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妥拉明注射剂:特殊年代的特殊任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3:18
  特殊年代的特殊任务     

1976年,是中国大事最多的一年: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四五“天安门事件”、唐山大地震,直至毛泽东离我们而去……接下来的是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

也就是在欢庆后的一天中午,我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要组织编写一本反映华国锋在山西革命实践的书,任务通过北京军区交给了我们军。军政治部文化处决定抽调军政治部的王国军、一八七师的徐太国和我来完成这一任务。

这在当时的我们看来,真是一件极其艰巨和光荣的事。能写领袖,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记得当时文化处的领导拿出一封介绍信,上面赫然印着:“最高指示——要造这个舆论,要宣传华国锋同志,要让全国人民认识华国锋同志。”而且说,这是毛泽东的生前指示。后来,我也努力考证过,当时的报刊、文件上都是这么用的,但没能找到最初的出处。

对于毛泽东的指示,我们这些青年军人(我当时还是个不到20岁的战士)“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因此,受领任务的那个晚上,我基本上彻夜未眠。

后来曾经有人对我说:“你胆子可真大,华国锋你也敢写!真是‘无知者无畏’。”也有人说:“这么好的题材,怎么让你抓住了呢?”

当时,给我们的任务是采写华国锋在山西的革命活动。于是,我们坐了部队派的一辆吉普车,开始在吕梁地区的交城县,太原市的古交区、阳曲县等地采访。

那时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兴奋当中,特别是华国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接受采访的人都为华国锋能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欢欣鼓舞。正像一首歌唱的:“毛主席把重任交给了你,人民最放心!”

受访者可能都有自己的局限,我们这些采访者自然也有着自己的盲目。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东西令我感到新鲜,现在依然能记住。

关于华国锋名字的来历

在交城,不少老人凭着自己的记忆向我们讲述华国锋儿时的故事。有的人说得很玄乎,说华国锋从小就有当领袖的预兆,就有“大人物”的光环,如何如何和别人不一样;也有人说到华国锋的名字,认为改名字就预示着他后来能够成为共和国的领导人:“华国锋——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先锋嘛!”

华国锋原名苏铸,1921年出生。我们在档案馆里看到的一份华国锋本人填写的履历表中,就是这么写的。

1938年,苏铸上山参加游击队时,改名为华国锋。对于这次改名,在华国锋逝世后,新华社发表的生平中是说“因革命工作需要”。

为了搞清楚华国锋名字的来历,我们访问了很多人。有的说,这个名字是取“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之意,也有的说取“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先锋”之意,并说他们当时还议论过。我们虽然无法找华国锋本人核实,但他们都肯定地说,就是这个意思。

那年,华国锋17岁,正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时候。一个17岁的热血青年,为表明自己的意愿,更名换姓,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决心?

 

关于当初上山时的事情,华国锋在20世纪60年代写给一个中学同学的信里是这样说的:

你还记得吗?你我的母亲对我们都是很关心爱护的。我们的父亲都早去世,靠母亲抚养长大。但她们对怎样才对孩子爱的好,怎样叫孩子锻炼成长就缺乏知识,唯恐自己的孩子吃苦。在民族存亡的关口,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战斗。为此,我们曾瞒着她们商议逃跑,离开家庭参加游击队。就在这紧要关头,我逃脱了母亲的控制约束,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环境是艰苦的,但在战斗中锻炼自己,直到现在还遗憾的是当时没能帮助你摆脱你母亲对你的约束,未能达到一块参加革命、一块战斗、一块学习、一块锻炼成长。

尽管如此,当我们写完后,还是没有用这封信,当时的说法是,这是关系领袖生平的事,不宜公开发表。

一封来自国务院业务组的信

我们接受任务时的一些想法,现在说来很有点可笑。上级叫我们写华国锋在战争年代的故事,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认为华国锋在战争中就应该是李向阳式的人物,因而在采访中特别注意挖掘这方面的事情。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却很少听到传奇故事。倒是一些有关人情的故事,让我们记忆深刻,其中关于马开旺的事情印象最深。

这个故事是由一封信引起的。在古交一个名叫营立的小山村的一孔窑洞里,我们看到了一封装在玻璃镜框里的华国锋写来的亲笔信:

开旺同志:

你和你女儿春华的来信都收到了,很久没有见面,南下后一直没有机会回老根据地看看……你要的证明已写好附去。祝你身体早日健康!

还有一封信,是写给太原市古交区政工组的:

太原市古交区政工组:

接到营立村马开旺同志来信,要求证明对敌斗争中负伤残废,以便领取民兵残废证。

时间大约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和阎锡山斗争中。一次古交敌人进攻营立村,因我民兵布雷,敌人未敢进村,但在村边山坡上,仍踏上地雷,有死伤。敌人撤退时,在路上亦埋了地雷,防我民兵尾击。马开旺同志看到敌人撤退后,即尾随敌人,不幸踏上敌人地雷,被炸伤,当即送后方医院。这时我正在他那里工作,特此证明。

敬礼!

