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你是我的缘小说:吊床上的成功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51:02

吊床上的成功學

 

      如果工作真的是一件好事,那為什麼它會被稱為「苦工」? 為什麼上班族常被取笑是只會聽命行事的「木頭人」、辦公室是「血汗工廠」、老闆是使喚奴隸的惡工頭,而整個工作環境則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惡鬥場?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工作就是一件爛透的事。....如何不做事,卻能成就任何事?這個成功致富又快樂的祕密,只有少數人知道.....

0-1 【導讀】打破「努力工作」的迷思

你希望工作可以更有樂趣、更輕鬆嗎?
你覺得工作好辛苦,卻感覺不出自己有進步嗎?
你想了解有更多自由、更少壓力的成功法則嗎?

我對作者弗雷德.葛拉茲奧的第一印象是,他一定是個騙子---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偷懶怎麼可能會成功?

但是,在我認真的讀完整本書之後,終於了解,他說的一切實在很有道理。葛拉茲奧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家;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幸運,或很會讀書。他真的實行了「玩」到成功的法則---不好玩的事,他就不去做,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
誰不喜歡這個概念啊?


成功的答案不是努力工作!

我承認,我也是一個懶惰蟲。房間裡的衣櫥總是一團亂,能站就不走,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心裡第一個想法就是:「太棒了,這本書不就是寫給我的嗎?」我在第二章讀到「最小作用量原理」,開始發覺原來作者不是在開玩笑,這個偷懶成功法是有根據的!

一般人也許無法相信,拚命努力並不是解決問題及獲得成功的答案。可惜的是,還是有太多人深信,盲目的犧牲自己的時間、自由、健康和家庭,才有可能成功。但是,賣命努力的工作其實是個謊言!我們都被洗腦,認為付出時間跟力氣就一定會換來成功。有沒有想過,如果越努力就越成功,那麼最努力、最使力的工人應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大部分最賣命的人反而正是離財富與成功最遠的人。想想看,企業界的大老闆都坐在冷氣房裡,而剩下的人卻拚死拚活的過日子。


如何聰明的偷懶?

作者說,工作違反自然法則。高血壓、心臟病、頭痛、酗酒、吸毒、破碎的家庭、塞車、失眠、消化不良等問題,通常都是工作導致的。工作如果那麼重要,那麼有意義,為什麼會帶來這麼多痛苦?
如果我們需要賣命的工作,就代表自己還不夠聰明,還沒想出更有效率、更有樂趣的方式來完成職責。「偷懶」的意思是,能夠避免工作,而且不但有辦法把份內事完成,最後還能獲得成功。

偷懶成功法的祕密就是:找出你的熱忱。作者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專長,只要結合熱忱及專長,就能輕鬆賺大錢,邁向成功之路。其實,這個道理應該不算陌生---只要你enjoy自己正在做的事,就根本不會把它當成工作。你身邊一定有這種幸運兒(或許正是你),常常說無法相信自己不知道是哪裡修來的福,竟然有人付錢給他,讓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少運動員就是這樣,從小就愛打球,長大後竟然靠自己的興趣賺大錢。你猜,對他們而言,打球比較像是工作還是玩樂?

深受無數人景仰的股神巴菲特說:「我們享受過程更甚於投資報酬;不過當然我也學會接受這些隨之而來的財富。」(請參考先覺出版《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的確,他一生中賺了不少錢,但他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投資股票,而是因為他真的在享受過程。觀察市場、選對股票,對他而言是一種樂趣;這也是為什麼他不付錢給那些華爾街的股票經理人---為什麼要付錢給別人讓他們玩呢?巴菲特這麼成功,必定跟他享受過程有關係。

最簡單、最偷懶的方法,就是最容易成功的方法。看看大自然,如果你把一顆球往上扔,它是不是會以最快、最短、最輕鬆的路線向上飛,再以最快、最短、最輕鬆的路線往下墜。這就是「最少作用量原理」。這個原理在我們宇宙四周隨時都看得到。最自然的方法,一定是最簡單、偷懶的方法。

這本好玩、好讀、充滿智慧的書,可以讓你輕鬆讀完它,最後會不知不覺的被徹底說服---偷懶,就是成功之道!


