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 高清实拍:青少年儿歌、流行歌曲发展 - 交流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7:13
  互象司 

青少年儿歌、流行歌曲发展

青少年流行歌曲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市市民文化的兴起,上海成为中国流行歌曲最重要的发源地。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海青年,同时,上海青年对流行歌曲发展的参与和贡献,成为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建国后,流行歌曲被纳入有组织的青少年歌咏活动范畴,与此同时,不同时代也广泛盛行在青少年中自发传唱的流行歌曲。

一、建国前的流行歌曲

1.学堂乐歌

中国现代通俗歌曲肇端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许多新学堂开设“乐歌课”。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当局明令规定,“乐歌”课为中小学校必修课。

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停留在译配的初级阶段,曲调大多直接抄袭欧美、日本歌曲,只是填上中文歌词。其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救亡图存”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要求。如《何日醒》(夏颂莱编)、《中国男儿》(石更词,辛汉编)、《黄河》、《扬子江》(王引才编)等歌曲。上海是学堂乐歌的主要诞生地。创作者的主要代表是沈心工。

沈心工(1870~1947年)为上海人,中国最早的学堂乐歌作者和早期音乐教育的先驱。清光绪二十九年留日回国,先后任教于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龙门师范学校、务本女塾、南洋中学和沪学会等处,教授乐歌课。光绪三十年,沈心工与曾志忞同时编辑出版了中国最早的《学校唱歌集》。后又出二集、三集。主要代表作为民国4年(1915年)上海文瑞印书馆出版的《心工唱歌集》(原名《学校唱歌集》),其中收有《美哉中华》、《革命必先革人心》、《从军歌》、《黄河》、《空谷兰》、《杨柳花》、《旅行歌》、《地球歌》、《家书》、《杨柳绿依依》等歌曲。歌词浅而不俗,清朗上口,充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和爱国精神,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

除此之外,曾志忞创作的《练兵》、《游春》、《扬子江》;李叔同清光绪三十一年编印的《国学唱歌集》,创作的《祖国歌》、《大中华》、《我的国》、《隋堤柳》、《送别》、《春游》等优秀学堂乐歌,也流行于上海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在众多学堂乐歌中,军歌最为流行。较著名的军歌有《军歌二十四章》、《出军歌》、《军歌九章》、《从军乐》、《军事教育》、《中国男儿》等。

2.儿童歌舞表演曲

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在上海创作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儿童歌舞表演曲。这种表演曲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同时具有边歌边舞的特点。富于儿童生活气息,口语化很强,演出形式简单,深受学校儿童喜爱。黎锦晖在2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主要有:《可怜的秋香》、《因为你》、《寒衣曲》、《春深了》、《好朋友来了》、《麻雀与小孩》等。黎锦晖等一批音乐创作者转向新都市流行歌曲创作后,儿童歌舞表演曲创作逐步走向低潮。

3.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在上海国立音乐院成立之后逐渐发展起来。民国16年(1927年)11月,萧友梅受蔡元培委托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所高等音乐院校。民国18年9月,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黄自等一批毕业于国立音专的年轻作曲家是艺术歌曲的主要创作者。

萧友梅(1884~1940年,原名乃学、字思鹤)是广东中山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又赴德留学,民国16年开始在上海筹建国立音乐院,后任该校校长,是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创作家。他的两本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歌集——《今乐初集》(1922年)和《新歌初集》(1923年),是中国最早出版的作曲家个人作品专集。创作的百余首歌曲中,《问》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曾在青年学生中传唱一时。

黄自(1904~1938年)为江苏川沙县(今上海川沙)人。民国18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国立音专。创作艺术歌曲《梅花三愿》、《花非花》、《思乡》、《春思曲》等,常为上海各院校音乐会选用。此外,他写了近30首学生歌曲和15首儿童歌曲,还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如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等。

另外,周淑安编有《抒情歌曲集》(1935年)和《儿童歌曲集》(1932年)。沙梅创作的儿童歌曲《小星星》和《小麻雀》还在民国25年“中英庚款”征求儿童歌曲比赛中获奖。

4.都市生活、爱情歌曲

黎锦晖(1891~1967年)是湖南湘潭人。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先后任教于北京、长沙、上海等地。中国儿童歌舞曲及都市爱情歌曲的创始者。民国16年黎锦晖创作歌曲《毛毛雨》,开创了都市流行歌曲先河。此后,以黎锦晖为代表的一批流行歌曲创作者创作出众多的爱情、生活歌曲,如《妹妹我爱你》、《落花流水》、《人面桃花》、《卖花词》、《爱的花》、《长记得》、《春朝曲》、《关不住了》、《文明结婚》、《桃李争春》、《舞伴之歌》、《月下花前》、《舟中曲》、《休息五分钟》、《一身都是爱》、《爱神的箭》、《桃花江》、《蜜月》、《等一等吧》、《爱情大减价》、《剑锋之下》、《特别快车》、《心琴曲》、《小妹妹的心》。《夜深深》、《蛾眉月》、《我愿意》、《黄昏》、《走进前来》、《我怎么舍得你》、《我要你的一切》、《十里长亭十杯酒》、《拒绝》、《哥哥爱我吗》、《天明了》、《追回春来》、《归程》、《浮云掩月》、《江南好》、《祝你晚安》、《小东西》、《谢谢毛毛雨》、《妹妹我怪你》、《唱给哥哥听》、《嫁给勇士吧》、《玛丽若是你愿意》、《红颜军士》、《花想容》、《醉汉之歌》、《自杀尚未成功》、《姑娘你听见吗》、《军校歌》等。

