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七大禁地都有什么:【转自红旗漫卷】六次人口普查的不同结果和论调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09:21

     

    材料一:

 

    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6月30已,全国开展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解放以前,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人口数据。本世纪30年代曾有一次不很完整的人口调查,从那时起,四万万这个数字就成为中国人口的代名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

 

    原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沈益民说:“当开国大典的时候,中国人头脑中的人口数据也就是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同胞。”

 

    新中国建立之初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摸清人口状况,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成为开展新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1953年,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普选,而选举各级人民代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准确的人口数据。普选使第一次人口普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9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

 

    沈益民说:“人口是国情当中最重要的数据,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就考虑到要配合选举,要有准确的人口数据;第二要开展新中国的建设,也需要准确的人口数据。所以,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关于人口调查的决定。”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这次人口普查结合选民登记同时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等,调查采用统一的表格,并且确定了统一的计算标准时间。

 

    沈益民说:“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标准时间,以1953年6月30日24时那一刻的时候,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以这个时间作为标准时间,所以非常科学。”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人口调查,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的开始,它更意味着人民第一次拥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力。因此这次人口普削骋从民群众靳情的支持和积极的响应。

 

    沈益民说:“我们当时人口调查登记时,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像过节日一样,挂灯结彩,敲锣打鼓,然后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

 

    为了做好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各省市县区都设立了调查登记站,公民到站登记,必要时由调查员逐户调查。普查工作进展顺利。两个月后就完成了登记工作。1953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方法,第一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准确的人口数字。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报: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沈益民说:“这个数字刷新了多年来沿用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这个估算的数字,这个数字给大家一个深刻的印像印象:新中国有六万万人口。”

 

    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孙兢新说:“这在国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查清了,这对国际人口学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第一次人口普查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的人口调查的历史,它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人口普查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几项主要统计数字

 

    (一九六四年)

 

    (一)总人口

 

    1964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0,269人。28个省、市、自治区(按:天津市当时隶属河北省)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694,581,759人,其中男子356,517,011人,占51.33%;女子338,064,748人,占48.67%。台湾省、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等人口为28,488,510人。

 

    各省、市、自治区人口分列如下:(单位:人)

 

    北京市 7,568,495

 

    河北省 45,687,781

 

    内蒙古自治区 12,348,638

 

    山西省 18,015,067

 

    辽宁省 26,946,200

 

    吉林省 15,668,663

 

    黑龙江省 20,118,271

 

    上海市 10,816,458

 

    江苏省 44,504,608

 

    浙江省 28,318,573

 

    安徽省 31,241,657

 

    江西省 21,068,019

 

    福建省 16,757,223

 

    山东省 55,519,038

 

    广东省 42,800,849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845,017

 

    湖南省 37,182,286

 

    湖北省 33,709,344

 

    河南省 50,325,511

 

    四川省 67,956,490

 

    云南省 20,509,525

 

    贵州省 17,140,521

 

    西藏自治区 1,251,225

 

    陕西省 20,766,915

 

    甘肃省 12,630,569

 

    青海省 2,145,6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 270,067

 

    (二) 各民族人口

 

    1964年6月30日,28个省、市、自治区共有汉族人口651,296,368人,占总人口94.22%;各少数民族人口39,883,909人,占5.78%。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有:蒙古族1,965,766人;回族4,473,147人:藏族2,501,174人;维吾尔族3,996,311人;苗族2,782,088人;彝族3,380,960人;壮族8,386,140人;布依族1,348,055人;朝鲜族1,339,569人;满族2,695,675人。

 

    (三)人口年龄

 

    1964年6月30日全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指男子16至59岁,女子16一54岁)为341,491,424人,占总人口的49.17%。

 

    不满1岁至14岁的人口为280,671,035人,占总人口的40.4%。其中:7岁至12岁的学龄儿童114,287,925人;6岁以下儿童135,422,127人。61岁以上人口为38,171,010人,占总人口的5.5%。百岁以上人口4,900人(男子2,134人,女子2,766人)。最高年龄为150岁,有1人。

