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西到邯郸火车票:织女隔水望牛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37:55

流年碎笔

织女隔水望牛郎

  □ 李学广
  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人皆知,可这个传说起源于何处呢?
  当我听说它起源于沂源县时,先是一怔:会不会又是一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把戏?或是一块招徕游客的招牌?怀揣这样的疑问,在同事们的一再邀请下,我来到了沂源县燕崖乡的大贤山,这是牛郎织女风景区的核心区域。
  久居城中的我们,初到时感觉很新鲜。那大贤山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倒挂,景色倒也奇特。不过拿这样的山势、高度与国内其他名山大川相比,毕竟是逊色的。我们沿着沂河边、崖壁下新修的柏油路,顺着一个斜坡慢慢上去,不多远就到了一处古迹前,院内立着宋代石碑,碑文证明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织女洞。从外面看,这织女洞正好镶嵌于崖壁之上,像二层半的楼阁,红门绿窗,青砖碧瓦,只是规模不大,外貌寻常。进洞之后,发现这洞中还有洞,我沿着一条十分狭窄的台阶进入上层岩洞,它的洞高与洞宽也就七八米的样子,洞中存有宋清石碑数块,安放的九仙女与王母娘娘的塑像色彩鲜艳,一看就是现代人的作品。难道这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
  当然,确定一个传说的起源地,绝不会仅凭这样一处“古建筑”,而是需要专家大量的考证与研究。有专家介绍说,之所以称这里为织女洞,是因为“志唐人过谷,闻洞中扎扎机声,故织女也”,这个说法听着有点道理。专家还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起于汉,兴于唐。某朝某代的某某文献一再证实这里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地,而且是国内唯一的起源地。这里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尽管如此,我还是一脸疑惑,似信非信。
  在我国浩瀚的民间文学海洋里,牛郎织女的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不但歌颂了世俗生活,还揭示了人生美好追求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冲突,渗透着对人生苦难的认识及应持的态度。只是,这样伟大的传说与如此简陋的溶洞联系在一起,是不是有点过了呢?
  我隐隐感到某种缺憾。就这样吧,这里已经没有什么看头,我准备离开。就在我要迈下台阶准备出洞时,却看到正前方有个一米见方的窗口,我走过去,不经意地向外伸颈探望,令我惊叹的一幕蓦然出现了,我的情绪一下子被点燃,恍若进入一个空灵的境界:逶迤迷离的山峦,高远宽广的田畴,在淡蓝色的雾气里,如同一幅瑰丽的山水画,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一条绿波荡漾的河流似从天际蜿蜒北下,在山岭与大地间划出了一条圆润柔滑的曲线,静静地铺展到大贤山下,从上往下看,那水面上跳跃着的波光,真的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这多像横亘在天上的银河啊!河对岸不远处有一青砖绿瓦、彩绘斗拱的地方,有人介绍说那就是传说中的“牛郎庙”,它是明万历七年的建筑,现在那个村庄仍然被称为牛郎官庄。这织女洞与牛郎庙隔河相望,完美演绎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奇观。我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我小时候躺在打麦场上,看着夜空中的星星,听老一辈人讲的牛郎织女故事的场景了。我倚在窗口久久不愿离开,心里竟然浮起一种侥幸感与幸运感:多亏来了!
  当我心满意足地走出织女洞,再从外边看这织女洞,又一连串疑问在我脑海里出现了。是某位先人借此地形创作了牛郎织女故事?还是这里的地形与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场景特别相似?为什么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是这个地方而非其他地方?
  专家们一时无法回答我这些绕口的古怪问题。
  他们只告诉我,这个织女洞是奥陶纪自然形成的洞穴,已经有5亿多年的历史。他们还指着一处凹凸嶙峋的崖壁,说那是世界珍贵的地质遗产,名称为角度不整合面,浓缩了几十亿年的宇宙历史。上层为距今5.3亿年前形成的寒武纪石灰岩,下层是22.8亿年前形成的土黄色片麻岩,这在我国甚至全球都是罕见的。这个解释让我联想起沂源猿人的考古发现。沂源猿人与50万年前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是同一个时期,因为这里有人类祖先生存的基本条件。沂源属于暖温带气候,是四条河流的发源地,穿过整个沂蒙山区的沂河就发源于这里;这里的地质多是石灰岩,在雨水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溶洞,这大大小小的溶洞为人类居住生存提供了便利。时光熔铸了这里的苍茫,也造就了这里的丰厚。可以想像出来,一代又一代的沂蒙山区的先人们,面对现实的严酷与生存的艰难,他们俯首大地,仰望上苍,曾经产生过多少绚丽的梦想,于是就有了一个个民间传说,就有了这牛郎织女的故事。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推测。
  尽管这里长期不为外人所知,织女洞直到1985年才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是,这儿的祖祖辈辈都沿袭着养蚕、耕织、祭庙等习俗,逢年过节都要祭拜牛郎织女,每年三次的织女庙会更是热闹非凡。2007年,某权威机构最终承认这里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时,有人将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列为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日月悠悠,宇宙茫茫,时光在不停地流逝,一代代人会不停地走过,唯有这大贤山、这沂河、这牛郎织女的传说会始终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