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劭文:中国新型潜艇优秀艇长蔡一清07年在返航途中殉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9:18:02
凤凰资讯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中国新型潜艇优秀艇长蔡一清07年在返航途中殉职

2009年06月16日 07:33新华网


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原艇长蔡一清,江苏阜宁人,1973年6月出生,1991年9月入伍,1993年10月入党,军事学硕士学位。历任某艇部门长、北海舰队机关参谋、某艇副艇长、315艇副艇长兼作战长、艇长。

新华网青岛6月15日电 题:海魂——追忆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原艇长蔡一清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吴登峰

如果说,湛蓝的波涛是大海宽广的胸怀,那么潜艇就像巡游在大海怀里的精灵,聆听海洋的心跳。

如果说,洁白的浪花是大海激越的咏叹,那么潜艇兵就像依傍在大海心口的孩子,分享海洋的私语。

就在祖国深海的涌浪里,一位潜艇艇长曾和大海有着这样一个约定:承诺最彻底的燃烧,邀约最绵长的和平。

只是我们来迟了,如今,涛声依旧,艇长却已远行。

那么,就让我们记住吧,记住在浪涛间曾有这样一个高远弘毅的生命,记住这共和国潜艇真正的龙骨——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原艇长蔡一清。

16年不睡懒觉

水天相接,海平如镜。

潜艇浮出水面,破浪前行。激起的雪浪在阳光的辉射下,映出一弯七色彩虹。艇后,是一道修长的、凤尾状的航迹。

这,是蔡一清最眷恋的风景。

蔡一清2000年作为了解潜艇训练现状的基层代表,直接参与了海军新一代潜艇训练大纲的修订工作(此项工作被誉为海军潜艇部队走出低效、低层次训练,贴近实战施训的破冰之举)

1991年夏天,蔡一清收起上海交通大学的免试入学通知,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迈进海军潜艇学院校门。从那时起,驾驭蓝鲸、深潜大洋就成了他一个执著的梦。

在潜艇学院的4年,蔡一清以各科90分以上的成绩,连续3年获得“中国航海奖学金”,并荣立三等功。1995年,他放弃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怀揣优秀毕业学员证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潜艇。

望着湛蓝色的大海,蔡一清踌躇满志。

然而,现实给了他一个毫不留情的“下马威”:第一次组织训练,担任实习水雷长的他在指挥装填鱼雷训练时,面对密若蛛网的潜艇管路和名目繁杂的仪器阀门,一时慌了手脚,屡屡出错,装雷时间创下了支队“最差纪录”,业务长气得当场骂娘。

蔡一清羞愧难当。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道鸿沟。他这才懂得,证书、奖章和成绩单,绝不是他潜游深海的通行证。追逐梦想,完成从学员到战斗员的跨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不放弃、不服输,正是蔡一清做事一贯的风格。他申请吃住在艇上,爬舱底、摸管路,密匝匝的线路和电缆,他一根一根地走;上千个阀门、阀件,他一个一个地摸,一个月就磨破了5副手套。

半年后,支队组织实习干部合格考试,他以满分夺得第一名,全优通过部门长独操考核,创下了支队鱼雷装填训练最好成绩。

人前的成绩,源自背后的汗水。蔡一清曾给自己定下一个硬指标:无论工作有多忙,不管加班到多晚,每天至少坚持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艇队官兵都知道,蔡一清房间里的灯,从未在夜里12点前熄过。而清晨的起床号响起时,他又早已站在阳台上读材料、背参数了。

“16年不睡懒觉!”2007年,蔡一清随手记下的一笔,囊括了他整个军旅生涯的拼搏与耕耘。

“蔡艇长的笔记,是‘立体’的!”副航海长徐建明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看到蔡一清笔记本时的那种震撼。

那是在2005年,徐建明请教有关潜艇电路的问题,蔡一清抽出了自己的两本笔记借给他看。

那是怎样的笔记本呀!密密麻麻的记录,字里行间用各种颜色标注着序号、箭头,本子上还贴满了“附页”:别处抄来的要点,随手记下的心得,展开有半张桌面大的数据表、结构图……

100多页的本子,被撑厚了一倍多。乍一看鼓鼓囊囊、眼花缭乱,细读来却是一个让人心花怒放的“宝库”。

这样的“立体”笔记本,蔡一清留下了49个,摞起来有2米多高。他手绘的各种潜艇结构图、作战方案图、信息流程图、系统分布图、组织程序图有1500多幅,仅战术训练模拟图就有900多幅,铺开来比一个篮球场还大。