【作者簡介】
弗雷德.葛拉茲奧 Fred Gratzon
教唆者、健談者、創業家、樂團主唱、運動迷、和平愛好者……以及北美洲最愛偷懶的人。作者個人網頁:www.lazyway.net

【插畫者簡介】
羅倫斯.席夫 Lawrence Sheaff
畫家、平面設計師、插畫家、卡通畫家、建築設計師、幽默作家、哲學家、樂團貝斯手、瑜珈信徒,以及正港的英國人。

 

0-2 【前言】偷懶到骨子裡


我希望你們不是到了現在還不知道這個祕密,不過我也很高興能親自來揭穿這個迷思。讓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其實「努力工作」根本毫無價值。說得更清楚一點:

●努力工作「並非」成功的基石。
●努力工作跟成功一點關係都沒有。
●就算你看到努力工作和成功同時出現,那肯定純屬巧合,兩者絕對沒有因果關係。

我知道,這個觀點會被那群腐敗又暴躁的惡龍視為異端,因為這些怪物就是在鼓吹賣命努力,要我們忍受痛苦折磨以換取成就。但是我要說,現在正是斬除「努力工作」這頭怪獸的絕佳時機。我要列舉以下事實,正式向「努力工作」下挑戰書:

●成功與努力工作成反比。
●那些公開讚揚「努力工作」的人是在危害人類,因為努力工作對成功其實只有反效果。
●想盡辦法逃避工作的衝動,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力量。
●你所能擁有最深沉、最具意義、最完整的心靈體驗,都來自「不做任何事」。徹徹底底,什麼事都不做。

請跟我一起踏上這趟將令你大開眼界的奇妙之旅吧!你會發現,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避開工作」,因為真正推動社會進步和繁榮的英雄,都是在本質上熱愛偷懶的人,而且永遠都是如此。
你也將發現,「不做任何事,卻能成就一切」的祕密。


偷懶到骨子裡

哈利路亞,我是一個懶惰蟲!
哈利路亞,還是一個懶惰蟲! ~ 三O年代民謠


記得那是1969年,當時的我留著一頭濃密亂髮。距離前一次我的頭髮跟剪刀有任何親密接觸,已經一年多了。我穿著寬鬆的工作服——這套吊帶褲裝是我夏天的標準行頭。沒穿上衣、沒有鞋子,連襪子和內褲都省了,全身上下沒有什麼東西在限制我的行動自由。

我的老爸有點擔心。那時我剛從羅格斯大學畢業,而他以過來人的 高瞻遠矚的眼光,看出我對工作毫無興趣。我做一份工作的最長紀錄是兩個月,這個數據每次提起都令他相當苦惱。

是的,老爸非常擔憂,而他認為自己的擔心有理。因為,我又被炒魷魚了。這一次丟的是公務員的鐵飯碗,這可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事,更是完全超出我爸的想像空間。他決定,該是父子倆好好談談的時候了。

受到最新一期雜誌文章「如何跨越代溝」的啟發,老爸以打造偉大建築般的高度期望,開始了我們之間的對話。他想在自己被經濟大蕭條洗禮過的三○年代心理,和我所處的黃金時期的六○年代嬉皮精神之間,搭一座溝通的橋梁。

「兒子啊,你對未來有什麼打算?」

「我很高興你這麼問,」我渾身散發著熱忱,暢談著:「我在想,我要搭便車到墨西哥,然後到馬沙蘭的海岸衝浪。你要一起來嗎?」
這番話差點讓我爸的憤怒如火山爆發出來,他竭力克制心中的怒火。我幾乎可以看見他的腦袋因為憤怒而糾纏在一起。

等他怒火稍退,他說:「兒子,我指的不是這個。我是想知道,你有沒有一些比較正經的生涯規畫。」
「我是很認真地想當搖滾樂鼓手啊!」我正經地說。我可以感受到,老爸的脾氣和耐性已經到了極限。

「那些該死的鼓從來沒賺過一毛錢呢!」他大聲吼著。
「你這樣說不完全正確,」我回他。
「在兩場無關緊要的兄弟會派對上演奏,可不能算是一種職業,」老爸反駁說,「然後呢,你現在打算做個一無是處的懶惰蟲到處亂跑。這樣根本是在浪費人生,斷送前途。你得好好考慮開創一番事業。兩個月就辭掉工作或被炒魷魚,實在是太誇張了。」

他停下來平息一下怒氣,接著悲嘆道:「哎,弗雷德,公務員可是人人垂涎的美差事啊。」
「那份工作糟透了,」我抗議說,「你根本不了解官僚系統是多麼遲鈍、狹隘、瑣碎又愚蠢,而且跟現實脫節。事實上,我感覺獲得解脫。」

「解脫!解脫!」他的聲音越來越尖,越來越大,連同他的不可置信和惱怒也越來越明顯。「天哪,弗雷德,你得務實面對你的人生。你得改掉這種輕浮的態度。」
「我才不輕浮。」
「你說什麼!」我爸說得口沫橫飛,「你一天到晚只想著玩樂,但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遊戲的時間已經結束了。現在你已經大學畢業,該振作起來,承擔責任,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了。」
「該工作的時候,我就會去工作,」我堅持說。

