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新材料研究所:日本为何对中国科考船在地震海域活动如此忐忑不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34:20
2011年6月23日参考消息 

    《意大利要求暂停轰炸利比亚》,法新社罗马6月22日电,法新社巴黎6月22日电,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6月21日电,法新社布鲁塞尔6月21日电。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22日呼吁利比亚尽快达成停火,以便向该国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英、法没有表示赞同,甚至“嗤之以鼻”。法国外交部发言人伯纳德•瓦莱罗(Bernard Valero)表示,“我们没有增加对卡扎菲的压力。任何对行动的暂停都会让卡扎菲赢得时间,冒着卡扎菲‘整顿队伍,卷土重来’的风险”。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言人赞同法国方面的观点:“我们的立场是,这将使卡扎菲得逞。他已经数次呼吁停火,但事实上没有一次真正得到贯彻”。“在当前的形势下正确的措施是增加对卡扎菲的压力”。

 

    很明显,意大利在利比亚问题上出现了动摇,而且还喊出了比德国更加激进的口号——要求北约暂停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德国还只是不参与军事行动)。然而,就在两个礼拜前,也就是6月9日,意大利方面还宣布,将向利比亚反政府力量提供价值为3至4亿欧元的贷款资金以及燃料,帮助其对抗卡扎菲政府军。因此,我们或许可以从意大利在这两个礼拜里所发生的事情中找到一些能够解释意大利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

 

    就在意大利政府宣布对利比亚造反派提供援助的后两天,意大利在6月12日与13日连续两天举行了涉及核电、政府领导人的刑事豁免权、供水服务私有化和供水服务盈利许可4个方面的全民公投,结果是意大利政府惨败。由此将迫使意大利启动放弃核能的进程,换言之,意大利的能源独立之路将被掐断,反过来说,意大利将更依赖于石油、天然气这样的化石能源,然而,由于美国控制着世界上的能源海上运输通道,因此,意大利公投的结果是使得意大利将不得不依赖美国所提供的安全保护,或者也可以这么说,通过这次公投,意大利的亲美派获得了更大的政治优势,由此迫使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开始采取向美国倾斜的政策。因此,我们看到,当以色列总理6月13日访问意大利时,贝卢斯科尼在罗马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面后向记者表示,意大利不相信“单边的解决方案能获得和平”,这样的方案既不会给巴勒斯坦,也不会给以色列带去和平。他认为,只有通过双方主动和谈,才能获得和平。内塔尼亚胡则向意大利明确反对巴勒斯坦“单方面”寻求建国的表态表示“感谢”。显然,意大利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开始向美国看齐了。

 

    当然,公投的结果只是政治势力消长的产物,而真正威胁到意大利政府执政稳定性的是意大利糟糕的经济状况。根据意大利央行6月14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4月底意大利的公共债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8906万亿欧元(约合2.7353万亿美元),远超欧盟规定上限。由此可知,意大利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如果意大利不在政治上和美国保持一致的话,那么美国对意大利的金融打击行动恐怕马上就会开始。当然,我们认为,美国并不会因为意大利倒向它了,就延缓了打击欧元的步伐,美国现在不过是想把意大利榨干而已——让意大利为美国做尽可能多的贡献,等到美国认为从意大利身上榨不出什么东西来的时候,美国就会发动针对意大利的金融攻击了(在这个问题上,意大利和日本所享受的待遇是完全一样的)。

 

    尽管如此,意大利在政治上的不稳定也会对欧盟产生即时的威胁,尤其是现在欧盟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仰仗意大利军事基地的支持,如果意大利也出现消极怠工乃至罢工的问题的话,那么对欧盟摆平利比亚问题是非常不利的,而欧盟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劳而无功将反过来给美国创造出极大的向欧盟转嫁危机的机会。因此,我们看到了欧盟核心国家极力拉拢意大利的动作,6月15日,欧洲议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宣布,批准欧洲央行理事、意大利央行行长德拉吉担任下届欧洲央行行长,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峰会将于下周就此作出最终决定。这是一个十分滑稽的决定,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意大利自己的经济金融状况十分糟糕,然而,欧盟核心国家却对意大利央行行长的能力推崇备至,从而使得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当上欧洲央行行长。如果不是出于对意大利进行统战的需要,我们很难想象意大利央行行长能够担任欧洲央行行长一职。

