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数据:樟树市历史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59:39

历史名人

傅裕昌
(1895—1932.5) 吴城乡十里店人。土地革命时期任清江县光华山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清江县农会主席。
裕昌出身贫苦农家,身材高大,性格倔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裕昌就参加了十里店农民协会,在临江县城亲耳聆听北伐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的演讲,深深懂得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道理。1929年11月,湘鄂赣边境苏区派廖梅修(吴城乡双港人)从万载到家乡开辟工作。三十一岁的裕昌在其引导下,加入共产党。裕昌积极工作,在十里店、上京塘、双港、岗上一带广泛开展革命活动,组织贫苦群众秘密加入农会。十里店土豪黄道士,阴险毒辣,1930年4月裕昌和同志们决定拿其“开刀”。不料事机不密,黄道士虽潜逃,但当地豪绅仍为之震惊。同年10月,红军进驻临江,裕昌先后任光华山区苏维埃主席、清江县农会主席。这时,其妻鄢氏生孩子不久,裕昌仍整日四处奔忙。11月,红军因战略转移,农协组织活动转向秘密。同年冬,反动军队到十里店捉拿裕昌,在乡亲们的掩护下,裕昌得以安全转移,但其妻鄢氏和堂弟万昌被捕,房子被烧毁。
鄢氏是华光山区苏维埃妇女委员,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她身怀有孕,仍坚持工作。被捕时,她带着才几个月的孩子,与万昌同解樟树,在狱中虽遭严刑折磨,但始终坚持贞不屈。鄢氏被敌割下双乳,万昌被割去舌头后一道就义,小孩子却被活活饿死。裕昌对妻儿和堂弟的牺牲深感悲痛,而对革命则更加坚定:“敌人毁了我的家,但毁不了我的志。”1931年夏,裕昌代表组织出席湘鄂赣工农兵第一次代表会。回县后,积极贯彻大会会议,发展农民武装,并受省苏维埃政府的委派至高安等地进行宣传。
1932年5月,“剿共”大队长黄裕章带领百余名乡丁包围十里店,裕昌被捕,于清江横塘杨家溪英勇就义。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中南军政委在光华山为三位烈士竖立了一块高大的合葬墓碑。

杨杏佛
(1893.5.4—1933.6.18) 原名杨铨,原籍大桥街道杭溪村,出生于江西玉山县。硕士,历任孙中山秘书、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
杏佛六岁进私塾,后就读上海中国公学,深受革命党人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好发不满议论,盼望民族复兴。在《送铁崖归蜀次亚子(即柳亚子)韵》诗中有“一朝狮梦醒,身与国魂还”之句,表达了其忧国忧民的心情。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杏佛任总统府秘书。北洋军阀袁世凯篡权后,杏佛对袁深为不满,弃官赴美留学,获商科硕士。留美期间,和胡明复、任鸿隽等同学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编辑出版《科学》杂志,向国内介绍并传播科学。1918年10月,杏佛由美返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任商科主任、经济学教授、工科教授。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杏佛坚决拥护,并与陈去病、顾实等在东南大学成立国共合作的地下组织。由于他在政治上的上进,受到依靠军阀办学的郭秉文校长的嫉妒排挤,被迫离校。之后,赴广东革命政府,任孙中山秘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杏佛负责主编《民族日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暴行和一些军阀、名流的媚外丑态。随后与共产党员恽代英、侯绍裘等发起组织中国济难会,救济一切解放运动的被难者。
1927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杏佛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党委委员,积极支持武装起义。次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协助宋庆龄创办国民伤兵医院,支持十九路军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杏佛和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但是,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杏佛和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于1932年12月,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总干事。“同盟”成立后,为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营救政治犯,做了大量工作。北平进步教授许德珩、侯外庐、马哲民及其他爱国师生因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同盟”致电蒋介石等进行抗议,杏佛亲往北平营救,并探望了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的薄一波、刘澜涛等共产党员。1933年2月,镇江《江声报》经理与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政府非法枪决,杏佛和宋庆龄、史量才等为此发表宣言。3月,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勾结公共租界巡捕房,先后将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罗登贤、秘书余文华、中华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红军将领陈赓及陈藻英逮捕。杏佛与宋庆龄等组织“律师辩护团”积极营救。5月,又为遭受国民党当局迫害的共产党作家丁玲、潘梓年及著名国际友人牛兰夫妇,进行多方营救,并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亲赴上海德国领事馆,递交联名抗议书,抗议希特勒迫害进步人士,迫害犹太人民的暴行。杏佛所进行的活动,受到南京政府的威胁和警告,特务接二连三投递恐吓信,扬言将以子弹相赠。杏佛把生死置之度外,仍努力工作,奋斗不已。
1933年6月18日国民党当局终于向杏佛下了毒手,由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布置上海行动组长赵理君,将杏佛暗杀于上海亚尔培路。
杏佛惨遭暗杀,震惊中外,舆论大哗。各界人士纷纷要求缉拿凶手,并掀起大规模的悼念活动。蔡元培不顾个人安危,亲往主持。宋庆龄到殡仪馆吊唁当即声明指出这是一起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暗杀。鲁迅先生送殓回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奋笔疾书《悼杨铨》诗篇,诗曰:“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中央研究院为了纪念杨杏佛,设立了“杨铨社会科学纪念奖金”。
1937年7月1日杨杏佛灵柩安葬上海永安公墓。1987年9月23日,上海人民为杏佛重建新墓。
杏佛不仅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和作家,作品豪放而热情,富于爱国主义激情。著有《杨杏佛文存》、《杨杏佛讲演集》和《日记》等。

