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眩晕2 不登陆psv:家的温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2:08

中国道教名山2008-05-06 22:54

中国道教名山



江西龙虎山




从上清乘竹筏往下游漂游15里,便到了当年祖天师结炉炼的龙虎山了。龙虎山原名去锦山,因山上一块高一百多米,宽过数百米的五彩山岸状若巨大的去锦而得名。《龙虎山志》卷二曰:去锦石,在正一观下,仙岩上流,崭然壁立数百余尺,红紫斑斓,照耀溪水,光彩如锦。当年祖天师行舟自鄱阳湖逆水而上,行至龙虎山时,便被龙虎山状观的云锦石所陶醉,便决定在此结炉炼丹,云锦山也因祖天师“丹成而龙虎见”更名为龙虎山了。

  龙虎山的名称除与祖天师炼有关外,据说还有另一个出处,即“状若龙虎”,若下排上岸,在离主峰不远处往前看,就可见龙虎山有一山曲折盘旋如蟠龙,另一山背卧如伏虎,形成龙虎对峙、龙蟠虎踞的壮观景象。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龙虎山因祖天师在此结炉炼 丹,修建道观,使道教遍布天下,龙虎山也因此名扬海内外了。

  龙虎山麓之下骨一开阔平坦处,它坐北朝南,而水背山,乃正一观旧址。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携祖天师印剑符箓迁回龙虎山,就在这里建祠,祀祖天师。南唐建天师庙,宋改演法观,明嘉修正一观,建钟鼓楼。天师府迁上清后,正一观渐渐被冷落,最后成为废墟。现正在修复当中。

从正一观继续往上走,便到了祖天师结炉炼丹的水帘洞、炼丹岩了。炼丹岩前临溪涧、峭石壁立,丹灶遗址尚存,草庐足迹仍在。水帘洞瀑布飞泻,状若珠帘,当年祖天师就是用此水炼成九天神丹的。据传宋祥符、永乐皇帝曾派员跟踪至此,捡到遗丹。今天虽然我们不能再捡到金丹,但到这里看看当年祖天师结绳为梯、结炉炼丹的艰辛,想想他克服千辛万苦、炼丹救人的专心致志,领悟一下他修心养性、求仙慕道的虔 诚,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龙虎山对面有成片的天师板栗林,据说为当年祖天师亲手所植。天师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理想的果品和滋补品。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天师栗,唯西蜀青城山有之,乃张天师学道于此所遗。”张道陵是先到龙虎山后到青城山的,由此可见,青城山的板栗是从龙虎山带去的。祖天师活到123岁,其他早期的几位天师也都在百岁上下,据传是与他们长期修行炼志,爱吃板栗有关。




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 ,以雄为主,兼有险、奇、 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来, 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 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历经数百年沧桑,现仍存有近5万平方米。其整个建筑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因山就势,错落有 致,前呼后应,巧妙布局。或建于高山险峰之巅,或隐于悬崖绝壁之内,深山丛林之中,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东汉以来,即有道人在武当山结茅为庵,潜心修炼。随后逐步 成为中原道教活动的圣地。武当山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始自唐朝初期,唐贞观年间(627-649)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吏姚简到武当山祈雨灵验,后在灵应峰敕建"五龙祠"。自宋迄清,历代皇帝极力推崇武当山真武神,奉为“社稷家神”。在元朝时期道教垦田数百顷,养众万人,有9宫8观等,100多处庙宇及坛、亭、台、桥。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在永乐十年(1412)遣要员率20多万军民夫匠,以12年功夫,建成9宫9观等33处道教庙宇,全山各宫观有道士少则300─400人,多则500─600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成为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当道场,因此,武当山被称为“皇室家庙”。武当山道教文物声名遐迩。除古建筑群外,历代统治者及四方信士,特别在明朝鼎盛时期,曾制造数以万计的金、银、铜、铁、锡、 玉、珠、石、泥、丝、木等质地的神像法器安放在武当山,使武当山各宫观陈设富丽堂皇,被誉为“黄金白玉世界”。虽然大多珍品已流失,但全山至今仍存注册文物总计7000多件。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艺术观赏价 值。武当道教音乐,素负盛名,是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太宗始建“五龙祠”以后,武当山一直是帝王将相、芸芸众生祈福禳灾的重要道场,别具神韵的道教音乐,融宫廷、民间、宗教音乐于一 体,具有庄严肃穆,神秘飘逸的独特风格。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武当拳,亦名内家拳,这种拳法以养身炼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 人,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长智慧等多种特点和功能。目前,武当武术已流传到海内外,并成为人们养身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活动。