5.新生活运动歌曲

民国23年(1934年)2月19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歌曲是新生活运动的社会教育方式之一,“新生活运动”歌曲的主要传播对象是青年。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上海的新生活歌曲主要有:《新生活》、《好国民》、《国民道德》、《有礼貌》、《扶老助弱》、《勇于认过》、《敬尊长》、《明是非辩曲直》、《爱弟妹》、《意志要坚定》、《见义勇为》、《遵守秩序》、《纯洁的心》、《自省歌》、《爱惜公物》、《公共卫生》、《整容仪》、《衣服要朴素》、《成功告诉我》、《节俭》、《身体常运动》、《吃饭时的礼貌》、《节饮食》、《室内的卫生》、《正当的娱乐》、《用国货》、《实行新生活》、《新生活运动歌》、《新生活须知歌》、《青年服务团团歌》等。

6.抗日救亡歌曲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产生第一首由韦瀚章、黄自作词,青主作曲的抗日题材歌曲《抗敌歌》。此后,以“左翼”音乐文化为核心的救亡歌曲成为上海青少年流行歌曲的主流。这一时期较著名的救亡歌曲有:《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麦新作词、孟波作曲)、《你问我的家乡吗》(沙梅)、《打回东北去》(沙梅)等。日军进占上海后,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力量纷纷撤离上海,抗日救亡歌曲的高潮渐渐过去。流行音乐主流从教育激励重新转向娱乐商业化。民国30年租界沦陷后,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在日军的高压之下,电影流行歌曲的发展也是这样。严工、严折西、严个凡、严华、宣刚、高天栖、秦鹏章等是这一时期流行歌曲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创作的流行歌曲有:《蔷薇、蔷薇,处处开》、《渔家女》、《三轮车上的小姐》、《夜来香》、《疯狂世界》、《香格里拉》等。这一时期出现了上海歌坛三星,即白虹、周璇和龚秋霞。

〔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在上海街头教唱歌曲〕



救亡歌曲代表作者及其作品情况表

姓名
生卒时间(年)
主要作品
附注

黄自
1904~1938
《抗敌歌》、《九一八》、《赠前敌将士》、《旗正飘飘》、《睡狮》、《热血歌》、《天伦歌》
江苏川沙人,192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

聂耳
1912~1935
《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自卫歌》、《塞外村女》、《打长江》、《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
云南玉溪人。1931年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团。其代表作大多是1933到1935年间在上海创作的。

冼星海
1905~1945
《救国军歌》
广东番禺人。早年曾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后留学法国。1935年回国后到1938年赴延安之前,主要在上海从事职业音乐创作。

贺绿汀
1903~
《新的中国》、《为祖国而战》
湖南邵阳人。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抗战前主要活跃于上海。

吕骥
1909~
《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
湖南湘潭人。曾入国立音专学习,30年代活跃于上海音乐界。

任光
1900~1941
《打回老家去》、《王老五》、《大地行军曲》、《抗敌歌》、《月光光歌》、《新莲花落》、《打狼歌》
浙江嵊县人。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钢琴修理和作曲。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歌曲创作。

刘雪庵
1905~1985
《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十字街头》、《中华儿女》、《孤岛天堂》
四川铜梁人。曾入国立音专,师从黄自,专攻作曲。



7.新音乐运动

新音乐运动,是由中共领导下的青年学生、店员、群众开展的一种特殊宣传斗争。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学生歌团有50~60个,光华、交大、复旦、暨南、同济、大同等学校的歌团积极配合“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反美扶日”斗争,把歌咏活动变成一种特殊的斗争方式。当时演唱的曲目主要有《你这个坏东西》、《坐牢怕什么》、《逼上梁山》、《到延安去》等。

〔1946年春,在上海学生团体联合会的领导下,“新音乐社”建立,创作了不少歌曲。这是由舒摸谱写词曲的“你这个坏东西”歌谱〕

二、建国后的歌咏活动与流行歌曲

1.歌咏活动

建国初期的歌咏活动。1949年5月后,上海商业娱乐性的流行歌曲逐渐被新型宣传性歌咏活动所取代。建国之初,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工作委员会青年文艺工作团(简称“上海青年文工团”)成为这一新型歌咏形式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广者。