彭素民
(1885—1924.8) 字自珍,店下镇韶塘人。孙中山秘书、得力助手,国民党著名左派,中国共产党亲密朋友。
素民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中秀才。后又就读于江西省立经训书院,十九岁考入南京两江师范,开始民主革命活动,参加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进行反清活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共进会”,任“共进会”东京总会文牍部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被派遣回国,负责江西党务,策动武装起义。同年在樟树镇创办女子学校,作为江西共进会的总联络站,后被敌探胡渊侦发,被通缉追捕,改名换姓避居峡江陈禹轩家,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宣统元年(1909),江西陆军测绘学堂招生,素民当即改名彭键,戴假辫,赴省应试。获选后,以学生的身份,为响应辛亥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辛亥革命爆发,与陈劭先、黄介民等筹组临江军政分府。国民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孙中山辞职后,素民任同盟会江西支部机关报《晨钟报》主笔,民国元年应聘北京稽勋局(优抚辛亥革命烈士的机构)秘书。
1931年袁世凯背叛革命,素民愤而离京,复回赣助《晨钟报》,揭发和痛斥袁的阴谋。7月参加湖口起义失败后,被迫再往日本,帮助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1914年回国,继续进行秘密活动。对袁世凯称帝野心,此深感忧虑:“此实不良社会为之,革政治而不及社会,祸源不去,治决无期。”常集同志于虹口廉泉坊私宅议计,游说南北,劝广州护国军林虎等拥戴孙中山。1918年任援赣军第四军秘书长。
1923年1月冬,国民党总部在沪改组完成,彭素民任总部总务部长。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素民副署了四十八份由孙中山签署的委任,委任了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谭原山等一批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24年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素民为江西省代表、党务审查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亲自参与制订和积极推行“一大”的路线: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反帝反封建。1924年4月,兼任农民部长,筹办农民协会、农军团、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农品展览会,并委任共产党人彭湃为秘书。除与毛泽东、周恩来交往甚密外,与李大钊、林伯渠、谭平山、瞿秋白等著名共产党人亦有密切往来。
素民工作夜以继日,以致积劳成疾。1924年8月病情恶化,殁于广州博爱医院。孙中山先生深为痛惜,具联挽悼:“吾党惜斯人,应多注海倾江泪。廿年同患难,未副乘风破浪心。”
素民博学多才,喜研哲学、佛学、文学著述,精通日文、俄文。一生撰写过很多党风文告、政治文章、多种报刊杂志的发刊词和序言,还参与编纂《中华大字典》。对诗词、书法、治印、绘画也有爱好和修养。“廿年湖海存豪气,一卷诗书感岁华”则不失为其一生的真切写照。

