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网院: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0:54

15、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6、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7、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19、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意义)(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意义)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8、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9、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1、“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2、“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2、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错误的做法(或现象)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4、“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5、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
26、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8、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有: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卡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0、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32、国企改革内容有: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3、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3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大致过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建立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部,内地。
3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7、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8、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
39、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0、“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4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
4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4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6、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7、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8、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9、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0、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APEC会议)。
5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2、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在《863计划纲要》里,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共八个领域。
5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54、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在体育事业上,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瞻目;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共同纲领: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内容: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③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国旗象征:红色:革命;大五角星: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美国侵略朝鲜):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抗击美国侵略者(“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誉为“最可爱的人”。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的完成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意义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1954年9月五四宪法的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性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左”错误的现象(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基本国情出发。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实现自给)—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雷锋。
•学习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1976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 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2、文革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刘少奇。(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1976年:
①周恩来,毛泽东逝世。
②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人民运动:“四五运动”。
③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④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1971年九一三事件。
⑤“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的覆灭。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0年,刘少奇冤案平反。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比较完善的宪法)。
1986年,颁布一系列法律。
第9课改革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企改革内容有: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它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
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1987年,中共13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总之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他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特点: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 “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长篇小说《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茶馆》。”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又一个高峰期,茅盾奖几个作品 )。
艺术: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决战》,反映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林则徐》,反映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抉择》,反映传统文化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体育: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许海峰)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衣食住行的变化。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的变化(“铁饭碗”被打破后,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和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制度改革最密切关注的。
历史重点提要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
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
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
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 严重经济困难 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
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一、工厂从这时发展而来
1、时间:14世纪   地点:意大利
2、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有哪些不同?
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方式
场地与规模
相互关系
效率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与家人、帮工
封建式