华国锋

10.15

马开旺和老伴康银姐非常激动地对我们说起这两封信的来历

“华主席好啊,这么多年了,他还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老华真是一点都没有变,当了那么大的官,还和当年一个样对咱好哇!”

马开旺夫妇说,那几年年景不好,马开旺的身体又有伤,就想到要残废证的事,然而区里说要有证明。谁能证明呢,只有当时的华国锋最清楚。他们就商议着给已到国务院工作的华国锋写信,要一个证明。

有人说,多少年的事了,人家还能想起来吗?再说了,那么大的官还顾得上你这点小事?但马开旺夫妇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叫女儿写了一封信,寄到国务院。

没有想到的是,十多天后,印有国务院的大信封寄到了太原古交区的营立村。

我把这件事写成了稿子——《他和我们心连心》,发表在党报上,后来还被收入一些书中和语文课本中。自然,文字不可避免地带着那时的痕迹,但相信读者会从中看出事情的脉络。下面是当时的文字:一天拂晓,盘踞在东大岭的两个连阎匪军,偷偷摸摸地向武家庄袭来,妄图抢掠我二区隐蔽的公粮。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华政委事先得到敌人的情报,早已组织民兵在阎匪军的必经之路营立村布下埋伏阵。结果,敌人刚一踏进营立村,就遭到了我民兵的伏击。在追击敌人的战斗中,营立村民兵副中队长马开旺奋勇当先,不慎踩中了敌人布下的地雷,噗的一声倒下了……

朦胧中,马开旺仿佛听到了一个亲切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他艰难地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担架上,华政委正站在担架旁边哩。马开旺挣扎着欠起身子,但腰部和腿部一阵剧痛,使他差点又昏厥过去。华政委忙按住他,说:开旺,你负伤了,好好躺着。

马开旺却像有什么心事,转眼望望四周,吃力地说:“政委,咱……咱们的公粮没受损失吧?”没等华政委回答,担架旁的小张告诉他:“开旺哥,放心吧,阎匪军被咱打得像兔子似的,逃回老窝去了,咱们的公粮保住了。”马开旺一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马开旺是屯兰川有名的民兵英雄,枪打得准,腿跑得快,手榴弹投得远。历次战斗中,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在这次追击阎匪军的战斗中,却被敌人的地雷炸伤了,心中非常懊丧。他想说什么,但由于失血过多,口里发干,嗓子直冒烟,只动了动嘴唇,却再也没有说出话来。

小张见此情景,马上端着水要给他喝。这时,华政委手拿六个鸡蛋从一旁走过来,说:流血过多,不能喝水。说着,打出蛋清,扶着马开旺的头,把碗端到他嘴边。马开旺知道,这六个鸡蛋是前些日子群众慰问县大队时,分给县委机关的。在敌人经济封锁面前,根据地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华政委一贯和群众同甘共苦,这六个鸡蛋他哪里肯吃哩,今天却拿给了伤病员。看着华政委那消瘦的面颊,马开旺迟疑着,不忍心张嘴。华政委微微笑着,亲切地说:开旺,快喝下去,一会儿身子就舒服了。说着,拿起小勺,一口一口地喂他。马开旺喝一口蛋清,滚下一串热泪。这个长工的儿子,身上有鬼子的刀伤,阎匪的鞭痕,现在负伤了,华政委把他当成亲兄弟一样照应,怎么不使他落泪呢!

接着,华政委又写了介绍信,派人护送开旺到后方医院治疗。担架刚要走,华政委让等一等,立刻大步回到自己的住处,从屋里拿来一件棉衣、一双棉鞋。马开旺立刻明白了华政委的意思。可当他看见华政委也穿得很单薄,脚上的棉鞋还开了花,实在不忍心穿上这棉衣、棉鞋。心中只有同志而从不考虑自己的华政委,却只是默默地、小心地给马开旺穿棉衣、棉鞋。

华政委替马开旺穿好衣服,又转向抬担架的同志,叮嘱他们一路要小心,爬坡过沟多留神,尽量减轻伤员的痛苦。临别,华政委握住马开旺的手,再一次安慰他:开旺同志,你的伤很快可以治好,我们盼着你回来一块战斗,你安心养伤吧,家里我们会照顾的。

听着华政委的亲切话语,开旺心里涌出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既对政委的关怀表示感激,又悔恨自己不争气,偏偏在这紧张的时刻负伤,离开战斗,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敬爱的华政委……这个平时伤再重也从不皱眉头,甚至打掉牙齿也咽进肚子里去的铁汉子,此时再也忍不住了,两行激动的眼泪刷地淌过脸颊。

马开旺被送往后方医院的当天,华政委就迈进了开旺家门。家里只剩下开旺爱人康银姐和一个小女儿。当时,康银姐正偷偷抹眼泪呢!在战斗频繁、敌情紧张的情况下,一个年轻妇女遇上丈夫突然负伤,是多么需要得到人们的安慰和鼓励呀!华政委就是在这时来了。一进屋,华政委抱起孩子,安慰说:大嫂,开旺为革命负伤是光荣的,后方医院条件好,你也不用惦着,家里有甚困难尽管说,党和政府会帮助解决。

