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龙凤呈祥蛋糕店:隐身直升机袭拉登,一个技术神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3:37

军事隐身直升机袭拉登,一个技术神话

2011-06-03 09:31:23

浏览 2438 次 | 评论 4 条

 

隐身直升机袭拉登,一个技术神话

吴戈

注:本文的基本内容成于十几天前,后根据新消息有所改动,但自认为基本观点完全成立。之所以发得很晚,是因为要优先商业性使用。

 

 

 

似乎因为拉登被击毙的事实在太大,人们对其过程缺乏曲折很不满足,美军一架参战直升机坠毁的事很快经网民的微博和巴基斯坦新闻机构的报道公之于众,残骸的几十张照片迅速在报刊和网络传播,也很快排除了假消息的可能。

首先浮现出第一个疑点的是中情局长帕内塔“25人突击队被‘两架黑鹰载入’”的说法。这意味着撤出时全部25人,外加武器装备、缴获的全部文件、器材,以及拉登的尸体,都是被一架“黑鹰”运走的。有美国陆军“黑鹰”飞行员指出:难以想象区区一架“黑鹰”能将这么多东西全部运走。以特种作战的典型战例来看,如此重要的任务,只动用两架“黑鹰”,也不够妥当。此后出现了新的消息,的确还有一架MH-47降落在目标附近接应,而且也是隐身改型。按理说还应该有火力支援机,但一来秘密渗透不宜形迹太大,二来侦察充分的前提下,对对方可能抵抗手段应该有了解,最重要的是,拉登也是秘密隐藏,寻求支援可能性不大。

根据照片,国外军迷中建立了数字模型,最谨慎的判断,常规直升机因扭曲过度引起误解,首先瓦解。从残骸光滑的蒙皮、比“黑鹰”小得多且有后掠的水平安定面、尾桨桨毂的圆形整流罩,以及红外吸波涂层,不难判断该机隐身、降噪的意图,但到底是MH-60“黑鹰”特种改装型,还是全新的隐身设计,一时无法判断。

前一种可能的依据之一是,陆军长期改装现役直升机用于特种任务。据退役特种部队飞行员称,这种类似F-117的隐身特征出自洛-马公司之手,还有人称其代号为“空狼”(Airwolf)。后一种可能则是联想起80~90年代消失的一些秘密的隐身直升机计划,比如RAH-66或与F-117和B-2同时代的隐身运输直升机项目MH-X。还有一种可能,则是MH-X的外形应用到少量特种“黑鹰”上。

更神奇的传闻是,该机应用了80年代末实验型的OH-6“隐身泥鳅”(Invisible Loach)侦察直升机的技术。这种发光贴膜配以定向摄像机,可复制飞机另一侧的光和色,使飞机象是透明的。甚至有传闻称,正是该机风档上的雷达隐身镀膜妨碍了佩戴夜视镜的飞行员的视线,导致坠毁。

然而这些说法根本难以自圆其说。

首先,虽然巴方称初步结果显示,美军进入巴领空时巴西部边境雷达系统工作正常,但实际上,如果不加改装的“黑鹰”利用巴阿边界山高谷深的地形隐蔽潜入毫无把握,隐身技术出现之前的特种空中渗透(包括以色列C-130溜过多国空防,奇袭千里之外的恩德培机场)岂不全是虚构?且不论没听说巴军雷达如何了得(除非预警机昼夜巡逻,否则如何对每条山谷中的“一树之高”滴水不漏?而美军的电子侦察则能清楚了解到哪里有雷达间隙),就是严密设防的大国空防,被个别小飞机低空渗透也至今不乏先例,唯独这次美军要求助神奇技术了?

其次,直升机技术受制于物理学的可能性,RAH-66“科曼奇”也只是相对隐身。如今,不管是外形、材料还是主动控制,公开领域的直升机技术也已高度复杂,还能有什么秘笈能实现“无声临空”的境界?近年美国直升机工业在增效、提速、降噪方面公开进展不小,如果“黑计划”早已彻底解决隐身和降噪问题,公开计划浪费着多大的资源?而这种“独门暗器”雪藏多年,难道只为配合条件意外成熟的猎杀拉登任务?