勤奋的蔡一清很快脱颖而出。1997年,他被调任舰队机关,成为司令部最年轻的作训参谋。两年间,他独立完成了全军《常规潜艇军事训练的组织与实施》条例的编写,参与组织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与战备巡逻任务,被授予“优秀参谋”称号,并再次荣立三等功。

光明的前途正在面前铺开,蔡一清却提出申请,要求回到基层潜艇部队去工作。

蔡一清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连续5年被支队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2004年7月被舰队表彰为优秀基层个人标兵;2005、2006年连续两次被舰队评为团级优等军事指挥员;2006年4月获海军“优秀人才奖”,2006年6月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11月被评为首届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消息传出,朋友和同事都劝他不要犯糊涂。“潜艇苦,潜艇累,潜艇生活最遭罪;机关条件好、人脉广、机会多,留在这里前途无量。”

处领导也一再挽留:潜艇科副科长的位置,正准备留给他呢……

潜艇上的辛苦,蔡一清比谁都清楚。漫长的寂寞,浑浊的空气,巨大的噪音,高温高湿的环境……第一次出海他就赶上7天的昼夜航行,风大浪急,潜艇左右摇摆30多度。他第一次尝到晕船的滋味,不停地呕吐,五脏六腑像被掏空了一样。

可是,在大洋里骑鲸蹈海,是蔡一清一直以来的梦啊。不经历风雨,不经历艰难困苦的锤炼,怎配叫做钢筋铁骨的“潜艇人”?

2005年,32岁的蔡一清成为国产新型潜艇——315艇实习艇长。

梦中的舞台,向他徐徐拉开了帷幕。

四星上将6次为他竖起大拇指

315艇的老兵们,都记得6年前那个让人扬眉吐气的夏天——在造船厂的船台上,他们第一次见到了“315”。

“真漂亮!”官兵们情不自禁地赞叹。简洁的造型,优雅的弧线……虽然尚未完工,却已有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威严,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势!

蔡一清2005年任315艇副艇长时,所在艇被舰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并被海军记集体二等功一次;2006年任315艇实习艇长时,所在艇被海军评为“四无”先进单位和学习成才先进单位。

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常规动力潜艇。它的列装,表明中国海军的水下突击力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是多少代国人梦中的企盼。

远自数千年前,中华民族就在大洋上留下了蓝色的足迹——海上丝绸之路,曾是世界上最辉煌、最传奇的航线。然而,近代中国的海军史,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程。100多年前,西方殖民者敲开中国门户的第一环恰恰是大海!

梦成梦碎,潮落潮起,共和国海军的成立,结束了中国有海无防的屈辱。而当历史踏入新的世纪,让中国舰船的航迹划向深海大洋的神圣使命,交付在了共和国新一代海军的肩上。

当晚的动员会,作为分管训练的副艇长兼作战长,蔡一清的眼睛亮亮的。他朗声发言:“这是一个对潜艇兵有着历史性意义的时刻,国家把最新最好的装备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让它发挥出最优越的性能……这次来船厂,是接艇,更是学习、提高、实践,是‘赶考’!”

从机械化到电子化、信息化,新艇的结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键盘替换了阀门、按钮取代了手柄,仅计算机就有上百台,“数据链”“信息流”……一个个新名词让曾经摘金夺银的艇员们如听“天书”。

新型潜艇,是一个信息化的武器平台,是一座水下的高科技城堡。

蔡一清号召大家从头学起。时值酷暑,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遭遇50年一遇的高温,人坐着不动都会汗出如浆。烈日炙烤下的潜艇机舱里,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

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原艇长蔡一清

有人建议等天气凉爽些再说,蔡一清摇头:“现在潜艇还没有完工,各项器件都露在外面,正是学习构造、琢磨管路的好时候。”他带头钻进狭小的舱室,干一阵,就大汗淋漓地钻出来喘上几口气,再进去接着干。

争分夺秒,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潜艇研究得精细些、再精细些,透彻些、再透彻些……一天中午,蔡一清钻到一个很少有人会注意的角落里熟悉管路,不料右腿被管子卡住了,动弹不得。