上海青年文工团是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领导下的文艺宣传团体。1949年5月20日成立于江苏丹阳,5月25日随解放大军进入上海,7月4日在华山路676号正式建团。成员70人(男43人,女27人),全部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年龄统计:25~30岁之间有15人,20~25岁之间有37人,15~20岁之间有18人),均为解放前夕从上海撤退青年中的党、团员和进步学生。李翔云任团长,伍黎任副团长,李振家任中共党支部书记,下设音乐组、戏剧组、舞蹈组、美术组、创作组、行政组、资料室,另有一小型乐队。青年文工团在建国初期的各种劳军、救灾、宣传、庆祝演出中,主要演出《东方红》、《打得好》、《蒋匪帮一团糟》、《庆祝胜利》、《解放大军下西南》等宣传歌曲、《送喜报》、《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和歌剧《生产立场》等。此外,还表演民歌、苏联歌曲以及腰鼓舞《胜利腰鼓》、《进军腰鼓》,举行“音乐、戏剧、舞蹈晚会”等。1951年青年文工团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演出。1952年3月后,青年文工团与新安旅行团、“革大”文工团、南京文工团合并为华东人民艺术剧院歌剧团。



1949~1950年青年文工团演出情况表

时间(年、月、日)
演出次数
观众人数

1949.5.25~7.19
30多次
4万多人

1949.7.19~9
20多次
6万多人

1949.9~10
30多次
3万多人

1949.11~1959.1.10
20多次
12万多人

1950.2~4
  
2.5~3万人



除了进行歌咏表演外,青年文工团建立了85个直属青年工人、职店员、学生等的文艺团体;主办了200个夜校教员和100名体育教员的文艺学习;先后对120余个单位的青年群众文艺干部3400人进行了培训;成立了东、中区等的青年文艺团体联合会,以及沪西青艺联筹备会等团体,将新型歌咏活动引入各大中学校等单位的青年中。其后,上海市举行了多次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型群众性歌咏活动。

1949年,为纪念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聂耳,上海市举行了40多个学生、工人业余歌团参加的歌咏晚会。1950年8月,举行全市第一次歌咏竞赛活动,有213个歌团参加。此后,建立了上海市歌咏团体联合会。举办了庆祝上海解放音乐界会师大会演、劳军演出、星海纪念大会、联合大演出、土改创作演出、爱国大合唱演出、抗美援朝作品演唱会、春节劳军演出、儿童作品演出等。各机关单位、学校也建立了歌咏团体,如江南造船厂青年工人歌咏队、市立女子师范学校歌咏团等,广泛开展群众性、自发性歌咏活动。1958年,上海青年宫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歌咏活动的情况调查。统计的100个学校中有歌咏队68支,每支人数在60人左右,类似的歌咏队全市约有300支,1.5万人左右。

50~60年代的歌咏活动。1951年8月1日、9月1日,上海学联文娱部连续编印了两期《我们的歌选》,1960年8月15日、12月10日《青年报》分别开辟《推荐革命歌曲》、《大家都来唱革命歌曲》栏目向全市青年推荐革命歌曲。



建国初期主要推荐歌曲一览表

歌名
作者
歌名
作者

《新四军军歌》
陈毅词/和士德曲
《我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
顾翌词曲

《多捐飞机大炮》
炼红词/司徒汉曲
《赞志愿军》
志愿军战士编词/廖一鸣曲

《青年团员索雅之歌》
纳维柯夫词曲/陶洪猷译配
《谁的工作最伟大》
别林斯基词/巴卡洛夫曲/王毓麟译

《我的莫斯科》
别林斯基词/巴卡洛夫曲/陆立之译
《金日成将军之歌》
李灿词/金元相曲

《中国朝鲜国土相连》
朝鲜民歌
《拖拉机》
朝鲜歌曲

《前进!三千万同胞》
朝鲜歌曲
《建设大西南》
  

《我们永远跟着你,斯大林毛泽东》
马可词曲
《多亏毛主席》
一准词/辛克曲

《高歌猛进》
张松如词/徐徐曲
《治淮号子》
陈传瑛记

《在共产党鲜明的旗帜下》
  
《颂祖国》
维吾尔族民歌

《赵宝印打美国飞机》
仿司机顺口溜编词/廖一鸣曲
《歌唱祖国》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招司词/瞿希贤曲
《长征纪念歌》
  

《栏羊娃娃的歌声》
陕北民歌
《感谢毛主席》
新疆民歌

《莫斯科一北京》
维丁什宁词/莫拉特里曲
《俄罗斯的原野》
梭夫兰诺夫词/巴卡洛罗夫曲/张四维译

《青年战斗员》
库马奇词/诺维可夫曲
《歌唱斯大林》
苏尔科夫词/勃兰捷尔曲/萧儿泽

《劳动颂》
格拉高列夫词/格利爱尔曲/王毓麟译
《第一骑兵队》
阿塞也夫词/达维琴柯曲





50~60年代主要推荐歌曲一览表

歌名
作者
歌名
作者

《红军纪律歌》
  
《开路先锋》
孙师毅词/聂耳曲

《太行山上》
桂涛声词/冼星海曲
《毕业歌》
  

《游击队员之歌》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团结就是力量》
牧虹词/卢肃曲
《我们工人有力量》
  

《我是一个兵》
陆原、岳仑词/岳仑曲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打走那美国狼》
李溪词曲
《一定要解放台湾》
刘冰词/刘福安曲

《三八作风歌》
  
《战士面前没困难》
亦兵词/刘如会曲

《民兵战歌》
田间词/吕骥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词/聂耳曲
《国际歌》
鲍狄尔词/狄盖特曲/萧三译词

