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公共事业集团:董其昌到过福建大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18:53
董其昌到过福建大田作者:太阳雨        元明时代,松江书画之风极盛。如曹贞素、张远、沈月溪、任仁发、金铉、王一鹏诸人以擅画知名,沈度、沈粲则以书法著称。有此传统,故明代松江以书画名家者代不乏人。明中叶以后,在元末形成的山水画派――吴派――渐趋兴盛,最终雄踞了明末画坛。这其中,出自松江的人物就有顾正谊、赵左、陈继儒、沈士充等人,而董其昌更是个中翘楚。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别署香光居士,原籍上海董家汇,出仕后占籍华亭。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卒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享年82岁。

  属于高寿的董其昌,其学习书画,却不是自小就开始的。更为有趣的是,在后代以书画见称的董其昌,其走上书画之路,却完全出自一个偶然的原因。据记载,董其昌17岁(隆庆五年,1571年)时参加松江府学的考试,当时的松江知府衷贞吉因为董其昌的书法不佳,将他取为第二名。受此刺激,董其昌乃发愤学习书法。但是,颇为自负的个性,也往往使董其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据称他的书法方才学习了三年,就自以为深得魏晋旨趣,而根本不将本朝的书法大家祝允明、文徵明放在眼里。实际上,当时董其昌的书法,亦不过得古人之皮毛,而于书法之神理实未得其一二。其后从学于陆树声(万历五年,1577年,23岁,始学画),观丁云鹏用白描法绘《罗汉像》,向莫如忠学习书法,以及观莫如忠之子莫是龙绘画的运笔技法,得益不少。万历七年(1579年,25岁)参加南京乡试,见王羲之《观奴帖》唐摹本,惊叹不已,因而“搁笔不书者三年”。见识的增加,不仅开阔了董其昌的眼界,也使得他对自己的自负深自贬抑,最终成为明末兼擅书画的大家之一。 

  然而,出名前的董其昌似乎并没有过过太多的好日子。当他的家尚在上海、本人也还是儒学学生的时候,家中仅有瘠田二十亩,地方上负责摊派徭役的小吏试图用重役坑害他一下,吓得董其昌不得不弃家外逃。30岁出头的时候,董其昌还在平湖一带教私塾为生。尽管其时他已经学了多年的书画,但由于声名太小,所书所画也没有什么人购买。虽然如此,困顿贫寒的董其昌似乎还算得上个君子,不仅爱好参禅曹洞宗,借佛家的教义修身养性,而且也偶有“周贫”的豪举。据记载,当他在平湖教授私塾时,曾有大姓人家的子弟以六十金出卖古人的墨迹以求度日,董其昌乃将自己教书所得如数给之,以致自己“垂囊而归”,被家人责骂。而董其昌却不以为意,“临摹数日,自谓至乐”。

  辛苦力学的董其昌,在34岁(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时候终于时来运转。这年秋天,已经多次参加科举的董其昌,终于考中乡试。次年会试,董其昌得中第二甲第一名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在此期间,教习庶吉士的礼部左侍郎田一病故,董其昌自告奋勇地护丧到田氏的家乡福建,并在回程中将沿途的山水游玩了一遍。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董其昌还京。其时亦值庶吉士三年的学习时间结束(散馆),董其昌获授翰林院编修。这一年,他已经38岁。也就从这时起,董其昌才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但是,入仕的董其昌,其仕途的进展却不比其书画一样神速。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董其昌受命充任讲官。难得的机遇,似乎将给董其昌的仕途带来曙光。但不幸的是,当时也正值明中央政府内部的党争趋于激烈的时期。就在董其昌充任皇长子讲官的那一年,顾宪成被削籍还家,由此揭开了东林党同诸党之间的斗争。董其昌似乎并没有站在代表清议的东林党人一边。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末,作为皇子讲官的董其昌因为没有处理好同当时执政者的关系,被逐出京城,授任湖广按察司副使。由于身体状况不佳,董其昌未去上任,而获准回家养病。