「這就是我的意思,」老爸大聲說道:「非得有人拿槍指著你的腦袋,你才會去工作。聽著,我是你爸,我太了解你了。你就是有種偷懶的心態,總是竭盡心思逃避工作,等到完全沒輒了,你才開始加倍努力,想讓工作變輕鬆。其實如果你一開始就按部就班,這一切都可以不一樣。憑你這種態度是成不了大器的!」

說完這番話,老爸的臉上煥發出勝利之光。他總算用堅定明確又有說服力的方式,說出他的觀點。他認為,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弗雷德會長大變成熟,開始懂事,然後認真投入工作謀生。

如果你有興趣知道的話,這次的討論最後是以「墨西哥僵局」收場——我搭了便車一路到達墨西哥,把我那惱怒又猛搖頭的老爸丟在紐澤西。搭造「跨越代溝」的橋梁,成了未竟之夢。

不過,有件事老爸說的沒錯——我的確漸漸長大了,變老了。我娶了一個不錯的女孩,並且扛起許多責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的寶貝兒子傑克。我教導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已有多年,並開創了兩項事業。第一項事業使我榮登《時人》、《財星》、《富比士》、《新聞週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無數媒體,還接受今日美國、早安美國、CBS晨間新聞、NBC晚間新聞等不計其數的電視與電台採訪。我還曾兩度成為白宮的座上客。我的另一項事業使我晉升大企業之列,公司壯大到擁有1100名員工,同時被《Inc.》雜誌評比為全美成長速度第二的公司,年營業額達4億美元,並在納斯達克(NASDAQ)掛牌上市。

一路走來,我對工作的態度卻從未改變。我的那些工作狂同事們依然指控我偷懶,怪我總是想盡辦法逃避工作,或是只知道享樂。對於這些指控,我欣然並自豪地全盤認罪。
然而,這項包括我老爸和其他看法相近的人視為缺點的特質,反而是我獲得無上成功的最大推進器。我甚至認為,這些所謂「偷懶、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特質,是人類文明進步和創造龐大財富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是人生幸福與滿足的關鍵。

我知道這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立場。它與傳統智慧(我用智慧,純粹是一種禮貌的表示)明顯背道而馳。但我深信自己是正確的。我寫這本書,完全是為了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給大家帶來幸福、財富、健康和成就感。而且,相信你們現在都猜到了,我根本沒有「費力」寫書,反而是像玩遊戲般「愉快地」把我的經驗放進這本書中。

 

0-3 【內容試讀】第3章:尋找不費力之道

在政治和經濟的強勢主導下,人類的歷史總是嫌惡「游手好閒」的人,把他們視為麻煩製造者。
然而,大自然卻從來沒對悠閒的樹木、野草、蝸牛、珊瑚或空中漫遊的雲朵,表示任何的憎惡。


~ 美國發明家、測地線拱頂之父 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


偷懶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級。當然其中一定有最基本的沙發偷懶蟲,這些白帶段數的初級偷懶蟲有他們的價值,也有許多可愛之處。這個段數的偷懶,跟所有其他偷懶的表現一樣,都值得鼓勵和培養。

另外,還有一群功力深厚並已達到「做越少越好」境界的偷懶達人。這群黑帶段數的偷懶高手,不僅享受著逃避勞動的愉快,還因為沒做事而大有成就、荷包滿滿。很快我們就會發現,正是這份傲人的偷懶功夫,推動著社會的所有進步。

只可惜,傳統的思想始終將偷懶視為人們個性上的一大缺陷,還有人認定它是惡魔的遊樂場。深諳偷懶高等藝術並能親身實踐的人,長期承受社會的冷嘲熱諷,還要被迫接受「要成功就得做更多、拚更久」的說教,真是令人頭皮發麻。

長期接受這種扭曲又引人入「睡」的觀念的模範生,會很得意地告訴你:「我每天努力工作16個小時。」

千萬別誤會我的意思。投入大量時間努力工作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前提是,你得願意因此犧牲你的健康、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生活的樂趣,還有精神與心靈的提升。你也願意接受在成功的路上,是以蝸牛行走般的速度前進。如果這是你信奉的觀念和態度,那麼努力工作確實有價值和好處。

但是,如果你嚮往的,是一種能使華爾街投資人隨著你的音樂起舞、對你阿諛奉承的輝煌成就,那麼你就該改變你那「10小時努力=10倍成功」的觀念。這種1+1+1+1……做更多、拚更久的悲苦成功觀,就好像把數數字視為數學的最高境界一樣,荒謬到極點。

