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哪一集用了诛仙剑:研磨商業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06:46

                                                研磨商業力
    你是屬於20世紀,還是21世紀的商業人士?你是要被淘汰,還是要向前一步?大前研一說:「所有的上班族,都處在工作滅絕的危機之中...」- 因為時代改變,商業的做法也改變了。未來商業社會的競爭無疑的是個人能力的競爭,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動,未來能夠脫穎而出的人才所具備的能力和現有成功者當不相同,未來經理人才到底要有哪些能力?... 未來經理人要如何經過不斷的鍛鍊,培養出自己思考的「型」,來對一些在商場上、企業中碰到大的事情做出對的判斷,讓自己成為炙手可熱商界人才?

 

0-1 【導讀】研磨出自己的型,使自己成為燙金的商業人才


大前研一說:「所有的上班族,都處在工作滅絕的危機之中…」

因為時代改變,商業的做法也改變了。未來商業社會的競爭無疑的是個人能力的競爭,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動,未來能夠脫穎而出的人才所具備的能力和現有成功者當大不相同,未來經理人才到底要有哪些能力?

未來經理人要經過不斷的鍛鍊,培養出自己思考的「型」。
鍛鍊思考最好的素材就是學校中用的個案教學。個案描述決策的情境,再要學生做出解決問題的決策。通常決策需要跳出傳統的思惟,培養了突破力和嚴密的推理邏輯。再加上和同儕的討論,培養了溝通力,因此個案教學成為管理學院普遍培養商業力的方式。

如果沒有參加個案教學的機會,該如何培養商業力呢?--就是不停地問問題。
例如以次貸風暴為例,讀者應該問為什麼次貸風暴會產生?答案是銀行貸放條件寬鬆和低利率。銀行為什麼要放寬貸款條件?這是因為可以將房貸證券化,形成新的金融商品,將風險轉嫁給其他投資人,再問投資人為什麼要接受風險?這是因為產品複雜度高,信用評等公司又給予過高的評等等 … 一路「為什麼」問下去,可以訓練思考能力的深度。
油價、金價的高漲一樣也是培養思考能力的好題目。題目一多,思考的廣度也就增加。最重要的是要養成思考,尤其是「深思」的習慣,日積月久,思考能力才能成「型」。根據觀察,高階主管都是以思考家為多,對於問題都有自己不同於一般人的看法…

【導讀】
研磨出自己的型,使自己成為燙金的商業人才
~莊素玉/天下雜誌出版日文館總編輯


迎接二十一世紀,大前研一在「研磨商業力」新書中指出,所有的商業人士都必須作定期的自我檢視,隨時要研磨出自己「型」,所謂的型不是外型的型,而是你的思考邏輯方式是否有一個型,隨時可以用這個型,來對一些在商場上﹑企業中所碰到的大事情做出對的判斷,讓自己成為炙手可熱的商界人才。

為什麼需要定期自我檢視?大前指出,主要是因為大環境變化太大﹑太快。譬如說主要的理由有以下幾個,而且,這些理由也幾乎是同時在進展之中。

1〉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工作的方式已經與過去截然不同。資料的書寫方式、連絡的進行方式,以及書面請示的傳達方式等等,也都有所改變。甚至過去的經驗也可能會成為新工作方式的阻礙。

2〉企業的連鎖機能(開發-設計-製造-販賣-服務)分散各地。不只生產據點被設置在世界上最適合的地方,以往總公司負責後勤工作的支援部門也被歸入提供企業分享服務(Shared Services)的公司,甚至前往中國發展。

3〉具有實力的韓國、台灣企業,從日本購買基礎零組件與自動化機械設備,成為具備設計、製造等整合外包能力的公司。而且,不論是那個國家,中國都已經成為了生產的中心據點。大前提醒日本必須思考日本將靠什麼維生才好呢?是以目前為止的工作能力被市場淘汰嗎?即使沒有被淘汰,薪資也似乎不會再提高了。這樣的 問題也可以拿來問台灣。

4〉印度、中歐以及菲律賓等地區,以語言能力的優勢,將「資訊化社會」特有的知識產業,從世界上吸引過來。大前認為語言能力薄弱的日本人卻必須生活在狹小的日本社會之中。大前為日本人的杞人憂天,台灣人也可以想一想。

5〉市場急速地擴大,過去是以歐美、東南亞為中心,現在,不只是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整個世界也都成了市場。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企業,如今,也必須培育土耳其、印度等國的專家。大前認為如果日本企業如果只有日本人的話,將會陷入無法經營的困境之中。然而,從世界上募集優秀的人才,也意味 著公司本身必須全球化。「這是一段很遙遠的路程,」大前認為。

6〉世代、年代、時代,三代之間的差距變大了,特別是《少年JUMP》漫畫雜誌世代與任天堂世代之間的差距變得很大。任天堂世代之後則是手機世代。最近很多爆發性的需求與嶄新的時尚都是由這個手機世代所創造出來的。大前認為在同一個公司中,即使要克服價值觀的差異,也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7〉類似集點數、Suica(編註:西瓜卡,一種可以加值的乘車智慧卡,適用於日本JR East等鐵道)與電子收費卡(ETC)等新型式「貨幣」的普及,以及引起物流革命的IC晶片的即將導入,雖然可以提升生活的便利性,但是,這些改變也會牽涉到收銀員、車站員工等等工作人員的精簡化。「如何處理就業的問題呢?我們將靠什麼維生呢?未來,這些問題都將會愈來愈受到重視,」大前說。

大前更進一步指出,從整體上來看,我們在大學所專攻的領域是什麼呢?我們將靠什麼維生呢?我們的商品是什麼呢?我們所學習的職能、技能具有多少程度的安定性呢?……這些根本的問題,我們都必須重新地想一想。

「所有的上班族都是處在滅絕的危機之中,」大前研一簡單地說。假如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同樣的職業也存在的話,在日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這樣的職業將非常有可能被成本更低的國家所取代。此外,停車場的取票系統幾乎都已經自動化了,車站的員工也只剩下了看守機器(容易故障的車票閘門)的工作而已。再者,利用 Skype影像系統的會議,出差的必要性也將消失。如今,即使半數以上的與會者都是外國人,也一點都不稀奇。如此一來,如果缺乏語言能力的話,不僅無法主持會議,更無法勝任主管與領導者的工作。

即使說「如果可以在學生時代多學習一點語言,那該多好」,也已經太遲了。「不論年紀多大,如果沒有具備邏輯思考、溝通、領導特質等等,這些理所當然的商業能力,將無法活躍於國際舞台,」大前研一說。

如果想要活躍於今後的世界舞台,不論年紀多大,你都必須謙虛地盤點一下目前為止所學習到的所有的商業能力。同時,也必須努力掌握本書中所描述的工作方法。反過來說,透過掌握這些商業力,我們將具備別人所沒有的、嶄新的工作方法。我們是要被淘汰呢?還是要向前一步呢?