  武当山主要风景名胜有: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 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 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 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进深为三间,高5.54米,长4.4米,宽3.15米,全为铜铸鎏金。是世界罕见的铜建筑精品。

  五龙宫:建在灵应峰下,唐贞观年间(627─649)敕建“五龙祠”。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帝殿、山 门、廊庑、玉像殿、父母殿、启圣殿、祖师殿、仓库等215间。 到嘉靖年间,此宫已有850间。 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毁于火。目前仍存大量遗迹。




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黄山脚下,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脚。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与云 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洞天福地

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 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 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 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月华街、太素宫

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宫,此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清乾隆皇帝曾称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宫在文革中被毁,1994年已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青城山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县西南15公里,离成都70公里,周围约120公里,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美誉,意思是天下名山中,青城山是最幽深、恬静的一个。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首工程南侧,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地质构造复杂,奇峰叠嶂、幽谷深潭、古洞苍岩纵横其间。从岸边迅速隆起,主峰海拔2434米,是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属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雨量多,湿度大,常为云雾笼罩,满山林木葱茏,四季青翠。山上花卉资源丰富,观果、观叶植物繁多,盛产野生药材,在追求质朴、崇尚自然的道家眼中,这样的自然环境无疑是一处洞天福地。这里的道观亭阁多藏于绿荫丛林之中,或隐或现,意境幽深。青城山以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幽古清雅博得“青城天下幽”的美称。
青城山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为道教第五洞天,全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道教多用三清(上清、玉清、太清)为自己的宫观命名,据说那是道教崇奉的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所住的天外仙境。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秦王朝即将青城山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相传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由陕入蜀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于此,又说东汉张道陵在此后山(即大邑鹤鸣山)结茅,传五斗米道,其子张衡、孙张鲁也嗣法于此。晋范长生。隋赵县及赵冕、唐杜光庭等相继来此修道。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明末趋于衰落。清康熙时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党来此山传道,从此属全真龙门派碧洞宗至今已传13代。有张天师降魔的挪笔槽、试剑石、天师手植银杏树、天师池、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铸飞龙铁鼎、杜光庭读书台、唐薛昌丹井、五代天师像、明代木雕门屏等文物遗迹。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遗迹38处。青城山具有突出的自然和文化价值,无论是文化遗产资源,还是自然遗产资源,都属于全人类共有的珍贵遗产,值得永久性保护。
青城山的主要特点是“幽”,著名作家老舍作《青蓉略记》,叹青城山“青得出奇”,是一种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景区分前山、后山两部分。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园。前山是指以天师洞、上清宫为中心的山区范围,以人文景观为主,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处胜景之说,山势雄伟,四季常绿,群峰环绕,景色清幽,集雄、奇、幽、险、神为一体,以“青城天下幽”著称。后山则是指以泰安寺、沙坪为中心的山区范围,以自然景观为主;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曾以青城后山为根据地,并存明末张献忠起义部队驻扎的遗迹。
现存主要官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官观。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气度非凡,现尚存二殿三院。它建在丈人峰下,宫前有一条清溪,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美。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宋代诗人陆放翁曾写诗赞颂。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一千米,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这里苍岩壁立,云雾缭绕,绿树交映,游人至此,如置身画中,故名“天然图画”。距天然图画西两公里处有青城主庙——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洞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致,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附近有三岛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线天等名胜。出天师洞,过访宁桥,是祖师殿,北面有朝阳洞、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青城山景区内气候温和,被林海点装的雄峰犹如一座青色的城,绿色的海。这绿和秀组成了青城山“幽“的基调山上的宫、观、桥、亭、坊、阁、泉、池、或匿于绝岩之下;或隐于密林之中,呈现了无穷的幽意。由于历代开拓者颇为上山的人设想,在崎岖的山路上,游人每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遇到一座小亭,略事休息。这些小亭,有的建在路旁,有的建在跨涧越壑的石桥上,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而且越往上,亭距越短,因为这时游人已感疲乏,需要多休息几次。游览青城山的乐趣就在于沿着浓荫密布的石阶山路,缓缓攀登,一路上欣赏山上的多种美景,有时俯临深涧,有时又攀登危崖,来到一处道观,就可以坐下来喝一杯茶,欣赏观中建筑和所藏文物。
青城四绝:洞天乳酒、洞天贡茶、白果炖鸡,道家泡菜。道家历来重视服食养生,他们采撷山中的果实和药物,用道家传统秘方酿造的这四种特产,风味独特。  