午休结束、有人发现时,他已被困了2个多小时,右腿成了青紫色。而就在等“救兵”的时候,他还画出了3幅管路图。

凭着这样一股劲儿,蔡一清与战友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艇各舱室的构造与系统细细摸了一遍,画出了详尽的平面图和数据表,记录了几万字的笔记和心得。

对于学习钻研新装备,蔡一清有个形象的比喻:“知其然,只能证明你会‘识字’;知其所以然,才能代表你会‘作文’。”

一次,他摸完管路坐在舱室休息,抬头看到舱顶密密匝匝、粗细不一的黑色电缆上,印满了ABCDE等黄色小标记。

“为什么做这样的标记?它们的含义是什么?”蔡一清颇感好奇。他请教在场的工人师傅,但没人说得清,他又去查阅资料,也没找到相关记载。

那就摸着线一根根走,一遍遍对比!蔡一清决心弄个清楚。他捋着电缆细细地分析。原来,每一个标签、每个字母、每个数字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代表电线与哪个配电网络连接,经过哪个保险丝盒,向何种类型的设备供电……这个发现让蔡一清兴奋极了,他对近百个类似线路和阀门都进行了摸排编号,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潜艇里迷宫样的管路,由此成了自家手心里的掌纹。

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原艇长蔡一清接待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马伦上将

对于蔡一清下的苦工夫,有人并不理解:“‘副长三件宝——哨子、袖标、部署表’。把作战系统搞明白就行了,何必搞得这么辛苦。”

蔡一清却认为,只有尽可能地熟悉了解装备,全面掌握系统知识,才能熟练驾驭新型潜艇,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

凭着严谨细致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蔡一清和官兵们在接艇期间向厂方提出改进建议800多项,95%被厂方采纳。

潜艇出厂那天,厂方代表感慨地说:“把新型潜艇交给你们操纵,把祖国海疆交给你们守卫,我们放心!”

2007年9月,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马伦上将访问中国,315艇承担了接待参观的任务,这也是新型潜艇首次向外国海军最高将领开放。

从艏舱到艉舱,马伦用挑剔的目光上下打量。他戴上白手套,在各个难以清洁的死角逐一摸过……看着洁白如新的手套,马伦半小时内6次竖起了大拇指。

蔡一清始终陪在马伦身边,对他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中校先生,这里所有的管路和线路你都知道它们的用途吗?”在最后一间舱室,马伦发问。

“是的,将军,这是我作为一名艇长的职责。”蔡一清自信地回答。

马伦笑笑,指着一条线路,问:“在允许的情况下,你能告诉我这条线路通向哪里吗?”

“当然,这是一条负责输送直流电的线路,长25米,承担14台设备的供电。”说完,蔡一清一个不漏地把14台设备的名称说了出来。

有过舰艇机电部门工作经验的马伦上将惊叹道:“太让人惊讶了,阁下是我见过的最熟悉自己潜艇的艇长!”

参观结束,马伦在留言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你们军事素质好,装备保养好,我相信你们在海上也是最棒的!”

这是来自海上一流强国的老兵,向异国同行的敬礼。

315艇长狠得像老虎

如果说水面舰艇是在疆场驰骋冲杀的战将,那么潜艇就是深海中蒙面的独行侠。漆黑的水下,它潜游、静默、积蓄、隐忍,寻找最出其不意的时间和角度,给予敌手致命一击。出手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则前功尽弃。

在315艇员队宿舍走廊,悬挂着各种反潜武器的彩色照片和性能参数;会议室里,张贴着任务海区的水文情况、兵力部署。315艇的每个专业技师都会随身携带一个“预案包”,里面装着训练和战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和解决方法。

“这是蔡艇长传下来的习惯。”艇队官兵们说,“他常讲,平时充满敌情观念,想得多、想得细,战时才能‘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在历次演讲与报告中,蔡一清多次讲道,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褒奖,但只有一支真正具有打赢能力的军队,才有资格拥抱和平。

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15艇原艇长蔡一清

新艇导控台上有一个“四弹准备”按钮。一次学习中,蔡一清突发奇想:那能不能实现四弹齐射?

他把作战部门业务骨干召集起来,连夜开会研究。大家查资料、画图纸、做运算,经过半个月的论证,得出结论:不可行。

蔡一清并没有放弃。他对论证过程进行了详细推算,发现在研究时参数取值没有达到最小。

“按参数最小值重新论证!”终于,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出来了:导弹发射间隔时间可以缩短十几秒。

在1秒钟可以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今天,这十几秒的时间是多么宝贵!