「花一小時能完成一件事,那麼花兩小時必能完成兩件事」,這點我不反對。如果你的目標只是做好16件事,那麼恭喜你,這是個萬無一失又不需太傷腦筋的成功方程式。但是,假如你的目標是做好一百萬件事呢?那麼你就需要一套顛覆傳統思維的新公式了。

這套新的公式的基礎,其實就是單純、簡明又優雅的真理——成功與努力成反比。意思是,當操勞和努力減少,成功便一擁而來。當你往不費力的目標邁進,成功便永無止境。

從這項真理延伸,理所當然的結論就是——工作對成功具有極大的殺傷力。一項非常明顯的事實就是,世界上充滿著努力工作的人,這些人幾乎都很拚命,可是其中真正成功的,卻是少之又少。然而基於一些荒謬至極的理由,人們依然篤信「只要我越努力工作,就會越成功」。事實上,唯一與工作和苦力成正比的是疲勞。

透過本書,你將會學習欣然接受這份以不費力為目標的偷懶,藉由不做任何事而完成一切的能力。


努力工作的經濟效益

就經濟效益而言,工作是不合邏輯的。如果畫一張努力工作和金錢報酬率的關係圖,不難發現越辛苦、累人的工作,酬勞越低。反之,隨著費力程度的降低,成功(以金錢報酬率來計算)則大大提升。要是這個社會真的根據工作的辛苦程度來分配酬勞,那麼出賣勞力維生的工人應該最有錢。但顯然他們並不是。

我們可以畫出一張新的關係圖,從中找到新的標準:一個人,如果只使用他的肌肉,在沒有任何藉腦力開發出的儀器或發明的幫助之下,所能製造的電力,僅夠讓他這一生賺取四?三美元。

要是你有用心注意,結論是再明確不過了:我們必須運用頭腦,幫助自己達到減少工作、甚至最後完全不工作的境界。否則,我們只能一方面宣判自己無止盡工作的刑罰,另一方面做得越多荷包卻越小——真是吃力不討好,痛苦加倍啊!


我的突破體驗

記得幾十年前,我和幾個朋友曾計畫把一個破舊的空間,重新裝潢成一間設計工作室。

就在我們準備展開華麗鑲花地板的工程時,發現地板正中央躺著一個體積6×3×3立方英尺、長相怪異的黑色保險櫃。顯然,如果要裝潢地板,我們得把這個生鏽的醜櫃子搬開。

我們有七名壯丁圍著這個保險櫃。在精心計算過、完美配合並且無懈可擊的執行下,我們毅然地以最高昂的士氣要「抬起」保險櫃。這一試,大夥兒汗如雨下,有人開始慘叫、抽筋,還有人扭傷手腳,但是那個櫃子卻動也沒動。

於是我們改變策略。大家站在保險櫃的一端,用一種同仇敵愾、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要把它「推到」房間的另一頭。但是,保險櫃還是文風不動。倒是我們,經過一次次壯烈的奮戰,成功地撞出身上多處瘀青,弄得灰頭土臉、汗流浹背、心灰意冷。

「也許,」有位感到氣餒的隊友建議:「我們應該拿桌布蓋住它,上面再放束花就好了。」就這樣,我們垂頭喪氣地出去吃午餐。

當我用餐回來後,發現另一位朋友正繞著保險櫃,若有所思。他並不是之前慘敗團隊中的一員。

「你在做什麼?」我問他。
「我要把這個櫃子搬開,」他認真的說:「你想幫忙嗎?」
「別開玩笑了,我可不要重蹈覆轍。」我以過來人的口氣,告訴他七位壯丁和桌布的前因後果。我伸出那瘀血的手指甲,證明給他看。

他說:「你和我,可以搬動這傢伙。」同時搖搖手指,駁回我的專業認定。這個保險櫃令人討厭的程度,以及它對我們的夢想工作室所造成的不搭調感受,使我全然忘卻早上慘不忍睹的畫面,於是接受了他的邀約。很快地,我們想出一個解決之道。

我們先將螺絲起子尖端的部分捶進保險櫃的底下。接著,再把一條長管套在螺絲起子握把的部位,然後擺一片2×4平方英尺的木板,在長管下當作支點。運用槓桿原理,我們把長管往下壓,使保險櫃翹起來一點點,足夠讓我們在櫃子下面塞幾張紙。儘管只是櫃子的一面,被抬起來的那點高度微不足道,卻也足夠我們把螺絲起子的頭再往裡面推一些些。

