一声巨响,金陵城墙被炸塌了二十余丈,黑色的硝烟冲天而起,整个金陵都能感觉到地动山摇。不仅仅城墙上的太平军消失在轰鸣中,湘军冲在前面的四百多士兵也在硝烟弥漫中粉身碎骨。数万湘军一齐呐喊,挥舞着刀剑像龙卷风一样冲入城内。此时,金陵城中早已断食很多天,残存的太平军已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到了晚上,金陵九门皆破,征战了十多年的湘军,尤其是在金陵城下坚守长达两年之久的曾国荃的“吉”字营,在这样的狂喜中,早已忘记了创立之初曾国藩所制订的各种纪律,开始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
每个人都疯了。实际上不仅仅在城池攻陷之后,在此之前,战争的双方都失去理智了,长时间的杀戮和压力,使得残存的人性早就烟消云散。洪秀全在金陵被围困的最后关头,眼见着城池守不住了,精神彻底地崩溃。他整天嘴中念念有词,不断呼唤神灵,乞求上天让地下长出食物,让自己的天兵天将饱餐杀敌。失望之极,洪秀全饮药自尽。死之前,洪秀全甚至命令手下用十几层厚布,在死后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洪秀全在乞求什么呢?是解脱,还是逃避?一个靠神权来确立地位的统治,比依靠道德和王权的统治,还要愚昧和落后。这样的方式,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吧?攻下金陵城后,曾国荃带人冲击了天王府,命人掘开了洪秀全的坟墓,将洪秀全浑身的厚布全部扯烂,用刀斧将尸体剁得粉碎。即使是这样,曾国荃还是不罢休,他又命人把肉泥拌进火药,装入炮弹,然后接连发射出去——曾国荃同样也疯了,洪秀全就是死,也要让他的阴魂散去——这是一种仇恨吗?这分明就是最后的疯狂。
战争,就是这样以最疯狂的方式进入高潮,也进入尾声。
史上最受人尊崇的十六大名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我国古代的宰相,其职务和职权都很像我们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在古代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权力的缘故。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历史上有名的宰(丞)相很多,我们从中选出了最受人尊崇的十六位:
一、齐国名相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着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二、秦国名相商鞅:
战国时期政治家,着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三、秦朝名相李斯: 战国时楚国上蔡人,是着名思想家荀卿的弟子。后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官至丞相,为秦始皇定郡县之制,下令焚书坑儒,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秦始皇死后,李斯听从赵高阴谋,矫诏杀太子扶苏,立胡亥。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专权,污蔑李斯谋反,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四、西汉名相萧何:
西汉初年政治家。秦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采摭秦法,重 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卒。
五、汉初名相周勃:
沛县(今中国东南部的江苏沛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周勃的祖先原是河南卷县人,后来迁到了沛县。刘邦起兵反秦时,他就跟随着南征北战,建汉后,又参与平定诸王的叛乱,最后封为绛侯。他先后俘虏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郡守各三人,独自击破敌军二支,攻下城池三座,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可谓战功赫赫。周勃为人朴实忠厚,刚直无私,刘邦对他很信任,认为国事可以放心地委托他去办。周勃后来病死,谥号为武侯。
六、汉初名相陈平:
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他足智多谋,锐意进取,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汉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 而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七、蜀国名相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千百年来一直做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八、前秦名相王猛:
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东晋后期前秦国的丞相。他出身贫寒,初以卖簸箕为生,空怀满腹经纶;后得遇东海王苻坚,辅佐苻坚励精图治,伐荆州、擒李俨、斩苻柳、取洛阳、灭前燕,创造了丰功伟绩。一些史学家评论他无论武功还是文治,都在诸葛亮之上。
九、初唐名相房玄龄:
唐代初年名相。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十、大唐名相狄仁杰:
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
十一、北宋名相王安石: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自从领导了一场轰烈和悲壮的熙宁变法,王安石便独撑大旗步入历史漩涡,成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变法之前王安石被誉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大骂其为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来的宋徽宗对王安石推崇备至,而到了宋钦宗那里,竟成了北宋灭亡的魁首。
十二、北宋名相寇准: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景德元年称相。时值辽兵来攻,寇准力排众议,坚主抵抗,促使真宗前往督战,与辽订“澶渊之盟”,后王钦若陷害寇准,被罢相。寇准居官清廉,为世代楷模,他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是时人对他的形容。 www.
