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绿园包装厂: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全册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07:55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 19课时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 点
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 点
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教学用具
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 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执 笔 者
胡小艳师
授课者
一. 情境导入
师: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生: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生: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 师: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生:疑惑 师: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 生:这是血管。 师: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二.新授
师:刚才提到化验取血和输液,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部位?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 生:身体内的血管粗细不同:手指尖和耳垂里面的血管比较细,手臂上的血管比较粗。 师:好,结合下面的事例作进一步推测,我们人体内的血管类型及其特点:中医诊脉时不是把手指放在“青筋”这样的血管,而是放在手腕处(示意位置),这里用肉眼看并没有清晰的血管;输液或抽血时用橡皮筋扎紧针刺部位上方,管内有回血立即松开橡皮筋,并且输液时针总是朝向上臂等等。 生:血管的搏动情况不一样,有动脉、静脉之分。 生: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动有方向性,手背上隐约能看见的这些血管(称为“青筋”的)里的血液是从手向肩膀方向流动的。 师: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事例和各自的经验,对人体内血管的情况进行了推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
生:实验操作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结合进行小组讨论 师:请介绍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的情况,注意血管里面的血流情况。 生:有许多细小的血管,有些比较粗。特别细小的是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流速度很慢。 师:你是怎样区别毛细血管与周围其它血管的?试着总结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播放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内各类血管及血流情况录象) 生:可以看到红细胞单个通过,就象它的名称细如毛发。 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比较多。毛细血管的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 生:毛细血管具有:管细、壁薄、量多的特点。 师:同学观察的很细致,而且归纳的也很好。毛细血管的特点可以再加一点:面广??毛细血管在身体内分布广泛,除指甲、毛发等处外,毛细血管几乎无处不在。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有什么意义? 生:毛细血管周围就是人体组织细胞,这样有利于血液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血液里运输着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 师:课件展示,发生在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动画演示。师:与毛细血管两端连接的较为粗大一些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判断依据是什么? (小组简短交流) 生:与毛细血管相连的一端是动脉,一端是静脉。来血的一端是动脉,因为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输送过来的血管,另一端是静脉。 生:(手持自制的血管模型)还可以根据血管壁的厚薄来区分:我们用报纸卷的纸筒来说明,两个纸筒外观直径一样,其中一个纸筒的层数较多??管壁厚,代表动脉,弹性大;另一个纸筒纸的层数比较少??管壁薄,代表静脉,弹性小。另外我们还用一层纸卷粘合,代表毛细血管。 师:这个创意很好,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出示动脉、静脉的横切面图(另有其他类似制作,用厚度不同的塑料管及口服液的吸管分别代表动、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也有用橡皮泥搓的厚度不同的管代表的各种血管的等等。)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区分方法? 生:可以根据动、静脉血管的血液流动速度区分: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里血流速度慢,和消防水管有些相似,管内水流速度快时,管壁比较硬,管内水流速度慢时,管壁按上去比较软。 师:血管内血液流速不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不同,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血压。由于心脏向血管供血是间断的,和消防水管略有区别,动脉表现的是搏动明显,相比较静脉搏动较弱,根据搏动情况不同可以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 生:明白了,难怪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 生:一些粗大的动脉血管一般在身体比较深的位置,分布较浅的多是静脉。生:在人体四肢,还可以根据血管中是否有静脉瓣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则没有。
师:很好,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比较了人体内的各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请同学们试着设计表格对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总结归纳。
师:在人体内,血液循环需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那么,三种类型血管以及与心脏是怎样的通连关系?
生:(上黑板图示)

师:那么,能否解释输液或抽血时,为什么要在针刺位置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生:输液或输血时选择的是静脉血管,在针刺位置上方用胶皮管捆扎可以阻碍管内血液回流,使血管胀粗,容易辨认。 生:选择静脉血管还与这种血管分布较浅、管壁薄、血流速度慢有关。 师: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心脏和全身各类血管的连通,形成了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所以管道系统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物质的运输。有没有管道阻塞或流通不畅的情况呢? 生:有些人血管硬化,对血液循环会有影响。 生:看到有些人,一般老年人多见,小腿部位出现静脉曲张,影响下肢血液回流。 师:对于各种由于血管管道不畅引起的各种病变,请你设想,如果治疗需要用人造血管替换局部血管时,用作替换材料的人造血管应满足哪些要求,才能用于临床?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血管的类型 1.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2.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
第 20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 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 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用具
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执 笔 者
胡小艳老师
授课者
一. 复习引入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 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
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环流动?(出示由两组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少许红墨水的水)   生:不能流动/能流动。 师:演示将封闭的管道平放、竖立,观察液体能否流动。 生:不论怎样放置,液体都不能自动地在管道内循环流动。 师:如果要想使管内液体流动起来,但又不能改变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 生: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的回血管,管内液体循环流动起来。 师:请思考,通过上述过程,联想在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什么作用?生:平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心跳更加剧烈。 生:心脏通过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
师:对,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
(下发观察材料和提纲,通过观察解决相关问题。)
二.新授
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 生:不是,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人类的心脏也是要休息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舒张时间相对长于收缩时间来保证休息的。
师:是的,心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脏再将血液射入血管的? 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开的。
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 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学生小组交换意见) 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约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 生:(讨论,效果不很理想。)
师:能否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遇到的困难?
生:根据各类血管的功能,结合刚才的推测,动、静脉与心脏腔室的通连关系应该是:我们想通过向静脉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如果是从动脉中流出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
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
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通连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学生两组合一组,每组各有一个已解剖的和完好的动物心脏,进行实验)
师:请各组介绍你们实验的结果和认识。
生:我们从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向里面注水,水是从动脉血管流出的,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血液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血液从动脉流出。
生:我们还注意到,从一侧静脉注入水,水是从与同侧心室相通的动脉中流出的。
师:(边听学生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心脏简单工作示意图)血液是从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血液又从同侧的心室进入动脉,离开心脏的。各组实验都进行的顺利吧!?