在蔡一清一本笔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不论做什么,就是要拿第一,第二就是失败。

这是他做事一贯的信条。

就连娱乐活动也不例外。316艇的篮球队是支队多年来的冠军,可蔡一清就是不服气。与对手的每一场比赛,他都用DV拍摄下来细细研究,还专门建了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篮球战术资料”。

315艇的队员上场,每人口袋里装张纸片,写着攻防队形战术……渐渐地,315艇球队胜多败少,逐渐赶上了冠军队。

“打一场球下来,最累的不该是身体,而是脑子。”蔡一清曾说。在他看来,球场不仅仅是放松身心和锻炼身体的场所,同样也是锤炼艇员们意志品质、头脑反应的地方。

球场只争第一,战场更无亚军。

来到支队的每名新兵和实习学员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下艇别下“315”,艇长狠得像老虎!

的确,蔡一清带兵的“严苛”出了名:早上出操,支队规定官兵要跑3000米,315艇必须跑5000米;游泳训练,一般要游1000米,315艇的人必须游2000米;值更人员独操考核为60分及格,315艇80分才算及格。

“要想成长进步,来315艇你是走对了,这里会给你广阔的发展平台;要想混日子,那你请走别路,我们315艇决不允许有这种人。”这是蔡一清接领新艇员时常说的开场白。

舵信技师宋卫入伍前只有高中学历,从没写过超出1000字的文章。一次训练中,他发现用尾舵代替围壳舵可以降低用舵频率。蔡一清鼓励他从提高潜艇战斗力和生存能力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对他进行理论辅导。

几个月后,宋卫的“隐蔽操舵法”日趋成熟,既降低了噪声,扩大了探测范围,又使耗能大幅下降。反复试验后,蔡一清手把手指导宋卫撰写了8000字的学术论文,并在《潜艇学术研究》上发表。2006年,宋卫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

为了提高艇员技能素质,蔡一清的“招术”层出不穷。他深知,要使潜艇在未来海战中打得赢,就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短板”。

液压系统是潜艇的“神经”。舵液压战位新兵刘涛刚上艇时,连基本的阀门、管路都认不全。蔡一清却要他1个月后给官兵们讲课。小刘慌了,硬着头皮去学。班长也急了,天天给他“开小灶”。

被逼到极限的刘涛居然在“规定”时间内“啃”下所有专业,半年后成为艇上技术能手。一次重大演习中,液压系统突然失灵,他在1分钟内成功转换舵压,避免了事故。

两年来,315艇涌现出一批士官小专家,先后有30多人次立功受奖,3人荣立二等功,4名士官撰写的学术论文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8名士官分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二、三等奖,艇队还捧回了沉甸甸的“海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奖牌。

也许,潜艇人无法尽看日出日落、云飞浪卷,无法与海鸥结伴,与浪花同行。但,在静静的深海里,蔡一清和他率领的这支部队,正在静静地驶向胜利的高地。

这是潜艇人特有的进军,这是属于潜艇人的风景。

不要问我在哪里

2007年10月19日,315艇将永远铭记这黑色的一天。

这本应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航程:蔡一清驾驭315艇参加全训考核。对一名艇长来说,只有全训考试合格,才能领取奔赴远海战场的“通行证”,才能真正驶入大洋,执行作战任务。

突破“敌”水面舰艇反潜封锁、潜对潜攻击、战斗航行损害管制……连续19个小时的“战斗”,10多个海上复杂课目悉数上演。在蔡一清的指挥下,潜艇实射1枚新型鱼雷、2枚导弹并全部命中目标。

考核组成员频频颔首:“蔡一清,果然名不虚传!”

19日凌晨3时30分,潜潜对抗考核正在进行,扩音器里突然传来声呐兵急促的报告:“艇艏出现异物摩擦声!”

