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水果捞:求职者:莫让个人档案“沉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59:07
  • 求职者:莫让个人档案“沉睡”
  • 发布时间:2011-06-22 08:14 [打印] [大 中 小]
  •     日前,某国有大型建筑集团决定聘用已毕业两年,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纪卫东先生。但是在调档时,人事部门发现,纪卫东所说的自身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经历等情况都没有体现在人事档案上。原来纪卫东从学校毕业后,把档案托管在当地人才市场后就没再更新过。由于纪卫东几次更换住所,很多相关个人材料已经遗失,因为“空口无凭”也没有证明材料,最终工作化为泡影。

      “自从学校毕业后,我把档案放到人才市场,就再没管过它。”据记者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职场人士坦言,把档案转到人才市场后,就再没对工作经历等内容做及时更新,更甚者早已不知将档案丢在何处,似乎“档案没什么用了”。眼下大学应届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也到了大学生“弃档”现象多发时节。业内人士提醒大学生和职场人士:人事档案的有效性是依靠内容的不断补充和更新来保证的,不可“沉睡”或“断档”,否则日后将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九成个人档案更新不及时

      一般来说,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证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所谓“沉睡”的档案就是好几年来没有添加个人工作变更、职务任免、职称晋升、学历提升等资料的个人档案。

      在上世纪,档案是非常神圣的。这个厚厚的黄色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盖着公章的表格,记录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每当这个袋子被打开,放进一些新的记录,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随着人事制度的加快,社会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的日益多元化,档案的重要性在日渐减弱。尤其是近年来刚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对档案不了解,也不关心。

      目前,仅北方人才市场一家存档机构,除单位委托的统一存档尚能及时更新工作内容外,另外5万份个人存档中,90%以上都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的现象。其中有2万多份超过5年无更新,“沉睡”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10年。一些个人档案中,除了走出校门时的一张毕业证外,之后的工作情况、各种鉴定材料等重要依据都没有更新记载。

      据了解,没有及时更新档案的人群主要有几类:一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按有关规定,毕业后未就业的档案可在学校存放两年,两年后如果档案没有被迁走,学校一般会将档案转回到学生原籍人才服务中心。二是出国留学或移民人员。三是到私营企业就业、自主灵活就业和创业的人员。这些行业对人事档案要求不高,有些人也就疏于更新。

  • 放弃“历史”将影响“未来”

      钱某是某集团副总,他在第二次因公赴美参会事项的办理过程中遇到了麻烦。这主要归咎为他在一年前第一次因公赴美归国后,并未将填写好的归国后鉴定材料及时归入档案。钱先生不得不先补齐相关材料,而由于参会时间临近,最终他的赴美行程被迫放弃,失去了与国外同行切磋交流的宝贵机会。

      人事档案放进档案管理中心后,个人是否就可以不闻不问了呢?人事部门的专家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档案的功能会相应淡化,“人档分离”是一种趋势。然而档案并不是没用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现行的档案制度还不会取消。人事档案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是自己的履历记录,更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对职业发展和政治前途依然有着重要影响,是关乎个人的大事。

      人事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目前,档案的作用大多体现在能享受到相关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如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考研、考公务员、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以及出国、升学等都无法离开档案,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更是相当看重。

      但人事档案的有效性是依靠内容的不断补充和更新来保证的。对此,专家表示,很多职场人士仅仅在工作之初将档案存放在人才中心,便再也不管,如果对档案“不闻不问”,不及时进行工作经历等方面的更新,在日后遇到考研、报考公务员、出国、工龄计算、职称评定、办理养老保险和工作调转等事项时,则会“麻烦”频出或失去大好机会。因此,广大毕业生和职场人士一定要“善待”档案,不断增加新的材料“延续历史”,真正使人事档案不“断档”,动态反映个人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情况。

      及时更新不留空白

      “我已经好多年没再登过人才市场的门了。难道个人还能零散存档吗?从没听说过。”现在是一家小公司负责人的司马彬说,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10年来一直把档案存在一家人才服务中心。在此期间,虽然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和英语六级证书,但从未想过这些证明材料还能加进档案里。

      据调查发现,一些个人档案的“主人”从未或很少对自己档案中的工作经历等内容做及时更新,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存档人员不知道档案能“升级”,不了解哪些材料应该进行及时归档。另外,一些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不清楚人事档案托管要求,也未向单位员工告知档案的重要性,没有及时搜集所需的各种材料。

  •  那么,长期“沉睡”的个人档案如何更新?哪些材料应该及时归入档案?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一般情况下,工作以后的履历表、职工登记表及其它各类人员登记表;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学历、学位、毕业生登记表、培训学习成绩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审批材料;个人科研学术水平,表彰奖励等材料,以及招录、聘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转正定级、任免、调动、退(离)休、军转安置、辞职、辞退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出国(境)材料以及毕业生报到证、派遣证等材料都应及时归入人事档案中。

      其中,工作表现、业绩考核、职业道德、继续进修、奖惩记录等方面的情况,最能反映档案持有人的个人经历,并对其职业发展规划产生重要影响。职场人员应对此给予关注,及时到人才市场完成变更工作。

      而事实上,档案更新的过程很简单,只需档案主人将相关材料交到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即可。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档案“身在何方”的人员,业内人士建议,毕业生要与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个学校联系,外地毕业生要向原户籍所在地的人社部门咨询;多次变换工作的人则要向第一家用人单位进行咨询。摘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