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连虎博客:《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3:46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简介陈之骅2011年03月10日09:17  来源:中直党建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E-mail推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新书《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1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这部专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主持的课题组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的最终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会对本成果的鉴定等级为优秀,认为 “该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阶级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苏共衰亡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总结了历史教训。成果史料扎实、分析透彻、理论系统、论述流畅、结论发人深省……无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和长期的参考价值”。

  本课题的主要前期成果是2006年制作完成的、中央纪委和中央政法委有关部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观看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8集DVD教育参考片。该参考片及其解说词曾在国内外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2007年10月9日,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院士代表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在“第二届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课题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俄罗斯最近还出版了研究该片解说词的专著。越南共产党中央主管的《人民报》还特地摘要刊登了该片的解说词。

  本书由绪论和8章组成。绪论揭示了统领全书的主题和指导思想,既是全书的重要开篇,又是一篇独立的理论著述。它通过大量资料和数据证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历史悲剧,不仅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而且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空前的低潮。绪论指出,近20年来,在我国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著述,它们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解读,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但是从党的角度,即从苏共兴衰的角度来研究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的著述相对不多。绪论明确指出,尽管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原因种种,但主要的,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的因素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的蜕化变质,特别着重揭示了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斯大林模式”,而在于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最终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绪论最后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分析了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全书紧紧围绕着绪论中这一主要观点,在几个最重要、最本质的问题上分别研究了苏共逐步演变的过程。首先是苏共的基本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指导方针和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旨在揭示苏共之所以亡党是其领导集团逐渐背离直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第二是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旨在通过苏共的经验教训证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第三是苏共的党风。着重研究的是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为核心的大党风,主要是苏共在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以及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问题。第四是苏共的民主集中制、干部路线和监督机制。这4个方面实际上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本书接着剖析了苏共历届最高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以及执政能力。最后还研究了苏共历届领导应对西方世界一贯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及其种种手法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揭示出在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问题上外因的重要性,以及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一般理论。

  本书联系当前理论界存在的分歧,对一些重大问题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澄清。这主要反映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关于所谓“斯大林模式”,亦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问题。本书认为,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首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分为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与具体的管理体制机制。两者虽然不可分割,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管方向的,它决定了苏联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可动摇的;后者是实现这一方向的具体办法,它是可以和必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进行改革的。其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其建立初期,主要是在上世纪30—40年代,总体上是符合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客观诉求。不然,苏联取得的国家工业化、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战后的迅速重建便无法想象。当然,即使在当时,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不是主流。不能因此而对它全盘否定。从50年代初期起,这一模式的弊端日益加重,但是苏共领导集团没有及时和正确地进行改革,反而将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从而最终导致了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

  二是关于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本书认为,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打着“改革”的旗号,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包括倡导所谓“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全盘私有化等方针,以及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也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三是关于苏联剧变的必然性。基于上述分析,本书认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不是必然的。只要苏共领导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顺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不断对苏联的体制机制进行正确的改革,苏联剧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本书认为,苏共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和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苏共垮台,或者说是已经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性质,亦即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的垮台。因为自赫鲁晓夫领导集团上台起,苏联共产党开始逐渐变质。特别是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执政后期,尽管当时党的上层仍有少数领导人,下层也有很多基层领导和普通党员要求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从整体和本质上说,此时的苏共已经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性质的政党。此时的苏共已经完全不是先前的苏共了。

  本书认为,苏共党内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的。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如果说在其形成之初只是一个贪污腐败、追求享乐和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群体,那么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目标的社会阶层,从而成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和原动力。

  本书认为,苏共和苏联兴亡的历史进程证明,杰出的历史人物,总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反映人民的意志,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带领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陈腐和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则可能阻碍历史前进的步伐,甚至导致历史的倒退。苏共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集团在苏联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作用,不能不使人们进一步深思执政党的领导人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问题上所起的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来源:《中直党建》杂志2011年第3期)
(责任编辑: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