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飞深圳航班: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4:45
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
(一)北京卷

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题
(一)北京卷

[按]2011年,全国共十七个高考作文题,都比较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很大程度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课标(实验)”所提出的“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生活空间,其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命题,让考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表达真情实感。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为靠近这个理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和成效卓著的尝试。考场作文的真谛是“据题发挥”。只要考生严格审题,充分认识题目中的启发、鼓励因素,就能透过一个个题目的窗口,看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在熟悉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试题白纸黑字,容不得任何主观臆断。我们要很好地体会命题人落实“课标(实验)”的良苦用心。

试图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析]作文题目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我们必须严格审视“以上材料”,这是写作之“据”。

材料第一句说:“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这一句可以理解为:一、师生们的议论围绕“鹿特丹世乒赛结束”进行;二、师生们的议论由“鹿特丹世乒赛”引申展开。但也可以理解为与“鹿特丹世乒赛”并无联系,就好比“午饭后,师生们一起议论”,所议论的内容,完全可能与“午饭”并没有什么关联。这样,题目就为考生提供了三个层面的思考背景。

生甲的发言,由中国队包揽全部冠军的现实展开,谈到竞技体育的固有规律。

生乙的发言,着眼于一个国家长期包揽金牌的可能后果,思考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

生丙的发言,反对让出金牌的主张,坚持维护公平竞赛的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可以看出,前三个发言是由“鹿特丹世乒赛”向外引申展开的。

后面的省略号,包括更多同学,也可能包括老师的发言。在材料第一句话提供的背景里,这些议论可能围绕“鹿特丹世乒赛结束”进行,也可能与“鹿特丹世乒赛”并无联系——但是,所有发言,都不可能脱离生活,必然与生活有这样那样的联系。

材料中最后发言的是一位老师,他说:“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其中“同学说的”和“一定道理”显然不仅只是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发言和道理,也包括省略号中同学的“发言”和“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可能是对同学的扩展启发,也可能是对前面诸多同学发言的总结。

敬佩北京市高考作文命题组的胆识,北京卷命题的本质就是“漫谈生活中的道理”。
 (二)全国卷

 

 

 

[全国卷·冀、蒙、甘、青、藏、桂、黔、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作文题目提出“根据要求写”,具体要求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也就是说,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选好角度”。什么叫“选好角度”,依照“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当然是鼓励考生选择“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的角度。

那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是什么呢”?材料第一段,介绍一条社会新闻,“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其范围很类似于2001年全国卷作文题目“诚信”、2002年全国卷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这位业主的作为,当然也会使彩票销售和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目);和谐社会人都应该这样,这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2006年天津卷作文题目);但也可能有人会说“都什么时代了,到手的533万大奖不要,还自己去挣那点儿工资?”(2010年全国一卷作文题目);并且也可能出现在鹿特丹世乒赛后师生们谈论的内容之内(2011年北京卷作文题目)……

材料第二段介绍据上述事情的社会调查引起相当广泛的关注。调查结果比率:第一、对半分,第二、给自己,第三、给对方,第四、不选择。“社会调查”“广泛关注”以及四种选择及比率,都是考生可以思考、选择、表达的空间,相互关联、交叉起来思考,角度就更多。哪一个角度最好?毋庸置疑,真情实感最好,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最好。怎么才能把自己选择的最好的角度表达好,写出好作文,当然要联系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去写。

如果总起来看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它的含意和200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完全一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正解”二字,很有气势!让我想起了王老师说过的一篇作文:“在这庄严的考场上,我要正告父兄……”今天,王大绩老师正是要正告评题人:“正解作文题!”所谓“正解”,就是依据“高中语文课标准(实验)”的精神,严格根据题目的表述说明作文题目,而不是凭主观臆断。
        •  
        • 霜林秋水2011-06-13 10:37:41 [举报]


          拿到这个作文,我是这样理解的:关于题目的要求,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顺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因为据我审题,出题人很想让大家写议论文:首先,要求中说“明确文体”而不是说“文体不限”;其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我认为就是选好自己的立场,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再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就是针对材料所给事件及各方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那么归纳起来用自己的话说就是:针对材料所给事件及各方意见,选好自己的立场,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文,标题自拟,不得套作和抄袭。
          王老师,这可以算是一种理解吗?恳望指教!

