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2唐僧打夜叉:越絕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59:05

越絕書

    前言
    凡例
    第一卷
      越絕外傳本事第一
      越絕荊平王內傳第二
    第二卷
      越絕外傳記吳地傳第三
    第三卷
      越絕吳內傳第四
    第四卷
      越絕計倪內經第五
    第五卷
      越絕請糴內傳第六
    第六卷
      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
    第七卷
      越絕外傳記范伯第八
      越絕內傳陳成恒第九
    第八卷
      越絕外傳記地傳第十
    第九卷
      越絕外傳計倪第十一
    第十卷
      越絕外傳記吳王占夢第十二
    第十一卷
      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
    第十二卷
      越絕內經九術第十四
      越絕外傳記軍氣第十五
    第十三卷
      越絕外傳枕中第十六
    第十四卷
      越絕外傳春申君第十七
      越絕德序外傳記第十八
    第十五卷
      越絕篇敘外傳記第十九
       
       
       

    前 言

    越 絕 書 是 記 載 我 國 早 期 吳 越 歷 史 的 重 要 典 籍 。 它 所記 載 的 內 容 , 以 春 秋 末 年 至 戰 國 初 期 吳 、 越 爭 霸 的 歷 史事 實 為 主 幹 , 上 溯 夏 禹 , 下 迄 兩 漢 , 旁 及 諸 侯 列 國 , 對這 一 歷 史 時 期 吳 越 地 區 的 政 治 、 經 濟 、 軍 事 、 天 文 、 地理 、 曆 法 、 語 言 等 多 有 所 涉 及 。 其 中 有 些 記 述 , 不 見 於現 存 其 他 典 籍 文 獻 , 而 為 此 書 所 獨 詳 ; 有 些 記 述 , 則 可與 其 他 典 籍 文 獻 互 為 發 明 , 彼 此 印 證 , 因 而 向 為 學 者 所重 視 。 在 現 代 社 會 科 學 的 研 究 過 程 中 , 曾 有 不 少 人 , 從不 同 角 度 、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利 用 越 絕 書 , 來 考 察 中 國 古 代史 、 中 國 文 學 史 、 中 國 民 族 史 、 漢 語 語 言 學 史 、 中 國 歷史 地 理 中 的 一 些 具 體 問 題 , 並 取 得 了 不 少 重 要 成 果 。 這說 明 此 書 對 於 以 上 諸 學 科 的 研 究 , 具 有 一 定 的 參 考 價 值。

    出 於 種 種 原 因 , 在 越 絕 書 的 成 書 年 代 、 作 者 、 卷數 。 書 名 、 篇 名 等 問 題 上 , 至 今 仍 存 在 著 許 多 不 同 的 看法 。 如 關 於 成 書 年 代 , 有 春 秋 說 、 戰 國 說 、 戰 國 - - 西漢 - - 東 漢 說 、 戰 國 - - 東 漢 說 、 東 漢 初 年 說 、 東 漢 末年 說 、 東 漢 初 年 - - 東 漢 末 年 說 、 西 晉 說 ; 關 於 作 者 ,有 子 貢 撰 說 、 子 胥 撰 說 、 袁 康 撰 說 、 袁 康 、 吳 平 合 撰 說、 袁 康 撰 吳 平 修 訂 說 、 袁 康 、 吳 平 輯 錄 說 ; 關 於 卷 數 ,有 十 五 卷 說 、 十 六 卷 說 ; 關 於 書 名 , 有 越 絕 書 原 稱 越 絕說 、 越 絕 書 原 稱 越 絕 記 說 、 越 絕 記 非 越 絕 書 說 ; 關 於 篇名 , 有 吳 太 伯 與 兵 法 篇 亡 佚 說 、 今 本 吳 地 傳 即 古 本 吳 太伯 篇 說 、 伍 子 胥 水 戰 兵 法 內 經 即 古 本 兵 法 篇 說 、 今 本 陳成 恒 非 古 本 陳 恒 篇 說 , 等 等 。 以 上 這 些 , 一 方 面 說 明 ,關 於 越 絕 書 的 一 些 重 要 問 題 , 意 見 尚 未 統 一 , 疑 點 猶 待探 討 ; 另 一 方 面 也 同 時 說 明 , 正 是 由 於 越 絕 書 的 史 料 價值 , 在 諸 典 籍 中 佔 有 特 殊 的 地 位 , 因 而 使 眾 多 的 研 究 者為 之 鍥 而 不 舍.

    應 當 指 出 , 近 十 幾 年 來 , 一 些 學 者 在 前 人 研 究 的基 礎 上 , 對 以 上 的 這 些 問 題 , 又 作 過 一 番 深 入 的 探 尋 ,其 中 陳 橋 驛 先 生 、 黃 葦 先 生 、 徐 奇 堂 先 生 都 有 專 文 討 論〔 一 〕 , 倉 修 良 先 生 的 文 章 也 有 所 涉 及 〔 二 〕 。 這 些 論文 , 或 對 諸 問 題 的 研 究 狀 況 加 以 介 紹 , 或 就 各 個 問 題 的方 面 發 表 自 己 的 新 解 。 這 些 研 究 的 新 成 果 , 對 於 初 涉 越絕 書 的 人 來 說 , 可 作 為 入 門 的 向 導 , 對 於 專 家 來 說 , 可供 參 考 。 總 之 , 感 興 趣 的 讀 者 不 妨 一 讀 。 我 對 這 些 問 題以 及 越 絕 書 的 其 他 一 系 列 問 題 , 也 曾 作 過 考 察 , 這 裡 為篇 幅 所 限 , 無 法 展 開 , 待 觀 點 與 讀 者 見 面 , 再 來 和 大 家一 起 , 相 析 疑 義 , 共 賞 奇 文 〔 三 〕 。

    前 人 在 越 絕 書 的 整 理 研 究 方 面 , 作 過 一 些 工 作 ,除 歷 代 的 抄 本 、 刻 本 外 , 其 主 要 成 果 是 : 清 人 的 越 絕 書札 記 二 種 、 張 宗 祥 的 越 絕 書 校 註 、 樂 祖 謀 的 越 絕 書 點 校本 。 以 下 對 越 絕 書 的 這 四 種 主 要 成 果 , 分 別 加 以 評 述 。

    清 人 的 越 絕 書 札 記 二 種 , 一 為 德 清 俞 樾 所 作 , 刻入 曲 園 雜 纂 , 一 為 常 熟 錢 培 名 所 作 , 刻 入 小 萬 卷 樓 叢 書。 俞 樾 是 清 代 中 後 期 的 小 學 名 家 , 一 生 從 事 文 字 、 音 韻、 訓 詁 方 面 的 研 究 , 其 代 表 作 是 群 經 平 議 與 諸 子 平 議 ,所 以 , 他 在 札 記 中 也 往 往 用 小 學 家 的 手 段 解 字 校 文 。 如他 在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吳 古 故 從 由 拳 辟 塞 , 度 會 夷 ,奏 山 陰 」 條 下 釋 「 會 夷 」 二 字 說 :

        會 夷 即 會 稽 之 異 文 也 。 王 充論 衡 力 辨 夏 禹 巡 狩 會 計 之 說 , 而 未 知 古 有 會 夷 之 名 。

這 裏 俞 氏 以 「 夷 」 、 「 稽 」 為 假 借 之 字 , 從 而 闡 明 了古 代 的 會 夷 即 後 世 的 會 稽 , 就 是 其 中 的 一 一 個 例 子 。

    另 外 , 俞 氏 熟 悉 先 秦 兩 漢 文 獻 , 知 識 較 為 廣 博 ,對 越 絕 書 中 的 難 點 , 也 曾 作 過 一 些 考 訂 , 其 中 也 有 可 取之 處 , 如 他 在 解 釋 外 傳 記 軍 氣 第 十 五 中 的 有 關 分 野 問 題時 說 :

        韓 , 角 、 亢 也 。 鄭 , 角 、 亢也 。 燕 , 尾 、 箕 也 。 越 , 南 斗 也 。 吳 , 牛 、 須 女 也 。 齊, 虛 、 危 也 。 衛 , 營 室 、 壁 也 。 魯 , 奎 、 婁 也 。 梁 , 畢也 。 晉 , 觜 也 。 秦 , 東 井 也 。 周 , 柳 、 七 星 、 張 也 。 楚, 翼 、 軫 也 。 趙 , 參 也 。 樾 謹 按 : 十 二 分 野 見 於 周 官 。保 章 氏 註 。 星 紀 , 吳 越 也 。 元 枵 , 齊 也 。 娵 訾 , 衛 也 。降 婁 , 魯 也 。 大 梁 , 趙 也 。 實 沈 , 晉 也 。 鶉 首 , 秦 也 。鶉 火 , 周 也 。 鶉 尾 , 楚 也 。 壽 星 , 鄭 也 。 大 火 , 宋 也 。析 木 , 燕 也 。 乃 此 書 則 為 十 四 國 , 蓋 分 吳 越 為 二 , 增 韓、 梁 而 無 宋 也 。 吳 越 雖 分 , 然 同 一 星 紀 之 次 , 則 仍 與 不分 同 。 其 增 韓 而 與 鄭 同 為 角 、 亢 , 則 仍 與 不 增 同 。 惟 所增 之 梁 屬 畢 , 則 大 梁 之 次 , 而 佔 趙 之 分 野 ; 移 趙 屬 參 ,則 實 沈 之 次 , 而 佔 晉 之 分 野 。 晉 為 觜 , 則 其 為 實 沈 如 故。 然 趙 、 韓 、 梁 皆 晉 之 所 分 , 舊 說 有 晉 又 有 趙 , 已 為 無理 , 此 則 分 列 晉 、 趙 、 韓 、 梁 為 四 國 , 更 無 理 矣 。 其 無宋 , 未 詳 , 疑 有 闕 誤 。 又 按 : 晉 皇 甫 謐 帝 王 世 紀 , 自 畢十 二 度 至 東 井 十 五 度 , 曰 實 沈 之 次 , 今 晉 魏 分 野 。 然 則晉 與 魏 同 屬 實 沈 。 此 書 梁 與 趙 宜 互 易 , 梁 即 魏 也 。 晉 、梁 並 屬 實 沈 , 與 帝 王 世 紀 合 , 趙 則 仍 為 大 梁 , 與 舊 說 無不 合 矣 。

俞 氏 援 引 周 禮 鄭 玄 註 與 帝 王 世 紀 之 文 , 來 比 較 並 說 解越 絕 書 的 這 段 文 字 , 不 但 解 決 了 傳 統 記 載 中 的 十 二 分 野與 越 絕 書 分 為 「 十 四 國 」 的 矛 盾 , 在 考 釋 中 求 得 了 自 圓其 說 , 而 且 還 指 出 錯 簡 所 在 , 「 此 書 梁 與 趙 宜 互 易 」 。姑 無 論 俞 氏 的 結 論 究 竟 正 確 與 否 , 總 之 多 少 會 對 我 們 理解 或 研 究 越 絕 書 提 供 一 些 幫 助 , 因 為 就 我 所 見 , 古 今 學者 還 沒 有 人 對 這 段 文 字 作 過 除 俞 氏 以 外 的 專 門 的 解 釋 。

    俞 氏 的 札 記 無 論 從 客 觀 上 還 是 主 觀 上 看 也 還 存 在著 較 大 的 不 足 。 首 先 , 其 篇 幅 不 大 , 僅 約 二 千 餘 字 , 這當 然 對 我 們 全 面 地 理 解 或 研 究 越 絕 書 的 需 求 來 說 , 是 遠為 不 夠 的 。 其 次 , 就 其 內 容 來 看 , 一 些 地 方 也 不 及 俞 氏的 上 乘 作 品 那 樣 精 詳 。 如 上 面 所 與 俞 氏 釋 「 會 夷 」 的 那條 , 說 法 就 很 簡 單 , 僅 僅 指 出 「 會 夷 即 會 稽 之 異 文 也 」, 沒 有 說 明 「 夷 」 、 「 稽 」 二 字 的 聲 韻 部 關 係 , 更 沒 有列 具 書 證 。 儘 管 結 論 正 確 , 但 總 不 免 令 人 覺 得 有 些 草 率。 由 此 可 知 , 這 篇 札 記 至 少 不 是 俞 氏 的 精 心 之 作 。

    錢 培 名 是 清 代 的 校 勘 、 輯 佚 學 家 , 生 活 年 代 與 俞樾 幾 乎 同 時 。 雖 然 他 的 名 氣 與 學 術 地 位 遠 不 如 俞 樾 , 但他 的 越 絕 書 札 記 則 是 其 力 作 。 江 蘇 藏 書 家 史 略 載 錢 培 名小 傳 說 :

        常 熟 人 , 熙 經 子 , 官 縣 丞 。熙 祚 刻 守 山 閣 叢 書 , 世 稱 善 本 , 培 名 又 搜 輯 放 佚 以 補 其闕 , 為 小 萬 卷 樓 叢 書 , 工 未 竣 而 洪 、 楊 亂 作 , 僅 刻 成 十七 種 , 其 中 如 越 絕 書 、 申 鑒 、 中 論 、 陸 士 衡 集 , 均 附 札記 , 校 勘 頗 精 。

別 人 在 他 校 刻 的 諸 書 之 中 , 首 列 越 絕 書 及 其 札 記 , 可知 錢 氏 這 一 成 果 早 為 學 界 所 見 重 。

    錢 氏 的 札 記 實 際 上 是 一 部 通 校 越 絕 書 之 後 的 校 勘記 與 越 絕 書 佚 文 的 彙 錄 , 是 與 帶 有 一 種 隨 文 說 解 讀 書 筆札 性 質 的 俞 氏 札 記 完 全 不 同 的 。 包 括 每 條 校 勘 記 之 前 所列 的 越 絕 書 被 校 、 被 釋 的 原 文 , 錢 氏 札 記 的 文 字 量 約 有一 萬 五 千 餘 字 。 錢 氏 的 校 勘 具 體 方 法 是 : 以 古 今 逸 史 本、 漢 魏 叢 書 本 二 種 , 來 校 元 大 德 刊 本 , 這 是 對 校 ; 以 越絕 書 上 下 段 或 前 後 篇 文 字 的 邏 輯 聯 係 與 敘 事 的 特 點 , 來作 出 考 訂 , 這 是 本 校 與 理 校 ; 另 外 還 廣 引 群 書 , 「 搜 輯放 佚 以 補 其 闕 」 , 作 了 大 量 的 他 校 工 作 。 其 輯 佚 的 具 體方 法 是 : 從 史 註 、 地 誌 、 類 書 、 集 註 四 類 書 中 , 輯 出 今本 所 無 的 越 絕 書 佚 文 , 逐 條 排 比 分 列 , 若 一 條 佚 文 重 見諸 書 而 文 字 有 出 入 的 , 還 以 校 勘 記 的 形 式 列 出 異 同 。 綜觀 錢 氏 的 札 記 , 無 論 是 在 校 勘 還 是 在 輯 佚 方 面 , 都 取 得了 一 些 不 容 忽 視 的 成 績 。

    在 校 勘 方 面 , 錢 氏 長 於 考 訂 , 一 些 判 斷 往 往 正 確。 如 在 吳 內 傳 第 四 「 我 與 汝 君 」 條 下 , 錢 氏 說 :

        我 , 原 誤 君 。 依 漢 魏 叢 書 本改 。

元 大 德 本 上 原 作 「 君 與 汝 君 」 , 錢 氏 據 漢 魏 叢 書 本 校改 「 君 」 為 「 我 」 字 。 這 一 條 越 絕 書 的 前 後 文 原 來 是 這樣 的 : 「 使 齊 以 國 事 魯 , 我 與 汝 君 ; 不 以 國 事 魯 , 我 不與 汝 君 。 」 從 文 義 來 看 , 若 作 「 君 與 汝 君 」 , 顯 然 扞 格不 通 。 另 外 , 上 句 「 我 與 汝 君 」 , 與 下 句 「 我 不 與 汝 君」 , 是 相 對 成 文 的 , 更 何 況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本 此 處 正 作「 我 與 汝 君 」 , 從 版 本 上 提 供 了 支 持 錢 說 而 錢 氏 當 時 未見 到 的 證 據 , 故 而 錢 氏 此 條 校 改 不 誤 。 又 如 , 在 外 傳 記范 伯 第 八 「 有 高 世 之 材 」 條 下 錢 氏 說 :

        依 下 句 例 , 句 末 當 有 者 字 。

這 一 條 錢 氏 所 據 的 三 種 本 子 均 作 「 有 高 世 之 材 」 , 但錢 氏 通 過 推 理 , 仍 然 認 為 「 句 末 當 有 者 字 」 , 其 理 由 是「 依 下 句 例 」 。 尋 檢 越 絕 書 , 這 段 文 字 的 前 後 文 是 這 樣的 : 「 有 高 世 之 材 , 必 有 負 俗 之 累 , 有 至 智 之 明 者 , 必破 ( 嘉 按 : 「 破 」 為 「 被 」 之 訛 , 說 見 本 書 該 篇 校 釋 )庶 眾 之 議 。 」 由 於 「 下 句 例 」 的 「 有 至 智 之 明 者 」 句 ,句 末 存 有 「 ‵ 者 」 字 , 因 此 錢 氏 推 斷 「 有 高 世 之 材 」 句的 句 末 , 也 「 當 有 者 字 」 。 錢 氏 的 這 一 說 法 , 也 應 該 說是 有 道 理 的 , 因 為 我 後 來 看 到 昭 明 文 選 卷 三 五 七 命 李 善註 引 越 絕 書 此 文 , 正 作 「 有 高 世 之 材 者 」 , 在 諸 典 籍 所引 越 絕 書 的 舊 文 中 , 又 沒 有 看 到 相 反 的 證 明 材 料 , 所 以可 以 證 明 錢 說 有 理 。 又 如 , 在 外 傳 記 地 傳 第 三 「 柴 辟 亭到 語 兒 就 李 」 條 下 , 錢 氏 說 :

        辟 , 原 誤 碎 , 今 改 。

後 來 我 才 發 現 , 不 唯 錢 氏 所 據 的 那 三 種 版 本 , 現 在 流行 的 所 有 版 本 都 將 此 處 的 「 柴 辟 亭 」 書 作 「 柴 碎 亭 」 。錢 氏 徑 改 「 碎 」 為 「 辟 」 字 , 札 記 中 無 任 何 說 明 , 也 許他 生 於 常 熟 , 對 吳 越 一 帶 地 理 情 況 熟 悉 , 知 有 「 柴 辟 亭」 , 而 無 「 柴 碎 亭 」 。 實 際 上 越 絕 書 中 已 記 有 「 柴 辟 亭」 一 名 , 如 外 傳 記 地 傳 第 十 載 : 「 語 兒 鄉 , 故 越 界 , 名曰 就 李 , 吳 疆 越 地 以 為 戰 地 , 至 於 柴 辟 亭 。 」 記 地 傳 中的 「 柴 辟 亭 」 , 也 即 吳 地 傳 中 的 「 柴 辟 亭 」 , 此 地 名 又屢 見 於 讀 史 方 輿 紀 要 。 另 外 , 中 國 古 今 地 名 大 辭 典 釋 「柴 辟 亭 」 也 說 : 「 在 浙 江 崇 德 縣 東 南 。 」 據 此 , 也 知 錢氏 校 改 不 誤 。 又 如 , 他 在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葬 三 日 而白 虎 居 上 」 條 下 說 :

        葬 , 原 誤 築 , 依 集 解 、 御 覽五 三 、 又 三 四 三 、 事 類 賦 註 改 。

錢 氏 所 據 的 三 種 本 子 , 「 葬 三 日 而 白 虎 居 上 」 的 句 首「 葬 」 字 , 原 均 作 「 築 」 , 但 錢 在 「 搜 輯 放 佚 」 之 文 時, 看 到 史 記 ? 吳 太 伯 世 家 中 裴 駰 集 解 、 太 平 御 覽 卷 五 三地 部 ? 丘 門 、 太 平 御 覽 卷 三 四 三 兵 部 ? 劍 門 、 吳 淑 事 類賦 等 書 , 所 引 此 條 越 絕 書 的 舊 文 , 「 築 」 均 作 「 葬 」 ,即 從 舊 文 之 說 , 改 今 本 「 築 」 為 「 葬 」 字 。 一 般 說 來 ,典 籍 書 中 所 引 的 某 書 舊 文 , 是 要 比 該 書 的 今 本 文 字 接 近古 本 原 貌 一 些 , 儘 管 在 使 用 時 還 要 謹 慎 。 具 體 而 言 , 此條 錢 氏 四 引 越 絕 書 舊 文 , 「 築 」 皆 作 「 葬 」 , 後 來 我 所看 到 的 吳 郡 志 卷 三 九 冢 墓 、 姑 蘇 志 卷 三 四 引 越 絕 書 此 條, 句 首 也 作 「 葬 」 字 , 另 外 , 白 氏 六 帖 卷 二 八 白 虎 門 敘此 事 也 作 「 葬 」 , 所 見 諸 書 引 越 絕 書 此 條 又 無 一 如 今 作「 築 」 的 , 所 以 應 該 說 , 錢 氏 的 校 改 , 恢 復 了 此 條 越 絕書 的 古 本 原 貌 , 首 發 其 覆 , 考 訂 不 誤 。

    在 輯 佚 方 面 , 錢 氏 搜 輯 了 存 於 史 註 、 地 誌 、 類 書、 集 註 中 的 不 少 今 本 所 無 的 越 絕 書 佚 文 , 排 比 分 列 於 札記 之 中 。 這 些 佚 文 當 然 是 研 究 或 補 充 今 本 越 絕 書 的 寶 貴材 料 , 所 以 也 受 到 後 人 的 重 視 。 近 代 著 名 輯 佚 學 家 王 仁俊 , 就 把 錢 氏 札 記 佚 文 部 份 中 的 全 部 佚 文 , 錄 入 其 著 作玉 函 山 房 輯 佚 書 續 編 之 中 , 唯 恐 其 失 傳 〔 四 〕 ; 陳 橋 驛教 授 也 對 如 何 研 究 或 進 一 步 整 理 這 些 佚 文 , 提 出 過 一 些看 法 〔 五 〕 , 這 都 從 不 同 角 度 說 明 了 這 些 佚 文 的 價 值 。其 中 有 些 佚 文 的 價 值 是 相 當 高 的 , 如 錢 氏 所 輯 的 伍 子 胥水 戰 兵 法 內 經 , 文 字 長 達 一 百 餘 字 , 被 人 們 認 為 是 研 究越 絕 書 古 本 兵 法 篇 去 向 的 重 要 證 據 之 一 。 又 如 所 引 北 堂書 鈔 卷 九 四 中 關 於 「 三 女 墳 」 的 一 條 , 即 「 闔 廬 葬 女 於邽 西 , 名 為 三 女 墳 , 吳 先 主 發 掘 無 得 , 鑿 分 為 三 , 呼 為三 女 墳 」 , 就 成 了 人 們 用 來 討 論 越 絕 書 成 書 年 代 的 重 要材 料 之 一 。 總 之 , 錢 氏 的 輯 佚 工 作 下 了 一 番 工 夫 , 取 得了 一 定 的 成 績 , 佚 文 的 價 值 讀 者 研 究 後 自 知 , 這 裏 不 再詳 說 。

    然 而 , 錢 氏 的 札 記 也 非 盡 善 盡 美 , 也 還 存 在 許 多不 盡 如 人 意 之 處 。 如 前 所 敘 , 錢 氏 的 札 記 是 一 部 通 校 越絕 書 之 後 的 校 勘 記 與 佚 文 彙 錄 , 也 就 是 說 , 內 容 只 有 校文 與 佚 文 兩 部 分 , 而 沒 有 釋 文 註 語 , 未 嘗 對 越 絕 書 文 字作 一 番 全 面 解 釋 的 工 作 , 這 是 錢 氏 研 究 重 點 自 有 所 在 使然 , 不 必 苛 求 ; 我 們 所 要 指 出 的 是 , 就 錢 氏 札 記 的 工 作本 身 而 言 , 無 論 在 搜 輯 文 獻 還 是 在 校 勘 考 訂 方 面 , 疏 漏也 還 不 少 。

    第 一 , 在 廣 搜 載 有 越 絕 書 舊 文 的 文 獻 , 來 作 為 他校 材 料 基 礎 與 佚 文 出 自 根 據 的 問 題 上 , 錢 氏 引 書 顯 然 數量 不 足 。 我 曾 統 計 , 錢 氏 引 此 類 書 共 是 一 八 種 〔 六 〕 ,而 僅 我 所 知 , 載 有 越 絕 書 舊 文 的 古 代 文 獻 , 就 有 四 二 種〔 七 〕 。 不 少 重 要 文 獻 , 為 錢 氏 所 失 收 。

    如 三 國 志 卷 四 二 郤 正 傳 中 , 裴 松 之 註 引 越 絕 書 一段 , 是 外 傳 記 寶 劍 篇 裏 的 文 字 , 長 達 二 三 八 字 。 這 段 材料 非 常 重 要 , 就 時 間 而 言 , 它 是 繼 文 選 薛 綜 註 、 劉 淵 林註 引 越 絕 書 之 後 , 文 獻 中 時 代 較 早 的 越 絕 書 的 記 載 , 是我 們 目 前 所 能 見 到 越 絕 書 早 期 出 現 的 重 要 證 據 之 一 , 而且 與 今 本 記 載 有 出 入 〔 八 〕 , 而 錢 氏 的 搜 輯 , 不 及 於 此。

    又 如 齊 民 要 術 卷 三 引 有 越 絕 書 一 段 , 是 外 傳 枕 中篇 的 文 字 。 這 段 材 料 也 很 重 要 , 因 為 它 可 與 水 經 注 所 引越 絕 書 的 材 料 一 起 , 共 同 證 明 越 絕 書 曾 由 東 晉 南 朝 傳 入北 朝 , 是 研 究 越 絕 書 南 北 朝 時 期 的 流 傳 情 況 的 佐 證 之 一。 這 段 文 字 也 與 今 本 有 異 同 , 一 些 地 方 勝 於 今 本 〔 九 〕, 而 錢 氏 對 此 , 卻 失 之 交 臂 。

    又 如 戰 國 策 卷 一 七 楚 策 四 姚 宏 註 引 越 絕 書 一 段 ,是 通 過 比 對 後 可 以 確 認 的 比 任 何 一 個 今 本 都 要 完 整 的 外傳 春 申 君 篇 , 凡 五 四 五 字 , 是 研 究 今 本 外 傳 春 申 君 篇 來歷 的 不 可 多 得 的 珍 貴 材 料 , 同 時 可 校 補 今 本 訛 誤 脫 缺 十餘 字 〔 一 0 〕 。 錢 氏 對 此 , 又 視 而 未 見 。

    錢 氏 札 記 的 佚 文 部 份 的 引 書 情 況 也 不 全 面 , 荊 楚歲 時 記 、 岭 表 錄 異 、 會 稽 志 、 會 稽 續 志 、 會 稽 三 賦 、 晏元 獻 公 類 要 、 浙 江 通 志 等 書 中 , 都 不 同 程 度 地 保 留 有 今本 所 無 的 不 少 越 絕 書 佚 文 , 而 不 為 錢 氏 札 記 所 徵 引 〔 一一 〕 。

    第 二 , 就 錢 氏 已 收 集 到 的 文 獻 而 言 , 通 過 比 較 ,也 可 以 肯 定 錢 氏 沒 有 把 這 些 文 獻 中 的 所 有 記 有 越 絕 書 舊文 的 材 料 爬 梳 一 遍 , 全 部 鉤 稽 出 來 加 以 利 用 。 也 就 是 說, 在 錢 氏 作 札 記 已 確 定 的 使 用 書 籍 中 , 具 體 材 料 的 收 集工 作 的 疏 漏 還 不 少 。

    如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下 池 廣 六 十 步 」 條 下 , 錢氏 說 :

        廣 下 御 覽 有 平 字 。

錢 氏 列 出 太 平 御 覽 的 異 文 , 本 無 可 非 議 , 但 這 一 條 史記 ? 吳 太 伯 世 家 中 集 解 引 越 絕 書 , 同 於 今 本 , 「 廣 」 字下 並 無 「 平 」 字 , 結 合 其 他 證 據 , 我 們 可 以 判 斷 今 本 不誤 , 而 錢 氏 所 引 的 那 條 出 自 太 平 御 覽 的 越 絕 書 舊 文 當 衍「 平 」 字 〔 一 二 〕 。 然 而 史 記 集 解 在 錢 氏 札 記 中 屢 見 徵引 , 這 裏 錢 氏 沒 有 徵 引 , 加 以 綜 合 考 察 , 應 是 材 料 收 集的 工 作 疏 漏 所 致 。

    又 如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路 西 宮 在 長 秋 」 條 下 ,錢 氏 說 :

        路 字 疑 衍 , 西 宮 似 當 另 起 。然 御 覽 亦 作 路 西 宮 , 恐 路 上 有 脫 文 , 姑 仍 其 舊 。 在 長 秋, 御 覽 作 長 秋 門 。

錢 氏 這 裏 所 說 的 御 覽 , 是 指 的 太 平 御 覽 卷 一 九 三 居 處部 ? 城 門 中 所 引 的 越 絕 書 〔 一 三 〕 。 我 們 這 裏 姑 無 論 錢氏 的 各 種 推 測 有 無 道 理 , 但 至 少 收 漏 了 材 料 是 可 以 肯 定的 , 因 為 太 平 御 覽 卷 九 二 二 羽 族 部 ? 燕 門 也 引 有 越 絕 書此 條 , 作 「 吳 路 西 宮 在 長 秋 」 , 其 中 句 首 「 吳 」 字 , 是今 本 與 錢 氏 所 引 的 太 平 御 覽 中 的 越 絕 書 文 所 沒 有 的 。 另外 , 「 長 秋 」 二 字 , 同 於 今 本 , 與 錢 氏 所 引 太 平 御 覽 載的 那 條 作 「 長 秋 門 」 不 同 。 太 平 御 覽 也 是 錢 氏 札 記 中 常常 徵 引 的 文 獻 , 一 書 之 中 , 顧 此 失 彼 的 現 象 , 也 只 能 是錢 氏 的 疏 忽 所 致 。

    這 類 例 子 還 很 有 一 些 , 讀 者 在 本 書 中 將 可 以 多 處看 到 , 這 裏 就 不 一 一 指 明 了 。

    第 三 , 錢 氏 在 校 勘 考 訂 時 , 在 徵 引 文 獻 與 選 擇 版本 問 題 上 , 還 有 一 些 不 夠 準 確 的 地 方 。 如 在 外 傳 記 吳 地傳 第 三 「 銅 槨 三 重 」 條 下 , 錢 氏 誤 把 太 平 御 覽 卷 五 五 二所 載 的 越 絕 書 文 , 說 成 出 自 太 平 御 覽 卷 五 五 一 。 在 外 傳記 地 傳 第 十 「 上 茅 山 」 條 下 , 誤 把 載 於 太 平 御 覽 卷 八 二的 越 絕 書 文 , 說 成 是 出 自 太 平 御 覽 卷 八 三 。 在 外 傳 記 吳地 傳 第 三 「 去 縣 十 七 里 」 條 下 , 錢 氏 札 記 誤 寫 越 絕 書 正文 「 十 七 里 」 為 「 七 十 里 」 。 以 上 是 錢 氏 誤 引 文 獻 卷 數、 誤 錄 文 獻 文 字 例 。 又 如 在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延 陵 季子 冢 也 」 條 下 , 錢 氏 引 續 漢 書 ? 郡 國 志 劉 昭 註 引 越 絕 書「
縣 南 城 , 在 荒 地 」 , 其 中 「 在 荒 」 二 字 , 應 是 「 古 淹」 二 字 之 訛 , 現 在 的 中 華 書 局 點 校 本 後 漢 書 , 已 從 善 本, 改 「 在 荒 」 二 字 為 「 古 淹 」 二 字 〔 一 四 〕 , 可 知 錢 氏所 據 , 當 為 劣 本 。 以 上 是 錢 氏 選 擇 版 本 上 的 毛 病 。

    第 四 , 錢 氏 的 校 勘 , 無 論 是 在 對 校 、 本 校 、 理 校, 還 是 在 他 校 方 面 , 也 還 存 在 一 些 疏 漏 的 地 方 。

    如 在 對 校 方 面 , 外 傳 本 事 第 一 「 直 斥 以 身 者 也 」條 , 漢 魏 叢 書 本 作 「 直 斥 以 為 身 者 也 」 , 「 以 」 字 下 多一 「 為 」 字 。 如 前 面 所 介 紹 , 漢 魏 叢 書 本 是 錢 氏 的 參 校本 之 一 , 這 裏 他 卻 沒 有 將 漢 魏 叢 書 本 與 元 大 德 刊 本 的 不同 情 況 寫 入 校 記 之 中 。 而 這 類 校 記 依 錢 氏 札 記 的 體 例 ,是 照 例 應 寫 出 的 。 如 請 糴 內 傳 第 六 「 有 智 臣 范 蠡 」 條 下, 錢 氏 的 校 記 說 : 「 『 智 臣 』 下 , 漢 魏 叢 書 、 逸 史 本 有『 曰 』 字 。 」 又 同 篇 「 不 能 與 謀 」 條 下 , 錢 氏 的 校 記 說: 「 『 能 』 , 漢 魏 叢 書 、 逸 史 本 作 『 可 』 。 」 很 顯 然 ,錢 氏 校 勘 的 對 校 部 份 , 時 有 脫 漏 。

    又 如 在 本 校 方 面 ,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闔 廬 子 女冢 」 條 下 , 錢 氏 說 : 「 『 子 女 』 疑 當 倒 。 」 也 就 是 說 錢氏 懷 疑 原 文 應 作 「 闔 廬 女 子 冢 」 , 今 本 將 「 子 」 、 「 女」 二 字 , 互 寫 顛 倒 。 其 實 , 如 果 錢 氏 作 了 一 番 細 心 的 本校 , 這 一 懷 疑 , 自 可 不 必 產 生 , 因 為 外 傳 記 寶 劍 第 十 三中 , 記 載 了 與 此 相 同 的 事 , 也 作 「 子 女 」 , 而 不 作 「 女子 」 〔 一 五 〕 , 可 知 此 條 原 來 不 誤 , 而 錢 氏 之 疑 , 殊 無所 據 。

    又 如 在 理 校 方 面 ,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更 始 五 年」 條 下 , 錢 氏 說 : 「 按 : 更 始 無 五 年 , 此 『 五 』 字 誤 。」 這 一 「 更 始 」 , 據 越 絕 書 上 下 文 , 是 指 的 西 漢 末 年 ,下 江 、 平 林 農 民 起 義 軍 所 擁 立 的 劉 玄 的 年 號 。 據 後 漢 書 ? 劉 玄 列 傳 及 資 治 通 鑑 所 載 , 劉 玄 的 更 始 年 號 , 僅 行 用三 年 。 錢 氏 很 可 能 就 是 據 這 些 記 載 , 在 這 裏 判 斷 「 更 始五 年 」 的 「 五 」 字 誤 。 但 是 我 們 知 道 , 史 書 上 所 記 載 的歷 史 上 某 一 政 權 的 某 一 年 號 的 行 用 時 間 , 卻 由 於 戰 亂 或者 當 時 的 交 通 條 件 有 限 等 方 面 所 造 成 的 原 因 , 往 往 與 某一 地 區 奉 行 這 一 年 號 的 實 際 情 況 有 出 入 〔 一 六 〕 。 錢 氏在 這 裏 對 「 更 始 五 年 」 中 的 「 五 」 字 誤 的 理 由 未 加 說 明, 另 外 ,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在 「 更 始 五 年 」 以 後 , 又 有更 始 「 六 年 」 的 記 載 , 而 錢 氏 對 此 , 卻 未 作 詳 考 , 因 而錢 氏 的 這 一 推 斷 , 沒 有 自 圓 其 說 , 不 能 令 人 信 服 〔 一 七〕 。

    又 如 在 他 校 方 面 ,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 太 守 府大 殿 者 , 秦 始 皇 刻 石 所 起 也 。 」 其 下 錢 氏 說 : 「 『 秦 始皇 刻 石 所 起 也 』 , 『 起 』 疑 當 作 『 造 』 。 」 錢 氏 在 這 裏疑 文 中 「 起 」 字 原 當 作 「 造 」 , 其 說 殊 誤 。 其 實 , 「 起」 字 在 古 漢 語 中 , 本 有 造 作 之 義 。 漢 書 ? 武 帝 紀 太 初 元年 二 月 條 : 「 起 建 章 宮 」 , 「 起 建 章 宮 」 即 造 建 章 宮 ,記 吳 地 傳 這 裏 的 「 起 」 字 義 是 可 以 說 得 通 的 , 根 本 不 必「 疑 當 作 造 」 , 何 況 我 後 來 看 到 姑 蘇 志 卷 二 二 引 越 絕 書此 文 正 作 「 起 」 字 , 而 不 作 「 造 」 。 由 此 可 證 今 本 不 誤, 錢 疑 無 據 。 如 果 錢 氏 他 校 引 書 廣 博 , 看 到 了 姑 蘇 志 此條 所 記 , 其 考 訂 中 的 誤 會 , 也 就 不 會 發 生 了 。