同时,直升机尾桨再先进,隐身和降噪的重点仍在主旋翼,座舱都有隐身涂层了,主旋翼桨盘这个最大的反射源是如何处理的?事实上,“黑鹰”的外形如果非要彻底“科曼奇”化,不要说运输(包括特种作战必备的舱门机枪)功能受影响,就是结构重量的代价,也有不伦不类之感。即使勉强为之,则只能算作隐身修形,效果很难满意,而且耗资不菲却只造数架,在近年的预算环境中实属怪事。可资借鉴的是,外形隐身技术至今未大规模用到现役运输机上,难以兼顾的难处应是根本原因。

第三,这种技术一用即坠,充分证明其不成熟,却偏要用于猎杀拉登这项务必万无一失的国家级终极使命?更全然不顾一旦坠毁,残骸破坏不彻底的泄密代价?尤其是风档玻璃隐身涂层与夜视镜不匹配的坠机原因,或者明知隐身直升机操纵难度大而冒险,简直是弱智。如果必须彻底破坏残骸以求保密,特种战士何以留下如此完整的尾部,却将主旋翼炸得半点残片不剩?在全歼敌人,又后无追兵的非敌国环境下,美军难道没有别的力量帮忙补充破坏残骸?

可见,即使有惊动拉登之忧,美军在力量配备和作战部署上也有的是别的办法,何至于拿一种“见光死”的直升机来丢脸?回到拉登“大隐隐于市”的策略,绝大部分安全系数来自不被发现,要想在逃跑途径上游刃有余,难度也很大,这可能正是拉登还击无力,逃跑无门的原因。美军对拉登的逃窜不可能没有准备,但肯定不能将希望寄托在直升机的隐身水平上。

因此,在残骸的确为美军参战直升机的前提下,更合理的解释是:该机确属有隐身改进的“黑鹰”甚至其它机型,但这次行动,可能根本不象很多人猜测的,以高度电磁隐身和极低噪音为必需的根本条件。对该机这方面性能的猜测,多半出于因任务重大意义而对任务难度的神化,以及高技术盲目崇拜心理。

其实,开发或改装隐形运输直升机,成本绝不会低(修形后需大量试验,使用隐身材料会要求诸多部件相应改动,维护要求更会大大改变),效果绝不会彻底,特种部队隐蔽渗透的需要,也很难构成这种事倍功半之途的合理理由。

第三,美国特种部队司令部近年战斗力提升的重点,仍是“基于系统”、“基于效能”的态势把握能力,比如生物识别技术、定位和分发各种战场目标数据的新工具,以及训练特战队员分析信息的能力,而非“隐身直升机”这种典型的“基于平台”的概念。

总之,不管是美国《航空周刊》这样的业内名刊,美国一些著名技术包打听,其实经常充斥着一种“技术极客”思路,即总是相信技术万能,最大限度地推测技术可能性。似乎一切惊人技术,不管如何不合理,在美国国防预算“黑计划”的大池子里都可能疯狂地存在着。由于公开条件下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切证实这些,因而这种极客文化往往得到无人辩驳的局面,占领了气场,形成忽悠多数人的能量。

但笔者认为,对这些信息,即使现象一直没得到合理解释,也不等于就只能赞同神秘论的解释,尤其是要敢于认识到,美国的大多数决策,依据的也只能是技术可能性、成本合理性、使用必要性等基本规则,而且还要受到比中国多得多的竞争、置疑和干扰(黑计划不等于没人可以置疑,预算不等于一碰到黑计划就只能开绿灯)。同时,历史已经证明,某些看似无意暴露的神秘技术片断,其实是有意的误导之举,或者是外界的误解而已。

对此,除了敢于置疑的思维勇气,我们不妨借鉴正规、科学的UFO现象领域的态度,不要先入为主地将其当成什么,而是在没有证明之前,一律视为“不明飞行物”(其实经常发现它连物体都不是)。而这种证明,也不要一味追求一个快速、简单化的结论,更不要对这种结论持哗众取宠的标准,比如越是惊人,越是符合自己兴奋点的,就本能地越相信。这种证明,很可能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排除过程,知道了它不是什么,它是什么的答案才慢慢逼近。当然,这可能要求有点高了,绝大多数人是快餐式的信息消费者。那就只能说,只要给理性一个小小的空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