          博主回复:2011-06-13 10:47:31

          “明确文体”的意思是:考生要明确写某种文章体裁,或者说文章体裁要明确,一点也没有导向议论文的意思。
          “选好角度”就是从材料中选好自己的角度。什么是最好的角度?当然是最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角度。
          “确定立意”是在选定的角度上,按题目要求,表达明确见解。这见解如果直接表达,就写议论性的文章;如果间接表达,就写记叙性的文章。

        • 寒山萧客2011-06-14 14:05:10 [举报]


          王老师我高考没有发挥好,最近在家都不好意思出去了,我该咋办?

          博主回复:2011-06-14 15:39:50

          平静愉快,陪陪爸爸妈妈,做做家务,看看书,等分数,再考虑下一步

        • 素漫2011-06-16 13:24:42 [举报]

             这次题目很明显写诚信,但觉得好像应该不会那么简单,以往高考全国卷感觉很难。   我考试的时候又纠结了好久。

          博主回复:2011-06-16 13:26:50

          要求写的就是“生活”,生活中答案的丰富多彩。

        • mojunyi1352011-06-16 19:44:45 [举报]

          我们老师说如果在高考就一定要写第三个 给别人 这个点…

          博主回复:2011-06-16 20:15:09

          一定要写第三个,是违背题目规定的潜规则,也是违背“课程标准”和写作规律的。

        • mojunyi1352011-06-17 18:47:03 [举报]

          可是她说如果不写第三个就会比较吃亏…

          博主回复:2011-06-17 21:50:13

          写好了就不会吃亏,写不好写哪个都占不了便宜……
          (三)全国课标卷

           

           

          [全国课标卷·琼、宁、陕、吉、黑、新、晋、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材料第一段谈到“中国崛起”作为新世纪的最大新闻,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第二段列举了中国巨大变化中,网民评选得票率最高的“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

          题目要求明确划定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是“中国的这些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

          “这些变化”,可以是宏观的谈“中国崛起”,谈“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也可以具体谈“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六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当然也可以谈六个方面之外的其它方面,例如,贫富不均、收入不公、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社会服务、能效环境、体制改革、城市交通拥堵、教育,等等,反思这些方面的相对滞后给“中国崛起”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的阻滞作用——这些也都是题目所要求的“中国的这些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它们转化为中国未来“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中国的崛起”才能更坚实,更为世界关注和称道。

          题目还为考生“以小见大”地选材、立意和“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做出了鲜明提示:“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我们就生活在中国新世纪的巨大航船上,考生无时无刻不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国崛起”。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无不与“中国崛起”息息相关。城市、乡村、街道、商店、景点、家庭、学校、一门课程、一堂课程、一位老师、一位同学,乃至高考,乃至面前的语文试题,乃至正在构思写作的这个作文题目,都可以是选材的空间。你喜欢足球吗?那就谈足球;你喜欢唱歌吗?那就谈唱歌;你熟悉李白吗?那就写李白;你熟悉牛顿吗?那就写牛顿;你热心公益事业吗?那就写志愿者的经历;你热心文物集邮吗?那就写自己的收藏——我们都是在“中国崛起”这个大环境中喜欢、熟悉、热心于这些人物和事物的。只要作文可以反映“中国的这些变化”,可以精彩演绎“中国的这些变化”。至于写法,议论行,记叙行,抒情行,说明行,小说、戏剧、曲艺、诗歌也行,只要你熟悉这些体裁样式,只要你能写好。

          这道作文题目,充分展示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风范,也充分昭示出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用娴熟的方式,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四)辽宁卷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辽宁省语文试题也是由考试中心命制的,与全国课标卷配置完全相同,堪称姊妹卷。

          我们先梳理一下这则材料的层次。

          一、开端——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并在“刚从果园里摘来”的诱导下问:“你们闻到苹果的香味了吗?”