有變就有機會。大前認為既然世界的環境正在劇烈的變遷當中,「大好的機會,以遠比過去更明確的形式,橫亙在我們的眼前,」大前認為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

如何研磨出自己炙手可熱的商業人才?

首先是要要研磨出所謂的先見力。
有別於直覺與靈感,在今後的商業社會,預測未來的能力被認為是最必要的能力。

大前研一提到先見力,提出一些考題---
第一個考題是,你能不能預測目前的房價會不會太高,當你的房子轉眼之間跌了一半,想賣也賣不要掉,你要如何辛苦地背負著三十五年的住宅貸款?

有關於先見力,大前研一的 第二個考題是,關於高齡化社會的未來,你又如何能夠預見什麼呢?對於未來的銀髮族而言,今後在市中心,對於一房一廳或兩房一廳無障礙空間型的大廈公寓,需求將會增加?

還是還有另外一個「別的地方」?那就是氣候溫暖、風光明媚的地方。如果看看國外的情況,這樣的趨勢是很明顯的。在美國,大約從三十年前開始,退休之後,搬到佛羅里達州、加州、德州、亞利桑那州等等的陽光地帶居住,已經蔚為一股風潮。過去,除了沙漠之外,荒蕪一地的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史考特戴爾 (Phoenix/Scottsdale)地區,由於退休世代的大舉移住,如今已經快速成長為一個人口超過二百五十萬的巨大都市了。在美國有許多這樣的活躍銀髮都市(Active Senior Town)。

第三個考題是你是否能看到SONY光明的未來?

二○○六年,事故頻傳的筆記型電腦用鋰電池的回收,以及Playstation第三代遊戲機的銷售陷入苦戰等等的事件,都讓SONY(新力)的表現頻頻失態。
到底SONY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大前提出問題:是否能看得到SONY光明的未來呢?

事實上,過去領先的企業凋落,並不是只有SONY而已。其他綜合機電的製造商也都陷入了類似的情況。總之,三洋電機、日本電氣、日立等業界的領導品牌,每一家的股價淨值比(PBR)都低於一倍以下。

但是,這些企業的技術能力並不低,商品也賣得很好。那麼,到底是哪裡有問題呢?大前研一答案無非就是經營了。

至於SONY有沒有未來,大前在書中有詳盡分析,可以讓讀者學習如何有先見力?

第四個考題是能不能預見日本的將來?
用大前這樣的先見力的分析方式,即使是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也很容易預見一個國家的未來?

要研磨出自己的型,第二個要培養的能力是突破力。
不管有什麼障礙,大前指出,假如我們缺乏克服障礙的突破力,我們將無法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

面對重大的議題,先將問題具體化,再逐一解決。

當議題過大,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時候,大前建議可以先將問題具體化,然後再逐一解決。
他在書中有舉例詳盡說明他如何突破障礙。

看清障礙的本質

為了突破障礙,執著的信念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假如只有執著的信念,那也是不夠的。如果無法正確地掌握真正妨礙目標達成的障礙,執著的信念也只會是白忙一場而已。

一九七八年,義大利的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先生,首次完成了人類以無氧氣筒獨自攀登聖母峰(Everest)的壯舉。
除了佩服他的創舉之外,大前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他會選擇如此危險的攀登方式。

碰巧有一次與他同席的機會,大前直截了當地請問了他。他的回答是「我只能夠以最低限度的融資,攀登聖母峰」。換言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資金。

攀登聖母峰一直是梅斯納的夢想。但是,以登山家的常識來說,這確實需要一筆很大的預算,而梅斯納就是怎麼也籌不到這筆錢。所以,對於梅斯納而言,資金正是眼前最大的障礙。

於是,他就先一一檢視每一項花費。結果,他發現大部分的預算是用在聘僱大量氧氣筒的搬運工人。

「原來如此。如果不使用氧氣筒的話,不就可以獨自攀頂了嗎?」
後來,無氧氣筒獨自攀登聖母峰,就成為了他突破障礙的終極對策。

但是,為了實行這個對策,他必須克服另外一個新的障礙。那就是,聖母峰上稀薄的空氣。

為了讓自己的身體能夠適應稀薄的空氣,梅斯納搬到阿爾卑斯山(Alps)的多羅米堤(Dolomiti)山群居住,並且嚴格地要求自己,每天都必須進行垂直距離七百公尺的慢跑訓練。最後,他也終於克服了第二個障礙。

在世紀的豐功偉業中,竟然隱藏著如此周全的準備與努力。所謂具有突破力,正是指梅斯納這樣的人。

第三個要研磨出來的是影響力。

到底自己有多少價值呢?
這是每一位商業人士所在意的事情。「如果想要知道答案,我們可以想一想,到底自己的影響力能夠到那裡呢?」大前指出。

一個人影響力的範圍愈廣,他就愈有價值。
所謂的影響力,如果換成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指能夠賺錢的範圍。只可以在公司內部發揮影響力的人,他就只能夠在這個公司賺到錢,也就是說他也只有這樣的價值而已。相反地,如果一個人的言論與成就也可以受到國外人士的注意,那麼,不管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他都能夠生存。附帶一提的是,這樣的人也可以稱之為 「一流」。安藤忠雄(一九四一年生,日本名建築師)、小澤征爾(一九三五年生,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松井秀喜(一九七四年生,日本著名旅美棒球選手),以及鈴木一郎(一九七三年生,日本著名旅美棒球選手)等人就是如此。

雖然現在的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經濟大國,但是,在商業的領域,能夠影響世界的一流日本人竟然幾近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簡單來說,主要是因為很多日本的商業人士,至今在腦海中都還停留在二十世紀。

現在日本已經不是加工出口國了。正確地說,在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議中,世界各國明確地表達了不允許日圓貶值的想法之後,日本就已經失去了以加工出口國賺錢的立場了。

既然是付出同樣的努力,大前建議日本人就應該朝著強化自我影響力的方向前進。

擁有自己的「型」能夠強化影響力

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擁有自己的「型」。大前認為每個具有影響力的人,都會擁有從經驗累積而來的、屬於自己獨特的「型」。這個「型」愈不容易被取代,就愈能夠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傑克?威爾許是大前二十幾年的朋友,只要是在演講的場合看到我,他都會馬上靠過來,打一聲招呼說「Ken, What’s new?」(研,有什麼新鮮事?)。換言之,他總是希望聽大前說些什麼,最近在意的事情也好、思考的事情也可以。