生:顺利,结果是这样的。
生:老师,我们灌了好长时间,不知为什么水总是进不去,流的到处都是?
师:让我们大家帮帮这一组好不好?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示范他们是怎样做的。
(该组同学上讲台示范操作)
生:老师他们灌水的那条血管不是静脉血管,是动脉血管。
师:(通过与解剖的心脏比照,同时比较同等粗细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这组同学选择注入水的这条血管的确是动脉血管。那么,为什么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呢?
(有部分同学低头搬看本组的实验材料)
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具体是如何进行的,下一课时学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
第 2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 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 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用具
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执 笔 者
胡小艳老师
授课者
一.设疑导入
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二.新授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
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 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
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生: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 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师: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
生:差不多。
生: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
师: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师: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生: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这一小组介绍的条理清楚,目的明确。他们注意到分工合作,介绍各有侧重,很值得其他组借鉴。(课件辅助,动画演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尽管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边在黑板绘制血液循环图解,边简要归纳)通过前面同学们不同线路的“旅游介绍”,使同学们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了一定了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主要由两条组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而且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血液循环的进行保证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不断地将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来。
生:我有些疑问,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去了,那其他废物怎样排出呢?输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的?
师:同学们能否帮助这位同学,营养从何而来,其他废物又到哪里去了?
生:营养物质就是人们吃饭获得的,应该从消化道吸收的。
生:其他废物、、、、、、
师:关于营养物质的来源解释是正确的,说明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人体的营养,认识较为深刻,并且能够同新知识联系起来,值得称赞。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多个系统构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关于其它废物的去处,同学们试着从下一章寻找答案。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1页给出的数字,通过计算,用数据来说明,拥有一颗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 22课时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 点
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难 点
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教学用具
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执 笔 者
胡小艳老师
授课者
一.情境导入  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可以减少人员死亡? 生:输血
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生:要注意血型、、、、、、
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结合[学案1]展开血型及有关的学习和认识。(呈现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二.新授
生:以小组的形式,参照学案中提供的建议、思考题及相关资料,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
师: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生: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的,不断完善的,牛顿曾经这样说过:人们看着我高大,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生:我们今天认识的知识、规律,就是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我们应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生:兰德斯坦纳最初发现血型只有三种,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前人提出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十分完美的,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后人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怀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生:人类在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建立了血液免疫学的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现在的10年所取得的成绩,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所以,兰德斯坦纳,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名字。
师: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在人类输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输血现已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参看[学案2]完成相关要求。 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进行模拟血型鉴定。
师:请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血型鉴定的过程和鉴定结果。
生:我们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同种血清和血液之间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在载玻片两边分别标记A、B,然后对应各滴一滴A标准模拟血清和B标准模拟血清,将被鉴定的模拟血样(张某)分别滴在两滴模拟血清上,看发生反应的情况。结果是标A的一侧出现浑浊,表明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图示如下:
     
师:其他同学是否认可这位同学的鉴定方案,鉴定结果是否正确? 生:我们组的试剂瓶上标的也是张某,鉴定结果也是B型血。但是我们鉴定过程和他们组不太一样,我们是这样做的:在载玻片标有A、B的两端,同样滴一滴模拟血样,然后在标A的一侧滴加A标准模拟血清,在标B的一侧滴加B标准血清,结果是在滴加A标准血清的一侧出现浑浊,即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其他各组分别简要介绍各组的鉴定结果,分别准备有代表四种血液的模拟血样,每种血样均有2?3个组进行鉴定。)
师:根据各组的鉴定结果,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输血治疗时,可以输哪种类型的血?
生:我们鉴定的结果是A型血,通过分析认为输A型或O型
师:输血关系列表归纳下来,大家观察看有什么规律?
生: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少量输异型血需进行凝血实验。
师:输血可以救治人的生命,那么,血液从何而来?生:献血。
师:你怎样评价无偿献血?持什么观点?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
生:结合[学案3]内容展开自由讨论
生: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1/10??1/20。
生:人体内有部分血液储存在人体的血液“仓库”,如肝、脾等器官,当机体活动增强或献血后,“仓库”里的血就会调动到血液循环中来。血量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恢复,不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
生:血液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人体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衰老的血细胞不断地死亡,由骨髓制造新的细胞来补充,献血后,骨髓造血功能回加强,使血液成份维持相对的恒定。因此,献血无损健康的。
师: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有危害,一定程度还有益处。 生:我长大成年愿意参加无偿献血,这是很光荣的事情。
师: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愿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让血脉相通,真情流淌。我们依靠,所以我们生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备课资料
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你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设计:
一、关注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第一类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学生每3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资料卡片
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第76页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
资料库(详细内容略)
内容包括:献血史话、最初在人身上输血的尝试、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学案2]
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学习材料:教材、资料卡片、模拟“血型鉴定”的器材(模拟血样,模拟A型血清和B型血清,载玻片,吸管),通过实验,使学生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及实验材料,鉴定所提供的模拟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并做实验验证。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2、根据你所做的鉴定,如需输血治疗该血型应该输什么血型的血?
3、讨论完成课本77页练习中第三小题。
资料库:(详细内容略)
内容包括:1)ABO血型系统、2)血型鉴定、3)血液的作用
[学案3]
学习目标: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量的关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材料;文字报道,宣传品,教材
学习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人体血量与体重的关系,了解失血对人的影响。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无偿献血的内容。参与讨论培养情感,树立观念。
思考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这是什么原因?献血以后应该注意补充哪些营养成分?
2、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等你长大成人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资料库:(详细内容略)
内容包括:1、什么是无偿献血? 2、献血有损健康吗?3、城市无偿献血者优惠用血暂行规定
三、理清脉络、构建框架
四、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新闻报道自由讨论,结合在现阶段采供血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此提出解决的措施。教师引导,每个健康的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
五、延伸拓展、关注社会
调查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曾无偿献过血,并向他们了解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调查你所在的城市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来源及储备情况,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如何?
