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最大黑马:回到教育的原点:孩子怎样才能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08:37

回到教育的原点:孩子怎样才能幸福?

(2011-06-21 11:19:35)转载 标签:

萧愚

家庭教育

儿童教育

教育

育儿

分类: 家庭教育-思路-方法

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个《回到原点》的题目,我看了之后就在想,什么是教育的原点?

教育孩子,养育孩子,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尽可能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孩子怎样才能幸福?

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教育的原点。

 

一个人的幸福,一方面来自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
另一方面,也与心灵的丰富、对幸福感知的敏锐度有关。

 

有的人,身处高位,衣食无忧,国家有优厚的福利。
但仍然要去贪污。我对这种人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我有些想明白了,其实这种人属于幸福商比较低的。

 

什么是幸福商?

 

举个例子来说,人能够分辨五颜六色,而有些动物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的幸福商就比较高,因为人分辨颜色的能力更强。

同样,世间的幸福也是五颜六色的。

 

王维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幸福。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一种幸福。

 

这种幸福是一种高级的幸福体验和审美体验,是一种高级的文化享受,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体验到的。

就像有人听交响乐如醉如痴,有的人昏昏欲睡一样,
一些高级的审美体验,需要入门,学习,感悟,发掘心灵的审美潜力。

 

但有些人,他所受的教育,或者他自身的灵性决定了,
他的世界只有黑白两种色彩。

他的幸福就是“食色”这些最简单的东西。

 

以“色”这种欲望的满足为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
复杂在什么地方?因为满足一点点欲望,可能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有些贪官,养一个情妇不够,还要养十个八个,
最终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而如果他的兴趣寄托在高级文化方面,这种欲望的满足就没那么复杂,
一个人如果有了那种文化的心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带来快乐和享受。
如看看书,听听音乐,写写文章,作作画,进行一下有意义的思考。

 

周国平认为,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幸福商越高,那么,他的内心就越丰富,越敏感和活跃。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言一语,都可能在他眼里变成幸福的源泉。

而一个幸福商比较低的人,他只好利用自己有限的感官资源,
当感官变得麻木的时候,心灵也变得麻木,距离幸福越来越远。

 

当一个人的幸福商很高,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言一语都能成为幸福源泉的时候,
他对于金钱的依赖就会少得很多。因为他不需要养什么情妇,不需要奢华与大餐。

当一个人的幸福商很低,他就特别依赖金钱。因为只有金钱才能满足他越来越高涨的欲望。

 

前者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为幸福容易满足,就容易达到,生活会越来越轻松。
后者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幸福难以满足,也就难以达到,生活会越来越累。

 

所以教育应该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培养一个人的智商、慧商、情商、品德等基本能力与素质,

由此获得职业能力,社会生活的能力等等。


另一方面要培养一个人的文化审美能力,丰富的心灵感受,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或者简单说,幸福商。

 

第一方面与第二方面应该是一种协调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