無論如何,世界級的經營者傑克?威爾許,應該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有關經營、經濟的情報。儘管如此,他卻還是想聽聽大前的看法。大前以為這無非就是因為,只有他才擁有「地區國家論」這個「型」吧。

首先,掌握思考的「型」

一提到掌握「型」,有人馬上就會認為是掌握專業,成為專家。不過,這樣的想法有一點過於簡單了。

擁有專業的領域,並不是壞事。但是,假如只了解某個領域的專業,而這個專業又完全無法應用到別的領域,那就不能稱之為「型」。

劍道與空手道的「型」,為什麼如此重要呢?主要是因為,只要掌握了劍道與空手道的「型」,就可以實際地運用在各種不同的招式上。其實,商業也是如此。例 如,在思考地區的繁榮與活化的課題時,不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大前的「地區國家論」都能夠適用。因此,「地區國家論」才可以成為「型」。然而,即使想要馬上就掌握到足以和「地區國家論」相提並論的理論,應該也不知道如何努力吧。

以現實的情況來說,首先,大前建議可以從能夠廣泛應用的「思考方法」開始,強化自己的「型」。最初,在麥肯錫顧問公司時,大前也是以「金字塔結構」與「彼此獨立,全無遺漏」這種邏輯思考的方法,做為思考的基本架構,徹底地自我訓練,直到內化成為自己「型」為止。正因為有這一段過程,大前才能夠邏輯性地分析 眼前所遇到的任何現象。

讓「型」內化的平時訓練

那麼,如何才能夠掌握「型」呢?簡單地說,就是要不斷地反覆練習,直到在不知不覺之中自然掌握為止。關於這一點,武術與商業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想要掌握思考方法的「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反覆練習「假如我是當事人,我將會怎麼做?」這種具體的案例研討。

在本書中,大前研一有舉例說明如何訓練自己思考的型。
再者,如果想要將思考的方法昇華為「型」,案例研討也好,朋友之間的討論也好,每天都必須騰出相當的時間。雖然這麼說,卻還是有很多人騰不出時間。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在於時間的使用方法。換句話說,日本的商業人士花了太多的時間在電視、報紙,以及最近的網路上了。大前建議大可將這些時間減少到最低的程度。

沈溺於情報蒐集的人,大腦中反而會充滿了一些雜音,而損壞了思考的能力。

在此,我想再次確認,如果缺乏自己獨特的「型」,將無法影響任何人。同時,如果缺乏每天堅持不懈的訓練,也將無法掌握自己獨特的「型」。尤其,思考的方法,一旦疏忽大意,馬上就會衰退。因此,為了避免思考的「型」瓦解,每天持續的訓練與維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當然,大前自己也不例外,常常自我訓練自己思考的型。最近,大前專心致力於思考俄羅斯的相關問題,譬如說,同樣是社會主義的國家,為什麼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差別會這麼大呢?等等。由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套用自己的「型」,再導出自己的答案。因為他每天都這麼做,所以,即使現在普丁打電話給大前,大前也可以 用五分鐘的時間,提出令普丁讚嘆的提案。


第四項要研磨的是工作力
如何研磨出自己的型?什麼樣的型在商場上炙手可熱?
總之,思考整體的計劃,就是「創造一個讓所有的人都不會白費力氣,而且高效率的工作情況」。大前認為這就是工作力。

大前認為,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處理建立基礎的事情,而不只是重視工作而已。除了像越野摩托車一樣的興趣之外,文學、音樂這種休養的基礎也很重要。從十幾歲開始,或許動機並不單純,但他也涉獵了文學作品與古典音樂。在剛開始研讀文學的時候,由於大前原本只是認真求學的理工科系的學生,所以他確 實相當辛苦。但是,也因為有當時辛苦建立的基礎,如今,他才能享受文學與音樂的樂趣。這多少也豐富了大前的人生。

大前至今也常常想如果沒有練習空手道所培養的體力基礎,上了年紀之後,大前可能也無法騎乘越野摩托車,而只能夠享受打高爾夫球與製做蕎麥麵的樂趣而已。

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正在建立基礎的時候,根本就談不上享受。但是,透過認真的努力所學習的技能,一定能夠帶給日後的人生莫大的收穫。

將生活習慣也改為二十一世紀的型態

如同之前所詳細指出的,加工貿易的時代與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國界地移動的二十一世紀之間,所需求的商業人才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即使成為工業化社會有用的人才,也無濟於事。因此,就算是同樣的努力,一邊思考今後生存下去所必備的技術與能力是什麼,一邊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移動,也很重要。

到底應該具備何種技術與能力才好呢?雖然,在本書中已經介紹了主要的部分,但是這些當然不是全部。最後,還是要「自己思考,並且做出取捨的選擇」。這也是在「看不見的新大陸」生存下去重要的必要條件。

此外,除了技術與能力之外,大前也不可以忽略一些必須修正為二十一世紀適用的東西。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生活習慣。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不同的時代。能否自己提出問題,找到答案,並且創造附加價值,將會決定每一個工作者的價值。換言之,無法從早上開始從事知性生產的人,將會被視為無法承擔工作的人。

為了在叢林世界裡存活下去,經常能夠在最好的狀態下進行思考,並且自行調整自己的狀況,將遠比你所想像的更為重要。

當前,為什麼是商業力?

奇異的教育重點是,培養「經營能力」。所謂的「經營能力」就是,任何行業都適用的能力。奇異在全世界展開多方面的事業,包括重電、醫療、廣播、金融機構、飛機引擎、發電以及尖端材料等等。因此,奇異需要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適用的經營能力。從一進公司開始,奇異就會讓員工互相切磋琢磨,偏離「奇異價值」的人 將會遭到淘汰。這應該是完全不同於終身雇用制與尼特族對策的方法。

如果可以掌握一般的經營能力,只要有半年的時間,就能夠學會產業的知識。在日本有很多的「產業笨蛋」,他們總是會告訴來自外部的顧問,「我們的產業很特 殊,所以很難改善」。然而,如果以大前看過無數產業的經驗來說,沒有一個產業是特殊的產業。假如要說特殊,所有的產業都很特殊。

自以為「我們的產業很特殊」的人,在公司內部都會想要固執已見、爭奪勢力範圍。設計部門與製造部門的爭執、製造部門與營業部門的糾紛等等,就是「專業笨蛋」的弊病。因為這些人就算在小公司中,也會認為自己的部門是最了不起的。