我們再次調整長管槓桿的施力點,槓桿將保險櫃抬高到足夠我們把原來的紙換成一本雜誌。接著,我們再次調整槓桿和支點的位置,並把櫃子抬高到可以加第二本雜誌進去。雜誌不斷地疊高,一直到我們可以放一條長管在櫃子的下面為止。最後,我們就像兩位輕鬆推著嬰兒車逛公園的阿嬤,毫不費力地把長管上的保險櫃「滾出」房間。

此時我們的鬥志直入雲霄,感覺沒有任何事能難倒我們。我們堅信,單憑我們兩個人的力量,蓋一座埃及金字塔也不成問題。

兩個人運用頭腦,毫不費力地完成七位壯漢使盡吃奶力氣所做不到的事。我們並沒有逃避這項任務,只是避開了「操勞」這個部分。我們找到了一個毫不費力的解決之道。

這件事,成了我人生的轉捩點。從此之後,我知道這一生當中,沒有任何事情我做不到。凡事要成功,就要掌握正確的切入點。我發現,帶領我通往成功的切入點,永遠都在往更輕鬆、更不費力的路上。

成功與努力工作是背道而馳的。這項真理,不僅適用於搬運粗重物品,更可以應用在任何一件事,包括人際關係、產品管理、金錢、家務、想法和情緒等。
成功的基礎不是努力工作,而是盡量少工作。


創意達人,就是偷懶達人

幾乎所有文明的進步與發展,都是由一群受不了不斷消耗體力這套老方法的人,所構想發掘出來的。這些人打從心底相信,一定有更容易、更快、更便宜、更精簡或更安全的方法。他們知道,一定有更棒的辦法,可以不用這麼費力。

這些人最初無非是想簡化自己的生活、減輕負擔和避開工作。他們想要少花一點精力,去完成更多的事。依我看來,這些人就是愛偷懶的。

仔細想想,第一個把帆架在船上的人,是不想繼續用手費力划船。第一個把鋤頭綁在木桿上的人,是希望從此不需要再彎腰鋤地。把水車和研磨工具結合起來的人,是已經受夠了用石頭親手敲輾的苦工。

接受這個事實:創意達人就是偷懶達人。

倒過來講也說得通嗎?所有喜愛偷懶的人,都富有創意嗎?不一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心態是對的。

現在我想邀請你加入偷懶達人的行列,並且把你最精采的偷懶本事拿出來,讓它發揮得淋漓盡致,然後運用你充滿創意的智慧,提升我們的生活吧!


文明的演進

文明的進步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運用更少資源來完成更多事情的歷史,這其中包含更少的材料、能源和時間。

想想你最新的得力助手——電腦。一開始,一部電腦的體積龐大,足以占據整間辦公室。除了價格昂貴,更需要一疊疊「請勿碰撞或移動」的警示標誌,有的甚至還需要另一個塞滿散熱儀器的房間,專門負責防止電腦過熱。儘管那時的巨無霸架式十足,但比起我現在這部輕巧的筆記電腦,還顯得又慢、又笨重,功能又不夠好。何況我的這個寶貝,價格還不到它的千分之一。

可見,社會總是依循更省力的步伐,向上提升。


富勒的智慧

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是我相當敬佩的偶像。他創造了「朝生暮死化」(ephemeralization)這個字,意思是以少成多(少做多獲)。它的願景是:
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加速朝生暮死化,也許有朝一日會幫助我們以少成多,進而不斷帶領人類邁向前所未有的更高水準生活。
——《關鍵路線》

富勒徹底信奉少做多獲的理念。他認為人類對賺錢謀生的依賴和需求,其實是在盲目地做純粹滿足他人私利的苦勞差事。他一生致力於發掘能終止這種現象的工具和方法。

我一生致力於研究發明一種工具,要幫助人類以更簡便、愉快且有效率的方法,去完成不可避免的差事。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捨棄那些令人不快的方法。
——《關鍵路線》


把0帶給世人的真英雄

想像你是一位身處於西元一千年、中世紀黑暗時代的義大利修道士,你的工作是計算乘法。(不是九九乘法那種哦,別忘了你是位中世紀修道士。)有一位仰仗你這方面專業的商人,給了你一則算式:CDXXXIV乘以IX。

不用說,當時阿拉伯數字還沒有傳入歐洲,而你想訂購的電子計算機還在缺貨,大約還要等個幾千年才會出現。那麼,答案是多少?這一題已經算是容易的了。商人大可以給你一則比小學四年級的加減乘除還要稍微困難的問題。