 

    无论是德国的退避三舍,还是意大利的转变态度,都充分揭示出这些国家存在一种无法将自身利益与欧盟整体利益统一起来的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恰恰是因为欧盟没有实现真正统一所致。就是在货币方面,也没有实现欧元的全覆盖。由于存在各种形式的割据问题,因此,在危机时期,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就会将自身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严重的对立起来,而且,由于割据势力处于优势地位,欧盟的中央机构完全形同虚设,因此,整体利益往往成为被牺牲的对象(如果欧盟设计者能够知道中国的秦始皇为什么要废封建,设郡县的话,或许就不会陷入现在这个危险的境地了)。据《金融时报》德国版(Financial Times Deutschland)周三报导,默克尔近期表示,她将在2013年之前寻求减税。如果德国真的实施减税的话,那么固然可以缓和德国国内的矛盾,但是,由于减税将削弱德国政府的经济干预能力,因此,实际上会削弱德国维护欧元区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事情。并且,我们相信,如果德国开始减税的话,那么美国的评级机构一定会将这个行动作为调降德国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的理由。

 

    此外,欧盟在利比亚问题上拖得越久,欧盟内部分裂的压力就会越大,相反,如果欧盟能够一鼓作气摆平利比亚问题的话,欧盟内部的危机就能借助这个胜利而有所化解,当然,届时,参与战争的英法两国的地位将上升,而袖手旁观的德国的地位将下降。

 

    2011年6月24日参考消息

 

    《英徳法也将撤离驻阿部队》,美国之音电台网站6月23日报道。奥巴马22日晚间宣布,美国在今年底之前将从阿富汗撤回1万美军,明年夏天之前最多再撤回2.3万部队,留6.8万美军在那里,直至2014年底美军将阿富汗的安保责任完全过渡给阿富汗政府。实际上,奥巴马只是将他在2009年12月宣布的向阿富汗增派的3.3万人撤回来了而已,换言之,奥巴马没有将其前任在阿富汗部署的部队撤回一兵一卒,因此,这是奥巴马违背其竞选承诺的又一明证。当然,这也可以说明美国统治者无法下决心放弃阿富汗(什么是僵化的战略?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战略就是一个典型),这也就预示着,美国将会面临比前苏联更加糟糕的命运了。

 

    当然,美国的决定为其盟国的撤军行动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理由。法国表示将以和美国大致相同的比例和时间表撤离。换言之,法国并不愿意使自己的“贡献”超过应有的份额。这一点和澳大利亚截然不同,澳大利亚还计划将女兵派遣到阿富汗作战,美其名曰是为了实现男女士兵的平等作战权力,其实就是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不惜动用自己所有的战争资源。在此问题上就可以看到,同样是美国的盟友,但还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其区别就在于盟国各自的独立性的强弱,像法国这样的独立性较强的国家,它就能获得较大的行动自主性,而像澳大利亚这样的美国控制得越来越死的国家,就会表现出为美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样子,美国都要撤兵了,澳大利亚反而还要增兵,实际上就是为美国撤兵做掩护当替死鬼去的。

 