專業人才的技能就是,能夠超越行業種類與公司內部的情況,判斷「如何才可以滿足客戶」的能力。回答黑或白的問題很簡單,但是,事情通常都是灰色的。在灰色的狀態下,很快地思考答案,做出判斷,並且率先行動的企業,將會獲得勝利。解決紛爭的能力也很重要。因此,企業需要能夠解開糾結的難題,並且做出正確判斷 的超級通才型(super generalist)的人才。

大企業之所以會因為事情的反覆分析、組織的相互爭執,而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在無關於客戶的空談上,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他們少了一位像傑克?威爾許一樣握有銳利刀鋒的人。

所以商業力──成為二十一世紀炙手可熱的商業人才,也就是研磨你自己成為一個超級通才,才可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商界,甚至是政界炙手可熱的人才。

【作者簡介】
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一九四三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東京工業大學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曾任日立原子能開發部工程師,一九七二年進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 Inc.),歷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社長、麥肯錫亞太地區會長以及總公司董事等要職。目前是Ohmae & Associates、Business Breakthrough(BBT757)等公司的創辦人兼董事長,同時也是澳洲邦德大學的評議員兼客座教授。二○○四年三月擔任韓國梨花大學國際研究所名譽教授,同年七月擔任高麗大學名譽客座教授。此外,大前先生也是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學院SEI中心的董事。二○○二年九月擔任中國遼寧省、天津市的經濟顧 問。二○○五年四月開設日本最早利用遠距教學法的MBA課程(Business Breakthrough研究所大學) ,並且擔任校長。如今大前先生也以經營管理顧問的身分活躍於世界各國。著有《看不見的新大陸:知識經濟的四大策略》、《工作雞湯I》、《工作雞湯II》、 《中國,出租中》、《IT道場-大前研一教你創造一天五十萬身價》、《力用中國》、《Off學》、《即戰力》、《質問力》、《後五十歲的選擇》(以上為天 下雜誌出版)、《專業》、《M型社會》、《企業參謀》、《平成維新》、《新.富國論》、《上班族的生存法則》、《.com衝擊》、《中國衝擊》、《.com工作術》,以及《新?經濟原論》等書。


【譯者簡介】
陳柏誠
台大政治系畢業,日本慶應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企管碩士。曾任職於台灣三菱商事,現任奇園企業行銷副總。積極參與各種台日交流活動,曾任日本情報處理開發協會講師、日本慶應大學台灣校友會幹事等職。同時專研日本經營管理趨勢,翻譯文章常見於《天下雜誌》等刊物。譯有《OFF學》、《嶄露頭角的成功法則(合 譯)》(天下雜誌出版)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磨練先見力
先見力有別於直覺與靈感
以先見力解讀市中心未來的地價
從六本木之丘的窗口能否看見輕井澤?
高齡化社會的未來在歐美
是否看得到SONY光明的未來?
日本能不能成為美麗的國家?
我所開始的未來教育

第二章: 磨練突破力
以邏輯排除知識分子的困難
面對重大的議題,先將問題具體化,再逐一解決
以執著的信念克服困難的華德?迪士尼
看清障礙的本質
阻礙道州制的既得利益者障礙
阻礙夏季時間的中央政府障礙
如果可以突破自以為是的障礙,北方領土的問題將有解決的可能
鍛鍊突破力的方法

第三章: 磨練影響力
時代需要可以影響周圍的人
我如何成為可以影響世界的人
擁有自己的「型」能夠強化影響力
首先,掌握思考的「型」
讓「型」內化的平時訓練
請不要貼近權威
提高影響力的傳達方式
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是美國嗎?
培育在二十一世紀發揮影響力的人才

第四章: 磨練工作力
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
提升工作效率的重點在於安排計劃
別讓「咦?東西到底在哪裡呢?」剝奪了時間
掌握「要徑法」(Critical Path Method)
使用「脈絡的處理方式」(Context Processing)
二十一世紀的情報蒐集法──電視廣告將會消失?
落伍的舊世代居民
在網路叢林裏,姑且全部都嚐嚐看

第五章: 磨練人間力
缺乏基礎,無法享受工作與人生
不順遂的遭遇產生生命的能量
優先排定休閒的計劃
讓家人之間的對話優於徒勞無功的加班
即使煩惱,問題也沒有解決
將生活習慣也改為二十一世紀的型態
來個活力早餐(How about Breakfast?)
我的工作從早上五點開始
在早上,集中全力投入工作

終章 : 當前,為什麼是商業力?
別以「格差社會」做為藉口
調整錯誤的錄用
豐田汽車捨棄日本的日子
成為農業的專業人才
懷抱渴望的人才有機會

 

0-2 【推薦序】大前五力

~蕭瑞麟/政大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最近,大前研一的作品一直在宣導「實力有用論」(而學歷無用也);繼前一本暢銷的《思考力》後,他又推出這本《研磨商業力》。這背後其實隱藏了一個動機。讓我們先來看看他這次提倡的商業力是怎麼回事。

  一個領導人,就大前研一看來,必須具備以下五種實力:依序為先見力、突破力、影響力、工作力與人間力。培養「先見力」,領導人才能見微知著,預見機會與風險,也才能在亂世中做出正確的決策。這需要領導人將問題具象化,透過敏銳的觀察,看清內部與外在障礙的本質,最後以執著的信念,排除困難。

  但是,一個好的想法不一定能落實,領導人若沒有「突破力」,就算看清了障礙的本質,也無法克服萬難,達成理想。同時,領導人還得發揮「影響力」,才能使成果擴散、問達於社會。可是,一旦小有所成,任務將接踵而來。因此領導人也需具備「工作力」,才能將事務依輕重緩急處理,並且有條不紊的一一執行。最 後,領導人也千萬不要掉入成功的陷阱,沈迷於工作而忘了家人。培養「人間力」,領導人才能找尋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也才不會工作過勞,讓心理與生理的健康都受到威脅。

  這五力分析(按:不是波特的五力分析喔),說穿了,其實是有點老掉牙的論調。對初入社會的年輕學子自有所助益,但是對在商場翻滾多年的領導人而言,這五力早就耳熟能詳。只是,知者眾,而行者寡。大前研一的老調重彈其背後自然有一番道理。

  大前研一其實有點像戰國時代的說客,以其思想遊走諸侯之間,影響治國之方略。 例如,奇異的前執行長威爾許一聽到大前研一的中國區域論,就馬上大幅改變了對中國的行銷策略;而哥倫比亞等國也奉大前研一為上賓,為政府出策謀劃。台灣的亞太營運中心觀念也是大前研一推薦給蕭萬長先生的國策。這次的「大前五力」是要叫大家變革。