所有人心头一紧。蔡一清命令声呐兵继续侦听,5分钟后,近似钢缆断裂的声响再次刮擦人们的耳膜。显然,潜艇挂住了渔网钢缆。

蔡一清立即决定潜艇浮起查看。4时10分,潜艇浮上海面,打开升降口。在手电的光束下,只见潜艇前甲板被刮出一道3指宽、近尺长的划痕,包在艇外的消声瓦翻起了半块砖头大的一块。

考核正在进行,蔡一清来不及细看,潜艇再次下潜。

6时,全训考核圆满结束,艇员们驾艇返航。归途中,已19个小时没有合眼的蔡一清在声呐室躺了不到10分钟,实在放心不下潜艇,又与声呐班长陈晓刚一同从舰桥侧门走上甲板,准备详细查看受损情况。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涌浪突然打来,陈晓刚脚下一滑,顺着舷侧下坠。蔡一清眼疾手快,一手拉住扶手栏,一手去拉陈晓刚。

而之前已被钢缆刮扯碰松动的扶手栏在两人重力和海浪的推动下突然断裂,蔡一清与陈晓刚落入海中。

艇指立即下达停车口令。官兵们携带安全锁、急救箱、救生绳、救生撑杆,迅速组织营救。救援组5名官兵穿上救生衣,争先恐后跳入海中。

深秋的水温只有9摄氏度,此时海面浪高达到3米,疾风卷着怒涛一浪高过一浪地涌来。蔡一清与陈晓刚瞬间被巨浪推出120米外。营救官兵随即放下救生筏,艰难地向两人接近。

与风浪搏击了数十分钟后,陈晓刚刚被官兵们推上救生筏,一个大浪就将救生筏打翻。筏上官兵钻出水面后,就再也找不到陈晓刚的踪影。

另一边,士官蒋啸峰和部门长闫三普抱住了蔡一清,奋力向潜艇接近。

巨浪一波一波地涌来,海水大口大口地灌进嘴里,蒋啸峰使出最后的一点力气,用救生绳将艇长和自己紧紧捆在一起,然后用牙齿咬住了战友们抛来的绳子。

当大家奋力把他们拉上艇时,蔡一清已冻得全身乌紫。官兵们有的脱下衣服,紧紧地抱着艇长,帮他暖和身子;有的协助军医,轮番做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更多的人则围在他的身边,拼命地喊着:艇长,你醒醒,艇长,你醒醒啊!

可此时的蔡一清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他与陈晓刚在归航途中,永远离开了他们深爱的战友、潜艇和大海。

“我万里海疆痛失一员良将!”拿着蔡一清全训考核的全优成绩单,一位将军扼腕叹息。

“他是中国潜艇真正的‘龙骨’,壮志未酬,壮志未酬!”军工厂一位专家听闻噩耗,老泪纵横。

“他是我们值得托付生命的兄长!”艇队官兵一片悲泣。

英雄虽已远去,英魂长卫海疆。315潜艇再次出航,艇员们把黄色的菊花,洒向湛蓝的大海。

2008年,315艇展开了新一轮的全训比武,拿下支队12项专业的11个第一。

那首蔡一清最喜爱的《潜艇兵之歌》,依旧在舰艇间传唱,在军港上空一遍遍地回荡:

“不要问我在哪里 问我也不能告诉你

我们是中国海军潜艇兵 航行在深深的海洋里……

你说你看不到我的军旗航迹 我只能告诉你我是制胜霹雳

渴望在战火中锻造辉煌,更愿意把和平献给大地……”

凤凰资讯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海军315号潜艇前艇长为抢救落水战友不幸牺牲2009年06月16日 10:07法制晚报

6月8日,本报记者一进入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营区,主干道上一幅醒目的宣传牌闯入眼帘,以战舰列阵、导弹刺空为背景,三名海军军官手持钢枪傲视着海疆,站在中间的是315艇原艇长蔡一清。

315艇是国产新型常规动力潜艇,1973年出生的蔡一清是中国潜艇部队最年轻和最优秀的艇长之一,2007年10月19日驾驶315艇参加全训考核时,为抢救落水战友牺牲。

对一名艇长来说,只有全训考核合格,才能领取奔赴海战场的“通行证”。为了这一天,蔡一清足足准备了16年。然而,这一次出海却成为蔡一清与315艇的诀别。

救人坠海

战友三分钟组织营救

2007年10月19日上午,315艇原艇长蔡一清与声呐班长陈晓刚,从舰桥侧门走上甲板,准备详细查看此前被渔网剐碰导致的艇体受损情况。

这时,一个涌浪突然打来,陈晓刚脚下一滑,顺着舷侧下坠。蔡一清眼疾手快,一手拉住扶手栏,一手去拉陈晓刚。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俩人重力和海浪的推动下,挂着保险绳的潜艇扶手栏突然断裂,俩人落入海中。

