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月春奈:浅谈“V1+V2”式短语的归类及其归类角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54:26

浅谈“V1+V2式短语的归类及其归类角度

卯昌达

 

一、引言

有的论著把“绕道走”、“看着烦”之类的短语归类为连谓短语;有的论著则将“绕道走”归为状中短语(偏正短语——笔者注),将“看着烦”归为中补短语(动补短语——笔者注)。

黄伯荣、廖序东等人认为: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种(注:指主谓、动宾、偏正、中补、联合五种)结构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的短语叫连谓短语,如:接受批评(动宾),绕道行走(状中),打死(中补),讨论并且通过(联合•递进),辱骂和恐吓(联合•并列)。颜迈认为:由几个连用的表示顺序、方式、因果、目的等的谓语构成的短语叫连谓短语,如:看后买(连谓•表顺序),躺着看(连谓•表方式),看着烦(连谓•表因果),报名参加(连谓•表目的)。两种观点分歧较大。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注意。

“进行交流、喜欢交友、过河拆桥、绕道行走、打死、救活、见异思迁、分道扬镳、望文生义、守株待兔、引经据典、水滴石穿、闻鸡起舞”等相同组合形式的短语大量的存在于汉语语用之中。我们可以将其组合形式归结为“V1+V2式。然而,同样的组合形式,不同的分类结果。

有的著作将“过河拆桥、见异思迁、分道扬镳、望文生义、守株待兔、引经据典、水滴石穿、闻鸡起舞”等短语分为连谓短语。

不难看出,这些分类都是从“结构”的角度进行的,且以“连谓”而命名。这里的“结构”是那一层语法单位上的“结构”?“连谓”之称是否确切?能否换一角度分类?能否换一称谓呢?

二、谈谈“连谓”之称和与之相匹配的“结构”

连谓,顾名思义,“连”意为“连续”、“连接”之意,“谓”指“谓语”。从语义上讲,连续有并列延伸之意,连接有相互衔接之意,侧重点不同。但无论作连续讲,还是作连接讲,在短语中,其语义间的关系都存在与之相应的现象。也就是说连谓是谓语的连续或连接。《现代汉语词典》对“谓语”作如下解释:“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样或者是什么样的句子成分。一般的句子都包括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谓语部分里的主要的词是谓语。例如:在‘我们尽情的歌唱’里,‘歌唱’是谓语,‘尽情的歌唱’是谓语部分。有些语法书里称谓语部分叫谓语,称谓语为谓词。”

显然,这一概念是相对主语、宾语而言从句子结构分析的层面上加以概括的。

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很多汉语语法论著在语法分析上都基本上是以内部结构为标准的分类。汉语短语的结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这种“叶斯丕森和布龙菲尔德”理论的影响。

因为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方式具有相似性,以至把布氏的句法结构类型的分析直接应用于汉语短语的结构分析上。如范晓在《说句子成分》、《关于结构和短语》等文中提出: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根据这种观点,应当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地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我们不妨对“结构”一词进行简单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结构”的有两个义项,1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2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构造。那么,在短语中,其组成部分指的就应该是构成短语的词,而这里的结构指的就应该是短语内词与词的搭配和排列。这样一来,用句子成分分析意义上的结构来作为短语分类的标准,没有分清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的短语和作为动态的使用单位的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因此,对短语结构关系类型的说明实际上是把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如并列关系、补充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纠结在一起了。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

根据“事物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一规律可知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的、备用的语法单位,正如颜迈所说:短语是不止一词又不能独立成句的语法单位。因此,它还不完全具备句子的性质,对它内部进行分析以及据此而进行的分类,其标准与动态的、使用的语法单位—一句子的分析不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构成短语的成分和构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的同一性。吕叔湘先生认为“从语素到句子”有一个“中间站”,即短语。如果说汉语语法单位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有一个中间站的话,那么这个中间站不是短语,而是句子成分。词和短语都需要这个中间站的过渡,才能由静态的备用单位转化为动态的使用单位。