  這五力中最重要、也最難培養的是「先見力」。因為,若沒有預見風險的眼界,沒有敏銳的嗅覺,就不能在亂世中找到機會。依我看,大前研一在本書中的隱性動機,其實是要推動教育變革。他認為,現代的商管教育多在學習工具與技能,但是對深度思維的能力卻是付之闕如。這個問題在亞洲社會特別嚴重。商學院的教育 所訓練出的MBA學生,大多只會拿著架構套問題,卻無法對問題進行深思與辯論。

  大前先生的期望,就是要培養這種思考能力,學者必須要能批判問題 、能進行田野調查,同時還能以嶄新的方式來詮釋現象,並找出問題的癥結。例如在本書中,他提到SONY的霍華德(美籍主管)因未親臨現場了解狀況,而制定出致命的商業決策。相反地,諾基亞公司因為深入探究使用者的生活脈絡,設計出的手機能貼近人們渴望聯繫的心情,而讓諾基亞在市場中獨占鰲頭。現在,日本新 政府也改變以往用功能式的政策規劃法,而嘗試去了解日本社會中不同族群的生活脈絡,以做為施政方針研擬的基礎。這些都反映了大前研一預測的先見力。

  在中國古代,漢武帝劉徹可以算是兼具這五力的領導人,特別是他的先見力。漢朝與匈奴打仗近六十年,一直處於下風。 過去,漢朝文武官員一直閉門造車,按照漢人的想法去製造兵器與擬定作戰方針。結果,被以機動性著稱的匈奴鐵騎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只好以和親方式求和。這種狀況,一直到了漢武帝才扭轉了這一局面。他派人作了田野調查,了解匈奴人的生活脈絡之後,推行了一系列的創新計畫,由武器製造、將士訓練、後勤補給、組織 體系一一變革。終於,匈奴才被降伏。

  大前研一希望在未來的制式教育中,能多加入一點批判思考的課程,而這種思考訓練必須要求學生有田野調查的能力、有分析脈絡(context)的能力、 同時具有逆向思考的能力。這種以能力導向的教育,勢必會成為未來教育的主流。不管你推動的是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組織創新或者是政府創新,要能竟其功,你就必須培養大前先生所提的這五力。

  如果你在學術界,這本書可以協助你思考如何設計以能力為主的教育方式。如果你在產業界,這本書可以協助你了解如何培養新世代主管。如果你在官方機構(特別現在台灣正值政黨輪替),書中提到的案例可以幫助政策規劃者思考如何由千頭萬緒中抓住重點,舉重若輕的推動政策。
  深度思考,才能看到脈絡,才能創新,也才能成功的變革;這是本書背後隱含的深切用意。



【推薦序二】
下一代經理人先培養出自己思考的「型」
~湯明哲/麻省理工學院企博士,現任台灣大學副校長及國際企業系教授


  未來商業社會的競爭無疑的是個人能力的競爭,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動,未來能夠脫穎而出高階管理人才所具備的能力和現有成功者當大不相同,未來經理人才到底要有哪些能力?這是大前研一這本書的精髓。

  大前研一基本的假設是以日本為出發點,日本的經濟已從製造為主的經濟轉變成必須以知識、創新為主的經濟,在製造為主的經濟下,要求的能力是能背誦教 條、逐步實踐的實行家(doer),過去日本的教育能夠培養出執行力超強的管理人員,但隨著日圓的升值,開發中國家的興起,日本過去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大量外移,逐漸喪失競爭力,因此日本必須要進入知識和創新經濟,但日本的教育體系卻無法創造在知識經濟所需的思考人才(thinker),大前研一以本身成功的經驗和他對日本社會的觀察寫下此書,解析下一代經理人才所需的能力:突破力、影響力、工作力和人間力,綜合成「商業力」。

  突破力就是創新思考的能力,能夠突破現有思想的窠臼。影響力就是能將思考所得傳遞他人的能力,也可以說是溝通力,工作力就是增加工作效率的能力,人間力就是對工作的熱情,唯有喜愛現有的工作才能發揮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能力。這些能力加上大前研一上一本《質問力》,勾勒出新經理人才的能力組合。

  但問題是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大前研一的經歷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子工博士,在麥肯錫歷練過,從來的經歷和學歷就是思考家(thinker)的訓練, 他認為要培養這些能力,就是深思的工夫,思考的工夫像練功一樣,要有「型」。思考的「型」就是思考和決策的模式。高階經理面對問題時,思考模式植基於對環境和人性的假設,根據這些假設,要掌握重思考的重點,也就是大前研一所說的作用力,蒐集對於作用力的訊息,形成解決的各個方案,再評估各方案的利弊得失, 做成決策。這個思考模式,都是嚴密邏輯思考的過程,決策的結論和假設必須環環相扣。

  要經過不斷的鍛鍊才能培養出自己思考的「型」。鍛鍊思考最好的素材就是學校中用的個案教學。個案描述決策的情境,再要學生做出解決問題的決策。通常決策需要跳出傳統的思惟,培養了突破力和嚴密的推理邏輯。再加上和同儕的討論,培養了溝通力,因此個案教學成為管理學院普遍培養商業力的方式。

  如果沒有參加個案教學的機會,該如何培養商業力呢?筆者的經驗是不停地問問題。例如以次貸風暴為例,讀者應該問為什麼次貸風暴會產生?答案是銀行貸放條件寬鬆和低利率。銀行為什麼要放寬貸款條件?這是因為可以將房貸證券化,形成新的金融商品,將風險轉嫁給其他投資人,再問投資人為什麼要接受風險?這是 因為產品複雜度高,信用評等公司又給予過高的評等等。一路「為什麼」問下去,可以訓練思考能力的深度。油價、金價的高漲一樣也是培養思考能力的好題目。題目一多,思考的廣度也就增加。最重要的是要養成思考,尤其是「深思」的習慣,日積月久,思考能力才能成「型」。筆者的觀察,高階主管都是以思考家為多。對 於問題都有自己不同於一般人的看法。

  台灣的教育還在培養上個世紀製造業的人才,一定要培養本書中的各樣能力才能在下個世代的競爭中出類拔萃。



【推薦序三】
蟻穴也可以決堤
~徐重仁/統一超商公司總經理


  今年是統一超商成立三十週年。一九七七年,我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就到統一企業工作,最大的任務就是幫統一企業規劃超商零售通路體系。一做至今已經三十幾年。整個統一超商零售通路範圍也已經擴張到42家零售相關的子公司。

  長期以來,我一直強調及注重培養企業人才的各項能力,尤其是能夠在市場中生存的能力。大前研一先生這本《研磨商業力》新書,讓我在讀了之後,深受鼓舞,也覺得很值得推薦給各方面的讀者在面對未來時,所必須培養的能力。

