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车辆管理规定:马建堂解读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1:02:19
【发布时间】:2011-05-03  【部门】:国家统计信息网
4月29日上午,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做客人民网,解读关于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热点问题,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大家登陆人民网收看这次的视频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谈论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位嘉宾可能大家对他的名字和面孔都不陌生,他就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先生,请您向人民网网友打一个招呼。
马建堂: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马局长到这里做访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我们大家知道,昨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已经向社会公布,今天我们就请马局长为我们进一步解读这些数字以及数字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马局长您昨天告诉这次普查得到全国总人口大数,是13.4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这样的数字出来以后,很多人第一个感觉就是怎么这么少?比大家预期的少,这个数字是不是可信?有没有经过调整呢?
马建堂:有这个印象不止一两个人,昨天我女儿也问我,我们国家的人那么少吗?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没有那么多人。这涉及到这次普查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应该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项非常大的社会调查,它的生命在于质量。我们为了确保这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下了很大的工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证明:第一,在全国有500多万人口普查的小区,入户登记以后我们随机抽了402个小区,重新又查了一次,重新入户、重新访问、重新登记,经过比对发现,净漏登率只有0.12%。第二,普查结果和公安、人口、卫生和民政部门的行政记录是比较匹配的,人口数据不是孤零零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许多部门掌握着涉及人口状况的行政记录,我们评估后发现普查数据和部门行政记录总体是比较匹配的,这些普查数据和人口发展的规律是吻合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这次人口普查的质量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现在13.4亿这样的数字反映了我们国家人口的形势、生育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马建堂:我们昨天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第一号公报,今天要公布第二号公报和关于接受普查登记的境外人员的消息,然后我们还要陆陆续续发布海量的人口普查的数据。数据是枯燥的,数据是干巴的,数据后面有什么东西?我们透过这些数据表象看到这些数据反映了我们国家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很深层次的变化。简单的讲,比如说从人口总量看,这次普查显示,我们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前一个10年,即1990—2000年则增加了1亿3000多万,我们这个10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千分之五点七,这10年相对于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这意味着我们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就是因为人多,自然环境压力大,所以人口控制得好,我们资源环境压力就比较小,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了好的条件。
第二,从人口素质看。这次人口普查有两个指标反映的非常突出,一是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说明我们中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当然人的素质也不能完全的用教育水平来替代,但这是一个基础。
主持人:有一些朋友问到我们文盲率下降了这么多,受教育程度提高这么多,有没有作假现象?比如大量假文凭现象会不会影响我们普查的真实度。
马建堂:我们关于教育人口的数据,和教育部门的数据非常衔接。例如,我们这次普查,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我们找了教育部门数据来评估了一下,这10年来大学招生4944万,成人高等教育毕业2197万,自学高考845万,总共加起来7986万,两者基本是匹配的。至于假文凭情况,我想也很难说一个也没有,我们这么大国家你说一点没有也不现实,但是总体讲这次普查反映的人口受教育情况的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您说简单13.4亿人口的数字,第一反映了我们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第二是人口素质提高了,还有其他主要特点吗?
马建堂:我们人口普查很重要是要查清楚中国13.4亿人口大的结构,如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比如说城乡结构,我们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化率提高很快。1990年到2000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2010年比2000年平均每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说明后10年城镇化率在加快,城镇人口在增加。另外,地区的人口也有很有意思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用常住人口计量,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流动状况是非常衔接的。
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出来的流动人口是2.2亿人,这么多人口在流动,说明我们国家经济活力在增强,国家的人口流动性在增强,也和我们国家十几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度匹配衔接吻合的。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这次我们的人口普查漏登率是0.12%,第五次人口普查也有漏登率问题,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上一次漏登率是多少?世界各国漏登率都在什么样的范围?您也说到我们从500多万小区中又抽了400个小区进行事后质量抽查。给我们说说这个情况。
马建堂:第五次人口普查漏登率是1.8%。全国推算下来当时漏登了2000多万人,但第五次人口普查1.8%漏登率在国际上仍是较好的水平。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人口普查的漏报率控制在3%以内,质量是比较好的。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漏报率有高有低,一般在2%左右。有的发展中国家漏登率到了惊人的地步,达到15%。我们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能够在这样的一个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为什么能控制这么好?第一,依法普查。我们有《统计法》,这次发布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这两个重要的法律法规对普查机构、普查人员、被调查对象规定有明确的如实填报、依法登记、真实汇总的法律责任,为被调查对象的保密也要求非常严格,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科学登记,一个国家普查搞的准确不准确与它的调查方式有关系,比如说美国的人口普查,它用什么方式呢?普查机构给广大居民寄信,信里有调查表,寄出去让美国居民来填这个信,这种普查方式如果在法制不健全的国家,它的质量恐很难得到保证。我们国家采取入户访问登记,普查员入户访问,面访,这一点很重要。另外,这一次我们总结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经验和教训,实现“见人就登”、“见户口信息就登”两头登的登记方式。第五次人口普查漏登率高一点的原因是,那时我们只是见人查,即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才登记。这样,一些流动人口在居住地你见到他的时候说到这个地方还不到半年,就不是这个地方的普查对象,我们就不登记了,但在他的户籍地我们见不到他,就登不上。这样由于判断一个居民在一个地方是不是居住6个月,就很可能导致漏登,有很多农民出去打工,到底出来几个月了也可能记不清楚。
主持人:而且他们也流动。
马建堂:对。这次普查我们两头登,首先,按区找房,按房找户,按户找人。同时我们还查他的户籍信息,见人也登、见户籍信息也登。我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到贵州省六盘水市,跟着我们普查员访问了一个农家,这户人家11口人,在家里只有老两口和一个孙子,另外的8口人一共有3个儿子分别带着媳妇和小孩在广东福建打工。我们两头登,第一我们在贵州六盘水市这家农民朋友见人就登,同时我们也登记他们全家户口的信息,另外他三个儿子、三个小家庭在广东、福建打工,我们在那个地方也登,防止遗漏。
主持人:这样不会重复计算吗?