探究活动 1.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请补充方框中缺失的内容,并根据情况将方框填充成红色或蓝色(用红色代表动脉血,用蓝色代表静脉血)。
2.心脏灌流实验  取新鲜猪或羊的心脏,对照人体心脏模型,辨认心脏上连接的血管。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分别向这几条血管中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注意:注射器伸入血管后,应将血管口扎紧。此外,为便于观察,肺静脉只留一条,其余扎紧。)
注入水的部位
水流出的部位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主动脉
习题精选 1.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2.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A.有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有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3.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  )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 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 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4.左、右心室射出的血是 (  )A.都是动脉血 B.都是静脉血 C.分别是静脉血、动脉血  D.分别是动脉血、静脉血 5.肺动脉中血液成分是 (  ) A.含氧多,含养料少  B.含氧多,含养料也多C.含氧少,含养料多  D.含氧少,含养料也少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C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脏?
只要简单改变一下你的生活方式,就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一、进食对心脏有益的食物    选择能降低胆固醇和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苹果、牛油果、柚子、橙、草莓),蔬菜(花椰菜、胡萝卜、玉米、洋葱),海鲜(蛤、蚝、牡蛎),包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三文鱼和蓝鱼),大豆,坚果和全谷类的面包、食物。
二、减少脂肪的摄入    要想降低胆固醇水平,就要限制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的摄入。人体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主要应该选择低脂的肉类代替牛羊肉等“红肉”,如鱼、无皮的鸡肉或火鸡。每周吃数次鱼能使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下降一半。不饮全脂奶转而饮用低脂奶或脱脂奶可减少奶类脂肪的摄入量。或可试饮豆浆,豆类蛋白可以降低胆固醇。
三、调料多样化   血压高的人,必须减少钠(盐)的摄入。研究者们认为,即使是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也应该减少钠的摄入。不要进食加工过的食物,因其含有大量的钠;同时在用餐中既要减少用盐量,又不能少到食而无味,你可以加上其它如沙拉、咖喱、胡椒或大蒜等调味品,以使风味多样化。每天吃1-3瓣大蒜,可以降低血压和可能降低胆固醇。
四、增加膳食粗纤维   在新鲜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类食物中含量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可以预防动脉壁斑块的形成。研究表明,每天多进食些水果、蔬菜可以使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减少25%或更多。另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全谷类食物含量高可以使妇女心脏病死亡风险减少达15%。还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进食燕麦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五、饮用适量红酒   适量喝酒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即有益的胆固醇的含量,使血液变得稀薄,减少能引起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血凝块形成的可能。另外,由于红酒富含生物类黄酮,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从而减少其粘附动脉壁的可能。研究表明,每天喝2杯红酒的人比不喝的人心脏病发作的机会少40%。但是,喝酒千万不能过量,过多的酒精能增加甘油三酯的水平(甘油三酯水平高与冠状动脉疾病和糖尿病有关联)。否则,喝酒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潜在益处。其它富含生物类黄酮的食品还有:红茶、绿茶、洋葱、羽衣甘蓝和苹果。
六、锻炼   预防心脏病最好的药方就是有氧(耐力性)运动。有氧运动能扩张血管,因而能降低高血压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能提高有益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选择一种运动活动你的臀和腿部的大块肌肉(如快步走、骑自行车),努力使你的心率加快到一定程度(即达到靶心率)并坚持至少15-20分钟,每周做这种运动3-4次。像瑜珈一类的柔韧性运动不仅可以帮助你的关节保持灵活而且可以减少紧张激素的产生,从而达到预防心脏病的目的。
七、定期体检   65岁以前,你应该至少每隔一年检查一次血压。到了65岁,就至少要每年检查。很多医生也建议,有胆固醇高或有其它心脏病危险因素的人,每年都要查一次胆固醇。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 23 课时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重 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难 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用具
1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3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执 笔 者
刘素芬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新授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对照挂图,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
学生: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7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 24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2.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3.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重 点
1.通过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难 点
2.通过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培养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用具
学生收集关于“农田施用化肥好还是人粪尿好”的资料
执 笔 者
刘素芬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人从生物圈摄取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排到环境中去。列数字: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粪尿,算一算我国每年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去?如果这些人粪尿直接进入环境,对环境是个巨大的负担。人粪尿对人类真是“一无是处”吗?有没有办法使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见解,得出结论:人粪尿是可以利用的。
二、人粪尿的价值:通过资料分析,学生认识到,人粪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含氮、含磷、含钾等多种无机盐,可作肥料,维持农田的生产能力。因此它不是“一无是处”,可以变“废”为宝。但是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作肥料吗?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以“农田中施用化肥好还是人粪尿好”为论点,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课下准备的资料进行辩论。重点在环境保护、来源方式、价格成本、肥效等方面进行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同化学肥料相比,人粪尿具有污染小、来源广、肥效持久、养分全、成本低等优点。而且我国农民长期经验也证实农家肥在维持农田的生产能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三、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首先应点出为什么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施于农田,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和农作物,近而传播疾病,给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式这部分尽量避免教师直接讲述,教师可设问,引导学生阅读。如设问题:怎样对人粪尿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有那些?都应用了什么原理?教材上介绍的两种处理方式,利用的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原理,这些处理方式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是将人粪尿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
四、生态厕所: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环保新科技??生态厕所。对于新出现的事物,学生有较大的兴趣,教师调动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比较出生态厕所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厕所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最后,教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对照当地人粪尿的处理和利用情况,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
第25 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重 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难 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用具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执 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
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
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
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
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学生: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
教师: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
学生:晶状体
教师:这是晶状体的侧面图,它的形状和我们熟悉的放大镜很相象。(示放大镜)我们都玩过用放大镜汇聚光线的游戏,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用物理学的实验仪器再重复一下这个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
教师:我们看到:蜡烛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汇聚到屏幕上呈现了清晰的影像。在我们的眼球里,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物象。但是,在我们的眼球中,在光线到达视网膜之前,不仅经过了晶状体。请同学们观察课本89页的图,寻找出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经过的结构,再想一想,其他结构有形成视觉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虹膜保证了光线只能从瞳孔进入眼球;巩膜保护了眼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教师:我们在电视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摔倒,撞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这个人的眼球一点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丧失了视觉呢?