    以 上 對 清 人 的 越 絕 書 札 記 二 種 , 即 俞 樾 的 札 記 與錢 培 名 的 札 記 , 作 了 評 述 , 以 下 來 談 張 宗 祥 的 越 絕 書 校註 。

    張 宗 祥 生 於 一 八 八 二 年 , 卒 年 不 詳 〔 一 八 〕 , 民國 時 期 曾 在 京 師 圖 書 館 任 職 , 後 任 浙 江 圖 書 館 館 長 , 是版 本 、 目 錄 、 校 勘 學 家 。 張 氏 的 越 絕 書 校 註 , 是 越 絕 書有 始 以 來 的 第 一 個 校 註 本 , 也 是 唯 一 的 一 個 校 註 本 , 因而 受 到 學 界 廣 泛 的 注 意 〔 一 九 〕 。 此 書 由 商 務 印 書 館 一九 五 六 年 十 二 月 出 版 , 印 數 為 三 五 0 0 冊 , 各 大 圖 書 館裏 , 應 有 收 藏 。

    張 氏 校 註 的 校 勘 部 份 , 從 體 例 與 內 容 上 看 , 主 要是 重 在 對 校 方 面 , 另 外 作 了 少 量 的 他 校 , 而 本 校 與 理 校的 例 子 , 在 書 中 極 其 有 限 。

    張 氏 對 校 的 方 式 , 據 校 註 張 氏 序 稱 , 由 於 他 所 見到 的 各 種 版 本 , 「 皆 行 款 不 同 , 字 句 略 有 小 異 , 編 目 分卷 不 一 , 如 此 而 已 , 非 有 大 出 入 也 。 」 因 此 , 採 取 「 合校 各 本 , 從 其 長 者 , 義 有 可 通 , 則 註 於 下 」 的 辦 法 , 可知 沒 有 選 擇 一 定 的 版 本 為 底 本 , 而 是 採 取 彙 校 彙 錄 的 方式 。

    關 於 張 氏 當 時 見 到 的 各 種 版 本 , 據 校 註 自 序 , 有以 下 幾 種 : 明 正 德 己 巳 翻 刻 宋 本 、 雙 柏 堂 本 、 張 佳 胤 本、 明 萬 曆 年 間 翻 刻 元 本 、 嘉 靖 二 十 四 年 孔 文 谷 刊 本 、 嘉靖 丁 未 陳 塏 刊 本 、 吳 琯 古 今 逸 史 本 、 程 榮 與 何 鏜 的 漢 魏書 本 二 種 。 但 從 校 註 的 內 容 看 , 張 氏 的 校 記 中 , 只 見 引有 翻 元 本 ( 疑 即 雙 柏 堂 本 ) 、 張 佳 胤 本 、 陳 塏 刊 本 、 吳綰 古 今 逸 史 本 、 四 庫 全 書 本 。 其 中 四 庫 全 書 本 , 校 註 張序 中 未 說 。 而 序 中 說 到 的 一 些 版 本 , 在 校 記 中 沒 有 看 到。 其 中 的 原 因 , 也 可 能 是 張 氏 序 中 所 列 的 版 本 , 只 是 曾經 見 過 , 而 未 一 一 據 以 校 勘 , 也 可 能 是 這 些 版 本 的 文 字, 「 非 有 大 出 入 也 」 , 因 而 張 氏 略 而 未 記 。

    張 氏 的 校 註 因 為 採 用 的 是 彙 校 彙 錄 的 方 式 , 所 據的 版 本 比 錢 培 名 等 前 人 要 多 一 些 , 所 以 從 對 校 方 面 看 ,是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績 的 。

    首 先 , 張 氏 把 翻 元 本 ( 疑 即 雙 柏 堂 本 ) 、 張 佳 胤本 、 陳 塏 刊 本 、 古 今 逸 史 本 、 四 庫 全 書 本 等 版 本 , 相 互之 間 在 文 字 上 的 一 些 異 同 情 況 , 寫 成 校 勘 記 , 保 留 在 校註 之 中 , 這 為 我 們 進 一 步 全 面 地 校 勘 越 絕 書 , 提 供 了 版本 上 的 參 考 。

    其 次 , 在 對 校 過 程 中 , 張 氏 的 一 些 考 訂 也 有 可 取之 處 。 如 在 外 傳 本 事 等 一 「 越 專 其 功 , 故 曰 越 絕 」 條 下, 張 氏 說 :

        張 本 有 絕 字 , 各 本 均 無 。 宗祥 按 : 證 之 下 文 , 何 不 言 齊 絕 乎 句 , 當 有 。

可 知 「 故 曰 越 絕 」 一 句 中 的 「 絕 」 字 , 在 張 氏 當 時 所據 的 版 本 中 , 除 了 張 佳 胤 本 保 留 了 以 外 , 各 本 均 無 。 但張 氏 在 結 合 下 句 「 何 不 言 齊 絕 乎 」 的 文 義 比 較 之 後 , 判斷 「 故 曰 越 絕 」 句 中 的 「 絕 」 字 「 當 有 」 。 應 該 說 張 氏這 裏 的 結 論 是 正 確 的 , 因 為 錢 培 名 在 此 條 上 也 曾 有 按 斷, 他 從 德 序 外 傳 記 等 十 八 的 句 中 找 到 了 證 據 , 認 為 這 裏「 故 曰 越 絕 」 句 中 的 「 絕 」 字 , 不 可 能 是 別 的 什 麼 字 ,儘 管 錢 氏 沒 有 來 自 對 校 方 面 版 本 上 的 任 何 證 據 。 由 此 可知 , 張 宗 祥 的 校 註 與 錢 培 名 的 札 記 , 有 些 考 訂 是 殊 途 同歸 , 校 勘 的 方 式 與 所 據 的 材 料 不 同 , 而 結 論 一 致 。 這 裏張 氏 的 校 勘 , 可 以 視 作 補 證 錢 說 之 例 。

    張 氏 校 註 的 他 校 、 本 校 、 理 校 的 工 作 , 內 容 都 很少 , 本 校 與 理 校 校 得 好 的 例 子 , 在 外 傳 記 軍 氣 等 十 五 中存 有 幾 條 , 讀 者 可 以 參 看 。 他 校 引 用 的 文 獻 , 載 有 越 絕書 舊 文 的 , 只 用 了 史 記 三 家 註 中 的 幾 條 , 顯 然 不 全 。 此外 , 張 氏 還 用 了 左 傳 、 國 語 、 史 記 、 吳 越 春 秋 中 的 與 越絕 書 某 篇 某 段 文 字 類 似 的 記 載 , 來 作 為 他 校 的 補 充 , 但搜 採 不 能 說 是 廣 泛 的 , 讀 者 稍 作 比 較 後 就 會 發 現 , 這 裏就 不 詳 舉 其 例 , 一 一 加 以 指 出 了 。

    張 氏 校 註 的 註 釋 部 份 , 主 要 是 註 解 詞 語 、 地 名 與考 訂 史 實 。 越 絕 書 的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 外 傳 記 地 傳 二 篇 ,是 備 受 研 究 者 重 視 的 記 載 早 期 吳 越 地 理 的 珍 貴 資 料 , 張氏 的 註 釋 , 在 這 二 篇 中 用 力 最 勤 。 張 氏 引 用 續 漢 書 ? 郡國 志 、 通 典 、 文 獻 通 考 、 嘉 泰 會 稽 志 、 雲 門 志 略 、 秀 水縣 志 、 萬 曆 紹 興 府 志 、 明 一 統 志 、 名 勝 志 、 嘉 靖 浙 江 通志 、 弘 治 嘉 興 府 志 等 書 , 考 察 並 疏 解 這 二 篇 文 獻 中 的 一些 具 體 地 理 位 置 的 所 在 , 以 及 山 川 地 形 方 面 的 特 點 、 地名 的 由 來 等 等 , 這 對 於 我 們 今 天 閱 讀 越 絕 書 , 無 疑 會 提供 一 定 的 幫 助 。

    在 註 解 詞 語 與 考 訂 史 實 方 面 , 張 氏 引 用 了 一 些 文獻 舊 註 與 早 期 字 書 , 隨 文 詮 釋 , 往 往 說 一 字 義 , 必 據 舊典 , 尋 其 上 下 文 氣 而 定 , 講 一 通 假 , 必 羅 列 書 證 , 擺 出緣 由 ; 考 訂 史 實 , 特 別 是 對 吳 越 君 長 世 系 考 察 入 微 , 有其 獨 立 的 見 解 , 對 越 絕 書 中 所 載 的 一 些 吳 越 早 期 歷 史 傳聞 , 在 與 吳 越 春 秋 、 呂 氏 春 秋 、 史 記 的 比 較 基 礎 上 , 作出 了 較 為 合 理 的 解 釋 。

    全 面 地 看 張 氏 的 校 註 , 所 存 在 的 問 題 也 是 不 少 的。 首 先 , 校 註 的 工 作 有 些 虎 頭 蛇 尾 , 詳 前 而 略 後 。 越 絕書 現 存 十 九 篇 , 但 自 第 十 一 篇 外 傳 計 倪 以 後 , 校 註 的 內容 就 很 少 了 。 如 第 十 六 篇 外 傳 枕 中 , 本 來 是 越 絕 書 中 較長 的 一 篇 , 約 有 二 千 六 百 字 左 右 , 但 校 註 的 按 語 在 此 篇中 , 總 計 還 不 到 五 十 字 , 幾 乎 是 一 篇 白 文 。

    其 次 , 無 論 是 在 校 勘 方 面 , 還 是 在 註 釋 方 面 , 校註 也 有 一 些 不 足 之 處 。

    從 校 勘 上 看 , 第 一 , 如 前 面 所 述 , 張 氏 校 註 的 工作 重 點 是 在 對 校 方 面 , 而 本 校 、 理 校 、 他 校 方 面 頗 嫌 不足 。 從 全 面 地 校 勘 越 絕 書 的 角 度 上 看 , 校 註 還 遠 遠 沒 有達 到 這 一 目 標 。

    第 二 , 從 具 體 的 校 勘 內 容 上 看 , 還 有 一 些 地 方 似可 商 搉 。 如 荊 平 王 內 傳 第 二 中 有 這 樣 一 段 :

        其 後 荊 將 伐 蔡 , 子 胥 言 之 闔廬 , 即 使 子 胥 救 蔡 而 伐 荊 。 十 五 戰 , 十 五 勝 。

張 宗 祥 在 「 十 五 戰 , 十 五 勝 」 下 說 :

        史 記 作 五 戰 楚 五 敗 , 吳 越 春秋 作 五 戰 徑 至 於 郢 , 兩 「 十 」 字 衍 。

張 氏 在 比 較 了 史 記 與 吳 越 春 秋 之 後 , 認 為 「 十 五 戰 ,十 五 勝 」 , 當 作 「 五 戰 五 勝 」 , 認 為 文 中 的 兩 「 十 」 字, 是 傳 抄 過 程 中 的 衍 文 。 首 先 我 們 注 意 到 張 氏 這 裏 沒 有來 自 越 絕 書 版 本 方 面 的 證 據 , 也 就 是 說 張 氏 所 據 越 絕 書的 各 本 均 作 「 十 五 戰 , 十 五 勝 」 。 其 次 , 太 平 御 覽 卷 四八 二 人 事 部 ? 仇 讎 門 與 藝 文 類 聚 卷 三 三 人 事 部 ? 報 讎 門引 越 絕 書 此 事 , 均 作 「 十 五 戰 , 十 五 勝 」 , 而 沒 有 看 到文 獻 引 越 絕 書 或 越 絕 書 某 本 作 「 五 戰 五 勝 」 的 例 證 。 再次 , 越 絕 書 的 一 些 記 載 , 現 在 看 來 與 史 記 、 吳 越 春 秋 往往 有 同 記 一 事 而 異 辭 之 處 〔 二 0 〕 。 從 以 上 三 方 面 看 ,校 註 斷 然 地 說 「 兩 『 十 』 字 衍 」 , 就 至 少 理 由 不 充 分 了。

    又 如 請 糴 內 傳 第 六 中 有 這 樣 的 記 載 :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與 吳 王 夫 差戰 , 大 敗 , 保 棲 於 會 稽 山 上 , 乃 使 大 夫 種 求 行 成 於 吳 ,吳 許 之 。 越 王 去 會 稽 , 入 官 於 吳 。

張 宗 祥 這 裏 對 「 入 官 於 吳 」 這 一 句 作 了 校 語 , 他 說 :

        國 語 、 吳 越 春 秋 均 作 「 入 臣」 。

這 一 條 他 較 前 條 謹 慎 , 沒 有 直 接 判 斷 應 作 「 入 官 」 ,還 是 應 作 「 入 臣 」 , 只 是 列 具 他 書 異 文 , 客 觀 地 擺 在 讀者 面 前 。 其 實 , 越 絕 書 的 內 部 證 據 , 可 以 證 明 這 一 句 「入 官 於 吳 」 中 的 「 入 官 」 二 字 沒 有 問 題 , 至 於 國 語 與 吳越 春 秋 作 「 入 臣 」 , 這 裏 應 該 視 為 文 獻 傳 寫 的 系 統 不 同, 辭 各 有 異 方 面 的 問 題 。 外 傳 記 地 傳 第 十 載 :

        女 陽 亭 者 , 句 踐 入 官 於 吳 ,夫 人 從 , 道 產 女 此 亭 。

記 地 傳 的 「 入 官 於 吳 」 與 請 糴 內 傳 的 完 全 一 致 , 可 見越 絕 書 記 此 事 均 作 「 入 官 」 , 張 氏 如 果 這 裏 稍 作 本 校 考察 , 孰 是 孰 非 , 也 就 不 言 自 明 。

    第 三 , 張 氏 的 校 註 在 徵 引 文 獻 方 面 , 也 有 一 些 不準 確 的 地 方 , 如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記 載 :

        吳 古 故 水 道 , 出 平 門 , 上 郭池 , 入 瀆 , 出 巢 湖 , 上 歷 地 , 過 梅 亭 , 入 楊 湖 , 出 漁 浦, 入 大 江 , 奏 廣 陵 。

在 這 一 段 末 尾 , 張 氏 說 :

        此 言 吳 古 故 水 道 由 北 面 平 門以 出 也 。 廣 陵 當 指 今 楊 州 。 左 傳 云 : 吳 城 邗 溝 以 通 江 淮, 可 證 。

張 氏 所 引 的 左 傳 , 見 於 哀 公 九 年 , 原 文 作 : 「 吳 城 邗, 溝 通 江 淮 。 」 張 氏 不 僅 引 錄 左 傳 原 文 有 誤 , 多 一 「 以」 字 , 而 且 點 斷 有 誤 , 使 讀 者 在 這 裏 費 解 。

    又 如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記 吳 闔 廬 冢 時 說 :

        銅 槨 三 重 , 澒 池 六 尺 。

其 中 「 澒 池 六 尺 」 , 各 本 多 作 「 墳 池 六 尺 」 , 張 宗 祥按 :

        史 記 集 解 引 越 集 作 「 澒 池 六尺 」 。

張 氏 所 說 的 史 記 集 解 , 見 史 記 卷 三 一 吳 太 伯 世 家 中 ,而 所 引 的 是 越 絕 , 不 是 「 越 集 」 , 這 裏 是 張 氏 的 抄 錄 失誤 。

    張 氏 校 註 從 註 釋 上 看 , 也 有 以 下 兩 方 面 的 問 題 。第 一 , 由 於 張 氏 校 註 虎 頭 蛇 尾 , 因 此 註 釋 在 越 絕 書 的 後半 部 份 , 也 顯 得 太 少 , 不 能 滿 足 通 讀 越 絕 書 的 需 要 。

    第 二 , 在 已 有 的 註 釋 中 , 有 些 地 方 , 還 可 以 補 充。 如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載 :

        莋 碓 山 , 故 為 鶴 阜 山 , 禹 游天 下 , 引 湖 中 柯 山 置 之 鶴 阜 , 更 名 莋 碓 。

張 氏 在 「 故 為 鶴 阜 山 」 下 有 註 :

        即 岝 崿 山 。 圖 經 云 : 形 如 獅子 , 故 亦 名 獅 子 山 也 。 梁 隱 士 何 求 、 何 點 葬 此 。 後 改 名何 山 。

其 實 另 外 有 些 書 對 此 山 的 山 名 、 地 理 位 置 及 其 有 關 傳說 與 張 註 引 有 不 同 。 如 吳 郡 圖 經 續 記 卷 下 說 :

        吳 王 僚 墓 在 吳 縣 西 十 二 里 岝崿 山 旁 , 在 西 下 有 思 益 寺 。

又 姑 蘇 志 卷 九 說 :

        何 山 在 獅 山 北 一 里 , 其 地 舊名 鶴 邑 墟 , 故 山 名 鶴 阜 山 , 因 梁 隱 士 何 求 、 何 點 葬 此 改今 名 。

姑 蘇 志 卷 九 又 說 :

        岝 崿 山 在 金 山 東 , 俗 稱 獅 子山 , 以 形 名 。 一 名 鶴 阜 山 , 又 名 莋 雄 山 。

接 下 姑 蘇 志 自 註 說 :

        俗 傳 此 山 本 在 太 湖 , 禹 治 水移 至 此 。 又 西 南 有 兩 小 山 , 皆 有 石 如 卷 莋 , 禹 所 用 牽 牛也 。 吳 山 有 淺 處 , 在 三 山 之 南 。 長 老 云 是 岝 嶺 山 麓 。 自此 以 東 差 深 , 言 是 牽 牛 之 溝 。

首 先 , 關 於 越 絕 書 中 的 「 莋 碓 山 」 , 姑 蘇 志 又 名 「 莋雄 山 」 , 另 外 , 北 堂 書 鈔 卷 一 六 0 還 引 作 「 莋 雒 山 」 ,其 中 「 碓 」 、 「 雄 」 、 「 雒 」 顯 然 因 字 形 接 近 , 必 存 在訛 誤 , 究 為 孰 正 孰 誤 , 還 要 進 一 步 考 訂 , 但 各 書 所 記 山名 不 同 的 本 身 , 至 少 提 出 了 問 題 。 其 次 , 此 山 的 位 置 ,吳 郡 圖 經 續 記 說 是 在 「 吳 縣 西 十 二 里 」 , 姑 蘇 志 說 是 在「 金 山 東 」 , 都 可 補 充 張 氏 校 註 解 釋 此 山 的 不 足 之 處 。再 次 , 越 絕 書 所 說 的 「 禹 游 天 下 , 引 湖 中 柯 山 置 之 鶴 阜」 , 與 姑 蘇 志 註 所 說 的 「 俗 傳 此 山 本 在 太 湖 , 禹 治 水 移至 此 」 的 傳 聞 , 顯 然 一 脈 相 承 , 但 姑 蘇 志 註 又 說 「 又 西南 有 兩 小 山 , 皆 有 石 如 卷 苲 , 禹 所 用 牽 牛 也 」 , 則 是 張氏 校 註 與 越 絕 書 中 所 都 沒 有 的 。

    下 面 再 舉 一 例 。 荊 平 王 內 傳 第 二 有 這 樣 一 段 記 載:

        昔 者 , 荊 平 王 有 臣 伍 子 奢 。奢 得 罪 於 王 , 且 殺 之 , 其 二 子 出 走 , 伍 子 尚 奔 吳 , 伍 子胥 奔 鄭 。

張 氏 校 註 在 「 荊 平 王 有 臣 伍 子 奢 」 句 下 註 解 說 :

        荊 , 楚 也 。 見 國 語 ? 晉 語 註。 平 王 , 共 王 子 棄 疾 也 , 伍 子 奢 , 左 傳 、 史 記 、 吳 越 春秋 均 作 伍 奢 , 無 子 字 。

張 氏 註 解 「 伍 子 奢 」 , 說 「 左 傳 、 史 記 、 吳 越 春 秋 均作 伍 奢 , 無 子 字 」 , 是 屬 於 史 實 考 訂 中 的 有 關 人 物 記 載方 面 的 問 題 。 雖 然 張 註 不 誤 , 但 尚 可 補 充 。 因 為 淮 南 子的 記 載 與 越 絕 書 同 , 作 「 伍 子 奢 」 , 而 不 作 「 伍 奢 」 。該 書 卷 一 八 人 間 訓 說 :

        因 命 太 子 建 守 城 父 , 命 伍 子奢 傅 之 。 居 一 年 , 伍 子 奢 游 人 於 王 側 , ( 中 略 ) 王 因 殺太 子 建 而 誅 伍 子 奢 。

淮 南 子 這 裏 三 次 提 到 「 伍 子 奢 」 , 可 見 越 絕 書 對 於 這一 人 名 的 記 載 , 既 沒 有 弄 錯 , 也 不 是 孤 證 。 我 們 知 道 ,淮 南 子 的 作 者 雖 舊 題 為 漢 淮 南 王 劉 安 , 但 實 際 上 的 作 者應 是 劉 安 的 一 批 幕 僚 , 即 所 謂 「 蘇 飛 、 李 尚 、 左 吳 、 田由 、 雷 被 、 毛 被 、 伍 被 、 晉 昌 等 八 人 , 及 諸 儒 大 山 、 小山 之 徒 」 〔 二 一 〕 , 據 考 訂 這 些 人 應 是 劉 安 作 淮 南 王 時收 羅 的 謀 客 策 士 〔 二 二 〕 。 出 自 漢 代 淮 南 國 謀 客 策 士 之手 的 淮 南 子 的 記 載 , 與 出 自 吳 越 地 區 文 士 之 手 的 越 絕 書相 同 , 而 與 出 自 中 原 文 士 之 手 的 左 傳 、 史 記 不 同 〔 二 三〕 , 這 裏 所 反 映 的 顯 然 不 能 說 僅 是 某 個 字 的 有 無 或 某 個歷 史 人 名 的 差 異 , 而 與 早 期 江 淮 、 吳 越 地 區 文 化 交 流 的一 種 特 殊 現 象 完 全 無 關 。

    下 面 來 評 述 樂 祖 謀 同 志 的 越 絕 書 點 校 本 。

    樂 祖 謀 同 志 八 十 年 代 初 , 作 為 歷 史 地 理 學 研 究 生, 攻 讀 於 杭 州 大 學 地 理 系 , 是 我 國 著 名 歷 史 地 理 學 專 家陳 橋 驛 教 授 的 學 生 , 他 的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一 九 八 五 年 十 月由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出 版 。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的 主 要 工 作 是 校 勘 與 分 段 標 點 , 另外 書 末 作 為 附 錄 有 越 絕 書 序 跋 輯 錄 一 項 , 共 輯 有 無 名 氏、 丁 黼 、 汪 綱 、 都 穆 、 楊 慎 、 陳 塏 、 張 佳 胤 、 王 謨 、 四庫 提 要 、 錢 培 名 、 張 宗 祥 的 有 關 序 跋 、 提 要 共 十 一 篇 ,以 供 讀 者 參 考 。

    關 於 版 本 的 選 擇 與 校 勘 的 原 則 ,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序作 了 說 明 , 是「
在 以 四 部 叢 刊 影 印 江 安 傅 氏 雙 鑒 樓 藏 明 雙 柏 堂 本 為 底本 的 同 時 , 較 多 地 吸 收 了 張 宗 祥 本 在 校 勘 上 的 成 果 。 此外 並 參 校 了 明 正 德 劉 以 貞 , 嘉 靖 孔 文 谷 、 陳 塏 , 萬 曆 吳琯 、 何 鏜 等 諸 本 , 在 各 篇 末 尾 寫 了 校 勘 記 , 凡 改 字 及 兩可 的 異 文 均 寫 校 記 , 他 本 誤 者 則 不 出 校 。 」 據 以 上 序 所列 , 參 校 本 為 「 明 正 德 劉 以 貞 」 以 下 共 五 種 , 但 據 點 校本 越 絕 書 的 主 要 參 校 書 目 所 列 , 參 校 本 多 出 了 王 謨 增 訂漢 魏 叢 書 與 錢 培 名 小 萬 卷 樓 叢 書 本 二 種 。 觀 其 校 勘 記 的具 體 情 況 , 王 、 錢 二 本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確 有 徵 引 , 因 而 除底 本 以 外 ,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的 參 校 本 應 該 是 七 種 。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的 校 勘 方 式 。 僅 限 於 對 校 , 但 在 徵引 錢 培 名 、 張 宗 祥 的 校 記 中 , 本 校 、 理 校 、 他 校 的 例 子都 有 , 儘 管 徵 引 的 例 子 很 有 限 。 由 於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在 選擇 參 校 本 中 , 比 張 宗 祥 的 校 註 本 多 出 了 孔 文 谷 刊 本 、 增訂 漢 魏 叢 書 本 、 小 萬 卷 樓 叢 書 本 三 種 , 因 此 在 實 際 校 勘過 程 中 , 補 充 了 張 氏 校 註 本 的 不 足 。 如 外 傳 本 事 第 一 「薛 、 許 、 邾 、 婁 、 莒 旁 轂 趨 走 」 條 下 , 張 宗 祥 原 有 按 語:

        莒 , 翻 元 本 作 呂 。 宗 祥 按 :呂 、 旅 、 莒 三 字 古 通 。 呂 , 旅 也 。 見 漢 書 。 律 曆 志 註 。詩 。 皇 矣 : 以 按 徂 旅 , 孟 子 。 梁 惠 王 下 作 以 遏 徂 莒 。 莒國 , 己 姓 , 東 夷 之 國 也 。

點 校 本 本 條 樂 祖 謀 按 :

        原 本 及 正 德 本 、 陳 本 莒 皆 作呂 , 孔 本 作 莒 , 莒 是 , 據 孔 本 改 。

張 宗 祥 通 過 通 假 關 係 , 說 明 「 呂 」 為 「 莒 」 的 借 字 ,文 中 的 「 呂 」 當 為 「 莒 」 , 指 代 「 莒 國 」 。 點 校 本 的 校記 , 則 以 孔 本 為 憑 , 校 改 底 本 , 不 但 補 充 了 校 註 本 版 本上 的 不 足 , 而 且 結 論 正 確 。

    又 如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 後 二 世 而 至 夫 差 」 條 下, 張 宗 祥 說 :

        翻 元 本 、 陳 本 三 , 誤 。

樂 祖 謀 說 :

        原 本 及 正 德 本 、 陳 本 世 誤 作三 , 據 孔 本 等 改 。

可 知 孔 文 谷 刊 本 這 裏 也 不 誤 。 點 校 本 在 校 勘 過 程 中 ,時 有 對 避 諱 改 字 的 說 明 。 如 外 傳 計 倪 第 十 一 有 這 樣 一 段:

        越 王 勃 然 曰 : 孤 聞 齊 威 淫 泆, 九 合 諸 侯 , 一 匡 天 下 , 蓋 管 仲 之 力 也 。

文 中 的 「 齊 威 」 , 顯 然 指 的 是 齊 桓 公 , 但 齊 桓 何 以 作「 齊 威 」 ? 樂 祖 謀 說:

        威 , 據 史 當 作 桓 , 各 本 皆 作威 , 當 仍 宋 本 避 宋 欽 宗 諱 改 之 故 。

應 該 說 樂 祖 謀 同 志 的 判 斷 是 正 確 的 , 周 廣 業 經 史 避 名彙 考 卷 二 0 「 欽 宗 恭 文 順 德 仁 孝 皇 帝 」 條 載 :

        ( 紹 興 二 年 ) 九 月 十 六 日 ,三 省 同 奉 聖 旨 , 令 禮 部 太 常 等 同 共 議 定 申 尚 書 省 : 伏 觀淵 聖 皇 帝 御 名 見 於 經 傳 , 義 訓 不 一 。 或 以 威 武 為 義 , 或以 回 旋 為 義 , 又 為 植 立 之 象 , 又 為 亭 郵 表 名 , 又 為 圭 名, 又 為 姓 氏 , 又 為 木 名 , 又 為 水 名 。 當 各 以 其 義 類 求 之。 今 謹 按 : 詩 曰 : 桓 武 志 也 。 孔 穎 達 曰 : 有威 武 之 義 。 又 按 : 詩 曰 : 桓 桓 武 王 。 鄴 康 成 曰 : 有 威 武之 王 。 ( 中 略 ) 又 按 爾 雅 : 桓 桓 、 烈 烈 , 威 也 。 凡 此 皆以 威 武 為 義 也 。 若 此 之 類 , 今 欲 定 讀 曰 威 。

可 證 樂 說 不 誤.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的 標 點 工 作,主 要 是 把 作 為 底 本 的 明雙 柏 堂 本 ( 四 部 叢 刊 影 印 ) 按 其 內 容 分 段 並 加 以 新 式 標點 , 在 內 容 的 分 段 中 , 應 參 考 過 錢 培 名 與 張 宗 祥 按 語 中的 一 些 對 分 段 的 提 示 , 其 標 點 也 應 參 考 過 張 宗 祥 校 註 的點 斷 。 總 之 , 分 段 標 點 過 的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 眉 目 清 楚 ,頗 便 讀 者 , 而 分 段 與 標 點 絕 大 部 份 是 準 確 的 。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在 一 些 具 體 的 地 方 , 也 還 存 在 一 些疏 漏 , 以 下 略 舉 幾 例 。

    如 外 傳 吳 地 傳 第 三 記 載 :

        闔 廬 宮 , 在 高 平 里 。

點 校 本 這 裏 作 「 闔 廬 官 , 在 高 平 里 」 , 「 宮 」 作 「 官」 , 我 查 了 底 本 雙 柏 堂 本 及 有 關 各 本 , 均 作 「 闔 廬 宮 」, 不 作 「 闔 廬 官 」 , 加 上 點 校 本 這 裏 沒 有 出 校 , 應 是 對底 本 的 誤 錄 、 誤 抄 或 誤 排 所 致.

    又 如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記 載 :

        秦 始 皇 發 會 稽 適 戍 卒

文 中 「 戍 卒 」 二 字 , 雙 柏 堂 本 、 漢 魏 叢 書 本 、 張 宗 祥校 註 本 均 作 「 戎 卒 」 , 「 戍 」 作 「 戎 」 , 點 校 本 作 「 戍卒 」 , 但 未 出 校 , 按 改 動 底 本 例 應 出 校 的 原 則 , 這 裏 點校 本 應 有 疏 漏 。 錢 培 名 這 裏 原 有 按 語 :

        戍 , 原 誤 戎 , 今 改 。

點 校 本 這 裏 可 能 參 考 錢 校 改 字 , 但 不 出 校 是 不 應 該 的,

    又 如 外 傳 記 地 傳 第 十 記 載 :

        北 陽 里 城 , 大 夫 種 城 也 , 取土 西 山 以 濟 之 。 徑 百 九 十 四 步 。 或 為 南 安 。

文 中 「 徑 百 九 十 四 步 」 , 點 校 本 作 「 經 百 九 十 四 步 」, 並 出 校 記 說 :

        經 百 九 十 四 步 , 經 字 正 德 本作 徑 。

點 校 本 這 裏 雖 然 列 出 了 正 德 本 作 「 徑 」 的 異 文 , 但 未定 是 非 , 仍 保 留 了 底 本 上 的 「 經 」 字 , 實 際 上 這 裏 應 作「 徑 百 九 十 四 步 」 , 不 應 作「
經 百 九 十 四 步 」 。 「 徑 」 是 指 某 處 的 道 路 , 越 絕 書 在敘 述 其 他 有 關 情 況 時 , 屢 用 這 一 「 徑 」 字 , 如 記 地 傳 「苦 竹 城 」 時 說 :

        苦 竹 城 者 , 句 踐 伐 吳 還 , 封范 蠡 子 也 。 其 避 居 , 徑 六 十 步 。

又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也 說 :

        邑 中 徑 從 閶 門 到 婁 門 , 九 里七 十 二 步

另 外 , 會 稽 志 卷 一 引 越 絕 , 浙 江 通 志 卷 四 四 引 越 絕 書, 這 裏 均 作 「 徑 百 九 十 四 步 」 , 沒 有 看 到 本 證 、 他 證 作「 經 」 的 因 而 點 校 本 這 裏 應 從 正 德 本 改 「 經 」 為 「 徑 」。

    以 上 對 俞 樾 、 錢 培 名 的 越 絕 書 札 記 三 種 、 張 宗 祥的 越 絕 書 校 註 、 樂 祖 謀 的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作 了 評 述 , 不 正之 處 , 尚 請 讀 者 指 出 。

    根 據 以 上 對 越 絕 書 研 究 整 理 各 方 工 作 的 具 體 評 述, 現 在 , 我 們 可 以 對 越 絕 書 研 究 整 理 的 總 體 狀 況 得 出 以下 結 論 :

    越 絕 書 的 校 勘 、 註 釋 、 輯 佚 、 標 點 這 四 項 工 作 都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績 , 但 還 存 在 一 些 不 足 。 第 一 , 在 校 勘方 面 , 對 校 工 作 基 本 完 成 , 越 絕 書 傳 世 之 本 中 的 重 要 版本 , 大 多 數 已 為 各 家 所 用 , 但 對 校 中 各 家 也 均 有 脫 漏 ,須 加 以 補 正 。 本 校 、 他 校 方 面 還 存 在 很 大 缺 陷 , 尤 須 深入 發 掘 材 料 , 補 充 完 善 今 本 。 第 二 , 在 註 釋 方 面 , 。 張宗 祥 的 校 註 本 開 了 頭 , 但 不 少 地 方 或 可 以 補 充 , 或 可 以商 搉 , 至 於 未 註 的 越 絕 書 難 懂 之 處 還 很 多 。 第 三 , 在 輯佚 方 面 。 錢 培 名 已 輯 出 一 部 份 佚 文 , 而 存 在 於 文 獻 之 中錢 氏 未 輯 輯 出 的 越 絕 書 佚 文 , 還 有 一 些 , 須 作 輯 補 工 作。 另 外 , 對 越 絕 書 的 佚 文 , 也 要 進 一 步 的 考 訂 。 第 四 ,分 段 標 點 工 作 已 經 完 成 , 但 點 校 本 少 數 分 段 、 標 點 處 也值 得 商 搉 。

    本 校 釋 就 是 鑒 於 以 上 越 絕 書 研 究 整 理 各 方 面 都 還存 在 著 不 足 之 處 而 作 。 具 體 內 容 俱 見 書 中 , 此 不 贅 敘 。又 越 絕 書 的 各 家 成 果 , 都 自 成 一 書 , 不 便 觀 覽 , 今 取 錢培 名 越 絕 書 札 記 、 張 宗 祥 越 絕 書 校 註 、 樂 祖 謀 點 校 本 中的 所 有 校 語 、 註 文 , 悉 入 校 釋 之 中 〔 二 四 〕 , 並 一 一 標舉 姓 名 , 列 其 高 見 ; 至 於 某 說 可 商 , 某 處 可 補 , 則 以 「步 嘉 謹 按 」 字 樣 別 出 。 俞 樾 越 絕 書 札 記 與 前 人 對 越 絕 書的 許 多 考 證 。 因 不 屬 通 盤 整 理 研 究 , 故 擇 善 而 從 , 不 復畢 采 , 以 避 煩 猥 叢 雜 。 詩 云 : 「 它 山 之 石 , 可 以 為 錯 。」 糾 謬 拾 遺 , 敬 俟 高 明 。

                                    一 九 九 一 年七 月 修 訂 完 畢
 

        【 註 釋 】

    〔 一 〕   陳 文 載 杭 州 大 學 學 報 一 九七 九 年 第 四 期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一 九 八 五 年 十 月 版 點 校本 越 絕 書 卷 首 。 黃 文 載 方 志 論 集 , 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 一 九八 三 年 十 一 月 第 一 版 。 徐 文 載 廣 州 師 院 學 報 一 九 九 0 年第 二 期 。

    〔 二 〕   倉 文 載 歷 史 研 究 一 九 九0 年 第 四 期 。

    〔 三 〕   拙 著 越 絕 書 研 究 正 在 增補 、 修 訂 , 待 出 版 。 又 越 絕 書 向 稱 「 奇 書 」 , 這 裏 借 稱「 奇 文 」 。

    〔 四 〕   見 玉 函 山 房 輯 佚 書 續 編的 「 經 籍 佚 文 」 部 份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一 九 八 九 年 影 印本 三 七 八 頁 - 三 八 0 頁 。