    英国作为美国最铁的盟友,也表示将和美国“同进退”。有意思的是德国的态度。此前,我们曾经讲过,3月23日,德国联邦政府宣布将抽调300名操作空中预警机的士兵前往阿富汗,执行北约驻阿部队的预警飞行任务。现在,美国居然宣布要撤兵了,由此,反过来使得德国陷于尴尬的状态。因此,虽然23日正在苏丹访问的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肯定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但是,韦斯特维勒说,德国虽然有撤军准备,但具体撤军数字要等待时机成熟之后才会公布,这件事要和欧洲战略伙伴商量之后才能决定。奇了怪了,难道德国是否撤兵,以及撤多少兵,还需要和欧洲战略伙伴商量吗?难道是英法等国要求德国出兵阿富汗的吗?如果英法的调兵要求能够让德国如此重视的话,那么为什么在英法需要德国出兵利比亚的时候,德国反而死活不肯出兵呢?家门口的事情反而不及远开八只脚的阿富汗的事情重要吗?显然,德国的解释是不能服人的。要求德国出兵阿富汗的是美国,要求德国增兵阿富汗的还是美国,因此,德国如果现在要撤兵的话,那就不应该是去和它的欧洲战略伙伴商量,而是应该去和美国商量。反过来说,现在德国之所以表示要在和欧洲战略伙伴商量后才能决定,那只能说明德国现在并不打算,或者说,德国现在并不敢从阿富汗撤兵,因为美国在后面逼着它呢(德国增兵阿富汗以及拒绝出兵利比亚二事必然是和美国对欧元区的金融攻击行动相联系的,如果德美之间没有交易的话,就不可能出现现在这样奇怪的事情),就算要撤兵,那也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换言之,德国恐怕是无法和美国“同进退”的。因此,德国现在只能反过头来去和英法等国协商一下,以便取得英法等国的谅解,否则,英法必然质疑德国一面向阿富汗增兵,另一面又不肯出兵利比亚的无理政策。

 

    现在除了日本受法律限制而不能亲自到阿富汗战场为美国卖命外,像澳大利亚、韩国这样的美国忠实走狗都反而在向阿富汗增兵。因此,从种种迹象来看,就算美国把它之前向阿富汗增派的3.3万人撤走了,侵阿的外国军队的总数未必会明显减少。不过,这样一来,侵阿外军的战斗力将可能有所下降,这对阿富汗反侵略武装而言倒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从历史教训来看,美国言行不一的事情很多,现在奥巴马的撤兵计划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为他的竞选连任计划设计的,因此,等到奥巴马连任后,美国的撤兵计划很可能立刻终止,反过来还可能出现继续增兵阿富汗的行动,届时,美国老百姓只能再等四年才能行使他们手里的民主权力了,不过,这对奥巴马而言,那已经无所谓了。因此,为了在将来随时修正这个撤军计划,美国军方已经发出了反对声音。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上将23日指出,奥巴马提出的明年夏天之前从阿富汗最多撤军3.3万的计划比原先设想的风险要更大,但反过来说,放慢撤军步骤会有另外的风险,如增加阿富汗政府对美国的依赖度。马伦不愧是一个老滑头,一句进,一句出,滴水不漏。既有支持撤兵的理由,又打下了修正撤兵计划的伏笔。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如果美国停止撤兵计划,转而开始向阿富汗增兵的行动时,美国的那些欧洲盟友们将如何自处呢?现在英法等国之所以纷纷表示“紧跟美国”,那是因为美国现在做出的是撤兵计划,这正好符合英法等国的需要,它们现在需要集中兵力解决利比亚问题,然而,如果美国忽然因阿富汗战事吃紧(或者其它什么理由),转而开始启动向阿富汗增兵的计划的话,那么,这些现在表示“紧跟美国”的欧洲盟友们是否也要紧跟美国增兵阿富汗呢?如果紧跟美国增兵阿富汗,那么必然削弱其摆平欧盟周边动荡局势的实力,如果不紧跟美国,那么又会给美国统治集团内的一部分人找到打击欧盟的理由(因为,在打击欧盟的这个问题上,美国统治集团内部是存在分歧的)。

 