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
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7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
第26 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重 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难 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用具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执 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折射光线能力最大的是哪个结构?
学生:晶状体。
教师:我们都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和放大镜是一样的,现在有两个放大镜,同学们检查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一个厚,一个薄
教师:那么,我们实验一下哪一个放大镜能更快地将光线汇聚起来?
学生:(实验)厚的折光能力强。
教师:让我们再实验一下,用厚放大镜汇聚什么距离的光线成像最清晰,是远距离的?还是近距离的?
学生:(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装置,将蜡烛从远处移到近处)近距离的成像更清晰。
教师:现在换成薄的放大镜实验一下
学生:用薄放大镜的时候,远距离的光源成像更清晰。
教师:我们的晶状体能灵敏地自动调节厚薄。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的时候(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晶状体就自动调节到比较凸起的样子。(用成像装置演示,将蜡烛移近,并换用厚凸透镜)但如果晶状体调节的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我们看远处物体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演示:将蜡烛移动到远端)。这就是同学们中间很常见的一种眼的折光异常现象。
学生:近视眼。
教师:这种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演示:将屏幕向后移动)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仔细观察课本上“近视眼的补救措施示意图”解释凹透镜为什么能够矫正近视眼?
学生:凹透镜先使光线散开一些,再经过晶状体的汇聚,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教师:近视眼当然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眼保健操可以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帮助放松晶状体。你会做眼保健操吗?让我们从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角度,再来学习一遍眼保健操吧。
学生:尝试寻找正确的穴位,做眼保健操。
教师:刚才同学们诉说了近视眼为他们带来的不便,可是如果我们彻底丧失了视觉,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展示一本精美的画册)现在我要请一位志愿者蒙上眼睛。然后我将把这本精美的画册放在我们班里一个同学的桌子上。大家只能用语言引导他,看看他要化多少时间才能拿到这本画册?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师:请志愿者讲述自己的感受,请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如果一个人双目失明,他不仅不能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画,生活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你在生活里遇见过盲人吗?讨论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小组绘制一份宣传《角膜捐献》的宣传海报作为爱心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7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三)
第27 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重 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难 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用具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执 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怎么听见声音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打开录音机,要求一位同学将手放在音箱表面)
学生:当录音机播放声音时,音箱振动。声音越大,振动越厉害。
教师:我们再来振动一下音叉。
学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用手终止音叉的振动,声音消失。
教师:可见,声音来自振动。可以产生振动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一根琴弦,可以是蚊子的翅膀,也可以是我们的声带。声带的振动可以振动空气。我们用手可以很容易感受到。
学生:将手放在口腔前,发出声音,感受空气的振动。
教师:展示耳的模型,请同学们观察,什么结构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
学生:鼓膜
教师:空气能振动鼓膜吗?让我们做个实验:用手指将一页书展开,向绷紧的书页吹气
学生:手指感受到纸张的振动,听到低沉的声音。
教师:我们的鼓膜比纸张薄得多,也紧得多。空气中微小的振动就能使鼓膜振动。鼓膜里面还有什么结构?
学生:有听小骨。
教师:观察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描述听小骨和鼓膜、耳蜗的关系。想象一下当鼓膜振动的时候听小骨和耳蜗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听小骨前面紧紧连接鼓膜,后面连接耳蜗。鼓膜振动时,听小骨和耳蜗也会振动。
教师: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有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和视觉细胞一样,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想一想,耳的那些结构受到损伤可能引发耳聋?又有哪些行为会导致这些损伤?我们如何避免这些损伤呢?请按小组轮流回答,看哪个小组想得最全面。学生:阅读课本94页,回答。
《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的经验来设计和组织》
什么是学习?怎样才能学会?这是作为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调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释信息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地科学地解释信息,就是说这个知识学生学会了。
那么,什么是成功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教学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必须围绕学生的经验来设计和组织。
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以经验为桥梁的。即使是再难的知识,只要能够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立足于学生当前的生活环境,循循善诱,学生都可以理解和接受。反之,脱离自然,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即使你表演得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指望学生会明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堂设计中没有用课本上提供的“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设计问题情境,因为我认为学生对于照相机是不熟悉的。相反,我认为放大镜的聚光作用是每个孩子的游戏内容。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可以将光线聚集清晰。所以,我设计了从放大镜引申出晶状体,再引申出眼球的折光系统的教学顺序。从实践中看,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在课程中,我也有很多遗憾的感觉:一是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机会和自由探究的机会太少了。因为课时的限制,远视、散光、白内障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没有带领大家讨论。如果能够让有这些知识的同学谈论一下,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经验,将课堂知识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的作用。二是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还很值得推敲。这些情境中,仍存在不能成分调动学生兴趣、和学生生活环境结合不紧密的现象。
在课程中有一个细节是我坚持多年的:根据中医理论,带领学生重新学习和认识眼保健操。学生在小学学习的眼保健操,由于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很多人按摩的穴位根本不对,起不到效果,也就丧失了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的兴趣。无论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还是从弘扬中华医学、培养爱国情感出发,带领学生重新学习和认识眼保健操是很必要的。这当然要老师首先自学中医理论才能指导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28 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了解神经元的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重 点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 点
2.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用具
1.硬币若干;2.神经系统的挂图或模型;3.神经系统功能的录像;4.不同细胞的图示及神经细胞的模式图。
执 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枚硬币):今天上课以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用笔沿着硬币的外轮廓在纸的不同位置上画10个圆,给这些圆分别标上10个数字。随意写出这些数字,不要按照顺序。然后再拿起硬币,把它放到圆圈上,按照数字次序依次摆放。学生:完成活动。
教师: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
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
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屏幕显示教材97页中描述的四位患者)如果你是位神经科的医生,这四位患者找你看病,请你为他们诊断一下病情。
学生:(观察屏幕,思考后)老人的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是由脑血栓引起的;
运动员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是由于腰部脊髓受到损伤引起的;
小伙子由于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右下肢麻木和疼痛;
妇女失明是由于脑颅内的肿瘤压迫了大脑的原因。
教师:肢体不能运动,问题出在脑部;右下肢麻木、疼痛病因在坐骨神经,你认为脑、神经在身体内起什么作用?