十三、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成吉思汗时,被召用,随后双扈主西征,观天象,卜吉凶,力劝成吉思汗不要妄杀无辜,得成吉思汗信任,遂为成吉思汗股肱大臣,尊宠至极。耶律楚材,上谏针贬时弊,保江山稳定,改革税制,武功文治,使蒙古统法者收到极盛之效。
十四、明代名相张居正:
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张居正作为一名改革家,不在王安石之下,他没有贸然全面整顿财政,避开了统治势力的“痛处”,改革成功,国富民安于一时。张居正作为一代宰相,为国于民鞠躬尽瘁。
十五、清代名相刘墉:
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清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峭直敢谏闻名于世。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作书 用浓墨,故世人又称其“浓墨宰相”。
十六、清代名相曾国藩: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史上还有一些其他有名的宰(丞)相:如秦国的魏冉、吕不韦,三国时期的陆逊、曹操等等。
有人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业,留非常之名”这句话来形容武则天,细细一品感到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不要说她如何玩转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两代帝王的非常之路,也不要说她怎样力排众议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皇的非常之功,仅说她称帝后为排遣寂寞而获取男宠的那些管道就足够让人领略到一个非常女人的非常魅力了。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彠的次女,十四岁时入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娘,人称武媚娘。唐太宗死后,武则天按惯例入感业寺为尼。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复召武则天入宫册封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相互争宠于后宫。此时年仅二十六岁的武则天,善谋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让王皇后、萧淑妃望尘莫及。不久,武则天生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把女儿给闷死了,也就是“扼而杀之”。唐高宗盛怒之下,把王皇后贬为庶人。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不久,武则天先废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自登帝位,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
人们说到皇帝,常常会首先想到“三宫六院”、“佳丽三千”。虽然,身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没有“三宫六院”、“美男三千”,但是,她的后宫还是养了很多男宠的。这些男宠的性质与男性皇帝后宫美女一样,就是供武则天享乐用的漂亮男人。其中武则天较为宠幸的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以及沈南谬、柳良宾等人。但风流的武则天一旦有了性自由以后,她是不可能只拥有几位面首就满足的,她开始大胆放纵自己,嗜欲无度,通过各种非常管道获取可供自己享乐的男宠,那么武则天床上男宠究竟来源于什么样的非常管道呢?
第一大非常管道:自我寻找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后成为太宗的武才人,但是不久他就成了唐太宗父子俩共同的情人。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入寺为尼,开始一段悲苦孤寂的尼姑生活。就在武则天遭遇人生最低谷时,与住在附近白马寺的小和尚冯小宝在井台不期而遇。冯小宝怜香惜玉,经常帮武则天到井中打水,你来我往,二人就这样熟悉了。由于两人都是半路出家,根本抵挡不了世俗的诱惑,冯小宝又偏偏爱吃肉,经常打山鸡送给武则天吃,就像现在年轻人谈恋爱说的“要俘虏你的心就先俘虏你的胃”。冯小宝三天两头弄好吃的东西偷偷送给武则天,武则天也经常借井边打水之名,与冯小宝幽会。在武则天回宫之后,还经常暗中与冯小宝偷偷摸摸地来往。直到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登上帝位后,在后宫广纳男宠,冯小宝化名薛怀义成为她后宫的第一个男宠。武则天让他随时出入宫廷,以便和他夜夜同枕共眠。但薛怀义毕竟是市井无赖之徒,自我称大,多次出轨,渐渐引起武则天的厌恶。最终,武则天“大义灭亲”,灭掉了薛怀义这个第一男宠。薛怀疑被乱棍打死后,武则天还命人将他尸体送到白马寺,烧成灰烬,和在泥里建造佛塔。
第二大非常管道:女儿贡献
武则天男宠的来源有很多管道,其中她女儿太平公主的贡献成为最重要的管道。薛怀义死后,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十分关心母亲的身体健康。此时,武则天虽年过花甲,但养生有道,再加脂粉钗环,真是姿色不减当年,但人的生理变化是不能够改变的。绣帏之间,武则天寂寞难耐,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太平公主独具慧眼,一眼看穿母亲的苦楚,于是亲自出马,以身试验,细心挑选,但是始终没有物色到一个可供母亲满意的男宠,无奈之下,就把自己身边的一个名叫张易之的“宝物”贡献出来送给了母亲。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大解了一代女皇的眼下饥渴,真可谓知母莫若女!张易之,这个“阳道壮伟”的男人便送到了武则天的后宫。武则天自然是喜出望外,大加宠幸。张易之得到武则天的宠爱是第一男宠薛怀义所望尘莫及的。