马建堂:不会的。比如这家人家,我们要根据户口信息要记录下来他的姓名、年龄和哪里人,在广东福建应该也查得到他的姓名、户籍所在地,计算机上可以剔除重复信息,这样我们技术上保证不会出现重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进,就是我们普查小区的电子化的划区制图。因为人是流动的,怎么才能查准了人?我们要把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550万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大概80—100户人家。普查小区里再明确若干个建筑物,过去第五次普查以前,这个工作是手工的,普查员要到这个小区手工画图,很难避免重复、遗漏。这次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我们人员到现场查,形成完整的可以重复利用的人口普查的小区和建筑物的图,而且这些图将来都非常有用。我们普查员到现场去核对,这样就保证了不漏区、不漏房、不漏建筑物,所以为人口普查不出现大的遗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另外我们规定了各个岗位严格的责任制,特别是这次普查,我们过去叫中国和平时期的最大社会动员活动,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社会调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全球最大的社会调查活动。哪个国家人口普查是13亿人啊!各地政府组织非常重视,我们国家的组织化程度高。我和其他国家的同行交流,他们都佩服,哪个国家从中央领导人到居民区主任都动员起来从事普查活动?其他国家羡慕得不得了,因为它做不到,我们国家要想把这个事情做好,有这么强的动员能力,有这么高的组织化程度,就一定能普查好。
主持人:这次人口普查,您说是和平时期最大社会动员,究竟我们动用了多少普查员?多少人力?又花了多少钱?这个数字给我们透露一下,2010年是国际普查年,很多国家都进行了人口普查,别的国家的普查员、人力物力有没有和我们国家做一个比较?
马建堂:我们先说人力,最初我们计划全国要动员600万普查员,不包括普查办工作人员。最后这项工作做下来,我们统计全国参与人口普查的人员近千万人。这次普查,流动人口非常多,非常难,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使普查工作顺利,除了普查员,每个村、每个居委会还派了协助调查员,有的居民不愿意给你开门,村里的干部、居委会的老大妈陪着去调查,还有民警也出来帮着调查,小区物业人员也出来帮助。其他国家的统计机构问你们动员了多少普查员和指导员?我们说近8百万,他们一愣,因为和他们国家的人口差不多了!