 

    (四)人口文化程度

 

    1964年6月30日,28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2,875,40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9,116,83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2,346,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95,824,459人,13岁以上不识字的人口有233,267,947人。

 

    材料三:

 

    第三次人口普查

 

    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工作,从一九七九年年底着手准备,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开始全面登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深入细致的工作,到七月十日,除个别遭受水灾的地区略有推迟外,全部完成了普查登记,并在七月底以前全面进行了复查核实工作。经过事后抽样检查,证明普查登记达到了高质量的要求。这次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现将手工简易汇总的主要数字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中,除西藏自治区交通及为困难的个别地方(28,601人)是利用行政记录材料进行估算的以外,全部以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直接调查。

 

    台湾省人口和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是按台湾当局公布的数字计算的。

 

    香港、澳门地区同胞的人数,是按香港当局和澳门当局公布的数字推算的。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规定,这次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人”。所以,没有对国外侨胞的人数进行调查。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零时的694,581,75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313,593,529人,增长45.1%,平均每年增加17,421,86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

 

    (二)性别构成。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519,433,369人,占51.5%:女性488,741,919人,占48.5%。性比例(以女性为100对男性的比例)为106.3。

 

    (三)各民族人口。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汉族人口936,703,824人,占93.3%:各少数民族人口67,233,254人,占6.7%。

 

    同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汉族人口增加285,407,456人,增长43.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7,309,518人,增长68.4%。

 

    29个省、市、自治区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由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时的10个增加为15个。

 

    (四)各种文化程度人口。29个省、市、自治区人口中,具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4,414,495人,具有大学肄业文化程度的(包括大学在校生)1,602,47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66,478,02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78,277,14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355,160,310人。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分别包括高中、初中、小学的毕业主、肄业生、在校生。

 

    同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每十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416人上升为599人: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1,319几人上升为6,62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由4,680人上升为17,75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28,330人上升为 35,377人

 

    29个省、市、自治区的文盲和半文盲人口(12周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为235,820,002人。同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38.1%下降为23.5%。

 

    (五)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29个省、市、自治区一九八一年出生人口为20,669,704人,出生率为20.91‰:一九八一年死亡人口为6,290, 103人,死亡率为6.36‰;一九八一年自然增加的人口为14,399,601人,自然增长率为14.55‰。

 

    (六)市镇总人口。29个省、市、自治区中,居住在市(不包括市辖县)、镇的总人口为206, 588,582人。其中236个市的总人口为144,679,340人;2,664个镇的总人口为61,909,242人。与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相比,市镇总人口共增加79,485,541人,增长62.5%。市镇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一九六四年的18.4%上升为20.6%。

 

    (七)人口的地区分布。各省、市、自治区人口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如下:

 

    北京市 9,230,687人(其中9个市辖县的人口3,632,715人)

 

    天津市 7,764,141人(其中5个市辖县的人口2,621,576人)

 

    河北省 53,005,876人

 

    山西省 25,291,389人

 

    内蒙古自治区 19,274,279人

 

    辽宁省 35,721,693人

 

    吉林省 22,560,053人

 

    黑龙江省 32,665,546人

 

    上海市 11,859,748人(其中10个市辖县的人口5,538,876人)

 

    江苏省 60,521,114人

 

    浙江省 38,884,603人

 

    安徽省 49,665,724人

 

    福建省 25,931,106人(其中金门、马沮等岛屿的人口57,847人)

 

    江西省 33,184,827人

 

    山东省 74,419,054人

 

    河南省 74,422,739人

 

    湖北省 47,804,150人

 

    湖南省 54,008,851人

 

    广东省 59,299,220人(其中东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人口暂缺)

 

    广西壮族自治区 36,420,960人

 

    四川省 99,713,310人

 

    贵州省 28,552,997人

 

    云南省 32,553,817人

 

    西藏自治区 1,892,393人

 

    陕西省 28,904,423人

 

    甘肃省 19,569,261人

 