  正如同作者在《研磨商業力》一書中所說:「未來,我們將靠什麼維生呢?我們的商品是什麼呢?我們所學習的職能、技能具有多少程度的穩定性呢?這些根本的問題,我們都必須重新想一想。」

  我也十分認同他所說:所有上班族都處在滅絕的危機之中。假如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同樣的職業也存在的話,在日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它非常有可能被成本更低的國家所取代。此外,停車場的取票系統幾乎已經自動化了,車站的員工也只剩下看守機器的工作而已。再者,利用Skype影像系統的會議,出差的必要性也將消失。如今,即使半數以上的與會者都是外國人,也一點都不稀奇。那麼,一旦缺乏語言能力,不僅無法主持會議,更無法勝任主管與領導者的工作。

  作者也說,如果想要活躍於今後的世界舞台,不論年紀多大,每個人都必須謙虛地盤點一下目前為止所學習到的各種商業能力。同時,也必須努力掌握本書中所描述的工作方法。也就是說,透過掌握這些商業力,我們將具備別人所沒有的、嶄新的工作方法。我們是要被淘汰呢?還是要向前一步呢?

  我也常勉勵公司內的同仁們,活到老學到老。而我本身也一直保持讀書及做市場觀察的習慣。因為提高商業力的第一要件就是磨練「先見力」。

  所謂的「先見力」,作者的定義就是,勤勉地調查現在所發生的事件,然後發現其中變化的徵兆,並且深入地思考這些徵兆所產生的未來可能趨勢。換言之,假如完全沒有任何的資訊,就不可能做正確的預測。回想過去我判斷引進星巴克咖啡的過程,我也是親自到西雅圖及東京銀座做實地的觀察,看到消費者接受的程度 後,才決定要引進。

  其次,書中也提到如何判斷一個人可不可用,其判斷基礎是突破力。我想,的確未來的工作者,有許多工作並不是在前人所踏穩的道路上順利前進,而是必須靠自己在叢林中披荊斬棘,開拓道路,所以如何突破困境的能力相當重要。

  就如同「蟻穴也能決堤」這樣的說法一樣,不管是多麼堅強、巨大的障礙,一定都有可以突破的缺口。因此,絕對不可以輕易地放棄。統一超商早年創立,也是虧損了七年,才開始賺錢。但當確定方向後,勇往直前,相信困難一定可以解決。

  書中也提到我一向強調的想法:工作一定要愉快。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定要過充實的人生。

  另一方面他也相當強調要擁有享受工作的基礎能力。
  譬如說,他騎著越野摩托車征服了從長野到新潟的山路。這數十年來,他持續騎乘越野摩托車,所獲得的技巧也是很大的原因。其實,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可以從年輕的時候開始,辛苦地建立基礎,日後,將能夠充分地享受工作的樂趣。

  書中有一句讓我感同身受的話—不順遂的遭遇會產生生命的能量。確實崇高的理想與不順遂的環境,引導出了人內在意想不到的能量。
書中仍有許多精髓。值得您細細閱讀,並且力行實踐。

 

0-3 【內容試讀】第三章:研磨影響力

(部份摘錄)

擁有自己的「型」能夠強化影響力

去年,我受到哥倫比亞政府的聘請,在烏利貝(Uribe)總統以下的政府官員面前,發表有關哥倫比亞經濟重建的演講。當然,我提出了遠遠超過他們所預期的提案。我之所以了解這一點是因為,一開始我只是與總統進行兩人的會談,中途,總統在祕書的耳邊說了一些話。不久之後,全部的閣員就集合到了總統的辦公室。 總統告訴他們,如果只有我一個人聽的話,那就太浪費了。因此,後來我只好重頭說起。

或許,這次的演講聽起來,我的確像是一個哥倫比亞的專家,平時就從事著有關哥倫比亞的各種研究。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坦白說,在這次的邀約之前,我幾乎都不了解哥倫比亞的事情。

不過,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反而是經常有的事情。不管我多麼用心研究全球的經濟,我也無法全然了解世界各地所有的事情。

然而,關於我能夠在總統面前侃侃而談這件事,如果有人感到驚訝,那麼他將很難在網路社會中生存下去。因為,只要利用Google的搜尋功能,即使人在日本也能夠獲得所需要的情報。換句話說,就算事前的知識不足,也不會有任何的不便。

總之,只要能夠蒐集到基本的情報,然後,再將具體的數字與實例套用到我的專業理論「無國界經濟與地區國家論」之中。如此一來,問題點與解決方法將會自己浮現上來。

在此,簡單地說明一下「無國界經濟」與「地區國家論」。情報、資金、企業以及消費者等等,跨越國界、自由移動,這就是「無國界經濟」的意義。在「無國界經濟」之下,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發展,將會涉及到各個地區如何吸引全世界多餘的資金,這就是所謂的「地區國家論」。

不管是中國、西班牙、冰島等地,全世界所有的地方都是在「無國界經濟」的範圍之內,而且我也是以「地區國家論」適用於所有的地方為前提。因此,某個地區要怎麼做才會繁榮,只要套用這個架構,就能夠清楚地說明。

以哥倫比亞的情況而言,我也是在去程的飛機上,閱讀所蒐集的資料,然後,在演講的前一天,到當地做實際的考察。以如此一貫的方式,探討問題之後,我就可以立刻找到「如何發展麻藥的替代產業」這樣的重點,並且以此為中心,建構我的演講內容。最後,哥倫比亞的總統與政府官員也都明確地了解了真正的問題點,並且 也向我表達了誠摯的感謝。由此可見,這應該就是他們所要的答案吧。

他們之所以想聽我演講,從根本上來說,我畢竟是第一個提出地區國家論的人,而且深知各國地區經濟的情況。所以,他們才會想聽聽我的意見。也因為如此,只要從這樣的觀點與角度切入,分析他們的現況,並且提示解決的方法,我應該就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了。

換句話說,「無國界經濟」與「地區國家論」就是我個人思考的「型」。

不只是我,每個具有影響力的人,都會擁有從經驗累積而來的、屬於自己獨特的「型」。這個「型」愈不容易被取代,就愈能夠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傑克?威爾許是我二十幾年的朋友,只要是在演講的場合看到我,他都會馬上靠過來,打一聲招呼說「Ken, What’s new?」(研,有什麼新鮮事?)。換言之,他總是希望聽我說些什麼,最近在意的事情也好、思考的事情也可以。

無論如何,世界級的經營者傑克?威爾許,應該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有關經營、經濟的情報。儘管如此,他卻還是想聽聽我的看法。這無非就是因為,只有我才擁有「地區國家論」這個「型」吧。