《听话要听党的话》
王森词/陈锡元曲
《东方红》
陕北民歌

《毛主席真伟大》
永丰人民公社老头合唱队曲
《社会主义好》
希扬词/李焕之曲

《歌唱祖国》
王苹词曲
《游击队歌》
贺绿汀词曲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公木词/郑律成曲
《人民要武装》
李根宝词/胡毅人曲

《咱们工人有力量》
马可词曲
《为钢铁而战》
竹林词/顾翌曲

《千军万马齐下乡》
东方涛词/吕骥曲
《毕业歌》
田汉词/聂耳曲

《年青人志气昂》
西彤词/孟波曲
  
  



此外,较有代表性的歌曲还有:《走进生活》、《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红旗在蓝天下飘扬》、《三比活动之歌》(斯民三、王森、鞠明词/萧英曲)、《我们是红色青年》(希扬词/马可曲)、《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司徒汉曲/任均词)、《唱支山歌给党听》(朱践耳曲/焦萍词)、《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等。这些革命和建设歌曲经音协、青年宫及各级团组织的推荐、推广,在青年中广泛传唱。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头脑发热违反客观规律冒进也影响了青年的歌咏活动。上海青年宫向全市学校提出,希望有计划、有组织地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和群众歌曲的创作活动,并希望80%的青年学生在当年学会6~10首鼓舞干劲的歌曲,要求学校学生创作200~300首歌曲。同年4月,市青年宫在《社会主义大跃进中上海青年业余文艺活动的新发展的报告》中,统计出1958年2月到4月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创作”的诗歌、快板、演唱、话报、歌曲、舞蹈、漫画等各种文艺形式作品已达100万篇。上海外国语学院800多名同学,在1天中“创作”1300多个节目;九江初级中学在3天内“创作”1500个节目。“大跃进”在全国经济、文化各领域带来负面影响逐步暴露后,对歌咏活动等“大跃进”的反思开始进行:1961年团的一份初步检查和总结中,指出三年来上海青年群众文化工作缺点在于:(1)过于强调直接为政治服务,贬低了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没有意识到,凡是有益于青年健康成长的作品、活动,都是可为政治服务的。(2)忽视了青年的爱好差异,没有根据青年的不同爱好进行工作,提倡广泛地组织和开展群众性的兴趣小组。使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正达到小型多样,丰富多采。而不是整齐划一,枯燥无味。

改革开放后的歌咏活动。1980年,上海市教育局、文化局和市青年宫等6家单位联合发起上海市春季中学生“班班有歌声”活动。5月18~25日为“班班有歌声”活动周。4、5两个月,全市1000多所中学(包括工读学校)1.8万多个班级的81万中学生和工读学校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全市有40个班级分别获得最佳演唱奖和演唱优胜奖,共创作500多首中学生歌曲。瞿维、践耳、黄维、于之、郑成义等30多名音乐家谱写60余首歌,作曲家寄明创作《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爱我们的班级》等歌曲。为配合此次活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学生歌曲》(20首),同时还发起向全市中学生推广20首歌曲的活动,这其中包括新歌、历史歌曲和解放以来青少年喜爱的优秀歌曲,如《中学生守则歌》、《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毕业歌》、《接过雷峰的枪》等。该项活动从1980~1983年共主办3届,每届参加者多达六七十万人次,并从中涌现出复旦中学、市三女中、市东中学、打浦中学、南林师范、南市区工读学校等一大批歌咏优秀校队与优秀班级。1984年1月29日,团市委、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一代》、《萌芽》杂志社等在黄浦体育馆主办“前进吧,青年一代”青春歌会。共有3500名青少年、16支歌队参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对这次歌会进行了转播。肖华和贺绿汀分别为这次歌会主题歌《前进吧,青年一代》谱曲和作词。1989年4月~5月,上海市各中学、中专、技校、师范近80万学生参与纪念“五四”70周年歌咏活动,并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上海市中等学校纪念“五四”70周年歌咏大赛。1989年9月15日,共青团上海市委主办“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主题歌咏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团市委向全市青少年推荐了30首优秀革命歌曲。1992年,上海市教育局、中国福利会等主办’92上海市学生歌会。赵丽宏、吴其明分别为歌会主题歌《我们和上海一起远航》作词谱曲。同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艺术委员会举办“上海市学生歌会”,组织学生开展“唱自己的歌”活动,形成“人人唱好歌,班班有歌声”的氛围,并组织全市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举行合唱比赛,以促进重点中学艺术教育工作的展开。1999年4月23日,上海市大学生“爱国荣校”歌曲展演活动开始举行(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内容之一)。上海大学生围绕“歌颂伟大祖国,迎接新世纪的太阳”主题,开展了歌曲展演等8个活动。

〔复旦大学“金秋十月歌会”〕

2.流行歌曲

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除了各级团组织等经常开展的青少年歌咏活动外,在青少年中还自发流行不少中外抒情歌曲。如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红梅花儿开》;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美丽的姑娘》、《骑着马儿过草原》;电影歌曲《红色娘子军军歌》、《一条大河》、《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小燕子》;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喂好我的老黄牛》、《劳动最光荣》、《我是一个黑孩子》等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盛行红卫兵歌曲,歌曲内容多为宣传“造反有理”或歌颂领袖。如《拿起笔作刀枪》、《造反歌》、《战士想念毛主席》等,流传下来的很少。只有《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照我去战斗》等少数歌曲在青少年中流行。此外,“文化大革命”中后期在知识青年中流行知青歌曲。

