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情缘交友网:酸甜苦辣都是营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00:35
曾经有一位署名“不会有自信”的网友对我说,他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敢说话,15岁了但从来都不相信自己能做些什么,连和父母说话都不敢。原因就是怕自己撞得头破血流,才回避做一切事情。

  我告诉他,其实撞得头破血流是人生难得的体验。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中,韩国队踢美国队,一比一踢平美国,有一个队员就踢得头破血流,真是英雄壮举。其实人生就是这样,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长大不仅仅是快乐的过程,也有许多痛苦相伴随。重要的是面对痛苦、不幸要勇敢,从中汲取坚强、乐观的“营养”,奋发向上。

  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牛顿,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他建立的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等一系列辉煌成就来之不易,因为牛顿是在受辱中发愤而起的。

  牛顿小时候很聪明,但读书并不用功,都把心思用到做手工、想问题上去了,所以在老师、同学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笨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好。

  13岁那年,小牛顿带了一架小风车到学校去。同学们都围拢来看。有个同学说:“哟,这风车做得还怪灵巧呢!”牛顿自己也笑嘻嘻地说:“我的风车做得怎么样?造得巧吧?”

  正当一帮同学眨巴眼睛羡慕牛顿的时候,一个同学怪声怪气地说:“对啦!造得巧!”其实,这位同学讲的是反话,因为他平时学习成绩好,一直在牛顿之上,今天看到牛顿在他面前表演,很不服气,还带点嫉妒之意。处在兴奋中的牛顿并没有听出这个同学话中有话,傻乎乎地接着说:“对,很巧,这是昨天晚上我一个人做出来的!”

  听到牛顿越来越神气的话语,那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提高了嗓门说:“是啊,这个小风车的外形造得还不错,可它为什么会转动?你懂得这里面的原理吗?”

  “你懂得这里面的原理吗?”这几个字像一阵刺骨的冷风吹在牛顿的脸上,不知是发冷,还是发疼,他尴尬极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位同学看牛顿脸红了,劲头更足了,说:“哼!说不出来吧,可怜!自己做的东西自己讲不出原理,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不过是个木匠!”牛顿被这番话羞得无地自容,哭丧着脸走开了。

  这时候,原来围在牛顿身边的那些同学也纷纷对他另眼相看了。

  “木匠!木匠!连原理都讲不出来,还在这里逞能!”

  说着,有的同学还动手打他的风车,别的同学也跟着一起动手,大家七手八脚把牛顿的小风车打了个稀巴烂。望着这个冷酷的场面,牛顿伤心透了,但他孱弱的身体是打不过那些孩子的,他只有忍受这委屈,任凭眼泪一滴滴地流下来。

  事情过后,牛顿常琢磨:这些同学为什么欺侮我呀?还不是我自己不争气?不懂原理怎么能更好地发明创造呢?

  从那时起,他凡事特别肯动脑筋。看到磨面的风车,他就去看个究竟;看到太阳光下的人影,他就想办法制出“太阳钟”;黑夜里,他仰望星空,想到了苍茫宇宙;刮风天,他又思索起如何测量风速的问题。

  等长大后成为科学工作者,牛顿的钻研精神更强了。有一回一位朋友来看他,可牛顿刚准备好吃的,就钻进了实验室。那位朋友等呀等呀,牛顿总不出来。朋友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就把桌上的烤鸡吃了,顺手把骨头留在盘子里。过了好久,牛顿从实验室里出来,忽然感到肚子饿,就去吃饭。可是,一看到盘子里的鸡骨头,不禁笑了:“哈哈,我以为还没吃饭呢,原来我已经吃过了呀!”

  当牛顿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他从未忘记少年时候所受的羞辱。他说:“要是那时候不受到朋友们的侮辱虐待,恐怕我一辈子就是一个不懂原理的木匠了!”

  1727年,牛顿与世长辞。关于他的死因,据四位英国科研人员考证,认为他死于慢性金属中毒。他们将保存了250年之久的牛顿的头发进行化验,发现其中含有过量的铅和汞锑浓缩物。牛顿一生,醉心于科学,什么东西都爱亲眼看看,亲手摸摸,以至亲口尝尝。这成了他的一大癖好。在他的实验手记里,有108处记载着他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用各种方式,摸清了许多事物的规律,彻底弄懂了与这些发现有关的科学原理,为他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牛顿的一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牛顿也太过分了,人家不就说他一句吗?干嘛一辈子都那么认真?但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牛顿不愧为大智者。

  一般来说,想讽刺别人的人,总想千方百计地找准对方的弱点,不这样他的话就没有力量。牛顿恰恰正是被击中了弱点,才无言以对,默默离开的。可贵的是,他敢于正视这一现实,并能在受辱中发愤。能做到这一点,没有大海一般的胸怀是不可能的。这种胸怀的座右铭是:凡是有益于我前进和成功的,不论是讥笑还是辱骂,一概纳之;凡是有碍于我前进和成功的,不论是颂歌还是美言,一概弃之。

  如何让孩子也能在痛苦与挫折中奋起,我的教育建议是:

  陪孩子一起受“苦”。现在有些孩子上重点中学,就得是外语、奥数等特长一样不能少,给孩子造成了许多压力,孩子小小年纪受了不少苦。比如学习钢琴,父母往往是从功利的角度要求孩子必须学,可能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意愿,也可能根本无法理解孩子在学习钢琴时受到的痛苦。其实,父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不要仅仅为考级而学,这样的学琴氛围可能会让你和孩子都能享受到很多的乐趣。

  和孩子一起尝各种味道。孩子越小,越可能对于受到的侮辱、痛苦不知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引导与化解,可能会留在心中形成童年阴影。因而,父母要在生活中启迪孩子的心灵,可以在品尝食物时教给孩子对各种味道的认识与理解。一般情况下,孩子不喜欢苦味,相对喜欢甜的东西,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良药苦口”,让孩子明白,在孩子长大的过程,酸甜苦辣都要品尝。

  给孩子讲讲故事。当孩子面对痛苦、挫折不知所措时,父母可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讲故事,譬如讲一讲牛顿,让孩子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关键是不能轻易放弃,做天才和强者是不会被苦难打败的。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