    青海省 3,895,706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 3,895,578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3,081,681人

 

    台湾省 18,270,749人

 

    香港、澳门地区 5,378,624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4,238,210人

 

    (八)人口普查登记质量的抽样检查结果;29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完成后,根据《人口普查登记质量抽样检查细则》的规定,进行了质量抽查,其结果如下:

 

    人口数:重报人口占0.71‰;漏报人口占0.56‰,重漏相抵,净差人口占0.15‰;

 

    性别:误差率为0.03‰;

 

    年龄:误差率为6.15‰;

 

    一九八一年出主人口:漏报率为1.83‰;

 

    一九八一年死亡人口:漏报率为4. 40‰。

 

    *台湾省人口,是台湾当局公布的一九八二年六月底的数字;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是台湾当局公布的一九八二年五月底的数字。

 

    **香港地区同胞的人数,是按香港当局公有的一丸八二年六月底的数字推算的。澳门地区同胞的人数,是按澳门当局公布的一九八一年人口普查人数推算的。

 

    材料四:

 

    第四次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一九九 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

 

    (第一号)

 

    1990年10月30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一九九零年七月进行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近七百万普查工作人员艰苦努力,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胜利地完成了普查登记任务。经过事后质量抽查,证明登记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主要数据的手工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全国人口为1160 017 381人。

 

    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133 682 501人。这个数据是以一九九零年七月一日零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上常住的人,采用直接调查登记方法取得的。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0 204 880人 。香港、澳门地区中国同胞的人口为6130 000人。

 

    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零时1 008 175 288人相比,八年间共增加了125 507 213人,增长12.45%,平均每年增加15 688 40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48%。

 

    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按户口登记状况分:

 

    常住本县、市,并已在本县、市登记了常住户口的1 100 727 541人,占总人口的97.37%;

 

    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19 829 712人,占总人口的1.75%;

 

    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1523 911人,占总人口的0.14%;

 

    普查时住在本县、市,常住户口待定的8164 236人,占总人口的0.72%;

 

    原住本县、市,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238 001人,占总人口的0.02%。

 

    二、家庭户人口。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276947962户,人口为1 097 781 588人,占总人口(不含现役军人)的97.1%,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96人。

 

    三、性别构成。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584 949 922人,占51.6%;女性为548 732 579人,占48.4%。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6。

 

    四、民族构成。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 042 482 187人,占91.9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1 200 314人,占8.01%。

 

    同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八年间汉族人口增加了101 602 066人,增长10.80%;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3 905 147人,增长35.52%。

 

    五、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6 124 67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91 131 53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64 648 67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420 106 604人(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分别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15人上升为142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6779人上升为803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7892人上升为2334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237人上升为37057人。

 

    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180030060人。同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数据比较,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2.81%下降为15.88%。

 

    六、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至一九九零年六月三十日,出生人口为23 543 188人,死亡人口为7 045 470人。出生率为死亡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为14.7‰。

 

    七、市镇总人口。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住在市、镇的总人口为296 512 11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其中市的总人口为211 230 05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69%;镇的总人口为85 282 06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54%。

 

    八、人口普查登记质量的抽样检查结果。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口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完成后,根据《人口普查登记质量抽样检查细则》的规定,进行了登记质量的抽样检查,抽查的样本规模为173 409人。

 

    抽查的结果如下:

 

    人口数:重登率为0.1‰,漏登率为0.7‰,重漏相抵,人口数净差率为0.6‰;

 

    性别:误差率为0.14‰;

 

    年龄:误差率为3.07‰;

 

    出生人口:漏报率为1.03‰;

 

    死亡人口:漏报率为4.9‰。

 

    抽查结果表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五: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1年3月28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我国总人口为12.9533亿

 

    2001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之鑫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上公布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朱之鑫介绍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有如下变化:

 

    一、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比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这一结果证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平稳度过了建国以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

 

    二、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这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下降了4%。90年代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十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

 