综上所述,用句子成分分析意义上的“结构”作为下一级语法单位短语结构分类的标准,违反了“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违反了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用界定句法结构的称谓“连谓”来给短语结构命名,其指称过于宽泛,犯了形而上的错误,忽略了短语内部各成分的语义呈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作用。

三、谈谈语义对短语内部结构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语义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不仅指个别词与词之间的具体关系,还指某类性质的词与另一类性质的词之间的概括关系,以语义为标准的分类也是语法分类,因为它最终是为解释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律服务的。

其实,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给短语分类,首先得切分短语的层次。当我们对短语进行层次切分时就是对结构的处理(实际是对语义的切分),就足以说明短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语义直接相联系,要想完全脱离开语义关系是不可能的。

黎锦熙说:“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新著国语文法》第6页,1951年版)。如:“飞翔是人类长久的梦想”中的“飞翔”是名词,而“鸟儿在空中飞翔”中的“飞翔”则是动词。短语由词组合而成,自然与之相一致,短语同样会受语境的影响。颜迈认为:在语法分析中,意义的作用是不可排除的。这里的意义其实指的就是语义。

又如:我们判定“学习文件”这一短语,可能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动受短语和偏正短语。为什么同样的组合,却有不同的结果呢?这主要是受语义的影响而至。当该短语所指文件而非指动作行为时,“学习”仅起限制作用,该短语为偏正短语;而该短语指动作行为时,“文件”是“学习”的内容(即所关涉的对象),该短语应为动受短语。这样,势必得到一个结论:“V+N”式短语中,V的语义呈现决定于N成分:当N给V提供可支配(关涉)的内容或实现的时空环境(V的指代义的两个预设),V就呈现指代义,整个短语是动受结构;当N不符合V的指代义的两个预设,反而意义上是V从属于N,那么,V就呈现指称义,整个短语是偏正结构。

故而,足见语义对语法规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四、从语义角度给“V1+V2式短语归类

我们将上文的“过河拆桥、见异思迁、分道扬镳、望文生义、守株待兔、引经据典、滴水穿石、闻鸡起舞”等短语再辅以其它相类似的语言材料从语义的角度进行重新分类:

a:学习游泳   接受批评   进行讨论   预防传染   承受打击   喜欢研究

b:绕道行走   躺着看书   使劲嚎叫   守株待兔*  走马观花   分道扬镳

c:说长道短   引经据典*  随波逐流   参观访问   救死扶伤   承前启后

d:吸收进来   望文生义*  见异思迁*  破釜沉舟   滴水穿石*  望梅止渴

e:上山采药   躺下看书   过河拆桥*  出去找人   买椟还珠   闻鸡起舞*

这样分类,遵循“被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原则,通过切分层后,因五组短语均由两个动词性成分组合而成,可命名为“V1+V2式短语。下面,我们从语义呈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判定以上五组短语的结构:

a:学习游泳  接受批评  进行讨论  预防传染  承受打击  喜欢研究

“喜欢”表示心理活动,其它词都表示动作行为,其中,“游泳”回答“学习”什么,“批评”回答“接受”什么,“讨论”回答“进行”什么,“传染”回答“预防”什么,“打击”回答“承受”什么,“研究”回答“喜欢”什么。此时,“游泳”、“批评”、“讨论”、“传染”、“打击”、“研究”等词在它们所处的“短语”这个语境之下,只呈现的是其指称义,为V1提供可支配的内容,成为V1所关涉的对象。颜迈认为:但凡动宾短(动受——笔者注)语皆可用“……什么”的方式进行提问,且给动宾短语下了定义:由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和所关涉的词语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但颜迈在分类时表示:定名时虽想坚持按成分定名的原则,可事实上这种原则是无法坚持到底的。因此,这组短语我们不妨命名为动受短语。

b:绕道行走  躺着看书  使劲嚎叫  守株待兔走马观花  分道扬镳

这组短语中,V1与V2间的语义关系是V1说明V2存在的状态和动作行为的方式。虽然V1和V2呈现的都是指代义,但V2不是V1所关涉的内容,相反,V1限制了V2这个动作行为的方式。不是“对直”行走而是“绕道”行走,限制了行走的方式,不是“站着”看书而是“躺着”看书,不是“守林”待兔而是“守株”待兔,其它几个短语也具有相同的特点。黄伯荣、廖序东等人认为:少数动词可以用来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