改革开放后,青年中兴起了通俗歌曲。1980年,中国音协、团中央联合向全国青年推荐12首优秀歌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青年,青年,早晨的太阳》、《新的长征,新的战斗》、《歌唱你啊,祖国》、《再见吧,妈妈》、《上班路上》、《我爱家乡山和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秋月》。同年,中国音协上海分会等6单位向上海青年推荐了《青春啊青春》、《有一个青年》等18首歌曲。1980年青年报社主办了“我最喜欢的歌”征选活动,收到青年来信近1000封。评选出得票前10名的歌曲依次为:《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电影《小花》插曲、《再见吧,妈妈》、《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电影《甜蜜的事业》插曲、《大海一样的深情》、《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电影《神圣的使命》插曲、《泉水叮咚响》、《周总理,你在哪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黑三角》插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香港流行歌曲和台湾校园歌曲在上海青年,尤其是大中学生中广为流行。1983年,《青年报》特开辟半月一歌点歌专栏。在收到的250封点歌信中,大多点登台湾校园歌曲、影视插曲及其他中外流行歌曲。其中,被点登20次以上的歌有:台湾校园歌曲《清晨》(37次)、日本影视歌曲《青春之火》(28次)、大陆创作歌曲《我爱米兰》(21次)、大陆电影歌曲《大海啊,故乡》(20次)。被点登的前7位大陆歌手为:王洁实、谢莉斯(115次);沈小岑(50次);成方圆(39次);苏小明(25次);朱明瑛(21次);郑绪岚(21次)。1989年7月21日,上海电视台学生科和《上海电视》编辑部主办“上海市大中学生青春歌手”大赛,1000余名大中学生报名参赛的歌曲中,大学生组歌手选唱大陆歌的占27%,外语歌的占23%,港台歌的占50%;中学生组歌手这三项数据分别为38%、13%、63%。1992年10月,团市委对400名小学生、1500名大中学生、300个新婚家庭进行的调查表明,沪上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的首选是流行歌曲(占42%),且主要是港台歌曲。

随着台湾校园歌曲的风行,上海青年也开始自己的校园歌曲创作。1984年,《青年报》社主办“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校园歌曲”校园歌曲征集活动,共收到应征稿件2万余件,应征歌曲1600余首,涌现出《原谅我》、《回忆多么甜蜜》、《你还曾记得》、《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的童年》、《想家》等优秀作品。1985年9月12日到13日,《青年报》社主办“我们的校园歌曲”演唱大赛,全市3万余名中小学师生出席观看。

90年代以来,青年流行歌曲有了新发展。1992年7月16日至1993年1月20日,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东莞雀巢有限公司等30家单位联合主办“雀巢咖啡上海流行歌曲系列征集活动”。这是改革开放后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流行音乐征集活动。活动大约征集了1.1万首歌词,1500首歌曲。1992年10月9日《青年报》以《姓社姓资画上句号——上海官方扶持流行音乐》为标题报道了这次活动。上海青年流行歌曲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时期。

〔在“歌唱革命新一代”歌咏大会上,青年们表演歌舞〕



建国后上海青少年歌咏及流行歌曲活动情况表

时间(年、月、日)
活动概况

1952
全国第一届儿童文艺创作(音乐)评奖,由黄准作曲,金近、夏白作词的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获三等奖。该曲后成为动画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

1954
在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委员会举办的4年来(1949~1953年)全国儿童文艺作品评奖活动中,沙汉昆创作的儿童歌曲《喂好我的老黄牛》获三等奖。

1955.1.1~3
上海市少年儿童音乐表演会。全市80%左右的小学和初中都参加了此次全市性表演。各区选送了154个节目参加市会演。其中初中44个,小学103个,特殊学校1个,校外儿童教育机关5个,自学儿童1个,演员4800多人。其中合唱、齐唱103个,独唱、对唱16个,器乐27个,合奏8个,共有170个左右不同的歌曲和乐曲展现在舞台上。最后评选出32个优秀节目参加了随后举行的“全国各大城市少年儿童音乐表演会”,其中女子第三中学齐唱节目《红领巾之歌》和允中女中合唱节目《祖国到处是好地方》获优秀奖。

1955.6
上海市群众歌曲创作征集选拔活动。主办单位是市文化局、团市委、华东音乐家协会。活动目的是向1955年7月31日~8月15日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选送青年创作歌曲。上海地区从应征的众多稿件中选取了3首向中央推荐:《一定要解放台湾》(刘冰词/刘福安曲),《和平友谊之歌》(朱绛词/黎英海曲),《和平友谊之歌》(朱绛词/顾翌曲)。

1955.12.2
上海市学生运动大联唱。

1956
征集团歌、队歌活动。团中央决定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向全国征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团市委在上海发起征集团歌、队歌活动。团市委宣传部于10月份出版了《应征团歌、队歌汇编》,收入了应征优秀作品共计31首,如《青年团员英勇前进》、《青春赞歌》、《少年先锋队员之歌》等。