          学生甲,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二、发展——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

          学生乙等,说闻到了;

          学生丙等,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

          三、高潮——哲学家问三位默不作声的学生:“你们怎么啦?”

          学生丁,上前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

          学生戊,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

          学生己,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四、结局——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引发故事的由头是一个蜡做的假苹果。这就存在两种可能:这个蜡做的假苹果,并没有苹果的香味;这个蜡做的假苹果,的确带有苹果的香味。两种假苹果,在生活中都相当普遍。后一种假苹果,其以假乱真的全息模仿更具现实警示价值,但是,它的出炉和辨识过程以及映射出的心理态势,相对比较复杂。考虑考试环境,姑且略去。我们只看造伪技术尚在初级阶段的前一种假苹果。作文题目的材料是生活情景的形象展现,类似“蜡做的假苹果”的故事,过去曾经、现在仍然、今后还难免在生活舞台上上演,凡有读童话寓言经历的考生都不难读懂它的寓意。让我们虚拟两个生活情景,它们都应为同学们所熟知。

          [情景一]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份试题对他的学生说:“这份试题是我刚从《高考母题》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母题”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拿着题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了?”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看了看,说:“这是什么试题?”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份试题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错误丛生的拙劣试题。

          [情景二]有位哲学家举着一篇作文对他的学生说:“这篇作文是我刚从《满分作文》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满分”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拿着作文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了?”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来看了看,说:“这是什么满分作文?”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篇作文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一篇百孔千疮的作文。

          材料中的哲学家以譬喻的方式,或者是高考作文题目以寓言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生活。我们只需要把“闻”啊,“香”啊,调换一下,就可以适用来展示生活中的许多情景。

          我们还可以联想起2003年北京市一道仿用句式的题目: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

          考场上同学们的仿写丰富多彩,且看几例:

          ①一部电影,若只因为有“大腕”就非看不可,无异于服用最昂贵却并未必对症的药。  

          ②一句话,若只因为是名人所说就奉为经典,无异于在峨嵋山捡块石头就当作佛骨。                         

          ③一个人,若只因为是名牌大学毕业就认为他学识渊博,无异于看见光头就说是和尚。

          当年北京卷的这道题目和今年辽宁卷作文题目的这则材料,寓意很类似。不是吗?一只苹果,若只因为红红的就认为很香,无异于相信著名学者写的对高考作文题目的外行评点。

          2011年辽宁卷的这个作文题目,和2009年辽宁卷的作文题目也很类似。不是吗?一只苹果,若只因为红红的就认为很香,无异于相信明星代言的伪劣产品。

          再想想,2011年辽宁卷的这个作文题目,和那许许多多并未走远的高考作文题目“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感情亲疏于对事物的认知”……不也很贴近吗?当然,从总体上看,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心有戚戚焉了。             (五)湖南卷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现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材料中这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体现出对“自我”与“观众”位置关系的观念更新:过去,以“我”为主体;现在,以“观众”为主体。正因为演员是在时代观念更新的拐点上,提出自己的变化,才更具备了思辨作文的价值。在“名角至上”的传统氛围里,她的变化有点儿另类,甚至是标榜;但在“观众第一”的时尚观念中,这变化就是朴素的真理,十分正常。

          题目提示“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一方面,这是对“记叙文或议论文”体裁的提示;更重要的方面,是对作文选材和立意的提示。这位演员语言的变化,体现着生活的发展变化,体现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承继、碰撞与更移。类似的事情在生活长河中不断涌现,当然,不一定都表现为由“大家好”到“谢谢大家”和由“我来了”到“你们来了”这种语言,或语言这种形式的变化。

          想想我们的生活。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到“自己找婆家”,由“豢养宠物”到“和谐相处”,由“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由“天生龙种”到“宁有种乎”,由“父母官”到“人民公仆”,由“万岁”到“您好”,由“伟人政治”到“常人政治”,由“总书记”到“涛哥”,由“您领导美国人民”到“美国人民领导我”,由“大国强权”到“和平共处”,由“领导委派”到“群众选举”,由“上级监督”到“群众监督”,由“父母教育子女”到“子女反哺父母”,由“行政治校”到“专家治校”,由“教师围着校长转”到“校长围着教师转”,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由“选准角度”到“选好角度”……

