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库拉和库拉的区别:优良传统如何“返本开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3:36:20

优良传统如何“返本开新”

■邹广文 禹嘉煐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18期)

    党的优良传统,其厚重常常让我们身居其中而不自知,社会的变迁使得我们淡化了对于优良传统的自觉承传意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需要“返本开新”,尤其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心胸,着重在价值层面去对党的优良传统予以自觉认同,对外来文化先进合理成分进行学习和借鉴,进而创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传统

    今天的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发展时代,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文化张力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活现实。这里需要我们很好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如何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中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新的传统?党的优良传统如何在实践中发扬光大,并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传统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文化实践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它规范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过去走向未来。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总要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即总无法回避“我从哪里来”的形而上学问题。这一问题在个体身上是不能得到充分的说明的,只有世代延续的人类才可能有效回答此问题。而传统就客观上担当了这一功能:在传统的长河里,有限个体的生命得以延续,生活中的每个人在传统的滋养下,获得了走向未来的创新动力,并为人的“类文明”添加了新的元素。

    传统的本质首先是“传”,它应是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具有“传下去”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讲“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里的“合理”也在昭示着一种文化传统,即符合社会规范之“理”。传统是一条河,由过去流向未来。我们这里强调传统的鲜活性,是因为在社会实践中,那种腐朽陈旧的东西,是不配称之为“传统”的,因为它没有未来。传统对于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代人的文化创造活动不可能从空白处起步,人类所从事的每一项文化活动,所得出的任何有关世界的新知识都将受到既已存在的某种“文化方式”、“理论框架”以及“生活样法”的支持。过去的一切都可能构成传统,每一代人所受的教育,无非是在学习一种“规范”。没有这种传统规范,人类的一切文化行为都将是不可思议的。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传统的庇荫之下,一个民族的内部成员才获得了文化认同,并拥有文化归属感。无论身居何处,精神家园都让我们魂牵梦萦,流连忘返。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精神维系的民族之魂,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持久的精神力量。如“贵和持中”、“自强不息”的传统,它不仅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而且还涵养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为人们提供了心灵慰藉、文化认同和终极关怀,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与亲和力。精心呵护民族的精神家园,承继传统的血脉,当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的二重性:保护与束缚

    传统对于每个人说来都具有二重性:保护和束缚。一方面,传统保护着我们。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每个人人性的养成,都要依赖于一定的传统,通过后天习得教化我们获得了各种传统,这些传统客观上构成了对我们的保护。不单单是传统需要我们来延续,我们更需要传统来维护自己。基于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我们才可能“安身”,才有了特定的“文化身份”,进而这种身份引导着我们正常地步入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传统划定了我们人性的“圆周”,维系着基本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传统又束缚着我们,尤其是在一个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常常呼唤着新思想、新观念的诞生,而这时既有的传统往往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甚至成为沉重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此时,如何冲破传统的束缚,就成为一件大事情。 

    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如何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这无疑是下一个3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党的优良传统,其厚重常常让我们身居其中而不自知,社会的变迁使得我们淡化了对于优良传统的自觉承传意识。近30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党的优良传统文化并没有在真正自觉层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承传。时至今日,不容否认文化建设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国人常常感叹:我们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却是一个文化产业小国。今天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文化竞争力还十分有限。 

    时代呼唤传统创新,唯有如此中华民族才有真正的未来,否则我们可能沦为经济动物。今天,我们在自觉守护文化传统的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创新机制的研究和思考。诚然,文化创新问题是一个异常艰巨的工作,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文化的变迁是最缓慢的。慎言文化创新也许是明智的,但是社会发展的紧迫性又要求我们必须面对这一问题。一个党的发展不仅仅是种的延续,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持续创新,只有持续不断的文化创新,才能使一个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优良传统也需要“返本开新”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需要“返本开新”,在继承中创新,尤其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心胸,着重在价值层面去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予以自觉认同,对外来文化先进合理成分进行学习和借鉴,进而创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传统。具体说来尤其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确立自觉意识。自觉的主旨就是对旧传统的反思和对新传统的建构,创新发展与传统的继承是相辅相成的,从传统之中我们才能够获取创新的灵感与恒久动力。自觉的立足点是自觉维护和创新优良传统。自觉是创新发展中需要不断重建的路标。从传统与创造的结合中去看待未来,自觉要求准确把握优良传统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态,从传统与现实的结合中去建构未来文化。

    其次,培育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势下,如何使人类漫长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得以保存,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所以要“和而不同”, 努力发挥不同事物的各自特点。如果以牺牲文化的多样性来进行所谓的文化创新,换取文化的不均衡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在“现代化”渐成世界强势话语的今天,我们强调这一点尤其必要。 

    最后,自觉彰显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在热切关注社会历史情势的基础上,所具有的鲜明时代发展主题以及体现当代国人的主体品格的价值理想。具体而言,培育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要注意克服人生体认的感性化和平面化,强化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尊重并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前提下,着眼于对人的全方位把握,理解并尊重人的完整存在需求,放眼人作为“意欲”双重价值追求者的超越意识,全面地展现人的价值。

    总之,我们理解传统的目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当下鲜活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扩大影响力,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切实提升,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就必须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去开辟新的传统。

    (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哲学系在站博士后)

    ■(责编/艾芸 美编/叶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