1958.3
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文化局、中福会、上海音协分会、上海市广播电台和少年宫联合主办首届“布谷鸟歌咏节”。共有831所中、小学参加了首届歌咏节活动。获“布谷鸟”合唱队称号的歌咏队119个,获“夜莺鸟”合唱队和“百灵鸟”称号的歌咏队各142个。1979年6月,中国福利会、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文化局、市妇联、音协上海分会联合举办“上海市第二届布谷鸟歌咏节”。全市90%的中小学开展了“大家唱”活动,2500多所中小学参加了区、县的歌赛。1980年5月,第三届上海市“布谷鸟歌咏节”举行,全市88万小学生中有83万人次参加。86个合唱队和17名小学生分别被评为“布谷鸟”合唱队、“百灵鸟”合唱队、“夜莺鸟”合唱队的歌手。1981年5月13~24日,第四届上海市少年儿童“布谷鸟歌咏节演唱比赛”举行,共演唱了近200首歌曲。全市有85万人次参加。1982年起,“布谷鸟歌咏节”改名为“布谷鸟音乐节”,成为综合性的文艺节。

1959.7.28
市青年宫主办“歌唱祖国”音乐会。华东师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市六女中、国棉二厂团委等许多单位建立了歌曲传授部,开办歌咏训练班。《社会主义青年进行曲》、《乘风破浪向前进》、《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红旗在蓝天下飘扬》等歌曲作为此次活动的推广歌曲,在青年中广泛传唱。

1959.9.20
“上海青少年迎接建国十周年歌颂祖国活动日”。主办单位是团市委、市文化局。约有1万人在文化广场参加了这次活动。演出节目主要为青少年歌唱节目,并穿插戏曲小演唱以及音乐、舞蹈、朗诵等。

1959
上海市(市区)群众文艺交流演出。主办单位是文化局、市工商联、团市委、音协分会、剧协分会和市高教局。各区、各产业和大专学校参加了此次交流演出。在本次演出上获奖的大专学校及其歌曲参赛作品有大合唱《钢铁之歌》(华东化工学院)、《苏州河大合唱》(同济大学)、《祖国大合唱》(交通大学)、《三元里抗英斗争》(上海师范学院)、《捕鱼歌》(上海水产学院)、《劳动学习思想三丰收》等(上海机械学校)、《三秋劳动组歌》(长宁区中学生合唱团);二重唱《我骑上小马车》等(大同敬业中学);小组唱《总路线像明灯》等(同济大学)、小组唱《将军当兵》等(和阗中学)、小组唱《杨柳青》、《丰收歌》(沪西中学);独唱《不见英雄花不开》等(上海机械学校)、独唱《三杯美酒敬亲人》等(交通大学)、独唱《社会主义放光芒》等(交通大学)。

1959
萧白、王久芳、王强、张英民作曲、萧白作词的歌曲《幸福河大合唱》,在第七届世界学生与青年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金奖。

1960.5.28~31
上海市红5月歌咏比赛。由市文化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音协上海分会联合主办。9000多人参加了市级的8次比赛,涌现新作品一万多件。

1960.9.11
“夺粮夺钢赛歌大会”。主办单位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工人文化宫、青年宫、《青年报》、市群众文化艺术馆。本次赛歌大会地点在市青年宫,选拔了一批优秀作品作为1960年国庆推广歌曲。

1961.11
上海市委重点培养的第一类青年艺术人才名单(音乐类),任桂珍、林明珍、舒巧、恽迎世、叶银章、白水、商易、李仲林(上海实验歌剧院)以及鞠秀芳、才旦卓玛(上海音乐学院)入选。

1962.3.17
青年宫在上海群众艺术馆举办上海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歌咏比赛。

1963.5中下旬
上海市“红五月”群众歌咏比赛。按工厂、农村、学校、地区4个系统分别举行。9月7日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1963年上海市歌咏比赛颁奖大会”。学生部分获奖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化工局技术学校、华东师大第一附中、上海中学、市三女中、复兴中学、四川中学等。其中第二军医大学创作的《干劲歌》、上海中学创作的《锻炼之歌》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优秀创作奖。杨浦区地区青年合唱队、普陀区街道青年业余合唱团获得本次比赛地区系统奖项。

1964.2.29
“唱革命的歌,做革命的人”上海市群众歌咏活动颁奖。上海市中等以上学校群众歌咏活动积极分子在青年宫集会。大会向华东师大附中等30个单位颁发“1963年上海市群众歌咏活动奖”,以表彰它们从1958年开始,一直保持着大唱革命歌曲的良好传统。

1975.1
上海市举行“少儿革命儿歌”专场演唱会。

1975.5.4
五四歌咏会。《歌唱革命新一代》。

1975.12
工农兵新民歌演唱大会。

1976.11
上海青少年砸烂“四人帮”群众歌咏大会。歌咏大会上进行了大合唱,如《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等。

1978
在全国第二届儿童文艺创作(音乐)评奖活动中,由黄准作曲、金波作词的儿童歌曲《在老师身边》获一等奖。

1980.11.6~21
首次“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学生声乐比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12所院校的45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上海音乐学院女高音高曼华、男高音刘捷获二等奖。

