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婷:五行 学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35:25
  成佳骏  著


1、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地府撒野乱勾生死薄的时候,说自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什么先不管它,今天主要来说说这个五行!所谓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但看齐天大圣的口吻,似乎神秘的不得了!其实说白了,也和阴阳、八卦一样只是一种符号,代表的是万事万物及其万象的五种基本形态和类别。
    宇宙分阴阳,阴阳分五行。阴阳如果是类型(性别)之分,那么五行就是类别(个性)之分。世界万事万物及其万象都表现为阴阳两种类型,在个性上,不外乎五种:前后左右有扩大与缩小、上下有向上与向下、前后左右上下交叉点为混合态,于是在古代,人们就把这五种类别看成是5种基本元素,即:扩大----木、缩小----金、向上----火、向下----水、混合态----土。
    总之,宇宙万事万物及其万象整体分类,就只有这五种形态,是完整的科学的。只有按一定的标准归类,才能开展研究,只有分细研究,才能揭示其规律,这就是《分析研究学》的核心思想。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有了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是我们的骄傲。
2、五行相生
    古人有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出了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
    木生火,古人认为:木可以烧火做饭;
              实质是:扩大了有利于向上。
    火生土,古人认为:木烧成灰了就是很好的肥料;
              实质是:向上了就含混不清成混合态。
    土生金,古人认为:土里有矿石,都埋在地下;
              实质是:含混不清成混合态了有利于缩小。
    金生水,古人认为:井水是从矿层流出来的,所以就有了金生水了;
              实质是:缩小了有利于向下。
    水生木,古人认为:木必须有水才能活,就有了水生木。
              实质是:向下了有利于散开扩大。
3、五行相克
    古人有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出了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
    水克火,古人认为:水能克灭火;
              实质是:向下能牵制向上。 
    火克金,古人认为:火可以把金炼成各种东西,如刀,等等或装饰品;
              实质是:向上能牵制缩小。 
    金克木,古人认为:金能做成刀,刀可以砍伐木材;
              实质是:缩小能牵制扩大。
    木克土,古人认为:木扎根在土上,木能防止土的流失,所以现在还提倡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
              实质是:扩大能牵制含混不清成混合态。
    土克水,古人认为:水来土淹,兵来将挡,所以土克水;
              实质是:含混不清成混合态能牵制向下。
4、五行生克关系的理解
    五行生克关系的理解非常重要,一定要全面辨证的理解。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则是状态的改变,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5、五行学说的简单论述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事万物及其万象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转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这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的一次升华,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大进步,是揭开宇宙神秘面纱的金钥匙,是易经的核心理论部分。如果说阴阳学说是对立统一学说,是现代哲学的基础和源头,那么五行学说就是现代系统论的祖宗。
    阴阳分五行,五行有阴阳,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万象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
    “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

“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
    宇宙万事万物及其万象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也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万象,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及其万象的五种不同类别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金”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那个真金白银的金,它代表了金属类的物质,从人的感受来说,金属是相当硬的,因此金有坚固的性能;
    “木”也不是单指一棵树两棵树之类,而是代表了森林、草原、花卉等一切植被,由于植物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木有生发的性能;
    “水”不仅仅是我们喝的水,它包括了江河湖海,乃至汽油、牛奶等一切的液体,水能够四处流淌,因此水有周流不息的性能;
    “火”也不单指火苗火焰火把的火,而是代表了一切的热力,因此火具有炎上的性能;
    “土”不单指土地,也包括沙漠等,代表整个地球,无论是金自土出,还是木自土长,都离不开土,因此土具有长养化育的性能。
    这五种形态,在我们的物质世界中,不断的相互影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则会相互变化,这种变化就叫“生、克”。所谓生,就是帮助、促进的意思;所谓克,就是制约、阻止的意思。

 
  
上面这幅图,直观的表明了这五行的作用路径和状况,古人总结为“顺次相生,隔一相克”。其中红色箭头表示相生,按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而生,成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蓝色箭头表示相克,五行的位置没变,箭头所指的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所不同的在于,相生图的箭头,是指向紧靠自己的邻居,而相克图的箭头,是越过了自己的邻居,指向了邻居的邻居的位置,于是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按照当时人的形象化理解:就是木头燃烧可以生火,火烧了木头就变成了灰土,土里面有金属物质,清晨金属上往往会附着水滴,水能够浇树。五行相克:就是水能扑灭火,火能溶化金,金能能够砍伐木,木制农具能够掘土,土又能够挡住水。
    在五行生克当中,无论相生还是相克,如果超过了限度,就会失去平衡。太过,往往易折,如玉硬易碎,钢太钢易折,就是这个道理。此外,还有一种“反侮”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反克。比如说,水克火,但是假如火很旺,而水很小,这时候水非但无法灭火,反而会被蒸发掉。
    万事万物都是在相生相克中达到动态平衡,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没有“克”就不能协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状态,因此,无论“生”还是“克”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同时在生与克到极点时,都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其实,人生的很多道理,也就在这之中了。
    五行在不同的季节段,其旺衰各有不同,古人用“旺、相、休、囚、死”这几个不同的名词来进行区分和衡量。所谓旺,就是出于旺盛状态的意思;所谓相,就是处在比较旺的状态;所谓休,就是处在休眠的状态;所谓囚,就是处在衰落被囚的状态;所谓死,就是处在生气皆无的状态。在每一个季节中,都会有一个五行处在“旺、相、休、囚、死”的状态,其实,就是“生克”关系更精细化的表述。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以分为我生、生我、克我、我克,不生不克为同类相助五种情况。例如春季,春本就属木,木此时正当令,为不生不克,同类相助,故木处在“旺”的状态;旺木所生的火自然处在“相”的状态;水本来是生木的,现在木已经成事,水就可以退居一旁,故是“休”的状态;春天木盛,衰金难以克伐,故处于“囚”的状态;遇到如此强势的木,被木所克的土必死无疑,所以土处于“死”的状态。五行中的火、金、水、土依此类推。
    因此,五行的“旺、相、休、囚、死”这几点是今后断卦过程中需要牢牢掌握的规则。为了便于应用,现将五行旺衰表列出,大家可以随时参看。
    春:寅卯木旺,巳午火相,亥子水休,申酉金囚,辰戌丑未土死。
    夏:巳午火旺,辰戌丑未土相,寅卯木休,亥子水囚,申酉金死。
    秋,申酉金旺,亥子水相,辰戌丑未土休,巳午火囚,寅卯木死。
    冬,亥子水旺,寅卯木相,申酉金休,辰戌丑未土囚,巳午火死。
6、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上运用的简单论述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在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中医应用,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皇帝内经》把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结合古代人民在医疗过程中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服务中华民族已经达5000年之久,现在还在大力发展和运用,这仅仅是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的重大贡献之一,其他的运用还很多,几乎包罗万象,涵盖一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军事学、宗教学、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宇航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甚至还发展了一系列各种预测术、占卜术、风水术、法术、灵性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