不用害怕!救兵來了。他們是東邊鄰近的伊斯蘭世界、騎著駱駝在沙漠上奔馳的阿拉伯人。他們採用了從東邊鄰居——印度那兒學來的印度基本數字,其中包含一項全新的概念:0這個數字。數百年後,隨著阿拉伯與印度的數學論文翻譯成拉丁文,這套新的數學終於在十一世紀發揚到全歐洲。無庸置疑,這道簡化的步驟,為數學計算掀起了速度上和簡便性上的革命。現在的商人,不必拜託中間人,就可以輕易算出:434乘以9,等於3,906,如此還可以多賺點時間來禱告呢!之前所提到的「少做多獲」,在這個例子裡,是「不做全獲」。


數位化時代

我們現在所用的電腦,就是將已經相當簡易的阿拉伯數字進一步發揚光大。現在一切事物都可以簡化為一連串的1和0:文字、數字、圖片、聲音、音樂、影像、電影。真是名副其實的少做多獲——運用更少、更簡單的資源,來完成更多、更複雜的事。


德國人的偷懶法

你可聽說過有德國軍官頌揚甚至獎勵偷懶?你一定覺得很可笑,向來以勤奮聞名的德國人,怎麼可能選出這樣的領導者。然而事實上確有此人。當然這個人算是個異類,但他確確實實存在過,而且還是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在1858~1888年間,擔任德軍參謀總長的馮莫克將軍(Helmuth von Moltke)。在他的領導之下,德國軍隊成為近代軍隊的典範。

馮莫克將軍把所有的軍官,依智能和生理的特徵,區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1)遲鈍偷懶型、(2)精明勤奮型、(3)遲鈍勤奮型、(4)精明偷懶型。

遲鈍偷懶型的軍官,被分配到簡單、反覆性高,而不具挑戰性的職務。

精明勤奮型的軍官,馮莫克認為他們過度參與管理,對小細節太過要求。也就是說,這些人不適合擔任領導者。因此,他從未將這類軍官升格到軍隊內發號施令的職位。

遲鈍勤奮型的軍官,則被馮莫克認定是危險的一群。他認為這些人是經常需要有人盯管、到處流蕩的麻煩製造機,因為他們解決問題的速度,往往沒有製造混亂來得快。這些軍官被視為負擔而遭到革職。

至於那些精明偷懶型的軍官,正是馮莫克認為應該賦予重任的英雄人才。為什麼?因為這些人具備足夠的才智,能判斷什麼是最需要完成的任務,但同時受偷懶心驅使,總會尋求以最容易、最簡便的方式達成目標。當然,這類型的軍官絕對不會鑽牛角尖、為小細節煩惱,反而喜歡把憂慮分配給衝勁十足的拚命三郎。


辛苦付出,才有收穫?

辛苦付出,才有收穫(No pain, no gain),這是誰想出來的奇怪標語?答案就是健美先生!
那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流血流汗遵行這項哲理的人,到底在等待什麼樣的光榮獎勵?
練得一身可以舉更重啞鈴的本領,好讓自己可以重新再痛一遍……


下一章

找到少做多獲的途徑,是成功的要訣。在下一個章節,我們將會探索這個途徑和成功可能藏匿的地方。然後我們要狠狠地把「努力工作」這陳腐的四個字踢出門外,讓你永遠都不需要再費一滴力氣。

 

0-4 【內容試讀】第9章:偷懶達人這樣解決問題


我們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永遠沒辦法在產生問題
的思考層次上得到答案。


~ 理論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我必須辛苦努力工作,我會覺得很可恥,因為那等於是在承認我到現在還沒找到處理事情的高明方法。不過,許多人似乎不像我這麼在意。他們大肆宣揚自己工作有多麼努力,彷彿效率差和不中用是值得驕傲的特質。

接受現實吧,在處理事情時,如果有一個比較容易、輕鬆的解決辦法存在著,正常人絕不可能去選擇比較困難的做法。可惜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越來越少,人們開始把辛苦努力當成替代品。我們活在這樣的悽慘世界,無能的「埋頭苦幹」竟然被提升到崇高的地位,與「解決問題」相提並論。

究竟為什麼,真正的解決辦法這麼難找,而辛苦努力卻像傳染病般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解決辦法並不難找,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該從何找起。可悲的是,在一個找不到解決辦法的地方嘗試尋找之後,人們就會認命地挽起袖子,認定自己必須更加賣命努力。我們長期被「辛苦努力就能解決問題」這種扭曲的想法給薰染,已經漸漸將它視為公認的真理。