    三、老龄化进程加快。这次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四、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这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普查的8.04%上升为8.41%,表明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

 

    五、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

 

    六、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63.91%。同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这次人口普查是从1998年年初开始的,已经完成了准备和登记复查两个阶段的工作,数据处理和资料开发利用阶段的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全部工作到2002年年底结束。

 

    材料六:

 

    第六次人口普查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以下为公报全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 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据不包括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6]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7]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8]文盲率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9]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1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以上是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历次人口普查结果。从这些普查结果之中我们大致的可以看到中国人口规模的大小和走势。尤其是当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之后,我们看到的人口数据,太多的让人不能知道其中的详细的数据。

 

    揭开中国人口各年龄阶段之谜

 

    从以上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195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是6亿,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是6.94亿,1984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是10.31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是11.33亿,2001年第五次人口是12.65亿,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是13.39亿。从这些人口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口增长是强劲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暗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一方面是人均年龄的增长,另一方面这个数据的是否参水了的问题。

 

    中国人口的最大的跨度在1964年到1984年之间的二十年里,在这二十年里中国净增长人口超过了3.2亿。而这3.2亿,如果算上死亡率的问题,可以说在这二十年期间中国出生了至少五亿人口。这五亿人口才是中国目前需要极力围剿的这部分人。也就是说,在这部分人群之中,正是45岁到26岁之间的群体。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得以腾飞的主要因素。正是这部分人的拉动和劳动,使得中国得以以一种骄人的数字出现在世界的面前。

 

    从而也可以得到一种大致的阶段性的数字:60岁以上人口为1.19亿,45岁至60岁人口2.3亿左右,26岁至45岁为5亿左右,26岁至15岁人口大致在1.97亿,14岁至0岁的为2.24亿。

 

    从以上大致的数据来看,在未来的十年里,按照当前年增长率0.57%的水平不变(其实这个数据在一直下滑),中国将彻底的迎来老龄化人口。再过二十年,中国老龄人口将会有达到5亿的规模,这也是为什么墓地越来越贵的原因之一了。因为而来二十年,中国将迎来银发高峰。而二十年之后呢?中国的人口是什么样子呢?

 

    独自化浪潮,催生畸形社会

 

    二十年之后,按照中国目前的状况,具备生育能力的人口不足5亿,也就是说,中国人口状况恢复到了满清末年的人口水平。加上人口的外流和人口的减少,大量的社会问题急速的出现。中年人阶层负担加重,年青人口不足以支撑社会的发展。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印度二十年后,将会达到15亿人口规模,巴基斯坦也会达到2亿左右;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人口也将达到一个新峰值。对中国形成了不利的国际环境。更严重的是,中国由于人口的急剧减少,和老龄化的严重,会出现大量的社会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是,养老和医疗问题。现在40左右的人,到了20年之后,将不得面对几亿人口的银发大军。到时候,能不能领到自己的养老金,根本就是一个未知数。至于医疗的问题,更加的难以控制。一个畸形的社会形成了。房屋大量的空置,城市和农村形成一个各自独立,又没有一点生机的群体。社会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

 

    解决之道——三条途径

 

    适当的放开严格的一胎化政策。适当的补充今后二十年的劳动力的大军,从而增加解决将来这一代人养老和医疗问题的可能性。这第一条途径,似乎已经被高层否定了,因为很多专家和学者,还有计生委的老爷们,都认为中国的计生还不够严格。

 

    第二条解决途径,就是像人口稀少的地方移民,比如澳大利亚,比如加拿大,比如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只有将人口分散,风险才能分散,通过人口移民,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开发那些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中国由于老龄化而造成的资源短缺的问题。

 

    第三个解决途径,就是需要必要的战争。通过抵消部分的力量,从而达到某种人口的平衡。即便中国不这么干,印度也会这么干。因为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规律,也就是每个生物的发展的自然潜规则。

 

    总之,已经没有什么方法能够阻止,中国人口的衰落和衰老了。只是不是道,一旦中国成为一个衰老的社会的时候i,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国家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