    〔 五 〕   參 見 點 校 本 越 絕 書 序 ,載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一 九 八 五 年 十 月 版 卷 首 。

    〔 六 〕   這 十 八 種 書 是 : 史 記 集解 、 史 記 索 隱 、 史 記 正 義 、 續 漢 書 。 郡 國 志 註 、 水 經 註、 太 平 寰 宇 記 、 吳 地 記 , 吳 郡 志 、 吳 越 春 秋 註 、 路 史 、事 類 賦 註 、 咸 淳 毗 陵 志 、 北 堂 書 鈔 、 藝 文 類 聚 、 初 學 記、 太 平 御 覽 、 太 平 廣 記 、 文 選 註 。 若 把 史 記 三 家 註 合 算為 一 種 , 只 有 十 六 種 。

    〔 七 〕   參 見 本 書 徵 引 文 獻 一 覽部 份 。

    〔 八 〕   參 見 越 絕 外 傳 記 寶 劍 第十 三 中 的 有 關 校 釋 。

    〔 九 〕   參 見 越 絕 外 傳 枕 中 第 十六 中 的 有 關 校 釋 。

    〔 一 0 〕 參 見 越 絕 外 傳 春 申 君 第十 七 中 的 有 關 校 釋 。

    〔 一 一 〕 參 見 本 書 附 錄 二 : 越 絕書 佚 文 輯 補 。

    〔 一 二 〕 參 見 越 絕 外 傳 吳 地 傳 第三 的 有 關 校 釋 。

    〔 一 三 〕 參 見 錢 培 名 越 絕 書 札 記, 中 華 書 局 排 印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本 第 七 九 頁 第 一 行 至 二 行。

    〔 一 四 〕 參 見 中 華 書 局 點 校 本 後漢 書 第 三 四 九 0 頁 , 第 一 一 行 。

    〔 一 五 〕 越 絕 外 傳 記 寶 劍 第 十 三中 記 為 : 「 闔 廬 無 道 , 子 女 死 , 殺 生 以 送 之 。 」 按 本 條下 文 云 : 「 舞 鶴 吳 市 , 殺 生 以 送 死 。 」 知 所 記 為 一 事 。

    〔 一 六 〕 這 種 情 況 很 普 遍 。 請 參看 各 種 石 碑 所 題 年 月 及 諸 家 考 證 。 或 可 參 看 敦 煌 、 吐 魯番 出 土 文 書 的 有 關 史 料 。

    〔 一 七 〕 據 後 漢 書 。 光 武 帝 紀 ,劉 秀 於 建 武 十 三 年 才 初 步 統 一 全 國 , 一 些 地 區 還 時 有 騷亂 。 建 武 十 三 年 為 公 元 三 十 七 年 , 更 始 元 年 為 公 元 二 十三 年 , 據 此 以 推 , 更 始 五 年 應 為 公 元 二 十 七 年 , 當 時 全國 正 在 戰 亂 之 中 。 若 以 公 元 二 十七 年 時 , 各 地 區 都 奉 行 建 武 年 號 , 那 是 不 可 能 的 事 。

    〔 一 八 〕 據 張 宗 祥 越 絕 書 校 註 。序 自 稱 : 「 今 年 七 十 有 五 」 , 落 款 日 期 是 「 丙 申 清 明 前一 日 」 , 「 丙 申 」 是 一 九 五 六 年 的 干 支 , 按 傳 統 虛 歲 算法 , 應 生 於 一 八 八 二 年 。

    〔 一 九 〕 各 種 介 紹 史 學 名 著 的 書多 提 到 張 宗 祥 的 越 絕 書 校 註 , 如 張 舜 徽 中 國 史 學 名 著 題解 第 二 二 九 頁 。 張 志 哲 中 國 史 籍 概 論 第 五 四 四 頁 。 呂 濤、 潘 國 基 、 奚 椿 年 史 籍 淺 說 第 二 三 四 頁 。

    〔 二 0 〕 參 見 本 書 校 釋 的 排 比 、考 訂 之 處 。

    〔 二 一 〕 參 見 後 漢 高 誘 的 淮 南 子。 序 。

    〔 二 二 〕 據 容 齋 筆 說 : 「 壽 春 有八 公 山 , 正 ( 劉 ) 安 所 延 致 賓 客 之 處 。 傳 記 不 見 姓 名 ,而 高 誘 序 以 為 蘇 飛 等 八 人 。 然 惟 左 吳 、 雷 被 、 伍 被 見 於史 。 」 步 嘉 按 : 左 吳 、 雷 被 、 伍 被 三 人 , 見 於 漢 書 卷 四四 淮 南 王 劉 安 傳 及 卷 四 五 伍 被 傳 。

    〔 二 三 〕 吳 越 春 秋 的 作 者 趙 曄 雖也 是 會 稽 山 陰 人 , 但 後 漢 書 。 趙 曄 傳 說 他 「 到 犍 為 資 中, 詣 杜 撫 受 韓 詩 , 究 竟 其 術 , 積 二 十 年 , 絕 問 不 還 」 ,其 學 問 淵 源 , 並 非 從 吳 越 本 地 而 來 。

    〔 二 四 〕 其 中 三 家 按 語 雷 同 者 ,依 時 代 取 前 者 為 說 。 參 見 校 釋 凡 例 。
 
 
 

  凡 例

    一 、 本 校 釋 以 樂 祖 謀 越 絕 書 點 校 本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社 一 九 八 五 年 十 月 第 一 版 ) 為 底 本 , 以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本 、 四 部 叢 刊 本 、 漢 魏 叢 書 本 、 增 訂 漢 魏 叢 書 本 為 參 校本 , 參 考 錢 培 名 校 本 (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本 ) 、 張 宗 祥 校 註本 ( 商 務 印 書 館 一 九 五 六 年 版 ) , 並 廣 搜 類 書 、 地 誌 、史 註 、 集 註 四 十 餘 種 古 籍 文 獻 , 輯 錄 其 中 全 部 越 絕 書 舊文 , 詳 加 考 校 。

    二 、 凡 底 本 中 訛 字 、 衍 文 以 及 脫 、 倒 、 錯 簡 等 等, 一 般 不 改 , 僅 於 本 條 校 釋 下 考 證 說 明 , 或 附 前 人 之 說; 明 顯 錯 誤 又 證 據 充 分 者 , 則 加 以 訂 正 , 凡 訂 正 之 處 皆於 本 條 校 釋 下 說 明 改 正 理 由 。

    三 、 底 本 原 有 新 式 標 點 , 並 按 文 義 分 段 。 標 點 、分 段 一 般 仍 其 舊 , 但 或 有 可 商 之 處 , 亦 加 以 改 正 。

    四 、 錢 培 名 、 張 宗 祥 、 樂 祖 謀 三 家 校 語 及 有 關 註文 , 悉 加 採 錄 , 但 三 家 校 語 雷 同 者 , 僅 取 其 時 代 靠 前 者為 說 。 至 於 古 今 各 家 研 究 越 絕 書 之 言 , 唯 錄 其 精 華 , 不復 畢 採 , 以 避 煩 猥 叢 雜 之 病 。

    五 、 凡 錄 前 人 之 說 , 皆 標 其 姓 名 , 引 其 著 述 , 散於 越 絕 書 正 文 之 下 。 前 說 或 有 可 商 , 或 二 說 不 同 , 校 釋則 加 以 考 辨 ; 前 人 未 校 未 釋 之 處 , 作 者 凡 有 一 管 之 見 ,校 釋 亦 詳 為 補 正 , 並 以 「 步 嘉 謹 按 」 字 樣 別 出 。

    六 、 本 校 釋 以 校 為 主 , 輔 之 以 釋 。 解 釋 工 作 以 考證 史 實 、 指 明 典 故 出 處 、 疏 通 文 字 為 本 , 至 於 疑 難 待 辨之 處 , 不 強 為 之 釋 , 非 唯 臧 藏 拙 , 亦 守 不 知 蓋 闕 之 古 訓。

    七 、 本 校 釋 先 校 後 釋 , 所 引 前 人 之 說 也 如 是 。

    八 、 本 校 釋 徵 引 典 籍 文 獻 一 百 四 十 餘 種 , 具 體 書名 詳 見 徵 引 文 獻 一 覽 。
 
 
 

越 絕 書

越 絕 卷 第 一

  越 絕 外 傳 本 事 第 一

    問 曰 : 「 何 謂 越 絕 ? 」 「 越 者 , 國 之 氏 也 。 」 「 何以 言 之 ? 」「
按 春 秋 序 齊 魯 , 皆 以 國 為 氏 姓 , 是 以 明 之 。 絕 者 , 絕也 。 謂 句 踐 時 也 。 當 是 之 時 , 齊 將 伐 魯 , 孔 子 恥 之 , 故子 貢 說 齊 以 安 魯 。 子 貢 一 出 , 亂 齊 , 破 吳 , 興 晉 , 疆 越。 其 後 賢 者 辯 士 , 見 夫 子 作 春 秋 而 略 吳 越 , 又 見 子 貢 與聖 人 相 去 不 遠 , 脣 之 與 齒 , 表 之 與 裏 , 蓋 要 其 意 , 覽 史記 而 述 其 事 也 。 」

    問 曰 : 「 何 不 稱 越 經 書 記 , 而 言 絕 乎 ? 」 曰 : 「不 也 。 絕 者 , 絕 也 。 句 踐 之 時 , 天 子 微 弱 , 諸 侯 皆 叛 。於 是 句 踐 抑 疆 扶 弱 , 絕 惡 反 之 於 善 , 取 舍 以 道 , 沛 歸 於宋 , 浮 陵 以 付 楚 , 臨 沂 、 開 陽 , 復 之 於 魯 。 中 國 侵 伐 ,因 斯 衰 止 。 以 其 誠 在 於 內 , 威 發 於 外 , 越 專 其 功 , 故 曰越 絕 。 故 作 此 者 , 貴 其 內 能 自 約 , 外 能 絕 人 也 。 賢 者 所述 , 不 可 斷 絕 , 故 不 為 記 明 矣 。 」

    問 曰 : 「 桓 公 九 合 諸 侯 , 一 匡 天 下 , 任 用 賢 者 ,誅 服 疆 楚 , 何 不 言 齊 絕 乎 ? 」 曰 : 「 桓 公 , 中 國 。 兵 疆霸 世 之 後 , 威 凌 諸 侯 , 服 疆 楚 , 此 正 宜 耳 。 夫 越 王 句 踐, 東 垂 海 濱 , 夷 狄 文 身 , 躬 而 自 苦 , 任 用 賢 臣 , 轉 死 為生 , 以 敗 為 成 。 越 伐 疆 吳 , 尊 事 周 室 , 行 霸 琅 邪 , 躬 自省 約 , 率 道 諸 侯 , 貴 其 始 微 , 終 能 以 霸 , 故 與 越 專 其 功而 有 之 也 。 」

    問 曰 : 「 然 越 專 其 功 而 有 之 , 何 不 第 一 , 而 卒 本吳 太 伯 為 ? 」 曰 : 「 小 越 而 大 吳 。 」 「 小 越 大 吳 奈 何 ?」 曰 : 「 吳 有 子 胥 之 教 , 霸 世 甚 久 。 北 陵 齊 、 楚 , 諸 侯莫 敢 叛 者 , 乘 , 薛 、 許 、 邾 、 婁 、 莒 旁 轂 趨 走 , 越 王 句踐 屬 芻 莝 養 馬 , 諸 侯 從 之 , 若 果 中 之 李 。 反 邦 七 年 , 焦思 苦 身 , 克 己 自 責 , 任 用 賢 人 。 越 伐 疆 吳 , 行 霸 諸 侯 ,故 不 使 越 第 一 者 , 欲 以 貶 大 吳 , 顯 弱 越 之 功 也 。 」

    問 曰 : 「 吳 亡 而 越 興 , 在 天 與 ? 在 人 乎 ? 」 「 皆人 也 。 夫 差 失 道 , 越 亦 賢 矣 。 濕 易 雨 , 饑 易 助 。 」 曰 :「 何 以 知 獨 在 人 乎 ? 」 「 子 貢 與 夫 子 坐 , 告 夫 子 曰 : 『太 宰 死 。 』 夫 子 曰 : 『 不 死 也 。 』 如 是 者 再 。 子 貢 再 拜而 問 : 『 何 以 知 之 ? 』 夫 子 曰 : 『 天 生 宰 嚭 者 , 欲 以 亡吳 。 吳 今 未 亡 , 宰 何 病 乎 ? 』 後 人 來 言 不 死 。 聖 人 不 妄言 , 是 以 明 知 越 霸 矣 。 」 「 何 以 言 之 ? 」 曰 : 「 種 見 蠡之 時 , 相 與 謀 道 : 『 東 南 有 霸 兆 , 不 如 往 仕 。 』 相 要 東游 , 入 越 而 止 。 賢 者 不 妄 言 , 以 是 知 之 焉 。 」

    問 曰 : 「 越 絕 誰 所 作 ? 」 「 吳 越 賢 者 所 作 也 。 當此 之 時 , 見 夫 子 刪 書 作 春 秋 , 定 王 制 , 賢 者 嗟 歎 , 決 意覽 史 記 , 成 就 其 事 。 」

    問 曰 : 「 作 事 欲 以 自 著 , 今 但 言 賢 者 , 不 言 姓 字何 ? 」 曰 : 「 是 人 有 大 雅 之 才 , 直 道 一 國 之 事 , 不 見 姓名 , 小 之 辭 也 。 或 以 為 子 貢 所 作 , 當 挾 四 方 , 不 當 獨 在吳 越 。 其 在 吳 越 , 亦 有 因 矣 。 此 時 子 貢 為 魯 使 , 或 至 齊, 或 至 吳 。 其 後 道 事 以 吳 越 為 喻 , 國 人 承 述 , 故 直 在 吳越 也 。 當 是 之 時 , 有 聖 人 教 授 六 藝 , 刪 定 五 經 , 七 十 二子 , 養 徒 三 千 , 講 習 學 問 魯 之 闕 門 。 越 絕 , 小 藝 之 文 ,固 不 能 布 於 四 方 , 焉 有 誦 述 先 聖 賢 者 , 所 作 未 足 自 稱 ,載 列 姓 名 , 直 斥 以 身 者 也 ? 一 說 蓋 是 子 胥 所 作 也 。 夫 人情 , 泰 而 不 作 , 窮 則 怨 恨 , 怨 恨 則 作 , 猶 詩 人 失 職 怨 恨, 憂 嗟 作 詩 也 。 子 胥 懷 忠 , 不 忍 君 沈 惑 於 讒 , 社 稷 之 傾。 絕 命 危 邦 , 不 顧 長 生 , 切 切 爭 諫 , 終 不 見 聽 。 憂 至 患致 , 怨 恨 作 文 。 不 侵 不 差 , 抽 引 本 末 。 明 己 無 過 , 終 不遺 力 。 誠 能 極 智 , 不 足 以 身 當 之 , 嫌 於 求 譽 , 是 以 不 著姓 名 , 直 斥 以 身 者 也 。 後 人 述 而 說 之 , 仍 稍 成 中 外 篇 焉。 」

    問 曰 : 「 或 經 或 傳 , 或 內 或 外 , 何 謂 ? 」 曰 : 「經 者 , 論 其 事 , 傳 者 , 道 其 意 , 外 者 , 非 一 人 所 作 , 頗相 覆 載 。 或 非 其 事 , 引 類 以 託 意 。 說 之 者 見 夫 子 刪 詩 、書 , 就 經 易 , 亦 知 小 藝 之 復 重 。 又 各 辯 士 所 述 , 不 可 斷絕 。 小 道 不 通 , 偏 有 所 期 。 明 說 者 不 專 , 故 刪 定 復 重 ,以 為 中 外 篇 。 」
 
 
 

  越 絕 荊 平 王 內 傳 第 二

    昔 者 , 荊 平 王 有 臣 伍 子 奢 。 奢 得 罪 於 王 , 且 殺 之 ,其 二 子 出 走 , 伍 子 尚 奔 吳 , 伍 子 胥 奔 鄭 。 王 召 奢 而 問 之, 曰 : 「 若 召 子 , 孰 來 也 ? 」 子 奢 對 曰 : 「 王 問 臣 , 對而 畏 死 , 不 對 不 知 子 之 心 者 。 尚 為 人 也 , 仁 且 智 , 來 之必 入 , 胥 為 人 也 , 勇 且 智 , 來 必 不 入 。 胥 且 奔 吳 邦 , 君王 必 早 閉 而 晏 開 , 胥 將 使 邊 境 有 大 憂 。 」

    於 是 王 即 使 使 者 召 子 尚 於 吳 , 曰 : 「 子 父 有 罪 ,子 入 , 則 免 之 , 不 入 , 則 殺 之 。 」 子 胥 聞 之 , 使 人 告 子尚 於 吳 : 「 吾 聞 荊 平 王 召 子 , 子 必 毋 入 。 胥 聞 之 , 入 者窮 , 出 者 報 仇 。 入 者 皆 死 , 是 不 智 也 。 死 而 不 報 父 之 仇, 是 非 勇 也 。 」 子 尚 對 曰 : 「 入 則 免 父 之 死 , 不 入 則 不仁 。 愛 身 之 死 , 絕 父 之 望 , 賢 士 不 為 也 。 意 不 同 , 謀 不合 , 子 其 居 , 尚 請 入 。 」

    荊 平 王 復 使 使 者 召 子 胥 於 鄭 , 曰 : 「 子 入 , 則 免父 死 , 不 入 , 則 殺 之 。 」 子 胥 介 冑 彀 弓 , 出 見 使 者 , 謝曰 : 「 介 冑 之 士 , 固 不 拜 矣 。 請 有 道 於 使 者 : 王 以 奢 為無 罪 , 赦 而 蓄 之 , 其 子 又 何 適 乎 ? 」 使 者 還 報 荊 平 王 ,王 知 子 胥 不 入 也 , 殺 子 奢 而 并 殺 子 尚 。

    子 胥 聞 之 , 即 從 橫 嶺 上 大 山 , 北 望 齊 晉 , 謂 其 舍人 曰 : 「 去 , 此 邦 堂 堂 , 被 山 帶 河 , 其 民 重 移 。 」 於 是乃 南 奔 吳 。 至 江 上 , 見 漁 者 , 曰 : 「 來 , 渡 我 。 」 漁 者知 其 非 常 人 也 , 欲 往 渡 之 , 恐 人 知 之 , 歌 而 往 過 之 , 曰: 「 日 昭 昭 , 侵 以 施 , 與 子 期 甫 蘆 之 碕 。 」 子 胥 即 從 漁者 之 蘆 碕 。 日 入 , 漁 者 復 歌 往 , 曰 : 「 心 中 目 施 , 子 可渡 河 , 何 為 不 出 ? 」 船 到 即 載 , 入 船 而 伏 。 半 江 , 而 仰謂 漁 者 曰 : 「 子 之 姓 為 誰 ? 還 , 得 報 子 之 厚 德 。 」 漁 者曰 : 「 縱 荊 邦 之 賊 者 , 我 也 , 報 荊 邦 之 仇 者 , 子 也 。 兩而 不 仁 , 何 相 問 姓 名 為 ? 」 子 胥 即 解 其 劍 , 以 與 漁 者 ,曰 : 「 吾 先 人 之 劍 , 直 百 金 , 請 以 與 子 也 。 」 漁 者 曰 :「 吾 聞 荊 平 王 有 令 曰 : 『 得 伍 子 胥 者 , 購 之 千 金 。 』 今吾 不 欲 得 荊 平 王 之 千 金 , 何 以 百 金 之 劍 為 ? 」 漁 者 渡 於于 斧 之 津 , 乃 發 其 簞 飯 , 清 其 壺 漿 而 食 , 曰 : 「 亟 食 而去 , 毋 令 追 者 及 子 也 。 」 子 胥 曰 : 「 諾 。 」 子 胥 食 已 而去 , 顧 謂 漁 者 曰 : 「 掩 爾 壺 漿 , 無 令 之 露 。 」 漁 者 曰 :「 諾 。 」 子 胥 行 , 即 覆 船 , 挾 匕 首 自 刎 而 死 江 水 之 中 ,明 無 洩 也 。

    子 胥 遂 行 。 至 溧 陽 界 中 , 見 一 女 子 擊 絮 於 瀨 水 之中 , 子 胥 曰 :「
豈 可 得 託 食 乎 ? 」 女 子 曰 : 「 諾 。 」 即 發 簞 飯 , 清 其壺 漿 而 食 之 。 子 胥 食 已 而 去 , 謂 女 子 曰 : 「 掩 爾 壺 漿 ,毋 令 之 露 。 」 女 子 曰 : 「 諾 。 」 子 胥 行 五 步 , 還 顧 女 子, 自 縱 於 瀨 水 之 中 而 死 。

    子 胥 遂 行 。 至 吳 。 徒 跣 被 髮 , 乞 於 吳 市 。 三 日 ,市 正 疑 之 , 而 道 於 闔 廬 曰 : 「 市 中 有 非 常 人 , 徒 跣 被 髮, 乞 於 吳 市 三 日 矣 。 」 闔 廬 曰 : 「 吾 聞 荊 平 王 殺 其 臣 伍子 奢 而 非 其 罪 , 其 子 子 胥 勇 且 智 , 彼 必 經 諸 侯 之 邦 可 以報 其 父 仇 者 。 」 王 者 使 召 子 胥 。 入 , 吳 王 下 階 迎 而 唁 ,數 之 曰 : 「 吾 知 子 非 恒 人 也 , 何 素 窮 如 此 ? 」 子 胥 跪 而垂 泣 曰 : 「 胥 父 無 罪 而 平 王 殺 之 , 而 并 其 子 尚 。 子 胥 遯逃 出 走 , 唯 大 王 可 以 歸 骸 骨 者 , 惟 大 王 哀 之 。 」 吳 王 曰: 「 諾 。 」 上 殿 與 語 , 三 日 三 夜 , 語 無 復 者 。 王 乃 號 令邦 中 : 「 無 貴 賤 長 少 , 有 不 聽 子 胥 之 教 者 , 猶 不 聽 寡 人也 , 罪 至 死 , 不 赦 。 」

    子 胥 居 吳 三 年 , 大 得 吳 眾 。 闔 廬 將 為 之 報 仇 , 子胥 曰 : 「 不 可 。 臣 聞 諸 侯 不 為 匹 夫 興 師 。 」 於 是 止 。 其後 荊 將 伐 蔡 , 子 胥 言 之 闔 廬 , 即 使 子 胥 救 蔡 而 伐 荊 。 十五 戰 , 十 五 勝 。 荊 平 王 已 死 , 子 胥 將 卒 六 千 , 操 鞭 捶 笞平 王 之 墓 而 數 之 曰 : 「 昔 者 吾 先 人 無 罪 而 子 殺 之 , 今 此報 子 也 。 」

    後 , 子 昭 王 、 臣 司 馬 子 期 、 令 尹 子 西 歸 , 相 與 計謀 : 「 子 胥 不 死 , 又 不 入 荊 , 邦 猶 未 得 安 , 為 之 奈 何 ?莫 若 求 之 而 與 之 同 邦 乎 ? 」 昭 王 乃 使 使 者 報 子 胥 於 吳 ,曰 : 「 昔 者 吾 先 人 殺 子 之 父 , 而 非 其 罪 也 。 寡 人 尚 少 ,未 有 所 識 也 。 今 子 大 夫 報 寡 人 也 特 甚 , 然 寡 人 亦 不 敢 怨子 。 今 子 大 夫 何 不 來 歸 子 故 墳 墓 丘 冢 為 ? 我 邦 雖 小 , 與子 同 有 之 , 民 雖 少 , 與 子 同 使 之 。 」 子 胥 曰 : 「 以 此 為名 , 名 即 章 , 以 此 為 利 , 利 即 重 矣 。 前 為 父 報 仇 , 後 求其 利 , 賢 者 不 為 也 。 父 已 死 , 子 食 其 祿 , 非 父 之 義 也 。」 使 者 遂 還 , 乃 報 荊 昭 王 曰 : 「 子 胥 不 入 荊 邦 , 明 矣 。」
 
 
 

越 絕 卷 第 二

  越 絕 外 傳 記 吳 地 傳 第 三

    昔 者 , 吳 之 先 君 太 伯 , 周 之 世 , 武 王 封 太 伯 於 吳 ,到 夫 差 , 計 二 十 六 世 , 且 千 歲 。 闔 廬 之 時 , 大 霸 , 築 吳越 城 。 城 中 有 小 城 二 。 徙 治 胥 山 。 後 二 世 而 至 夫 差 , 立二 十 三 年 , 越 王 句 踐 滅 之 。

    闔 廬 宮 , 在 高 平 里 。

    射 臺 二 , 一 在 華 池 昌 里 , 一 在 安 陽 里 。

    南 城 宮 , 在 長 樂 里 , 東 到 春 申 君 府 。

    秋 冬 治 城 中 , 春 夏 治 姑 胥 之 臺 。 旦 食 於 紐 山 , 晝遊 於 胥 母 , 射 於 鷗 陂 , 馳 於 遊 臺 , 興 樂 石 城 , 走 犬 長 洲。

    吳 王 大 霸 , 楚 昭 王 、 孔 子 時 也 。

    吳 大 城 , 周 四 十 七 里 二 百 一 十 步 二 尺 。 陸 門 八 ,其 二 有 樓 。 水 門 八 。 南 面 十 里 四 十 二 步 五 尺 , 西 面 七 里百 一 十 二 步 三 尺 , 北 面 八 里 二 百 二 十 六 步 三 尺 , 東 面 十一 里 七 十 九 步 一 尺 。 闔 廬 所 造 也 。 吳 郭 周 六 十 八 里 六 十步 。

    吳 小 城 , 周 十 二 里 。 其 下 廣 二 丈 七 尺 , 高 四 丈 七尺 。 門 三 , 皆 有 樓 , 其 二 增 水 門 二 , 其 一 有 樓 , 一 增 柴路 。

    東 宮 周 一 里 二 百 七 十 步 。 路 西 宮 在 長 秋 , 周 一 里二 十 六 步 。 秦 始 皇 帝 十 一 年 , 守 宮 者 照 燕 失 火 , 燒 之 。

    伍 子 胥 城 , 周 九 里 二 百 七 十 步 。

    小 城 東 西 從 武 里 , 面 從 小 城 北 。

    邑 中 徑 從 閶 門 到 婁 門 , 九 里 七 十 二 步 , 陸 道 廣 二十 三 步 , 平 門 到 蛇 門 , 十 里 七 十 五 步 , 陸 道 廣 三 十 三 步。 水 道 廣 二 十 八 步 。

    吳 古 故 陸 道 , 出 胥 門 , 奏 出 土 山 , 度 灌 邑 , 奏 高頸 , 過 猶 山 , 奏 太 湖 , 隨 北 顧 以 西 , 度 陽 下 溪 , 過 歷 山陽 、 龍 尾 西 大 決 , 通 安 湖 。

    吳 古 故 水 道 , 出 平 門 , 上 郭 池 , 入 瀆 , 出 巢 湖 ,上 歷 地 , 過 梅 亭 , 入 楊 湖 , 出 漁 浦 , 入 大 江 , 奏 廣 陵 。

    吳 古 故 從 由 拳 辟 塞 , 度 會 夷 , 奏 山 陰 。 辟 塞 者 ,吳 備 候 塞 也 。

    居 東 城 者 , 闔 廬 所 遊 城 也 , 去 縣 二 十 里 。

    柴 辟 亭 到 語 兒 就 李 , 吳 侵 以 為 戰 地 。

    百 尺 瀆 , 奏 江 , 吳 以 達 糧 。

    千 里 廬 虛 者 , 闔 廬 以 鑄 干 將 劍 。 歐 冶 僮 女 三 百 人。 去 縣 二 里 , 南 達 江 。

    閶 門 外 高 頸 山 東 桓 石 人 , 古 者 名 「 石 公 」 , 去 縣二 十 里 。

    閶 門 外 郭 中 冢 者 , 闔 廬 冰 室 也 。

    闔 廬 冢 , 在 閶 門 外 , 名 虎 丘 。 下 池 廣 六 十 步 , 水深 丈 五 尺 。 銅 槨 三 重 。 澒 池 六 尺 。 玉 鳧 之 流 , 扁 諸 之 劍三 千 , 方 圓 之 口 三 千 。 時 耗 、 魚 腸 之 劍 在 焉 。 十 萬 人 築治 之 。 取 土 臨 湖 口 。 葬 三 日 而 白 虎 居 上 , 故 號 為 虎 丘 。

    虎 丘 北 莫 格 冢 , 古 賢 者 避 世 冢 , 去 縣 二 十 里 。

    被 奏 冢 , 鄧 大 冢 是 也 , 去 縣 四 十 里 。

    闔 廬 子 女 冢 , 在 閶 門 外 道 北 。 下 方 池 廣 四 十 八 步, 水 深 二 丈 五 尺 。 池 廣 六 十 步 , 水 深 丈 五 寸 。 隧 出 廟 路以 南 , 通 姑 胥 門 。 并 周 六 里 。 舞 鶴 吳 市 , 殺 生 以 送 死 。

    餘 杭 城 者 , 襄 王 時 神 女 所 葬 也 。 神 多 靈 。

    巫 門 外 麋 湖 西 城 , 越 宋 王 城 也 。 時 與 搖 城 王 周 宋君 戰 於 語 招 , 殺 周 宋 君 。 毋 頭 騎 歸 , 至 武 里 死 亡 , 葬 武里 南 城 。 午 日 死 也 。

    巫 門 外 冢 者 , 闔 廬 冰 室 也 。

    巫 門 外 大 冢 , 吳 王 客 齊 孫 武 冢 也 , 去 縣 十 里 。 善為 兵 法 。

    蛇 門 外 塘 波 洋 中 世 子 塘 者 , 故 曰 王 世 子 造 以 為 田。 塘 去 縣 二 十 五 里 。

    洋 中 塘 , 去 縣 二 十 六 里 。

    蛇 門 外 大 丘 , 吳 王 不 審 名 冢 也 , 去 縣 十 五 里 。

    築 塘 北 山 者 , 吳 王 不 審 名 冢 也 , 去 縣 二 十 里 。

    巫 門 外 欐 溪 櫝 中 連 鄉 大 丘 者 , 吳 故 神 巫 所 葬 也 ,去 縣 十 五 里 。

    婁 門 外 馬 亭 溪 上 復 城 者 , 故 越 王 餘 復 君 所 治 也 ,去 縣 八 十 里 。 是 時 烈 王 歸 於 越 , 所 載 襄 王 之 後 , 不 可 繼述 。 其 事 書 之 馬 亭 溪 。

    婁 門 外 鴻 城 者 , 故 越 王 城 也 , 去 縣 百 五 十 里 。

    婁 門 外 雞 陂 墟 , 故 吳 王 所 畜 雞 處 , 使 李 保 養 之 ,去 縣 二 十 里 。

    胥 門 外 有 九 曲 路 , 闔 廬 造 以 遊 姑 胥 之 臺 , 以 望 太湖 中 , 闚 百 姓 。 去 縣 三 十 里 。

    齊 門 , 闔 廬 伐 齊 , 大 克 , 取 齊 王 女 為 質 子 , 為 造齊 門 , 置 於 水 海 虛 。 其 臺 在 車 道 左 、 水 海 右 。 去 縣 七 十里 。 齊 女 思 其 國 死 , 葬 虞 西 山 。

    吳 北 野 禺 櫟 東 所 舍 大 ? 者 , 吳 王 田 也 , 去 縣 八 十里 。

    吳 西 野 鹿 陂 者 , 吳 王 田 也 。 今 分 為 耦 瀆 , 胥 卑 虛, 去 縣 二 十 里 。

    吳 北 野 胥 主 ? 者 , 吳 王 女 胥 主 田 也 , 去 縣 八 十 里。

    麋 湖 城 者 , 闔 廬 所 置 麋 也 , 去 縣 五 十 里 。

    欐 溪 城 者 , 闔 廬 所 置 船 宮 也 。 闔 廬 所 造 。

    婁 門 外 力 士 者 , 闔 廬 所 造 , 以 備 外 越 。

    巫 欐 城 者 , 闔 廬 所 置 諸 侯 遠 客 離 城 也 , 去 縣 十 五里 。

    由 鍾 窮 隆 山 者 , 古 赤 松 子 所 取 赤 石 脂 也 , 去 縣 二十 里 。 子 胥 死 , 民 思 祭 之 。

    莋 碓 山 , 故 為 鶴 阜 山 , 禹 遊 天 下 , 引 湖 中 柯 山 置之 鶴 阜 , 更 名 莋 碓 。

    放 山 者 , 在 莋 碓 山 南 。 以 取 長 之 莋 碓 山 下 , 故 有鄉 名 莋 邑 。 吳 王 惡 其 名 , 內 郭 中 , 名 通 陵 鄉 。

    莋 碓 山 南 有 大 石 , 古 者 名 為 「 墜 星 」 , 去 縣 二 十里 。

    撫 侯 山 者 , 故 闔 廬 治 以 諸 侯 冢 次 , 去 縣 二 十 里 。

    吳 東 徐 亭 東 西 南 北 通 溪 者 , 越 荊 王 所 置 , 與 麋 湖相 通 也 。

    馬 安 溪 上 干 城 者 , 越 干 王 之 城 也 , 去 縣 七 十 里 。

    巫 門 外 冤 山 大 冢 , 故 越 王 王 史 冢 也 , 去 縣 二 十 里。

    搖 城 者 , 吳 王 子 居 焉 , 後 越 搖 王 居 之 。 稻 田 三 百頃 , 在 邑 東 南 , 肥 饒 , 水 絕 。 去 縣 五 十 里 。

    胥 女 大 冢 , 吳 王 不 審 名 冢 也 , 去 縣 四 十 五 里 。

    蒲 姑 大 冢 , 吳 王 不 審 名 冢 也 , 去 縣 三 十 里 。

    石 城 者 , 吳 王 闔 廬 所 置 美 人 離 城 也 , 去 縣 七 十 里。

    通 江 南 陵 , 搖 越 所 鑿 , 以 伐 上 舍 君 。 去 縣 五 十 里。

    婁 東 十 里 坑 者 , 古 名 長 人 坑 , 從 海 上 來 。 去 縣 十里 。

    海 鹽 縣 , 始 為 武 原 鄉 。

    婁 北 武 城 , 闔 廬 所 以 候 外 越 也 , 去 縣 三 十 里 。 今為 鄉 也 。

    宿 甲 者 , 吳 宿 兵 候 外 越 也 , 去 縣 百 里 , 其 東 大 冢, 搖 王 冢 也 。

    烏 程 、 餘 杭 、 黝 、 歙 、 無 湖 、 石 城 縣 以 南 , 皆 故大 越 徙 民 也 。 秦 始 皇 帝 刻 石 徙 之 。

    烏 傷 縣 常 山 , 古 人 所 採 藥 也 , 高 且 神 。

    齊 鄉 , 周 十 里 二 百 一 十 步 , 其 城 六 里 三 十 步 , 牆高 丈 二 尺 , 百 七 十 步 , 竹 格 門 三 , 其 二 有 屋 。

    虞 山 者 , 巫 咸 所 出 也 。 虞 故 神 出 奇 怪 。 去 縣 百 五里 。

    母 陵 道 , 陽 朔 三 年 太 守 周 君 造 陵 道 語 昭 。 郭 周 十里 百 一 十 步 , 牆 高 丈 二 尺 。 陵 門 四 , 皆 有 屋 。 水 門 二 。

    無 錫 城 , 周 二 里 十 九 步 , 高 二 丈 七 尺 , 門 一 樓 四。 其 郭 周 十 一 里 百 二 十 八 步 , 牆 一 丈 七 尺 , 門 皆 有 屋 。

    無 錫 歷 山 , 春 申 君 時 盛 祠 以 牛 , 立 無 錫 塘 。 去 吳百 二 十 里 。

    無 錫 湖 者 , 春 申 君 治 以 為 陂 , 鑿 語 昭 瀆 以 東 到 大田 。 田 名 胥 卑 。 鑿 胥 卑 下 以 南 注 大 湖 , 以 寫 西 野 。 去 縣三 十 五 里 。

