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4电影百度云:李明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4:31:03
近代天文学家李明彻道长(1751—1832)

清朝嘉慶二十三年戊寅,兩廣總督阮元正在總督衙門焦急地等著一個人的到來。究竟他等的是哪一位重要的人物呢?
原來,當時阮元正在修《廣東通志》,一時之間碩學通儒畢集志局。而阮元認為古人把《通志》稱為圖經而不稱之為志,可知繪圖的重要,所以特別注重繪圖。他急切地想找一位精於繪測的通學之士擔當此任,可惜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恰在此時,糧道盧元偉向阮元推薦了時居廣州的黃冠李明徹真人。
李明徹真人字大綱,一字飛雲,號青來,番禺人,生於乾隆十六年辛未(西元一七五一年)。世居廣州。父品君,母林氏,繼母朱氏。真人自幼天姿聰敏,過目成誦。從學於廣東名儒陳鴻章恕高,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無不爛熟於胸。且品格端嚴,有茅容之風,鴻章以大器期之。然而真人卻視功名如糞土,不事舉業,好從方外之遊。年十二即出家修道,父母弗能強之。真人於是入羅浮山沖虛觀,思覲異人受業,惜無當意者。只是在沖虛觀拜牌簪冠入道,道號明徹。稍長除學道外,還對天文學、數學、測繪學、丹青等均有深造,終日鑽研,孜孜不倦。但覺孤陋寡聞,於是出外雲遊參訪,遍歷名山大川,尋師訪友,不恥下問。
清乾隆中葉間,適逢江西道教龍沙大會,天下高行道流雲集,明徹聽到消息後前往拜會,得遇高人石和陽。授以《道德經》、《陰符經》、《黃庭經》等經之真訣與秘要,道學因而大進,竅妙皆通。後返廣州白雲山麓隱居閉戶著書,將《陰符經》、《黃庭經》等經之精義一一陳述與注釋。在乾隆五十八年癸丑陽月,付梓行世,以示善與人同之意,供同道者參考,祈道脈中興,是所厚望。此承先啟後之旨,不遺餘力也,因此真人此舉令全國各處道門皆知其名。
李明徹真人不僅精於道學和推步之術,而且旁及西洋繪畫和傳統的中國山水人物畫。真人三十多歲的時候,有大吏尋求洋畫上貢,眾人都一起推舉李明徹真人。當真人當眾畫一幅洋畫之後,大吏大為滿意。讓真人搭乘官船和貢使一起上京。到了京師,真人掛單於十方叢林白雲觀內,接觸道門各派高人異士,再遇石和陽,得內丹精奧,道學大進。他還拜學於當時的欽天監監正,得其傳授皇家大內的秘傳推步之術,在天文學上取得了很大的長進。
真人回到廣州後,對自己所取得的學問並不滿足。當時澳門是各國外輪的泊岸聚集之地,因此有很多從事外語翻譯的人,為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提供了方便。真人於是前往澳門購買各種天文儀器,向歐洲人學習研究用天文學計算、地理繪畫的方法。由於西方人只是口述,並沒有中文的資料,於是真人發願,把自己平生的天文學知識歸納成書。再次回到廣州,真人居白雲山,費盡心血,歷時數載,寫下了嶺南道教史上的第一本天文學著作《圜天圖說》三卷,續編二卷。書成之時,真人已經五十多歲了,可謂皓首窮經了。
真人後又發現粵秀山(今廣州越秀山)山腳龍王廟適於清修,於是又在龍王廟掛單。當時江西虔南黃一桂來廣州探訪其表兄糧道盧元偉。因為黃一桂生性好靜,也在龍王廟寓居。每當晚上星輝滿天的時候,黃一桂就坐在殿廡下乘涼,與同座指認天上星斗,在座之人聽了之後莫不歎異。恰巧有一次,李明徹真人也在座,卻默不作聲。黃一桂見狀大為驚異,一再追問之下,真人才與其在丹房內窮究天地日月星度經緯之學。兩人談論至深夜不輟,黃一桂不禁對真人天文知識甚為敬佩。再看見真人的案桌上有一冊《幾何篇》,才知道真人精於天文推步之術。盧元偉糧道亦精通天文學知識,黃一桂幾次把他考倒了,並且把李明徹所著的《圜天圖說》給他看,盧元偉看後深為讚賞,並認為《圜天圖說》沒有一點虛假的東西,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該書一定能留傳後世無疑。於是把李明徹真人推薦給兩廣總督阮元。
阮元擇日以禮召見真人,年逾花甲之李明徹真人攜著多年努力精心著作的《圜天圖說》來制軍衙門進見,分賓主座下,真人獻上《圜天圖說》。阮元細看,覺得對天文之星像解說非常詳析,並用西洋法繪製圖案,又極精緻完善,不禁讚歎真人為張賓、傅仁均之後崛起的又一個天文奇才。於是延請真人加入志局,主持省志的地圖繪測、主理天文等職務,委託分纂輿地略,測定廣東日晷度數之高低,矇影之闊狹,圖示北極出地之度數。繪列南極之星像,以上各節均是舊志所缺少。在修志期間,也有他人把繪就全省及各縣地圖獻呈阮元審閱,阮元看完搖頭說,非李真人擔任不可。又有有說李真人雖深究天文學,卻未必懂繪製地圖。阮元又說,李真人一定能造。結果由真人一一繪製出來。阮元十分滿意。現在廣東通志所有全省及各縣之地圖均由真人負責繪製出來。