学生: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
教师:脑、神经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它们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活动你对神经系统还有什么了解?
学生:神经系统可以协调人体的运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神经遍布在全身各处。
教师:脑与四肢和眼睛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具有神经联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展示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指出各组成部分在身体的位置)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又如何呢?(插播录像)
学生(根据录像):总结神经系统的功能。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屏幕显示不同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展示神经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和前面几种细胞有那些区别?
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
教师:简单介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概念,点出神经元的突起末梢相连接,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而本节内容就是为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节生命活动做准备的。由于本节内容以结构组成和功能为主,课堂上易出现繁琐和沉闷的情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成为本节授课的难点。
案例以活动引线,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各器官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各器官协调一致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配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以会诊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结合录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各组成在人体所处的部位及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解,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关于神经元,通过几种人类细胞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神经元的结构特征,进而归纳出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可谓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 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4、描述反射弧的结构;5、了解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
重 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难 点
反射弧的结构,如何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是难点。
教学用具
1、制作“望梅止渴”的电脑课件;2、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复杂反射建立的图片资料。 3、准备一个纸盒及一些牙签。
执 笔 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言: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
配合老师完成活动:一名学生把手伸进纸盒后,马上大叫一声,把手缩回来。
思考:你认为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
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的兴趣。
完成膝跳反射实验,总结反射的定义。
两个同学一组,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思考:你能归纳出反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反应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以问题引导学生在回答思考题的同时总结出反射的定义。
反射的类型: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思考膝跳反射中小腿前伸是不是有意识的行为?
列举生活中简单反射的事例,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不同。
膝跳反射受大脑的控制吗?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思考本堂课开头的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同学是不是感觉到疼了才把手缩回来的。
阅读教材中反射弧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组成。
尝试说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分析活动中的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而归纳出反射的组成。
分析一种动物复杂反射的建立,了解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
分析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过程: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单一的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铃声与食物反复多次结合后,只听铃声不喂食物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认识:复杂反射是不相关的刺激与简单反射多次结合后才建立起来的。
电脑展示: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建立的过程。
对某些语言刺激,能形成复杂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尝试分析“望梅止渴”建立的过程。
电脑展示:望梅止渴。
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
设计方案、改进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鼓励和表扬有创意的设计和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典型例题
1.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完成这一功能的结构是           ,它包括           ,传入神经,           ,           和效应器。
【答案】反射,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2.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 小狗作算术题;B 小朋友作数学题;C 眨眼反射;D惊弓之鸟。
【答案】C
习题精选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
A.反射弧;      B.反射;       C.应激性;      D.反应。
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反射活动与反射弧无关;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反射弧和反射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3、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     )
A.膝盖上位韧带和腓肠肌;      B.膝盖下位韧带和腓肠肌;
C.膝盖下位韧带和股四头肌;    D.膝盖上位韧带和股四头肌。
4、下列反射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下落的灰尘引起的眨眼;      B.看见酸杏引起唾液分泌;
C.婴儿吃奶时的动作;          D.针刺上肢引起的缩手。
5、复杂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用相应刺激强化,则复杂反射就会逐渐(     )
A.加强;    B.消退;    C.先加强后消退;    D.先消退后加强。
6、马戏团里的动物在成功表演节目后,训兽员总要喂给它们一些食物,其作用是(     )
A.鼓励动物的出色表演;          B.强化已形成的简单反射;
C.强化对具体刺激形成的复杂反射;D.强化对抽象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7、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能对抽象的       和      形成复杂反射,这是因为人类的          中有特殊的        中枢。
8、用一根头发轻轻触及眼睫毛而引起眨眼动作应属于         反射;婴儿闻到牛奶的气味而分泌唾液属于        反射;饲养员的哨声引来鸡群觅食应属于             反射。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B  6.C.