这些限制和被限制的关联决定了V1对V2的从属地位,存在了语义轻重不等的偏正现象。

根据颜迈“偏正短语由表限制、修饰的词语和被限制修饰的词语构成”的定义和“前边起限制修饰作用,叫偏项,分别表现为定语或状语;后边被限制、修饰的词语,叫正项,都归结为‘中心语’”的条件或说明,该组短语符合以上的各项条件,便可以判定该组短语是偏正短语了。

c:说长道短   引经据典随波逐流   参观访问   救死扶伤   承前启后

这组短语中,就语义而言,V2不是V1所关涉的内容,V1对V2也不具限制作用,V1和V2各自指代其动作行为。前五个短语语义指代的动作行为之间没有时间差异,也无语义上的衔接,语义切分层之间可以加“和”字,如“说长和道短”、“引经和据典”等,它们内部语义间呈现并列的关系。而“承前启后”就语义上讲,具有“承前然后启后”、“承前并且启后”之意,呈现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各个短语中其内部的语义没有孰轻孰重之分。许多学者将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合称为联合关系,因此该组短语中各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自然可以用联合加以称谓了。

d:吸收进来   望文生义见异思迁破釜沉舟   滴水穿石望梅止渴

我们考察该组各短语中V1、V2语义之间的关系时会发现,V1和V2的语义作用有轻重现象,“进来”补充说明“吸收”这一行为的趋向;“生义”补充说明“望文”这一行为的结果,后者并不是起限制或修饰作用,而是对前者加以补充,成为正偏结构,也就是说前者成了中心词,其余皆与之类似。

要谈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个关于补充短语的定义:由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的词语和表示补充说明的词语构成。这里的表示性质的词语大多是名词,我们不作讨论。

审视定义再辅以语义分析可知该组短语属动补短语。

e:上山采药   躺下看书   出去找人  过河拆桥买椟还珠   闻鸡起舞*

本组短语中,各个短语内部的语义切分层之间与c组一样,V1、V2所指代的动作行为没有轻重之分。不同的是c组V1和V2所指代的动作行为没有时间差异而本组却有,联系紧密程度也不尽相同。

c组中V1和V2之间的语义没有谁服务于谁,也没有谁限制于谁,没有“说长做什么”、“说长后怎么样”和“什么样的道短”、“怎么样道短”的意义,但在本组中,V1和V2之间的语义却互相服务、相互制约,“采药”回答了“上山”的目的,“上山”回答了“采药”的经过,“躺下看书”、“出去找人”与之类同; “拆桥”是过河”后的行为,回答了过河后干什么, 买椟还珠”、“闻鸡起舞”与之雷同。

也就是说这组短语中,V1和V2的语义之间总是存在着V1服务于V2或V2服务于V1,甚而同时服务于对方。

总之,它们内部V1、V2所指代的是两个具有时间差的动作行为,姑且叫做连动短语。

结论

就我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试验的结果来看,依据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的分类能够较好地服务于“V1+V2式短语分析的目的,能够较好地解决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用句子结构作为短语结构分类所导致的不太合理”的语法分析问题。

根据V1和V2词义表现出的不同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V2呈现指称义,为V1提供可支配对象,成为V1所关涉的内容时,该短语是动宾短语;当V1从属于V2,对V2起限制作用时,该短语是偏正短语;当V1和V2之间语义上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呈现并列、递进等关系时,该短语是联合短语;当V1和V2之间出现语义上的轻重关系,且前重后轻,后者说明前者动作行为的趋向或结果时,该短语是动补短语;当V1和V2之间语义上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但两个动作行为存在时间差且相互服务、相互制约时,该短语是连动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