花了多少钱?这次人口普查的经费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中央财政就是财政部,非常支持我们的普查,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全国13亿人的普查表,这么多张人口普查表,还需要汇总,得转化为电子数据,怎么转化呢?我们采用光电录入设备,把人填的表扫描进去,计算机自动读取,要购买这些设备,所以中央财政安排了全部资金12.5亿,国家发改委还支持我们大概有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因为是海量的数据,要在机器上处理,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这里包括普查员、督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我们近千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中,有一部分不需要发补助,可能发一点加班的补贴;有一部分是抽调的工作人员,工资不需要发,比如西藏自治区所有的普查员全是基层干部,本来就有工资。但有更多的是招聘的普查员,这些人就要发工资。我们这次普查,普查员从选调、培训到完成入户访问,大概需要3个月。你每个月给人家补助300块钱,不多吧,就将近1000块钱了,如果一半人员需要给劳动报酬,每人1000块钱就是约40亿,所以全国80亿经费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两员”的补助和劳动报酬。
第二大部分是光电录入、纸张、材料、宣传品的支出。所以我借这个机会也跟网友们说一说,感谢网友们关心我们这次普查资金问题,资金使用效率问题也请网友放心,我们会把一个钱掰成几瓣花。这么大的社会普查活动,我们也应把花钱的情况公开、透明地告诉公众。不过我想提醒的是,我国人均普查经费在世界上是很低的,只有1美元。发达国家高多了,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比这个水平高。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谈谈普查数据反映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首先,老龄化的问题,昨天您也公布了相关的数据,现在根据这个数据看,中国老龄化好像在加快,我们中国老龄化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现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是哪些国家?退休年龄大家都很关心,是不是要延迟啊?请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马建堂:这次普查人口非常重要的结构数据就是我们国家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8.87%,绝对数接近1.2亿。它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继续。老龄化成为国家人口社会发展中需要认真科学妥当应对的一个挑战,我们国家这个挑战可能比发达国家更大。第一,我们的老龄人口的绝对数多。我刚才讲了,60以上的将近1.79亿,65岁及以上的将近1.2亿;第二是还在继续增加;第三,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有人叫“未富先老”。如果我们国家人均GDP、人均收入比较高,政府就有更大的能力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而我们国家现在是“未富先老”,意味我们国家人均收入还不高,政府还需要拿人均不高的收入去做很多的事情,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妥善处理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是所有国家都没有的,难度极大。
至于我们国家的老龄化水平和国际上比,目前的水平比发达国家还是略低一点。比如说我们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是13.26%,65岁以上8.87%,日本2008年的数据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例到了22.6%,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65岁及以上为15.9%,世界平均水平7.6%。我们目前的老龄化程度还低于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当然还是那句话,我们和发达国家还不能完全比,他们的人均GDP水平是几万美金,我们中国才4000美金,差很多,所以对我们挑战还是很大,更要科学研究、统筹考虑、妥当应对。
至于你讲的这个数据会不会带来什么政策调整?比如说老龄化在加快,老龄人口比重在提高,就意味着低龄人口比重在下降。就涉及到人口的一些相关政策。无论是生育政策还是退休政策,都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胡总书记讲中国人口问题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中国现代化的大局,对于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还是要坚持我们的基本国策,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因为我们人口总量还是很大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更加细致的分析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认真的总结人口发展规律,未雨绸缪,统筹考虑如何妥当、慎重的优化、完善我们的人口生育政策和退休政策。
主持人:您讲到低龄人口下降,有一个相关问题,这次普查对超生又没有上户口的孩子有没有进行登记?有多少?
马建堂:这次国务院发布人口普查条例和我们的方案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都要登记,不管有没有户口。所以,所有没户口的超生人口都应该被登记,我们这次是两头登,一是见人就登,一是见户籍信息就登。由于“超生”未落户人员没有户口,就使得准确登记困难很大。为了把这部分人口登上来,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了文件,所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都要登记。登记过程中发现的这些超生人口也不影响到对这个地方计划生育工作的评价,仅用于普查目的。
第二,对于超生人口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这次普查中可以按照较低的标准去缴。另外,如果你确实很困难,经过批准还可以分期缴。文件还规定,那些没有户口的公民,我们叫“户口待定”,经过核实以后都可以按照政策上户口。这次我们经过普查员努力,全国登记到没有户口的人有1300多万人,这个数占全国总人口1%。这1300多万户口待定人口大部分是超生未上户口的。另外还有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当然我也接到了一些来信,反映有一些个别的普查登记后没上户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关部门和我们的公民一起来分析一下,他没上户口是什么原因?是出生证明不全?还是抱养手续不全?只要手续齐全,按照文件规定都是可以上户口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我们国家劳动力人口是不是在减少?不知道这次普查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数据?因为现在在学术界有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是劳动力供给是不是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因为这方面情况也关系到国家今后就业政策、人口政策调整和制定的问题,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马建堂:这次人口普查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年龄结构,0—14岁我们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人口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按照我们国家的退休年龄的话,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我们这次人口普查,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要回到你讲的特别是学术界讲得比较多的刘易斯拐点问题。稍微说的远点,二战之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经济学家叫刘易斯,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是零。这些富余劳动力从农村往城市转移,从农业往工业转移,不影响农业产出,因为边际劳动率是零。但是转移到城市和工业以后边际产出大于零。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向工业转移的过程就是这个国家加速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动力就来自于城镇化,来自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旦这个经济体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了临界点,也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开始大于城市或者工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得差不多了,没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转移了,再转移农业就受影响了,这时候刘易斯拐点就到了。第一个拐点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往城市转移了,第二个拐点是增长率下降。所以,叫做“刘易斯拐点”。我们国家刘易斯拐点到没到呢?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这样说:这次人口普查满15周岁不到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是9.2亿,仍然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另据我局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前几年9亿多一点,后几年9亿少一点。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应该讲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是确实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的下降。2013—2020年下降比较缓慢,劳动力资源大概还有将近9亿。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快了。这样的一个数据,这样的一个变化,也对我们提出了很重要的思考,要求我们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劳动力的总量9亿左右,到2013年仅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是做不到了,更要靠质来取胜,靠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这种状况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缺工现象已经体现出来了,所以要更加注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第二是我们的发展方式,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更加突出主题主线,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把发展的轨道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尽可能的少用劳动力。这种现象也会对我们国家的很多方面带来影响,比如说,劳动力总量到了9.2亿左右,但是到了2013年不增长了,而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很高的,我想未来的5年、10年中国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格局不会变,8%的速度,但是劳动力资源几乎不增长了,劳动力的成本、工资水平可能会提高,特别是劳动力密集行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劳动比较密集的服务的价格,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恐怕也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数字背后揭示了很多现象和趋势。这次人口普查我们查了住房的情况,很多人问我住房空置率查出来没有?什么时候能够公布相关的情况?