真人不負眾望,繪成完善的輿地略六卷,和略度附近南極星圖分野氣候一卷。當時真人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阮元破格把這《圜天圖說》編入《通志藝文略》。
嘉慶二十四年,李明徹真人因在修省志時尋宋代萬松山故址,尋訪至廣州市河南(今海珠區)五鳳村的漱珠崗。見此崗南臨珠海之濱,北望白雲屏藩之障,西來五鳳,東接七星(崗名)。松石清奇,山環水曲。因名之曰漱珠。真人見漱珠崗有仙山洞府之規模,海島蓬萊之恍樣。發願待省志修成之時,在此建立道場,開成法界、以後在此棲息修煉。
阮元見真人年七十有一之羽士名賢,仍惶惶未有安居頤養、晚年修真之場所,甚為惋惜。因勸真人何不建一宮觀,為修真歸宿之處,且遺教後人。真人對曰早有此意,地點亦有選定,恨綿力之不足耳,於是阮元為之發起募化,得各府州縣紳士及善長仁人等贊助,卒得鉅款,與編《廣東通志》酬金集合而能玉成此舉,無不賴阮元之力也。清道光四年,李明徹真人遂將前擇定之地點河南五鳳村旁萬松崗作道場。當地之姓族張、林、陳等紳耆父老磋商後,均願送出地段興建道場,真人即送回各姓族一筆禮儀酬謝。
同年,興建純陽觀大殿一座,殿后八仙樓一座,悟真堂一座,山門靈官殿一座,白石砌朝斗臺一座,張王爺廟一間。並有楊孚石邊祠磚瓦等石,於是又在原處重建石邊祠一座,另又重建崔菊祠一座。道光六年,又建船廳一間,悔過軒一間,澄心堂一間,另丹房數間。因當時興工掘地得茯苓數石,其大如斗,應是百年之精英,真人服之,雖然年近八十,神氣仍無衰老之態。
道光四年(西元一八二四年)春二月,阮元見慧星出現於南方,邊戍卒告急云:有外夷船舶密有往來,疑是外寇入侵。遂問李師。對曰:中國氣運三幾百年來,得天體之秀氣,不畏外寇及武器精絕,可無妨。
當時廣東的米價甚貴。李明徹真人對阮元說:洋米的價格只有本地米價格的一半,應該開放洋米入口。但當時洋人因清政府的米稅太貴而推辭了。阮元而是上奏道光皇帝免除洋米的入口關稅,以茶葉作為交換,但米船上帶出的貨物仍然徵稅。於是外國的米船源源而至,人民不再受到米貴之苦了。阮元有《西洋米船初至》的詩記述此事:“西洋夷船來,氈毳可衣服。其餘多奇巧,價貴甚珠玉。持貨示貧民,其貨非所欲。田少粵民多,價貴在稻榖。西洋米頗賤,曷不運連舳。夷曰船稅多,不贏利反縮。免稅乞帝恩,米船來頗速。以我茶樹枝,易彼島中粟。彼價本常平,我歲或少熟。米貴彼再來,政豈在督促。苟能常使通,民足稅亦足。”
道光六年的春天,南方的天空有彗星出現。阮元推測廣東有亂兵,於是詢問明徹真人,真人以歲旱回答。又問可否祈禳?真人說,祈禳無益於事,應當做好抗旱的準備。因在前年定下米船入口免稅,但出口的關稅仍然照徵。洋人重在利益,如果免除其出口貨稅,洋米一定會大量到貨,雖然有旱災也沒有問題。阮元按照真人所說的去做,洋人果然將米大量運至廣東。當年的秋天大旱,而米價反而比平時便宜。以後雖然旱情繼續,但卻不至於存在饑民遍地的事情。粵人食洋米這一事,世人都頌揚阮元的明達,但實際卻是明徹真人的暗中幫助。正所謂仁人之言其利溥,真有道之士哉!
又道光六年夏月,有慧星現於東方。阮元又請問真人,對曰,此妖氣也,不久自滅,應在西陲。果有西域異族張格爾叛亂,清帝有備,事發執而殺之,乃平。
道光九年(西元一八二九年),純陽觀全部落成,如在觀正面前邊之瑞寶村回首朝望,全座於漱珠崗上,純陽觀殿宇巍峨,茂林蒼翠,有仙山洞府之奇。加以山下四水環繞,映帶左右,又似玉碟一明珠,因此改稱萬松崗為漱珠崗。在當時舉行落成開光典禮之日,亦一時之盛,各處羽士名流、騷人墨客接踵而來參觀。車水馬龍,絡繹於道,流連欣賞不已。即有林姓秀才求拜真人為師,賜號至亮,為首徒;繼有雷姓善士,亦相繼求拜為師,賜名至鳴,送來田地等。續有拜師求道大不乏人。
李明徹真人生性淡遠,不妄交外人。平時清靜自守,只以詩畫自娛。創建純陽觀之後,凡有請托者,皆以世外人拒之。平素與世酬酢,不過以丹青自見其能罷了。其著述除《圜天圖說》外,還注有《道德經注》二卷、《黃庭經注》一卷、《證道書》一卷、《修真詩歌》三卷。
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的中秋佳節之夜,真人與眾徒在講經石前圍坐,訓示道奧之妙後,回寢室靜坐,眾人均異而訝之。次日侍者才發現真人已於寢室中坐化。享壽八十有二歲。真人遺蛻初葬於三元里松柏嶺,後一九五零年遷葬漱珠崗山麓,至一九六六年文革後,又遷到對山葫蘆崗。至一九八三年,由純陽觀道人吳宗海、黃誠通等人多方設法辦妥手續,最後才得以遷回漱珠崗永久安奉。
縱觀李明徹真人一生,雖乃隱於玄門之一黃冠,卻並非信口談玄之流,而是一學貫中西之士。真人以天文之學著於當時,雖然以今天的目光來看,尚有不足的地方,但在當時確是甚為稀奇,難怪名公大人也要為之傾倒。道教先賢對科學探索孜孜不倦的態度,在今天也是我們後輩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