一提到傑克?威爾許,我就會想起以前的一件事情。當時,他擔任奇異的會長。當我們一起用餐時,他照例問我「What’s new?」(有什麼新鮮事?)。我覺得有一點麻煩,於是,我就順口說出了,當時我剛出版的新書《中國,出租中》(The China Impact,繁體中文版由天下雜誌出版)最精華的內容。「或許,中國看起來是一個國家,但是,實際上它是六個地區國家的集合體」。一聽完我的話之後,他隨即命令坐在一旁的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先生,「喂,關於中國的六個地區,現在馬上分別調查一下我們的市場佔有率」。

除此之外,同年夏天在佛羅里達州所召開的奇異部長級會議中,據說他們就是以「中國是地區國家的集合體」做為假設前提,進行奇異中國策略的討論。
僅僅花了數十美元的餐費,從我身上所得到的情報,竟然可以如此徹底的活用。有名的經營者,真是了不起。

 

 

0-4 【內容試讀】第四章:研磨工作力

(部份摘錄)

提升工作效率的重點在於安排計劃

一般來說,一接到工作,就開始敲打鍵盤,衝向資料室的人,工作都很慢。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完全沒有考慮到安排計劃。

說到提升效率,可能馬上就會有人討論「如何跑得更快?」。事實上,這並不是事情的本質。如果是跑道早已決定好的(田)徑賽,腳程快的選手一定會獲勝。但是,工作與(田)徑賽並不一樣。雖然一開始被賦予明確的目標,但是,每個人卻可以選擇各自所到達的路徑。

既然如此,為了儘早抵達目標,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呢?一開始,我會先看看地圖,尋找最短的路徑。如果不這麼做,而只是靠著腳力隨隨便便地東奔西跑,將難免會繞遠路。感嘆自己一直很努力,卻又浪費很多時間的人,大都是犯了這樣的錯誤。尤其,在同時擁有多份工作的情況下,勝負將決定在工作組合的效率上。

例如,突然有個工作必須在某個期限之前完成,但是,行事曆上到處都有行程,而只剩下某個時段可以運用。這麼一來,我們將會知道何時必須完成資料的蒐集,以及蒐集資料所需的時間等等。依照這樣的方式,好好地花時間訂定綿密的行程之後,再去面對工作,我們將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完成大量的工作。

此外,只要利用網路查詢交通時刻表,我們也能夠正確地掌握發車時間與所需車程。在工作行程的安排上,如果也可以事先排入交通的時間,將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個時候,假如也同時設想一些現實中可能發生的情況,並且事前預備幾個可行的方案,那就更好了。

譬如說,從國外回到日本的時候,因為氣象的因素等等,國際航班經常會延誤。因此,我們就可以設想班機「準時到達」與「誤點三十分鐘」這兩種情況,查詢好接駁電車的時間,做好事前的規劃。如此一來,即使班機真的延誤,我們也不會因不知所措而感到焦急不安。

最差的情形是,「捨不得花時間查詢時刻表,而且在辦公室工作到時間快來不及,然後才慌慌張張地搭計程車,趕到東京車站,搭上新幹線」。這樣的話,將無法有效地利用車上的時間。

相對地,我會事先查詢有空位的班次,預約商務艙最前面的座位。這麼一來,因為可以使用車上的電源,所以,我就能夠在車上用電腦來寫作,完全不必擔心電池沒電。換言之,如果可以確保工作的情況,就算是在車上的時間也能夠變成可分配的工作時間。相反地,假如缺乏事前的規劃,我們將無法有效地利用這些時間。我認 為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因此,關於新幹線的預約等等,在麻煩祕書之前,我自己都會利用「eki-net」這個網站(http://jreast.eki- net.com/),充分地進行事前的查詢與規劃。

然而,我不認為,為了完成所有的工作,只要好好地安排計劃就可以了。反而,我會希望儘可能擁有空閒的時間。因為我可以在空閒的時間安排「思考的訓練」。

此外,只要一有空閒的時間,我也會打開行程表,看一看是否還有空檔,想一想是否還有效率更好的計劃方式。這樣的行為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
或許,每一個工作快的人也都有類似的習慣吧。

別讓「咦?東西到底在哪裡呢?」剝奪了時間

避免從事沒有助益的事情,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要素。我們可以試著記錄並調查一下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上所花費的時間。工作緩慢的人,通常都會在不做也可以與不太需要的事情上,沒完沒了地浪費時間。

其中最主要的事情是,資料與統計數據的搜尋工作。而且,只要是工作緩慢的人,通常都有「這個資料好像在哪裡看過?可是,到底在哪裡呢?」以及「已經找過一次的資料,卻又再找兩、三次」的傾向。

如果是自己想要的資料及統計數據,我都會暫且儲存於電腦中。假如是網路上的報導,我會直接複製存檔。假如是書面的資料,掃描之後,我會以PDF檔的格式存檔。然後,再以電子郵件附加檔案的方式,傳送到自己的電子信箱。

我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在必要的時候,我可以確實地查出所需的資料。雖然使用「Google Desktop」已經可以相當準確地從儲存於電腦的資料中,查出所需的資料了,但是,它還有一些無法避免的遺漏。因此,假如也用電子郵件的方式加以保存,我也能夠使用電子郵件的檢索功能。總之,一旦採取雙重的檢索功能,我將能夠更確實地查出自己所需的情報,而感到安心。

只要增加「傳送電子郵件到自己的電子信箱」這個動作,將可以避免焦急地重新尋找似曾相識的資料這種費時費力的工作。

另外,還有一個節省時間的根本辦法,那就是,下定決心把可能會頻繁使用的人名與專有名詞背誦下來。例如,在討論網路社會與web 2.0的未來時,一定會提到創立Google的賴瑞?佩吉(Larry Page)和瑟吉?布林(Sergey Brin),以及YouTube的創辦人陳士駿(Steve Chen)、查德?賀利(Chad Hurley)、喬德?卡瑞米(Jawed Karim)等人的名字。雖然利用網路,馬上就能搜尋到這些名字,但是,如果可以下定決心把它們記下來,不僅可以縮短搜尋的時間,甚至連搜尋的必要性也將消失。

以我的情況而言,如果是難記卻又無論如何都想記住的用語,我會把它寫在隨身筆記本的備忘錄上,在吃飯之前,一邊注視,一邊背誦。這種實實在在的努力,做與不做,確實也會改變我們的工作效率。

 

0-5 【內容試讀】 終章:當前,為什麼是商業力?