第三大非常管道:男宠引荐
张易之成为武则天的男宠后,隆恩无比,为了把持后宫,就把自己的弟弟张昌宗引荐给了武则天。看到眼前的二张兄弟可谓绝色美男,“年近弱冠,玉貌雪肤,眉目如画,身体是通体雪艳,毫无瑕疵,瘦不露骨,丰不垂腴。”这武则天当然是喜不自禁,不仅把他们兄弟二人一起纳为男宠,还分别加封他们中郎将和少卿,之后还屡屡加官,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分别掌管控鹤监和秘书监。从此,象牙床上,七宝帐内,二张兄弟轮流侍寝,风光旖旎,美不胜收。二张兄弟得势之后权倾朝野,身为武则天“后宫”之人,还插手武则天的朝廷政务,就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仗着武则天的宠信,二张兄弟还在宫中比赛豪奢和残暴,实在是嚣张至极。
第四大非常管道:官员推荐
常言道:“饱暖思淫欲。”平民百姓尚且如此,何况有帝王之尊且永不服输的武则天呢?她认为历代男性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难道女皇帝就应该从一而终吗?长长黑夜,孤寂一人,这哪里像一代女皇呢?于是她为自己广选男宠。武则天大权在握,至高无上,文武百宫无一敢抗命。一些朝廷大臣为讨好女皇,极力推荐自己的亲友,甚至自己儿子充当武则天床上的男宠。据《旧唐书》记载,柳良宾就是由自己的父亲推荐才当上武则天男宠的“伟男”,同时被荐的还有侯祥云,“子良宾洁自美须眉;左监门卫长吏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奉宸内供奉”。除了自己的女儿贡献、男宠引荐、官员推荐之外,武则天还经常密派宫廷内的官员到民间秘密查访,挑选美男入宫。
为了对这些男宠加以管理,公元698年,武则天设立了名叫控鹤监的专门机构。它的设立,可以说是与武则天的崇道思想有关。公元699年初月,武则天又设控鹤监丞、主祭官;到了公元700年初,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与过去“三宫六院”无异,张氏兄弟俨然是皇帝东西宫的“皇后”、“贵妃”。
从1948年的11月6日开始,围绕着军事重镇徐州,国共两党开始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血战。双方投入兵力空前,共产党60万对国民党80万。关于这场大战,国民党的历史教材上称为“徐蚌会战”,共产党的历史教科书上则称为“淮海战役”。但战争的结果却只有一个:逐鹿中原,60万消灭了80万。
大战刚刚结束,当时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的将军们便把淮海战役列为经典战役,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
2008年的国庆节刚过,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的鲍嘉礼博士第四次来到徐州,在碾庄、双堆集等旧战场考察。鲍嘉礼写有研究淮海战役的专著,译成中文大致意思是:《调动敌人:中共军队在淮海战役中的策略》。
这位美国军事专家很自信地提出了三点见解,作为解释国民党一败涂地的理由:第一,国民党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后勤体系;第二,国民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指挥体系;第三,国民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情报体系。
1948年9月,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曾拟定一个“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准备趁当时华东野战军大战之后,发动突然袭击。当时华东野战军许多部队已经很疲惫,军事指挥的将领正在延安开会,可以说袭击具有突然性和隐蔽性,蒋介石也批示“此案可行”,并定于当月15日攻击,最终因为杜聿明被调任东北而作罢。
鲍嘉礼说,即便是杜聿明按照计划发动了突然袭击,取胜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没有建立相应的后勤、指挥、情报三个体系,再多的部队都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84岁的李庆福当年是华野八纵78师69团某连指导员,李庆福参加了淮海战役。
李庆福对淮海战役的记忆非常清晰,当年的对手——尤其是国民党“五大主力”的第五军让他印象深刻。
李庆福说:“第五军是王牌军,解放战争开始他们就到山东跟我们打。很难打,(第五军)火力猛,一次我们冲锋,他们一排轻重机枪开火,(我们)一排战士就倒下了,冲不上去,子弹像下雨,没办法冲。”但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第五军、十八军一起灰飞烟灭。
古今中外的战史中,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鲜见,唯独在淮海战役中,每次都是军事实力占优势的国民党整师、整军、整个兵团的被消灭,而自己竟然连消灭对方整团建制的战例都没有。
难道是他们的将领愚蠢?台湾史籍广泛转引所谓毛泽东给前线部队的一封亲笔函称:“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以前有史料称,与其交手的部队都按苏北口音喊他“狐狸”,这得到了李庆福的确认。
难道是士兵不够勇敢?可是在抗战中,第五军与日军号称“钢军”的王牌第五师团血战昆仑关,击毙日军第22旅团长中村正雄。第十一师(十八军前身)在重庆保卫战中死守石碑要塞,歼灭日寇一千余人,使敌军未能占领石牌要塞,保证了鄂西大捷。
而且,从战役的开始到结束,都是军事实力居劣势的60万军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攻击那80万,是什么因素让共产党人领导的部队有如此强烈的必胜信念呢?