    無 錫 西 龍 尾 陵 道 者 , 春 申 君 初 封 吳 所 造 也 。 屬 於無 錫 縣 。 以 奏 吳 北 野 胥 主 ? 。

    曲 阿 , 故 為 雲 陽 縣 。

    毗 陵 , 故 為 延 陵 , 吳 季 子 所 居 。

    毗 陵 縣 南 城 , 故 古 淹 君 地 也 。 東 南 大 冢 , 淹 君 子女 冢 也 。 去 縣 十 八 里 。 吳 所 葬 。

    毗 陵 上 湖 中 冢 者 , 延 陵 季 子 冢 也 , 去 縣 七 十 里 。上 湖 通 上 洲 。 季 子 冢 古 名 延 陵 墟 。

    蒸 山 南 面 夏 駕 大 冢 者 , 越 王 不 審 名 冢 , 去 縣 三 十五 里 。

    秦 餘 杭 山 者 , 越 王 棲 吳 夫 差 山 也 , 去 縣 五 十 里 。山 有 湖 水 , 近 太 湖 。

    夫 差 冢 , 在 猶 亭 西 卑 猶 位 。 越 王 候 干 戈 人 一 累 土以 葬 之 。 近 太 湖 七 里 。

    三 臺 者 , 太 宰 嚭 、 逢 同 妻 子 死 所 在 也 , 去 縣 十 七里 。

    太 湖 , 周 三 萬 六 千 頃 。 其 千 頃 , 烏 程 也 。 去 縣 五十 里 。

    無 錫 湖 , 周 萬 五 千 頃 。 其 一 千 三 頃 , 毗 陵 上 湖 也。 去 縣 五 十 里 。 一 名 射 貴 湖 。

    尸 湖 , 周 二 千 二 百 頃 , 去 縣 百 七 十 里 。

    小 湖 , 周 千 三 百 二 十 頃 , 去 縣 百 里 。

    耆 湖 , 周 六 萬 五 千 頃 , 去 縣 百 二 十 里 。

    乘 湖 , 周 五 百 頃 , 去 縣 五 里 。

    猶 湖 , 周 三 百 二 十 頃 , 去 縣 十 七 里 。

    語 昭 湖 , 周 二 百 八 十 頃 , 去 縣 五 十 里 。

    作 湖 , 周 百 八 十 頃 , 聚 魚 多 物 , 去 縣 五 十 五 里 。

    昆 湖 , 周 七 十 六 頃 一 畝 , 去 縣 一 百 七 十 五 里 。 一名 隱 湖 。

    湖 王 湖 , 當 問 之 。

    丹 湖 , 當 問 之 。

    吳 古 故 祠 江 漢 於 棠 浦 東 , 江 南 為 方 牆 , 以 利 朝 夕水 。 古 太 伯 君 吳 , 到 闔 廬 時 絕 。

    胥 女 南 小 蜀 山 , 春 申 君 客 衛 公 子 冢 也 , 去 縣 三 十五 里 。

    白 石 山 , 故 為 胥 女 山 , 春 申 君 初 封 吳 , 過 , 更 名為 白 石 。 去 縣 四 十 里 。

    今 太 守 舍 者 , 春 申 君 所 造 , 後 殿 屋 以 為 桃 夏 宮 。

    今 宮 者 , 春 申 君 子 假 君 宮 也 。 前 殿 屋 蓋 地 東 西 十七 丈 五 尺 , 南 北 十 五 丈 七 尺 。 堂 高 四 丈 , 十 霤 高 丈 八 尺。 殿 屋 蓋 地 東 西 十 五 丈 , 南 北 十 丈 二 尺 七 寸 。 戶 霤 高 丈二 尺 。 庫 東 鄉 屋 南 北 四 十 丈 八 尺 , 上 下 戶 各 二 。 南 鄉 屋東 西 六 十 四 丈 四 尺 , 上 戶 四 , 下 戶 三 。 西 鄉 屋 南 北 四 十二 丈 九 尺 , 上 戶 三 , 下 戶 二 。 凡 百 四 十 九 丈 一 尺 。 檐 高五 丈 二 尺 。 霤 高 二 丈 九 尺 。 周 一 里 二 百 四 十 一 步 。 春 申君 所 造 。

    吳 兩 倉 , 春 申 君 所 造 。 西 倉 名 曰 均 輸 , 東 倉 周 一里 八 步 。 後 燒 。 更 始 五 年 , 太 守 李 君 治 東 倉 為 屬 縣 屋 ,不 成 。

    吳 市 者 , 春 申 君 所 造 , 闕 兩 城 以 為 市 。 在 湖 里 。

    吳 諸 里 大 閈 , 春 申 君 所 造 。

    吳 獄 庭 , 周 三 里 , 春 申 君 時 造 。

    土 山 者 , 春 申 君 時 治 以 為 貴 人 冢 次 , 去 縣 十 六 里。

    楚 門 , 春 申 君 所 造 。 楚 人 從 之 , 故 為 楚 門 。

    路 丘 大 冢 , 春 申 君 客 冢 。 不 立 , 以 道 終 之 。 去 縣十 里 。

    春 申 君 , 楚 考 烈 王 相 也 。 烈 王 死 , 幽 王 立 , 封 春申 君 於 吳 。 三 年 , 幽 王 徵 春 申 為 楚 令 尹 , 春 申 君 自 使 其子 為 假 君 治 吳 。 十 一 年 , 幽 王 徵 假 君 與 春 申 君 , 并 殺 之。 二 君 治 吳 凡 十 四 年 。 後 十 六 年 , 秦 始 皇 并 楚 , 百 越 叛去 , 更 名 大 越 為 山 陰 也 。 春 申 君 姓 黃 , 名 歇 。

    巫 門 外 罘 罳 者 , 春 申 君 去 吳 , 假 君 所 思 處 也 。 去縣 二 十 三 里 。

    壽 春 東 鳧 陵 亢 者 , 古 諸 侯 王 所 葬 也 。 楚 威 王 與 越王 無 疆 並 。 威 王 後 烈 王 , 子 幽 王 , 後 懷 王 也 。 懷 王 子 頃襄 王 也 , 秦 始 皇 滅 之 。 秦 始 皇 造 道 陵 南 , 可 通 陵 道 , 到由 拳 塞 , 同 起 馬 塘 , 湛 以 為 陂 , 治 陵 水 道 到 錢 唐 , 越 地, 通 浙 江 。 秦 始 皇 發 會 稽 適 戍 卒 , 治 通 陵 高 以 南 陵 道 ,縣 相 屬 。

    秦 始 皇 帝 三 十 七 年 , 壞 諸 侯 郡 縣 城 。

    太 守 府 大 殿 者 , 秦 始 皇 刻 石 所 起 也 。 到 更 始 元 年, 太 守 許 時 燒 。 六 年 十 二 月 乙 卯 鑿 官 池 , 東 西 十 五 丈 七尺 , 南 北 三 十 丈 。

    漢 高 帝 封 有 功 , 劉 賈 為 荊 王 , 并 有 吳 。 賈 築 吳 市西 城 , 名 曰 定 錯 城 , 屬 小 城 , 北 到 平 門 , 丁 將 軍 築 治 之。 十 一 年 , 淮 南 王 反 , 殺 劉 賈 。 後 十 年 , 高 皇 帝 更 封 兄子 濞 為 吳 王 , 治 廣 陵 , 并 有 吳 。 立 二 十 一 年 , 東 渡 之 吳, 十 日 還 去 。 立 四 十 二 年 , 反 。 西 到 陳 留 縣 , 還 奔 丹 陽, 從 東 歐 。 越 王 弟 夷 烏 將 軍 殺 濞 。 東 歐 王 為 彭 澤 王 , 夷烏 將 軍 今 為 平 都 王 。 濞 父 字 為 仲 。

    匠 門 外 信 士 里 東 廣 平 地 者 , 吳 王 濞 時 宗 廟 也 。 太公 、 高 祖 在 西 , 孝 文 在 東 。 去 縣 五 里 。 永 光 四 年 , 孝 元帝 時 , 貢 大 夫 請 罷 之 。

    桑 里 東 今 舍 西 者 , 故 吳 所 畜 牛 、 羊 、 豕 、 雞 也 ,名 為 牛 宮 。 今 以 為 園 。

    漢 文 帝 前 九 年 , 會 稽 并 故 鄣 郡 。 太 守 治 故 鄣 , 都尉 治 山 陰 。 前 十 六 年 , 太 守 治 吳 郡 , 都 尉 治 錢 唐 。

    漢 孝 景 帝 五 年 五 月 , 會 稽 屬 漢 。 屬 漢 者 , 始 并 事也 。 漢 孝 武 帝 元 封 元 年 , 陽 都 侯 歸 義 , 置 由 鍾 。 由 鍾 初立 , 去 縣 五 十 里 。

    漢 孝 武 元 封 二 年 , 故 鄣 以 為 丹 陽 郡 。

    天 漢 五 年 四 月 , 錢 唐 浙 江 岑 石 不 見 , 到 七 年 , 岑石 復 見 。

    越 王 句 踐 徙 瑯 邪 , 凡 二 百 四 十 年 , 楚 考 烈 王 并 越於 瑯 邪 。 後 四 十 餘 年 , 秦 并 楚 。 復 四 十 年 , 漢 并 秦 。 到今 二 百 四 十 二 年 。 句 踐 徙 瑯 邪 到 建 武 二 十 八 年 , 凡 五 百六 十 七 年 。
 
 
 

越 絕 卷 第 三

  越 絕 吳 內 傳 第 四

    吳 何 以 稱 人 乎 ? 夷 狄 之 也 。 憂 中 邦 奈 何 乎 ? 伍 子 胥父 誅 於 楚 , 子 胥 挾 弓 , 身 干 闔 廬 。 闔 廬 曰 : 「 士 之 甚 ,勇 之 甚 。 」 將 為 之 報 仇 。 子 胥 曰 : 「 不 可 , 諸 侯 不 為 匹夫 報 仇 。 臣 聞 事 君 猶 事 父 也 , 虧 君 之 行 , 報 父 之 仇 , 不可 。 」 於 是 止 。

    蔡 昭 公 南 朝 楚 , 被 羔 裘 , 囊 瓦 求 之 , 昭 公 不 與 。即 拘 昭 公 南 郢 , 三 年 然 後 歸 之 。 昭 公 去 , 至 河 , 用 事 曰: 「 天 下 誰 能 伐 楚 乎 ? 寡 人 願 為 前 列 ! 」 楚 聞 之 , 使 囊瓦 興 師 伐 蔡 。 昭 公 聞 子 胥 在 吳 , 請 救 蔡 。 子 胥 於 是 報 闔廬 曰 : 「 蔡 公 南 朝 , 被 羔 裘 , 囊 瓦 求 之 , 蔡 公 不 與 , 拘蔡 公 三 年 , 然 後 歸 之 。 蔡 公 至 河 , 曰 : 『 天 下 誰 能 伐 楚者 乎 ? 寡 人 願 為 前 列 。 』 楚 聞 之 , 使 囊 瓦 興 師 伐 蔡 。 蔡非 有 罪 , 楚 為 無 道 。 君 若 有 憂 中 國 之 事 意 者 , 時 可 矣 。」 闔 廬 於 是 使 子 胥 興 師 , 救 蔡 而 伐 楚 。 楚 王 已 死 , 子 胥將 卒 六 千 人 , 操 鞭 笞 平 王 之 墳 , 曰 : 「 昔 者 吾 先 君 無 罪, 而 子 殺 之 , 今 此 以 報 子 也 ! 」 君 舍 君 室 , 大 夫 舍 大 夫室 , 蓋 有 妻 楚 王 母 者 。

    囊 瓦 者 何 ? 楚 之 相 也 。 郢 者 何 ? 楚 王 治 處 也 。 吳師 何 以 稱 人 ? 吳 者 , 夷 狄 也 , 而 救 中 邦 , 稱 人 , 賤 之 也。

    越 王 句 踐 欲 伐 吳 王 闔 廬 , 范 蠡 諫 曰 : 「 不 可 。 臣聞 之 , 天 貴 持 盈 , 持 盈 者 , 言 不 失 陰 陽 、 日 月 、 星 辰 之綱 紀 。 地 貴 定 傾 , 定 傾 者 , 言 地 之 長 生 , 丘 陵 平 均 , 無不 得 宜 。 故 曰 地 貴 定 傾 。 人 貴 節 事 , 節 事 者 , 言 王 者 已下 , 公 卿 大 夫 , 當 調 陰 陽 , 和 順 天 下 。 事 來 應 之 , 物 來知 之 , 天 下 莫 不 盡 其 忠 信 , 從 其 政 教 , 謂 之 節 事 。 節 事者 , 至 事 之 要 也 。 天 道 盈 而 不 溢 , 盛 而 不 驕 者 , 言 天 生萬 物 , 以 養 天 下 。 蠉 飛 蠕 動 , 各 得 其 性 。 春 生 夏 長 , 秋收 冬 藏 , 不 失 其 常 。 故 曰 天 道 盈 而 不 溢 , 盛 而 不 驕 者 也。 地 道 施 而 不 德 , 勞 而 不 矜 其 功 者 也 , 言 地 生 長 五 穀 ,持 養 萬 物 , 功 盈 德 博 , 是 所 施 而 不 德 , 勞 而 不 矜 其 功 者矣 。 言 天 地 之 施 , 大 而 不 有 功 者 也 。 人 道 不 逆 四 時 者 ,言 王 者 以 下 , 至 於 庶 人 , 皆 當 和 陰 陽 四 時 之 變 , 順 之 者有 福 , 逆 之 者 有 殃 。 故 曰 人 道 不 逆 四 時 之 謂 也 。 因 惛 視動 者 , 言 存 亡 吉 凶 之 應 , 善 惡 之 敘 , 必 有 漸 也 。 天 道 未作 , 不 先 為 客 者 。 」

    范 蠡 值 吳 伍 子 胥 教 化 , 天 下 從 之 , 未 有 死 亡 之 失, 故 以 天 道 未 作 , 不 先 為 客 。 言 客 者 , 去 其 國 , 入 人 國。 地 兆 未 發 , 不 先 動 眾 , 言 王 者 以 下 , 至 於 庶 人 , 非 暮春 中 夏 之 時 , 不 可 以 種 五 穀 、 興 土 利 , 國 家 不 見 死 亡 之失 , 不 可 伐 也 。 故 地 兆 未 發 , 不 先 動 眾 , 此 之 謂 也 。

    吳 人 敗 於 就 李 , 吳 之 戰 地 。 敗 者 , 言 越 之 伐 吳 ,未 戰 , 吳 闔 廬 卒 , 敗 而 去 也 。 卒 者 , 闔 廬 死 也 。 天 子 稱崩 , 諸 侯 稱 薨 , 大 夫 稱 卒 , 士 稱 不 祿 。 闔 廬 , 諸 侯 也 ,不 稱 薨 而 稱 卒 者 , 何 也 ? 當 此 之 時 , 上 無 明 天 子 , 下 無賢 方 伯 , 諸 侯 力 政 , 疆 者 為 君 。 南 夷 與 北 狄 交 爭 , 中 國不 絕 如 線 矣 。 臣 弒 君 , 子 弒 父 , 天 下 莫 能 禁 止 。 於 是 孔子 作 春 秋 , 方 據 魯 以 王 。 故 諸 侯 死 皆 稱 卒 , 不 稱 薨 , 避魯 之 謚 也 。

    晉 公 子 重 耳 之 時 , 天 子 微 弱 , 諸 侯 力 政 , 疆 者 為君 。 文 公 為 所 侵 暴 , 失 邦 , 奔 於 翟 。 三 月 得 反 國 政 , 敬賢 明 法 , 率 諸 侯 朝 天 子 , 於 是 諸 侯 皆 從 , 天 子 乃 尊 。 此所 謂 晉 公 子 重 耳 反 國 定 天 下 。

    齊 公 子 小 白 , 亦 反 齊 國 而 匡 天 下 者 。 齊 大 夫 無 知, 弒 其 君 諸 兒 。 其 子 二 人 出 奔 。 公 子 糾 奔 魯 。 魯 者 , 公子 糾 母 之 邦 。 小 白 奔 莒 , 莒 者 , 小 白 母 之 邦 也 。 齊 大 臣鮑 叔 牙 為 報 仇 , 殺 無 知 , 故 興 師 之 魯 , 聘 公 子 糾 以 為 君。 魯 莊 公 不 與 。 莊 公 , 魯 君 也 , 曰 : 「 使 齊 以 國 事 魯 ,我 與 汝 君 。 不 以 國 事 魯 , 我 不 與 汝 君 。 」 於 是 鮑 叔 牙 還師 之 莒 , 取 小 白 , 立 為 齊 君 。 小 白 反 國 , 用 管 仲 , 九 合諸 侯 , 一 匡 天 下 , 故 為 桓 公 。 此 之 謂 也 。

      堯 有 不 慈 之 名 。 堯 太 子 丹 朱 倨 驕 , 懷 禽 獸 之 心, 堯 知 不 可 用 , 退 丹 朱 而 以 天 下 傳 舜 。 此 之 謂 堯 有 不 慈之 名 。

      舜 有 不 孝 之 行 。 舜 親 父 假 母 , 母 常 殺 舜 。 舜 去, 耕 歷 山 。 三 年 大 熟 , 身 自 外 養 , 父 母 皆 饑 。 舜 父 頑 ,母 嚚 , 兄 狂 , 弟 敖 。 舜 求 為 變 心 易 志 。 舜 為 瞽 瞍 子 也 ,瞽 瞍 欲 殺 舜 , 未 嘗 可 得 。 呼 而 使 之 , 未 嘗 不 在 側 。 此 舜有 不 孝 之 行 。 舜 用 其 仇 而 王 天 下 者 , 言 舜 父 瞽 瞍 , 用 其後 妻 , 常 欲 殺 舜 , 舜 不 為 失 孝 行 , 天 下 稱 之 。 堯 聞 其 賢, 遂 以 天 下 傳 之 。 此 為 王 天 下 。 仇 者 , 舜 後 母 也 。

    桓 公 召 其 賊 而 霸 諸 侯 者 , 管 仲 臣 於 桓 公 兄 公 子 糾, 糾 與 桓 爭 國 , 管 仲 張 弓 射 桓 公 , 中 其 帶 鉤 , 桓 公 受 之, 赦 其 大 罪 , 立 為 齊 相 。 天 下 莫 不 向 服 慕 義 。 是 謂 召 其賊 霸 諸 侯 也 。

    夏 啟 獻 犧 於 益 。 啟 者 , 禹 之 子 。 益 與 禹 臣 於 舜 ,舜 傳 之 禹 , 薦 益 而 封 之 百 里 。 禹 崩 , 啟 立 , 曉 知 王 事 ,達 於 君 臣 之 義 。 益 死 之 後 , 啟 歲 善 犧 牲 以 祠 之 。 經 曰 :「 夏 啟 善 犧 於 益 。 」 此 之 謂 也 。

    湯 獻 牛 荊 之 伯 。 之 伯 者 , 荊 州 之 君 也 。 湯 行 仁 義, 敬 鬼 神 , 天 下 皆 一 心 歸 之 。 當 是 時 , 荊 伯 未 從 也 , 湯於 是 乃 飾 犧 牛 以 事 。 荊 伯 乃 媿 然 曰 : 「 失 事 聖 人 禮 。 」乃 委 其 誠 心 。 此 謂 湯 獻 牛 荊 之 伯 也 。

    越 王 句 踐 反 國 六 年 , 皆 得 士 民 之 眾 , 而 欲 伐 吳 。於 是 乃 使 之 維 甲 。 維 甲 者 , 治 甲 系 斷 。 修 內 矛 赤 雞 稽 繇者 也 , 越 人 謂 「 人 鎩 」 也 。 方 舟 航 買 儀 塵 者 , 越 人 往 如江 也 。 治 須 慮 者 , 越 人 謂 船 為 「 須 慮 」 。 亟 怒 紛 紛 者 ,怒 貌 也 , 怒 至 。 士 擊 高 文 者 , 躍 勇 士 也 。 習 之 於 夷 。 夷, 海 也 。 宿 之 於 萊 。 萊 , 野 也 。 致 之 於 單 。 單 者 , 堵 也。

    舜 之 時 , 鯀 不 從 令 。 堯 遭 帝 嚳 之 後 亂 , 洪 水 滔 天, 堯 使 鯀 治 之 , 九 年 弗 能 治 。 堯 七 十 年 而 得 舜 , 舜 明 知人 情 , 審 於 地 形 , 知 鯀 不 能 治 , 數 諫 不 去 , 堯 殛 之 羽 山。 此 之 謂 舜 之 時 , 鯀 不 從 令 也 。

    殷 湯 遭 夏 桀 無 道 , 殘 賊 天 下 , 於 是 湯 用 伊 尹 , 行至 聖 之 心 。 見 桀 無 道 虐 行 , 故 伐 夏 放 桀 , 而 王 道 興 躍 。革 亂 補 弊 , 移 風 易 俗 , 改 制 作 新 , 海 內 畢 貢 , 天 下 承 風。 湯 以 文 聖 , 此 之 謂 也 。

    文 王 以 務 爭 者 , 紂 為 天 下 , 殘 賊 奢 佚 , 不 顧 邦 政。 文 王 百 里 , 見 紂 無 道 , 誅 殺 無 刑 , 賞 賜 不 當 , 文 王 以聖 事 紂 , 天 下 皆 盡 誠 知 其 賢 聖 , 從 之 。 此 謂 文 王 以 務 爭也 。 紂 以 惡 刑 爭 , 文 王 行 至 聖 , 以 仁 義 爭 , 此 之 謂 也 。

    武 王 以 禮 信 。 文 王 死 九 年 , 天 下 八 百 諸 侯 , 皆 一旦 會 於 孟 津 之 上 。 不 言 同 辭 , 不 呼 自 來 , 盡 知 武 王 忠 信, 欲 從 武 王 , 與 之 伐 紂 。 當 是 時 , 比 干 、 箕 子 、 微 子 尚在 , 武 王 賢 之 , 未 敢 伐 也 , 還 諸 侯 。 歸 二 年 , 紂 賊 比 干, 囚 箕 子 , 微 子 去 之 。 刳 妊 婦 , 殘 朝 涉 。 武 王 見 賢 臣 已亡 , 乃 朝 天 下 , 興 師 伐 紂 , 殺 之 。 武 王 未 下 車 , 封 比 干之 墓 , 發 太 倉 之 粟 , 以 贍 天 下 , 封 微 子 於 宋 。 此 武 王 以禮 信 也 。

    周 公 以 盛 德 。 武 王 封 周 公 , 使 傅 相 成 王 。 成 王 少, 周 公 臣 事 之 。 當 是 之 時 , 賞 賜 不 加 於 無 功 , 刑 罰 不 加於 無 罪 。 天 下 家 給 人 足 , 禾 麥 茂 美 。 使 人 以 時 , 說 之 以禮 。 上 順 天 地 , 澤 及 夷 狄 。 於 是 管 叔 、 蔡 叔 不 知 周 公 而讒 之 成 王 。 周 公 乃 辭 位 , 出 , 巡 狩 於 邊 一 年 。 天 暴 風 雨, 日 夜 不 休 , 五 穀 不 生 , 樹 木 盡 偃 。 成 王 大 恐 , 乃 發 金縢 之 櫃 , 察 周 公 之 冊 , 知 周 公 有 盛 德 。 王 乃 夜 迎 周 公 ,流 涕 而 行 。 周 公 反 國 , 天 應 之 福 。 五 穀 皆 生 , 樹 木 皆 起, 天 下 皆 實 。 此 周 公 之 盛 德 也 。
 
 
 

越 絕 卷 第 四

  越 絕 計 倪 內 經 第 五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既 得 反 國 , 欲 陰 謀 吳 。 乃 召 計 倪 而問 焉 , 曰 :「
吾 欲 伐 吳 , 恐 弗 能 取 。 山 林 幽 冥 , 不 知 利 害 所 在 。 西則 迫 江 , 東 則 薄 海 , 水 屬 蒼 天 , 下 不 知 所 止 。 交 錯 相 過, 波 濤 濬 流 , 沈 而 復 起 , 因 復 相 還 。 浩 浩 之 水 , 朝 夕 既有 時 , 動 作 若 驚 駭 , 聲 音 若 雷 霆 。 波 濤 援 而 起 , 船 失 不能 救 , 未 知 命 之 所 維 。 念 樓 船 之 苦 , 涕 泣 不 可 止 。 非 不欲 為 也 , 時 返 不 知 所 在 , 謀 不 成 而 息 , 恐 為 天 下 咎 。 以敵 攻 敵 , 未 知 誰 負 。 大 邦 既 已 備 , 小 邑 既 已 保 , 五 穀 既已 收 。 野 無 積 庾 , 廩 糧 則 不 屬 , 無 所 安 取 ? 恐 津 梁 之 不通 , 勞 軍 紆 吾 糧 道 。 吾 聞 先 生 明 於 時 交 , 察 於 道 理 , 恐動 而 無 功 , 故 問 其 道 。 」 計 倪 對 曰 : 「 是 固 不 可 。 興 師者 必 先 蓄 積 食 、 錢 、 布 、 帛 。 不 先 蓄 積 , 士 卒 數 饑 。 饑則 易 傷 , 重 遲 不 可 戰 。 戰 則 耳 目 不 聰 明 , 耳 不 能 聽 , 視不 能 見 , 什 部 之 不 能 使 , 退 之 不 能 解 , 進 之 不 能 行 。 饑饉 不 可 以 動 , 神 氣 去 而 萬 里 。 伏 弩 而 乳 , 郅 頭 而 皇 皇 。疆 弩 不 彀 , 發 不 能 當 。 旁 軍 見 弱 , 走 之 如 犬 逐 羊 。 靡 從部 分 , 伏 地 而 死 , 前 頓 後 僵 。 與 人 同 時 而 戰 , 獨 受 天 之殃 。 未 必 天 之 罪 也 , 亦 在 其 將 。 王 興 師 以 年 數 , 恐 一 旦而 亡 。 失 邦 無 明 , 筋 骨 為 野 。 」 越 王 曰 : 「 善 。 請 問 其方 。 吾 聞 先 生 明 於 治 歲 , 萬 物 盡 長 。 欲 聞 其 治 術 , 可 以為 教 常 。 子 明 以 告 我 , 寡 人 弗 敢 忘 。 」

    計 倪 對 曰 : 「 人 之 生 無 幾 , 必 先 憂 積 蓄 , 以 備 妖祥 。 凡 人 生 或 老 或 弱 , 或 疆 或 怯 , 不 早 備 生 , 不 能 相 葬。 王 其 審 之 。 必 先 省 賦 斂 , 勸 農 桑 。 饑 饉 在 問 , 或 水 或塘 。 因 熟 積 以 備 四 方 。 師 出 無 時 , 未 知 所 當 。 應 變 而 動, 隨 物 常 羊 。 卒 然 有 師 , 彼 日 以 弱 , 我 日 以 疆 。 得 世 之和 , 擅 世 之 陽 , 王 無 忽 忘 。 慎 無 如 會 稽 之 饑 , 不 可 再 更。 王 其 審 之 。 嘗 言 息 貨 , 王 不 聽 , 臣 故 退 而 不 言 , 處 於吳 、 楚 、 越 之 間 , 以 魚 三 邦 之 利 , 乃 知 天 下 之 易 反 也 。臣 聞 君 自 耕 , 夫 人 自 織 , 此 竭 於 庸 力 , 而 不 斷 時 與 智 也。 時 斷 則 循 , 智 斷 則 備 。 知 此 二 者 , 形 於 體 萬 物 之 情 ,短 長 逆 順 , 可 觀 而 已 。 臣 聞 炎 帝 有 天 下 , 以 傳 黃 帝 。 黃帝 於 是 上 事 天 , 下 治 地 。 故 少 昊 治 西 方 , 蚩 尤 佐 之 , 使主 金 。 玄 冥 治 北 方 , 白 辨 佐 之 , 使 主 水 。 太 皞 治 東 方 ,袁 何 佐 之 , 使 主 木 。 祝 融 治 南 方 , 僕 程 佐 之 , 使 主 火 。后 土 治 中 央 , 后 稷 佐 之 , 使 主 土 。 並 有 五 方 , 以 為 綱 紀。 是 以 易 地 而 輔 , 萬 物 之 常 。 王 審 用 臣 之 議 , 大 則 可 以王 , 小 則 可 以 霸 , 於 何 有 哉 ? 」

    越 王 曰 : 「 請 問 其 要 。 」 計 倪 對 曰 : 「 太 陰 三 歲處 金 則 穰 , 三 歲 處 水 則 毀 , 三 歲 處 木 則 康 , 三 歲 處 火 則旱 。 故 散 有 時 積 , 糴 有 時 領 , 則 決 萬 物 不 過 三 歲 而 發 矣。 以 智 論 之 , 以 決 斷 之 , 以 道 佐 之 。 斷 長 續 短 , 一 歲 再倍 , 其 次 一 倍 , 其 次 而 反 。 水 則 資 車 , 旱 則 資 舟 , 物 之理 也 。 天 下 六 歲 一 穰 , 六 歲 一 康 , 凡 十 二 歲 一 饑 , 是 以民 相 離 也 。 故 聖 人 早 知 天 地 之 反 , 為 之 預 備 。 故 湯 之 時, 比 七 年 旱 而 民 不 饑 , 禹 之 時 , 比 九 年 水 而 民 不 流 。 其主 能 通 習 源 流 , 以 任 賢 使 能 , 則 轉 轂 乎 千 里 外 , 貨 可 來也 。 不 習 , 則 百 里 之 內 , 不 可 致 也 。 人 主 所 求 , 其 價 十倍 , 其 所 擇 者 , 則 無 價 矣 。 夫 人 主 利 源 流 , 非 必 身 為 之也 。 視 民 所 不 足 , 及 其 有 餘 , 為 之 命 以 利 之 , 而 來 諸 侯。 守 法 度 , 任 賢 使 能 , 償 其 成 事 , 傳 其 驗 而 已 。 如 此 ,則 邦 富 兵 強 而 不 衰 矣 。 群 臣 無 空 恭 之 禮 、 淫 佚 之 行 , 務有 於 道 術 。 不 習 源 流 , 又 不 任 賢 使 能 , 諫 者 則 誅 , 則 邦貧 兵 弱 。 刑 繁 , 則 群 臣 多 空 恭 之 禮 、 淫 佚 之 行 矣 。 夫 諛者 反 有 德 , 忠 者 反 有 刑 , 去 刑 就 德 , 人 之 情 也 , 邦 貧 兵弱 致 亂 , 雖 有 聖 臣 , 亦 不 諫 也 , 務 在 諛 主 而 已 矣 。 今 夫萬 民 有 明 父 母 , 亦 如 邦 有 明 主 。 父 母 利 源 流 , 明 其 法 術, 以 任 賢 子 , 徼 成 其 事 而 已 , 則 家 富 而 不 衰 矣 。 不 能 利源 流 , 又 不 任 賢 子 , 賢 子 有 諫 者 憎 之 , 如 此 者 , 不 習 於道 術 也 。 愈 信 其 意 而 行 其 言 , 後 雖 有 敗 , 不 自 過 也 。 夫父 子 之 為 親 也 , 非 得 不 諫 。 諫 而 不 聽 , 家 貧 致 亂 , 雖 有聖 子 , 亦 不 治 也 , 務 在 於 諛 之 而 已 。 父 子 不 和 , 兄 弟 不調 , 雖 欲 富 也 , 必 貧 而 日 衰 。 」

    越 王 曰 : 「 善 。 子 何 年 少 , 於 物 之 長 也 ? 」 計 倪對 曰 : 「 人 固 不 同 。 慧 種 生 聖 , 癡 種 生 狂 。 桂 實 生 桂 ,桐 實 生 桐 。 先 生 者 未 必 能 知 , 後 生 者 未 必 不 能 明 。 是 故聖 主 置 臣 不 以 少 長 , 有 道 者 進 , 無 道 者 退 。 愚 者 日 以 退, 聖 者 日 以 長 , 人 主 無 私 , 賞 者 有 功 。 」

    越 王 曰 : 「 善 。 論 事 若 是 , 其 審 也 。 物 有 妖 祥 乎? 」 計 倪 對 曰 : 「 有 。 陰 陽 萬 物 , 各 有 紀 綱 。 日 月 、 星辰 、 刑 德 , 變 為 吉 凶 , 金 木 水 火 土 更 勝 , 月 朔 更 建 , 莫主 其 常 。 順 之 有 德 , 逆 之 有 殃 。 是 故 聖 人 能 明 其 刑 而 處其 鄉 , 從 其 德 而 避 其 衡 。 凡 舉 百 事 , 必 順 天 地 四 時 , 參以 陰 陽 。 用 之 不 審 , 舉 事 有 殃 。 人 生 不 如 臥 之 頃 也 , 欲變 天 地 之 常 , 數 發 無 道 , 故 貧 而 命 不 長 。 是 聖 人 并 苞 而陰 行 之 , 以 感 愚 夫 。 眾 人 容 容 , 盡 欲 富 貴 , 莫 知 其 鄉 。」 越 王 曰 : 「 善 , 請 問 其 方 。 」 計 倪 對 曰 : 「 從 寅 至 未, 陽 也 。 太 陰 在 陽 , 歲 德 在 陰 , 歲 美 在 是 。 聖 人 動 而 應之 , 制 其 收 發 。 常 以 太 陰 在 陰 而 發 , 陰 且 盡 之 歲 , 亟 賣六 畜 貨 財 , 以 益 收 五 穀 , 以 應 陽 之 至 也 。 陽 且 盡 之 歲 ,亟 發 糴 , 以 收 田 宅 、 牛 馬 、 積 斂 貨 財 , 聚 棺 木 , 以 應 陰之 至 也 。 此 皆 十 倍 者 也 。 其 次 五 倍 。 天 有 時 而 散 , 是 故聖 人 反 其 刑 , 順 其 衡 , 收 聚 而 不 散 。 」

    越 王 曰 : 「 善 。 今 歲 比 熟 , 尚 有 貧 乞 者 , 何 也 ?」 計 倪 對 曰 :「
是 故 不 等 , 猶 同 母 之 人 , 異 父 之 子 , 動 作 不 同 術 , 貧富 故 不 等 。 如 此 者 , 積 負 於 人 , 不 能 救 其 前 後 。 志 意 侵下 , 作 務 日 給 , 非 有 道 術 , 又 無 上 賜 , 貧 乏 故 長 久 。 」越 王 曰 : 「 善 。 大 夫 佚 同 、 若 成 , 嘗 與 孤 議 於 會 稽 石 室, 孤 非 其 言 也 。 今 大 夫 言 獨 與 孤 比 , 請 遂 受 教 焉 。 」 計倪 曰 : 「 糴 石 二 十 則 傷 農 , 九 十 則 病 末 。 農 傷 則 草 木 不辟 , 末 病 則 貨 不 出 。 故 糴 高 不 過 八 十 , 下 不 過 三 十 , 農末 俱 利 矣 。 故 古 之 治 邦 者 本 之 , 貨 物 官 市 開 而 至 。 」 越王 曰 : 「 善 。 」 計 倪 乃 傳 其 教 而 圖 之 , 曰 : 「 審 金 木 水火 , 別 陰 陽 之 明 , 用 此 不 患 無 功 。 」 越 王 曰 : 「 善 。 從今 以 來 , 傳 之 後 世 以 為 教 。 」

    乃 著 其 法 , 治 牧 江 南 , 七 年 而 禽 吳 也 。 甲 貨 之 戶曰 粢 , 為 上 物 , 賈 七 十 。 乙 貨 之 戶 曰 黍 , 為 中 物 , 石 六十 。 丙 貨 之 戶 曰 赤 豆 , 為 下 物 , 石 五 十 。 丁 貨 之 戶 曰 稻粟 , 令 為 上 種 , 石 四 十 。 成 貨 之 戶 曰 麥 , 為 中 物 , 石 三十 。 己 貨 之 戶 曰 大 豆 , 為 下 物 , 石 二 十 。 庚 貨 之 戶 曰 穬, 比 疏 食 , 故 無 賈 。 辛 貨 之 戶 曰 ? , 比 疏 食 , 無 賈 。 壬癸 無 貨 。
 
 
 

越 絕 卷 第 五

  越 絕 請 糴 內 傳 第 六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與 吳 王 夫 差 戰 , 大 敗 , 保 棲 於 會 稽山 上 , 乃 使 大 夫 種 求 行 成 於 吳 。 吳 許 之 。 越 王 去 會 稽 ,入 官 於 吳 。 三 年 , 吳 王 歸 之 。 大 夫 種 始 謀 曰 : 「 昔 者 吳夫 差 不 顧 義 而 媿 吾 王 。 種 觀 夫 吳 甚 富 而 財 有 餘 , 其 刑 繁法 逆 , 民 習 於 戰 守 , 莫 不 知 也 。 其 大 臣 好 相 傷 , 莫 能 信也 。 其 德 衰 而 民 好 負 善 。 且 夫 吳 王 又 喜 安 佚 而 不 聽 諫 ,細 誣 而 寡 智 , 信 讒 諛 而 遠 士 , 數 傷 人 而 亟 亡 之 , 少 明 而不 信 人 , 希 須 臾 之 名 而 不 顧 後 患 。 君 王 盍 少 求 卜 焉 ? 」越 王 曰 : 「 善 。 卜 之 道 何 若 ? 」 大 夫 種 對 曰 : 「 君 王 卑身 重 禮 , 以 素 忠 為 信 , 以 請 糴 於 吳 , 天 若 棄 之 , 吳 必 許諾 。 」

