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可以看异形魔怪:这些可爱的老头(2)----- 启 功 - ┊艺术设计┊ - 宣城热线 -----敬亭宛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07:22

这些可爱的老头(2)----- 启 功

花开天堂 发表于: 2008-7-14 08:58 来源: 宣城热线

启功:(1912-2005),北京人。曾任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委,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启功先生与师生合影。





启功先生一生中有很多光辉的头衔,但他认为那些都是自己的副业,自己的主业只有一个,就是教师。

启功先生以宽厚著称。一天,启功来到潘家园,看到门口的店铺都挂有他写的字。启功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继之又笑起来。这里竟是署有启功名号的书法作品的海洋,虽然没有一件是他亲手所写,但全部是仿他的书法写的。有人问他感觉如何?启功先生笑答,写得都比我好。有人又问,既是假的你为何不写状子告他们?启功又笑了:“这些假字都是些穷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寻到的一种谋生手段,我一打假,也把他们的饭碗打碎啦!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启功继续说:“人家用我的名字是看得起我,他学的这手字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再者,他是缺钱用,才干了这种事,他要是向我伸手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吗?”

[ 本帖最后由 花开天堂 于 2008-7-14 09:56 编辑 ]


da11ee1babf538ebae513397.jpg

最新回复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06:12
释文:
北人惯听江南好 身在湖山未觉奇
宋玉不知邻女色 隔墙千里望西施
颐和园杂诗之一 啟功书旧作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07:05
释文:
果然奇丽擅天南 花萼猩红水蔚蓝
绝顶虚亭标胜概 行人指点七星巖
游肇庆杂诗 啟功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07:56
释文:
群峰竞秀拥层云 黄叶山居染夕曛
刘李先型吴苑笔 不劳题署识东村
启功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08:39
释文:
年七十九得此砚 磨墨适手书适腕
掌上浮云才一片 伴我几时姑且看
新得小砚铭 坚净翁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09:20
释文:
双松光腾金 一纸色吐火
举示李泰和 欣然称似我
硃笺上金泥画松 其格甚俗 题此解嘲 一九九二年暑中书 启功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09:58
说话幽默风趣尽显谦虚为人

  在北师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启老,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便言:“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

  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

  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11:11
六十六岁时写下墓志铭
  

   早在1978年,66岁的他就自撰《墓志铭》,其诙谐幽默仍充满字里行间:
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13:03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14:42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15:32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16:31
虽是清帝后裔不姓爱新觉罗

  启功本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但他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但偏偏有人给我写信,爱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开始我只是一笑了之。后来越来越多,我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那样一个人。”


xinsrc_4520602301345921875035.jpg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18:48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22:29
  启功辟谣

  一日,在启功府上,先生郑重其事地向记者发布了一条独家新闻,希望记者为他辟谣:“我从来没有自称过‘大熊猫’,也没有在门上贴过这样的条子,那都是别人误传!”

  近年来,有一则广为人知的笑话,说的是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来客看了,会心一笑,转身就走,不再打扰他老人家。这笑话传得久了,很多人都信以为真,连启功先生的一些学生都将它言之凿凿地写进文章中。

  启功说:“其实,我写的是这么四句话:

  启功冬眠

  谢绝参观

  敲门推户

  罚一元钱

  字条在门上只贴了一天,就被人揭走了,从此,来‘参观’的人更多了。”

  那么,大熊猫一说又是从何而来呢?启功告诉记者:五十年代,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以高薪(那时是实物制)聘请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徐邦达为研究员,有人觉得定的标准太高了。吴院长说:你们别往下降低标准了。这些人都是稀有生物,懂得古书画鉴定,博物院很需要这种人。有个朋友跟启功开玩笑:吴院长说老徐是稀有生物,那不成大熊猫了吗?后来启功病了,也确有好心人写过一张字条贴在他家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人们以讹传讹,就传成启功自己写的了。“我还有自知之明,哪敢自称国宝呢?”启功说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24:07
申请加入残联

  启功先生还告诉记者一件“喜事”:他终于找到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些时候,有人来找启功先生,请他出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职务。启功一听,抚掌而笑:好极了!我正想找你们呢。见来人不解,他又解释道:我现在眼看不见,耳听不见,身体零件也快坏了,整个一个残疾人,所以我坚决申请加入中国残联!来人听了,乐不可支。

  过了几天,报上登出消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召开第十六次理事会议,增补启功等为名誉理事。在再次探访启功先生时,记者向先生表示“祝贺”:“您终于如愿以偿了!”谁知启先生并不满足:“这只是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我还想加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呢。”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09:26:26
启功不“打假”     

