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哪里有卖中山装的:人在自杀时最喜欢选择什么季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9:05
人在自杀时最喜欢选择什么季节?

 

 

                  许锡良

 

 

人类的自杀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人,令人欲罢不能的问题。因为,自杀现象,就是人自己了断自己的生命,这种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确实是很难判断的。

 

 然而法国的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早在1897年就出版了他的专论《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第一版),资料翔实,数据确切,调查研究认真仔细,分析也非常到位。影响人类自杀的因素非常之多,然而,迪尔凯姆同时也关注到季节气候居然也是影响人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之前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主观臆断地认为,有雾和寒冷的国家特别有利于自杀的发展,而且这种看法一直被认为是自杀的规律。因此,在欧洲有雾与寒冷的秋季是最容易自杀的季节。然而,迪尔凯姆的调查结论刚好相反。他说:“自杀达到最大限度不是在冬季,也不是在秋季,而是在最那个最美好的季节,在那个季节里,大自然最明媚,气候最温和。人们宁愿在生活最安逸的时候弃世而去。”(同上书,第85页到86页。)由于欧洲夏天的气候最为宜人,因此,夏季自杀的人数也是最多的。由于各个地方季节宜人的程度是不相同的,因此没有固定说哪个季节最容易自杀,而是要看哪个地方的季节最令人舒服。一般来说,在那个不冷不热,气温与湿度于人最舒服的时候,人们最容易自杀。迪尔凯发姆曾经调查过1000名自杀者,结果发现,有590名到600名是在最美好的季节,只有400名是在其他季节里。自杀的最重要的因素,当然不是季节因素,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诱因。

 

 为什么人们反而不选择那些过于寒冷或者过于炎热的季节自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自杀由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而成。人在绝望的情况下容易自杀,而人更容易诱发自杀的却是在极其空虚无聊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感觉厌倦,这个世界已经引不起他的兴趣,没有什么诱惑力,也没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选择自杀。因此,生活条件好坏并不是决定是否自杀的最重要的因素。许多人因为生活安逸无聊,也会选择轻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天才型的人物,自杀倾向也远比普通人要多。那是因为天才型的人物,常常性格怪异,心理冲突比较厉害,常常能够感受到普通人无法感受到的深刻与细腻,常常在一念之间就可能引发自杀冲动。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无数次有自杀的念头,他非常喜欢打猎,最后还是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前,为了避免自杀,他甚至一度中断打猎的爱好。把自己的猎枪悄悄地隐藏起来。维特根斯坦也是遗传性的自杀型人格。他最终没有选择自杀,纯粹是因为偶然,当然,也有他故意用意志克制的结果。他常常走在自杀冲动的边缘。

 

 鲁迅对死亡的敏感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他曾经多次谈到死亡的问题。鲁迅不回避死亡问题,常常是向死而生。这与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是完全相反的。应该说中国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孔子传人,只有鲁迅算是第一个例外。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孔子传人,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他是向死而生,而向生而死。中国人的传统一般就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回避死亡问题,然后苟且偷生,在不知不觉中寿终正寝,这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死亡方式。

 

 按照死在最美好的季节里的规律,中国人选择自杀的时间也会多选择在春天里。因为,中国人认为春天最好。去年流行一曲通俗歌曲也说明了这一点。歌词里唱道: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而几年前另一首为死亡哀悼的一首由歌手唐磊唱红的歌《丁香花》也是这样描绘的: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满山遍野,

你还觉得孤单吗?

 显然,死亡在这里再次选择了开满鲜花的春天。这应该不是偶然的。

 鲁迅也曾经关注到自杀与季节的关系。那时,凯尔凯姆的《自杀论》虽然已经发表了二十多年,但是,这本《自杀论》应该还没有传入中国。鲁迅之所以会有类似的感受,完全是思想者心灵感应的结果。他在《小杂感》里曾经这样写道:“要自杀的人,也会怕大海的汪洋,怕夏天死尸的易烂,但遇到澄清的清池,凉爽的秋夜,他往往也自杀了。”鲁迅这个完全凭直觉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鲁迅没有去调查人的自杀现象,没有数据证明,但是,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却有翔实的数据与大量的调查为依据,证明鲁迅的直觉判断是正确的。

 

 人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美好的季节与一个美好的环境自杀?这与人的自然天性是密切相关的。上个世纪90年初,我第一次去江西的庐山,即被那里美好的风景所吸引。当时就想,人要是死在这样的环境里,也算是幸事。然而走到锦绣谷与龙首涯的时候,就听说这里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人来这里自杀。人自杀的时候,仍然会想到自己死后所处的环境与气候。仍然会希望留在自己大脑里最后的感觉与印象是美好的。即使想自杀的人也是如此。

 

 这一点让人想起日本人自杀的传统。日本自杀率高,当然有其武士道传统的因素。然而与日本的气候与环境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日本的春秋季节是最美好的季节,也是日本人选择自杀最多的季节。而且日本的环境优美幽静,置身其中,常常立即令人想到人的生与死的问题。日本人喜欢樱花,而且喜欢在樱花开得烂漫的季节里选择自杀,这也验证了迪尔凯姆的研究与鲁迅的直觉的准确性。

 

 劳累、忙碌、艰难困苦,常常都不足以让人自杀,然而,过于安逸与空虚无聊反而容易让人轻生。说明人的生命虽然有不能够承受之重,但是,更有不能够承受之轻。给生命一点负担吧,给生命一点期待吧,给生命一点丰满与充实的感觉吧,因为那样才有真正的生命感觉,人的生命里不能够什么都不承担,还得必须承担一点什么,可以是责任、义务、重担,困苦,甚至是忍辱负重。生命的意义就像是摩擦阻力,负载越重,摩擦阻力越大,生命也就越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