马建堂:昨天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朋友也问到这个问题,说明大家对住房问题也是非常关心。我们这次人口普查主要是查人的,是按照房子来查的,同时我们设置了一些住房的信息,短表是项目比较少的表,只问有几间住房;长表是普查信息比较多的表,我们抽10%的居民来填这个表,包括什么时候建的?平房还是楼房?砖木结构?有没有卫生间?有没有厨房?这里头涉及到一些住房的信息。我们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划普查区,加上普查员现场勘察建筑物哪些是厂房和宿舍楼,普查员要一个楼一个楼跑,这个楼里有多少门洞?有多少户人家?多少户人家有人住?多少户人家没人住?然后编出普查的户主姓名底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人口详细数据汇总,将来如果有需要我们也会汇总户主姓名底册,对普查时无人居住的信息进行整理,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这个工作需要一点时间,我们也会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大家。
主持人:今天和昨天公布的数据以外,我们今后是否还会有一些陆续的数据开发,向社会公布,并且加以利用?
马建堂:是的。13亿人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结构、海量的信息,我们昨天的新闻发布会和今天的一个公报一个新闻稿,是初步汇总了全国的主要核心数据,还有大量的数据。比如说我们昨天公布了全国少数民族占比多少,少数民族还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多少人口?每个民族平均年龄、出生率、死亡率等信息将来都要详细公布,甚至我们全国有多少个姓氏、张王李赵有多少人都可以查到,因为全国人口大量信息都可以通过数据反映出来,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工作基本完成后,我们也欢迎全国的所有研究人口的机构提出研究的题目出来,我们也会在全国进行招标,大家一起来研究数据。
主持人:这次人口普查大规模动员阶段基本完成了,您作为前线总指挥,您个人对这次全程参与这次人口普查您个人有什么样的感受?
马建堂:我到国家统计局工作以后,首先是经济普查,然后组织了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下来我心里有很多的感动,有很多的感谢,也有很多的感恩。感动什么?感谢什么?感恩什么?第一我要感谢全国的13.4亿的老百姓,社会公众对我们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在这次人口普查中涌现出了可敬可爱的普查对象。比如说我们国家著名的播音员陈铎同志,他是我们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形象代言人,帮我们做了很好的普查宣传,对我们如何做好普查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著名演员陈好,是北京市人口普查形象代言人,也做了很多工作。还有江西铜鼓县的普通干部胡锦波为我们作词谱曲“普查连着你我他”,北京一个普通居民给我来信,讲他的心路历程。第二个要感谢、感激的就是我们的普查员,我们的普查员太不容易了。深入田间地头,风餐露宿,还有一些委屈,有的普查员入户十几次,有的摔伤,有的被狗咬,甚至有的普查员还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的同志。比如山东临沂普查办34岁的魏永,云南昭通45岁的卿东,湖北宜昌40岁的汪小林,广东梅州49岁的于耿秀,山西临汾60岁的陈全记,他们在这次普查中殉职了。这是和平时期的动员活动,仍然有这么多的同志要么劳累过度,要么车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对他们感恩在心,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第三,要感谢媒体的支持,这次人口普查要保证质量,核心需要广大被调查对象家喻户晓、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的媒体在普查期间,应该说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多种方式宣传,贴近百姓生活。另外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参与普查登记,所有的部门都在支持配合普查,所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普查任务,有赖于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谢谢广大的普查员和我们广大的老百姓。我怀着深深的感激的心情,谢谢他们。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感动、感谢、感恩,通过您今天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这个大社会动员背后全国近千万普查人员付出了艰辛劳动,我也代表网友向这些普查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口普查数据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您。谢谢各位网友收看今天的访谈,我们下次再见。
马建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