陈毅名言“淮海战役是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这一直被认为是对淮海战役的经典评价。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7年9月投入使用。除了原先陈列的阵亡先烈、战役进展,特地开辟了两个展厅,内容只有一个——支前民工。贾萍负责了“支前厅”的内容搜集。
一根小竹棍的故事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当年支前的场景:1948年秋天,山东农民唐和恩带着原来要饭时使用的一个一米长的小竹棍,从家乡山东胶东地区莱东县出发,在此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自己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军粮上。淮海战役军需的9.64亿斤粮食,就被唐和恩这样的普通民工运到了前线。
而在唐和恩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
今天,这根小竹棍就平躺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展厅里。
据统计,淮海战役共出动民工543万人。他们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国民党的80万军队需要对抗的远远不止中野和华野的60万大军。
贾萍介绍说,当时民工中有句口号“队伍打到哪里,支前就跟到哪里”,这不光对作战部队带来单纯的物质上的支持,也让军队更加灵活机动。不管是华野、中野的部队采取什么样的行军路线,或者路过什么样的地形,民工都能跟上。
反观国民党部队,在淮海战役之初,他们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沿着铁路固守,就是因为他们后勤的补给彻底依靠铁路。当初黄维兵团赶往徐州,中野对黄维兵团的伏击目的性非常清楚,因为当地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过坦克和拉后勤辎重的大卡车,在他们的必经之路设伏就行了。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黄维兵团也只能选择这一条路。
连最起码的军事保密都做不到了,这还打什么仗?
碾庄,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的核心阵地。
年过半百的村民张树仁还记得他小时候村里有许多残疾人,现在,这些老人都不在了,但是他们把对淮海战役的记忆留给了张树仁一代。张树仁指着镇北一条10米宽的河说:“当时黄百韬的部队利用这条河构筑了强大的工事,给华野造成巨大伤亡。”李庆福说:“攻击部队几乎是用尸体填过去的。”除了子弹,李庆福还背着7天的口粮,战斗一打就红了眼,整整 6天没有合眼。
李庆福清楚地记得,打碾庄时的支前民工都是山东人,除了口音,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馍馍片跟窝头。他说:“山东没有大米,都把馒头切成片,或者用杂粮做成窝头让我们带着。”
战争结束后,各解放区的筹粮统计显示:胶东、渤海、鲁中南地区筹集了粮食3.9亿斤,超过总量9.64亿斤的三分之一。郯城是鲁南地区一个普通县城,人口40万,县府存量只有100万斤,但上级下达的缴粮任务是400万斤,郯城最终缴粮500万斤。几乎是勒紧了腰带去支前。
