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大神f1联通版刷机:集邮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2:51
  

 

我是从2000年开始集邮,当时也只是每年买一本年册、收集一些热门邮票而已。参观几次邮展后,感到要提高集邮水平,必须组编邮集参加邮展。从2006年起,我便着手准备专题邮集。请教了很多邮友后,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组编《月亮》专题。到2010年为止,我的这部邮集先后参加了2006年北京德胜杯全国邮展,2007年湖南省第12次邮展,2008年山东潍坊新人新作全国邮展,2008年南昌全国邮展,2010年杭州全国邮展。五年中共参加了五次大型邮展,每次都上了一个台阶,最后在杭州邮展中获得“镀金奖”。下面,粗谈一下我的点滴体会和感悟。

一、要感到集邮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就能坚持下去。我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不打牌,干什么呢?我除了喜欢电脑上网,喜欢拉二胡娱乐外,集邮也是使我感到爽心悦目的事情。我开始并不集邮,后来阴差阳错走进这个圈子,感到集邮还是蛮有意思,在参与过程中可欣赏快乐,有了成果后可享受快乐。组编邮集虽然辛苦,但其中有思考时的韵味,有获奖时的欣喜。同时,交了这么多朋友,也很高兴。湖南株洲邮友柳立军老师还把我的情况写成文章发表在《中国集邮报》上,我更是高兴!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柳老师!我觉得这就是集邮的快乐,这就是人生的快乐!

二、要刻苦学习和善于学习,才能有所成效。邮人对集邮首先要有兴趣,才有动力。但有时侯更要有不甘寂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完全凭兴趣,我觉得也不能持久,就只能停留在集邮金字塔的最底层。老实说,我的兴趣还远远那些“铁杆”邮迷,但我有一个性格,就是对一件事不作便罢,要作就要像个样子。作为集邮,从收集邮票、选题构思、编排制作等,其难度之大、要求之高,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因此更要有这种刻苦的精神。我感到,组编邮集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想说说如下几点做法:

向有经验的老师学。开始组编邮集时可以说基本不懂集邮规则,不知如何编排邮集。后来我向曹治东老师,还有向刘忠直,张广东等学习,才有方向有目标地收集邮票和编写纲要。

利用电脑技术学习。在电脑上可以查找资料、邮购邮品和广交朋友。我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包括:规则思路,专题信息,经验之谈,贴片制作等,然后打印成册,随时翻阅,十分方便。我的大部分邮品都是从网上邮购的。即有图案,又有说明,汇款快,邮寄也快,比起无网络时代,其效率是不可比拟的。另外,在网上也可接交朋友,帮你解决一些你无法解决的问题。

从书本上学习。有人认为,在专题集邮选题时,最好是与自己原来所学的专业对口。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不尽然。你喜欢汽车,但你不一定能编排一部好的“汽车”专题,你没有养过鸟,你却可以组编一部好的“鸟类”邮集。所以,专业与专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的《月亮》专题就与我原来学习的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很多专题知识是从资料上学习后才有的。应该说,一部专题集邮就类似于一篇学术论文,一部《月亮》邮集就是一部关于月亮的百科全书,要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东西,仅凭自己一点点爱好兴趣和有限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部新的邮集的编组,就是一个新的科研课题,遗漏了就不完整,搞错了就出洋相,要知难而进,不断钻研,才能有所成效。为此,我购买了关于“月亮”方面的书有厚厚的六大本。一次在翻阅书籍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条二战时期的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的信息,说是此次登陆的条件之一是在拂晓前必须要有月光,于是,在我的《月亮》中就有了一枚诺曼底登陆的邮品,尽管这枚印样票中没有月亮,但那清晰的画面就是月光的反射效应,以此来说明月光的作用,因此,也就增加了专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再如,在看到关于月球的地形地貌中,介绍月球上的环形山有三万多个,在为其取名时,也有按西方古代神话人物的名字来命名,发现其中有一个叫“墨丘利”环形山。而在1840年英国发行的马尔雷迪邮资封中就有一个墨丘利神话人物。于是,在南昌邮展时,我的邮集里就多了一个具有“专题邮集素材之王”的马尔雷迪邮资封。这样,不仅增强了邮集的珍罕度,而且扩展了邮集的知识性。