康银姐真没想到,县里的政委工作那么忙,还亲自看望自己这样一个普通的伤员家属,这样关心自己。她心里热乎乎的,感动地说:“政委,家里没甚困难,你就别费心了。”

眼看春节快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康银姐非常惦念自己的丈夫。这天,她一边干活,一边思念着开旺,不知他的伤势怎样了?忽然,门口传来脚步声,康银姐一抬头,见华政委大步走来了。康银姐忙着要去拿凳子,却见华政委已笑着坐在门边的石头上了。华政委对银姐说:开旺住院后,伤势已有了好转,没危险了,开旺还给你捎话,让你别惦着他。银姐一听,心里甜滋滋的,心想:华政委真把俺的心思摸透了。华政委接着又说:眼下快过年了,家里就剩下你们娘俩,就到县里去,和大家一起过个热闹年吧!银姐见领导这样关心她娘俩,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忙摆手说:“谢谢政委,村里对咱照顾得挺好,我们就在家里过年吧!”华政委说甚也不依,硬要她们娘俩到县里去。

因为有事,华政委嘱咐银姐一定要去以后,自己就先走了。华政委走后,银姐心里直嘀咕,华政委工作那么忙,可不能给他添麻烦了。正在这时,孩子的表叔来接她们去过年。于是,她娘俩把门一锁,向邻居招呼一声,就跟着孩子的表叔走了。

除夕的下午,康银姐正准备过年,有人来找。银姐出来一看,是县政府的通信员,连忙让进屋里。原来华政委见银姐没来县里过年,特意派通信员给她送年货,家里找不着她,经过打听才找到这里。通信员从褡子里取出白面、羊肉、粉条和冻豆腐,又从衣袋里摸出一小瓶麻油,放到炕上,对银姐说:“华政委说,我们想得不周到,还需要甚,尽管说。”银姐看着放在炕上的东西,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华政委为了群众的事日夜操劳,过年还想着咱,咱怎么能忍心收下这些东西呢?好半天,她才对通信员说:“你带回去给华政委吧,让他好好补养身体。”通信员微笑着说:“大嫂,咱政委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是他特意让我送来的,你就收下吧!”

又过了一个多月,村里传闻马开旺牺牲了。银姐听后,吃了一惊,赶忙四处打听,可是得不到一点确实消息。她心急如焚,寝食不安,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华政委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这件事,百忙之中亲自和医院联系,抽出时间又一次来到了开旺家,告诉银姐,开旺身上的弹片取出来了,这些日子就要出院了。还嘱咐她不要听信谣言。银姐听了,又惊又喜,望着华政委,不好意思地笑了。……

附:华国锋的另一封亲笔信

这封信的提供者,是华国锋的一位很要好的中学同学。他的孩子未考上高中,他想到了华国锋,想让华国锋帮孩子找份工作。华国锋给他回了这封信。

×兄:

××中学毕业后未考上高中,你要我设法帮助他工作,我想好久,也没有想出个办法,因国家对国民经济正进行调整,前20年吸收的人多了,教育事业也发展过快,农业担负不起。所以不仅交城机关工厂在压人,全国大多数城市工业也将尽量精简人员,国家规定任何单位不许向社会招收人员。

虽然我没有按你对我的要求把问题解决,可是对此问题如何办,我想发表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你看是否妥当。一、到农村去,到农业战线上去。行行出状元,农业战线也很需要有文化的青年。过去在我们家乡,有轻视农业的风气,认为在外面做事经商得好,特别是念过书的人,再欺侮土疙瘩,是丢人的事,现在这种看法部分人已改变了吗?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很自然的。但怎样关心呢?在孩子们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应该叫他们到生活中到集体劳动中锻炼成长。看来学习到一定文化水平,能继续升学是一个办法;让他们先去劳动中锻炼一下,有机会再进学校参加业务学习提高文化、业务知识,这样逐步培养成有文化有实际经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生力军,也是一法。二法各有好处,并不是只有第一法好。对城市青年来说,后面的办法也许比前面的办法好……现在环境不同了,不是要孩子去参加战斗,但在他长大时,一定要他们到生活中劳动中集体大家庭中去接受考验锻炼。艰苦一点不要怕,教他们不要挑拣好条件的地方,在困难情况下才能磨炼人们的斗志和毅力。好花不是温室里培养的。二、也可考虑要求孩子升学。今年先帮你做些事,或参加一些就近的工农业生产,一面补习功课明年再考。但也要注意教育他,爱劳动不轻视农业,做什么事也要有志气要钻研。

我很久没有用毛笔写字了,今天用起来有点手生了,写得乱七八糟。我调地委工作,驻湘潭市,今后有空多来信,离开家乡多年了,知道些家乡情况很高兴。天晚了,再见。祝全家健康幸福。

10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