讓我為大家點出錯亂的關鍵。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多數人(包括政府在內)總是在問題的層面尋找答案。人們會先試著直接從問題表面解決問題。例如,一棵因為缺水而枯萎的樹,最初的徵兆就是枝頭上有乾枯的葉子。這時政治人物會建議說,我們應該幫每片葉子澆水。

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尤其是政府,處理問題的態度。這也是問題會越來越棘手的原因。人們不去灌溉問題的根源,反而費盡心力在減緩表面的現象。

現代醫學因為安於治療症狀而聲名狼藉。然而單單靠治療症狀,從未能治癒疾病。以服用藥物來治療高血壓的症狀,根本無法解決高血壓的問題。吃顆藥,血壓會往下降;一停藥,血壓馬上又衝高。藥物只是用來隱瞞症狀的。藥物不僅無法治療疾病,甚至會製造出更多的問題——一大堆副作用和新的疾病。雖然如此,醫師仍然塞給病人這些治癒不了疾病的藥,並且收取大筆診療費。

在問題的層面尋找答案,是極愚蠢和誤導的行為。這麼做,無異於為了終止黑暗而在漆黑房間裡責罵黑暗、要它離開房間,或是在政治上,把所有過錯和責任都歸給另外一個黨。解決黑暗問題的方法,跟「黑暗」本身一點關係都沒有。答案不在問題的層面。黑暗是因為缺乏光明,所以只要把光明帶進房間,黑暗就會消失。

答案,永遠不可能在問題層面找到。

讓我偷偷告訴你一個祕密,一個足以改變世界的大祕密:「答案,總是藏在更細微的深層,等待被發現。」


尋找細微層的藝術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答案藏在更細微的地方,而幸運的是,經過上一章的討論,我們對細微層有了深度的理解和掌握。我們看到宇宙萬物的一切系統具有不同的層次。看起來比較巨大而明顯呈現的表面層,是由許多比較單純、基本且抽象的細微層所組成。表面層看起來複雜、熱鬧,有許多變動。相較之下,細微層顯得單純又安靜,沒那麼活躍。表面層呈現多樣化,越細微處則越一致。

當一個問題出現在某一個層次上,它的解決辦法就在更細微、更基礎的下一層。神奇的是,當我們進入更細微的層面,處理事情反而會更有效率、更實惠、更簡單、更安全,也更優雅。解決問題的關鍵總是藏在細微之處,等待被發現。

解決問題的祕訣就是:「在更細微的層次處理事情,永遠會達到少做多獲的效應。」更進一步來看,答案存在於越細微的層面,它的影響力就越深遠。


以小搏大的經典

大衛並不笨,他知道如果跟巨人歌利亞比蠻力,根本是以卵擊石。他絕不會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與歌利亞進行肉搏戰。對賭徒來說,即使賭注沒那麼大,機率上再怎麼有利,也不會在一場蠻力的較量,如拳擊、舉重,甚至比腕力,押注大衛會勝出。要在歌利亞的強項上擊敗他,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大衛卻完美地運用細微層的藝術,以智慧來彌補他在體型上的不足。他在更細微的層面找到應對的方法,選擇不去硬碰硬,而是利用簡單的自然法則制伏巨人。(譯注:在《聖經》故事裡,大衛用機弦甩出石頭,擊中歌利亞的頭部。)大衛之所以能擊敗歌利亞,不是靠蠻力,而是靠在更細微之處找到的智慧。


以柔克剛的經典

希臘人和特洛伊人因戰爭而陷入近十年的僵持狀態。最後,希臘人因為往細微層面思考,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勝利與打仗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不論是士兵的英勇程度、兵力的多寡、軍事策略或制海權,都無法決定勝敗,而既然兩方都會祈禱,誰得到神的眷顧也顯得無關緊要。特洛伊之戰勝敗的關鍵,是無法在問題層面(軍事力量)找到的。

要贏得這場戰爭,就必須體認到「打仗是太費力、太危險的事」。要強行衝破如銅牆鐵壁的特洛伊城,不但勞民傷財,更何況幾千年來多少人試過,最後也總是鎩羽而歸。要贏得這場戰爭,需要從更細微的層面思考,找出更細膩、更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

歷史後來的發展,我們都很清楚。越能充分探索細微層面的智慧,就越容易獲致理想的成果。希臘人把這套模式運用得淋漓盡致,他們「沒做任何事」,就贏得最後的勝利。他們不需要動口或動手,也不需要面對戰場上的躁動不安,甚至連大聲喘氣都不用,完全、徹底地什麼事都沒做。「落敗」的特洛伊人則做了所有的苦工。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載滿了希臘士兵的龐然木馬推進城裡。「獲勝」的希臘人簡直是搭了便車而已。希臘人運用聰明偷懶,贏得了戰役,連一滴汗都沒流。