          围绕类似的变化,“身上”或“身边”都可以选择,“感受”和“思考”都可以表达。这改变了一种“习惯”和“规则”,这是一种“转折”,这是比“包容”更开阔的境界,这也是人际和谐、社会“安宁”的追求,这话语是时代鲜明的“符号”,这是一种“细雨闲花”的境界,这双“隐形的翅膀”也带我飞向未来,它更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的“尝试”……你说它将使歌坛“今年花胜去年红”,可以;你置疑它“花而不实”也未尝不可,毕竟,我们看到的,只是演员的一句“拒绝平庸”的表白……

          至于体裁,散文、小说、书信、日记、序言等,也未为不可,因为,这些体裁与“记叙文或议论文”并不矛盾,也都可以分别纳入“记叙文或议论文”的范畴。  
                        
          (六)福建卷上海卷

         

         

        [建卷]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70分)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⑷题目自拟;⑸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材料摘引了袁隆平的两句话。第一句谈工作之中,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既体现了工作的环境状况,也表明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好处;第二句谈工作之余,童话式的神奇梦想,既体现了工作的理想、追求和动力,也表明给自己精神带来的好处,充满青春朝气。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成就、贡献和荣誉,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梦想、身体、精神中获得的。

        就事论事,谈工作、梦想、身体、精神、成就、贡献、荣誉,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可以;认为袁隆平只是一个个例,可以。扩展开来,从个人、班级、学校、城市、村镇、团队、国家、民族、人类等角度思考,也都能发现可供借鉴的共性。当然,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的思维扩展中,“太阳”“新鲜空气”“梦想”“水稻”“稻穗”“朋友”等等也可以被赋予象征意义。

        作文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并且强调“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记叙文或议论文的文体要求是什么?当然绝不是潜规则的刻板教条,考生仍然有自由表达的广阔天地。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记叙文,间接表达见解主张;议论文,直接表达见解主张——除此之外,岂有他哉!

         

        [上海卷]作文(70分)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解析]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包含着对时间、生活、生命、价值、永恒的思考,这是写作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有志于进入大学的,站在成年门槛前的青年人应该有的思考。

        “一切都会过去”,是立足于物质层面的一种思考,是现实的客观反映,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是远古时代一位上层君主务实思想的表露,显示出勇敢承受挫折失败的清醒和淡泊面对伟业称颂的豁达。

        “一切都不会过去”,是着眼于精神层面的一种认识,是浪漫的主观表达,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是现代文学作品一位下层人物浪漫思想的表露,表现出珍重人间情感的迷恋或牢记曾经苦难的沉重。

        两句铭文放在一起:“一切都会过去,但一切都不会过去”,则是一种辩证的思考。是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浪漫、唯物与唯心、远古与现代、史实与文学、上层与下层、清醒与迷恋、豁达与沉重等诸多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统一。

        想想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名言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理性的思辨,感性的触发,考生的文思,应该如泉而涌吧。
         (七)江西卷天津卷

         

         

         

        [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题目要求选择孟子提出的“三乐中一乐作文”,这就为作文确定了三个备选话题。“一乐”的话题范围是家庭亲情,“二乐”的话题范围是事业抱负,“三乐”的话题范围是教育成才。对于考生,三个方面都并不陌生,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无时不在感知和享受这“人生三乐”吧?“三乐”中间再任选其一,“三乐”还都可以转化为许多相关话题,谈“乐”之因,“乐”之果,“乐”之事,“乐”之情,“乐”之有,“乐”之无,“乐”之无中生有,“乐”之有中变无。“三乐”中任何一“乐”都不会是空洞的,都因具体内容充实而享其“乐”的。这个作文题目,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忘记与铭记”“明星代言”“兽首回归”“我说90后”“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全都贯通。这就为考生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提供了充分自由的空间。