有一次,启功到荣兴画廊参观,见画摊上摆满名人字画,有赵朴初、董寿平和他自己的作品,每个摊位上都有,有的还在批发。一位摊主是老太太,看到启功来了,就对旁人说:“这个老头好,这个老头不捣乱。”

江天一色 at 2008-7-14 10:07:58
很可爱的老头。
百无 at 2008-7-14 10:39:15
认真学习一遍!
别样视角。感谢楼主提供的好材料,辛苦了!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10:41:13
启功的1975
--------------------------------------------------------------------------------

□陆宏昌


1975年,北京的春天来得要比往年稍晚。5月了,满城的杨柳榆树刚刚吐露生机,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毛衣。这一年也是启功“解除管制”的第二年,虽然启功的单位是北京师范大学,但他却没有享受到单位的房子,带着老伴住在内侄章怀景的住所。

北京西直门小乘巷的一个破旧院子里,两间红砖裸露的简易屋,是启功和老伴章宝琛的安身之地。屋子很低,光线阴暗,又是厢房,做饭时油烟火气满屋子充斥,多病的章宝琛咳嗽不止。启功心疼这位大自己两岁的妻子,叫内侄找人在屋子的山墙外用石棉瓦搭建了一间小厨房,这是启功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建筑工程。

3月初,章宝琛的黄疸型肝炎旧病复发。自知来日不长的这位贤淑女性把启功唤到床前,告诉他,当年红卫兵抄家前,她偷偷把启功的字画、文稿藏在一口缸里,埋在后院,嘱咐启功等到春暖花开一定要取出来———“那是你的心血,也是我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二十多天后,章宝琛就死在医院里。

办完妻子的丧事,启功把那口小缸挖出来,厚厚的一沓文稿用牛皮纸包裹着,外面套着一层又一层的塑料袋。要知道,那个年代塑料袋也是一种奢侈品,不知道章宝琛从哪里找来这么多,层层裹裹,仿佛一个女人细密的心思和遭逢乱世的绝望。睹物思人,惯于动情的启功又一次为妻子流泪,也为灾祸不断的1975年痛哭。启功曾说:“贤妻不通文墨,但她是我的文章知己。”

曾经在1975年那个凄怆的春天去小乘巷拜访过启功的作家郑重,这样写下他的记忆和印象:

小乘庵内,四壁肃然,无什么可记,只是那几间草屋围起来的小院,青砖铺地,墙脚下长满绿苔,一切都很安静,只是他在介绍夫人时,说:“这是贤妻章宝琛,我们相依为命。”我似乎听到他的心脏跳动声。

1975年,启功是在一种阴郁、伤怀的气氛中度过的。失去了相濡以沫的老妻,启功明显地衰老下来。这位被黄苗子亲切称为“小喇嘛”的老顽童,也在这一年失去了他豁达、开朗的神态。

暑假过后,政治气氛有些松动,学校逐渐复学开课。北京师范大学为了照顾启功,免得这位63岁的老人奔波往返,在校内给他分配了一套楼房,这就是被启功额之曰“浮光掠影楼”的北师大“小红楼”,启功在这里一直住到去世。

这一年的9月某天,启功和北京普通老人家一样,提着那个年代流行的黑色手提包,走出北师大位于西三环的大门,乘车来到中华书局,商谈出版书稿事宜。从1974年秋天开始,启功在章宝琛的鼓励下,皓首穷经在小乘巷里续写《诗文声律论稿》,这部声律著述始作于1964年,“文革”期间一直时断时续。整整一个夏天,启功闭门谢客埋头苦写,每每写到天色黄昏。那个时候,每当启功偷偷写作,章宝琛就坐在门外为他放哨,防范突然闯来的造反派。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启功竟然写了整整十年———全部用小楷写在32开的宣纸上。本以为凝聚着心血和书法精髓的书稿能够顺利出版,可是没想到,中华书局的造反派掌权人认为“内容不健康”:1、大32开本是“封资修”的样式;2、前言没有写上“毛主席教导”的话;3、书中引用的都是李白杜甫的诗,竟然没有毛主席的诗词,当场就把书稿退给了启功。

1979年,北师大为启功平反,启功悲情万状:“平反不平反,对我都已无所谓了!”人们愕然:“为什么?”启功答道:“我被划为右派时,特别为我揪心的两个人,是我的老师陈垣和我的老伴,现在,他们都已不在人世……”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10:42:20
独创“启”姓,自当始祖

  启功先生的全名为爱新觉罗.启功。但他在所有的书画、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从未用过“爱新觉罗”。启老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

