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电视剧谍战40集09:墙里开花墙外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0:44:54

墙里开花墙外香

                                                                                                                                  ——从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河北省博野县里村中学  李博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对这“半壁江山”却打的异常艰难。每次写作,学生就望题生厌,叫苦连天,“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胸中无墨,硬挤强凑,自然不能泼洒成文。

       在新教改的大环境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使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深入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使课本成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集大成者”,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仍需不断探索的问题。“墙里开花墙外香”,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准确把握教材,巧妙地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并用心设计,趁热打铁,进行引导。

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面去挖掘引导,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一、模仿方法,迁移内容。

          初中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各级各册在文体安排上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内容上大多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学习课文中某一段落的写法,描写类似的事或物。

如教学《理想》时,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用精美的语言来赞美理想: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也可练片断仿写。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就运用细致观察、生动描述的方法仿写《秋》;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抓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形象描述的方法,仿写《家乡的冬天》等。

          我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上的成功经验,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模仿方法,迁移内容,激发他们仿写的兴趣,抓住时机加以指导。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照般,“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来。

二、延伸课本,续写扩写。

      续写即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延伸课文情节,再造细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思,悄焉动容,视通力里”,这是对想象作用的形象描绘。中学生尤其需要想象,因为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曾有目的地通过写课文想象作文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课文角度考虑,启发学生为那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课文补写情节或写续篇,如《变色龙》、《老王》、《芦花荡》;把古诗文改写成散文,如《伤仲永》、《石壕吏》等。通过对故事的改写、续写等表达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抒发他们对原作中人物的关心和见解。

        扩写往往应用在古诗教学中,如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可以再现文章或诗词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就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想象使写作内容不断丰富、生动。有一位同学写到——

        “莽莽大漠,一片苍茫,遥远无际。数行归雁北翔,似乎连心都跟着远去了。极目远眺,平静的像是已经静止了的远方,那古旧的烽火台上的狼烟十分显眼醒目,如此浩瀚无边的边疆大漠上,这本是庄严肃穆的烽火,此时看来又是何等的孤寂寥落。黄河静静的流淌着,仿佛一带而过,长河尽头,便是那最令人心醉却也最令人心碎的落日。至塞上,方知天地宽广,至塞上,方知生命无际!”

三、赏析感悟,随堂成篇。

        学完课文后,我们一般的老师都会出一些问题、填空之类的作业,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在实践中,我经常用一些赏析感悟的问题来让学生随堂随写。初中学生已有了主见,他们常因一件事的观点不同而引发争论,以至争得面红耳赤,激动不已。

如学了《羚羊木雕》后,让学生讨论“羚羊木雕是不是该要回来”,面对他们的唇枪舌剑,我及时加以诱导:“请拿出笔写下你的观点,用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这时学生便会急不可待地潇洒成篇。

经常这样随机练习,学生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细腻而适度了,兴趣大增了,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四、点评批注,巧思多练。

       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享受语言的美,还应使其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中人物的爱与恨、敬与怜,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这里得以体现。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点评批注,巧思多练,就能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        

      如在学习《夸父追日》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我想对夸父说”的练笔。有一位学生展开了与夸父跨越时空的对话——

      夸父,我被您的行为感动了。您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怕困难,奋勇前行,令人佩服。不像我,学一种本领不能坚持到底,老是半途而废。以前我学电子琴,因为太累,就跟妈妈说:“我不想学了。”妈妈便答应了。过了些日子,我想参加作文辅导班,就对妈妈说了,可妈妈严肃地说“你不能学,因为你曾经半途而废。”最后,经过我的要求,妈妈还是同意了。从那以后,我把“半途而废”的教训牢牢记在心里。夸父,想想你的精神,我觉得真惭愧!

        学生的语言虽然稚嫩,流露的却是真性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余秋雨语)。这样的随文练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目标直接指向于学生自主与文本直接对话,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可谓语言与精神的一次同步提升。

     “墙里开花墙外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准确寻找课文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充分以课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使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有效提高提高作文水平,真正做到心有所动,情有所发,写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