    於 是 乃 卑 身 重 禮 , 以 素 忠 為 信 , 以 請 於 吳 。 將 與, 申 胥 進 諫 曰 : 「 不 可 。 夫 王 與 越 也 , 接 地 鄰 境 , 道 徑通 達 , 仇 讎 敵 戰 之 邦 , 三 江 環 之 , 其 民 無 所 移 , 非 吳 有越 , 越 必 有 吳 。 且 夫 君 王 兼 利 而 弗 取 , 輸 之 粟 與 財 , 財去 而 凶 來 , 凶 來 而 民 怨 其 上 , 是 養 寇 而 貧 邦 家 也 。 與 之不 為 德 , 不 若 止 。 且 越 王 有 智 臣 曰 范 蠡 , 勇 而 善 謀 , 將修 士 卒 , 飾 戰 具 , 以 伺 吾 間 也 。 胥 聞 之 , 夫 越 王 之 謀 ,非 有 忠 素 。 請 糴 也 , 將 以 此 試 我 , 以 此 卜 要 君 王 , 以 求益 親 , 安 君 王 之 志 。 我 君 王 不 知 省 也 而 救 之 , 是 越 之 福也 。 」 吳 王 曰 : 「 我 卑 服 越 , 有 其 社 稷 。 句 踐 既 服 為 臣, 為 我 駕 舍 , 卻 行 馬 前 , 諸 侯 莫 不 聞 知 。 今 以 越 之 饑 ,吾 與 之 食 , 我 知 句 踐 必 不 敢 。 」 申 胥 曰 : 「 越 無 罪 , 吾君 王 急 之 , 不 遂 絕 其 命 , 又 聽 其 言 , 此 天 之 所 反 也 。 忠諫 者 逆 , 而 諛 諫 者 反 親 。 今 狐 雉 之 戲 也 , 狐 體 卑 而 雉 懼之 。 夫 獸 虫 尚 以 詐 相 就 , 而 況 於 人 乎 ? 」 吳 王 曰 : 「 越王 句 踐 有 急 , 而 寡 人 與 之 , 其 德 章 而 未 靡 , 句 踐 其 敢 與諸 侯 反 我 乎 ? 」 申 胥 曰 : 「 臣 聞 聖 人 有 急 , 則 不 羞 為 人臣 僕 , 而 志 氣 見 人 。 今 越 王 為 吾 浦 伏 約 辭 , 服 為 臣 下 ,其 執 禮 過 , 吾 君 不 知 省 也 而 已 , 故 勝 威 之 。 臣 聞 狼 子 野心 , 仇 讎 之 人 , 不 可 親 也 。 夫 鼠 忘 壁 , 壁 不 忘 鼠 , 今 越人 不 忘 吳 矣 ! 胥 聞 之 , 拂 勝 , 則 社 稷 固 , 諛 勝 , 則 社 稷危 。 胥 , 先 王 之 老 臣 , 不 忠 不 信 , 則 不 得 為 先 王 之 老 臣。 君 王 胡 不 覽 觀 夫 武 王 之 伐 紂 也 ? 今 不 出 數 年 , 鹿 豕 遊於 姑 胥 之 臺 矣 。 」

    太 宰 嚭 從 旁 對 曰 : 「 武 王 非 紂 臣 耶 ? 率 諸 侯 以 殺其 君 , 雖 勝 , 可 謂 義 乎 ? 」 申 胥 曰 : 「 武 王 則 已 成 名 矣。 」 太 宰 嚭 曰 : 「 親 僇 主 成 名 , 弗 忍 行 。 」 申 胥 曰 : 「美 惡 相 入 , 或 甚 美 以 亡 , 或 甚 惡 以 昌 , 故 在 前 世 矣 。 嚭何 惑 吾 君 王 也 ? 」 太 宰 嚭 曰 : 「 申 胥 為 人 臣 也 , 辨 其 君何 必 翽 翽 乎 ? 」 申 胥 曰 : 「 太 宰 嚭 面 諛 以 求 親 , 乘 吾 君王 , 幣 帛 以 求 , 威 諸 侯 以 成 富 焉 。 今 我 以 忠 辨 吾 君 王 。譬 浴 嬰 兒 , 雖 啼 勿 聽 , 彼 將 有 厚 利 。 嚭 無 乃 諛 吾 君 王 之欲 , 而 不 顧 後 患 乎 ? 」 吳 王 曰 : 「 嚭 止 。 子 無 乃 向 寡 人之 欲 乎 ? 此 非 忠 臣 之 道 。 」 大 宰 嚭 曰 : 「 臣 聞 春 日 將 至, 百 草 從 時 。 君 王 動 大 事 , 群 臣 竭 力 以 佐 謀 。 」

    因 遜 遯 之 舍 , 使 人 微 告 申 胥 於 吳 王 曰 : 「 申 胥 進諫 , 外 貌 類 親 , 中 情 甚 疏 , 類 有 外 心 。 君 王 常 親 睹 其 言也 , 胥 則 無 父 子 之 親 、 君 臣 之 施 矣 。 」 吳 王 曰 : 「 夫 申胥 , 先 王 之 忠 臣 , 天 下 之 健 士 也 。 胥 殆 不 然 乎 哉 ! 子 毋以 事 相 差 , 毋 以 私 相 傷 , 以 動 寡 人 , 此 非 子 所 能 行 也 。」 太 宰 嚭 對 曰 : 「 臣 聞 父 子 之 親 , 張 戶 別 居 , 贈 臣 妾 、馬 牛 , 其 志 加 親 , 若 不 與 一 錢 , 其 志 斯 疏 。 父 子 之 親 猶然 , 而 況 於 士 乎 ? 且 有 知 不 竭 , 是 不 忠 , 竭 而 顧 難 , 是不 勇 , 下 而 令 上 , 是 無 法 。 」

    吳 王 乃 聽 太 宰 嚭 之 言 , 果 與 粟 。 申 胥 遜 遯 之 舍 ,歎 曰 : 「 於 乎 嗟 ! 君 王 不 圖 社 稷 之 危 , 而 聽 一 日 之 說 。弗 對 , 以 斥 傷 大 臣 , 而 王 用 之 。 不 聽 輔 弼 之 臣 , 而 信 讒諛 容 身 之 徒 , 是 命 短 矣 ! 以 為 不 信 。 胥 願 廓 目 於 邦 門 ,以 觀 吳 邦 之 大 敗 也 。 越 人 之 入 , 我 王 親 為 禽 哉 ! 」

    太 宰 嚭 之 交 逢 同 , 謂 太 宰 嚭 曰 : 「 子 難 人 申 胥 ,請 為 卜 焉 。 」 因 往 見 申 胥 , 胥 方 與 被 離 坐 。 申 胥 謂 逢 同曰 : 「 子 事 太 宰 嚭 , 又 不 圖 邦 權 而 惑 吾 君 王 , 君 王 之 不省 也 , 而 聽 眾 彘 之 言 。 君 王 忘 邦 , 嚭 之 罪 也 。 亡 日 不 久也 。 」 逢 同 出 , 造 太 宰 嚭 曰 : 「 今 日 為 子 卜 於 申 胥 , 胥誹 謗 其 君 不 用 胥 , 則 無 後 。 而 君 王 覺 而 遇 矣 。 」 謂 太 宰嚭 曰 : 「 子 勉 事 後 矣 。 吳 王 之 情 在 子 乎 ? 」 太 宰 嚭 曰 :「 智 之 所 生 , 不 在 貴 賤 長 少 , 此 相 與 之 道 。 」

    逢 同 出 見 吳 王 , 慚 然 有 憂 色 。 逢 同 垂 泣 不 對 。 吳王 曰 : 「 夫 嚭 , 我 之 忠 臣 , 子 為 寡 人 遊 目 長 耳 , 將 誰 怨乎 ? 」 逢 同 對 曰 : 「 臣 有 患 也 。 臣 言 而 君 行 之 , 則 無 後憂 。 若 君 王 弗 行 , 臣 言 而 死 矣 ! 」 王 曰 :「
子 言 , 寡 人 聽 之 。 」 逢 同 曰 : 「 今 日 往 見 申 胥 , 申 胥與 被 離 坐 , 其 謀 慚 然 , 類 欲 有 害 我 君 王 。 今 申 胥 進 諫 類忠 , 然 中 情 至 惡 , 內 其 身 而 心 野 狼 。 君 王 親 之 不 親 ? 逐之 不 逐 ? 親 之 乎 ? 彼 聖 人 也 , 將 更 然 有 怨 心 不 已 。 逐 之乎 ? 彼 賢 人 也 , 知 能 害 我 君 王 。 殺 之 為 乎 ? 可 殺 之 , 亦必 有 以 也 。 」 吳 王 曰 : 「 今 圖 申 胥 , 將 何 以 ? 」 逢 同 對曰 : 「 君 王 興 兵 伐 齊 , 申 胥 必 諫 曰 不 可 , 王 無 聽 而 伐 齊, 必 大 克 , 乃 可 圖 之 。 」

    於 是 吳 王 欲 伐 齊 。 召 申 胥 , 對 曰 : 「 臣 老 矣 , 耳無 聞 , 目 無 見 , 不 可 與 謀 。 」 吳 王 召 太 宰 嚭 而 謀 , 嚭 曰: 「 善 哉 , 王 興 師 伐 齊 也 。 越 在 我 猶 疥 癬 , 是 無 能 為 也。 」 吳 王 復 召 申 胥 而 謀 , 申 胥 曰 : 「 臣 老 矣 , 不 可 與 謀。 」 吳 王 請 申 胥 謀 者 三 , 對 曰 : 「 臣 聞 愚 夫 之 言 , 聖 主擇 焉 。 胥 聞 越 王 句 踐 罷 吳 之 年 , 宮 有 五 灶 , 食 不 重 味 ,省 妻 妾 , 不 別 所 愛 , 妻 操 斗 , 身 操 概 , 自 量 而 食 , 適 饑不 費 , 是 人 不 死 , 必 為 國 害 ! 越 王 句 踐 食 不 殺 而 饜 , 衣服 純 素 , 不 袀 不 玄 , 帶 劍 以 布 , 是 人 不 死 , 必 為 大 故 。越 王 句 踐 寢 不 安 席 , 食 不 求 飽 , 而 善 貴 有 道 , 是 人 不 死, 必 為 邦 寶 。 越 王 句 踐 衣 弊 而 不 衣 新 , 行 慶 賞 , 不 刑 戮, 是 人 不 死 , 必 成 其 名 。 越 在 我 , 猶 心 腹 有 積 聚 , 不 發則 無 傷 , 動 作 者 有 死 亡 。 欲 釋 齊 , 以 越 為 憂 。 」 吳 王 不聽 , 果 興 師 伐 齊 , 大 克 。 還 , 以 申 胥 為 不 忠 , 賜 劍 殺 申胥 , 髡 被 離 。

    申 胥 且 死 , 曰 : 「 昔 者 桀 殺 關 龍 逢 , 紂 殺 王 子 比干 。 今 吳 殺 臣 , 參 桀 紂 而 顯 吳 邦 之 亡 也 。 」 王 孫 駱 聞 之, 旦 即 不 朝 。 王 召 駱 而 問 之 : 「 子 何 非 寡 人 而 旦 不 朝 ?」 王 孫 駱 對 曰 : 「 臣 不 敢 有 非 , 臣 恐 矣 。 」 吳 王 曰 : 「子 何 恐 ? 以 吾 殺 胥 為 重 乎 ? 」 王 孫 駱 對 曰 : 「 君 王 氣 高, 胥 之 下 位 而 殺 之 , 不 與 群 臣 謀 之 , 臣 是 以 恐 矣 。 」 王曰 : 「 我 非 聽 子 而 殺 胥 , 胥 乃 圖 謀 寡 人 。 」 王 孫 駱 曰 :「 臣 聞 君 人 者 , 必 有 敢 言 之 臣 , 在 上 位 者 , 必 有 敢 言 之士 。 如 是 , 即 慮 日 益 進 而 智 益 生 矣 。 胥 , 先 王 之 老 臣 ,不 忠 不 信 , 不 得 為 先 王 臣 矣 。 」 王 意 欲 殺 太 宰 嚭 , 王 孫駱 對 曰 : 「 不 可 。 王 若 殺 之 , 是 殺 二 胥 矣 。 」 吳 王 近 駱如 故 。

    太 宰 嚭 又 曰 : 「 圖 越 , 雖 以 我 邦 為 事 , 王 無 憂 。」 王 曰 : 「 寡 人 屬 子 邦 , 請 早 暮 無 時 。 」 太 宰 嚭 對 曰 :「 臣 聞 駟 馬 方 馳 , 驚 前 者 斬 , 其 數 必 正 。 若 是 , 越 難 成矣 。 」 王 曰 : 「 子 制 之 , 斷 之 。 」

    居 三 年 , 越 興 師 伐 吳 , 至 五 湖 。 太 宰 嚭 率 徒 謂 之曰 。 謝 戰 者 五 父 。 越 王 不 忍 , 而 欲 許 之 。 范 蠡 曰 : 「 君王 圖 之 廊 廟 , 失 之 中 野 , 可 乎 ? 謀 之 七 年 , 須 臾 棄 之 。王 勿 許 , 吳 易 兼 也 。 」 越 王 曰 : 「 諾 。 」 居 軍 三 月 , 吳自 罷 。 太 宰 嚭 遂 亡 , 吳 王 率 其 有 祿 與 賢 良 遯 而 去 。 越 追之 , 至 餘 杭 山 , 禽 夫 差 , 殺 太 宰 嚭 。 越 王 謂 范 蠡 : 「 殺吳 王 。 」 蠡 曰 : 「 臣 不 敢 殺 主 。 」 王 曰 : 「 刑 之 。 」 范蠡 曰 : 「 臣 不 敢 刑 主 。 」 越 王 親 謂 吳 王 曰 : 「 昔 者 上 蒼以 越 賜 吳 , 吳 不 受 也 。 夫 申 胥 無 罪 , 殺 之 。 進 讒 諛 容 身之 徒 , 殺 忠 信 之 士 。 大 過 者 三 , 以 至 滅 亡 , 子 知 之 乎 ?」 吳 王 曰 : 「 知 之 。 」 越 王 與 之 劍 , 使 自 圖 之 。 吳 王 乃旬 日 而 自 殺 也 。 越 王 葬 於 卑 猶 之 山 , 殺 太 宰 嚭 、 逢 同 與其 妻 子 。
 
 
 

越 絕 卷 第 六

  越 絕 外 傳 紀 策 考 第 七

    昔 者 , 吳 王 闔 廬 始 得 子 胥 之 時 , 甘 心 以 賢 之 , 以 為上 客 , 曰 :「
聖 人 前 知 乎 千 歲 , 後 睹 萬 世 。 深 問 其 國 , 世 何 昧 昧 ,得 無 衰 極 ? 子 其 精 焉 , 寡 人 垂 意 , 聽 子 之 言 。 」 子 胥 唯唯 , 不 對 。 王 曰 : 「 子 其 明 之 。 」 子 胥 曰 : 「 對 而 不 明, 恐 獲 其 咎 。 」 王 曰 : 「 願 一 言 之 , 以 試 直 士 。 夫 仁 者樂 , 知 者 好 。 誠 。 秉 禮 者 探 幽 索 隱 。 明 告 寡 人 。 」 子 胥曰 : 「 難 乎 言 哉 ! 邦 其 不 長 , 王 其 圖 之 。 存 無 忘 傾 , 安無 忘 亡 。 臣 始 入 邦 , 伏 見 衰 亡 之 證 , 當 霸 吳 厄 會 之 際 ,後 王 復 空 。 」 王 曰 : 「 何 以 言 之 ? 」 子 胥 曰 : 「 後 必 將失 道 。 王 食 禽 肉 , 坐 而 待 死 。 佞 諂 之 臣 , 將 至 不 久 。 安危 之 兆 , 各 有 明 紀 。 虹 蜺 牽 牛 , 其 異 女 , 黃 氣 在 上 , 青黑 於 下 。 太 歲 八 會 , 壬 子 數 九 。 王 相 之 氣 , 自 十 一 倍 。死 由 無 氣 , 如 法 而 止 。 太 子 無 氣 , 其 異 三 世 。 日 月 光 明, 歷 南 斗 。 吳 越 為 鄰 , 同 俗 并 土 , 西 州 大 江 , 東 絕 大 海, 兩 邦 同 城 , 相 亞 門 戶 , 憂 在 於 斯 , 必 將 為 咎 。 越 有 神山 , 難 與 為 鄰 。 願 王 定 之 , 毋 洩 臣 言 。 」

    吳 使 子 胥 救 蔡 , 誅 疆 楚 , 笞 平 王 墓 , 久 而 不 去 ,意 欲 報 楚 。 楚 乃 購 之 千 金 , 眾 人 莫 能 止 之 。 有 野 人 謂 子胥 曰 : 「 止 ! 吾 是 于 斧 掩 壺 漿 之 子 , 發 簞 飯 於 船 中 者 。」 子 胥 乃 知 是 漁 者 也 , 引 兵 而 還 。 故 無 往 不 復 , 何 德 不報 。 漁 者 一 言 , 千 金 歸 焉 , 因 是 還 去 。

    范 蠡 興 師 戰 於 就 李 , 闔 廬 見 中 於 飛 矢 , 子 胥 還 師, 中 媿 於 吳 , 被 秦 號 年 。 至 夫 差 復 霸 諸 侯 , 興 師 伐 越 ,任 用 子 胥 。 雖 夫 差 驕 奢 , 釋 越 之 圍 。 子 胥 諫 而 誅 。 宰 嚭諛 心 , 卒 以 亡 吳 。 夫 差 窮 困 , 請 為 匹 夫 。 范 蠡 不 許 , 滅於 五 湖 。 子 胥 策 於 吳 , 可 謂 明 乎 !

    昔 者 , 吳 王 夫 差 興 師 伐 越 , 敗 兵 就 李 。 大 風 發 狂, 日 夜 不 止 。 車 敗 馬 失 , 騎 士 墮 死 。 大 船 陵 居 , 小 船 沒水 。 吳 王 曰 : 「 寡 人 晝 臥 , 夢 見 井 嬴 溢 大 , 與 越 爭 彗 ,越 將 掃 我 , 軍 其 凶 乎 ? 孰 與 師 還 ? 」 此 時 越 軍 大 號 , 夫差 恐 越 軍 入 , 驚 駭 。 子 胥 曰 : 「 王 其 勉 之 哉 , 越 師 敗 矣! 臣 聞 井 者 , 人 所 飲 , 溢 者 , 食 有 餘 。 越 在 南 , 火 , 吳在 北 , 水 。 水 制 火 , 王 何 疑 乎 ? 風 北 來 , 助 吳 也 。 昔 者武 王 伐 紂 時 , 彗 星 出 而 興 周 。 武 王 問 , 太 公 曰 : 『 臣 聞以 彗 鬥 , 倒 之 則 勝 。 』 胥 聞 災 異 或 吉 或 凶 , 物 有 相 勝 ,此 乃 其 證 。 願 大 王 急 行 , 是 越 將 凶 , 吳 將 昌 也 。 」

    子 胥 至 直 , 不 同 邪 曲 。 捐 軀 切 諫 , 虧 命 為 邦 。 愛君 如 軀 , 憂 邦 如 家 。 是 非 不 諱 , 直 言 不 休 。 庶 幾 正 君 ,反 以 見 疏 。 讒 人 間 之 , 身 且 以 誅 。 范 蠡 聞 之 , 以 為 不 通: 「 知 數 不 用 , 知 懼 不 去 , 豈 謂 智 與 ? 」 胥 聞 , 歎 曰 :「 吾 背 楚 荊 , 挾 弓 以 去 , 義 不 止 窮 。 吾 前 獲 功 , 後 遇 戮, 非 吾 智 衰 , 先 遇 闔 廬 , 後 遭 夫 差 也 。 胥 聞 事 君 猶 事 父也 , 愛 同 也 , 嚴 等 也 。 太 古 以 來 , 未 嘗 見 人 君 虧 恩 , 為臣 報 仇 也 。 臣 獲 大 譽 , 功 名 顯 著 , 胥 知 分 數 , 終 於 不 去。 先 君 之 功 , 且 猶 難 忘 , 吾 願 腐 髮 弊 齒 , 何 去 之 有 ? 蠡見 其 外 , 不 知 吾 內 。 今 雖 屈 冤 , 猶 止 死 焉 ! 」 子 貢 曰 :「
胥 執 忠 信 , 死 貴 於 生 , 蠡 審 凶 吉 , 去 而 有 名 , 種 留 封侯 , 不 知 令 終 。 二 賢 比 德 , 種 獨 不 榮 。 」 范 蠡 智 能 同 均, 於 是 之 謂 也 。

    伍 子 胥 父 子 奢 , 為 楚 王 大 臣 。 為 世 子 聘 秦 女 , 夫有 色 , 王 私 悅 之 , 欲 自 御 焉 。 奢 盡 忠 入 諫 , 守 朝 不 休 ,欲 匡 正 之 。 而 王 拒 之 諫 , 策 而 問 之 , 以 奢 乃 害 於 君 , 絕世 之 臣 。 聽 讒 邪 之 辭 , 係 而 囚 之 , 待 二 子 而 死 。 尚 孝 而入 , 子 胥 勇 而 難 欺 。 累 世 忠 信 , 不 遇 其 時 , 奢 諫 於 楚 ,胥 死 於 吳 。 詩 云 : 「 讒 人 罔 極 , 交 亂 四 國 。 」 是 之 謂 也。

    太 宰 者 , 官 號 , 嚭 者 , 名 也 , 伯 州 之 孫 。 伯 州 為楚 臣 , 以 過 誅 , 嚭 以 困 奔 於 吳 。 是 時 吳 王 闔 廬 伐 楚 , 悉召 楚 仇 而 近 之 。 嚭 為 人 覽 聞 辯 見 , 目 達 耳 通 , 諸 事 無 所不 知 。 因 其 時 自 納 於 吳 , 言 伐 楚 之 利 。 闔 廬 用 之 伐 楚 ,令 子 胥 、 孫 武 與 嚭 將 師 入 郢 , 有 大 功 。 還 , 吳 王 以 嚭 為太 宰 , 位 高 權 盛 , 專 邦 之 枋 。 未 久 , 闔 廬 卒 , 嚭 見 夫 差內 無 柱 石 之 堅 , 外 無 斷 割 之 勢 , 諛 心 自 納 , 操 獨 斷 之 利, 夫 差 終 以 從 焉 。 而 忠 臣 籥 口 , 不 得 一 言 。 嚭 知 往 而 不知 來 , 夫 差 至 死 , 悔 不 早 誅 。 傳 曰 : 「 見 清 知 濁 , 見 曲知 直 , 人 君 選 士 , 各 象 其 德 。 」 夫 差 淺 短 , 以 是 與 嚭 專權 , 伍 胥 為 之 惑 , 是 之 謂 也 。

    范 蠡 其 始 居 楚 也 , 生 於 宛 橐 , 或 伍 戶 之 虛 。 其 為結 僮 之 時 , 一 癡 一 醒 , 時 人 盡 以 為 狂 。 然 獨 有 聖 賢 之 明, 人 莫 可 與 語 , 以 內 視 若 盲 , 反 聽 若 聾 。 大 夫 種 入 其 縣, 知 有 賢 者 , 未 睹 所 在 , 求 邑 中 , 不 得 其 邑 人 , 以 為 狂夫 多 賢 士 , 眾 賤 有 君 子 , 汎 求 之 焉 。 得 蠡 而 悅 , 乃 從 官屬 , 問 治 之 術 。 蠡 修 衣 冠 , 有 頃 而 出 。 進 退 揖 讓 , 君 子之 容 。 終 日 而 語 , 疾 陳 霸 王 之 道 。 志 合 意 同 , 胡 越 相 從。 俱 見 霸 兆 出 於 東 南 , 捐 其 官 位 , 相 要 而 往 臣 。 小 有 所虧 , 大 有 所 成 。 捐 止 於 吳 。 或 任 子 胥 , 二 人 以 為 胥 在 ,無 所 關 其 辭 。 種 曰 : 「 今 將 安 之 ? 」 蠡 曰 : 「 彼 為 我 ,何 邦 不 可 乎 ? 」 去 吳 之 越 , 句 踐 賢 之 。 種 躬 正 內 , 蠡 治出 外 , 內 濁 不 煩 , 外 無 不 得 。 臣 主 同 心 , 遂 霸 越 邦 。 種善 圖 始 , 蠡 能 慮 終 。 越 承 二 賢 , 邦 以 安 寧 。 始 有 災 變 ,蠡 專 其 明 , 可 謂 賢 焉 , 能 屈 能 申 。
 
 
 

越 絕 卷 第 七

  越 絕 外 傳 記 范 伯 第 八

    昔 者 , 范 蠡 其 始 居 楚 , 曰 范 伯 。 自 謂 衰 賤 , 未 嘗 世祿 , 故 自 菲 薄 。 飲 食 則 甘 天 下 之 無 味 , 居 則 安 天 下 之 賤位 。 復 被 髮 佯 狂 , 不 與 於 世 。 謂 大 夫 種 曰 : 「 三 王 則 三皇 之 苖 裔 也 , 五 伯 乃 五 帝 之 末 世 也 。 天 運 歷 紀 , 千 歲 一至 。 黃 帝 之 元 , 執 辰 破 巳 。 霸 王 之 氣 , 見 於 地 戶 。 子 胥以 是 挾 弓 干 吳 王 。 」 於 是 要 大 夫 種 入 吳 。

    此 時 馮 同 相 與 共 戒 之 , 伍 子 胥 在 , 自 與 不 能 關 其辭 。 蠡 曰 : 「 吳 越 二 邦 , 同 氣 共 俗 , 地 戶 之 位 , 非 吳 則越 。 」 乃 入 越 。 越 王 常 與 言 盡 日 。 大 夫 石 買 , 居 國 有 權, 辯 口 , 進 曰 : 「 衒 女 不 貞 , 衒 士 不 信 。 客 歷 諸 侯 , 渡河 津 , 無 因 自 致 , 殆 非 真 賢 。 夫 和 氏 之 璧 , 求 者 不 爭 賈, 騏 驥 之 才 , 不 難 阻 險 之 路 。 □ □ □ □ 之 邦 , 歷 諸 侯 無所 售 , 道 聽 之 徒 , 唯 大 王 察 之 。 」 於 是 范 蠡 退 而 不 言 ,遊 於 楚 越 之 間 。 大 夫 種 進 曰 : 「 昔 者 市 偷 自 衒 於 晉 , 晉用 之 而 勝 楚 , 伊 尹 負 鼎 入 殷 , 遂 佐 湯 取 天 下 。 有 智 之 士, 不 在 遠 近 取 也 , 謂 之 帝 王 求 備 者 亡 。 易 曰 : 『 有 高 世之 材 , 必 有 負 俗 之 累 , 有 至 智 之 明 者 , 必 破 庶 眾 之 議 。』 成 大 功 者 不 拘 於 俗 , 論 大 道 者 不 合 於 眾 。 唯 大 王 察 之。 」

    於 是 石 買 益 疏 。 其 後 使 將 兵 於 外 , 遂 為 軍 士 所 殺。 是 時 句 踐 失 眾 , 棲 於 會 稽 之 山 , 更 用 種 、 蠡 之 策 , 得以 存 。 故 虞 舜 曰 : 「 以 學 乃 時 而 行 , 此 猶 良 藥 也 。 」 王曰 : 「 石 買 知 往 而 不 知 來 , 其 使 寡 人 棄 賢 。 」 後 遂 師 二人 , 竟 以 禽 吳 。

    子 貢 曰 : 「 薦 一 言 , 得 及 身 , 任 一 賢 , 得 顯 名 。」 傷 賢 喪 邦 , 蔽 能 有 殃 。 負 德 忘 恩 , 其 反 形 傷 。 壞 人 之善 毋 後 世 , 敗 人 之 成 天 誅 行 。 故 冤 子 胥 僇 死 , 由 重 譖 子胥 於 吳 , 吳 虛 重 之 , 無 罪 而 誅 。 傳 曰 : 「 寧 失 千 金 , 毋失 一 人 之 心 。 」 是 之 謂 也 。
 
 
 

  越 絕 內 傳 陳 成 恒 第 九

    昔 者 , 陳 成 恒 相 齊 簡 公 , 欲 為 亂 , 憚 齊 邦 鮑 、 晏 ,故 徙 其 兵 而 伐 魯 。 魯 君 憂 也 。 孔 子 患 之 , 乃 召 門 人 弟 子而 謂 之 曰 : 「 諸 侯 有 相 伐 者 , 尚 恥 之 。 今 魯 , 父 母 之 邦也 , 丘 墓 存 焉 , 今 齊 將 伐 之 , 可 無 一 出 乎 ? 」 顏 淵 辭 出, 孔 子 止 之 , 子 路 辭 出 , 孔 子 止 之 , 子 貢 辭 出 , 孔 子 遣之 。

    子 貢 行 之 齊 , 見 陳 成 恒 曰 : 「 夫 魯 , 難 伐 之 邦 ,而 伐 之 , 過 矣 。 」 陳 成 恒 曰 : 「 魯 之 難 伐 , 何 也 ? 」 子貢 曰 : 「 其 城 薄 以 卑 , 池 狹 而 淺 , 其 君 愚 而 不 仁 , 其 大臣 偽 而 無 用 , 其 士 民 有 惡 聞 甲 兵 之 心 , 此 不 可 與 戰 。 君不 如 伐 吳 。 吳 城 高 以 厚 , 池 廣 以 深 , 甲 堅 以 新 , 士 選 以飽 , 重 器 精 弩 在 其 中 , 又 使 明 大 夫 守 , 此 邦 易 也 。 君 不如 伐 吳 。 」 成 恒 忿 然 作 色 曰 : 「 子 之 所 難 , 人 之 所 易 也, 子 之 所 易 , 人 之 所 難 也 。 而 以 教 恒 , 何 也 ? 」 子 貢 對曰 : 「 臣 聞 憂 在 內 者 攻 疆 , 憂 在 外 者 攻 弱 。 今 君 憂 內 。臣 聞 君 三 封 而 三 不 成 者 , 大 臣 有 不 聽 者 也 。 今 君 破 魯 以廣 齊 , 墮 魯 以 尊 臣 , 而 君 之 功 不 與 焉 。 是 君 上 驕 主 心 ,下 恣 群 臣 , 而 求 成 大 事 , 難 矣 。 且 夫 上 驕 則 犯 , 臣 驕 則爭 , 是 君 上 於 主 有 卻 , 下 與 大 臣 交 爭 也 。 如 此 , 則 君 立於 齊 , 危 於 重 卵 矣 。 臣 故 曰 不 如 伐 吳 。 且 夫 吳 明 猛 以 毅而 行 其 令 , 百 姓 習 於 戰 守 , 將 明 於 法 , 齊 之 愚 , 為 禽 必矣 。 今 君 悉 擇 四 疆 之 中 , 出 大 臣 以 環 之 , 黔 首 外 死 , 大臣 內 空 , 是 君 上 無 疆 臣 之 敵 , 下 無 黔 首 之 士 , 孤 立 制 齊者 , 君 也 。 」 陳 恒 曰 : 「 善 。 雖 然 , 吾 兵 已 在 魯 之 城 下, 若 去 而 之 吳 , 大 臣 將 有 疑 我 之 心 , 為 之 奈 何 ? 」 子 貢曰 : 「 君 按 兵 無 伐 , 臣 請 見 吳 王 , 使 之 救 魯 而 伐 齊 , 君因 以 兵 迎 之 。 」 陳 成 恒 許 諾 , 乃 行 。

    子 貢 南 見 吳 王 , 謂 吳 王 曰 : 「 臣 聞 之 , 王 者 不 絕世 , 而 霸 者 不 疆 敵 , 千 鈞 之 重 , 加 銖 而 移 。 今 萬 乘 之 齊, 私 千 乘 之 魯 , 而 與 吳 爭 疆 , 臣 切 為 君 恐 , 且 夫 救 魯 ,顯 名 也 , 而 伐 齊 , 大 利 也 。 義 在 存 亡 魯 , 勇 在 害 疆 齊 而威 申 晉 邦 者 , 則 王 者 不 疑 也 。 」 吳 王 曰 : 「 雖 然 , 我 常與 越 戰 , 棲 之 會 稽 。 夫 越 君 , 賢 主 也 。 苦 身 勞 力 , 以 夜接 日 , 內 飾 其 政 , 外 事 諸 侯 , 必 將 有 報 我 之 心 。 子 待 吾伐 越 而 還 。 」 子 貢 曰 : 「 不 可 。 夫 越 之 疆 不 下 魯 , 而 吳之 疆 不 過 齊 , 君 以 伐 越 而 還 , 即 齊 也 亦 私 魯 矣 。 且 夫 伐小 越 而 畏 疆 齊 者 不 勇 , 見 小 利 而 忘 大 害 者 不 智 , 兩 者 臣無 為 君 取 焉 。 且 臣 聞 之 , 仁 人 不 困 厄 , 以 廣 其 德 , 智 者不 棄 時 , 以 舉 其 功 , 王 者 不 絕 世 , 以 立 其 義 。 今 君 存 越勿 毀 , 親 四 鄰 以 仁 , 救 暴 困 齊 , 威 申 晉 邦 以 武 , 救 魯 ,毋 絕 周 室 , 明 諸 侯 以 義 。 如 此 , 則 臣 之 所 見 , 溢 乎 負 海, 必 率 九 夷 而 朝 , 即 王 業 成 矣 。 且 大 吳 畏 小 越 如 此 , 臣請 東 見 越 王 , 使 之 出 銳 師 以 從 下 吏 , 是 君 實 空 越 , 而 名從 諸 侯 以 伐 也 。 」 吳 王 大 悅 , 乃 行 子 貢 。