        或问:如果我对“三乐”都没有体会怎么办?退一步,例如,我自小父母双亡,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我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抱负,也感受不到老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豪迈与欣慰,怎么办?题目说得好:“这(三乐)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应该成为,却缺失了,我们不应该为自己、为同学、为社会,表达真切的感受、沉重的反思和强烈的渴盼吗?唯如此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不辜负亲情和师情。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题目要求“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这就确定了作文的话题范围。考生可以单独写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镜,也可以在两种至五种镜之间进行交叉比较,选材范围灵活自由。

        材料中说:“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这就为考生谈“感悟”做出了多方面的启示。

        正面谈,很好。因为题目对五种镜的功用做出了清晰的说明,据题正向发挥,相对容易一些。

        反面想,也可以。“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却在近处留下盲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于是也就少了朦胧的诗意;“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眼神却可能因此分散;“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幽默中也扭曲了本来面目;“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但只是虚幻的彩虹而已。这些也不失为“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的表现。据题反向发挥,相对难一些。

        正向发挥,想出类拔萃,关键是要写好;反向发挥,想标新立异,关键是要写通。不知道有没有考生写一篇说明类的科学小品,那也会妙趣横生,关键是要熟悉:有细节,有感悟。      (八)重庆卷浙江卷

         

        [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作文要求“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并对内容作了规定“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情有独钟”,意思是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聚集到其中。两则材料中的主人公虽有特性,但更有共性——他们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感情倾注到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最终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赞誉。两则材料都有丰富的细节,也都很动人。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完成对话题的演绎,而要把“情”和“独钟”的动人之处挖掘出来,并通过作文传达出去,离不开“细节”和“感悟”——“细节”越丰富越好,“感悟”越深刻越好。

        题目对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细节和感悟——的考查,十分明确。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我的时间”是一个很好懂的,无须解释的题目。题目给出的材料,都是提示。

        第一段是侧重感性的提示,诸多偶像,表明时间与成功、立志、奋斗、途径等等的关联,归结为“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第二段是偏重理性的提示,时间表现为抽象和具象、季节和分秒、悲喜和对错等等,归结为“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作文题目为考生展开写熟悉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广阔天地。

        以一名中学生的角度写,中规中矩。你熟悉物理吗?那你就写你怎么沉浸在物理中度过时间;你熟悉化学吗?那你就写你是怎么在遵循道尔顿或门捷列夫度过时间;你热爱妈妈吗?那你就写怎么在妈妈的怀抱中度过童年的时间;你倾心周杰伦或李宇春吗?那你就写你怎么追寻他们的足迹在歌坛上探求……只要表达出“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这个核心含义。

        从其他角度写,别辟蹊径。作文可以就站在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的角度写,也可以站在屈原、杜甫、岳飞、曾国藩、谭嗣同、埃丝美拉尔达、罗亭、简爱的角度写,只需要在作文中给这些人物赋予第一人称:“我”,只要表达出“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这个核心含义。

        这个“我”当然也不一定是某一个人。你珍惜和平吗?那就写“和平的时间”吧;你憎恶战争吗?那就写“战争的时间”吧;你迷恋粤剧吗?那就写“粤剧的时间”吧;你钟情西湖吗?那就写“西湖的时间”吧……只需要在作文中将这些事物拟人,赋予第一人称:“我”,只要表达出“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这个核心含义。

        敬佩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命题老师,“我的时间”大气磅礴,作文只要用第一人称,就允许写世上任何人、任何事的成功、立志、奋斗、途径、悲喜和对错……真是:六月钱塘大潮来,潮外汪洋见大海。 (九)江苏卷广东卷

         [苏卷]作文(70分)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拒绝平庸”是作文标题。题中材料作了提示:第一句说明“平庸”与“平凡”对于人生的差异;第二句先就“为人”的角度,从反面谈“拒绝平庸”的伟大意义,后就“处事”的角度,从正面谈“拒绝平庸”的先决条件。