费县民工王奎行,带着8名同伴,3次冲上火线,救了16名伤员,父亲病故也未能回家。莒南县担架队有2797名成员,1200人没有棉裤,1390人没有鞋子,但是却在寒冬腊月中奔走在前线。其中,特等支前功臣朱正章腿生冻疮,肿胀难忍,仍拄着拐杖坚持送伤员,连续8趟,往返300余公里,他甚至用自己吃饭喝水的碗给伤员接大小便。
沂水县民兵连一排,在排长张伯高的带领下,为部队服务三个月,押解战俘2180名,全排集体立功。民工李汇文拒绝了国民党俘虏的金钱收买,并将俘虏用于贿赂的银元上缴。
“人民的母亲”日照县范大娘,将三个儿子送去参加解放军,先后牺牲。她听到噩耗后,仍一如既往地纳底子赶制军鞋。
贾萍说:“我们在搜集那些历史资料的时候,一次次地被震撼。除了让农民拥有土地,共产党对他们还非常尊重,许多农民是自发要求支前,但解放军都给他们工钱。”
贾萍说:“从资料上看,解放军对人民的关心是非常细致的,因为淮海战役跨越了农历新年,许多农民都思乡心切,当时就组织了许多文娱活动和慰问队,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保障,老百姓很清楚应该支持谁。”
八路军深得民心的理由有很多:待人和气、帮老百姓收庄稼、军纪好,但最关键的是给穷人分田地。
华野八纵78师69团某连指挥员李庆福,1944年在老家山东泰安入伍,哥哥是当地的民兵队长。当时他的父母都在世,还有三个姐姐,一家七口只有一亩多地,生活艰难。而土地改革完成之时,他的姐姐已经出嫁,李庆福一家四口分到了两亩多地,还有数间房屋。因为是军属家庭,当地政府还组织村民给李庆福家料理庄稼,全家生活得到了保障。
尽管此后还乡团三次抄家,刺刀直接对着李庆福的母亲,但一家人对解放军忠贞不渝。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开战在即,山东解放区也迎来了土改完成后的一个丰收年。支前模范唐和恩,跟无数的山东农民一样,收割完自家的粮食,扛起扁担就冲上前线。在此后的5个月时间里,山东解放区还有16.8万名青壮年参军,其中8万人补入主力部队。
许多国民党将领曾经发出哀叹:“山东尽是老八路!”
然而,让国民党政府无法预料的是,除了山东、苏北这些“匪区”,江淮、豫皖苏、冀鲁豫以及整个华东的农民都扛起扁担支持解放军。到了1948年秋天,国民党原先的所谓“模范区”豫西一带,也成为另一个山东。
在为淮海前线筹粮碾米活动中,豫西地区有200多万妇女参加了碾米、磨面和做军鞋等活动。
曹县五区后张庄村70多岁的翻身妇女张大娘,土改分得11亩地,过上了好日子。她见村里装米急需口袋,便把给新媳妇做的新被子剪开做成了口袋装米,并对儿媳妇说:前方用米当紧,咱在家怎么都好对付,等打倒蒋介石后,咱再不用趴豆棵了,不愁没好日子过。
1949年1月3日《中原日报》刊载:新安县翻身农民于书堂老人,年近七旬,他让两个儿子把自己准备做棺木的圆木锯成四方的枕木,抬着送到车站。别人问他:“你百年以后,用什么东西装着送终?”于老汉风趣地说:“我死后,用石头做寿棺,不怕雨,不怕晒,安安稳稳逛西天。”
新媳妇的被面、百年后的棺木,对中国人来说最为重要的物件,都用来支援了解放军。
震撼:中国32架苏30MK临空 南沙骤然无声!
自1974年在西沙群岛附近与越南进行海战后,中国一直努力加强其在西沙的军事存在。继在西沙新建监控范围更广的电子监控设施外,中国目前在这里铺设了一条足以支持苏-30战机起飞的跑道,幷兴建了几个大型的石油储备仓库。近期南沙非常安静,南沙西沙各国也不见前段时期的叫嚣,个中奥秘就要揭开了,那就是中国海航32架苏30MK战机全部部署到位,并曾秘密飞临南沙上空巡视,原苏30MK战机值班空位则由歼十和歼11B一举补上。32架苏30MK临空鹰视的威力恐怕各国都不敢小觑吧,小吨位的战舰欺负中国渔民的时代估计一去不复回了,战舰快还是飞机快呢,解气,但尚不解恨!大国角力的背后实力才是王道!
