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茂祥药业肾活胶囊:李想:演算自己的“数字等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0:13:50

“这么多年,我最感谢的人就是自己,因为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对自己高度负责任的人,始终坚持真我的人。”

1999年7月8日,李想骑着自行车去联邦软件领取该杂志赠送的IBM的网页制作软件,路过学校门口时,有人问他:“今天高考,你怎么不去?” 怎么就没去呢?他没有回答,他只是想回家研究这个制作软件,“不过它是个垃圾软件,不太管用。”李想愤愤地说。

李想,生于1981年,瘦高清秀,现为北京泡泡网(PCPOP.com)IT门户网站的首席执行官。今年,他成为 “中国十大创业新锐”榜单里最年轻的创业者。这个小伙子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用一套独特的数字等式,演算出一个不可复制的李想。

5%=200%

“如果做一件事你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比别人多200%的回报。”这段话被人们称为“李想定律”。

身为年轻的CEO,他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李想就是“李想定律”的忠实执行者。父亲郑重叮嘱李想:“儿子,爸爸只希望你能快乐。”他则哈哈一笑:“喜欢的事情,我就不会觉得辛苦,工作是我最大的快乐。”

这个年轻的“工作狂”,自从迷上电脑就“走火入魔”。

初一的时候,他梦想拥有一台电脑,可并不宽裕的家庭条件让他取消初衷,只能“纸上谈兵”;初中三年,他收集所有关于电脑知识的杂志、报纸、书籍,曾经拿着地图,跑遍石家庄市所有的邮局,只为了一本“听说不错”的专业杂志!

初中毕业,李想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更有意义的是”,父母承诺奖给他一台电脑!去电脑城攒机子那天,他跟老板一一报出各种配置以及市面上最低的价格,语气特别行家。后来,老板成了他的朋友,恨恨地说,“你小子的那台机子,我才挣了300块钱,要不是闲着,才懒得理你呢……”他哪知道,当时这个“行家”居然连鼠标都没用过!

互联网真正走进了李想的生活,迷得他神魂颠倒——“它们就是为我而发明的!”

触网两个月,他就开始制作个人网站,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当时正流行DIY,许多电脑爱好者都喜欢自己玩儿硬件,类似的网站高达上百家。从小争强好胜的李想,见到别的网站访问量比他高,居然斗胆放言:“别人做得好,我将来就要比他还好!”网友都拍砖骂他:“这小子够狂的!”

李想悄悄憋着努力!

英雄却被一分钱难倒,他总是陷入昂贵的上网费危机。有一次,他看到一篇推荐某品牌3D显示卡的文章,心又痒痒,攒了零用钱买来产品一用,大呼上当,对方“肯定用都没用过就瞎编”!心平气和之后,李想决定写些货真价实的文章,就自己的使用经验,介绍一些品牌硬件的优劣,让其他的用户获益。

从此,他定时在网上码字,也给各家电脑类媒体投稿。早晨4点钟起来,浏览国外网站,寻找新资讯,及时更新个人网站,7点钟上学,放学之后泡论坛,试用新品,大写评论……那点公益心,换来了每月高达千元的稿费,随之而来的,是网站日益飙升的访问量和网坛不错的口碑。

那一年正是互联网经济高涨的年头,“遍网黄金似的,钱多得到处砸,到处都是广告。”

李想的网站日访问量逾越1万人次,也吸引了广告商的注意,给他带来了第一桶金。当时,李想一个月的广告收入大概有6000多元,让他颇有成就感,也更加努力工作,努力挣钱。一年下来,存款超过10万。

互联网已经催生了李想目标性极强的思考方式,单刀直入。又有钱挣又是兴趣所在,眼前就是阳光大道!于是高考前,他作出了平生第一个重大决定:放弃高考,开始互联网创业。

“也有很多阻力,但是我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就会不懈努力。只要坚持比别人多付出5%,我就比别人更接近成功!”

李想回想当年,眼睛弯弯地笑了。

5分钟=100%

打火,推前进挡,踩油门,“嗖”地一声,李想的车驶上了四环。

传说中,李想开车极猛,一群朋友从后海走三环上京昌高速,后面的车刚到三环,他已在京昌路掉头了。记者跟他提及“二环十三郎”的诨号,问是否热衷冒险,他却连连摇头,“我求快,但从不超速,从不违规,从不做危险动作,我的快,一定要建立在稳的基础之上。”说着他又呵呵一乐:“如果一个人在四环上开车,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那他肯定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很明显,他在浪费交通资源。”

李想追求的是一种可控制的快速,希望心里默念目标,心无旁骛,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跑完整个四环不用踩一脚刹车。

车已经是李想生活中的一部分,开车的风格也一直是他做事业的风格。

自2000年创立泡泡网网站以来,李想一直致力于IT产品的价值创造与资讯传播。2001年,为了更近地接触客户,李想从石家庄移师到北京,和两个同伴在北京林业大学附近租下了一间60平米的民房。白天,他们西装革履地办公;晚上,他们把折叠沙发放倒,办公室就变成了男孩的集体宿舍。

半年后,李想搬到位于上地的一个写字楼,着意构筑自己的团队;2003年底,李想把公司搬到了位于中关村腹地的鼎好大厦,队伍进一步壮大;2005年,泡泡网开通了“汽车之家”网站,当年收入增长率高达100%;2006年5月,公司搬到了中关村最顶级的写字楼里,今年的预期收入是4000万元人民币。

当互联网泡沫甚嚣尘上的时候,那些从哈佛、斯坦福回来的“海归”们拿着几千万的风险投资金,可谓风光无限,李想没有艳羡,他想着要稳,再用最快的时间把网站做到最棒,做到第一。

2004年时,有人有意出资近1亿元收购李想的公司。卖掉公司,意味着23岁的他和几个创业元老们都有可能得到数千万元的现金,这仿佛是“哈佛们”才有的风光。

可李想不假思索地说:“不!”