按照之前部署的救援紧急预案,在事发三分钟内,潜艇上5名官兵携带安全锁、急救箱、救生绳、救生撑杆,跳入海中组织营救。

当时海浪太大,海水温度又很低,当大家奋力把蔡一清救上救生艇,蔡一清已冻得全身灰紫。官兵们解开衣服,用身体温暖艇长。此时的蔡一清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将自己的生命永远融入了他钟爱的大海。

方便返岗

艇长休息选择声呐室

牺牲前一小时,蔡一清从舰桥值班岗位下到舱室。蔡一清的岗位在潜望镜前,与蔡一清相邻的声呐技师谭桂华说,蔡艇长从18日早晨5点起到19日9时,这20多个小时里,最多有2个小时没在战位上。

返航时他才来到邻近的声呐室,让谭桂华去给他拿被子。声呐是潜艇在水下时候的耳朵,在水下外界的动向完全要靠声呐做出判断,声呐室是蔡一清最钟爱的休息室。

蔡一清很少回自己的艇长休息室休息,理由很充分,声呐室里“嘀嘀”的声音是最好的催眠曲,这里离他的指挥位置最近,一有动静能在第一时间走上指挥台。

谁知道半个小时后,谭桂华又听到蔡一清的声音从扩音器里传出来:“同志们,现在海上风浪开始转小,一定要振作精神,严守岗位,履行好职责。”然后,蔡一清走上甲板去查看艇体受损情况,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40余昼夜

绘制6种作战信息流程图

从18日11时315艇到达预定海区开始,到19日6时30分,在19个半小时内,突破“敌”水面舰艇反潜封锁、潜对潜攻击、战斗航行损害管制等10多个海上复杂课目上演,在蔡一清的指挥下,潜艇实射1枚新型鱼雷、2枚导弹,并全部命中目标。

蔡一清对于315艇的感情就如同父亲对儿子,充满了爱。2002年9月,315艇开始组建,蔡一清被任命为副艇长兼作战长。从接艇开始,蔡一清就投入了百倍的精力。

新艇作战系统的信息流程,关系到系统间各设备能否协同作战。由于各种设备来自不同厂家,没有连接图,请厂家联合起来做流程图,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这个时候有人说:“信息流程研究是工程师的事,我们何必费这个劲。”蔡一清一听就火了,“我们操艇是要打仗的,战时能带工程师吗?自己职掌的装备都搞不懂,还怎么打赢?”

蔡一清组织人员经过40多个昼夜的努力,终于绘制出作战系统在攻击、防御态势下的6种作战信息流程图,弄清楚了信息化条件下单艇各系统联合作战的原理。

视艇如子

上甲板查看艇体受损情况

上甲板查看艇体受损情况,这样一个决定对于蔡一清而言是必然的。

潜艇的战士说:“再没有人比他更认真。”七舱的舱段兵石志洲指着舱内顶部的油漆裂缝说,“像这种艇体油漆出现裂缝,蔡艇长看见了一定会指出来的。”

315艇副艇长尹慧泉介绍,“因为潜艇是他的孩子,他必须要自己上去看,他才能看看到底是损坏成什么样,他心里边才能石头落地。”

从进入潜艇学院的那一刻,蔡一清对潜艇的痴迷和挚爱,也几乎伴随了他生活的全部。

潜艇被称为蒙面杀手,它的特性就是隐蔽性强。因此潜艇经常需要在黑暗的深海中一趴就是很长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里,潜艇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没有窗户没有阳光没有声音没有昼夜之分,和外界是隔绝的。

可能因为蔡一清的力量,艇上的战士们都不爱说“艰苦”这两个字。

在问了很多次之后,五舱内燃机分队长董计运才用了一些词来描绘潜艇的生活:“空间狭小、高温、潮湿、噪音、气体高污染”。在这些名词背后隐藏着的是潜艇生活的艰辛、枯燥。

蔡一清简历

1991年9月考入海军潜艇学院

1995年7月蔡一清成为一名实习鱼水雷部门长。

1997年底蔡一清被选拔到舰队司令部军训处工作

1999年底,蔡一清离开舰队机关,到潜艇学院参加了艇长副长培训班

2001年初,蔡一清到某潜艇支队任某艇实习副艇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通过了全课目训练考核,成为一名全训合格的潜艇副艇长