1980.2.29
青年歌咏比赛活动。由青协上海分会等六单位联合主办。推荐了18首群众歌曲。(包括《青春啊青春》、《有一个青年》等。)

1980.9.19
“美好的名称”征歌活动。

1980.12.22
第一届“新秀歌唱音乐会”。主办单位是《青年报》社、《上海歌声》编辑部。目的在于推荐歌坛新人和推广新曲新歌。地点在上海音乐厅。

1980.12至1983
上海市青年宫组织周末“谁的歌声最美——大家唱”活动。共举办1500多场,3600多名青年登台演唱,900多人获奖,听众达9万多人。

1981.1.12~13
第二届“上海新秀独唱音乐会”。主办单位是《解放日报》社、《青年报》社、《上海歌声》编辑部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地点在上海音乐厅。获奖者为上海音乐学院,赵玲(女高音)、崔宗顺(男低音);上海乐团,杨华平(男高音)、徐燕芬(女高音);上海歌剧院,陈平(女高音)、张稽君(女中音);上海歌舞团,徐令宁(男中音);上海师范学院徐小懿(女高音)、严隽眉(女高音);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郑莉莉(女高音)。

1981.1.27~28
第三届“上海新秀独唱音乐会”。地点在上海音乐厅。获奖者名单如下,上海乐团的胡晓平(女高音)、朱小强(女高音)、王仁和(男低音);上海歌剧院的王作欣(女高音)、丁羔(男中音);上海芭蕾舞团的杨晓珍(女高音);上海音乐学院的曹妮婻(女高音);上海民族乐团的张梅珍(女高音);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诸葛红(女高音);上海歌舞团的张瑞康(男高音);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的肖海伦(女中音)。

1983.5
上海市红五月少儿歌咏比赛举行。全市16所中学、33所小学、7所幼儿园、7支少年歌队参赛。

1984.10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校园歌曲”校园歌曲征集活动结束。这次活动由《青年报》社主办,历时近一年,共收到应征稿件2万余件,应征歌曲1600余首。

1985.9.12~13
“我们的校园歌曲”演唱大赛。主办单位为《青年报》社;地点在上海体育馆;全市3万余名中小学师生出席大赛。报名年龄限于12~35岁之间。9月13日的《青年报》刊出60首优秀校园歌曲,向青少年推荐。

1986
由王玉田作曲、于之作词的少儿合唱歌曲《队礼歌》,在文化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少儿歌曲评奖中获一等奖。

1986~1997
生肖系列儿歌大赛。第一轮从1986年开始,由市文联主办。在冰心、巴金、陈伯吹等支持下,从海内外征集了稿件3万多件,获奖作品有250多首。

1986.10
“1982~1986年全国少年儿童歌曲创作评比”。主办单位有文化部、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音协等。上海乐团王森创作的《队社赞》词获得创作一等奖,陆在扬创作的《朝霞》获得少年组一等奖(作曲)。

1986.11.13
上海首届“高校之声”歌手邀请赛。主办单位华东化工学院。16所高校的50多位校园歌手参加了这次邀请赛。

1987
“浦江新秀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汇集了1986、1987年涌现出的上海通俗歌曲新秀歌手。

1987.2
1987年青少年“美声杯”吉他、歌咏大奖赛。主办单位是上海提琴厂、上海美声艺术学校、音协上海分会、《少年报》社、《青年报》社。王美君获美声独唱一等奖,虞士获通俗独唱一等奖,王访、叶鸣、范力等5人分获古典吉他、匹克吉他弹唱一等奖。

1987.12下旬~1988.1上旬
“新建杯”上海大学生歌舞大赛。上海电视台《我们大学生》节目中进行了转播。

1988.6.12~18
“风华杯”中外影视歌曲演唱大赛。主办单位是《青年报》社。

1988.10.13
“’88全球华人歌星文艺演唱会”。地点在上海体育馆。

1989.1
上海市卡拉OK“回力杯”通俗歌曲演唱大奖赛。

1989.4~5
大学生歌咏比赛。由市高教局主办。初赛分东西两片,于4月27日和28日分别在空军政治学院和第一医科大学进行,5月2日的决赛在静安体育馆进行。

1989.7
“上海市大中学生青春歌手”大赛。主办单位为市电视台学生科、《上海电视》编辑部。1000余名大中学生报名参加了此次大赛,最后从进入复赛的60名歌手中决出20名优胜者。

1989.8
上海第二届十大广播歌曲“健牌大奖”评选活动。主办单位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10首,最佳新意歌曲奖、最受欢迎歌曲奖各一。

1989.12.15
“’90上海青年卡拉OK大奖赛”。主办单位《青年报》社。近1000名大中学生报名参加。

1990.7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教育局、团市委、中国福利会、市广播电视局、市妇联,联合举办,“’90上海少年儿童队列歌曲演唱活动”。全市127万少年儿童以及95%以上的中小学校师生参加。

1990.8.3
第三届上海十大创作歌曲“健牌”大赛。上海广播电台主办。《人生啊是一个海》、《我说总有那么一天》、《为什么总嫌我的爱不够》、《绿茵音符》、《敞开爱的胸怀》、《漂泊的思维》、《虽然我们并不相识》、《远山的夕阳》、《10月的阳光》、《明天,永恒》等歌曲获奖。