    子 貢 東 見 越 王 , 越 王 聞 之 , 除 道 郊 迎 至 縣 , 身 御子 貢 至 舍 而 問 曰 : 「 此 乃 僻 陋 之 邦 , 蠻 夷 之 民 也 。 大 夫何 索 , 居 然 而 辱 , 乃 至 於 此 ? 」 子 貢 曰 : 「 弔 君 , 故 來。 」 越 王 句 踐 稽 首 再 拜 , 曰 : 「 孤 聞 之 , 禍 與 福 為 鄰 ,今 大 夫 弔 孤 , 孤 之 福 也 , 敢 遂 聞 其 說 。 」 子 貢 曰 : 「 臣今 見 吳 王 , 告 以 救 魯 而 伐 齊 。 其 心 申 , 其 志 畏 越 , 曰 :『 嘗 與 越 戰 , 棲 於 會 稽 山 上 。 夫 越 君 , 賢 主 也 。 苦 身 勞力 , 以 夜 接 日 , 內 飾 其 政 , 外 事 諸 侯 , 必 將 有 報 我 之 心。 子 待 我 伐 越 而 聽 子 。 』 且 夫 無 報 人 之 心 而 使 人 疑 之 者, 拙 也 , 有 報 人 之 心 而 使 人 知 之 者 , 殆 也 , 事 未 發 而 聞者 , 危 也 。 三 者 , 舉 事 之 大 忌 。 」 越 王 句 踐 稽 首 再 拜 ,曰 : 「 昔 者 , 孤 不 幸 少 失 先 人 , 內 不 自 量 , 與 吳 人 戰 ,軍 敗 身 辱 , 遺 先 人 恥 。 遯 逃 出 走 , 上 棲 會 稽 山 , 下 守 溟海 , 唯 魚 鱉 是 見 。 今 大 夫 不 辱 而 身 見 之 , 又 出 玉 聲 以 教孤 , 孤 賴 先 人 之 賜 , 敢 不 奉 教 乎 ? 」 子 貢 曰 : 「 臣 聞 之, 明 主 任 人 不 失 其 能 , 直 士 舉 賢 不 容 於 世 。 故 臨 財 分 利則 使 仁 , 涉 危 拒 難 則 使 勇 , 用 眾 治 民 則 使 賢 , 正 天 下 、定 諸 侯 則 使 聖 人 。 臣 竊 練 下 吏 之 心 , 兵 疆 而 不 并 弱 , 勢在 其 上 位 而 行 惡 令 其 下 者 , 其 君 幾 乎 ? 臣 竊 自 練 可 以 成功 至 王 者 , 其 唯 臣 幾 乎 ? 今 夫 吳 王 有 伐 齊 之 志 , 君 無 惜重 器 , 以 喜 其 心 , 毋 惡 卑 辭 , 以 尊 其 禮 , 則 伐 齊 必 矣 。彼 戰 而 不 勝 , 則 君 之 福 也 。 彼 戰 而 勝 , 必 以 其 餘 兵 臨 晉。 臣 請 北 見 晉 君 , 令 共 攻 之 , 弱 吳 必 矣 。 其 騎 士 、 銳 兵弊 乎 齊 , 重 器 、 羽 旄 盡 乎 晉 , 則 君 制 其 敝 , 此 滅 吳 必 矣。 」 越 王 句 踐 稽 首 再 拜 曰 : 「 昔 者 吳 王 分 其 人 民 之 眾 ,以 殘 伐 吾 邦 , 殺 敗 吾 民 , 屠 吾 百 姓 , 夷 吾 宗 廟 , 邦 為 空棘 , 身 為 魚 鱉 餌 。 今 孤 之 怨 吳 王 , 深 於 骨 髓 。 而 孤 之 事吳 王 , 如 子 之 畏 父 , 弟 之 敬 兄 , 蹋 孤 之 外 言 也 。 大 夫 有賜 , 故 孤 敢 以 疑 ? 」 請 遂 言 之 : 「 孤 身 不 安 床 席 , 口 不甘 厚 味 , 目 不 視 好 色 , 耳 不 聽 鐘 鼓 者 , 已 三 年 矣 。 焦 唇乾 嗌 , 苦 心 勞 力 , 上 事 群 臣 , 下 養 百 姓 。 願 一 與 吳 交 天下 之 兵 於 中 原 之 野 , 與 吳 王 整 襟 交 臂 而 奮 , 吳 越 之 士 ,繼 蹟 連 死 , 士 民 流 離 , 肝 腦 塗 地 , 此 孤 之 大 願 也 。 如 此不 可 得 也 。 今 內 自 量 吾 國 不 足 以 傷 吳 , 外 事 諸 侯 不 能 也。 孤 欲 空 邦 家 , 措 策 力 , 變 容 貌 , 易 名 姓 , 執 箕 ? , 養牛 馬 , 以 臣 事 之 。 孤 雖 要 領 不 屬 , 手 足 異 處 , 四 支 布 陳, 為 鄉 邑 笑 , 孤 之 意 出 焉 。 大 夫 有 賜 , 是 存 亡 邦 而 興 死人 也 , 孤 賴 先 人 之 賜 , 敢 不 待 命 乎 ? 」 子 貢 曰 : 「 夫 吳王 之 為 人 也 , 貪 功 名 而 不 知 利 害 。 」 越 王 慥 然 避 位 曰 :「 在 子 。 」 子 貢 曰 : 「 賜 為 君 觀 夫 吳 王 之 為 人 , 賢 疆 以恣 下 , 下 不 能 逆 , 數 戰 伐 , 士 卒 不 能 忍 。 太 宰 嚭 為 人 ,智 而 愚 , 疆 而 弱 , 巧 言 利 辭 以 內 其 身 , 善 為 偽 詐 以 事 其君 , 知 前 而 不 知 後 , 順 君 之 過 以 安 其 私 , 是 殘 國 之 吏 ,滅 君 之 臣 也 。 」 越 王 大 悅 。

    子 貢 去 而 行 , 越 王 送 之 金 百 鎰 、 寶 劍 一 、 良 馬 二, 子 貢 不 受 , 遂 行 。

    至 吳 , 報 吳 王 曰 : 「 敬 以 下 吏 之 言 告 越 王 , 越 王大 恐 , 乃 懼 曰 : 『 昔 孤 不 幸 , 少 失 先 人 。 內 不 自 量 , 抵罪 於 縣 。 軍 敗 身 辱 , 遯 逃 出 走 , 棲 於 會 稽 , 邦 為 空 棘 ,身 為 魚 鱉 餌 。 賴 大 王 之 賜 , 使 得 奉 俎 豆 而 修 祭 祀 。 大 王之 賜 , 死 且 不 忘 , 何 謀 敢 慮 ? 』 其 志 甚 恐 , 似 將 使 使 者來 。 」

    子 貢 至 五 日 , 越 使 果 至 , 曰 : 「 東 海 役 臣 孤 句 踐使 使 臣 種 , 敢 修 下 吏 問 於 左 右 : 昔 孤 不 幸 , 少 失 先 人 ,內 不 自 量 , 抵 罪 於 縣 。 軍 敗 身 辱 , 遯 逃 出 走 , 棲 於 會 稽。 邦 為 空 棘 , 身 為 魚 鱉 餌 。 賴 大 王 之 賜 , 使 得 奉 俎 豆 而修 祭 祀 。 大 王 之 賜 , 死 且 不 忘 。 今 竊 聞 大 王 將 興 大 義 ,誅 疆 救 弱 , 困 暴 齊 而 撫 周 室 , 故 使 越 賤 臣 種 以 先 人 之 藏器 , 甲 二 十 領 、 屈 盧 之 矛 、 步 光 之 劍 , 以 賀 軍 吏 。 大 王將 遂 大 義 , 則 弊 邑 雖 小 , 悉 擇 四 疆 之 中 , 出 卒 三 千 , 以從 下 吏 , 孤 請 自 被 堅 執 銳 , 以 受 矢 石 。 」 吳 王 大 悅 , 乃召 子 貢 而 告 之 曰 : 「 越 使 果 來 , 請 出 卒 三 千 , 其 君 又 從之 , 與 寡 人 伐 齊 , 可 乎 ? 」 子 貢 曰 : 「 不 可 。 夫 空 人 之邦 , 悉 人 之 眾 , 又 從 其 君 , 不 仁 也 。 君 受 其 幣 , 許 其 師, 而 辭 其 君 。 」 吳 王 許 諾 。

    子 貢 去 之 晉 , 謂 晉 君 曰 : 「 臣 聞 之 , 慮 不 先 定 不可 以 應 卒 , 兵 不 先 辨 不 可 以 勝 敵 。 今 齊 吳 將 戰 , 勝 則 必以 其 兵 臨 晉 。 」 晉 君 大 恐 , 曰 : 「 為 之 奈 何 ? 」 子 貢 曰: 「 修 兵 休 卒 以 待 吳 , 彼 戰 而 不 勝 , 越 亂 之 必 矣 。 」 晉君 許 諾 。 子 貢 去 而 之 魯 。

    吳 王 果 興 九 郡 之 兵 , 而 與 齊 大 戰 於 艾 陵 , 大 敗 齊師 , 獲 七 將 , 陳 兵 不 歸 。 果 與 晉 人 相 遇 黃 池 之 上 。 吳 晉爭 疆 , 晉 人 擊 之 , 大 敗 吳 師 。 越 王 聞 之 , 涉 江 襲 吳 , 去邦 七 里 而 軍 陣 。 吳 王 聞 之 , 去 晉 從 越 。 越 王 迎 之 , 戰 於五 湖 。 三 戰 不 勝 , 城 門 不 守 , 遂 圍 王 宮 , 殺 夫 差 而 僇 其相 。 伐 吳 三 年 , 東 鄉 而 霸 。 故 曰 子 貢 一 出 , 存 魯 , 亂 齊, 破 吳 , 疆 晉 , 霸 越 , 是 也 。
 
 
 

越 絕 卷 第 八

  越 絕 外 傳 記 地 傳 第 十

    昔 者 , 越 之 先 君 無 餘 , 乃 禹 之 世 , 別 封 於 越 , 以 守禹 冢 。 問 天 地 之 道 , 萬 物 之 紀 , 莫 失 其 本 。 神 農 嘗 百 草、 水 土 甘 苦 , 黃 帝 造 衣 裳 , 后 稷 產 穡 , 制 器 械 , 人 事 備矣 。 疇 糞 桑 麻 , 播 種 五 穀 , 必 以 手 足 。 大 越 海 濱 之 民 ,獨 以 鳥 田 , 小 大 有 差 , 進 退 有 行 , 莫 將 自 使 , 其 故 何 也? 曰 : 禹 始 也 , 憂 民 救 水 , 到 大 越 , 上 茅 山 , 大 會 計 ,爵 有 德 , 封 有 功 , 更 名 茅 山 曰 會 稽 。 及 其 王 也 , 巡 狩 大越 , 見 耆 老 , 納 詩 書 , 審 銓 衡 , 平 斗 斛 。 因 病 亡 死 , 葬會 稽 。 葦 槨 桐 棺 , 穿 壙 七 尺 , 上 無 漏 泄 , 下 無 即 水 。 壇高 三 尺 , 土 階 三 等 , 延 袤 一 畝 。 尚 以 為 居 之 者 樂 , 為 之者 苦 , 無 以 報 民 功 , 教 民 鳥 田 , 一 盛 一 衰 。 當 禹 之 時 ,舜 死 蒼 梧 , 象 為 民 田 也 。 禹 至 此 者 , 亦 有 因 矣 , 亦 覆 釜也 。 覆 釜 者 , 州 土 也 , 填 德 也 。 禹 美 而 告 至 焉 。 禹 知 時晏 歲 暮 , 年 加 申 酉 , 求 書 其 下 , 祠 白 馬 。 禹 井 , 井 者 法也 。 以 為 禹 葬 以 法 度 , 不 煩 人 眾 。

    無 餘 初 封 大 越 , 都 秦 餘 望 南 , 千 有 餘 歲 而 至 句 踐。 句 踐 徙 治 山 北 , 引 屬 東 海 , 內 、 外 越 別 封 削 焉 。 句 踐伐 吳 , 霸 關 東 , 徙 瑯 琊 , 起 觀 臺 , 臺 周 七 里 , 以 望 東 海。 死 士 八 千 人 , 戈 船 三 百 艘 。 居 無 幾 , 躬 求 賢 聖 。 孔 子從 弟 子 七 十 人 , 奉 先 王 雅 琴 , 治 禮 往 奏 。 句 踐 乃 身 被 賜夷 之 甲 , 帶 步 光 之 劍 , 杖 物 盧 之 矛 , 出 死 士 三 百 人 , 為陣 關 下 。 孔 子 有 頃 姚 稽 到 越 。 越 王 曰 : 「 唯 唯 。 夫 子 何以 教 之 ? 」 孔 子 對 曰 : 「 丘 能 述 五 帝 三 王 之 道 , 故 奉 雅琴 至 大 王 所 。 」 句 踐 喟 然 嘆 曰 : 「 夫 越 性 脆 而 愚 , 水 行而 山 處 , 以 船 為 車 , 以 楫 為 馬 , 往 若 飄 風 , 去 則 難 從 ,銳 兵 任 死 , 越 之 常 性 也 。 夫 子 異 則 不 可 。 」 於 是 孔 子 辭, 弟 子 莫 能 從 乎 。

    越 王 夫 鐔 以 上 至 無 餘 , 久 遠 , 世 不 可 紀 也 。 夫 鐔子 允 常 。 允 常 子 句 踐 , 大 霸 稱 王 , 徙 瑯 琊 , 都 也 。 句 踐子 與 夷 , 時 霸 。 與 夷 子 子 翁 , 時 霸 。 子 翁 子 不 揚 , 時 霸。 不 揚 子 無 疆 , 時 霸 , 伐 楚 , 威 王 滅 無 疆 。 無 疆 子 之 侯, 竊 自 立 為 君 長 。 之 侯 子 尊 , 時 君 長 。 尊 子 親 , 失 眾 ,楚 伐 之 , 走 南 山 。 親 以 上 至 句 踐 , 凡 八 君 , 都 瑯 琊 二 百二 十 四 歲 。 無 疆 以 上 , 霸 , 稱 王 。 之 侯 以 下 微 弱 , 稱 君長 。

    句 踐 小 城 , 山 陰 城 也 。 周 二 里 二 百 二 十 三 步 , 陸門 四 , 水 門 一 。 今 倉 庫 是 其 宮 臺 處 也 。 周 六 百 二 十 步 ,柱 長 三 丈 五 尺 三 寸 , 霤 高 丈 六 尺 。 宮 有 百 戶 , 高 丈 二 尺五 寸 。 大 城 周 二 十 里 七 十 二 步 , 不 築 北 面 。 而 滅 吳 , 徙治 姑 胥 臺 。

    山 陰 大 城 者 , 范 蠡 所 築 治 也 , 今 傳 謂 之 蠡 城 。 陸門 三 , 水 門 三 , 決 西 北 , 亦 有 事 。 到 始 建 國 時 , 蠡 城 盡。

    稷 山 者 , 句 踐 齋 戒 臺 也 。

    龜 山 者 , 句 踐 起 怪 游 臺 也 。 東 南 司 馬 門 , 因 以 炤龜 。 又 仰 望 天 氣 , 觀 天 怪 也 。 高 四 十 六 丈 五 尺 二 寸 , 周五 百 三 十 二 步 , 今 東 武 里 。 一 曰 怪 山 。 怪 山 者 , 往 古 一夜 自 來 , 民 怪 之 , 故 謂 怪 山 。

    駕 臺 , 周 六 百 步 , 今 安 城 里 。

    離 臺 , 周 五 百 六 十 步 , 今 淮 陽 里 丘 。

    美 人 宮 , 周 五 百 九 十 步 , 陸 門 二 , 水 門 一 , 今 北壇 利 里 丘 土 城 , 句 踐 所 習 教 美 女 西 施 、 鄭 旦 宮 臺 也 。 女出 於 苧 蘿 山 , 欲 獻 於 吳 , 自 謂 東 垂 僻 陋 , 恐 女 樸 鄙 , 故近 大 道 居 。 去 縣 五 里 。

    樂 野 者 , 越 之 弋 獵 處 , 大 樂 , 故 謂 樂 野 。 其 山 上石 室 , 句 踐 所 休 謀 也 。 去 縣 七 里 。

    中 宿 臺 馬 丘 , 周 六 百 步 , 今 高 平 里 丘 。

    東 郭 外 南 小 城 者 , 句 踐 冰 室 , 去 縣 三 里 。

    句 踐 之 出 入 也 , 齊 於 稷 山 , 往 從 田 里 , 去 從 北 郭門 。 炤 龜 龜 山 , 更 駕 臺 , 馳 於 離 丘 , 遊 於 美 人 宮 , 興 樂中 宿 , 過 歷 馬 丘 。 射 於 樂 野 之 衢 , 走 犬 若 耶 , 休 謀 石 室, 食 於 冰 廚 。 領 功 銓 土 , 已 作 昌 土 臺 。 藏 其 形 , 隱 其 情。 一 曰 : 冰 室 者 , 所 以 備 膳 羞 也 。

    浦 陽 者 , 句 踐 軍 敗 失 眾 , 懣 於 此 。 去 縣 五 十 里 。

    夫 山 者 , 句 踐 絕 糧 , 困 也 。 其 山 上 大 冢 , 句 踐 庶子 冢 也 。 去 縣 十 五 里 。

    句 踐 與 吳 戰 於 浙 江 之 上 , 石 買 為 將 。 耆 老 、 壯 長進 諫 曰 : 「 夫 石 買 , 人 與 為 怨 , 家 與 為 仇 , 貪 而 好 利 ,細 人 也 , 無 長 策 。 王 而 用 之 , 國 必 不 遂 。 」 王 不 聽 , 遂遣 之 。 石 買 發 , 行 至 浙 江 上 , 斬 殺 無 罪 , 欲 專 威 服 軍 中, 動 搖 將 率 , 獨 專 其 權 。 士 眾 恐 懼 , 人 不 自 聊 。 兵 法 曰: 「 視 民 如 嬰 兒 , 故 可 與 赴 深 溪 。 」 士 眾 魚 爛 而 買 不 知, 尚 猶 峻 法 隆 刑 。 子 胥 獨 見 可 奪 之 證 , 變 為 奇 謀 , 或 北或 南 , 夜 舉 火 擊 鼓 , 畫 陳 詐 兵 , 越 師 潰 墜 , 政 令 不 行 ,背 叛 乖 離 。 還 報 其 王 , 王 殺 買 , 謝 其 師 , 號 聲 聞 吳 。 吳王 恐 懼 , 子 胥 私 喜 : 「 越 軍 敗 矣 。 胥 聞 之 , 狐 之 將 殺 ,噆 脣 吸 齒 。 今 越 句 踐 其 已 敗 矣 , 君 王 安 意 , 越 易 兼 也 。」 使 人 入 問 之 , 越 師 請 降 , 子 胥 不 聽 。 越 棲 於 會 稽 之 山, 吳 退 而 圍 之 。 句 踐 喟 然 用 種 、 蠡 計 , 轉 死 為 霸 。 一 人之 身 , 吉 凶 更 至 。 盛 衰 存 亡 , 在 於 用 臣 。 治 道 萬 端 , 要在 得 賢 。 越 棲 於 會 稽 日 , 行 成 於 吳 , 吳 引 兵 而 去 。 句 踐將 降 , 西 至 浙 江 , 待 詔 入 吳 , 故 有 雞 鳴 墟 。 其 入 辭 曰 :「 亡 臣 孤 句 踐 , 故 將 士 眾 , 入 為 臣 虜 。 民 可 得 使 , 地 可得 有 。 」 吳 王 許 之 。 子 胥 大 怒 , 目 若 夜 光 , 聲 若 哮 虎 :「 此 越 未 戰 而 服 , 天 以 賜 吳 , 其 逆 天 乎 ? 臣 唯 君 王 急 剬之 。 」 吳 王 不 聽 , 遂 許 之 浙 江 是 也 。

    陽 城 里 者 , 范 蠡 城 也 。 西 至 水 路 , 水 門 一 , 陸 門二 。

    北 陽 里 城 , 大 夫 種 城 也 , 取 土 西 山 以 濟 之 。 徑 百九 十 四 步 。 或 為 南 安 。

    富 陽 里 者 , 外 越 賜 義 也 。 處 里 門 , 美 以 練 塘 田 。

    安 城 里 高 庫 者 , 句 踐 伐 吳 , 禽 夫 差 , 以 為 勝 兵 ,築 庫 高 閣 之 。 周 二 百 三 十 步 , 今 安 城 里 。

    故 禹 宗 廟 , 在 小 城 南 門 外 大 城 內 。 禹 稷 在 廟 西 ,今 南 里 。

    獨 山 大 冢 者 , 句 踐 自 治 以 為 冢 。 徙 瑯 琊 , 冢 不 成。 去 縣 九 里 。

    麻 林 山 , 一 名 多 山 。 句 踐 欲 伐 吳 , 種 麻 以 為 弓 弦, 使 齊 人 守 之 , 越 謂 齊 人 「 多 」 , 故 曰 麻 林 多 , 以 防 吳。 以 山 下 田 封 功 臣 。 去 縣 一 十 二 里 。

    會 稽 山 上 城 者 , 句 踐 與 吳 戰 , 大 敗 , 棲 其 中 。 因以 下 為 目 魚 池 , 其 利 不 租 。

    會 稽 山 北 城 者 , 子 胥 浮 兵 以 守 城 是 也 。

    若 耶 大 冢 者 , 句 踐 所 徙 葬 先 君 夫 鐔 冢 也 , 去 縣 二十 五 里 。

    葛 山 者 , 句 踐 罷 吳 , 種 葛 , 使 越 女 織 治 葛 布 , 獻於 吳 王 夫 差 。 去 縣 七 里 。

    姑 中 山 者 , 越 銅 官 之 山 也 , 越 人 謂 之 銅 姑 瀆 。 長二 百 五 十 步 , 去 縣 二 十 五 里 。

    富 中 大 塘 者 , 句 踐 治 以 為 義 田 , 為 肥 饒 , 謂 之 富中 。 去 縣 二 十 里 二 十 二 步 。

    犬 山 者 , 句 踐 罷 吳 , 畜 犬 獵 南 山 白 鹿 , 欲 得 獻 吳, 神 不 可 得 , 故 曰 犬 山 。 其 高 為 犬 亭 。 去 縣 二 十 五 里 。

    白 鹿 山 , 在 犬 山 之 南 , 去 縣 二 十 九 里 。

    雞 山 、 豕 山 者 , 句 踐 以 畜 雞 豕 , 將 伐 吳 , 以 食 士也 。 雞 山 在 錫 山 南 , 去 縣 五 十 里 。 豕 山 在 民 山 西 , 去 縣六 十 三 里 。 洹 江 以 來 屬 越 。 疑 豕 山 在 餘 暨 界 中 。

    練 塘 者 , 句 踐 時 采 鍚 山 為 炭 , 稱 「 炭 聚 」 , 載 從炭 瀆 至 練 塘 , 各 因 事 名 之 。 去 縣 五 十 里 。

    木 客 大 冢 者 , 句 踐 父 允 常 冢 也 。 初 徙 瑯 琊 , 使 樓船 卒 二 千 八 百 人 伐 松 柏 以 為 桴 , 故 曰 木 客 。 去 縣 十 五 里。 一 曰 句 踐 伐 善 材 , 文 刻 獻 於 吳 , 故 曰 木 客 。

    官 瀆 者 , 句 踐 工 官 也 。 去 縣 十 四 里 。

    苦 竹 城 者 , 句 踐 伐 吳 還 , 封 范 蠡 子 也 。 其 僻 居 ,徑 六 十 步 。 因 為 民 治 田 , 塘 長 千 五 百 三 十 三 步 。 其 冢 名土 山 。 范 蠡 苦 勤 功 篤 , 故 封 其 子 於 是 , 去 縣 十 八 里 。

    北 郭 外 路 南 溪 北 城 者 , 句 踐 築 鼓 鍾 宮 也 , 去 縣 七里 。 其 邑 為 龔 錢 。

    舟 室 者 , 句 踐 船 宮 也 , 去 縣 五 十 里 。

    民 西 大 冢 者 , 句 踐 客 秦 伊 善 炤 龜 者 冢 也 , 因 名 冢為 秦 伊 山 。

    射 浦 者 , 句 踐 教 習 兵 處 也 。 今 射 浦 去 縣 五 里 。 射卒 陳 音 死 , 葬 民 西 , 故 曰 陳 音 山 。

    種 山 者 , 句 踐 所 葬 大 夫 種 也 。 樓 船 卒 二 千 人 , 鈞足 羡 , 葬 之 三 蓬 下 。 種 將 死 , 自 策 : 「 後 有 賢 者 , 百 年而 至 , 置 我 三 蓬 , 自 章 後 世 。 」 句 踐 葬 之 , 食 傳 三 賢 。

    巫 里 , 句 踐 所 徙 巫 為 一 里 , 去 縣 二 十 五 里 。 其 亭祠 今 為 和 公 群 社 稷 墟 。

    巫 山 者 , 越 ● , 神 巫 之 官 也 , 死 葬 其 上 , 去 縣 十三 里 許 。

    六 山 者 , 句 踐 鑄 銅 , 鑄 銅 不 爍 , 埋 之 東 阪 , 其 上馬 箠 。 句 踐 遣 使 者 取 於 南 社 , 徙 種 六 山 , 飾 治 為 馬 箠 ,獻 之 吳 。 去 縣 三 十 五 里 。

    江 東 中 巫 葬 者 , 越 神 巫 無 杜 子 孫 也 。 死 , 句 踐 於中 江 而 葬 之 。 巫 神 , 欲 使 覆 禍 吳 人 船 。 去 縣 三 十 里 。

    石 塘 者 , 越 所 害 軍 船 也 。 塘 廣 六 十 五 步 , 長 三 百五 十 三 步 。 去 縣 四 十 里 。

    防 塢 者 , 越 所 以 遏 吳 軍 也 。 去 縣 四 十 里 。

    杭 塢 者 , 句 踐 杭 也 。 二 百 石 長 買 卒 七 士 人 , 度 之會 夷 。 去 縣 四 十 里 。

    塗 山 者 , 禹 所 取 妻 之 山 也 , 去 縣 五 十 里 。

    朱 餘 者 , 越 鹽 官 也 。 越 人 謂 鹽 曰 「 餘 」 。 去 縣 三十 五 里 。

    句 踐 已 滅 吳 , 使 吳 人 築 吳 塘 , 東 西 千 步 , 名 辟 首。 後 因 以 為 名 曰 塘 。

    獨 婦 山 者 , 句 踐 將 伐 吳 , 徙 寡 婦 致 獨 山 上 , 以 為死 士 示 , 得 專 一 也 。 去 縣 四 十 里 。 後 說 之 者 , 蓋 句 踐 所以 遊 軍 士 也 。

    馬 嗥 者 , 吳 伐 越 , 道 逢 大 風 , 車 敗 馬 失 , 騎 士 墮死 , 疋 馬 啼 嗥 , 事 見 吳 史 。

    浙 江 南 路 西 城 者 , 范 蠡 敦 兵 城 也 。 其 陵 固 可 守 ,故 謂 之 固 陵 。 所 以 然 者 , 以 其 大 船 軍 所 置 也 。

    山 陰 古 故 陸 道 , 出 東 郭 , 隨 直 瀆 陽 春 亭 。 山 陰 故水 道 , 出 東 郭 , 從 郡 陽 春 亭 。 去 縣 五 十 里 。

    語 兒 鄉 , 故 越 界 , 名 曰 就 李 。 吳 疆 越 地 以 為 戰 地, 至 於 柴 辟 亭 。

    女 陽 亭 者 , 句 踐 入 官 於 吳 , 夫 人 從 , 道 產 女 此 亭, 養 於 李 鄉 , 句 踐 勝 吳 , 更 名 女 陽 , 更 就 李 為 語 兒 鄉 。

    吳 王 夫 差 伐 越 , 有 其 邦 , 句 踐 服 為 臣 。 三 年 , 吳王 復 還 封 句 踐 於 越 , 東 西 百 里 , 北 鄉 臣 事 吳 , 東 為 右 ,西 為 左 。 大 越 故 界 , 浙 江 至 就 李 , 南 姑 末 、 寫 干 。

    覲 鄉 北 有 武 原 。 武 原 , 今 海 鹽 。 姑 末 , 今 大 末 。寫 干 , 今 屬 豫 章 。

    自 無 餘 初 封 於 越 以 來 , 傳 聞 越 王 子 孫 , 在 丹 陽 皋鄉 , 更 姓 梅 , 梅 里 是 也 。

    自 秦 以 來 , 至 秦 元 王 不 絕 年 。 元 王 立 二 十 年 , 平王 立 二 十 三 年 , 惠 文 王 立 二 十 七 年 , 武 王 立 四 年 , 昭 襄王 亦 立 五 十 六 年 , 而 滅 周 赧 王 , 周 絕 於 此 。 孝 文 王 立 一年 , 莊 襄 王 更 號 太 上 皇 帝 , 立 三 年 , 秦 始 皇 帝 立 三 十 七年 , 號 曰 趙 政 , 政 , 趙 外 孫 , 胡 亥 立 二 年 , 子 嬰 立 六 月。 秦 元 王 至 子 嬰 , 凡 十 王 , 百 七 十 歲 。 漢 高 帝 滅 之 , 治咸 陽 , 壹 天 下 。

    政 使 將 魏 舍 、 內 史 教 攻 韓 , 得 韓 王 安 。 政 使 將 王賁 攻 魏 , 得 魏 王 歇 。 政 使 將 王 涉 攻 趙 , 得 趙 王 尚 。 政 使將 王 賁 攻 楚 , 得 楚 王 成 。 政 使 將 史 敖 攻 燕 , 得 燕 王 喜 。政 使 將 王 涉 攻 齊 , 得 齊 王 建 。 政 更 號 為 秦 始 皇 帝 , 以 其三 十 七 年 , 東 遊 之 會 稽 , 道 度 牛 渚 , 奏 東 安 , 東 安 , 今富 春 。 丹 陽 , 溧 陽 , 鄣 故 , 餘 杭 軻 亭 南 。 東 奏 槿 頭 , 道度 諸 暨 、 大 越 。 以 正 月 甲 戌 到 大 越 , 留 舍 都 亭 。 取 錢 塘浙 江 「 岑 石 」 。 石 長 丈 四 尺 , 南 北 面 廣 六 尺 , 東 面 廣 四尺 , 西 面 廣 尺 六 寸 , 刻 文 立 於 越 棟 山 上 , 其 道 九 曲 , 去縣 二 十 一 里 。 是 時 , 徙 大 越 民 置 餘 杭 伊 攻 □ 故 鄣 。 因 徙天 下 有 罪 適 吏 民 , 置 海 南 故 大 越 處 , 以 備 東 海 外 越 。 乃更 名 大 越 曰 山 陰 。 已 去 , 奏 諸 暨 、 錢 塘 , 因 奏 吳 。 上 姑蘇 臺 , 則 治 射 防 於 宅 亭 、 賈 亭 北 。 年 至 靈 , 不 射 , 去 ,奏 曲 阿 、 句 容 , 度 牛 渚 , 西 到 咸 陽 , 崩 。
 
 
 

越 絕 卷 第 九

  越 絕 外 傳 計 倪 第 十 一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近 侵 於 疆 吳 , 遠 媿 於 諸 侯 , 兵 革 散空 , 國 且 滅 亡 , 乃 脅 諸 臣 而 與 之 盟 : 「 吾 欲 伐 吳 , 奈 何有 功 ? 」 群 臣 默 然 而 無 對 。 王 曰 : 「 夫 主 憂 臣 辱 , 主 辱臣 死 , 何 大 夫 易 見 而 難 使 也 ? 」 計 倪 官 卑 年 少 , 其 居 在後 , 舉 首 而 起 , 曰 : 「 殆 哉 ! 非 大 夫 易 見 難 使 , 是 大 王不 能 使 臣 也 。 」 王 曰 : 「 何 謂 也 ? 」 計 倪 對 曰 : 「 夫 官位 財 幣 , 王 之 所 輕 , 死 者 , 是 士 之 所 重 也 。 王 愛 所 輕 ,責 士 所 重 , 豈 不 艱 哉 ? 」 王 自 揖 , 進 計 倪 而 問 焉 。

    計 倪 對 曰 : 「 夫 仁 義 者 , 治 之 門 , 士 民 者 , 君 之根 本 也 。 闓 門 固 根 , 莫 如 正 身 。 正 身 之 道 , 謹 選 左 右 。左 右 選 , 則 孔 主 日 益 上 , 不 選 , 則 孔 主 日 益 下 。 二 者 貴質 浸 之 漸 也 。 願 君 王 公 選 於 眾 , 精 煉 左 右 , 非 君 子 至 誠之 士 , 無 與 居 家 。 使 邪 僻 之 氣 無 漸 以 生 , 仁 義 之 行 有 階, 人 知 其 能 , 官 知 其 治 。 爵 賞 刑 罰 , 一 由 君 出 , 則 臣 下不 敢 毀 譽 以 言 , 無 功 者 不 敢 干 治 。 故 明 主 用 人 , 不 由 所從 , 不 問 其 先 , 說 取 一 焉 。 是 故 周 文 、 齊 桓 , 躬 於 任 賢, 太 公 、 管 仲 , 明 於 知 人 。 今 則 不 然 , 臣 故 曰 殆 哉 。 」越 王 勃 然 曰 : 「 孤 聞 齊 威 淫 泆 , 九 合 諸 侯 , 一 匡 天 下 ,蓋 管 仲 之 力 也 。 寡 人 雖 愚 , 唯 在 大 夫 。 」 計 倪 對 曰 : 「齊 威 除 管 仲 罪 , 大 責 任 之 , 至 易 。 此 故 南 陽 蒼 句 。 太 公九 十 而 不 伐 , 磻 溪 之 餓 人 也 。 聖 主 不 計 其 辱 , 以 為 賢 者。 一 乎 仲 , 二 乎 仲 , 斯 可 致 王 , 但 霸 何 足 道 。 桓 稱 仲 父, 文 稱 太 公 , 計 此 二 人 , 曾 無 跬 步 之 勞 、 大 呼 之 功 , 乃忘 弓 矢 之 怨 , 授 以 上 卿 。 傳 曰 : 直 能 三 公 。 今 置 臣 而 不尊 , 使 賢 而 不 用 , 譬 如 門 戶 像 設 , 倚 而 相 欺 , 蓋 智 士 所恥 , 賢 者 所 羞 。 君 王 察 之 。 」 越 王 曰 : 「 誠 者 不 能 匿 其辭 , 大 夫 既 在 , 何 須 言 哉 ! 」 計 倪 對 曰 :「
臣 聞 智 者 不 妄 言 , 以 成 其 勞 , 賢 者 始 於 難 動 , 終 於 有成 。 傳 曰 : 『 易 之 謙 遜 對 過 問 , 抑 威 權 勢 , 利 器 不 可 示人 。 』 言 賞 罰 由 君 , 此 之 謂 也 。 故 賢 君 用 臣 , 略 責 於 絕, 施 之 職 而 成 其 功 , 遠 使 , 以 效 其 誠 。 內 告 以 匿 , 以 知其 信 。 與 之 講 事 , 以 觀 其 智 。 飲 之 以 酒 , 以 觀 其 態 。 選士 以 備 , 不 肖 者 無 所 置 。 」

    越 王 大 媿 , 乃 壞 池 填 塹 , 開 倉 穀 , 貸 貧 乏 , 乃 使群 臣 身 問 疾 病 , 躬 視 死 喪 , 不 厄 窮 僻 , 尊 有 德 ; 與 民 同苦 樂 , 激 河 泉 井 , 示 不 獨 食 。 行 之 六 年 , 士 民 一 心 , 不謀 同 辭 , 不 呼 自 來 , 皆 欲 伐 吳 。 遂 有 大 功 而 霸 諸 侯 。 孔子 曰 : 「 寬 則 得 眾 。 」 此 之 謂 也 。

    夫 有 勇 見 於 外 , 必 有 仁 於 內 。 子 胥 戰 於 就 李 , 闔廬 傷 焉 , 軍 敗 而 還 。 是 時 死 傷 者 不 可 稱 數 , 所 以 然 者 ,罷 頓 不 得 已 。 子 胥 內 憂 : 「 為 人 臣 , 上 不 能 令 主 , 下 令百 姓 被 兵 刃 之 咎 。 」 自 責 內 傷 , 莫 能 知 者 。 故 身 操 死 持傷 及 被 兵 者 , 莫 不 悉 於 子 胥 之 手 , 垂 涕 啼 哭 , 欲 伐 而 死。 三 年 自 咎 , 不 親 妻 子 , 饑 不 飽 食 , 寒 不 重 綵 , 結 心 於越 , 欲 復 其 仇 。 師 事 越 公 , 錄 其 述 。 印 天 之 兆 , 牽 牛 南斗 。 赫 赫 斯 怒 , 與 天 俱 起 。 發 令 告 民 , 歸 如 父 母 。 當 胥之 言 , 唯 恐 為 後 。 師 眾 同 心 , 得 天 之 中 。

    越 乃 興 師 , 與 戰 西 江 。 二 國 爭 疆 , 未 知 存 亡 。 子胥 知 時 變 , 為 詐 兵 , 為 兩 翼 , 夜 火 相 應 。 句 踐 大 恐 , 振旅 服 降 。 進 兵 圍 越 會 稽 填 山 。 子 胥 微 策 可 謂 神 , 守 戰 數年 , 句 踐 行 成 。 子 胥 爭 諫 , 以 是 不 容 。 宰 嚭 許 之 , 引 兵而 還 。 夫 差 聽 嚭 , 不 殺 仇 人 。 興 師 十 萬 , 與 不 敵 同 。 聖人 譏 之 , 是 以 春 秋 不 差 其 文 。 故 傳 曰 : 「 子 胥 賢 者 , 尚有 就 李 之 恥 。 」 此 之 謂 也 。

    哀 哉 ! 夫 差 不 信 伍 子 胥 , 而 任 太 宰 嚭 , 乃 此 禍 晉之 驪 姬 、 亡 周 之 褒 姒 , 盡 妖 妍 於 圖 畫 , 極 凶 悖 於 人 理 。傾 城 傾 國 , 思 昭 示 於 後 王 , 麗 質 冶 容 , 宜 求 監 於 前 史 。古 人 云 : 「 苦 藥 利 病 , 苦 言 利 行 。 」 伏 念 居 安 思 危 , 日謹 一 日 。 易 曰 : 「 知 進 而 不 知 退 , 知 存 而 不 知 亡 , 知 得而 不 知 喪 。 」 又 曰 : 「 進 退 存 亡 不 失 其 正 者 , 唯 聖 人 乎! 」 由 此 而 言 , 進 有 退 之 義 , 存 有 亡 之 幾 , 得 有 喪 之 理。 愛 之 如 父 母 , 仰 之 如 日 月 , 敬 之 如 神 明 , 畏 之 如 雷 霆, 此 其 可 以 卜 祚 遐 長 , 而 禍 亂 不 作 也 。
 
 
 