    《美国会预测局预测:十年后美国债务将与GDP持平》,法新社华盛顿6月22日电。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2日宣布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并如期在6月底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美联储没有宣布是否启动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当然,维持现有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定也意味着美联储目前并不打算采取紧缩政策。之所以出台这种既不松,又不紧的政策,关键就在于美国统治集团还没有处理好削减老百姓福利的问题,现在国会和政府的僵持局面,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在做所谓的民主博弈,然而,实质上却是资本集团在对美国人民施加压力,资本集团企图采用这种要胁手段来强迫美国人民接受削减他们自己福利的法案,共和党意见的实质是美国资本集团要求削减美国社会保障以及政府资助的联邦医疗保险和补助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政治集团固然也会受到一些损失,但是,倒霉的都是些小人物,对政治集团整体而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强迫美国人民接受了削减社会福利的法案,那么,美国资本集团已经承诺,在大幅削减预算的前提下将提高债务上限,这样美国政治集团又可以继续混下去了。

 

    不过,要维持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实在是没钱,所以,明的不搞,就搞点暗的。据报道,美联储12家地区联储银行之一的纽约联储周四(23日)购买了12.1亿美元的国债,这是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由此可见,美联储自己是暂时不买美债了,而是改为地区联储购买美债了,但是,实质是一样的,只是变了花样搞量化宽松而已,而且,由于是暗簇簇的搞,所以只剩下“宽松”而没有“量化”了,因此,这一政策的后果更加严重。

 

    现在,美国国会预测局预测说,十年后美国债务将与GDP持平。如果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不能获得提高的话,那么除非美国的GDP大幅度下降(今年美国联邦债务将达到GDP的70%),否则就无法实现这一“持平”。换言之,美国会预测局是相信债务上限是能获得提高的。不过,为了避免预测成真,美国会预测局开出的药方是“大幅提高税收在GDP中所占比例,以及在预计水平基础上大幅降低开支”,这果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削减开支这条或许是能够通过削减美国人民的福利待遇来实现的,但在美国人民福利待遇被大幅度削减后,又怎么可能大幅度增加税收呢?如果要征税的话,那么企业及外国投资客肯定会成为主要征税对象,因此,在这种政策预期下,美国的投资环境必然越来越恶劣,投资美国者很可能被美国政府连皮带骨全部吞掉。

 

    2011年6月25日参考消息

 

    《日抗议中国科考船在地震海域活动》,法新社东京6月24日电。日本官员今天说,该国对中国未经东京同意就派出海洋科考船到遭受海啸袭击海岸的附近海域进行考察表示了抗议。据传闻,该科考船是到上述海域检测核辐射量。日本海岸警卫队说,中国科考船在日本东北海岸附近330公里处被发现。日本说,中国事先应该征得该国同意,因为这艘船驶入了日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法新社的这篇报道写得十分巧妙,把日本的野蛮无理给充分展现出来了。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说:“我们不能允许未经日本同意就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发生。”日本的这种表现真是无耻之极!我们不知道日本有什么资格禁止别国在公海上进行监测?!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日本的海岸“附近”可以被定义到“离海岸330公里的地方”?当然,我们更要问的问题是,日本究竟为什么要反对他国去监测海啸发生地附近海域的核辐射量?是不是日本害怕被他国发现这次地震海啸及核危机的真相?还有一点就是,日本是不是害怕他国发现其在处理核事故时所干下的龌龊事?

 

    一方面,日本反对他国监测日本附近公海上的核辐射量,另一方面,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日本人天野之弥又提议要对各国核电站进行突击检查、对全球核电站进行风险评估等,此建议只得到了日本和美国政府的积极响应。日本这是想干什么呢?如果没有阴谋,为什么会出现双重标准的问题?日本如果真的那么在乎核安全的话,那么就应该彻底放开让他国对其进行核事项检查,更不应该抗议他国在公海上的监测活动(之前日本还拦截过俄罗斯的飞机)。因此,反过来思考这件事情,我们就越来越感到日本的这个地震所引起的核危机的水很深,很可能有非常复杂的内幕。