2002年9月,315艇开始组建,蔡一清随艇队前往船厂接艇,被任命为潜艇副艇长兼作战长

2007年1月,蔡一清当上了315潜艇艇长,成为中国潜艇部队最年轻和最优秀的艇长之一

潜艇揭秘

潜艇床铺还不如火车硬卧宽

钻进潜艇中,人直接就能感觉到其中的狭小。从一个舱进入另一个舱来往的战士只能低着头,猫着腰走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磕到头。七舱的舱段兵石志洲说,磕头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一个不防头就被磕破了。

潜艇内的床铺非常狭窄,远远不及火车上硬卧的宽度,一个人睡在上面根本不能翻身。如果是全员在岗的话,床就一层层往上搭,站起来能磕到头的高度里能搭三层床。即便如此,能在潜艇中有张床睡觉也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潜艇钟表刻度都是24小时

因为海底昼夜不分,潜艇中的表和陆地上的表也不一样,陆地上的表刻度是12小时的,而潜艇中的表是24小时刻度的,让人觉得时间过得更加缓慢。

因此长时间在潜艇中工作,即便是心理素质再好的艇员也难免面临巨大压力,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不读上海交大 一门心思要当兵 战友形容他“艺高人胆大” 重现315艇艇长蔡一清成长历程

铁血艇长 心里时刻装着“敌情”

“不动三分险。”这是潜艇官兵对潜艇生活的描述,潜艇的三分之二在水下,潜艇上到处都是电力系统,漏水、起火、爆炸……时刻都存在危险。

“艺高人胆大。”这是被称为铁血艇长蔡一清的战友对他的评价,也是对中国所有潜艇艇长的评价。一名潜艇艇长需要具备指挥才能,还需要有优秀的心理素质。

本报通过对蔡一清家人、同学、同事的采访,重现这位我国国产新型常规动力潜艇艇长的成长之路。

走近潜艇

不读上海交大 一门心思要当兵

位于青岛的海军潜艇学院是亚洲唯一一所培养潜艇官兵的学府,中国绝大部分潜艇艇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1991年,潜艇学院刚刚面对地方招生不久,蔡一清跨入了这所潜艇指挥员的摇篮。

蔡一清的父亲蔡正理对记者说:“我的父亲是军人,蔡一清从小深受影响。我想让他读上海交大,他说他就要当兵,不当兵就不行,他从小就有这个志向。”

在海军潜艇学院读书期间,蔡一清读到了一本前苏联海军中将格依谢德林撰写的回忆录《在C-56潜艇上》。这艘C-56潜艇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举击沉了10余艘德国舰船,全艇官兵荣获了“红旗勋章”。

从那时起,这艘C-56潜艇的影子便停驻在了蔡一清的脑海中,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驾驭这样的一艘潜艇,成为一名出色的潜艇指挥员。

蔡一清在潜艇学院主修的鱼水雷指挥专业,课程枯燥,但蔡一清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成绩优异。

在军校的4年时间里,他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学院立功受奖人员很少在学员中产生,而他是唯一的一位三等功荣立者,也由此打破了学院多年来的“惯例”。

蔡一清大学同学现任某艇艇长的姜明说:“蔡一清每一样东西都力争搞得非常透彻,所以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体力。这是我非常钦佩的。”

登上潜艇

上艇第一件事 先和管路打交道

1995年7月,蔡一清毕业了。学院希望他继续留校读研究生,但蔡一清选择到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成为一名实习鱼水雷部门长。“潜艇艇长的成长和航天员媲美。每次选拔每个岗位他们都要学习相应的技能,从最初的独立导航作业,到战术科目,然后到模拟训练……”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某艇艇长翟松海向记者介绍,选拔过程和机制都“很复杂”。

优秀指挥员都要从潜艇兵开始干起,一名合格的潜艇兵需要掌握潜艇结构。所以蔡一清上艇之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摸管路”,顾名思义就是对照管路图,一条一条地熟悉潜艇的管路构造。

姜明介绍:“与别人不同,蔡一清上艇从不带管路图,而是按照实际管路自己画出管路示意图,待到休息时,再对照标准管路图进行检查。实践证明,这样学起来的确快,也更准确。”