問題堆積在表面,等待我們解決
我們必須探索細微層,尋求答案
細微層更為基礎
細微層更為抽象
細微層更為單純
答案藏在
細微層

等待我們發現



越細微的,越簡單

物理學總是在尋求一個簡單的公式來理解整個宇宙。在探索更細微層次物質和能量的過程中,人們看出宇宙間的一切皆有關連,並且有著共同的起源。幾十年前,物理學需要一種更準確而簡潔的方式來描述並識別粒子間錯綜複雜的模式。最後脫穎而出的,是「構成塊」的概念(比粒子本身更細微的狀態)。這些構成塊被稱為「夸克」(quarks)。運用夸克來闡述粒子的方法,讓物理學界對大自然的理解跨出一大步,而最後也證明這種方法是非常高雅、準確而簡單的。

物理學領域的新發現,其實都是更為簡單的東西。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集成中,一切都比過去更簡單。這個現象與所有其他原理的共同點是,它們其實都是簡單的東西……識別真理,看的就是它的美麗與簡明。
——費曼,《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


細微導向細微

在我們老祖宗那個時代,電學和磁學被視為截然不同的現象。到了19世紀,蘇格蘭物理學家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從更基本、更細微的層次檢視這兩者,發現這兩種現象可以納為一體,因而創發出可精確且完整描述它們的理論——電磁學。

掌握了某一個細微層,讓我們得以探索精確度更高的細微層。每當我們深入一種細微層,就能為更深一層的細微層建立基礎,以此類推。馬克士威所創發的,對電與磁更為統合的理解,為後來更進一步的探索鋪了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其他重要的創見。廣播與電視產業,以及相關的各種應用,都要歸功於馬克士威的發現。


天大的難題,微小的解答

有些問題看起來嚴重到彷彿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但千萬要記住,力量就藏在細微層,越細微,就越有力量。

一個天大的難題需要的不過就是一個更細微的答案。所以問題越嚴重,你就越要探索更細微的層面來尋找解決之道。

「問題」代表的是答案從缺,就如同黑暗代表缺乏光明。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應付問題本身(黑暗),而是要找到答案的所在(光明):

解決「軟弱」的問題,不是應付軟弱本身,而是要找出力量。
解決「無知」的問題,不是應付無知本身,而是要補充智慧。
解決「疾病」的問題,是要學會放鬆。

解決「仇恨」,要透過愛。愛怎麼會比仇恨更為細微呢?人類在表現情緒嗎,仇恨是粗魯的表達方式,而愛,則是發自內心深處細微的悸動。

送食物解救飢荒只能暫時緩和「飢荒」的問題,甚至會因此製造出更嚴重的問題——依賴。徹底解決飢荒的方法是教育人們,使其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

鬥爭永遠解決不了任何事情。打打殺殺之後,根本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戰爭」的問題是無法靠打仗來解決的。停戰協議也並非戰爭的解決之道——這不過是雙方因為厭倦了互相廝殺而協商出來的產物。戰爭的解決之道在於找到人們追求和平共處的內心世界,這是一個毫無恐懼、焦慮和敵意的微妙世界。(後面的章節會有更詳盡的探討。)最後,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世間有人掌握了所有細微的技巧,他一定能在所有問題發生之前就避開問題。

避免尚未降臨的苦難。
——《瑜珈經》

我們要如何避免尚未降臨的苦難?我們要運用並探索細微層。畢竟,奧菲斯(Orpheus)就是利用他細膩的音樂避開了死亡。


我的忠告

這個世界不是平的,它有無止盡的深度和多維的面向。每一個層次都有一個更細微、更抽象的基礎。

一旦培養出對細微層的認知與理解,你不僅本身的力量會增強,也會很自然地發現問題的解決之道,並且不自覺地著手執行這些事。相反的,只求理解事物表面的人,注定將與挫敗、失敗,以及最可怕的「辛苦工作」終身為伍。


結論:通往成功的路線圖

答案總是在更細微的深層等待被發現,因為越細微的力量,就越強大、越一致。這不僅是偷懶達人的解決問題之道,也是解決問題的唯一祕訣!這是一個絕對值得我們依循的成功藍圖。

從更細微的層面著手處理事情,自然能達到少做多獲的效應。延續這份精神,我們得到燦爛的結論——只要確實執行偷懶達人的準則,最終所有事情都是不做全獲。或是如富勒所說:「滯重的有形物質,將由輕盈無形的智慧來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