 

    也正是因为日本方面拒绝乃至反对中俄这样的核大国对其进行核风险评估及核辐射监测,而且,在核危机后,日本开始全面倒向美国,不仅彻底抛弃了鸠山内阁时期所倡导的东亚合作政策,而且开始积极为美国干涉东亚事务提供方便,更有甚者还甘当美国的马前卒。对此,我们认为,这个核危机的爆发就显得越来越巧了,当然,或许有人说,东亚形势的变化是美国在日本爆发核危机后因势利导的产物,从表面来看,这的确也是那么回事,从美国的表现来看,的确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是,现在的矛盾出现在日本方面,恰恰是日本的双重标准使人们不得不对日本由地震引起的核危机的真相产生怀疑,换言之,恰恰是日本不正常的反应才让人对美国的正常反应产生怀疑,因此,不是我们不愿意从阳谋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是现实情况让我们不敢只从阳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全方面的考虑这个问题,也就是还必须从阴谋的角度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就是因为,这个事件发生后,美国成了最大的赢家,换言之,如果说这次日本核危机中存在什么阴谋的话,那么美国的嫌疑最大。有传言说,日本附近海域的地震是由日本偷偷搞核试验引起的,不过,如果真有这个核试验的话,那么美国更有条件去干,而且,美国在第一时间就把航母派到了事发地,并且不顾核辐射。当时的报道很明确,地震海域的核辐射量居然超过了日本核电站所在地的核辐射量,这就很值得重视了。因此,如果说可能有阴谋的话,那么这个阴谋恐怕就是美国通过一次海底核试验触发了地震,从而制造了日本核危机。而现在日本政府之所以极力反对其它国家对地震海域进行核检测,很可能就是害怕真相暴露,而一旦海底核试验的事情被发现,那么美日关系必然受到极大冲击,因为,此事的严重性几乎可以和美国当年对日本投原子弹一事相提并论了,届时,日美安保同盟恐怕就无法再维持下去了。此外,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如果发现它们在偷偷搞核试验的话,那么对中俄等其它国家而言,都是一个严重的危险信号,因此,不能不高度重视。

 

    《IEA动用战略储备,国际油价大幅跳水》,法新社巴黎6月23日电,美国《纽约时报》6月23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24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24日报道。由美国倡议成立的国际能源机构23日在总部所在地巴黎宣布,将向世界市场投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利比亚冲突造成的石油生产缺口,而美国将从中发挥带头作用,在投放的石油储备总量中,约有一半将来自美国。真是无巧不成书,美联储会议刚刚结束,美国就发动了打压油价的行动,而油价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助涨了美元指数,从而增加了美债的吸引力,说到底,如果不是美债销售困难的话,美国绝无打压油价的可能,而不打压油价,美国则要面对一个越来越团结的欧亚大陆,换言之,美国打压油价的行动是将增加美债吸引力与破坏欧亚能源合作这两个目标给统一起来了。因此,如果油价下跌到80美元以下的话,恐怕就会对美俄关系产生冲击。美国并不害怕欧佩克的报复,但是,美国是否不怕俄罗斯的报复呢?那就不一定了(不过,最近美俄关系的确越来越糟糕了,很可能是因为美国感觉到一个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欧亚反美统一战线有成形的味道)。所以,中国不宜乐观,也就是说,中国不宜对美国打压油价的效果抱太大的希望。此外,油价下跌会对伊朗造成新的打击,从而增加伊朗局势的不确定因素。不过,油价下跌将直接降低中国南海等地油气资源的争夺力度,换言之,对中国而言,可以更理直气壮地用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理由(而不是用去和领国争夺油气资源的理由)维护自己在南海的合法权益(行动理由的合法性很重要,不应轻易将我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简化为所谓的经济权益,因为经济权益只是我国在南海合法权益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对我国而言,在南海问题上,关键是政治权益,即主权及领土归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