江西三清山



提到道教名山,自然不能不提起这个以往一向低调的后起之秀---江西三清山。

神奇的造物主孕育了无数的名山胜水,雄峙于中国江西上饶地区境内的三清山,就是大自然精雕细凿的一件艺术杰作。

三清山方圆两百二十平方公里,因主峰玉京、玉虚、玉华三峰似道教鼻祖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而得名,其顶峰海拔达1816.9米,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三清山历经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终以其雄奇险秀的神采成为大自然的瑰宝。三清山以山岳、古松、云雾、飞泉、道教古建筑称奇,怪峰异石仙迹神工,古松奇花万姿千态,飞瀑流泉瑰丽多彩,云海神光变换莫测,人文景观粗犷古朴,可谓处处有美景,时时露神韵。历代文人墨客不辞攀登之苦,纷纷登山吟赋,留下了“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等无数赞誉。当代著名的散文家秦牧则把三清山描绘成“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赞美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美在自然,奇在深幽,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
  
三清山集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道教文化于一身,是造物主给世人的丰厚馈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展风景名胜资源普查,三清山逐渐显露出她那令人惊异的芳容。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清山,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从完全原始状态的深山幽林,逐步成为一个景观独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呈良好发展势头的风景游览区。 到本世纪初,三清山将成为文明遐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国家一流风景名胜区。

三清山风景区旅游栈道是一条平均海拔1600米、长4600米的旅游栈道,专家认为,这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旅游栈道,而且其设计之奇巧也实属罕见。



这条旅游栈道位于三清山西部,又称西海岸栈道。14亿年前的地质变动使三清山三次沉入大海,现海拔1600米的西海岸栈道就与古地质时代的海岸线基本一致。
  
西海岸栈道通体灰白,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如玉带沿悬崖峭壁蛇行延伸,其中3600米甚至没有一级台阶,最窄处仅有90厘米。游客到此,必定是背部紧贴万仞崖壁,任脚下翻滚松涛阵阵,极目远眺,更有气势磅礴的云海直到天际。人们可在栈道上行走吟唱,任山风吹拂,尽情体会云中漫步的感觉。
  
西海岸栈道耗资2000多万元,把自然景观云集的梯云岭景区和人文景观荟萃的三清宫景区连为一体,其安全系数极高,经过了反复的加力和拉力实验。
  
三清山虽然已经有了世界最高最长的高空旅游栈道和观看野生动物的安全平台,但为进一步构架三清山风景区,三清山的东部环线栈道正在运筹之中。届时栈道将在东部山间众多瀑布中穿行,山、水、人将合而为一。

主要景点介绍:

女神峰



女神峰:属三清山三大绝景之一,位于三清山之南,面玉京峰而立,高86余米,远眺近观,从各个角度审视,此峰皆形如少女,丰满秀丽。她高鼻梁,樱桃口,圆下巴,秀发齐肩,正襟端坐,凝神沉思;双手托着两棵古松,意若要使春色永驻人间。其峰浑然似鬼斧神工,成就了这尊艺术珍品。相传姑娘本是山下一采药老人的独生女儿,为救护众乡亲,泄露了玉帝要把三清山沦为中海、把百姓变为人鱼的天机,才遭玉帝惩罚而化为石峰的。

万芴朝天:位于玉京峰东南。此峰拔地而起,立面平薄。由于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分化,峰体岩石如削,形成一片片长条裂隙,线条均匀,状如竹简,故名。相传,太上老君在玉京峰与众仙下棋,忽然听到山崖下一声巨响,老君转首俯视,见一条巨蟒破岩而出,欲害不远处一位老妇,老君心发慈悲,顺手掷下竹简经书将巨蟒镇住。现在简书峰下有一巨石腾空而起,其状如蟒,近处有一险岩形似村妇。传说把这一景点的几个景物贯串起来,给游人增添不少情趣。