勤观察细琢磨 苦练填装鱼雷

除了爬舱底、摸管路,装填鱼雷、弄懂鱼雷发射要领是作为指挥员必须要掌握的。

一次,作为部门长的蔡一清要组织官兵装填鱼雷。蔡一清不仅要指挥吊车往艇上装卸,还要指挥舱内官兵把鱼雷在舱内安置好。

鱼雷又长又重,要从发射管装进艇,再通过架子倒腾下去。新型鱼雷是很娇贵的水中武器,价格昂贵,稍有磕碰就不能装上艇,要拉回检修所重新检测,不然就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地成功发射。

蔡一清对装卸程序不熟悉,协同指挥更是不能到位,一片忙乱,结果别人需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干好的工作,他们竟干了两小时。

在蔡一清的笔记中,他这样记载着:“为了掌握操雷技巧,我利用上艇转动时间请教部门专业骨干。遇到工人上艇修理,我更是不会放过难得的学习机会。只要有艇装填鱼雷,我都会去边看边琢磨装填要领和技巧。”

在当年支队组织的实习干部合格考试中,蔡一清以满分的成绩夺得封舱第一名,以全优成绩通过了部门长独操考核、鱼雷装填训练,创造了支队最好成绩。

并肩作战

铁血艇长蔡一清在315艇内

315艇进行紧急上浮训练

联合军演遇故障 紧急处置突发状况

潜艇部队常说的一句话是,万人同操一杆枪。艇长是中枢,潜艇兵职责就是按照艇长的指挥口令,完成好每一个动作。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每次出海潜艇兵是把生命托付给艇长。

315艇战士蒋啸峰讲述了一次突发事件中蔡一清的应急处置能力。2005年,“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演中,我国国产新型常规动力潜艇315艇担负着打击“敌”舰艇编队的任务,这是我海军潜艇实际使用潜射导弹的首次公开亮相。“可就在发射前3分钟,导弹发射通道设备突然出现了安全故障。如果故障不排除,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急得束手无策。”蒋啸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这时,我们艇长跑到战位,非常镇定地对设备进行检测。不到1分钟,就判明了故障点,并建议海上指挥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整武器发射通道。随着一声令下,导弹从水中腾空而起,直扑蓝天,准确命中目标。”蒋啸峰说。

心里装着“敌情”为打赢做超前准备

在蔡一清的事迹宣传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心里时刻装着敌情”。这是一个和平年代,但蔡一清却时刻处于“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状态,为此,蔡一清一直做着各种超前的准备。

在315艇员队宿舍走廊,张贴着一幅幅反潜飞机、反潜舰艇的彩色照片,并醒目标注着各种武器性能参数。

会议室,悬挂着一张张外国海军军事基地位置、兵力部署、反潜机(舰、艇)的巡逻区域和路线图;宿舍里,悬挂着某大洋巨型海图,并详细标注着主要海峡、港口的水文气象资料图,以及潜艇的突破方法……

315艇的全体成员时刻被“敌情”包围着。

一天晚上,蔡一清突然冒出一个疑问:能不能实现多弹齐射?他立刻叫来导弹技师张会祥。已经入睡的小张说不清楚。他又把作战部门业务骨干召集起来,连夜开会研究。大家查资料、画图纸、做运算,经过论证,得出不可行的结论。

但蔡一清并没有放弃,他对论证过程进行了详细推算,发现在研究时参数取值没有达到最小值。“按参数最小值重新论证!”较真的蔡一清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提高战斗力的机会。终于,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出来了:导弹发射间隔时间可以缩短10多秒。在1秒钟可以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今天,这10多秒的时间让蔡一清欣喜若狂。

潜艇揭秘

非战备状态组织拉力器比赛

潜艇内部有数百台电机、水泵、蒸汽机昼夜不停地轰鸣,折磨着人的耳膜和神经。

在315艇5舱的底层,同一舱内人和人面对面说话都要用很大的声音。舱和舱之间的沟通通过内线电话,需要戴上耳机才能听到。

因为艇内机器罗列,时间久了油味、汗味混合起来的数十种“有害气体”,在人的肺部反复循环。“在潜入水下6个小时之后,氧气的含量就会降低,我们需要开启自带的氧气设备。”5舱内燃机分队长董计运说。

潜艇只要出动就变得生活极其枯燥,面对的都是一些按钮、开关和数不清的阀门。生活全部内容是吃饭、睡觉、值班。战备状态下,全体人员都要在岗位,非战备状态下,官兵要实行轮流值班制。

“非战备状态下,我们会有些娱乐活动,比如猜猜谜语、组织拉力器比赛,赢了的还有一些奖品,比如牙刷。”董计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