  他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但是到了启功的高祖父这一代,因不是正室生的嫡系长子而列入旁支,从而跟着当侧室的母亲搬出了王府。当启功的高祖父死后,曾祖父已成为所谓的“强干弱枝”,以教书度日。由于不甘居人下,他发愤读书,应考科举,由举人、进士到翰林,最后当了礼部尚书。启功的祖父仍旧走这条道,最终也做了“主考”,当了“学政”。可是启功的父亲未踏入仕途便于十九岁过早地夭亡,当时启功刚满周岁。

  在祖父关爱下启功才得以上学念书。其祖父的老门生戴遂之,堪称是知恩图报的老夫子。他亲自为少年启功讲授文史,竭尽全力要让他继承其教育世家的衣钵。启功当时想:“你供我上学,可我母亲和一个没有出嫁的姑姑谁管呢?再说我总不能老靠别人的资助过日子吧?”于是他央求戴老先生说:“我想谋个职业,哪怕一月挣个二三十元,也好奉养母亲和姑姑。”启功明白自己是彻底“被遗弃的贵族后裔”,那何不隐其姓,先解决生计再图发展?开朗乐观的他便独创“启”姓,自当“始祖”了。

  1933年启功中学毕业。基于家学的渊源,又得到祖父门生的刻意指点和悉心培养,启功在古典诗词和经史辞章方面便脱颖而出了。这时祖父的一位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把启功举荐给了卓越的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垣。陈垣对学生情谊之纯,之真,之深,使启功终生难忘。他曾动情地回忆道:“我从21岁起得识陈垣先生,直到他去世。受陈老师教导,经历近四十年。”为报此恩,耄耋之年的启功呕心沥血伏案三年,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

  在陈垣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他以在香港义卖所得的一百六十三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基金以“励耘”命名,是因为老校长陈垣生前曾吟诗云:“老夫也是农家子,书屋于今号励耘。”陈垣久居此屋,励耘书屋由此得名。启功了了报答师恩的夙愿,赵朴初先生题诗赞曰:“输肝折齿励耕耘,此日逾知师道尊。万翼垂天鸾凤起,千秋不倦诲人心。”
花开天堂 at 2008-7-14 10:42:46
患难与共情未了

  在启功心目中还有一位永远难忘的人,便是他患难与共的老妻章宝琛。启功的婚姻不仅要遵“母命”,还要按清代传统只在旗人内部论亲。他21岁时中学毕业,正忙于四处求职,在母亲的包办下,便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但自她来到启功家后,任劳任怨,再不要启功为“家”操心,使启功对她由“同情”逐渐转化为“爱情”。启功的母亲1956年病逝时,启功于悲恸中顿悟了妻子为这个家庭日夜操持的功劳,竟忍不住双膝跪下一拜,叩谢贤妻的情深义重。

  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潜心习书画的好好先生启功也在劫难逃。回到家来,章宝琛不解地问他怎么会划上了右派,启功为宽慰她,不无幽默地说:“我参加过土改,划什么‘分子’都有比例数。这个‘右派’也是有比例的。你想想,咱们是封建家庭,皇室残渣,受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教育。既然有比例,就有凑数倒霉的,在下就是一个。”妻子学着老校长陈垣的口气劝启功埋头写书,不辍书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章宝琛还卖了首饰,换了钱来给启功买书用。

  “文革”年月启功被拘留审查,幸亏章宝琛有见识也有胆量,她早把家里一切“犯禁”的东西和启功所有的字画书稿,统统包装严实埋藏好。红卫兵无数次抄家什么也没有查到。一次红卫兵逼问启功:“你是清朝的孝子贤孙,封资修的东西一定不少!”启功也幽了一默:“实话实说吧,资没有,修也没有,就是有封。老朽虽系皇室后代,想当孝子贤孙还当不上呢……”有位好心的学生有意掩护他,就故作正经地说:“你只有封,就给你‘封’上吧!”从此门上就贴了两道大封条。

  1975年章宝琛病危,她在弥留之际拉着启功的手,指点了她埋藏书画文稿之处。日后启功找出来一看,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所作的书画文稿,是用一层又一层的牛皮纸外套塑料膜包裹好的,一张也没坏!这“奇迹”,为启老、也为中华民族保留了一批珍贵的墨宝。
查看全部回复 我也来说两句

最新更新主题

  • 黄叶村的画
  • 江苏省国画院大展昨日在江苏美术新馆...
  • 【2047精致摄影机构】向宣城论坛网友...
  • 涂鸦 妖怪``额
  • 给大家拜个早年
  • 【贺新春】江春入旧年
  • 感谢邝老
  • 练练手
  • 红地毯 红新年
  • 小依然您好!
宣城热线 | 交流论坛 | 快捷面板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空间列表 | 站点存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