“‘80后’的一代人具有自己的互联网精神,就是完全不顾忌所谓必须要走的传统步骤,而是打破陈规,选择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式。”

他说:“当年说我狂的网站基本上都死掉了,但我仍在继续。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的确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商业、真正的管理,但我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意愿,就是追求速度,并且一切仍在掌控之中!正是这种不可动摇的理想,让我快速地成熟起来。”

什么是他要的速度呢?

不过是快5分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公司每个员工都知道,只要李想和同行们参加了同一个新品展示会,他总是要求泡泡网的文章比所有的媒体先出来。

“哪怕你就比别人快5分钟,第二天所有的网站论坛就都会是泡泡网的文章,那时,厂商的认可、广告的投入就会随之而来。也许这就能成就100%的成功!”

几年来,就是如此简单的“5分钟”,累加成今日泡泡网的人气与成就。如今, PCPOP(泡泡网)已经形成了30个专业频道,900个子频道,提供资讯、产品、用户与厂商四位一体的互动平台。极具人气的POP社区坐拥300万注册用户,营造IT休闲与购物通道;5000家经销商与容纳数万产品的即时报价系统,成为用户消费、品牌推广最为关注的信息平台。

这种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又尽在李想掌控之中,绝对不会“出轨”。

“有次,一个晕车的朋友搭我的车,开始提心吊胆,非常害怕我开车的速度。但是10分钟之后,他在车里已经放心地睡着了……”

李想常常从北京开车到石家庄,一般比其他车手早到十几分钟。可是,社会竞争有时就差这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决定胜负!

“我会高速地稳定前进,最近的战略目标是:上市,2009年。”

2亿=0

曾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2005年泡泡网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如果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创始人李想一股独大,身价在1亿以上——年纪轻轻,每天他该如何醉生梦死地生活?

这只是好事者们的算盘,李想的账本写得清清楚楚:方便面一袋2元钱;大虾二两5元钱;西红柿一个2元钱;鸡蛋以及其他1元钱。他在博客里乐滋滋地说:“楼下美味的宫爆鸡丁盖饭也不过10元钱,还不用自己刷锅洗碗。”

是,2亿的身价,他也喜欢过普通小日子,吃一碗放有素菜和蘑菇的方便面,或者去食堂点上一份香喷喷的盖饭。

不久前,他应邀出席一家时尚杂志的周年庆典,精英、领袖、明星,悉数走过红地毯,一律熠熠生辉的晚礼服,设计考究的西装,那已经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他则穿着一件200元的衬衫,怡然自得地和朋友聊天,说的是:“我还是喜欢参加互联网的活动,大家都穿便装,很简单,很自在。”

是,2亿的身价,他给自己买的最贵的衬衫,不过也才200元。

记者问他:“你究竟怎么看待自己高达亿元的身价?”

他想了想,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我没概念。感觉像是零。”

对于财富的急剧增长和随之而来的种种光环,李想也曾经迷失过。

“我是什么?”2006年的某个清晨,李想“腾”地从床上蹦起来,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吓了一跳。

一个小时后,他坐在电脑前,在博客里异常平静地写道:

“从生下来我可能一直在寻找我是谁,2000年的时候,我开始改变,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 所以,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我的目标和我的方向上,而不是用来向别人证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无需用一切甚至生命、友情、鲜血证明自己是对的。我愿意一辈子狗屁都不是!因为,我不会为别人而活,我为真我而活。”

这个“真我”应该是自由的,也是朴素的,是崇尚简单的,也是坚持己见的。

尽管有过半数员工集体跳离的经历,公司曾一度陷入窘境,但他从不承认创业多么跌宕起伏:“你希望我讲些有意思的故事,但我觉得一路还算平坦。或者,我始终认为出现困难是必然的,忙着积极解决,从不怨天尤人。”

尽管他自己不懂技术,不会写代码,不会管理服务器,但他懂得找到最有用的人来帮助他:公司有懂技术的副总裁,有销售副总裁、架构副总裁,去年年底,他还请来了市场副总裁。一旦出现人事矛盾,他会把双方叫进会议室,庖丁解牛一般,直接问到要害,当场解决,从不遮掩。

一方面崇尚简单法则,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智慧:“毫无疑问,我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又一个清晨,他看着镜子——对面的年轻人仍然有一双充满责任感的眼睛,充满力量、不会屈服的身体——他骄傲地笑了。

“这么多年,我最感谢的人就是自己,因为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对自己高度负责任的人,始终坚持真我的人。”李想的语气冷静而坚决。

呵,这个社会,有多少人活着却不对自己负责任?又有多少人看自己不顺眼,和自己在斗争?

“首先对自己负责任,接受自己的一切”,李想的答案似乎诠释着这一代“小鬼们”的当家宣言。