越 絕 卷 第 十

  越 絕 外 傳 記 吳 王 占 夢 第 十 二

    昔 者 , 吳 王 夫 差 之 時 , 其 民 殷 眾 , 禾 稼 登 熟 , 兵 革堅 利 , 其 民 習 於 鬥 戰 , 闔 廬 □ 剬 子 胥 之 教 , 行 有 日 , 發有 時 。 道 於 姑 胥 之 門 , 晝 臥 姑 胥 之 臺 。 覺 寤 而 起 , 其 心惆 悵 , 如 有 所 悔 。 即 召 太 宰 而 占 之 , 曰 : 「 向 者 晝 臥 ,夢 入 章 明 之 宮 。 入 門 , 見 兩 ? 炊 而 不 蒸 ; 見 兩 黑 犬 嗥 以北 , 嗥 以 南 ; 見 兩 鏵 倚 吾 宮 堂 ; 見 流 水 湯 湯 , 越 吾 宮 牆; 見 前 園 橫 索 生 樹 桐 ; 見 後 房 鍛 者 扶 挾 鼓 小 震 。 子 為 寡人 精 占 之 , 吉 則 言 吉 , 凶 則 言 凶 , 無 諛 寡 人 之 心 所 從 。」 太 宰 嚭 對 曰 : 「 善 哉 ! 大 王 興 師 伐 齊 。 夫 章 明 者 , 伐齊 克 , 天 下 顯 明 也 。 見 兩 ? 炊 而 不 蒸 者 , 大 王 聖 氣 有 餘也 。 見 兩 黑 犬 嗥 以 北 , 嗥 以 南 , 四 夷 已 服 , 朝 諸 侯 也 。兩 鏵 倚 吾 宮 堂 , 夾 田 夫 也 。 見 流 水 湯 湯 , 越 吾 宮 牆 , 獻物 已 至 , 財 有 餘 也 。 見 前 園 橫 索 生 樹 桐 , 樂 府 吹 巧 也 。見 後 房 鍛 者 扶 挾 鼓 小 震 者 , 宮 女 鼓 樂 也 。 」 吳 王 大 悅 ,而 賜 太 宰 嚭 雜 繒 四 十 疋 。

    王 心 不 已 , 召 王 孫 駱 而 告 之 。 對 曰 : 「 臣 智 淺 能薄 , 無 方 術 之 事 , 不 能 占 大 王 夢 。 臣 知 有 東 掖 門 亭 長 越公 弟 子 公 孫 聖 , 為 人 幼 而 好 學 , 長 而 ? 遊 , 博 聞 疆 識 ,通 於 方 來 之 事 , 可 占 大 王 所 夢 。 臣 請 召 之 。 」 吳 王 曰 :「 諾 。 」 王 孫 駱 移 記 , 曰 : 「 今 日 壬 午 , 左 校 司 馬 王 孫駱 , 受 教 告 東 掖 門 亭 長 公 孫 聖 : 吳 王 晝 臥 , 覺 寤 而 心 中惆 悵 也 , 如 有 悔 。 記 到 , 車 馳 詣 姑 胥 之 臺 。 」

    聖 得 記 , 發 而 讀 之 , 伏 地 而 泣 , 有 頃 不 起 。 其 妻大 君 從 旁 接 而 起 之 , 曰 : 「 何 若 子 性 之 大 也 ! 希 見 人 主, 卒 得 急 記 , 流 涕 不 止 。 」 公 孫 聖 仰 天 嘆 曰 : 「 嗚 呼 ,悲 哉 ! 此 固 非 子 之 所 能 知 也 。 今 日 壬 午 , 時 加 南 方 , 命屬 蒼 天 , 不 可 逃 亡 。 伏 地 而 泣 者 , 不 能 自 惜 , 但 吳 王 。諛 心 而 言 , 師 道 不 明 ; 正 言 直 諫 , 身 死 無 功 。 」 大 君 曰: 「 汝 疆 食 自 愛 , 慎 勿 相 忘 。 」 伏 地 而 書 , 既 成 篇 , 即與 妻 把 臂 而 決 , 涕 泣 如 雨 。 上 車 不 顧 , 遂 至 姑 胥 之 臺 ,謁 見 吳 王 。

    吳 王 勞 曰 : 「 越 公 弟 子 公 孫 聖 也 , 寡 人 晝 臥 姑 胥之 臺 , 夢 入 章 明 之 宮 。 入 門 , 見 兩 ? 炊 而 不 蒸 ; 見 兩 黑犬 嗥 以 北 , 嗥 以 南 ; 見 兩 鏵 倚 吾 宮 堂 ; 見 流 水 湯 湯 , 越吾 宮 牆 ; 見 前 園 橫 索 生 樹 桐 ; 見 後 房 鍛 者 扶 挾 鼓 小 震 。子 為 寡 人 精 占 之 , 吉 則 言 吉 , 凶 則 言 凶 , 無 諛 寡 人 心 所從 。 」 公 孫 聖 伏 地 , 有 頃 而 起 , 仰 天 嘆 曰 : 「 悲 哉 ! 夫好 船 者 溺 , 好 騎 者 墮 , 君 子 各 以 所 好 為 禍 。 諛 讒 申 者 ,師 道 不 明 。 正 言 切 諫 , 身 死 無 功 。 伏 地 而 泣 者 , 非 自 惜, 因 悲 大 王 。 夫 章 者 , 戰 不 勝 , 走 傽 傽 ; 明 者 , 去 昭 昭, 就 冥 冥 。 見 兩 ? 炊 而 不 蒸 者 , 王 且 不 得 火 食 。 見 兩 黑犬 嗥 以 北 , 嗥 以 南 者 , 大 王 身 死 , 魂 魄 惑 也 。 見 兩 鏵 倚吾 宮 堂 者 , 越 人 入 吳 邦 , 伐 宗 廟 , 掘 社 稷 也 。 見 流 水 湯湯 , 越 吾 宮 牆 者 , 大 王 宮 堂 虛 也 。 前 園 橫 索 生 樹 桐 者 ,桐 不 為 器 用 , 但 為 甬 , 當 與 人 俱 葬 。 後 房 鍛 者 鼓 小 震 者, 大 息 也 。 王 毋 自 行 , 使 臣 下 可 矣 。 」 太 宰 嚭 、 王 孫 駱惶 怖 , 解 冠 幘 , 肉 袒 而 謝 。 吳 王 忿 聖 言 不 祥 , 乃 使 其 身自 受 其 殃 。 王 乃 使 力 士 石 番 , 以 鐵 杖 擊 聖 , 中 斷 之 為 兩頭 。 聖 仰 天 嘆 曰 : 「 蒼 天 知 冤 乎 ! 直 言 正 諫 , 身 死 無 功。 令 吾 家 無 葬 我 , 提 我 山 中 , 後 世 為 聲 響 。 」 吳 王 使 人提 於 秦 餘 杭 之 山 : 「 虎 狼 食 其 肉 , 野 火 燒 其 骨 , 東 風 至, 飛 揚 汝 灰 , 汝 更 能 為 聲 哉 ! 」 太 宰 嚭 前 再 拜 , 曰 : 「逆 言 已 滅 , 讒 諛 已 亡 , 因 酌 行 觴 , 時 可 以 行 矣 。 」 吳 王曰 : 「 諾 。 」

    王 孫 駱 為 左 校 司 馬 , 太 宰 嚭 為 右 校 司 馬 , 王 從 騎三 千 , 旌 旗 羽 蓋 , 自 處 中 軍 。 伐 齊 大 剋 。 師 兵 三 月 不 去, 過 伐 晉 。 晉 知 其 兵 革 之 罷 倦 , 糧 食 盡 索 , 興 師 擊 之 ,大 敗 吳 師 。 涉 江 , 流 血 浮 尸 者 , 不 可 勝 數 。 吳 王 不 忍 ,率 其 餘 兵 , 相 將 至 秦 餘 杭 之 山 。 饑 餓 , 足 行 乏 糧 , 視 瞻不 明 。 據 地 飲 水 , 持 籠 稻 而 餐 之 。 顧 謂 左 右 曰 : 「 此 何名 ? 」 群 臣 對 曰 : 「 是 籠 稻 也 。 」 吳 王 曰 : 「 悲 哉 ! 此公 孫 聖 所 言 , 王 且 不 得 火 食 。 」 太 宰 嚭 曰 : 「 秦 餘 杭 山西 阪 閒 燕 , 可 以 休 息 , 大 王 亟 餐 而 去 , 尚 有 十 數 里 耳 。」 吳 王 曰 : 「 吾 嘗 戮 公 孫 聖 於 斯 山 , 子 試 為 寡 人 前 呼 之, 即 尚 在 耶 , 當 有 聲 響 。 」 太 宰 嚭 即 上 山 三 呼 , 聖 三 應。 吳 王 大 怖 , 足 行 屬 腐 , 面 如 死 灰 色 , 曰 : 「 公 孫 聖 令寡 人 得 邦 , 誠 世 世 相 事 。 」 言 未 畢 , 越 王 追 至 。 兵 三 圍吳 , 大 夫 種 處 中 。 范 蠡 數 吳 王 曰 : 「 王 有 過 者 五 , 寧 知之 乎 ? 殺 忠 臣 伍 子 胥 、 公 孫 聖 。 胥 為 人 先 知 、 忠 信 , 中斷 之 入 江 ; 聖 正 言 直 諫 , 身 死 無 功 。 此 非 大 過 者 二 乎 ?夫 齊 無 罪 , 空 復 伐 之 , 使 鬼 神 不 血 食 , 社 稷 廢 蕪 , 父 子離 散 , 兄 弟 異 居 。 此 非 大 過 者 三 乎 ? 夫 越 王 句 踐 , 雖 東僻 , 亦 得 繫 於 天 皇 之 位 , 無 罪 , 而 王 恒 使 其 芻 莖 秩 馬 ,比 於 奴 虜 。 此 非 大 過 者 四 乎 ? 太 宰 嚭 讒 諛 佞 諂 , 斷 絕 王世 , 聽 而 用 之 。 此 非 大 過 者 五 乎 ? 」 吳 王 曰 : 「 今 日 聞命 矣 。 」

    越 王 撫 步 光 之 劍 , 杖 屈 盧 之 矛 , 瞋 目 謂 范 蠡 曰 :「 子 何 不 早 圖 之 乎 ? 」 范 蠡 曰 : 「 臣 不 敢 殺 主 。 臣 存 主若 亡 , 今 日 遜 敬 , 天 報 微 功 。 」 越 王 謂 吳 王 曰 : 「 世 無千 歲 之 人 , 死 一 耳 。 」 范 蠡 左 手 持 鼓 , 右 手 操 枹 而 鼓 之, 曰 : 「 上 天 蒼 蒼 , 若 存 若 亡 。 何 須 軍 士 , 斷 子 之 頸 ,挫 子 之 骸 , 不 亦 繆 乎 ? 」 吳 王 曰 : 「 聞 命 矣 。 以 三 寸 之帛 , 幎 吾 兩 目 , 使 死 者 有 知 , 吾 慚 見 伍 子 胥 、 公 孫 聖 ,以 為 無 知 , 吾 恥 生 。 」 越 王 則 解 綬 以 幎 其 目 , 遂 伏 劍 而死 。 越 王 殺 太 宰 嚭 , 戮 其 妻 子 , 以 其 不 忠 信 。 斷 絕 吳 之世 。
 
 
 

越 絕 卷 第 十 一

  越 絕 外 傳 記 寶 劍 第 十 三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有 寶 劍 五 , 聞 於 天 下 。 客 有 能 相 劍者 , 名 薛 燭 。 王 召 而 問 之 , 曰 : 「 吾 有 寶 劍 五 , 請 以 示之 。 」 薛 燭 對 曰 : 「 愚 理 不 足 以 言 , 大 王 請 , 不 得 已 。」 乃 召 掌 者 , 王 使 取 毫 曹 。 薛 燭 對 曰 :「
毫 曹 , 非 寶 劍 也 。 夫 寶 劍 , 五 色 並 見 , 莫 能 相 勝 。 毫曹 已 擅 名 矣 , 非 寶 劍 也 。 」 王 曰 : 「 取 巨 闕 。 」 薛 燭 曰: 「 非 寶 劍 也 。 寶 劍 者 , 金 錫 和 銅 而 不 離 。 今 巨 闕 已 離矣 , 非 寶 劍 也 。 」 王 曰 : 「 然 巨 闕 初 成 之 時 , 吾 坐 於 露壇 之 上 , 宮 人 有 四 駕 白 鹿 而 過 者 , 車 奔 鹿 驚 , 吾 引 劍 而指 之 , 四 駕 上 飛 揚 , 不 知 其 絕 也 。 穿 銅 釜 , 絕 鐵 ? , 胥中 決 如 粢 米 , 故 曰 巨 闕 。 」 王 取 純 鈞 , 薛 燭 聞 之 , 忽 如敗 。 有 頃 , 懼 如 悟 。 下 階 而 深 惟 , 簡 衣 而 坐 望 之 。 手 振拂 揚 , 其 華 捽 如 芙 蓉 始 出 。 觀 其 釽 , 爛 如 列 星 之 行 ; 觀其 光 , 渾 渾 如 水 之 溢 於 塘 ; 觀 其 斷 , 巖 巖 如 瑣 石 ; 觀 其才 , 煥 煥 如 冰 釋 。 「 此 所 謂 純 鈞 耶 ? 」 王 曰 : 「 是 也 。客 有 直 之 者 , 有 市 之 鄉 二 , 駿 馬 千 疋 , 千 戶 之 都 二 , 可乎 ? 」 薛 燭 對 曰 : 「 不 可 。 當 造 此 劍 之 時 , 赤 堇 之 山 ,破 而 出 錫 ; 若 耶 之 溪 , 涸 而 出 銅 ; 雨 師 掃 灑 , 雷 公 擊 橐; 蛟 龍 捧 鑪 , 天 帝 裝 炭 ; 太 一 下 觀 , 天 精 下 之 。 歐 冶 乃因 天 之 精 神 , 悉 其 伎 巧 , 造 為 大 刑 三 、 小 刑 二 : 一 曰 湛盧 , 二 曰 純 鈞 , 三 曰 勝 邪 , 四 曰 魚 腸 , 五 曰 巨 闕 。 吳 王闔 廬 之 時 , 得 其 勝 邪 、 魚 腸 、 湛 盧 。 闔 廬 無 道 , 子 女 死, 殺 生 以 送 之 。 湛 盧 之 劍 , 去 之 如 水 , 行 秦 過 楚 , 楚 王臥 而 寤 , 得 吳 王 湛 盧 之 劍 , 將 首 魁 漂 而 存 焉 。 秦 王 聞 而求 之 , 不 得 , 興 師 擊 楚 , 曰 : 『 與 我 湛 盧 之 劍 , 還 師 去汝 。 』 楚 王 不 與 。 時 闔 廬 又 以 魚 腸 之 劍 刺 吳 王 僚 , 使 披腸 夷 之 甲 三 事 。 闔 廬 使 專 諸 為 奏 炙 魚 者 , 引 劍 而 刺 之 ,遂 弒 王 僚 。 此 其 小 試 於 敵 邦 , 未 見 其 大 用 於 天 下 也 。 今赤 堇 之 山 已 合 , 若 耶 溪 深 而 不 測 。 群 神 不 下 , 歐 冶 子 即死 。 雖 復 傾 城 量 金 , 珠 玉 竭 河 , 猶 不 能 得 此 一 物 , 有 市之 鄉 二 、 駿 馬 千 疋 、 千 戶 之 都 二 , 何 足 言 哉 ! 」

    楚 王 召 風 胡 子 而 問 之 曰 : 「 寡 人 聞 吳 有 干 將 , 越有 歐 冶 子 , 此 二 人 甲 世 而 生 , 天 下 未 嘗 有 。 精 誠 上 通 天, 下 為 烈 士 。 寡 人 願 齎 邦 之 重 寶 , 皆 以 奉 子 , 因 吳 王 請此 二 人 作 鐵 劍 , 可 乎 ? 」 風 胡 子 曰 : 「 善 。 」 於 是 乃 令風 胡 子 之 吳 , 見 歐 冶 子 、 干 將 , 使 之 作 鐵 劍 。 歐 冶 子 、干 將 鑿 茨 山 , 洩 其 溪 , 取 鐵 英 , 作 為 鐵 劍 三 枚 : 一 曰 龍淵 , 二 曰 泰 阿 , 三 曰 工 布 。 畢 成 , 風 胡 子 奏 之 楚 王 。 楚王 見 此 三 劍 之 精 神 , 大 悅 風 胡 子 , 問 之 曰 : 「 此 三 劍 何物 所 象 ? 其 名 為 何 ? 」 風 胡 子 對 曰 : 「 一 曰 龍 淵 , 二 曰泰 阿 , 三 曰 工 布 。 」 楚 王 曰 : 「 何 謂 龍 淵 、 泰 阿 、 工 布? 」 風 胡 子 對 曰 : 「 欲 知 龍 淵 , 觀 其 狀 , 如 登 高 山 , 臨深 淵 ; 欲 知 泰 阿 , 觀 其 釽 , 巍 巍 翼 翼 , 如 流 水 之 波 ; 欲知 工 布 , 釽 從 文 起 , 至 脊 而 止 , 如 珠 不 可 衽 , 文 若 流 水不 絕 。 」

    晉 鄭 王 聞 而 求 之 , 不 得 , 興 師 圍 楚 之 城 , 三 年 不解 。 倉 穀 粟 索 , 庫 無 兵 革 。 左 右 群 臣 、 賢 士 , 莫 能 禁 止。 於 是 楚 王 聞 之 , 引 泰 阿 之 劍 , 登 城 而 麾 之 。 三 軍 破 敗, 士 卒 迷 惑 , 流 血 千 里 , 猛 獸 歐 瞻 , 江 水 折 揚 , 晉 鄭 之頭 畢 白 。 楚 王 於 是 大 悅 , 曰 : 「 此 劍 威 耶 ? 寡 人 力 耶 ?」 風 胡 子 對 曰 : 「 劍 之 威 也 , 因 大 王 之 神 。 」 楚 王 曰 :「 夫 劍 , 鐵 耳 , 固 能 有 精 神 若 此 乎 ? 」 風 胡 子 對 曰 : 「時 各 有 使 然 。 軒 轅 、 神 農 、 赫 胥 之 時 , 以 石 為 兵 , 斷 樹木 為 宮 室 , 死 而 龍 臧 。 夫 神 聖 主 使 然 。 至 黃 帝 之 時 , 以玉 為 兵 , 以 伐 樹 木 為 宮 室 , 鑿 地 。 夫 玉 , 亦 神 物 也 , 又遇 聖 主 使 然 , 死 而 龍 臧 。 禹 穴 之 時 , 以 銅 為 兵 , 以 鑿 伊闕 , 通 龍 門 , 決 江 導 河 , 東 注 於 東 海 。 天 下 通 平 , 治 為宮 室 , 豈 非 聖 主 之 力 哉 ? 當 此 之 時 , 作 鐵 兵 , 威 服 三 軍。 天 下 聞 之 , 莫 敢 不 服 。 此 亦 鐵 兵 之 神 , 大 王 有 聖 德 。」 楚 王 曰 : 「 寡 人 聞 命 矣 。 」
 
 
 

越 絕 卷 第 十 二

  越 絕 內 經 九 術 第 十 四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問 大 夫 種 曰 : 「 吾 欲 伐 吳 , 奈 何 能有 功 乎 ? 」 大 夫 種 對 曰 : 「 伐 吳 有 九 術 。 」 王 曰 : 「 何謂 九 術 ? 」 對 曰 : 「 一 曰 尊 天 地 , 事 鬼 神 ; 二 曰 重 財 幣, 以 遺 其 君 ; 三 曰 貴 糴 粟 槁 , 以 空 其 邦 ; 四 曰 遺 之 好 美, 以 為 勞 其 志 ; 五 曰 遺 之 巧 匠 , 使 起 宮 室 高 臺 , 盡 其 財, 疲 其 力 ; 六 曰 遺 其 諛 臣 , 使 之 易 伐 ; 七 曰 疆 其 諫 臣 ,使 之 自 殺 ; 八 曰 邦 家 富 而 備 器 ; 九 曰 堅 厲 甲 兵 , 以 承 其弊 。 故 曰 九 者 勿 患 , 戒 口 勿 傳 , 以 取 天 下 不 難 , 況 於 吳乎 ? 」 越 王 曰 : 「 善 。 」

    於 是 作 為 策 楯 , 嬰 以 白 璧 , 鏤 以 黃 金 , 類 龍 蛇 而行 者 。 乃 使 大 夫 種 獻 之 於 吳 , 曰 : 「 東 海 役 臣 孤 句 踐 ,使 者 臣 種 , 敢 修 下 吏 , 問 於 左 右 。 賴 有 天 下 之 力 , 竊 為小 殿 , 有 餘 財 , 再 拜 獻 之 大 王 。 」 吳 王 大 悅 。 申 胥 諫 曰: 「 不 可 。 王 勿 受 。 昔 桀 起 靈 門 , 紂 起 鹿 臺 , 陰 陽 不 和, 五 穀 不 時 , 天 與 之 災 , 邦 國 空 虛 , 遂 以 之 亡 。 大 王 受之 , 是 後 必 有 災 。 」 吳 王 不 聽 , 遂 受 之 而 起 姑 胥 臺 。 三年 聚 材 , 五 年 乃 成 。 高 見 二 百 里 。 行 路 之 人 , 道 死 尸 哭。

    越 乃 飾 美 女 西 施 、 鄭 旦 , 使 大 夫 種 獻 之 於 吳 王 ,曰 : 「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竊 有 天 之 遺 西 施 、 鄭 旦 , 越 邦 洿下 貧 窮 , 不 敢 當 , 使 下 臣 種 再 拜 獻 之 大 王 。 」 吳 王 大 悅。 申 胥 諫 曰 : 「 不 可 。 王 勿 受 。 臣 聞 五 色 令 人 目 不 明 ,五 音 令 人 耳 不 聰 。 桀 易 湯 而 滅 , 紂 易 周 文 而 亡 。 大 王 受之 , 後 必 有 殃 。 胥 聞 越 王 句 踐 晝 書 不 倦 , 晦 誦 竟 旦 , 聚死 臣 數 萬 , 是 人 不 死 , 必 得 其 願 。 胥 聞 越 王 句 踐 服 誠 行仁 , 聽 諫 , 進 賢 士 , 是 人 不 死 , 必 得 其 名 。 胥 聞 越 王 句踐 冬 披 毛 裘 , 夏 披 絺 綌 , 是 人 不 死 , 必 為 利 害 。 胥 聞 賢士 , 邦 之 寶 也 ; 美 女 , 邦 之 咎 也 。 夏 亡 於 末 喜 , 殷 亡 於妲 己 , 周 亡 於 褒 姒 。 」 吳 王 不 聽 , 遂 受 其 女 , 以 申 胥 為不 忠 而 殺 之 。

    越 乃 興 師 伐 吳 , 大 敗 之 於 秦 餘 杭 山 , 滅 吳 , 禽 夫差 , 而 戮 太 宰 嚭 與 其 妻 子 。
 
 
 

  越 絕 外 傳 記 軍 氣 第 十 五

    夫 聖 人 行 兵 , 上 與 天 合 德 , 下 與 地 合 明 , 中 與 人 合心 。 義 合 乃 動 , 見 可 乃 取 。 小 人 則 不 然 , 以 疆 厭 弱 , 取利 於 危 , 不 知 逆 順 , 快 心 於 非 。 故 聖 人 獨 知 氣 變 之 情 ,以 明 勝 負 之 道 。 凡 氣 有 五 色 : 青 、 黃 、 赤 、 白 、 黑 。 色因 有 五 變 。 人 氣 變 , 軍 上 有 氣 , 五 色 相 連 , 與 天 相 抵 。此 天 應 , 不 可 攻 , 攻 之 無 後 。 其 氣 盛 者 , 攻 之 不 勝 。

    軍 上 有 赤 色 氣 者 , 徑 抵 天 , 軍 有 應 於 天 , 攻 者 其誅 乃 身 。 軍 上 有 青 氣 盛 明 , 從 □ , 其 本 廣 末 銳 而 來 者 ,此 逆 兵 氣 也 , 為 未 可 攻 , 衰 去 乃 可 攻 。 青 氣 在 上 , 其 謀未 定 ; 青 氣 在 右 , 將 弱 兵 多 ; 青 氣 在 後 , 將 勇 穀 少 , 先大 後 小 ; 青 氣 在 左 , 將 少 卒 多 , 兵 少 軍 罷 ; 青 氣 在 前 ,將 暴 , 其 軍 必 來 。 赤 氣 在 軍 上 , 將 謀 未 定 。 其 氣 本 廣 末銳 而 來 者 , 為 逆 兵 氣 , 衰 去 乃 可 攻 。 赤 氣 在 右 , 將 軍 勇而 兵 少 , 卒 疆 , 必 以 殺 降 ; 赤 氣 在 後 , 將 弱 , 卒 疆 , 敵少 , 攻 之 殺 將 , 其 軍 可 降 ; 赤 氣 在 右 , 將 勇 , 敵 多 , 兵卒 疆 ; 赤 氣 在 前 , 將 勇 兵 少 , 穀 多 卒 少 , 謀 不 來 。 黃 氣在 軍 上 , 將 謀 未 定 。 其 本 廣 末 銳 而 來 者 , 為 逆 兵 氣 , 衰去 乃 可 攻 。 黃 氣 在 右 , 將 智 而 明 , 兵 多 卒 疆 , 穀 足 而 不可 降 ; 黃 氣 在 後 , 將 智 而 勇 , 卒 疆 兵 少 , 穀 少 ; 黃 氣 在左 , 將 弱 卒 少 , 兵 少 穀 亡 , 攻 之 必 傷 ; 黃 氣 在 前 , 將 勇智 , 卒 多 疆 , 穀 足 而 有 多 為 , 不 可 攻 也 。 白 氣 在 軍 上 ,將 賢 智 而 明 , 卒 威 勇 而 疆 。 其 氣 本 廣 末 銳 而 來 者 , 為 逆兵 氣 , 衰 去 乃 可 攻 。 白 氣 在 右 , 將 勇 而 卒 疆 , 兵 多 穀 亡; 白 氣 在 後 , 將 仁 而 明 , 卒 少 兵 多 , 穀 少 軍 傷 ; 白 氣 在左 , 將 勇 而 疆 , 卒 多 穀 少 , 可 降 ; 白 氣 在 前 , 將 弱 卒 亡, 穀 少 , 攻 之 可 降 。 黑 氣 在 軍 上 , 將 謀 未 定 。 其 氣 本 廣末 銳 而 來 者 , 為 逆 兵 , 去 乃 可 攻 。 黑 氣 在 右 , 將 弱 卒 少, 兵 亡 , 穀 盡 軍 傷 , 可 不 攻 自 降 ; 黑 氣 在 後 , 將 勇 卒 疆, 兵 少 穀 亡 , 攻 之 殺 將 , 軍 亡 ; 黑 氣 在 左 , 將 智 而 勇 ,卒 少 兵 少 , 攻 之 殺 將 , 其 軍 自 降 ; 黑 氣 在 前 , 將 智 而 明, 卒 少 穀 盡 , 可 不 攻 自 降 。

    故 明 將 知 氣 變 之 形 , 氣 在 軍 上 , 其 謀 未 定 ; 其 在右 而 低 者 , 欲 為 右 伏 兵 之 謀 ; 其 氣 在 前 而 低 者 , 欲 為 前伏 陣 也 ; 其 氣 在 後 而 低 者 , 欲 為 走 兵 陣 也 ; 其 氣 陽 者 ,欲 為 去 兵 ; 其 氣 在 左 而 低 者 , 欲 為 左 陣 ; 其 氣 間 其 軍 ,欲 有 入 邑 。

    右 子 胥 相 氣 取 敵 大 數 , 其 法 如 是 。 軍 無 氣 , 算 於廟 堂 , 以 知 疆 弱 。 一 、 五 、 九 , 西 向 吉 , 東 向 敗 亡 , 無東 ; 二 、 六 、 十 , 南 向 吉 , 北 向 敗 亡 , 無 北 ; 三 、 七 、十 一 , 東 向 吉 , 西 向 敗 亡 , 無 西 ; 四 、 八 、 十 二 , 北 向吉 , 南 向 敗 亡 , 無 南 。 此 其 用 兵 月 日 數 , 吉 凶 所 避 也 。舉 兵 無 擊 太 歲 上 物 , 卯 也 。 始 出 各 利 , 以 其 四 時 制 日 ,是 之 謂 也 。

    韓 故 治 , 今 京 兆 郡 , 角 、 亢 也 。

    鄭 故 治 , 角 、 亢 也 。

    燕 故 治 , 今 上 漁 陽 、 右 北 平 、 遼 東 、 莫 郡 , 尾 、箕 也 。

    越 故 治 , 今 大 越 山 陰 , 南 斗 也 。

    吳 故 治 西 江 , 都 牛 、 須 女 也 。

    齊 故 治 臨 菑 , 今 濟 北 、 平 原 、 北 海 郡 、 菑 川 、 遼東 、 城 陽 , 虛 、 危 也 。

    衛 故 治 濮 陽 , 今 廣 陽 、 韓 郡 , 營 室 、 壁 也 。

    魯 故 治 太 山 、 東 溫 、 周 固 水 , 今 魏 東 , 奎 、 婁 也。

    梁 故 治 , 今 濟 陰 、 山 陽 、 濟 北 、 東 郡 , 畢 也 。

    晉 故 治 , 今 代 郡 、 常 山 、 中 山 、 河 間 、 廣 平 郡 ,觜 也 。

    秦 故 治 雍 , 今 內 史 也 , 巴 郡 、 漢 中 、 隴 西 、 定 襄、 太 原 、 安 邑 , 東 井 也 。

    周 故 治 雒 , 今 河 南 郡 , 柳 、 七 星 、 張 也 。

    楚 故 治 郢 , 今 南 郡 、 南 陽 、 汝 南 、 淮 陽 、 六 安 、九 江 、 廬 江 、 豫 章 、 長 沙 , 翼 、 軫 也 。

    趙 故 治 邯 鄲 , 今 遼 東 、 隴 西 、 北 地 、 上 郡 、 雁 門、 北 郡 、 清 河 , 參 也 。
 
 
 

越 絕 卷 第 十 三

  越 絕 外 傳 枕 中 第 十 六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問 范 子 曰 : 「 古 之 賢 主 、 聖 王 之 治, 何 左 何 右 ? 何 去 何 取 ? 」 范 子 對 曰 : 「 臣 聞 聖 主 之 治, 左 道 右 術 , 去 末 取 實 。 」 越 王 曰 : 「 何 謂 道 ? 何 謂 術? 何 謂 末 ? 何 謂 實 ? 」 范 子 對 曰 : 「 道 者 , 天 地 先 生 ,不 知 老 ; 曲 成 萬 物 , 不 名 巧 。 故 謂 之 道 。 道 生 氣 , 氣 生陰 , 陰 生 陽 , 陽 生 天 地 。 天 地 立 , 然 後 有 寒 暑 、 燥 濕 、日 月 、 星 辰 、 四 時 , 而 萬 物 備 。 術 者 , 天 意 也 。 盛 夏 之時 , 萬 物 遂 長 。 聖 人 緣 天 心 , 助 天 喜 , 樂 萬 物 之 長 。 故舜 彈 五 絃 之 琴 , 歌 南 風 之 詩 , 而 天 下 治 。 言 其 樂 與 天 下同 也 。 當 是 之 時 , 頌 聲 作 。 所 謂 末 者 , 名 也 。 故 名 過 實, 則 百 姓 不 附 親 , 賢 士 不 為 用 。 而 外 □ 諸 侯 , 聖 主 不 為也 。 所 謂 實 者 , 穀 □ 也 , 得 人 心 , 任 賢 士 也 。 凡 此 四 者, 邦 之 寶 也 。 」

    越 王 曰 : 「 寡 人 躬 行 節 儉 , 下 士 求 賢 , 不 使 名 過實 , 此 寡 人 所 能 行 也 。 多 貯 穀 , 富 百 姓 , 此 乃 天 時 水 旱, 寧 在 一 人 耶 ? 何 以 備 之 ? 」 范 子 曰 : 「 百 里 之 神 , 千里 之 君 。 湯 執 其 中 和 , 舉 伊 尹 , 收 天 下 雄 雋 之 士 , 練 卒兵 , 率 諸 侯 兵 伐 桀 , 為 天 下 除 殘 去 賊 , 萬 民 皆 歌 而 歸 之。 是 所 謂 執 其 中 和 者 。 」 越 王 曰 : 「 善 哉 , 中 和 所 致 也! 寡 人 雖 不 及 賢 主 、 聖 王 , 欲 執 其 中 和 而 行 之 。 今 諸 侯之 地 , 或 多 或 少 , 疆 弱 不 相 當 。 兵 革 暴 起 , 何 以 應 之 ?」 范 子 曰 : 「 知 保 人 之 身 者 , 可 以 王 天 下 ; 不 知 保 人 之身 , 失 天 下 者 也 。 」 越 王 曰 : 「 何 謂 保 人 之 身 ? 」 范 子曰 : 「 天 生 萬 物 而 教 之 而 生 。 人 得 穀 即 不 死 , 穀 能 生 人, 能 殺 人 。 故 謂 人 身 。 」

    越 王 曰 : 「 善 哉 。 今 寡 人 欲 保 穀 , 為 之 奈 何 ? 」范 子 曰 : 「 欲 保 , 必 親 於 野 , 睹 諸 所 多 少 為 備 。 」 越 王曰 : 「 所 少 , 可 得 為 因 其 貴 賤 , 亦 有 應 乎 ? 」 范 子 曰 :「 夫 八 穀 貴 賤 之 法 , 必 察 天 之 三 表 , 即 決 矣 。 」 越 王 曰: 「 請 問 三 表 。 」 范 子 曰 : 「 水 之 勢 勝 金 , 陰 氣 蓄 積 大盛 , 水 據 金 而 死 , 故 金 中 有 水 。 如 此 者 , 歲 大 敗 , 八 穀皆 貴 。 金 之 勢 勝 木 , 陽 氣 蓄 積 大 盛 , 金 據 木 而 死 , 故 木中 有 火 。 如 此 者 , 歲 大 美 , 八 穀 皆 賤 。 金 、 木 、 水 、 火更 相 勝 , 此 天 之 三 表 者 也 , 不 可 不 察 。 能 知 三 表 , 可 為邦 寶 。 不 知 三 表 之 君 , 千 里 之 神 , 萬 里 之 君 。 故 天 下 之君 , 發 號 施 令 , 必 順 於 四 時 。 四 時 不 正 , 則 陰 陽 不 調 ,寒 暑 失 常 。 如 此 , 則 歲 惡 , 五 穀 不 登 。 聖 主 施 令 , 必 審於 四 時 , 此 至 禁 也 。 」 越 王 曰 : 「 此 寡 人 所 能 行 也 。 願欲 知 圖 穀 上 下 貴 賤 , 欲 與 他 貨 之 內 以 自 實 , 為 之 奈 何 ?」 范 子 曰 : 「 夫 八 穀 之 賤 也 , 如 宿 穀 之 登 , 其 明 也 。 諦審 察 陰 陽 消 息 , 觀 市 之 反 覆 , 雌 雄 之 相 逐 , 天 道 乃 畢 。」

    越 王 問 范 子 曰 : 「 何 執 而 昌 ? 何 行 而 亡 ? 」 范 子曰 : 「 執 其 中 則 昌 , 行 奢 侈 則 亡 。 」 越 王 曰 : 「 寡 人 欲聞 其 說 。 」 范 子 曰 : 「 臣 聞 古 之 賢 主 、 聖 君 , 執 中 和 而原 其 終 始 , 即 位 安 而 萬 物 定 矣 ; 不 執 其 中 和 , 不 原 其 終始 , 即 尊 位 傾 , 萬 物 散 。 文 武 之 業 , 桀 紂 之 跡 , 可 知 矣。 古 者 天 子 及 至 諸 侯 , 自 滅 至 亡 , 漸 漬 乎 滋 味 之 費 , 沒溺 於 聲 色 之 類 , 牽 孿 於 珍 怪 貴 重 之 器 , 故 其 邦 空 虛 。 困其 士 民 , 以 為 須 臾 之 樂 , 百 姓 皆 有 悲 心 , 瓦 解 而 倍 畔 者, 桀 紂 是 也 。 身 死 邦 亡 , 為 天 下 笑 。 此 謂 行 奢 侈 而 亡 也。 湯 有 七 十 里 地 。 務 執 三 表 , 可 謂 邦 寶 ; 不 知 三 表 , 身死 棄 道 。 」

