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的图片:人生需要梦想-蓝湖梦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16:25
人生需要梦想
文/云淡风清

  常听人说,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人生如歌,这里,我不想探讨如此沉重的话题,我只是想说,人生需要梦想,需要希望,某种意义上说,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支撑,梦想和希望能支撑着人们去克服难以逾越的困难。

  不想讳言,我是一个重情义、爱梦想的女人,很多时候,我都生活在梦中,以至于常常令我身边的人不能理解。我不在乎生活的富足和贫困,不在乎人家的汽车洋房,我更在乎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在乎春天的绿草茵茵,我在乎夏天的烈日炎炎,我在乎秋天的金黄灿灿,我在乎冬天的白雪皑皑。在这四季的变化中,尽情体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曼妙景色,在那里,放飞我的梦想。
我爱阳光的灿烂,我爱月光的幽远,我爱微风的柔软,我爱细雨的缠绵。在那里,放飞我的梦想。
  我在乎人间的真情,我在乎人性的善良,我在乎朋友之间的相互欣赏,我在乎世间一切的美好情义。在那里,放飞我的梦想。
  我渴望浪漫,我渴望激情,我渴望温馨,我渴望永恒。在那里,放飞我的梦想。
  即便是狂风暴雨、即便是失败落寞,又何妨?只要有梦在,人生就有希望!
  人生有梦想,真好。很难想像,连梦想都没有的人,即便物质生活再富足,再奢华,希望不再,意义何在?

  于是,就这样固执着,傻傻的,带着我的希望,做着我的梦,朝梦夕拾,日日有梦。梦中,风光无限、希望  在梦中,我翱翔蓝天,我驰骋草原,我畅游大海,我心随梦飞。

  我,放飞我的梦想!我相信生命中有奇迹!

 

出生就是上路
文/俞敏洪

  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
  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
  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
  
  我似乎注定了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即使让我坐在房间里,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够让我眺望遥远的地平线的窗户。
  从出生到18岁,我一直在一个小村庄生活,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块土地,每天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风景,遇到的都是熟悉的乡邻。我本来应该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娶妻生子,在土地上劳作,然后在每天迎来朝阳送走晚霞的日子中慢慢变老。但老天偏偏让我降生在长江边,又偏偏在我家的东边生成一座50米高的小山,爬上这座小山,长江便一览无余。那时候还没有污染,可以极目远眺,看得很远很远,一些船从天边过来,又消失在天边,一些云从江边来,又消失在江边,于是就开始好奇,天边外到底有什么?如果我坐上船能够到哪里呢?感谢我的几个亲戚,因为他们在上海,于是在我八岁的时候,母亲决定带我到上海走一趟。坐船半天一夜,终于到了上海。这次旅行,长江的壮阔、吴淞口的苍茫、上海的灯光、街道的繁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此,我的心开始渴望旅行,长大后我要走出村庄,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到北京去上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火车。我考大学考了整整三年,自己也没弄明白是什么让我坚持了三年。现在想来,是心中那点模糊的渴望,走向远方的渴望。这种渴望使我死活不愿意在一个村庄呆上一辈子,而惟一走出村庄的办法就是考上大学。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外出打工这一说,如果放到现在,我可能就是一个背上包四处游荡的打工仔了。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爱上了火车,在车厢里听着车轮和铁轨撞击的强烈节奏,听着风声在车窗外呼啸而过;还有对面开来的火车那撕心裂肺的长鸣,常常把你的魂拉得很长很长。火车从一个城市穿过,走向另外一个城市,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我就把自己的心留在了不同的风景里。
  我的大学生活是孤独和自卑的,一个农村孩子走进大城市之后的转变是深刻而痛苦的。四年大学对我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周末可以走出校园,到北京的周围去爬山。我曾经无数次坐在香山顶上看夕阳西下,群山连绵。在大学三年级时,我得了肺结核,被送进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山区的结核病疗养院。这个疗养院围墙尽管很高,但在楼上的房间里却能够看到周围的山。在医院的一年,我看遍了山的颜色,春的粉红、夏的青翠、秋的火红和冬的萧瑟。在医院的门口,有一座小山,山顶上刻着冯玉祥“精神不死”四个大字,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爬这座小山,对着这四个字发呆。后来身体好点后,医生允许我走出大门,我就去爬遍了每天从医院的窗户里可以看到的那些山峰。也就是在医院的这一年,我读完了《徐霞客游记》。
  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差一点掉进了安于现状的陷阱里。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大当了老师,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于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梦想就这样慢慢消失。直到有一天,我回到了家乡,又爬上了那座小山,看着长江从天边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被猛然惊醒。于是,我下定决心走出北大校园,开始了独立奋斗的历程,在出国留学的梦想被无情粉碎之后,新东方终于出现在我生命的地平线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带着我飞越地平线,新东方从一个城市走向了另一个城市,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我也带着新东方的梦想和我的渴望,从中国城市走向世界城市,从中国山水走向世界山水,从中国人群走向世界人群。
  也许人在路上,这就是人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出生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从此我们就走在了路上。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人的生命走得如此地不同。新的一年又要来临了,你做好走在路上的准备了吗?

  

如何度过我们的一生
文/萧瀚

   我们这一生将怎样度过?问之万人,答案相同,就是希望过得幸福。获得幸福的方法,依我之见,只有三个字:“爱”和“创造”。
  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无论是对什么的爱,都将会是幸福的。
  创造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好奇心,就是自由!我们要在大学时期,打下人文、科学知识的基础,包括神、文、史、哲、科、艺。
  神,是神学。找几本经典的介绍性的好书,接触一下,就会在人生观中留下一个伏笔。
  文,是文学。诗歌、戏剧、小说、散文、评论,人类数千年来的文字艺术精华都在这里了。尤其要多读诗歌和小说。小说中,《红楼梦》、《战争与和平》都应该读。前者是中国小说的顶峰,后者是外国小说的顶峰。
  史,就是历史。这方面的书也是数不胜数。《史记》是必读的中国史籍,如果有时间也应该读《资治通鉴》。比较像样的通史性的作品必须读上几部,例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系列。外国史方面,可选择的范围很广,例如美国拉尔夫主编的《世界文明史》、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等。
  哲,就是哲学。古往今来的哲学著作很多,应该从哲学史入手。我的经验是德国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最好,其次是美国梯利的《西方哲学史》。
  科,是科学。这方面的书,我们主要是读科普性读物,例如卡尔·萨根的书。这些书有助于我们摆脱科盲这尴尬的身份,扩大我们的视野。         艺,就是艺术。范围很广,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建筑、影视……这些不但要从形成文字的文本去了解,更重要的是要亲炙,就是亲身接触,有些甚至去学习具体的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创作是最直接感受世界的方式,对人的影响巨大。
  我希望诸君对这些人类智慧的积累都能够有兴趣,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了毕生喜欢的事情,热爱它们,就会自由地去思想,去创造。而创造将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活力,使我们的精神、灵魂、生命永葆青春。

(摘自 2008年第4期《青年文摘·绿版》之“每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