仙苑秀峰:位于岩珑峰西,拔地而起, 崎秀出,故名。峰体四周岩绝壁陡不可攀,顶上岩石参差突起骨几株虬松破石而出,姿态飘洒。

玉京峰:俗称广平尖,异名孔明尖。位于三清山的中心,与玉虚、玉华两峰鼎峙屹立,海拔1816.9米,是清山第一高峰。《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三清山系道教名山,其最高峰故名玉京峰。峰顶突出有两大岩石。东侧岩石峭壁上镌有“玉京峰”三个楷书大字,顶端平坦约会0平方米,中间有一方石,刻有棋盘,传说是太上老君与众仙下棋处,人称“棋盘石”。其东南侧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测绘局的铸铁觇标一座,为玉京峰的标高点。西侧岩石地势空旷,上有两块相连的巨石,锋如刀刃,很难立足,岩壁上镌有“升天石”三字,比东侧岩石要高3.08米,“此处离天十八丈”,是三清山的极顶。玉京峰气势雄伟,高耸云天,东、南、西三面岩石如峭,峥嵘险峻。峰下西北侧是飞仙谷,深邃莫测。北面有登极岭,石磴蜿蜒曲折直达峰顶。身临其巅如在九霄,脚下绝壁千仞,危崖欲坠。周围群峰交织,幽壑纵横,俯视令人头晕目眩。站在峰顶远眺,极目烟峦无际处,天上人间一望中。“值天朗乞清,则匡庐,鄱水隐然指顾间”。玉京峰南面,蓬莱三峰隔壑而列,陡峭秀丽,葱茏娇翠,奇美动人。玉京峰顶看日出是一大奇观,旭日东升如锦上金盘,美不胜收。遇有云雾又是一番景色,时而苍茫如海,时而缥缈如纱,游人迈步云中走,伸手可以把云抓,俨然人间仙境。

玉帘瀑布



玉帘瀑布:位于三清山石鼓岭这上的幽谷丛林中。此瀑分数股,有的紧依崖壁,蜿蜒曲折,时断时续;有的悬空而下,如水帘垂下。距此瀑一里左右处,又有一大瀑布从悬岩上飞落,高34米余,上宽18米余,下宽30米,远看宛如一挂白玉珠帘高悬于天际,近看又似万斛珠玑,凌空抖落。

风雷塔:在龙虎殿北的悬崖上。宋代建筑。前临深谷,气势雄伟。塔以悬崖上之巨石为基,用花岗石分塔底、塔身、塔顶三段雕凿干砌迭成,6层5面,塔檐角稍向上翘,塔顶为攒尖式。塔高2米,古朴玲珑,是三清山古建筑的明珠 。

风雷塔离王祜墓不远,原为王祜墓的附属建筑,当时从堪舆观点出发为避山口之风而建,故名“风雷塔”。风雷塔周围苍松挺立,景色绮丽。这里东面临壑,视野开阔,是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场所。

观音听琵琶



观音听琵琶:位于三清山之南、梯云岭下。万里河汉间,群峰攒簇,其中一石峰如老僧端坐,左手抱琵琶,右手拨弦;又有一峰形如观音大士面僧而立,煞似凝神聆听琵琶仙乐。山风徐徐,流泉铿然,眺望此峰,耳边似有琴声。
猴王观宝



猴王观宝:在二桥墩北。此石如猴子蹲坐,手抱宝物观赏。

巨蟒出山



巨蟒出山:位于三清山之南,与女神峰相峙。此峰紧傍峭壁,从深谷中兀突勃起,直冲云天,高120余米,峰端形如蛇首,峰腰略有粗细,似蛇身挺立,酷似巨蟒朝天猛窜,气势逼人,可谓稀巨奇景。相传它就是玉帝派来移山造海的黑蟒将军,它从东海借来水,正欲出洞兴风作浪,被女神灵芝用长藤兜地一勒,顿时行动不得,死后便化为石峰。

南清天门峰:位于玉京峰西北,与灵龟峰对峙,两峰中间是三清福地三清宫的要隘天门。峰居三清宫北,形家乾亥为天门;又《老子》有“天门开阖”语,道家指心或鼻孔为天门,故名。天门峰海拔1568米,地形高旷,从工业区面登峰,要攀一段峭壁到达峰顶,因岩石难登,古人在石壁上刻有“天梯”两个大字。峰顶是一巨大花岗岩体光洁平坦有数百平方米。站在顶端石上,视野开阔,东海奇观,西山夕阳,北坡层峦,南头主峰,尽收眼底。脚下三清宫,清华、净衣、涵星三池,九龙松林,一览无遗。峰上松树葱茏,怪石累累,有紫烟石、雷公石、丹炉石、费隐石、朝阳洞等名胜。

三清山其他景点图片:

一线天



海狮望月



玉女开怀



老道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