7.语言、文字、大脑皮层、语言。
8.简单、复杂、复杂。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2.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以及二者对人体的作用。
(二)能力方面:1.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2.通过设计并亲自做对照实验,提高同学们的实验及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家用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精神。2.通过了解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同学们珍爱生命意识。
重 点
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能够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难 点
归纳、整理阅读材料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奉献精神。
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录像和图片,及有关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 2.学生:(1)准备一张小学三年级以前的照片和一张最近的照片。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  (3)由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亲自做的“甲状腺激素喂蝌蚪”实验,并录像
执 笔 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
区分内、外分泌腺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生长激素
甲状激素
胰岛素
认真观察、比较,找出二者最主要的变化,并回答,如身高突增,男生出现胡须,女生乳房明显增大等。
可能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回忆自己进入青春期后还有哪些变化。
观察内、外分泌腺的结构,小组讨论二者的主要区别。举手回答:外分泌腺有导管,而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领会老师的阐述。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大屏幕,展示和汇报用甲状腺激素饲料喂蝌蚪的对照实验。
观看内分泌系统图,通过光标闪烁,学生找到了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是甲状腺。
观察内分泌系统组成图,找出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搞清楚它们各自分泌的激素,并准确地进行连线。大致内容如下:

回答:一位是巨人症患者,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另一位是侏儒症患者,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小组讨论后回答:甲状腺激素能使人和动物的发育提早。
观看大屏幕(大脖子病患者),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内容,认为:可能是由于食物中缺碘造成的,所以我们平时要适当吃一些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阅读、讨论后回答:糖尿病就是尿中有糖,表现为多尿、多饮、
同学们,请拿出你们各自准备的两张照片进行观察,说说现在你与小学三年级前相比较发生的主要变化。
回答得很好,你们知道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非常正确,你们身体出现的这些大的变化,就是与它们分泌的性激素有直接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激素”这个话题。
请看大屏幕(展示内、外分泌腺的结构),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二者的区别。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掌声有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展示和汇报他们做的对照实验。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真大,请问甲状腺激素是哪个器官分泌的?(展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课件)
除了甲状腺外,人体内还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它们分泌什么激素?请在图上找出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并把二者进行连线。
请问这两个人患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请阅读资料分析1后回答。(大屏幕展示巨人症和侏儒症患者照片)
看来生长激素的作用很大。那么甲状腺激素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结合生物兴趣小组的汇报,阅读教材资料分析2。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人体发育等作用。如分泌异常时,对人的影响很大,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收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请介绍一下。
说得很好,堪称一位实习医生了。哪位“医生”能给大家解释一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分析3,并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讨论。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得出结论
珍爱健康
多食、消瘦。应该用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深切地感受到王应睐等我国科学家获得的伟大科研成就和科学家勇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精神。
(多名足球爱好者举手)一名同学说:“我感到面红耳赤、情绪激动、有些紧张、心跳加速等”。
(摇头)不太清楚。
对照老师的讲解,体会自己这方面的感受。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应合理饮食,积极锻炼身体。
从我们获得信息来看,有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竟将动物激素添加到家畜、家禽及鱼类的饲料中。吃了这些含有较多激素的动物肉,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应唾弃这种行为,并动员周围的人们一起来抵制它。
阐述得很全面,我们不但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及内容,还应学习他们那种精神。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科学家的故事”,谈谈你们的感受。
前面探究了激素对人体的调节作用,那么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有什么联系呢?请足球爱好者谈谈点球时的感受。
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
好,老师帮你分析原因:大脑皮层兴奋 → 促使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
通过上面这个现象,说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激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你们掌握的信息,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典型例题
1.下列器官内分泌腺和激素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C
A.甲状腺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胰腺可分泌胰岛素
C.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                D.卵巢可分泌生长激素
2.在某些山区,能见到经过很长时间也不变态的大蝌蚪。根据这一现象判断,这个地区人们易患(     )【答案】A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地方性侏儒症
C.地方性呆小症           D.地方性“甲亢”
习题精选
1.判断题
(1) 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或口服胰岛素来治疗。
(2) 胰腺的作用就是分泌含有消化酶的胰液。
(3) 食物中缺碘, 合成甲状腺素减少,因此甲状腺逐渐萎缩。
(4) 分泌物在体外的叫外分泌腺,分泌物在体内的叫内分泌腺。
(5) 胰腺既是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
(6) 胰岛也就是胰腺。
2.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  [     ]
A.唾液腺、肠腺、垂体  B.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C.甲状腺、胰岛、卵巢  D.胰腺、皮脂腺、垂体
3.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引起  [     ] A.肢端肥大症    B.巨人症 C.呆小症    D.侏儒症
4.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 尿液里常含有[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蛋白质    D.葡萄糖
5. 下列四组疾病中,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是 [     ]
A.呆小症和地方甲状腺肿        B.夜盲症和佝偻病
C.侏儒症和糖尿病              D.白化病和色盲症
6. 甲亢病人的体温偏高的原因是:甲状腺素[     ]
A.加速物质氧化分解      B.促进发育
C.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D.加快生长
7. 下列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无关的是[     ]
A.饮食中缺碘              B.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C.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D.甲状腺素合成增多
8.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  [     ]
A.促进糖元分解,抑制血糖利用
B.促进糖元分解,加速血糖利用
C.促进糖元合成,加速血糖利用
D.抑制糖元合成,抑制血糖利用
9.下面的叙述与呆小症有关的一项是 [     ]
A.婴幼儿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B.新陈代谢过于旺盛
C.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D.幼儿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10.垂体在内分泌生理中占有枢纽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垂体[     ]
A.由腺细胞构成  B.能分泌生长素
C.能分泌多种促激素 D.与大脑有联系
1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是 [     ]
A.甲状腺素中缺碘              B.甲状腺中缺碘
C.因缺碘甲状腺不能合成        D.因缺碘甲状腺素不能合成
12.在一段时间内,定时给小鼠静脉注射甲状腺激素,小鼠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身体臃肿 B.食欲旺盛,身体消瘦
C.身体停止发育 D.食欲不振行动迟缓
13.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只能注射而不可口服是由于 [     ]
A.口服有副作用 B.小肠粘膜细胞不能吸收
C.口服疗效缓慢 D.口服后胰岛素将失效
参考答案:1. × × × × √ ×
2.C3.B4.D5.C6.A7.D8.C9.A10.D11.D12.A13.D
课外资料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
如何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的唯一手段是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其诊断标准为:(1)空腹血浆葡萄糖≥7.0毫摩尔/升。(2)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毫摩尔/升,或在一天任何时候(不管进食与否)血浆葡萄糖≥11.1毫摩尔/升。如果病人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及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又符合上述标准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病人没有典型症状,需要在随后的任一天复查一次,结果符合上述任一标准,亦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可分为几型?
目前,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
一、1型糖尿病
指的是因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的胰岛素缺乏,易发生酮症,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多见于青少年。这型糖尿病在我国较少见,仅占5%左右。
二、2型糖尿病
指因胰岛素抵抗(即一定量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原来应有的作用)及胰岛功能减退所致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大多腹部肥胖。此型占我国糖尿病病的90%以上。
三、妊娠糖尿病
指在妊娠时发生的高血糖,分娩后往往血糖可恢复正常,但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多。
以上三型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四、继发性糖尿病
本型糖尿病是指有明确的病因所引起的高血糖。例如有些遗传病、胰腺病、内分泌病等所致的高血糖;一些药物(如强的松)或化学品也可引起高血糖。这些高血糖只要去除病因后血糖可能恢复正常。另外,还有一些近年来明确其病因是细胞基因水平的变异所致者。这些病因虽明确,但不易纠正,只能大致同2型糖尿病一样治疗。继发性糖尿病并不多见,其诊断有的不难,如有明确的胰腺手术史或内分泌病史;有的很难如一些基因变异,检查要有一定条件。
糖尿病症状有些什么?
