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国际交流项目:书法中的“握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4:54:50
书法中的“握笔”
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学写字,首先是坐姿,然后就是握笔了。小时候每次看到自己的练字本上“蛋”多总是一阵高兴。所谓“蛋”是老师给写的好的字打个红圈。就像现在时髦的用“五角星”一样。同学们看到作业本发下来总是要看一看谁得的“蛋”多。我每次总是数一数二的了。进初中时,恰好是“四人帮”垮台,我可忙了,为同学们制作的小红旗上写上“打倒四人帮,人民喜洋洋” 之类口号,大家拿着小红旗上街游行庆祝。有时也为学校专栏抄点歌颂或批判的文章。每到过年时,就给乡亲们写春联。起初,总放不开手,父亲在旁为我折纸、拉纸,一边说大胆地“捺”出去。虽然自己离父亲水平甚远,乡亲们倒都给我锻炼机会,一直鼓励我让我写下去。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近三十年了。后来上高中,读了两个学校,老师们都非常喜欢我的字,我又是为图书室写标签,又是出黑板报,忙得不亦乐乎。
十七岁上了大学,我国书法兴起,我参加班赛校省赛国赛(都是大学生赛),倒是一路绿灯。但我的握毛笔姿势却与钢笔无异。用三指夹着,并不能笔笔中锋,奇怪的是我的老师和我的父亲都没有给我纠正。当时我们班学书的风气很是浓厚,在大学宿舍里我们大家时常习字,看到同学坐的端庄,握得稳直,笔笔中锋。我才渐渐改变自己的握笔方式。有时也还会回到钢笔那种握法去。一直到为人师才彻底改变。而我的老友俞兄却是相反。俞兄也能写得一笔好字,但握钢笔如毛笔,四指相夹,到如今已是为人师20年矣!
我学的是中文,是语文教师,但到哪个地方都喜欢把书法教一教,不教书法就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可以说是桃李满浙江。但自己儿子已是小学三年级,握铅笔依然是喜欢四指相握,有如毛笔。与当年的老子唱了反调。从幼儿班算起已读了七个学校,怎奈没有老师改变他。这原因有些奇特。许多老师都奇怪父亲怎么不教他呢!其实,幼儿班时,我并不要求儿子写字,因为他的手指还没有多少力气,写不成字,总认为应该以玩为主。可是儿子在小学开始读书时就自己用毛笔的握法写铅笔字了。我叫他用正确的办法写,他写的很累,控不住笔,写出来的也不成样,后来也就由着他了。再说小子还挺有个性,不动真格是不想改变他的握法的。虽然在校是很听老师的,老师讲一下,可能当时改一下,老师也不可能时时注意着他,过后又用他的老法子了。
前段日子,我和他母亲都觉得儿子应改改握笔的方法了,甚至有一次我厉声瞪眼地告诉他,你不要把我倒霉了,爸爸是教书法的,如果自己的儿子握笔方法不正确,还写不好,别人怎么跟我学!
今年寒假也耐着性子教了儿子几次。也许是儿子懂事了一些,儿子的作业清楚了许多,字也有了一些样子。但握笔依然。看他用那标准的写法如此吃力又慢,我有些心疼,也不再强求了。

今天收到“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给我寄送的《民族书画报》创刊号,其中记载书界泰斗启功的一段文字,使我心中感到释然,引录与此:“曾有人向启功先生请教关于写字执笔的问题,启功先生直白而言:‘没听说拿筷子还有专门的方法!怎么方便把饭菜送进嘴,就怎么夹。写字也是一样,怎么写得顺手、写得好,就怎么执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