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警内卫部队:伟大母亲杨开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7:27

伟大母亲杨开慧

何家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7日   07 版) 杨开慧(中国画)何家英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当年,毛泽东曾满怀深情地写下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表达了他和杨开慧之间深沉的爱情。

    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我想为杨开慧画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和共产党员。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怀着对毛泽东和孩子无尽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走向刑场,29岁的年轻的生命结束了。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我应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她身上那种坚定的革命精神呢?我查阅了历史资料,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总是通宵达旦地工作,经常一夜只睡两三个小时。为了减轻毛泽东的负担,杨开慧经常根据毛泽东的写作提纲,帮他整理夜里写好的东西。她常常把岸英的摇篮放在身边,一边抄稿,一边用脚摇摇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部凝结了毛泽东智慧的文献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个场景定格在我的脑海,我希望能突破以往画历史人物的概念化的表现手法,在生活的场景中表现作为优秀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妻子与母亲的杨开慧是如何开展革命工作的。

    着手创作时我遇到很大的困难,可供参阅的资料很少,留存下来的照片只有两三张。我先做素描稿,画人物头像,基本的构架成形后,感觉画得很像,但还是不满意。于是又擦掉,重新用自己的经验,给她分配明暗,还要跟煤油灯的光源相吻合。我以鼻子正面鼻骨作为明暗交界线,一面是黑暗,一面有一个热光源来回应,感觉特别对。画完之后,人物的精气神就再现出来了。

    后来再慢慢加工,慢慢地与资料相互对比,来找出杨开慧的形象特点。画历史画,资料性东西特别难,譬如说婴儿的摇篮,过去的摇篮什么样呢?这个“过去的摇篮”惊动了福建、吉林、辽宁的朋友,多方努力才找到合适的原形。原来画面构图是把小孩放在摇篮里一个,抱着一个,后来觉得两个孩子都放在前头对主人公影响太大,两个孩子之间感觉突兀。后来我就把一个孩子放在后头的床里边,找一个具有透视角度又符合真实的场景。这两个孩子我觉得画得特别可爱,笔墨、透视都特别对路。

    这张画我设色极为用心,尽量不用色,除了肉色之外,只有油灯一点颜色,还有小孩的衣服上稍微点缀的一点小花,嫩绿的小芽,寓意着希望,寓意着我们的革命者前赴后继终将完成伟大的事业。

    这张画既是为了纪念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杨开慧,也献给千千万万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母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