1991.1.15
“乡村杯”上海青年卡拉OK大赛。主办单位是《青年报》社、大都会乡村卡拉OK、上海录音器材厂等。地点在上海乡村卡拉OK。参赛选手多为来自上海各机关、企业的团干部和文艺爱好者。

1992.2.25~28
“太平洋之声”青年歌手国内预选赛。上海选手黄英、迟黎明、文曙光等6人参选。主办单位是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美国旧金山歌剧院。本次预赛的优胜者参加了5月由美国旧金山歌剧院主办“太平洋之声”国际青年歌手大赛。

1992.4.24
“提克杯”上海市大学生卡拉OK比赛。主办单位为市学联。共有40多所高校参加。

1992.5.1
“’92哈磁杯青春歌手大赛”。主办单位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上海音乐家协会、《青春与健康》杂志社。

1992.5.16
“青春的神韵”演唱会。主办单位为市青联、市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公司。地点在上海体育馆。在此次演唱会上,中国十大青年歌手韦唯、刘欢、那英、屠洪刚、田震等与日本“海上日出青春演唱组”进行了联袂演出。

1992.6.5
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歌手(创作歌曲)大赛。主办单位为华东师大、上海电台文艺台。此次大赛涌现出《同样的雨夜》、《天长地久》、《乡吟》、《永远在你身旁》、《淡淡的2月兰》等优秀新歌。

1992.7.16~1993.1.20
“92歌坛新潮——雀巢咖啡上海流行歌曲系列征集活动”。主办单位为团市委、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东莞雀巢有限公司等30家单位联合主办。此次征集活动分为歌词征集、歌曲征集、征召歌手三个阶段,期间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新歌演唱会。活动评出金雀歌星奖、金雀歌曲奖各1名;银雀歌星奖、银雀歌曲奖各2名;铜雀歌星奖、铜雀歌曲奖各7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规模最大的一次歌曲征集活动。活动征集了1.1万首歌词,1500首歌曲。

1992.9.4
国内摇滚乐队“唐朝”来沪演出。

1992.9.4~8
“海内外青年歌星演唱会”。场次为5场。主办单位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第八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集资部、市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公司。此次演唱会的目的是为冬运会集资演唱。

1992.10
“望春花”杯大学生合唱比赛。承办单位为中国纺织大学、上海宇宙平绒厂。此次活动作为’92上海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共有20个学校、2400人参加了比赛。

1992
第五届上海创作歌曲”健牌“大奖评选活动。主办单位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此次评选活动共有130首创作通俗歌曲入围。其中有《爱的信笺》、《温柔》、《平淡淡》、《红蜻蜓》、《爱的锚链》、《不是你错,不是我错》、《心明曲》等。

1993.4.30
上海青年“精品杯”歌咏大赛。主办单位为东亚运组委会广电委、新闻宣传部、团市委、上海电视台。此次活动以“共同的心曲——上海青年唱东亚运,迎五四节”为主题。

1994.2.20
“群星耀东方,首届十大金星评选”活动揭晓。地点在黄浦体育馆。此次评选活动中,上海歌手孙美娜名列第十。

1994.5.4
中国首届“超天杯”大学生创作歌曲邀请赛揭幕。主办单位为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中国超天集团。此次比赛共向全国200所高校发出了邀请。

1994.6.14
第三届大学生歌手大赛。主办单位为华东师大、上海“东广”和上海海螺集团。这次比赛的大奖由中国纺大的“人之初”演唱组获得。

1995.7.12
“’95东方新人歌唱比赛”。此次比赛有800余人报名。

1996.6
第七届“双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主办单位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上海乐团歌手方琼(女高音)和王维倩(女中音)分获民歌专业组一等奖和优秀歌手奖;上海歌剧舞剧院歌手迟黎明(男高音独唱)获得美声专业组第三名。

1998.7.26
“’98文化扶贫献爱心演唱会”。地点在八万人体育馆。此次演唱会被认为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演唱会。

2000.3~6
“统一冰红茶”杯2000年上海大学生社团节文艺闪亮之星大赛。由团市委、市学联等合办。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生合唱团荣获此次大赛特别奖。

2000.4.5
“唱游梦想YESITE”上海市高校乐队原创歌曲大赛。来自各高校的17支乐队在上海大学进行了预赛,并决出8支乐队进入复赛。4、5月间,这八支乐队在上海各高校举行了4场巡回演出,并在上海电视台“五星奖和成大擂台”节目中进行了演唱擂台赛。

2000.10.13
“青春演唱组合大赛”。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共有60多支青少年演唱组合报名参赛。

2000.11.9
2000年上海青年群艺之星评审会。

2000
第二轮生肖系列儿歌大赛在沪启动。这次活动由市文联牵头主办。2000年内收到全国各地应征稿2000多首,从中评出16首优秀歌曲。

2000.12~2001.1
“飞越新世纪——上海高校校园歌手电视邀请大赛”。在1月7日举行的决赛中,上海财经大学的陶亮荣获此次大赛最佳中文金曲奖;上海大学代表队荣获最佳组合奖。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