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哪能办健康证:“一化三改”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57:38

一、“一化三改”目标

2006-4-14 9:58:58 来源:易文网 作者:曹应旺

    “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的目标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沿着近代中国所有志士仁人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批判地继承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先贤们富国强民、振兴中华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了在中国创办近代工业的主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洪秀全、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仿效西方国家建立和发展近代企业。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把建立和发展大机器工业看作是富国强兵的首要措施,主张把中国“定为工国”;梁启超说机器为富国第一义,主张“以工立国”。民族实业家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提出棉铁主义,主张以棉纺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中心,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内而建立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外而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以达到民富国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废手工采机器”。他撰写了宏大的《实业计划》,提出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修建十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全国沿海、内地、边疆联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开凿、整修运河和其他内河水道;实现农业机械化,并且大规模移民开垦边疆;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建设各种轻重工业等等。孙中山还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并把其作为振兴实业的社会前提。实际上,孙中山是系统论述了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问题。

    总之,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是近代中国所有仁人志士共同的理想。

    “一化”与“三改”并举    但是,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在腐败的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下,仁人志士的工业化理想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为开始中国工业化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无限广阔的康庄大道。

    新中国成立前夜,周恩来主持起草的《共同纲领》就规定了工业化的目标。1950年8月,周恩来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说:“去年,人民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要把中国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也就是规定了中国科学家的奋斗目标。这个方向和目标是很清楚的,这正是近百年来中国科学家所寻求的。”《周恩来经济文选》第43页。三年后,周恩来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便进入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中心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上书,第152页。但是,方向和目标确定之后,道路要一步一步地去走。建国后首先必须医治好战争的创伤,恢复被破坏了的工业和农业。第一步的具体目标是要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在生产关系上是要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在工矿码头实行民主改革。

    1952年8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及今后五年建设方针的报告提纲》指出,三年来,全国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工作已经胜利完成,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目标已经达到。报告提纲确定1953年起开始进行“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并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提出对私人工业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控制在国家手中,对个体农业将大力发展互助合作组织并稳步地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报告提纲不仅初步明确了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前进的目标,而且分析了向这一目标前进的国际国内的客观条件。应该指出,报告提纲起草之前,毛泽东已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开始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问题,报告提纲也体现了毛泽东的设想。1953年9月,周恩来在政协一届全国委员会第49次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系统论述了“一化三改”的目标。

http://www.e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