        题目的四个要求,给考生充分的自主性。“拒绝平庸”是人类的共识,是人之为人应有的良知,也是维系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作文可以从正面弘扬“拒绝平庸”的灿烂成果,也可以从反面思考“拒绝平庸”的艰苦卓绝,也可以身处平庸、甘于平庸做出对“拒绝平庸”的纠结思辨。作文要求健康积极,要求真情实感,也要求对自己的表达负责。设若处在一片“拒绝平庸”的高调声中,那么,反对这种“虚假”的高调,也不失为一份独到的“拒绝平庸”。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解析]简而言之,“原点”就是起点。根据题目的提示,回到原点,可以理解为追本溯源,追根究底,抓住核心或重新开始等等。回到原点,一切都豁然开朗,一切都来得及。

         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如果回到英语的“原点”,可能是“Get back to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tart all over again.” 
         所谓“原点”,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概念,它的特征是体积无限小,质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 
         放眼宇宙,在140亿年前的某一刻,“原点”发生了改变,变得不再是奇点,而是产生了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上,宇宙开始创生。物理学家们形象的称之为“大爆炸”。原点和它的虚无崩溃了,宇宙在虚无中创生,“无中生有”了。 
         回到地球,亚细亚洲的大地原点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的昌吉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地原点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广州城市原点地标在广州人民公园南广场的圆形中心广场圆心处。 
         看看世界,两个人、两个政党、两个民族、两个国家,彼此曾争斗,你死我活,势不两立 ,那么让我们回到原点吧?回到原点就是进步的开始,一段历史结束就是另一个新的原点,一段新的历程的开始。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一个国家几千年的历史,都要经历许多个原点的。 
         进入社会,《原点》是一部新加坡电视剧,播出后,使马来西亚的旅游一度火爆。《回到原点》又是一部讲述下乡教书娃故事的电影。《原点小说网》里有许多好看的小说。孙燕姿、蔡健雅的歌里唱着“我们曾经过那么多考验,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原点?飞轮海》是台湾一部畅销的摄影集。其中《永不完结的摇滚乐章》,摇滚是汪东城的原点;《纶?语》,炎亚纶的原点是自己不服输的毅力;《王子的流浪》,辰亦儒的原点是在温哥华的求学时光;《我的旅程My Journey》,吴尊人生事业的原点是亲爱的家人。重庆市大唱红歌,也是希望回到革命传统的原点,为现实中国注入信念的力量。 
         谈谈情感,怀念站在原点的那个人,慢慢接受现实,也许会经历多年的心灵啃噬,然而也在这样的痛苦中逐步成长。不喜欢现在的一切,希望能回到快乐的原点,忘掉烦恼的过去,可以吗?考生踏进高考试场,也是人生的一个终点或另一个原点,高中生活随着这一场高考结束,我们或开创出进入高校的原点,或面对走向社会的原点,或复读,回到熟悉又全新的原点——无论站在哪个原点,都承载着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希望。 
         题目要求“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那么,写你熟悉的生活,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吧! 
        (十)湖北卷四川卷

         

        [按]2011年,全国共十七个高考作文题,都比较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很大程度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课标(实验)”所提出的“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生活空间,其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命题,让考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表达真情实感。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为靠近这个理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和成效卓著的尝试。考场作文的真谛是“据题发挥”。只要考生严格审题,充分认识题目中的启发、鼓励因素,就能透过一个个题目的窗口,看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在熟悉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试题白纸黑字,容不得任何主观臆断。我们要很好地体会命题人落实“课标(实验)”的良苦用心。

        从今天起,我们逐次解析这十七个作文题目,试图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北卷]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解析]面对这个题目,人们不禁要问什么叫‘旧书’?是以出版时间判断,还是以书的新旧判断?当然都可以。再说,“旧”与“新”总是相对而言的。就今天而言,几百年前的书无疑是旧书了。可是,如果上溯两千年,恐怕旧书就需要是韦编竹简的了;同样,后推一千年,同学现在书包里的每册教科书,都算得上是旧书了。