2.jpg (22.29 KB)
2009-12-31 11:31
有分析认为,这显示中国可在西沙群岛部署苏-30MKK战机,宣示保护海权的决心。苏-30战机能够执行夺取和保持空中优势、远程精确打击等多种任务。
外界还估计中国将在西沙群岛部署近千名官兵。西沙群岛,又称为帕拉塞尔群岛,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海岸线长518公里。这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蕴藏着丰富的鱼类、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越南等多个东南亚国家一直宣称拥有该岛主权,幷尝试控制该岛。1974年,中越两国曾为西沙主权发生海战,最终中国击败越南控制了这里。
3.jpg (50.71 KB)
2009-12-31 11:31
中越之间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南海主权纠纷不止一次发生武装冲突。1982年,中越两国为争夺南海群岛部分岛礁再次发生小规模海战。南沙群岛由近百个小岛、暗礁与环礁组成,陆地面积仅约10平方公里,但却星罗棋布在面积为41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南海中。
4.jpg (74.26 KB)
2009-12-31 11:31
苏30MKK在苏27的基础上加大了机体,增加了载油量,航程由4500公里增加到5000公里。增大了对地攻击功能,载弹量由7吨增加到8吨,可发射俄罗斯多种先进的对地精确打击弹药。雷达最大探测距离100公里,可发射俄罗斯先进的R73近距和R77中距空空[url=]导弹[/url],实施超视距攻击。同时还能实现信息和数据链共享,指挥多架苏27协同作战。虽然起飞重量由苏27的31吨增加到34吨,推重比有所下降,但机体和气动采用了苏35先进技术,机动性并没比苏27逊色多少。由于苏30MKK大多采用现成技术,研制费用少,每架预计3500万美元,后销量多了每架只3000万美元,比先批次的苏27和自行组装的歼11增加1000万美元,比改进航电、座仓、雷达的后批次苏27只增加500万美元。
5.jpg (45.98 KB)
2009-12-31 11:31
苏30MKI,采用AL-31F的改良升级型矢量喷嘴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37千牛。采用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150公里。航程、载弹量、弹药和其它功能与苏30MKK相同。由于发动机推力比苏30MKK的大许多,且带矢量喷嘴,在战机的爬升、急转弯等高难动作时推力要比基本型发动机提高20%以上,所以推重比要比苏30MKK高得多,其飞行性能和机动性远比苏30MKK好得多,再加上雷达探测距离比苏30MKK超出50公里,具有先行发现,先行打击的优势,使之成了战力的倍增器,故国内外权威军事专家一致认为一架苏30MKI相当二架苏30MKK或歼11的空战能力。由于苏30MKI是印度投入部分资金与俄罗斯合作研制而成,故印度与俄罗斯制订了君子协定,要求苏30MKI归印度独买,俄罗斯不得外销。又因为印度空军装备数量有限,仅140架,导致战机销量少,研制费用和成本高,分摊后每架达5000万美元。致于说苏30MKI生产型的矢量喷嘴发动机和雷达技术不成熟是不正确的,苏35上采用的推力更大,性能更优异的矢量喷嘴发动机和探测距离更远的相控阵雷达,是在苏30MKI的发动机和雷达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且技术已经成熟,不存在苏30MKI的发动机和雷达技术不成熟问题。
军方行动,势在必行:中国正在加紧备战工作!
国防部网站的消息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日前修订颁发《军人伤亡保险规定》,总后勤部同时下发《关于军队统一为现役军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对军人伤亡保险政策制度作出重大调整改革。
根据《规定》和《通知》的要求,调整改革后的军人伤亡保险政策制度,将通过军人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障方式,大幅度提高军人伤亡补偿水平,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的保险金标准分别提高6倍和4倍。
对这一重大的军人福利调整,联想到早前的高层动作,大洲认为这正是中国军方正在实施的解决领土、领海问题的战略三部曲中一部。
第一部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2009年4月2日,中国正式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粮食库存大清查行动。这是继1961年、2001年后官方再次大规模清查全国粮库。
副总理李克强亲自挂帅,10个中央部委组织10万人员清查所有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国有企业的商品粮。
国家加大重视粮食安全的信号从此上升又一个高度。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的重大战略问题。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毫无疑问,这个信号也是中国军方动作的前奏!