向集邮专家学习。我几次参加全国邮展,见到了好几个国家评审员,我都不失时机地请他们为我的邮集点评。如:李佰琴老师给我指出:小型张,小全张,企业金卡等最好不要上,要上去的话,其档次就显得低。焦晓光老师指出:既是“月亮”,其时间跨度就很大,要把底色作成偏淡黄色,造成古色古香的效果。刘广实老师指出:怎样才能处理好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还有《中国集邮报》的记者兼编辑王宏伟老师,为我指出前言中的毛病,计划项如何写到更好,“登月”一章不要太多,以免搞得像航天专题。等等,不一一而举。特别是王宏伟在潍坊和南昌两次为我的邮集点评后,还特意叮嘱我写文章给他。我就两次写了二篇文章给他,他都安排在《中国集邮报》上发表了,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国家评审员李铁山老师,去年6月在岳阳的一个晚上,在岳阳市邮协丁锋和李智的陪同下,他不顾休息,为我的邮集作了全面的诊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另外,在2010年神州教师集邮联谊会上,黎泽重老先生不顾八十多岁高龄,也为我的邮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此深表敬意和感谢!

三、要组编一部好邮集,要有一些基本功底作铺垫,才能起步高,见效快。根据我的体会,这些基本功包括:

要有一定的集邮知识。所谓专题集邮,并不是只有邮票一项,而是指所有的邮品,包括各种票、封、片、简、戳等类别,据初步统计,邮品类型可达近100种,而参展邮集则要求其类别越多越好。所以,对邮品的分类,好与坏,有效和无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少走一些弯路,少花费一些财力。

要懂得一点FIP规则。道理很简单,不知游戏规则,就不能在游戏中取胜。例如:什么叫邮政用品,邮政用品有哪些类型,哪些是高档或低档或是不能参展的邮品,一个贴片中应怎样安排不同类型的邮品,纲要页和其他贴片的内容和格式应怎样撰写和编排,甚至一个贴片怎样摆放才能符合评审员的要求和眼光。如此等等,名目繁多。当然,这里面既有一些硬性规定,也有一些人为因素,这就要靠自己不断学习和用心实践去把握。

要从创新和拓展的高度进行选题。在专题集邮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如何选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开始组编邮集时咨询过邮友,怎样才能获高奖,邮友告诉我,起码你的邮集里中高档邮品要有相当数量。这样我就知道了1900年前的邮品为早期,1945年前的为中期,1945年以后的为近期邮品。于是,在当初选题时,我就考虑该题目要涵盖早中期的邮品,我选取《月亮》这个题目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目前国内具有创新选题的专题展品有《风》、《夜》、《疼痛》、《旋转》等。当然,由于邮品本身的限制,不可能每次邮展都是新面孔,这就要看你的创新与拓展能力了。例如《马》是个老话题,但合理地通过专题和集邮知识的结合,以新的思路将专题的主题内容通过邮品形象地表现出来,还是得到了全国邮展金奖。

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写作能力。对于同样的选题和素材,在不同的人处理时可以编组成不同版本的邮集。有的编排合理,结构清晰,逻辑性和故事性强,能引入入胜;有的则杂乱无章,繁而无序,就像一杯白开水。同时,做邮集并不像写文章写论文那样可多可少,而要在有限的字数内点明要点,切中要害。既要观点明确,又要惜墨如金,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做基础也是难以凑效的。

要懂得一定的电脑知识和上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电脑网络为我们查找资料提供了非常快捷、准确的平台。另外,在网上与邮商建立联系和邮购事项也非常便利。在无网络时代,单说购一枚邮票也得花一、二个月不等的时间,要组完一部邮集自然是费时费力了,我这几年时间能较快成集并不断更新,其网络优势功不可没。

要建立广泛的邮友关系。这一点,对于开阔眼界、开拓思路、信息互补、行情互通、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本人在刚起步编组这个邮集时,在信息不畅、素材不多、规则不懂的情况下,有邮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才有今天的成效。在对外邮友的联系方面,我也是主动与别人联系,对我的启发与帮助也非常深刻。如,有一次在“湖北集邮”网站上看到新疆一位作者早我几年就编组了一部《月亮》邮集,我在浏览该网页的贴片时,发现了一枚二战时期的胜利邮件,该邮件主题鲜明(图中有一大圆月亮),类型特别,是难得的中高档邮品。但浏览网上所有知名的邮商均找不到该邮票。我后来从网上反复搜索,前后找到5个与此有关的邮友,通过多次电话和电子邮件的联系,最终在德国邮商那里购得了该邮品。若没有这些热心的邮友,任凭你上网多少次,这些好的邮品也是难以得到的。

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现在的集邮不但要有好的选题和编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更注重邮票的珍罕度。一部邮集的好与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靠珍罕度取胜,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取得好成绩一定是难以想象的。

最后我想说,如果有一点点成绩,也离不开邮友们的指导和帮助,离不开快乐集邮这个大环境。我的这些感受若有错误之处,请多多批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