         突破“作文常识观”,树立“作文思维观”,那么,生活也是一本大书。有一个词语叫“阅历”,看来,经历、历史,也可以算是旧书,也不一定非得记录成文字。人们常说“阅人无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此说来,一位睿智的老人,也不失为一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旧书。朱熹《观书》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在朱子心中,“书”和方塘、云天“共徘徊”。北京市今年高考语文有一道阅读题: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文本取材于王充阁的《祁连雪》)看来,在作者王充阁先生、北京高考命题专家、每一位考生和每一位阅卷老师,上上下下所有人心目中,“祁连山雪”就是一卷“旧书”,正是“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啊!设若回到书的“原点”,那旧书是龟甲牛胛,还是摩崖石刻,抑或就是悠悠天地,茫茫宇宙了……

        作文要求写的,实质就是考生熟悉的生活,和从中得到的教益,只是需要以“旧书”为载体来表现。如果确实对“旧书”很反感,如实地、积极的、负责地表达出来,也未为不可。钱锺书先生参观美国大学的图书馆,美方询问钱先生的感受,钱锺书先生说:“到了这里,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无用的旧书。”你觉得询问人会瞠目结舌,还是忍俊不禁?

         

        [川卷]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解析]“油壁车,夕相待”,期待,是创作永恒的主题。我期待,你期待,他也在期待;城市在期待,乡村在期待,群山在期待,沙漠也在期待;李贺在期待,苏轼在期待,牛顿在期待,爱因斯坦也在期待;蚂蚁在期待,奶牛在期待,故宫在期待,京剧也在期待;丛飞在期待,姚明在期待,李娜也在期待,农民工也在期待;国家在期待,民族在期待,世界在期待,人民也在期待……

         大千世界,莽莽河山,芸芸众生,莘莘学子,总有一种期待。在作文写哪一种?写熟悉生活的一种;怎么写好这一种期待?表达真情实感。

           (十一)安徽卷山东卷

         

        [按]2011年,全国共十七个高考作文题,都比较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很大程度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课标(实验)”所提出的“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生活空间,其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命题,让考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表达真情实感。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为靠近这个理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和成效卓著的尝试。考场作文的真谛是“据题发挥”。只要考生严格审题,充分认识题目中的启发、鼓励因素,就能透过一个个题目的窗口,看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在熟悉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试题白纸黑字,容不得任何主观臆断。我们要很好地体会命题人落实“课标(实验)”的良苦用心。

        从今天起,我们逐次解析这十七个作文题目,试图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流逝,是永恒的必然;所谓时间凝固,只是文学语言描写的心理感受。“时间在流逝”等同于生活的运动,它的广阔无边,比“我的时间”更显豁。“时间在流逝”,无所不包。

        在“时间的流逝”中,中国队包揽了“鹿特丹世兵赛”的全部金牌;在“时间的流逝”中,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在“时间的流逝”中,中国的崛起世界瞩目;在“时间的流逝”中,蜡制的苹果居然有了香味;在“时间的流逝”中,某位知名歌唱演员把出场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改作“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在“时间的流逝”中,袁隆平晒着太阳,呼吸着新鲜空气,工作着,梦想着;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面对着“一切都会过去”,感受着“一切都不会过去”;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享受“君子三乐”;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体味着五种镜子;在“时间的流逝”中,人人“情有独钟”;在“时间的流逝”中,必然有“我的时间”;在“时间的流逝”中,应该“拒绝平庸”;在“时间的流逝”中,还是“回到原点”……

        并非“时间的流逝”可以包容一切,而是所有的作文题目必然在生活的长河中交汇。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只有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才能把“时间的流逝”的情趣、理趣、意趣表达出来,演绎精彩。

         

        [山东卷]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这世界需要你”,“世界”是“你”周边的环境,可以是由宇宙到家庭的任何一种环境;“你”是“世界”包容的个体,可以是任何人物和事物。需要注意的只是作文里的人称、关系、态度和语气。

         

        综上,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洞开的一个窗口。到生活中耕耘自己的一方园地吧。你将会透过窗口发现自己葱茏的园地,并清晰地看到前往园地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