鄢 氏
(?—1930.12.10)吴城乡十里店人。区苏维埃委员。
鄢氏,从小在苦水中泡大,思想上进。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不仅理解支持丈夫傅裕昌闹革命,而且也要求“上名字”参加革命。1929年鄢氏参加村协会,秘密“上名字”:“自愿加入本会,遵守纪律,服从命令,严守秘密,努力工作,奋勇斗争,牺牲个人,永不反悔,如有反悔,甘愿枪决。”后又被选为华光山区苏维埃妇女委员。
鄢氏参加革命后,工作更为积极,在怀孕与哺乳期间仍挨家挨户奔波,动员妇女起来闹革命,并鼓动妇女剪辫子,彻底背叛封建礼教。因其积极倡导剪辫子,同志们戏称她为“剪发委员”。
1930年11月红军战略转移后,敌人开始疯狂地清剿与屠杀。12月9日剿共大队长黄裕章率清高地方反动武装一百多人在雌溪、上京塘、经楼等地有烧又抢、杀害群众,苏维埃干部和赤卫队员游韻财、易少祥、吴话音、店悦发、聂君盛、敖稳华、刘祥林等同志都先后牺牲。12月10日敌人包围十里店,扬言要血洗十里店“土匪窝”。鄢氏与其夫弟哑巴傅万昌被捕,当即鄢氏被敌残暴割下双乳,万昌被割舌头,当天一同解至樟树镇杀害。鄢氏不满六个月的儿子却被饿死在牢房。

沈波涵
(1901—1989),名云,字肇修,店下镇站镇村人,著名中医妇科专家。
幼年随父攻读四书五经,十二岁从师于名老中医谢双湖先生,钻研中医学科,熟读《内经》、《伤寒论》、《金医要略》、《温病条辩》、《难经》、《脉经》、《本草纲目》等古典医籍。1927年上海中国医学院内科系毕业,在樟树、南昌一带行医,任教,曾与江西中医名流姚国美、张嘉穗共事。1944年10月,在清江县立农业职业学校教书时,参加中国国民党。
解放后,领头创办樟树新生联合诊所。1956年后,历任清江县联合中医院副院长、省中医院妇科主治医师及江西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主任、副教授、主任中医师,并选为清江县人民代表、县府委员和第四、五届省政协委员,以及南昌市中药剂型研究委员会委员、省医药卫生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
波涵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六十余年,具有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和学术造诣。在临床科研和教学实践中,博采众长,临床用药善于化裁古法,自出机杼,师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方。尤其擅长中医妇科,对经、带、胎、产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治法,临床疗效显著。1957年任省中医锦绣学院教师和省中医药研究所妇科子宫癌专题研究员,治愈肿瘤近期疗效患者六十七例,远期宫颈癌治愈两例,未有一例复发。发表有关治疗子宫颈癌论文多篇。
波涵医德高尚,对患者一视同仁,不看人不打卦,不接受馈赠,并告诫下属要做一名正正派派的医生。“文化大革命”中,沈身心受到摧残,但毫不动摇对党的信念。坚持为振兴中医事业做贡献。此后陆续撰写了关于经痛、崩漏、不孕症、盆腔及宫颈炎、子宫颈癌、宫外孕、活血化瘀法等多种妇科疾病治疗的学术论文,手稿多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1984年,《江西日报》曾以“一片丹心为病人”为题,报道了其在医学事业中的主要成就。是年5月,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7年,被省中医学院授予荣誉证书,表彰其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工作五十年所作出的贡献。

您已欣赏本作品秒感谢光临清心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