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

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主
手工工场工人
资本主义性质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
3、作用:
(1)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3)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A、商人的变化: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
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经济地位:实力超过王公贵族
政治地位:甚至可担任市长
变化原因: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
B、贵族的变化: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没落
C、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4、其它知识点:
(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2)西欧手工工场发展,但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3)中国明清也出现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世纪  地点: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  对象:天主教会
2、原因:(1)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概念)(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国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四大悲剧)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亚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5、评价: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
6、中国同主题的文艺作品:汤显祖 《牡丹亭》
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1、领导人:马丁路德  兴起国家:德国  时间:16世纪 对象:天主教会
2、主张: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不要教会
3、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不在话下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汲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人文主义通过恢复古希腊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路德也从基督教的经典中寻找理论支持
4、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德国,各地的教会纷纷独立,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评价:突破了传统宗教的束缚,永久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统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科学的诞生
1、时间:15、16世纪
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指出只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3、原因:(1)生产力提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研究手段,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2)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3)文艺复兴,人的认识和创造能力被确信
4、评价:为未来工业文明的昌盛奠定了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为科学的振兴铺平了道路。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找到了自然界跳动的脉搏,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5、对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科教兴国 重视知识的作用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
6、代表人物:
波兰  哥白尼  日心说  科学革命的开端
意大利 布鲁诺  宇宙是无限的
英国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领域) 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7、科学的作用: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发的态度看待世界。
四、理性之光(思想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国家:英法等
2、含义: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3、原因: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的思考。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
4、代表人物:
法国  伏尔泰  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自下而上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政治自由)
法国  卢梭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体现。《人权宣言》)
法国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事件
首先兴起
主张
代表
斗争对象
文艺复兴
意大利等
以人为中心
文学三杰、艺术三杰
封建神权
宗教改革
德国等
信仰上人人平等
马丁路德等
启蒙运动
英法等
理性、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伏尔泰 卢梭等
自然科学
意大利等
知识就是力量
哥白尼 牛顿等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一、“发现新大陆”(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条件)最根本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东方的丝绸、瓷器、宝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辗转运往欧洲,在欧洲人看来,东方非常富裕
(2)在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对货币需求量增加,“拜金狂“们希望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能够攫取黄金。《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广为流传后,更激起了人们对东方的向往
(3)土耳其人阻断了传统的通商道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4)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亲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船员。
(5)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并在这个时候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地球仪、航海地图、以及与航海有关的图书为航海准备了技术条件。
(6)古希腊人托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7)国王支持
(8)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2、人物与事件
时间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玛 麦哲伦
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其中:哥伦布到达美洲被欧洲人称为“发现新大陆”
(1)       时间:1492年
(2)       意义: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险的先烈,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成美国等“移民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又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
(3)       哥伦布发现美洲不是个人的功劳,新航路的开辟势在必行,即使没有哥伦布和西班牙的探索,也会有其他国家和别的航海家进行探险,并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当时的许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而哥伦布只是根据这些客观条件第一个实现了这个伟大任务的先行人物。3、作用:欧洲航海家的这些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二、全球联系的加强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欧洲人来到美洲)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流动(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美洲)――亚欧)
(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荷兰(17世纪最发达的商业国家之一)――海上马车夫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5)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佛郎机和鸟嘴铳)
三、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
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
(1)方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地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掠夺黄金等)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落后与贫穷。
(2)屠杀土著(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3)贩卖黑奴,给非洲造成了惨重的损失(16世纪开始)
其它: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属拉丁语系。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英国、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  时间:1640――1688年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  条件:(1)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要冲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2)圈地运动积累了巨额资本,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3、过程:(1)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导火线)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标志)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
(4)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
(5)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英国开创;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荷兰、葡萄牙等国也先后采用了君主立宪制)
4、领导人物:克伦威尔
5、人民群众(议会组织军队很多农民、手工业者参加议会军队作战,大大增加了议会军队的战斗力) 说明杰出人物是历史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民族独立战争)
1、时间:1773年――1781年
2、领导人:华盛顿
3、根本原因:英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同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制和殖民压迫统治相冲突。
4、过程:(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东印度公司的茶叶便宜,为何北美人民要拒绝呢?)
(2)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纲领形式提出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自下而上,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同时宣告美利坚合众正式诞生。)
(4)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
5、胜利原因:北美人民对独立的渴求,战争本身所具有的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性以及资产阶级的推动。
6、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美国创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先后采用。)
7、美国国旗、版图的变化说明:独立后的美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三、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法国革命前的三级等级制度:国王拥有最高的权力“朕即国家”――路易十四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一二等级被称为是特权等级)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3、导火线: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标志、国庆纪念日),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人权宣言》:“主权在民”、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的成果之一,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以法治国的主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伏尔泰认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说,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聊备一格姝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 废除和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国歌诞生 《莱茵军战歌》――《马赛曲》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罗伯斯庇尔掌权,实施革命政策――革命达到顶峰
5、意义: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其他封建制度。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共和正体最终确立起来了,并延续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次革命后都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这也是西方先进的原因之一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建国初的施政方针。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意义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意义: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同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2、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的颁发标志土改开始)
3、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两弹一星:原子弹和导弹,人造卫星
1964年10月:原子弹;1966年10月:导弹;1967年6月:氢弹,第四;1970年4月: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签定《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我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最大的经济特区,1988年);
2、格局: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4个经济开放区——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针对***问题------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针对***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是中国不可分***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2、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意义:港澳顺利回归和继续繁荣,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问题的解决树立了典范,说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二、两岸交流
1、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高举伟大的旗帜——***理论
内容、意义见P79
1997年9月中国***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首次使用“***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古代印度
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商业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是在伯里克利时代。
3、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
4、评价:
弊:范围上,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性质上,是原始的直接民主;结果,容易倒是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利:比较健全的民主制度,开民主政治的典范。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1、时间:646年
2、内容: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开始走上封建文明发展时代。
二、阿拉伯
1、穆罕默德的双重历史使命
(1)创立伊斯兰教
时间---7世纪初;地点---阿拉伯半岛;人物---穆罕默德。
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建立第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二历史综合测试题
1、下面是1904年革命志士章太炎写的一副对联: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
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⑴上联中的“一人”指的是谁?
⑵“割台湾”发生在哪一年?台湾从此沦为殖民地达多少年之久?
⑶历史上有哪几个国家侵犯过我国的宝岛台湾?
⑷17世纪以来,台湾与祖国有过几次分离和回归,从它的分离中你想到了什么?
⑸目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下面是1901年北京百姓对这一时局的议论,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去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却逃之夭夭。别看朝廷对付洋人没本事,想当年对付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却够凶狠,把康有为等六人全杀了------听说,今年又签订了个《马关条约》,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我看这个大清国的末日快要到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仅半税……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日薄,亦可增加厘饷。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2(I)图一江南制造总局(II)图二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 (III)图三汉阳铁厂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主张兴办洋务的原因。
②依据材料2的三幅图片归纳洋务运动的内容。材料2中的哪幅图片反映的新事物是是用来解决材料1中的问题的?
③谈一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5、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改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请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再现近代化的历程。
要求:包括四次重大探索活动名称及其相应的代表人物各一位;对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开国大典(1949年,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现代史开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主要内容:
①通过《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公元纪年;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先烈)
P2小字及材料P3—4图
这次大会还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P5活动探究1)(P2导言)
P5活动探究2
三、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
②美国侵略活动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7导言)
3、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4、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彭德怀),五战五捷(P7材料)
5、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板门店,克拉克),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抗美援朝的意义:
①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巩固了新生政权,为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环境。
7、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人物代表:
①黄继光:舍身堵枪口(上甘岭战役);
②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严守潜伏纪律)P9图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守纪,报效祖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1、《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950年) P12图
P13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P12导言、图P13图)
(3)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P13小字)
2、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迅速恢复发展;
⑤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1952年宣判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工业化的起步
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P18表、导言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1)工业成就:
①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P19图);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P19图)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工厂建成投产;
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工业基地加强,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P22阅读卡);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道“世界屋脊”(P20图)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P21内容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P21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4年)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高潮)P24图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
(1)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1966年)
(一)中共“八大”(195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良好开端
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二)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P28壁画)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严重失误(P28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公产风。
1、造成失误的原因:
①对国情分析不够;
②缺乏建设经验;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教训:
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②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进速度;
③坚持实事求是。
(四)中共八大后十年的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 建设成就:
①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
②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模范任务:
①王喜进(石油工人):“铁人”;
②邓稼先(两弹元勋)P27导言;
③焦裕禄(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
此外,还有:雷锋(P31)向秀丽等P29—30图
我们应向他们学习: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五、“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
(一)原因:“左”的错误的发展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
(二)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三)“二月逆流”: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
(四)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之后,周恩来、邓小平扭转经济。
(五)“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反抗“四人帮”的斗争)——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P34图)
(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
(七)评价:“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而造成的一切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灾难。
教训:
①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正确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
④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防止悲剧重演。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P38导言
(一)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P38
(二)主要内容:
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三)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文革”最大冤案);
2、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颁布《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等法律。
三、对内政策:
1、农村: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制户,自负盈亏);作用: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5年起)
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小型企业:改组、联合)
四、对外开放: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地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P44图
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982年在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为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48—4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P49动脑筋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答: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六、邓小平理论(建设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P48导言)(P49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49—50)
附:三次历史性巨变: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思想政治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思想政治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2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 初中初二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初中初二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chuer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初二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