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被裁:毛主席虚怀若谷谁羞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2:00:11

毛主席虚怀若谷谁羞颜?

2011-06-07 13:31:40

浏览 3776 次 | 评论 6 条

毛主席虚怀若谷谁羞颜?

 

        

 

虚怀若谷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清醒。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作为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又是如何论述和坚持这一点的呢?

毛主席认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正因为毛主席有“这种态度”,才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深刻阐释,才有“我们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升华,才有“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警世恒言。

从这里,人们不难看出,毛主席不单单只是把虚怀若谷看成是个人修养,而是把它提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来实践。毛主席是唯一一个将虚怀若谷提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度的伟人。在毛主席的心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有益于人民。怪不得人民会如此长久地怀念毛主席,会如此真诚地热爱毛主席,会如此虔诚地敬仰毛主席,会如此由衷地讴歌毛主席。

为了展现毛主席虚怀若谷的伟人风范,本文不妨以毛主席的四位“半字师”来诠释这一点。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驾驭语言、遣词造句的绝顶大师,其诗词文章意趣横生、魅力无穷、冠冕当代、震古烁今。纵使这样,他仍然十分谦虚,常常将自己写好的诗文交由著名的文化人士指正,并且也很虚心地听取身边工作人员的意见,为此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1957年1月,毛主席在与臧克家的一次叙谈中,臧克家问毛主席:“‘原驰腊象’的‘腊’字怎么讲?”毛主席反问:“你看应该怎样?”臧克家答道:“腊”改成“蜡”虽只换个偏旁,却增添了诗意的形象性,且与上句中的“银蛇”形成对仗。主席听了,说:“改得好!”本来,这首词早在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时就已经公开发表了,不仅轰动了山城,轰动了中国,也轰动了世界。毛主席居然同意修改,其虚怀若谷,可见一斑。

也是在1957年1月,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诗刊》主编臧克家收到一位读者来信,怀疑“把酒酎滔滔”的“酎”是“酹”的笔误。但是臧克家回信说:“毛主席的词,我们不敢妄加修正。”这位读者又写信给郭沫若,郭老回信说:“这首词的发表,毛主席是看过的,没有听说要改字。”于是,这位读者直接写信给毛主席。不久,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信中说:“你的来信收到了,你所提的意见毛主席说是对的。”以后,这首词再版,包括手写体,“酎”字就改成“酹”字了。这位读者是福建南平、自号“乐观词客”的陈守治先生。

也是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毛主席《关于诗的一封信》。北京大学有位学生给毛主席写信说:信上那个“遗误青年”的“遗”字,应该作“贻”。毛主席看到这封来信非常高兴,特地向《诗刊》编辑部的负责同志打招呼,请他们照北大这个学生的意见加以改正。

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会议初期,印发《到韶山》一诗。毛主席虚心地向身边工作人员、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的梅白征求意见。梅白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这一句应改“哭”为“咒”更好。这样似诗意更积极深刻,感情也更鲜明强烈些。毛主席欣然接受了梅白的意见,并尊称梅白是“半字之师”。于是,“哭”字就改成了“咒”字。另外,《到韶山》诗最后一句原为“要使人民百万年”,梅白又提出不妥,说这句有口号之嫌。毛主席由是就将这句改为了“遍地英雄下夕烟”。

而时下的某些官员,本是“头重脚轻根柢浅”的“墙上芦苇”,“皮尖嘴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却硬要摆出一幅睿智大师的模样,作报告滔滔不绝,离题万里;写文章夸夸其谈,却了无新意。仿佛他就是“救世真主”,就是“天下第一”。更有甚者,某些人不是靠实事求是,而是靠无中生有;不是靠以理服人,而是靠以势压人。这样的人和事,人们还见得少吗?

就拿前不久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处理非正常上访行为的通知》来说吧,该《通知》将国家信访条例中规定的6种上访禁止行为擅自扩大到14种,对处罚对象和使用范围进行自我解释和扩大。还是在深圳。大运前夕,深圳市住房建设局曾发布文件称,“要严禁农民工非正常讨薪”。网络曝光后。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遭到舆论的一致抨击。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深圳市住建局只得收回成命,但又将此文件粉饰为“措辞错误”,没有从党的根本宗旨上认识其危害性。这足以显示出深圳官场的霸道和骄狂。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尽管个税调整有23万条民意,却仍然无法“撼”动少数“砖家”的“傲慢”和“偏见”!民意既然算个屁,何必还要作秀,拿出来征求民意呢?

在毛主席的虚怀若谷面前,这些官员难道就不感到羞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