  养了六年病的董其昌,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冬天受命出任湖广提学副使。提学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一个地区的学校及其他教育事务,本是一个需要高度责任心的职位。但到任后的董其昌似乎并没有认真履行他的职责,不仅在监督各学校学生考试时游山玩水,而且也常常愚弄学生。有一回考试,前一天,董其昌在自己的官署门前贴了个大告示,道是“明日不考文”。第二天考试时,学生坐着等待出题,长久没有声响。一问,董其昌说:“题目我昨天已经出在外面了。”却原来将“明日不考文”当作了考试题。轻狂的做法,加上在任时又得罪了当地的一些头面人物,于是这些人联合几百名学生,将董其昌的公署也打坏了。而到任仅仅一年的董其昌,也不得不灰溜溜地辞职还乡。

  家居的董其昌也不甘寂寞,不仅交结各级官员,意图再起,而且纵容其子弟奴仆霸占他人房产,营建豪华住宅,甚至强抢民女,欺压乡民。于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月,由于其子逼死华亭县学学生范昶,并对范氏家属也加以凌逼,终于激起民愤。当地乡民以至上海、青浦、金山等处的报怨者和一些客商共同纠集起来,将董氏的豪华家宅,连同其中的书画藏品烧了个精光。据说当时有个过路的士子,自称自己的扇面乃董其昌的手笔,本想炫耀一下自己与这位董大人的交情,结果适得其反,扇子被扯碎,人也差点被痛打一顿。可见当时的董其昌,在当地已是一个民愤极大的大恶霸。

  当然,董大人的无恶不作,也非“没来由”。其子董祖源之妻,正是华亭另一名人、另一恶霸、嘉靖时内阁大学士徐阶的玄孙女,又是万历时期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的外甥女。而董其昌本人,则是内阁大学士许国所取中的进士,并同内阁大学士王锡爵之子王衡有着亲密的交往。盘根错节的关系,确也有理由让董其昌藐视众生,以致虽然已过“耳顺”之年,其修养却愈来愈远离“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劣迹昭彰的董其昌,却没有因为他的劣迹而影响他后来的发展。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这位曾听过董其昌讲书的皇帝,即位伊始,就想起了那位昔日的讲官,马上任董其昌为太常寺少卿、掌国子司业事。虽然泰昌朝的短命,没有让董其昌走上教育天下英才的国子司业职位,但他还是在天启二年(1622年)被招入京,参修《泰昌实录》,并在宦官魏忠贤大残东林党的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礼部尚书。

  由于当时党祸酷烈,董其昌在任一年后即奏请还乡。家居期间,董其昌悠游于山水与书画之间,倒也自得其乐。崇祯四年(1631年)再度被招入京,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1634年)。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82岁的董其昌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这一年,距其好友王衡之父王锡爵为王衡乡试舞弊(万历十六年,1588年)48年,距东林党人的杰出代表顾宪成卒年(万历四十年,1612年)24年,距明朝灭亡(崇祯十七年,1644年)8年,距其好友阮大铖投降清军(清顺治三年,1646年)10年。宦海四十余年,董其昌究竟对“生我养我”的大明王朝作过些什么贡献,也只有他自己的心里最明白了。

  董其昌一生为后代留下的书画甚多,其《关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册》、《江干三树图》、《山川出云图》、《山居图》等等,均属明末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素来为鉴藏家所宝贵。唯声名久著之后,索画者多,董其昌往往请人代笔。故传世号称董其昌的画中,亦多有非董氏之自作者。

  书养志,画怡情。从17岁以后就学书作画的董其昌,似乎并没有从这二者当中养得大志,怡得性情。且不说董其昌在万历间家居时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就在崇祯二年阉逆定案后,他依然同阉党阮大铖过从甚密,也难以让人对他心生敬意。此外,万历十六年大学士王锡爵利用职权进行的顺天乡试舞弊案,便直接牵涉到董其昌的好友王衡,而难脱嫌疑的前五名中,第三名竟赫赫然为“董其昌”,也真让人怀疑此一董其昌非彼一“董其昌”也。文艺之陶冶情操,一至于此,又何怪乎世之沽名钓誉者之每况而愈下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