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回望爱与美的家园——探寻《樱桃园》的文化意义 - 唯爱VITAS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11:31
樱桃园

     作词:尼·多布龙拉沃夫(Н.Добронравов)  
     作曲:阿·帕赫姆托娃(А.Пахмутова)  
     词译:YaoJee
    
     樱桃园 洁白宛如新娘的盛装  
     樱桃园 窗口有帷幔轻轻飘扬  
     樱桃园 朗涅夫斯卡娅最后的舞宴  
     已经被遗弃和变卖 我们爱的庄园  
    
     我曾经幻想着拯救我的居所  
     我声音微弱的喊道 别再砍了  
     我小声说 救救我们吧 救救我们  
     已经被废弃和出售   我们爱的寝殿  
    
     残酷的世纪 任由他人张狂霸道  
     残酷的世纪 现在跟谁来做祈祷  
     残酷的世纪 你的睫毛微微战栗  
     已经荒芜和被出卖   我们爱的世纪  

     原谅我吧 心中的圣洁被颠覆  
     原谅我吧 人们现在变了模样  
     原谅我吧 家园变成不毛之地  
     没有灯光 没有炊烟的家好凄凉  

     但我心尚存 还和从前一样  
     我心尚存 温柔的心没有改变  
     生命存留于没有人迹的荒原  
     纵然是现在 生活还是美好依然  

     残酷的世纪 任由他人张狂霸道  
     残酷的世纪 现在跟谁来做祈祷  
     残酷的世纪 你的睫毛微微战栗  
     已经荒芜和被出卖   我们爱的世纪  

     残酷的世纪 你的睫毛微微战栗  
     已经荒芜和被出卖   我们爱的世纪  

     樱桃园 你是抱恙大自然美的化身  
     樱桃园 你是春天最后的一声长叹  
     樱桃园 你是我们美丽的诗篇  
    已经被遗弃和变卖 我们爱的庄园
《樱桃园》是一首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歌曲。

     每次看到Vitas在舞台上演绎这首歌,都忍不住会猜测,此时在他眼里浮现的,会是满园纯白的繁华如梦,还是人去楼空的刀伐斧斫。

     《樱桃园》是契诃夫最后一部剧作,也可以说是他呕心沥血的绝笔。这部酝酿于19世纪末问世于20世纪初的作品,可以视为世纪之交一部最有意义的俄罗斯文学名作。无论从思想探索的角度还是从艺术探索的角度,《樱桃园》都带有总结的意义。

     而Vitas演唱的《樱桃园》这首歌,在词曲创作和歌曲演绎上,都完美地诠释了契诃夫的这部剧作的精髓。叹挽吟唱之余,更体现了俄罗斯当代艺术家们对于文化失落的追寻和反思。
《樱桃园》的基本情节是与樱桃园紧紧相扣的:为了挽救一座即将被拍卖的樱桃园,它的女主人郎涅夫斯卡娅(据说其名字丽波夫即是“爱”的意思)从巴黎回到了俄罗斯故乡。商人罗巴辛建议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樱桃园被拍卖,而购得樱桃园的新主人正是商人罗巴辛。最后一场午宴后,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离开了。落幕前,被遗忘在房子里的费尔斯独白道:“他们都走了……他们都把我忘了。”最后是终场的舞台指示:“远处,仿佛从天边传来了一种琴弦绷断似的声音,忧郁而飘渺地消逝了。又是一片寂静。打破这寂静的,只有从远处隐隐传来的砍伐树木的斧头声。” 

     “樱桃园,洁白宛如新娘的盛装;樱桃园,窗口有帷幔轻轻飘扬……”《樱桃园》中最为宏大的象征性形象,自然就是这座满园开着白花的樱桃园了。随着缓缓铺展的音乐,人们眼前仿佛慢慢展开了一幅诗意的画卷。那一片繁花若雪,在碧空下摇曳成花海,在月夜里银光闪烁,美丽不可方物。这如画佳境的消逝,不能不带给人们一些感伤,一些留恋。剧中两次出现“类似琴弦绷断的声音”,它来自天边,又“忧郁而飘渺地消逝”。这声音的不可名状与人物的情绪相适应,奠定了全剧的感情基调。而这首歌曲,也就犹如“琴弦绷断的声音”,忧郁而缥缈地撩拨在听者的心头。

     《樱桃园》原本是一部俄罗斯文化味道十足的戏剧作品。但在它问世半个世纪之后,随着新时代的飞速进步,当新的物质文明正以更文明的方式蚕食乃至吞食着旧的精神家园时,樱桃园这个意象的文化精神含义就越发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无疑,《樱桃园》的意蕴联系着“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这个核心。在50年代末,契诃夫的夫人克尼碧尔(她是郎涅夫斯卡娅的头一个扮演者)就曾指出,《樱桃园》写的“乃是人在世纪之交的困惑”。

     那么“困惑”在哪里呢?

     “残酷的世纪”,“心中的圣洁被颠覆”,“家园变成不毛之地”……在社会与历史前行的路途上,在那种已经消失不见的生活中,有一种特殊的美,它们只停留在昨天,再也不会重现。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经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

     “困惑”在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兼得,“困惑”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头声”,同时还可以听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俄国作家布宁曾经怀疑在俄罗斯是否存在这样的樱桃园,但事实上它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契诃夫在剧中写道:“你那么美丽,那么超脱,你,我们称之为母亲的大自然,你包容着生死,你能给予生命,也能将它毁灭……”樱桃园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的形象,是昔日生活的美和诗意的象征,但这美和诗意终究是属于过去的。

     “樱桃园,你是抱恙大自然美的化身;樱桃园,你是春天最后的一声长叹……”一次次的反复吟唱犹如一次次不舍的回首,那座象征着爱与美的樱桃园渐渐隐没在视野中,随着不可抵抗的时光,消失在背井离乡的旅途。 

     樱桃园,正是因为它的不存在才决定了它的存在。

     无论是在“樱桃园”的表层显现层面(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还是在其深层蕴涵层面(人类在世纪之交的困惑),这首歌都在意蕴上传达了一种情思浑厚、忧伤深广的忧思倾向。其中所涵的深刻洞见、浓郁的诗意和冷峻的激情,全都在这一阙词曲中,被淡淡化解于宽广的悲悯情怀。

     契诃夫这部剧作在戏剧的生活的流程中表现了这样一个悲剧,却也在戏剧的日常生活流程中,以抒情的诗意方式表现了乐观与希望。就像歌词中所说的:“但我心尚存,还和从前一样;我心尚存,温柔的心没有改变。生命存留于没有人迹的荒原;纵然是现在,生活还是美好依然。”

     因而纵使有无尽的无奈凄凉,仍然坚守着心底纯真的信念,仍然追寻着“共同的宇宙灵魂”,追寻精神与物质达到美妙和谐的崇高的情感境界。我认为这是这首歌的最动人之处,也是每一个年代和世纪人们都应当共同追寻的爱与美的理想。

     歌曲末尾,最后一声渐渐淡去的尾音,犹如剧本结尾斧声中的最后一声长叹。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构成了这首歌沉郁悠远,忧伤动人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