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保证粮食安全的稳妥可靠,才能做到战时的万无一失。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二部曲,练兵千日,只为用兵。进入2009年以来,中国军方有意加大加强国家层面的演习力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1月30日,权威媒体公开报道的较大规模的中国军队参与的军事和非军事演习就有18次。
2009年第一个公开报道的大规模演习“首次战区级联合战役训练”,体现了对多兵种联合作战、联合指挥的探索。官方媒体的公开报道也强调演练"紧贴作战任务,紧贴战场环境,紧贴训练实际。"这次演习以探索为主,也为这一年度的演习定下了一个基调,贴近实战,探索新训法、新战法。
在贴近实战方面,2009年最受人瞩目的演习无疑是“跨越2009”跨区基地实兵系列军事演习,这次演习由于其持续时间长、技术含量高、实战色彩强,而广受关注。来自四个军区的解放军作战师分别机动到对方战区,进行自主对抗演习。
在陌生地域进行远程机动演练,也是对实战环境的模拟,真正的战争中,军队决不可能只在熟悉地域作战。远程机动演练的内容在今年的多次演习中都有体现,比如,“空降机动-2009”综合演练,考验的就是解放军的兵力投送能力。
为突出实战,中国军队开始提倡实兵对抗演练。“必胜-2009”实兵自主对抗演习中参演的两支所在军区主力部队,一切作战行动完全自主进行,导演部的作用是仅仅扮演裁判的角色。
事实上,更多的对于新时代军事训练的探索一直贯穿2009年军演之中。
媒体的密集报道和演习的高度公开,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军事透明度的不断提高,部分中外联合军事演习不仅体现了中国加强与外军军事交流和互信的诚意,而且更加说明中国军方比以前更加自信从容;另一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巨大的军事演习绝不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好奇,而是有一种强烈的战争能力宣示。
第三部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加大对现役军人的保险力度,能使中国军人丢掉心中的后顾之忧,从而能集中精力的完成国家交给的军事任务。如果能借机弥补英雄先烈们的巨大精神伤害的话,中国军方的向心力更强。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军方正在加紧军事斗争的准备工作!
事实上,中国越来越糟糕的周边环境也在促使军方去行使应有的义务。
陆地上,北面跟俄罗斯的领土之争会永远存在!尽管已经非常的被动;东北亚方向由于美国的驻军,中国始终关注朝鲜半岛的安全;西部的安全随着美国入侵阿富汗以后变得更加敏感;西南方面则有亟待解决的藏南谷地等问题。
海洋上,海洋研究机构的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共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在东海海域,有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纷争;在黄海海域,有韩国与中国的苏岩礁纠纷;南海海域的恐怖现状超过想象,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正在蚕食中国的海洋权益。
如果以1962年的中印战争作为参考点的话,印度已经控制藏南47年了!以1979年的中越战争作为参考的话,越南对南海资源掠夺也至少20年了!如今,印度对藏南的有效控制已经严重影响到世界组织对该主权的原有态度。曾经,在印度的提一下,亚行通过决定给藏南提供贷款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越南已经邀请更多的西方国家参与南海资源的开发,每年至少有500亿美元的非法收入。
伴随着印度、越南等国家进一步整军备战的高调举动,中国哪怕早已麻木的神经也会被激起兴奋来的!除非已经死了。
考虑到国际上对领土领海实际控制50年的认可力度,留给中国军方解决藏南、东海、南海问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联想到印度军方高层对中印关系‘未来十年内中印必有一战’的预测,大洲认为印度的说法是具有战略远见性的。
如果中国军方不在未来的两到三年解决问题的话,印度实际控制的藏南谷地将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国际认可;如果不及早解决东海、南海问题的话,中国海洋资源的快速减少是肯定的。
参考众多因素的影响,战争即使不迫在眉睫也会迟早要发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什么国际法所能阻挡的!中国也不例外。
一个大国,长达二十多年没仗可打、并不是件有利于国家长久治安的事情!参考美国‘或支持我,或反对我’的国家战略;参考俄国对领土的强硬国策,考虑到社科院对中国军力世界第二的惊世骇俗的高调肯定,中国军方该如何反应呢?(其实,应该多体谅社科院的难处:不说点什么,对不起单位;说点什么,一不小心又为国人增添了笑料!超过80%的人认为社科院在放)
想得到国人更多的拥护?想增加国人更强的自信?想得到国际上的高度认可?也顺便维护社科院的面子!那就在某一突出问题上显示出中国军方解决问题的能力吧!能爽一把就爽一把,哪怕是杀鸡用牛刀也是值得的!以此证明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