(部份摘錄)

別以「格差社會」做為藉口 (註1)

目前,圍繞在「等級差別」上的討論並不合理。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已經提過了。「消滅校園中的欺凌事件」與「細心的指導」等教育重建會議的方案根本無法彌補等級差別,同時,解決尼特族的對策與救濟飛特族的方案也偏離了主題。

在日本,過去從「工業化社會中」脫離的人,被稱之為「落後」。由於工業化的時代需要大量地生產規格化的產品,因此,教育的目標就是,培育能夠像機械一樣製造產品的規格化人才。

尼特族與飛特族就是,無法適應工業化社會教育系統的人。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產業興起的時代,即使讓尼特族「適應」過去的工業化社會,應該也沒有可以發揮的餘地吧。換言之,我不認為,只要把這些人矯正為可以適應昔日社會的人,他們就能夠生存在未來的後資訊化社會中。如果是適應工業化社會的人,中國輕輕鬆鬆 就有一億人,而越南則有三千萬人。同時,他們的薪資也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而已。因此,我們並沒有必要以「創造與中國、越南相同的勞動力」做為國家的優先課題。

日本的優先課題是,培育在中國與越南都找不到的優秀的專業人才。這樣的優秀人才,即使不是多數,只有一個人也沒有關係。

譬如說,北歐的芬蘭,就是靠諾基亞的前執行長喬瑪?歐里拉(Jorma Ollila)這樣一位天才經營者的力量,復活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十五年前,諾基亞在與日本家電業者的競爭中敗北,公司面臨倒閉的危機,而當時的經營者甚至也想自殺。後來,花旗銀行出身的歐里拉加入了諾基亞,他以專注於行動電話的經營策略,讓諾基亞在數年後獲得了世界第一的寶座。除此之外,諾基亞的成功, 也成為了芬蘭從金融危機中復活的契機,並且帶給了整個國家莫大的希望。換言之,一個經營者的力量終於重建了一個五百萬人口的國家。

諾基亞在芬蘭的營業額不到全公司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在其他世界各地所創造出來的。因此,諾基亞只需要能夠活躍於國外的人才。雖然芬蘭的共通語言是芬蘭語以及瑞典語。但是,為了培育能夠在世界上發揮領導能力的人才,他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文。一個人的影響,竟然也改變了國家的教育制度。

之前,我們也介紹過了韓國三星的例子。其實,過去的日本企業也曾經有成為「HONDA、SONY第二」這樣的計劃。不可思議地,產業就是會「物以類聚」。一旦有一家突出的公司,其他突出的公司也會陸續地出現,並且一起在世界上展翅飛翔。

在二十一世紀,「創造突出的企業與個人」是經濟成長唯一的方法,而在世界性的競爭中,勝利的指標就是「我們能夠培育出多少個傑克?威爾許?」。

由於日本缺乏像傑克?威爾許這樣的人才,因此,不管日立、NEC、富士通以及三洋等等的公司募集了多少過去所定義的優秀人才,也無法在世界上獲得勝利。日本的綜合家電廠商之所以無法戰勝奇異與諾基亞,只要看一看日立的情況,我們應該就可以了解失敗的理由了。那就是,日立只募集了東大出身的學校秀才。這些人 才擅長於掌控公司所賦予的組織。但是,這方面的能力愈強,就會愈早將整個集團導引到錯誤的方向上。因為,他們缺乏了判斷「方向」的能力與勇氣。


懷抱渴望的人才有機會

如果單純地以產業政策來思考的話,我們所應該保護的對象,並不是農民,而是日本人的胃。假如我們可以使用日本豐沛的資金,經營阿根廷與澳洲的農場,反而是大好的機會。因為只要用日本的農業補助金,我們就能夠收購全世界的農地了。即使是美系的穀物公司,也只要十兆日圓就可以全部收購。

糧食自足率的下降,經常被視為問題的所在。如今,糧食安保論者也聲稱「如果國內的糧食自足率下降,萬一發生問題的時候,日本將會很困難」。然而,「萬一發生問題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日本人輕易地使用「萬一發生問題的時候」,而讓自己陷入作繭自縛的情況。業餘的經營者總是不斷地擔心,卻不採取任何的對策,而日本的農業也是如此。與其為了因應不知何時會來的「萬一」,而靠著援助生產沒有競爭力的農作物,不如思考在世界上最適合的地方生產農作物。譬如,貸款五百億日圓(等同於現在的補助 金)給埼玉縣的農家,讓他們在澳洲生產日本人所喜歡的稻米。如此一來,他們將能夠從接受補助的立場,搖身一變為資本家。他們可以收購澳洲優良的農場,並且委託給當地的農民經營。

有趣的是,如果有五百億日圓的話,我們將可以購買足夠的農地,生產日本一年所需的稻米。之後,只要可以掌握水利權,我們就能夠充分地滿足日本人的胃。因此,如果我們可以確保農業的專業人才,埼玉縣一年的補助金就能夠一舉解決農業的問題。

日本人有錢,同時,也有飲食的強烈堅持。例如,日本人喜歡脂肪多的牛肉。如果外國的牛肉不好吃,我們也可以自己生產口味適合的牛肉。一旦吃到便宜又美味的牛肉,日本人的心將能夠獲得滿足。「農家貧窮」是心理障礙的問題,假如可以放眼國外,多少錢我們都可能賺得到。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可以了解等級差別的議 論是沒有意義的。在狹隘的日本國內,就算一再強調等級差別,也只會讓所有的人都愈來愈差。因此,與其把補助金給日本人,不如把錢給世界上懷抱渴望的農民,如此將更能夠提高日本糧食的安全保障。

世界上,最適合農業生產的地方幾乎都已經決定了。不過,如果是工業產品,則首推中國,其次是越南。雖然特殊的加工產品必須倚賴日本的製造技術,然而,這也是極少數的事情。如果是農業,則是以澳洲與阿根廷為主。假如僅限於稻作,那就是越南與泰國了。不過,長期來看,烏克蘭最有潛力。因為有肥沃的土地,所以, 在蘇聯時代,烏克蘭曾經是集團農場與國營農場主要的所在地。如今,這些地方都已經荒廢,沒有使用了。由於有聶伯河(Dnieper)豐沛的水源,因此,現 在烏克蘭是日本人可以發展的目標。

如果日本人想要在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上生存,就要找到世界上最適合的地方,並且出去國外。同時,也要擁有無論如何一定要成功的強烈意志與渴望。最後,更要具備商業力,也就是說要更加磨練專業意識與管理能力,而不是進行批判等級差別與消除等級差別,這種過於任性的議論。

註1:「格差社會」意指,在經濟與政治上,國民之間的等級差別很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