    越 王 問 范 子 曰 : 「 春 肅 , 夏 寒 , 秋 榮 , 冬 泄 , 人治 使 然 乎 ? 將 道 也 ? 」 范 子 曰 : 「 天 道 三 千 五 百 歲 , 一治 一 亂 , 終 而 復 始 , 如 環 之 無 端 , 此 天 之 常 道 也 。 四 時易 次 , 寒 暑 失 常 , 治 民 然 也 。 故 天 生 萬 物 之 時 , 聖 人 命之 曰 春 。 春 不 生 遂 者 , 故 天 不 重 為 春 。 春 者 , 夏 之 父 也。 故 春 生 之 , 夏 長 之 , 秋 成 而 殺 之 , 冬 受 而 藏 之 。 春 肅而 不 生 者 , 王 德 不 究 也 ; 夏 寒 而 不 長 者 , 臣 下 不 奉 主 命也 ; 秋 順 而 復 榮 者 , 百 官 刑 不 斷 也 ; 冬 溫 而 泄 者 , 發 府庫 賞 無 功 也 。 此 所 謂 四 時 者 , 邦 之 禁 也 。 」 越 王 曰 : 「寒 暑 不 時 , 治 在 於 人 , 可 知 也 。 願 聞 歲 之 美 惡 , 穀 之 貴賤 , 何 以 紀 之 ? 」 范 子 曰 : 「 夫 陰 陽 錯 繆 , 即 為 惡 歲 ;人 生 失 治 , 即 為 亂 世 。 夫 一 亂 一 治 , 天 道 自 然 。 八 穀 亦一 賤 一 貴 , 極 而 復 反 。 言 亂 三 千 歲 , 必 有 聖 王 也 。 八 穀貴 賤 更 相 勝 。 故 死 凌 生 者 , 逆 , 大 貴 ; 生 凌 死 者 , 順 ,大 賤 。 」 越 王 曰 : 「 善 。 」

    越 王 問 於 范 子 曰 : 「 寡 人 聞 人 失 其 魂 魄 者 , 死 ;得 其 魂 魄 者 , 生 。 物 皆 有 之 , 將 人 也 ? 」 范 子 曰 : 「 人有 之 , 萬 物 亦 然 。 天 地 之 間 , 人 最 為 貴 。 物 之 生 , 穀 為貴 , 以 生 人 , 與 魂 魄 無 異 , 可 得 豫 知 也 。 」 越 王 曰 : 「其 善 惡 可 得 聞 乎 ? 」 范 子 曰 : 「 欲 知 八 穀 之 貴 賤 、 上 下、 衰 極 , 必 察 其 魂 魄 , 視 其 動 靜 , 觀 其 所 舍 , 萬 不 失 一。 」 問 曰 : 「 何 謂 魂 魄 ? 」 對 曰 : 「 魂 者 , 橐 也 ; 魄 者, 生 氣 之 源 也 。 故 神 生 者 , 出 入 無 門 , 上 下 無 根 , 見 所而 功 自 存 , 故 名 之 曰 神 。 神 主 生 氣 之 精 , 魂 主 死 氣 之 舍也 。 魄 者 主 賤 , 魂 者 主 貴 , 故 當 安 靜 而 不 動 。 魂 者 , 方盛 夏 而 行 , 故 萬 物 得 以 自 昌 。 神 者 , 主 氣 之 精 , 主 貴 而雲 行 , 故 方 盛 夏 之 時 不 行 , 即 神 氣 槁 而 不 成 物 矣 。 故 死凌 生 者 , 歲 大 敗 ; 生 凌 死 者 , 歲 大 美 。 故 觀 其 魂 魄 , 即知 歲 之 善 惡 矣 。 」

    越 王 問 於 范 子 曰 : 「 寡 人 聞 陰 陽 之 治 , 不 同 力 而功 成 , 不 同 氣 而 物 生 , 可 得 而 知 乎 ? 願 聞 其 說 。 」 范 子曰 : 「 臣 聞 陰 陽 氣 不 同 處 , 萬 物 生 焉 。 冬 三 月 之 時 , 草木 既 死 , 萬 物 各 異 藏 , 故 陽 氣 避 之 下 藏 , 伏 壯 於 內 , 使陰 陽 得 成 功 於 外 。 夏 三 月 盛 暑 之 時 , 萬 物 遂 長 , 陰 氣 避之 下 藏 , 伏 壯 於 內 , 然 而 萬 物 親 而 信 之 , 是 所 謂 也 。 陽者 主 生 , 萬 物 方 夏 三 月 之 時 , 大 熱 不 至 , 則 萬 物 不 能 成。 陰 氣 主 殺 , 方 冬 三 月 之 時 , 地 不 內 藏 , 則 根 荄 不 成 ,即 春 無 生 。 故 一 時 失 度 , 即 四 序 為 不 行 。 」

    越 王 曰 : 「 善 。 寡 人 已 聞 陰 陽 之 事 , 穀 之 貴 賤 ,可 得 而 知 乎 ? 」 范 子 曰 : 「 陽 者 主 貴 , 陰 者 主 賤 。 故 當寒 而 不 寒 者 , 穀 為 之 暴 貴 ; 當 溫 而 不 溫 者 , 穀 為 之 暴 賤。 譬 猶 形 影 、 聲 響 相 聞 , 豈 得 不 復 哉 ! 故 曰 秋 冬 貴 陽 氣施 於 陰 , 陰 極 而 復 貴 ; 春 夏 賤 陰 氣 施 於 陽 , 陽 極 而 不 復。 」 越 王 曰 : 「 善 哉 ! 」 以 丹 書 帛 , 置 之 枕 中 , 以 為 國寶 。

    越 五 日 , 困 於 吳 , 請 於 范 子 曰 : 「 寡 人 守 國 無 術, 負 於 萬 物 , 幾 亡 邦 危 社 稷 , 為 旁 邦 所 議 , 無 定 足 而 立。 欲 捐 軀 出 死 , 以 報 吳 仇 , 為 之 奈 何 ? 」 范 子 曰 : 「 臣聞 聖 主 為 不 可 為 之 行 , 不 惡 人 之 謗 己 ; 為 足 舉 之 德 , 不德 人 之 稱 己 。 舜 循 之 歷 山 , 而 天 下 從 風 。 使 舜 釋 其 所 循, 而 求 天 下 之 利 , 則 恐 不 全 其 身 。 昔 者 神 農 之 治 天 下 ,務 利 之 而 已 矣 , 不 望 其 報 。 不 貪 天 下 之 財 , 而 天 下 共 富之 。 所 以 其 智 能 自 貴 於 人 , 而 天 下 共 尊 之 。 故 曰 富 貴 者, 天 下 所 置 , 不 可 奪 也 。 今 王 利 地 貪 財 , 接 兵 血 刃 , 僵尸 流 血 , 欲 以 顯 於 世 , 不 亦 謬 乎 ? 」

    越 王 曰 : 「 上 不 逮 於 神 農 , 下 不 及 於 堯 舜 , 今 子以 至 聖 之 道 以 說 寡 人 , 誠 非 吾 所 及 也 。 且 吾 聞 之 也 , 父辱 則 子 死 , 君 辱 則 臣 死 。 今 寡 人 親 已 辱 於 吳 矣 。 欲 行 一切 之 變 , 以 復 吳 仇 , 願 子 更 為 寡 人 圖 之 。 」 范 子 曰 : 「君 辱 則 死 , 固 其 義 也 。 立 死 。 下 士 人 而 求 成 邦 者 , 上 聖之 計 也 。 且 夫 廣 天 下 , 尊 萬 乘 之 主 , 使 百 姓 安 其 居 、 樂其 業 者 , 唯 兵 。 兵 之 要 在 於 人 , 人 之 要 在 於 穀 。 故 民 眾則 主 安 , 穀 多 則 兵 疆 。 王 而 備 此 二 者 , 然 後 可 以 圖 之 也。 」 越 王 曰 : 「 吾 欲 富 邦 疆 兵 , 地 狹 民 少 , 奈 何 為 之 ?」 范 子 曰 : 「 夫 陽 動 於 上 , 以 成 天 文 , 陰 動 於 下 , 以 成地 理 。 審 察 開 置 之 要 , 可 以 為 富 。 凡 欲 先 知 天 門 開 及 地戶 閉 , 其 術 : 天 高 五 寸 , 減 天 寸 六 分 以 成 地 。 謹 司 八 穀, 初 見 出 於 天 者 , 是 謂 天 門 開 , 地 戶 閉 , 陽 氣 不 得 下 入地 戶 。 故 氣 轉 動 而 上 下 、 陰 陽 俱 絕 , 八 穀 不 成 , 大 貴 必應 其 歲 而 起 , 此 天 變 見 符 也 。 謹 司 八 穀 , 初 見 入 於 地 者, 是 謂 地 戶 閉 。 陰 陽 俱 會 , 八 穀 大 成 , 其 歲 大 賤 , 來 年大 饑 , 此 地 變 見 瑞 也 。 謹 司 八 穀 , 初 見 半 於 人 者 , 糴 平, 熟 , 無 災 害 。 故 天 倡 而 見 符 , 地 應 而 見 瑞 。 聖 人 上 知天 , 下 知 地 , 中 知 人 , 此 之 謂 天 平 地 平 , 以 此 為 天 圖 。」

    越 王 既 已 勝 吳 三 日 , 反 邦 未 至 , 息 , 自 雄 , 問 大夫 種 曰 : 「 夫 聖 人 之 術 , 何 以 加 於 此 乎 ? 」 大 夫 種 曰 :「 不 然 。 王 德 范 子 之 所 言 , 故 天 地 之 符 應 邦 , 以 藏 聖 人之 心 矣 。 然 而 范 子 豫 見 之 策 , 未 肯 為 王 言 者 也 。 」 越 王愀 然 而 恐 , 面 有 憂 色 。 請 於 范 子 , 稱 曰 : 「 寡 人 用 夫 子之 計 , 幸 得 勝 吳 , 盡 夫 子 之 力 也 。 寡 人 聞 夫 子 明 於 陰 陽進 退 , 豫 知 未 形 , 推 往 引 前 , 後 知 千 歲 , 可 得 聞 乎 ? 寡人 虛 心 垂 意 , 聽 於 下 風 。 」 范 子 曰 : 「 夫 陰 陽 進 退 , 前後 幽 冥 。 未 見 未 形 , 此 持 殺 生 之 柄 , 而 王 制 於 四 海 , 此邦 之 重 寶 也 。 王 而 毋 泄 此 事 , 臣 請 為 王 言 之 。 」 越 王 曰: 「 夫 子 幸 教 寡 人 , 願 與 之 自 藏 , 至 死 不 敢 忘 。 」 范 子曰 : 「 陰 陽 進 退 者 , 固 天 道 自 然 , 不 足 怪 也 。 夫 陰 入 淺者 即 歲 善 , 陽 入 深 者 則 歲 惡 。 幽 幽 冥 冥 , 豫 知 未 形 。 故聖 人 見 物 不 疑 , 是 謂 知 時 , 固 聖 人 所 不 傳 也 。 夫 堯 舜 禹湯 , 皆 有 豫 見 之 勞 , 雖 有 凶 年 而 民 不 窮 。 」 越 王 曰 : 「善 。 」 以 丹 書 帛 , 置 之 枕 中 , 以 為 邦 寶 。

    范 子 已 告 越 王 , 立 志 入 海 , 此 謂 天 地 之 圖 也 。
 
 
 

越 絕 卷 第 十 四

  越 絕 外 傳 春 申 君 第 十 七

    昔 者 , 楚 考 烈 王 相 春 申 君 吏 李 園 。 園 女 弟 女 環 謂 園曰 : 「 我 聞 王 老 無 嗣 , 可 見 我 於 春 申 君 。 我 欲 假 於 春 申君 。 我 得 見 於 春 申 君 , 徑 得 見 於 王 矣 。 」 園 曰 : 「 春 申君 , 貴 人 也 , 千 里 之 佐 , 吾 何 託 敢 言 ? 」 女 環 曰 : 「 即不 見 我 , 汝 求 謁 於 春 申 君 : 『 才 人 告 , 遠 道 客 , 請 歸 待之 。 』 彼 必 問 汝 : 『 汝 家 何 等 遠 道 客 者 ? 』 因 對 曰 : 『園 有 女 弟 , 魯 相 聞 之 , 使 使 者 來 求 之 園 , 才 人 使 告 園 者。 』 彼 必 有 問 : 『 汝 女 弟 何 能 ? 』 對 曰 : 『 能 鼓 音 。 讀書 通 一 經 。 』 故 彼 必 見 我 。 」 園 曰 : 「 諾 。 」

    明 日 , 辭 春 申 君 : 「 才 人 有 遠 道 客 , 請 歸 待 之 。」 春 申 君 果 問 : 「 汝 家 何 等 遠 道 客 ? 」 對 曰 : 「 園 有 女弟 , 魯 相 聞 之 , 使 使 求 之 。 」 春 申 君 曰 : 「 何 能 ? 」 對曰 : 「 能 鼓 音 , 讀 書 通 一 經 。 」 春 申 君 曰 : 「 可 得 見 乎? 明 日 , 使 待 於 離 亭 。 」 園 曰 : 「 諾 。 」 既 歸 , 告 女 環曰 : 「 吾 辭 於 春 申 君 , 許 我 明 日 夕 待 於 離 亭 。 」 女 環 曰: 「 園 宜 先 供 待 之 。 」

    春 申 君 到 , 園 馳 人 呼 女 環 到 , 黃 昏 , 女 環 至 , 大縱 酒 。 女 環 鼓 琴 , 曲 未 終 , 春 申 君 大 悅 。 留 宿 。 明 日 ,女 環 謂 春 申 君 曰 : 「 妾 聞 王 老 無 嗣 , 屬 邦 於 君 。 君 外 淫, 不 顧 政 事 , 使 王 聞 之 , 君 上 負 於 王 , 使 妾 兄 下 負 於 夫人 , 為 之 奈 何 ? 無 泄 此 口 , 君 召 而 戒 之 。 」 春 申 君 以 告官 屬 : 「 莫 有 聞 淫 女 也 。 」 皆 曰 : 「 諾 。 」

    與 女 環 通 , 未 終 月 , 女 環 謂 春 申 君 曰 : 「 妾 聞 王老 無 嗣 , 今 懷 君 子 一 月 矣 , 可 見 妾 於 王 , 幸 產 子 男 , 君即 王 公 也 , 而 何 為 佐 乎 ? 君 戒 念 之 。 」 春 申 君 曰 : 「 諾。 」

    五 日 而 道 之 : 「 邦 中 有 好 女 , 中 相 , 可 屬 嗣 者 。」 烈 王 曰 : 「 諾 。 」 即 召 之 。 烈 王 悅 , 取 之 。 十 月 產 子男 。

    十 年 , 烈 王 死 , 幽 王 嗣 立 。 女 環 使 園 相 春 申 君 。相 之 三 年 , 然 後 告 園 : 「 以 吳 封 春 申 君 , 使 備 東 邊 。 」園 曰 : 「 諾 。 」 即 封 春 申 君 於 吳 。 幽 王 後 懷 王 , 使 張 儀詐 殺 之 。 懷 王 子 頃 襄 王 , 秦 始 皇 帝 使 王 翦 滅 之 。
 
 
 

  越 絕 德 序 外 傳 記 第 十 八

    昔 者 , 越 王 句 踐 困 於 會 稽 , 嘆 曰 : 「 我 其 不 伯 乎 !」 欲 殺 妻 子 , 角 戰 以 死 。 蠡 對 曰 : 「 殆 哉 ! 王 失 計 也 ,愛 其 所 惡 。 且 吳 王 賢 不 離 , 不 肖 不 去 , 若 卑 辭 以 地 讓 之, 天 若 棄 彼 , 彼 必 許 。 」 句 踐 曉 焉 , 曰 : 「 豈 然 哉 ! 」遂 聽 能 以 勝 。 越 王 句 踐 即 得 平 吳 , 春 祭 三 江 , 秋 祭 五 湖。 因 以 其 時 , 為 之 立 祠 , 垂 之 來 世 , 傳 之 萬 載 。 鄰 邦 樂德 , 以 來 取 足 。 范 蠡 內 視 若 盲 , 反 聽 若 聾 , 度 天 關 , 涉天 機 , 後 衽 天 人 , 前 帶 神 光 。 當 是 時 言 之 者 , □ 其 去 甚微 甚 密 , 王 已 失 之 矣 , 然 終 難 復 見 得 。 於 是 度 兵 徐 州 ,致 貢 周 室 , 元 王 以 之 中 興 , 號 為 州 伯 , 以 為 專 句 踐 之 功, 非 王 室 之 力 。 是 時 越 行 伯 道 , 沛 歸 於 宋 ; 浮 陵 以 付 楚; 臨 沂 、 開 陽 , 復 之 於 魯 。 中 邦 侵 伐 , 因 斯 衰 止 。 以 其誠 行 於 內 , 威 發 於 外 , 越 專 其 功 , 故 曰 越 絕 是 也 。 故 傳曰 : 「 桓 公 迫 於 外 子 , 能 以 覺 悟 。 句 踐 執 於 會 稽 , 能 因以 伯 。 」 堯 舜 雖 聖 , 不 能 任 狼 致 治 。 管 仲 能 知 人 , 桓 公能 任 賢 , 蠡 善 慮 患 , 句 踐 能 行 焉 。 臣 主 若 斯 , 其 不 伯 ,得 乎 ? 易 曰 : 「 君 臣 同 心 , 其 利 斷 金 。 」 此 之 謂 也 。

    吳 越 之 事 煩 而 文 不 喻 , 聖 人 略 焉 。 賢 者 垂 意 , 深省 厥 辭 , 觀 斯 智 愚 。 夫 差 狂 惑 , 賊 殺 子 胥 , 句 踐 至 賢 ,種 曷 為 誅 ? 范 蠡 恐 懼 , 逃 於 五 湖 , 蓋 有 說 乎 ? 夫 吳 知 子胥 賢 , 猶 昏 然 誅 之 。 傳 曰 : 「 人 之 將 死 , 惡 聞 酒 肉 之 味, 邦 之 將 亡 , 惡 聞 忠 臣 之 氣 。 」 身 死 不 為 醫 , 邦 亡 不 為謀 , 還 自 遺 災 , 蓋 木 土 水 火 , 不 同 氣 居 , 此 之 謂 也 。

    種 立 休 功 , 其 後 厥 過 自 伐 。 句 踐 知 其 仁 也 , 不 知其 信 。 見 種 為 吳 通 越 , 稱 : 「 君 子 不 危 窮 , 不 滅 服 。 」以 忠 告 , 句 踐 非 之 , 見 乎 顏 色 。 范 蠡 因 心 知 意 , 策 問 其事 , 卜 省 其 辭 , 吉 耶 凶 耶 ? 兆 言 其 災 。 夫 子 見 利 與 害 ,去 於 五 湖 。 蓋 謂 知 其 道 , 貴 微 而 賤 獲 。 易 曰 : 「 知 幾 其神 乎 ? 道 以 不 害 為 左 。 」 傳 曰 : 「 知 始 無 終 , 厥 道 必 窮。 」 此 之 謂 也 。

    子 胥 賜 劍 將 自 殺 , 歎 曰 : 「 嗟 乎 ! 眾 曲 矯 直 , 一人 固 不 能 獨 立 。 吾 挾 弓 矢 以 逸 鄭 楚 之 間 , 自 以 為 可 復 吾見 凌 之 仇 , 乃 先 王 之 功 , 想 得 報 焉 , 自 致 於 此 。 吾 先 得榮 , 後 僇 者 , 非 智 衰 也 , 先 遇 明 , 後 遭 險 , 君 之 易 移 也已 矣 。 坐 不 遇 時 , 復 何 言 哉 。 此 吾 命 也 , 亡 將 安 之 ? 莫如 早 死 , 從 吾 先 王 於 地 下 , 蓋 吾 之 志 也 。 」 吳 王 將 殺 子胥 , 使 馮 同 徵 之 。 胥 見 馮 同 , 知 為 吳 王 來 也 。 洩 言 曰 :「 王 不 親 輔 弼 之 臣 而 親 眾 豕 之 言 , 是 吾 命 短 也 。 高 置 吾頭 , 必 見 越 人 入 吳 也 , 我 王 親 為 禽 哉 ! 捐 我 深 江 , 則 亦已 矣 ! 」 胥 死 之 後 , 吳 王 聞 , 以 為 妖 言 , 甚 咎 子 胥 。 王使 人 捐 於 大 江 口 。 勇 士 執 之 , 乃 有 遺 響 , 發 憤 馳 騰 , 氣若 奔 馬 。 威 凌 萬 物 , 歸 神 大 海 。 彷 彿 之 間 , 音 兆 常 在 。後 世 稱 述 , 蓋 子 胥 , 水 僊 也 。

    子 胥 挾 弓 去 楚 , 唯 夫 子 獨 知 其 道 。 事 □ 世 □ 有 退, 至 今 實 之 , 實 秘 文 之 事 。 深 述 厥 兆 , 徵 為 其 戒 。 齊 人歸 女 , 其 後 亦 重 。 各 受 一 篇 , 文 辭 不 既 , 經 傳 外 章 , 輔發 其 類 。 故 聖 人 見 微 知 著 , 睹 始 知 終 。 由 此 觀 之 , 夫 子不 王 可 知 也 。 恭 承 嘉 惠 , 述 暢 往 事 。 夫 子 作 經 , 攬 史 記, 憤 懣 不 泄 , 兼 道 事 後 , 覽 承 傳 說 。 厥 意 以 為 周 道 不 敝, 春 秋 不 作 。 蓋 夫 子 作 春 秋 , 記 元 於 魯 。 大 義 立 , 微 言屬 , 五 經 六 藝 , 為 之 檢 式 。 垂 意 於 越 , 以 觀 枉 直 。 陳 其本 末 , 抽 其 統 紀 , 章 決 句 斷 , 各 有 終 始 。 吳 越 之 際 , 夫差 弊 矣 , 是 之 謂 也 。 故 觀 乎 太 伯 , 能 知 聖 賢 之 分 ; 觀 乎荊 平 , 能 知 信 勇 之 變 ; 觀 乎 吳 越 , 能 知 陰 謀 之 慮 ; 觀 乎計 倪 , 能 知 陰 陽 消 息 之 度 ; 觀 乎 請 糴 , 能 知 □ 人 之 使 敵邦 賢 不 肖 ; 觀 乎 九 術 , 能 知 取 人 之 真 , 轉 禍 之 福 ; 觀 乎兵 法 , 能 知 卻 敵 之 路 ; 觀 乎 陳 恒 , 能 知 古 今 相 取 之 術 ;觀 乎 德 敘 , 能 知 忠 直 所 死 , 狂 ● 通 拙 。 經 百 八 章 , 上 下相 明 。 齊 桓 興 盛 , 執 操 以 同 。 管 仲 達 於 霸 紀 , 范 蠡 審 乎吉 凶 終 始 。 夫 差 不 能 □ 邦 之 治 。 察 乎 馮 同 、 宰 嚭 , 能 知諂 臣 之 所 移 , 哀 彼 離 德 信 不 用 。 內 痛 子 胥 忠 諫 邪 君 , 反受 其 咎 。 夫 差 誅 子 胥 , 自 此 始 亡 之 謂 也 。
 
 
 

越 絕 卷 第 十 五

  越 絕 篇 敘 外 傳 記 第 十 九

    維 先 古 九 頭 之 世 , 蒙 水 之 際 , 興 敗 有 數 , 承 三 繼 五。 故 曰 眾 者 傳 目 , 多 者 信 德 。 自 此 之 時 , 天 下 大 服 。 三皇 以 後 , 以 一 治 人 。 至 於 三 王 , 爭 心 生 , 兵 革 越 , 作 肉刑 。 五 胥 因 悉 挾 方 氣 , 歷 天 漢 。 孔 子 感 精 , 知 後 有 疆 秦喪 其 世 , 而 漢 興 也 。 賜 權 齊 、 晉 、 越 , 入 吳 。 孔 子 推 類, 知 後 有 蘇 秦 也 。 權 衡 相 動 , 衡 五 相 發 。 道 獲 麟 , 周 盡證 也 , 故 作 春 秋 以 繼 周 也 。 此 時 天 地 暴 清 , 日 月 一 明 ,弟 子 欣 然 , 相 與 太 平 。 孔 子 懷 聖 承 弊 , 無 尺 土 所 有 , 一民 所 子 , 睹 麟 垂 涕 , 傷 民 不 得 其 所 , 非 聖 人 孰 能 痛 世 若此 。 萬 代 不 滅 , 無 能 復 述 。 故 聖 人 沒 而 微 言 絕 。 賜 見 春秋 改 文 尚 質 , 譏 二 名 , 興 素 王 , 亦 發 憤 記 吳 越 , 章 句 其篇 , 以 喻 後 賢 。 賜 之 說 也 , 魯 安 , 吳 敗 , 晉 疆 , 越 霸 ,世 春 秋 二 百 餘 年 , 垂 象 後 王 。 賜 傳 吳 越 , □ 指 於 秦 。 聖人 發 一 隅 , 辯 士 宣 其 辭 , 聖 文 絕 於 彼 , 辯 士 絕 於 此 。 故題 其 文 , 謂 之 越 絕 。

    問 曰 : 「 越 絕 始 於 太 伯 , 終 於 陳 恒 , 何 ? 」 「 論語 曰 : 『 雖 小 道 , 必 有 可 觀 者 焉 。 』 乃 太 伯 審 於 始 , 知去 上 賢 。 太 伯 特 不 恨 , 讓 之 至 也 。 始 於 太 伯 , 仁 賢 , 明大 吳 也 。 仁 能 生 勇 , 故 次 以 荊 平 也 , 勇 子 胥 忠 、 正 、 信、 智 以 明 也 。 智 能 生 詐 , 故 次 以 吳 人 也 , 善 其 務 救 蔡 ,勇 其 伐 荊 。 其 范 蠡 行 為 , 持 危 救 傾 也 , 莫 如 循 道 順 天 ,富 邦 安 民 , 故 次 計 倪 。 富 邦 安 民 , 故 於 自 守 , 易 以 取 ,故 次 請 糴 也 。 一 其 愚 , 故 乖 其 政 也 。 請 粟 者 求 其 福 祿 ,必 可 獲 , 故 次 以 九 術 。 順 天 心 , 終 和 親 , 即 知 其 情 。 策於 廊 廟 , 以 知 疆 弱 。 時 至 , 伐 必 可 克 , 故 次 兵 法 。 兵 ,凶 器 也 。 動 作 不 當 , 天 與 其 殃 。 知 此 上 事 , 乃 可 用 兵 。易 之 卜 將 , 春 秋 無 將 , 子 謀 父 , 臣 殺 主 , 天 地 所 不 容 載。 惡 之 甚 深 , 故 終 於 陳 恒 也 。 」

    問 曰 : 「 易 之 卜 將 , 春 秋 無 將 。 今 荊 平 何 善 乎 ?君 無 道 , 臣 仇 主 , 以 次 太 伯 , 何 ? 」 曰 : 「 非 善 荊 平 也, 乃 勇 子 胥 也 , 臣 不 討 賊 , 子 不 復 仇 , 非 臣 子 也 。 故 賢其 冤 於 無 道 之 楚 , 困 不 死 也 ; 善 其 以 匹 夫 得 一 邦 之 眾 ,並 義 復 仇 , 傾 諸 侯 也 ; 非 義 不 為 , 非 義 不 死 也 。 」

    問 曰 : 「 子 胥 妻 楚 王 母 , 無 罪 而 死 於 吳 。 其 行 如是 , 何 義 乎 ? 」 曰 : 「 孔 子 固 貶 之 矣 。 賢 其 復 仇 , 惡 其妻 楚 王 母 也 。 然 春 秋 之 義 , 量 功 掩 過 也 。 賢 之 , 親 親 也。 」 「 子 胥 與 吳 何 親 乎 ? 」 曰 : 「 子 胥 以 困 干 闔 廬 , 闔廬 勇 之 甚 , 將 為 復 仇 , 名 譽 甚 著 。 詩 云 : 『 投 我 以 桃 ,報 之 以 李 。 』 夫 差 下 愚 不 移 , 終 不 可 奈 何 。 言 不 用 , 策不 從 , 昭 然 知 吳 將 亡 也 。 受 闔 廬 厚 恩 , 不 忍 去 而 自 存 ,欲 著 其 諫 之 功 也 。 故 先 吳 敗 而 殺 也 。 死 人 且 不 負 , 而 況面 在 乎 ? 昔 者 管 仲 生 , 伯 業 興 。 子 胥 死 , 伯 名 成 。 周 公貴 一 概 , 不 求 備 於 一 人 。 及 外 篇 各 有 差 敘 , 師 不 說 。 」

    問 曰 : 「 子 胥 未 賢 耳 。 賢 者 所 過 化 , 子 胥 賜 劍 ,欲 無 死 , 得 乎 ? 」 「 盲 者 不 可 示 以 文 繡 , 聾 者 不 可 語 以調 聲 。 瞽 瞍 不 移 , 商 均 不 化 。 湯 繫 夏 臺 , 文 王 拘 於 殷 。時 人 謂 舜 不 孝 , 堯 不 慈 , 聖 人 不 悅 下 愚 , 而 況 乎 子 胥 ?當 困 於 楚 , 劇 於 吳 , 信 不 去 耳 , 何 拘 之 有 ? 孔 子 貶 之 奈何 ? 其 報 楚 也 , 稱 子 胥 妻 楚 王 母 , 及 乎 夷 狄 。 貶 之 , 言吳 人 也 。 」

    問 曰 : 「 句 踐 何 德 也 ? 」 曰 : 「 伯 德 , 賢 君 也 。」 「 傳 曰 : 『 危 人 自 安 , 君 子 弗 為 ; 奪 人 自 與 , 伯 夷 不多 。 』 行 偽 以 勝 , 滅 人 以 伯 , 其 賢 奈 何 ? 」 曰 : 「 是 固伯 道 也 。 祺 道 厭 駁 , 一 善 一 惡 。 當 時 無 天 子 , 疆 者 為 右, 使 句 踐 無 權 , 滅 邦 久 矣 。 子 胥 信 而 得 眾 道 , 范 蠡 善 偽以 勝 。 當 明 王 天 下 太 平 , 諸 侯 和 親 , 四 夷 樂 德 , 款 塞 貢珍 , 屈 膝 請 臣 , 子 胥 何 由 乃 困 於 楚 ? 范 蠡 不 久 乃 為 狂 者? 句 踐 何 當 屬 莝 養 馬 ? 遭 逢 變 亂 , 權 以 自 存 , 不 亦 賢 乎? 行 伯 非 賢 , 晉 文 之 能 因 時 順 宜 , 隨 而 可 之 。 故 空 社 易為 福 , 危 民 易 為 德 , 是 之 謂 也 。 」

    問 曰 : 「 子 胥 、 范 蠡 何 人 也 ? 」 「 子 胥 勇 而 智 ,正 而 信 。 范 蠡 智 而 明 , 皆 賢 人 。 」 問 曰 : 「 子 胥 死 , 范蠡 去 , 二 人 行 違 , 皆 稱 賢 , 何 ? 」 「 論 語 曰 : 『 陳 力 就列 , 不 能 者 止 。 』 事 君 以 道 言 耳 。 范 蠡 單 身 入 越 , 主 於伯 , 有 所 不 合 , 故 去 也 。 」 問 曰 : 「 不 合 何 不 死 ? 」 曰: 「 去 止 , 事 君 之 義 也 。 義 無 死 , 胥 死 者 , 受 恩 深 也 。今 蠡 猶 重 也 , 不 明 甚 矣 。 」 問 曰 : 「 受 恩 死 , 死 之 善 也。 臣 事 君 , 猶 妻 事 夫 , 何 以 去 ? 」 「 論 語 曰 : 『 三 日 不朝 , 孔 子 行 。 』 行 者 , 去 也 。 傳 曰 : 『 孔 子 去 魯 , 燔 俎無 肉 ; 曾 子 去 妻 , 蔾 蒸 不 熟 。 』 微 子 去 , 比 干 死 , 孔 子并 稱 仁 。 行 雖 有 異 , 其 義 同 。 」 「 死 與 生 , 敗 與 成 , 其同 奈 何 ? 」 「 論 語 曰 : 『 有 殺 身 以 成 仁 。 』 子 胥 重 其 信, 范 蠡 貴 其 義 。 信 從 中 出 , 義 從 外 出 。 微 子 去 者 , 痛 殷道 也 。 比 干 死 者 , 忠 於 紂 也 。 箕 子 亡 者 , 正 其 紀 也 。 皆忠 信 之 至 , 相 為 表 裏 耳 。 」 問 曰 : 「 二 子 孰 愈 乎 ? 」 曰: 「 以 為 同 耳 。 然 子 胥 無 為 能 自 免 於 無 道 之 楚 , 不 忘 舊功 , 滅 身 為 主 。 合 , 即 能 以 霸 ; 不 合 , 可 去 則 去 , 可 死則 死 。 范 蠡 遭 世 不 明 , 被 髮 佯 狂 , 無 正 不 行 , 無 主 不 止。 色 斯 而 舉 , 不 害 於 道 。 億 則 屢 中 , 貨 財 殖 聚 。 作 詐 成伯 , 不 合 乃 去 。 三 遷 避 位 , 名 聞 海 內 。 去 越 入 齊 , 老 身西 陶 。 仲 子 由 楚 , 傷 中 而 死 。 二 子 行 有 始 終 。 子 胥 可 謂兼 人 乎 ? 」

    問 曰 : 「 子 胥 伐 楚 宮 , 射 其 子 , 不 殺 , 何 也 ? 」「 弗 及 耳 。 楚 世 子 奔 逃 雲 夢 之 山 。 子 胥 兵 笞 平 王 之 墓 ,昭 王 遣 大 夫 申 包 胥 入 秦 請 救 。 于 斧 漁 子 進 諫 子 胥 , 子 胥適 會 秦 救 至 , 因 引 兵 還 。 越 見 其 榮 於 無 道 之 楚 , 興 兵 伐吳 。 子 胥 以 不 得 已 , 迎 之 就 李 。 」 問 曰 : 「 笞 墓 何 名 乎? 」 「 子 之 復 仇 , 臣 之 討 賊 , 至 誠 感 天 , 矯 枉 過 直 。 乳狗 哺 虎 , 不 計 禍 福 。 大 道 不 誅 , 誅 首 惡 。 子 胥 笞 墓 不 究也 。 」

    維 子 胥 之 述 吳 越 也 , 因 事 類 , 以 曉 後 世 。 著 善 為誠 , 譏 惡 為 誠 。 句 踐 以 來 , 至 乎 更 始 之 元 , 五 百 餘 年 ,吳 越 相 復 見 於 今 。 百 歲 一 賢 , 猶 為 比 肩 。 記 陳 厥 說 , 略其 有 人 。 以 去 為 姓 , 得 衣 乃 成 。 厥 名 有 米 , 覆 之 以 庚 。禹 來 東 征 , 死 葬 其 疆 。 不 直 自 斥 , 託 類 自 明 。 寫 精 露 愚, 略 以 事 類 , 俟 告 後 人 。 文 屬 辭 定 , 自 于 邦 賢 。 邦 賢 以 □ 為 姓 , 丞 之 以 天 。 楚 相 屈 原 , 與 之 同 名 。 明 於 古 今 ,德 配 顏 淵 。 時 莫 能 與 , 伏 竄 自 容 。 年 加 申 酉 , 懷 道 而 終。 友 臣 不 施 , 猶 夫 子 得 麟 。 覽 睹 厥 意 , 嗟 嘆 其 文 , 於 乎哀 哉 ! 溫 故 知 新 , 述 暢 子 胥 , 以 喻 來 今 。 經 世 歷 覽 , 論者 不 得 , 莫 能 達 焉 。 猶 春 秋 銳 精 堯 舜 , 垂 意 周 文 。 配 之天 地 , 著 於 五 經 。 齊 德 日 月 , 比 智 陰 陽 。 詩 之 伐 柯 , 以己 喻 人 。 後 生 可 畏 , 蓋 不 在 年 。 以 □ 為 姓 , 萬 事 道 也 。丞 之 以 天 , 德 高 明 也 。 屈 原 同 名 , 意 相 應 也 。 百 歲 一 賢, 賢 復 生 也 。 明 於 古 今 , 知 識 宏 也 。 德 比 顏 淵 , 不 可 量也 。 時 莫 能 用 , 籥 □ 鍵 精 , 深 自 誠 也 。 猶 子 得 麟 , 丘 道窮 也 。 姓 有 去 , 不 能 容 也 。 得 衣 乃 成 , 賢 人 衣 之 能 章 也。 名 有 米 , 八 政 寶 也 。 覆 以 庚 , 兵 絕 之 也 。 於 乎 哀 哉 ,莫 肯 與 也 。 屈 原 隔 界 , 放 於 南 楚 , 自 沉 湘 水 , 蠡 所 有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