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有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或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出现的症状,或因诊治其它疾病而发现糖尿病的。
1、典型症状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血糖水平高于肾糖阈,尿中排糖,尿的渗透压提高,尿量增加。尿糖增多,尿量相应增加。每日尿量可达5公斤。由于丢失水分,病人感觉口渴,饮水量增加。饮水增加是为了补充丢失的水分,并不是因为饮水增多才使尿量增加的。
吃的食物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但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大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病人感觉饥饿,饭量增加,体重仍下降。
2、起病时无症状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较高,高血糖是从何时开始的难以确定。
3、时常有因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症状,经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视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检查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再化验血糖,证实为糖尿病,其时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贫血、浮肿就诊于内科的病人,经检查发现为糖尿病性肾病,才开始治疗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阴搔痒求治于妇科,经检查发现糖尿病,其外阴搔痒是尿糖较多所致。病人因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诊室,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约有半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4、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复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则高血糖不会持续存在。
糖尿病可引发哪些并发症
并发症是指由于某种疾病而导致的一些危害。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的危害不是多饮、多尿或多食,而是它所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病程较长、控制较差的糖尿病则常伴有各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常见)、各种急性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肺结核、泌尿系感染、真菌性阴道炎、胆囊及胆管炎、胆石症、牙周炎、牙龈溢脓及鼻窦炎等)等。另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症也是最常见的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只要患者不随意停药,发生急性并发症后能及时到医院看病,治疗及时、正确,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死于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已明显减少。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涉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包括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水肿、蛋白尿、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心肌梗塞、心绞痛及脑梗塞)、糖尿病足部及皮肤病变(下肢疼痛、间歇跛行、皮肤溃疡、足部坏疽)等。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结果,是造成糖尿病病患者日后致残、致死、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的死因中,慢性并发症占75.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早晚和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好坏、血脂、血压等有直接关系。患者如果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定期对眼睛、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方面进行评估,监测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情况则能阻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怎样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糖尿病人有益处,然而同时又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糖又是要限制摄入的,那么,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呢?
糖尿病并非对水果一概排斥,关键在于水果的种类、量和吃的方法。
水果含糖量高低悬殊。西瓜、甜瓜、青梅、椰子乳,含糖量均在5%以下,可资选食。如西瓜的含糖量仅为4%,仅是大米的1/19,与豆腐相似,所以只要不过多食用,是完全可以吃的。含糖量在6~15%的水果有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苹果、甘蔗、橘、柚、梨、荔枝等,吃着就要小心了。至于含量在16%以上的水果,如石榴、香蕉、大枣、红果,则不要食用,尤其是加工制成的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桃干或果脯,则必须禁忌。
一些蔬菜可以作为水果食用,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又美味多汁,同时含糖量又少,可供糖尿病人食用。如番茄含糖仅2%,菜瓜、黄瓜含糖量亦为2%,为糖尿病人提供了水果代用品。
再者就是水果的量,含糖量低的水果也不要吃得太多,道理很简单,如西瓜的含量为4%,若吃300克,即为12克糖,相当于100克梨;若吃500克,那么就吃进20克糖,相当于100克香蕉,所以量决不可过多。
最后是水果的吃法。不要在饭后马上吃,以免使饭后血糖再行升高,而应在两餐之间或睡觉前吃。试探着吃是一个好办法,即在吃水果后2小时测尿糖,若尿糖增加则需减少水果量;若水果减量后尿糖仍然较高,那么需再适当减少主食的量。总之,要将水果作为饮食治疗的一个部分全面考虑,统筹兼顾,达到既补充营养,又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饮食治疗10大黄金法则
①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②平衡膳食;
③食物选择多样化,谷类是基础;
④限制脂肪摄入量;
⑤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⑥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食物;
⑦高膳食纤维膳食;
⑧减少食盐摄入;
⑨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⑩多饮水,限制饮酒。
糖尿病食谱
一般糖尿病食谱
一、早餐
1、主食:高纤维馒头或饼等高纤维主食
2、副食:
①煮鸡蛋或荷包蛋一个。
②淡豆浆、牛奶或小米粥可任选一种。
③凉拌蔬菜。
二、午餐
1、主食:高纤维大米饭、高纤维馒头、高纤维面条或其它高纤维主食
2、副食:
①瘦肉、鱼、鸡、鸭可根据情况选择。
②清炒蔬菜、凉拌蔬菜、豆制品等。
三、晚餐
1、主食:
①高纤维馒头、高纤维大米饭等高纤维主食。
②喜欢喝粥者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小米粥、绿豆粥、红小豆粥等。
2、副食:
①蔬菜、豆制品等。
②鸡、鸭、肉、鱼等可根据个人喜爱情况选择。
四、晚上睡觉前喝纯牛奶一杯,约300毫升。
五、说明
1、每日主食必须吃够,不得少于300克(干品)。
2、每日所食蔬菜必须依照“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上指定的品种进行选择,必须吃够500克以上。
3、每日所食蔬菜品种和副食要多样化,不要单调。
4、食盐不超过6克,食用油用植物油,不超过18克为宜。
5、每日主食做到大米、面粉混合食用才有宜健康,即一天二顿大米主食、一顿面主食;或一顿大米主食、二顿面主食。
6、中医养生学认为“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所以说糖尿病人在科学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每天的水要喝够,不要等渴了才暴饮。
瘦肉精的危害
瘦肉精的化学名称是盐酸克仑特罗,商品名叫氨哮素或克喘素,是部分养猪者为了提高猪的瘦肉比例,而给猪喂养大一种饲料添加剂。瘦肉精在猪体内主要蓄积在猪肉和猪内脏中。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瘦肉精的危害:人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或猪内脏(肺、肝、肾)后,会出现四肢颤抖、心跳加速、口干多汗、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对甲亢、心动过速、高血压、心血管等病人的危房改造更大。
据介绍,含瘦肉精的猪肉颜色特别鲜红,肥肉和瘦肉有明显的分离,脊柱两侧肉略有凹陷,瘦肉纤维比较疏松,要避免买到这类瘦肉。当食用猪肉或猪内脏类食物后出现不适,尽快到医院就诊。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重 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 点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教学用具
收集资料、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
执 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导入: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我们向环境索取食物、衣服、水和其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
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影响着环境。下面是有关环境破坏的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并
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收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收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详实,不能推测。
指导学生分组,提供线索,提醒学生收集环境破坏后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课堂答辩
小组汇报,同学提问,小组给以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讨论引向深入,最好不要替学生解答问题。
主题
森林、环境、人类
黄色的天空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太湖水环境问题汇报
主要内容
1、森林对环境的四大功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生物栖所…还有很多潜在和间接的经济价值。
2、对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荒漠化等。
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与现状:森林覆盖率持续恢复,但绝对值低,乱砍滥伐形势仍很严峻。
1、干旱少雨、强风、植被破坏、工地道路扬尘等共同构成了沙尘暴的元凶。
2、沙尘暴使空气浑浊,疾病人数增加,影响交通,刮走农田沃土、沙漠化加剧,造成作物减产,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3、对策: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保住天然绿洲,与蒙古国合作防治沙尘暴。
1、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观赏娱乐…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
2、人们用枪、网、笼子捕鸟卖钱或尝鲜,农药和鼠药毒死了很多鸟、砍伐森林更是使鸟儿无家可归。
3、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1、太湖水污染的原理: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恶性循环。
2、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民教育、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作业: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 )
A. 水土流失 B. 气候改变 C. 生物多样性受损 D. 以上都可能发生
【答案】 D
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 ( )
A. 禁止砍伐 B. 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 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 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答案】 B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2. 通过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3.对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相互交流。
重 点
通过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难 点
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药品和用具
执 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及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讨论探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把讨论引向深入。适当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
课堂汇报
宣读设计方案,同学互相评价;展示实验结果。
启发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肯定学生的成果。
课堂讨论
根据资料讨论酸雨的危害;收集资料,讨论我国酸雨污染的状况;收集资料,认识酸雨污染的全球化特点。
启发学生,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污染物
危害
生物防治
大气污染
化学性污染(烟尘、S02、氮氧化物、CO等)
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酸雨、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致癌作用、传染病。
绿色植物的
净化作用。
水污染
重金属(汞、镉、铅)
有害的化学药品(农药)
过量的N、P等矿质元素
人畜粪便、生活垃圾
生物富集作用
富营养化效应
传染病
需氧型生物
的净化作用
固体废弃物污染
废石、废渣,废弃塑料制品,生活垃圾。
污染环境、传染病
填埋、堆肥、焚化
噪声污染
各类噪声
损伤听力、干扰睡眠、
诱发疾病、影响心理健康
行政管理、控制技术、文化修养、道德修养
作业:酸雨的形成:
1.发电厂可以利用煤、 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
A. 煤和天然气 B. 煤 C. 核能 D. 三者都可能 【答案】 B
2.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
A. 沙尘暴 B. 二氧化硫 C. 汞、镉等有毒物质 D. 氟利昂 【答案】 C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2.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重 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 点
调查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用具
1. 组织学生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收集资料。2.投影片及多媒体。
执 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到社区和有关单位去参观调查
小组分工,每组负责一个选题。事先讨论制定调查计划,分工实施。
全班必须统筹规划,教师应帮助确定小组的调查方案,才能保证全班制定的计划有广泛的覆盖面。
制定计划
根据小组调查的结果,提出环境保护的计划
帮助小组审阅调查报告,提供科学指导和帮助
课堂汇报
小组汇报调查报告和环保计划,其他同学补充,全班制定班机环保公约。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注意计划的可操作性。
号召学生做到:
1.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阻绝滴漏现象 2.用肥皂洗手,选无磷洗衣粉
3.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4.做“公交族”,当“自行车英雄”,减少家长用车接送
5.珍惜纸张,不送贺年卡,回收废纸 6.买环保电池,回收废电池
7.不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 8.回收废塑料
9.拒食野生动物 10.植树护林,每年参加义务植树
11.做环保的旅游者,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12.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 13.塑料袋打个结
14.到超市购物自己带包装,少用塑料袋
作业:
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
A. 长年的水旱灾害 B. 臭氧层空洞 C. 人口过度增长 D. 野生动植物死亡
【答案】 C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2006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重 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 点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收集资料、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
执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导入: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我们向环境索取食物、衣服、水和其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影响着环境。下面是有关环境破坏的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收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收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详实,不能推测。
指导学生分组,提供线索,提醒学生收集环境破坏后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课堂答辩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提问,小组给以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讨论引向深入,最好不要替学生解答问题。
主题
森林、环境、人类
黄色的天空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太湖水环境问题汇报
主要内容
1、森林对环境的四大功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生物栖所…还有很多潜在和间接的经济价值。
2、对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荒漠化等。
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与现状:森林覆盖率持续恢复,但绝对值低,乱砍滥伐形势仍很严峻。
1、干旱少雨、强风、植被破坏、工地道路扬尘等共同构成了沙尘暴的元凶。
2、沙尘暴使空气浑浊,疾病人数增加,影响交通,刮走农田沃土、沙漠化加剧,造成作物减产,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3、对策: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保住天然绿洲,与蒙古国合作防治沙尘暴。
1、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观赏娱乐…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
2、人们用枪、网、笼子捕鸟卖钱或尝鲜,农药和鼠药毒死了很多鸟、砍伐森林更是使鸟儿无家可归。
3、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1、太湖水污染的原理: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恶性循环。
2、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民教育、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作业: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 )
A. 水土流失 B. 气候改变 C. 生物多样性受损 D. 以上都可能发生
【答案】 D
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 ( )
A. 禁止砍伐 B. 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 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 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答案】 :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